-
1 # 九獅山下的亦白
-
2 # 我是一隻張抖抖
中國的歷史上前後共出現了200多位皇帝,每一位身後都留下一座不折不扣的“國家寶藏”。這些寶藏,有些能夠聳立千年,有些已隨時間而逝,有些慘遭盜掘,更有些只存在於傳說中……
考古工作者們正在試圖解開這些歷史謎團,但是事實告訴我們,至少現在,開啟這些“國家寶藏”後,人們還沒有足夠的力量確保這些寶藏的安全。也許讓它們繼續沉睡,把破解謎團的機會留給後人會更好。
從1974年3月,陝西臨潼縣西楊村幾位打井村民意外發現兵馬俑開始,30餘年來,對秦始皇陵的考古探查就從未停止過。
對很多專家來說,他們可以根據文獻記載猜測裡面埋藏著什麼,也可以利用先進的遙感技術探究其中的奧秘,但開啟地宮目前仍然只能是一種奢望。
歷經三十餘載始皇陵仍未完工
始皇陵位於臨潼城東5公里處,背靠驪山,面對渭水,仿效咸陽宮而建,寢殿、便殿、內城、外城一應俱全。
秦二世二年,陳勝、吳廣的起義軍打到了距始皇陵只有數千米的戲水(今臨潼縣新豐鎮附近)。面對大兵壓境,秦二世只能匆忙下令修陵民工組成軍隊迎擊起義軍,尚未竣工的始皇陵工程從此終止。
深埋驪山只是傳說,地宮就在封土臺下
民間傳說,始皇陵的地宮在驪山中,陵與山之間由一條地下通道連線,而史料中始皇帝命令當時的修築者“再旁行三百丈”修建地宮的記載,更讓人感覺地宮隱藏在遙遠的地球深處。
然而,這似乎只是個障眼法。去年,考古人員對始皇陵進行了遙感和地球物理探測,發現地宮其實就在陵墓的封土臺下,距地平面只有35米。
探測發現,始皇陵地宮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主體與墓室呈矩形,墓室在地宮中央,高15米,面積相當於一個足球場。
始皇陵“安保”措施
盜墓現象古來有之,與秦墓年代相近的漢墓更有十墓九空的說法。那麼,始皇陵是否也遭到過盜掘呢?根據種種跡象,考古專家們認為,始皇陵沒有被盜過,陵墓被盜後最明顯的標誌———盜洞,從來沒有在始皇陵周圍出現過。是什麼令歷代的盜墓賊在始皇陵寶藏面前卻步了呢?設定暗箭招待盜墓賊。
《史記》記載,始皇陵設計者在墓地內“令匠做機弩矢,有所近者輒射之”。就是說,為了防止有人盜墓,秦始皇命令工匠在墓室門口設定了機關暗箭,一旦盜墓者走近,觸動機關箭就會射出來。機弩矢是用機械控制自動射箭的弩機。
“水銀江川”也能“防盜”
司馬遷在《史記》中對始皇陵地宮內的描述,目前惟一能夠驗證的就是關於水銀的記載了。
考古人員在對始皇陵及周圍進行汞含量測試時,發現在封土臺中心1.2萬平方米的範圍內,有一個強汞異常區。其分佈東南、西南強,東北、西北弱,如果真如《史記》所載始皇陵“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的話,剛好與渤海、黃海位置相符。
以水銀為江河大海的目的,不單是為營造恢弘、奢華的景觀,地宮中瀰漫的汞還可使屍體和隨葬品保持長久不腐。另外,汞是劇毒物,更可以毒死盜墓者。
“長明燈”製造無氧地宮
此外,《史記》中還記載,始皇陵中“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就是用蠟燭放在地宮中長時間燃燒。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一種防腐、防盜措施。蠟燭燃燒時需要大量氧氣,當地宮封閉後,內外隔絕,空氣逐漸被蠟燭燃燒耗盡,形成一個相對穩定的無氧空間,除保證屍體、陪葬品不被氧化外,一旦有盜墓賊貿然進入,其下場就是窒息而死。
地宮猜想
恢弘始皇陵被一具腐屍佔據
20世紀70年代,長沙馬王堆漢墓中發現的女屍震驚中外,其屍骨儲存之完好舉世罕見。由此,很多人會聯想到,沉睡地下兩千年的秦始皇的遺體儲存得怎樣?這個問題還要從秦始皇之死說起。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巡遊雲夢等地,李斯、胡亥、趙高等隨行。就在這一次出巡中,秦始皇在到達平原津後病倒了,其後不久就死於沙丘(今河北廣宗縣北)行宮。
為了不使秦始皇的死訊傳揚出去而引起混亂,丞相李斯決定秘不發喪,將其屍體載於車中,飲食奏請如常,下令車隊加緊趕路。
此時正值酷暑時節,秦始皇的屍體沒運出多遠,就發出了燻人的惡臭。為防止因臭味擴散而走漏“風聲”,趙高、胡亥等人派人取來一筐筐的鮑魚,將鮑魚與秦始皇的屍體放在一起“以亂其臭”。
經過50多天的長途跋涉,秦始皇的屍體終於運回咸陽。由於秦始皇從死到下葬間隔了近兩個月,並且途中屍體就已腐敗,估計運回咸陽後早已面目全非了,因此,躺在恢弘始皇陵中的只是一具腐屍而已。
秦始皇屍體用華麗棺槨盛殮
秦始皇下葬時使用的是什麼樣的棺槨?對此,文獻中均未明確記載,而司馬遷等也只留下了“冶銅錮其內,漆塗其外”的含糊記錄。
-
3 # 亦然13255615757
歷史是曾說項羽是唯一挖過秦始皇墓的人,但事實證明以為項羽洗清罪名,揹負上幾千年的罪名,無一人挖過秦始皇墓。
-
4 # 農村阿嘴
陝西考古工作者經過近三年的勘察研究,得出秦始皇陵墓儲存基本完好,未遭嚴重破壞和盜掘的結論。
那麼,這座充滿神秘色彩的陵墓何時才能開啟呢?專家們認為,根據目前的條件,許多技術問題尚沒有解決,開掘秦始皇陵的時機還不成熟,主要困難有如下幾點:
1、 秦始皇陵規模宏大,陵墓約500乘以500米的正方形,按通常的考古程式,必須大揭頂,將封土一層層去掉,再一層層挖向地宮。
移土工程的巨大且不說,要保護好地宮,必須要建一座跨度500米的永久性的保護大廳,建這樣大跨度的大廳,不要說在國內,就是在國際上也沒有先例,而且費用極為浩大。
2、 另外,秦嶺地區地下水位相當高,距地16米就見水了。而地宮是在26米以下,開掘時,如沒有特大型排水裝置,整個地宮必定會被大水淹沒。
3、 陵墓內有大量水銀,這些水銀形成了濃密的水銀密封層,如何透過密封層也是個難題。
4、 如何解決出土文物保鮮也是一大難題。考古工作者在發掘秦兵馬俑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當時,土層被開啟,兵馬俑都是色彩鮮豔的彩陶,可出土不久,色彩全部褪盡了,變成了清一色的灰褐色。
北京定陵曾出土了大量的絲織品,其中包括一件龍袍,當時採用了世界上最先進的技術進行保護,結果還是失敗了。
現在的那件龍袍只要稍微一動,就有可能變成一堆碎片或粉末。目前這些技術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所以秦始皇陵暫不能發掘。
-
5 # 南宮元
歷史上一直有人在找,企圖去挖,結果沒有人盜墓成功,現在發現那個尚無安全措施開啟、還不能完全證明就是秦皇墓。
-
6 # 片雲生
歷史上對秦始皇陵有覬覦之心的人絕不在少數,從秦始皇陵周邊的許多盜洞就可以看出。而在這些打秦始皇陵主意的人中,最出名的恐怕就要算西楚霸王項羽了。
當時項羽佔領了咸陽後,動用了30萬大軍來挖秦始皇陵,但挖了很多天卻始終未能找到墓道(即入口)。後來也不知道什麼原因,項羽停止了繼續挖掘,但是卻沒放過秦始皇陵的地面建築以及那些被挖到的陪葬坑中的財物。在對陵區進行大肆破壞和掠奪之後,項羽還下令放火燒掉秦始皇陵。如今考古專家還可以在陵區內發現大量大火焚燒過的痕跡。
-
7 # 使用者241499087840599
曾發現過兩個古代的盜洞 ,但是都只有一米多深 ,原因在於始皇埋葬後在方圓一公里範圍潑灑了大量的水銀(汞), 放射性強 古代人沒有防化措施。 挖一米深就掉頭髮和牙齒, 再挖就翹了當然不會在挖了!
另外始皇的墓大小整好一個國際標準足球場, 裡面依照當時中國四海的位置分佈填充了大量水銀 ,進去也是死!並且這個足球場是用土和米漿用當時最先進的技術製造。
有古書記載:墓牆建造好了以後, 用大秦最強的弓弩士兵站一百步外對牆而射。 如果箭至而不掉土 ,也就是說不但射不進 並且還不會把表面的土射掉就算過關 。掉土則推掉從來 ,射進去則負責該段牆壁的工人全部殺掉 ,換人從新再來, 可以說比得上現在的水泥了 。
-
8 # 壹刀令
秦始皇陵墓位於現今的西安市臨潼區下河村(見下圖)。歷史上對秦始皇陵有過想法的人不在少數,昔有西楚霸王項羽,南北朝後趙暴君石虎,唐朝末年的軍閥黃巢,近代也有歷史學家郭沫若等人,但幸運的是,他們的想法都沒有得逞,至於今天秦始皇陵仍儲存完好。據《史記·高祖本紀》(卷八)記載:“懷王約入秦無暴掠,項羽燒秦皇宮室,掘皇帝冢,私收其財物,罪四”;除此之外,《漢書·劉向傳》也記載:“項羽焚其宮室,往者鹹見發掘”。
可見秦始皇墓的的確被世人所惦記,但仔細想一想也不足為奇。
始皇帝生前統一六國,收刮各國奇珍異Bora填充皇室,過著無比奢侈的生活,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即便是死後,也想在另一個世界繼續統管天下,鞭笞百姓。也就有了,後來我們史書上看見所記載的陵墓裡無數的奇珍異寶。
在上個世紀70年代,歷史學家、文學家郭沫若就提出挖掘秦陵的想法。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後,郭聯名向周恩來總理提出建議,卻直接遭到了周總理的否定並提出批示:“十年不開帝王墓”。這才讓始皇陵躲過一劫。
在當時的情況條件下,周總理的批示無疑是正確而又有先見的。70年代,中國的考古技術還有很多尚未攻關的地方,一些文物的保護技術還不成熟,就之前的挖掘明帝陵來說,挖掘出的許多文物當場遭到氧化和破壞,瞬間灰飛煙滅。不得不說這是考古史上一個重大的事故,給國家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損失。 (明帝陵文物出土遭到氧化後破壞圖)
周總理鑑於這一次慘敗深刻的教訓,對秦始皇陵做出了正確的保護,是很有遠見的。後來(1974-1977年)挖掘的兵馬俑,也再次證實了秦始皇陵挖掘的技術尚不成熟。當時才出土的陶傭還五顏六色、神采奕奕,但剛出土不久就被氧化掉,沒有了顏色,如泥土一般。以至於旁邊的一些坑墓就不敢再進行挖掘。
(剛出土的兵馬俑) (現在的兵馬俑)
想要進一步瞭解秦始皇陵的朋友可以參考以下書籍:
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國考古》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的《中國大百科全書·考古學卷》
北京大學出版社《科技考古學》
復旦大學出版社《考古學理論》
-
9 # 大自然的誘惑李哥
感謝平臺推薦的問答,歷史上有沒有人挖過秦始皇的墓,通俗的講歷史上記載的那些大人物想過去挖但都沒得逞,也就是說史書記載秦始皇陵墓是沒有被人成功的挖過。
-
10 # 北極猩觀世界
秦始皇墓分為陵墓地上建築,陵墓地宮和陪葬坑,秦皇陵的地上建築早在項羽攻破咸陽時就被付之一炬了,而陪葬坑也就是現在的秦兵馬俑,據說當時也受到波及,現在考古證明,兵馬俑的坑道里有被火燒過的痕跡,很顯然項羽當時也沒有放過陪葬坑,不過萬幸很大一部分兵馬俑儲存了下來,才有了現在人們看到的氣勢恢宏的秦兵馬俑。
秦兵馬俑被稱作世界第八大奇蹟,光陪葬坑就如此規模,那秦皇陵的地宮可能遠超出人們想像。據司馬遷史記記載,地宮“以水銀為百川江河大海,機相灌輸,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可見地宮的氣勢磅礴。
歷史上無數人打過秦皇陵地宮的主意,除了西楚霸王項羽外,南北朝石虎,唐末起義軍領袖黃巢,以及近代郭沫若等人都曾打算挖覺秦皇陵,而各種名不見經傳的小盜墓賊更是數不勝數,不過都以失敗告終,連地宮入口都沒找到,根據現在考古的探測證明,秦皇陵地宮目前還沒有被盜洞打穿,歷經上千年盜墓考驗,仍然儲存完好,可謂是人類之福,也足以感嘆古代中國建造技藝的高超,看來基建狂魔的美名從古就有。
當今中國的考古政策是不主動發覺陵墓,只做搶救式發覺,而像皇陵這一級別的陵墓更是隻保護不發覺,所以想要知道秦皇陵地宮的真正面目,看來還要等很長時間了。不過現在遙感成像和探測技術已經很先進了,我們可以藉助現代科技間接瞭解下秦皇陵地宮的真實模樣。
經過探測,真實皇陵地宮就在所見的封土堆下。位於封土堆頂臺及其周圍以下,距離地平面有35米深,而東西長170米,南北寬145米,其主體和墓室均呈矩形狀。墓室是位於地宮中央,其高有15米,大小則是相當於一個標準的足球場。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秦始皇對自己的皇陵特別的重視,畢竟這關係他“千秋萬代 世世為王”的願望。當時秦始皇為了修建這項浩大的工程,尤其是地宮,採用了最好的建築材料,聚集了最優秀的工匠,應用了最先進的技術來確保皇陵萬無一失,所以秦始皇陵的構建極其壯觀宏偉堅固。
秦始皇陵的構建因此十分嚴密,警戒程度達到了古代預防的頂級程度,地宮中也修建的“機弩矢”、放置了大量的水銀。此外,秦二世為防止洩露墓內的秘密,將參與陵墓修建的工人全部活埋陪葬。
據《史記·高祖本紀》記載,楚漢相爭時,劉邦曾列舉出項羽的十大罪狀,其中一條便是: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水經注·渭水》則闡述的更為詳盡:項羽人關發之,以三十萬人,三十日運物不能窮。關東盜賊銷槨取銅,牧人尋養燒之,火延九十日不能滅。種種言語都直指項羽,認為其鑿開秦始皇陵,並盜走了無數金銀財寶。
更有歷史書載,項羽是挖秦始皇陵的第一人。其實,從現實的角度來說,想要挖秦始皇陵,不說在古代,就是放到現在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後人透過對秦始皇陵墓的勘測,讓我們對秦始皇陵有一定的瞭解。近幾年,便有考古隊的結論證明了“項羽並沒有盜秦始皇陵”。
他們圍繞陵冢、陵園進行了大規模的鑽探,發現秦陵地宮上的封土並沒有區域性下沉的跡象,夯土層也沒有較大的變動。封土層上僅有兩個直徑不足一米、深不過九米的小盜洞,而且偏離地宮。倘若項羽真的帶著三十萬人來盜墓,那又怎麼會只留下這點痕跡。
另外,從現已發掘、鑽探的地宮周圍的一些隨葬品來看,西墓和北墓都儲存著一些重要的隨葬品和完整的銅車馬隊。項羽若真的火燒九十日,那這些重要物品早就面目全非了、水銀也該全部蒸發了吧。
而現如今實際的情況確實,墓內的水銀仍就存在。由此看來,秦始皇陵並未遭大規模的洗劫,同樣也沒有被焚燒的可能。因此,項羽並未盜走秦始皇陵,否則,又怎麼會有現今的世界之謎呢?對於為什麼會有項羽是挖了秦始皇陵的第一人,眾說紛紜。
有的認為是,劉邦和項羽爭天下,為了讓百姓憎惡項羽所捏造的;有的認為,是百姓痛恨秦朝的暴政,所以希望項羽能為大家洗刷冤屈,將秦始皇的墳墓掘開,以報心頭之恨;更有人認為,是當權者嫉妒項羽的雄韜武略,為了掩蓋其鋒芒,特意為其增上一筆莫須有的罪名……
不管到底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還需進一步的論證。但是,項羽沒有盜走秦始皇陵確是我們現今所能夠證明的。
為了客觀公正的認識到歷史中的人物,我們需保持公正公平的態度,減少先入為主資訊的影響,達到全面辯證的看待每一個英雄。項羽盜墓這項罪名已經揹負了幾千年了,是時候該還他一個清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