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敬佩42707804

    在中國的歷史上,權力的爭奪歷來就是血腥和殘酷的,誰還有什麼感情,有感情的人腦袋早就搬家了。但是,權力到手一後,主要的是看權力掌握在什麼人手裡,他又怎麼使用權力,如果權力為民所用,為民造福,那麼歷史對他的評價就是好的,正面的,至於權力的來源就顯得無關緊要了。

  • 2 # 紅塵過客甲

    首先講,唐太宗李世民及明成祖朱棣,以非法暴力手段,弒兄殺弟,以臣犯君,奪取帝位,並非未受當時社會及後世的強烈譴責,歷史已經明白地對其所為清楚記載,讓後人評說,這就是對其否定及批判。只是封建社會,皇權比天大,人們沒有直接徹底地對其譴責否定。況且一代有作為的皇帝的評價,為其擋箭。

    中國是個儒教國家,"三綱五常"及"五倫八德",是任何人遵守的道德及行為準則。李世民及朱棣們非法上位,已經徹底破壞了這一準則,他們所作所為,完全是不忠,不孝,不悌,不臣,不仁,不義的行為,為整個社會道德體系所唾棄,可謂千夫所指。

    再從法律程式講,李世民及朱棣上位,屬於謀逆篡位。即非法上位,並發動政變及戰爭,屬於謀反,用現在法律語言講,屬於發動叛亂罪。實屬大逆不道,五惡不赦!按封建社會法律,應當殺頭滅族,或車裂凌遲!

    李世民及朱棣為了奪取皇位,不但弒兄殺弟逼父,還禍及無辜,大肆殺戮,血流成河,特別朱棣,誅殺方孝孺十族,其殘酷冷血,令人髮指。但是,其內心並沒有平靜,深受道德及良心的譴責。所以繼位後,努力發奮治理天下,要一改篡黨奪權的形象,讓世人承認,同時為自己贖罪。

    我們不能以一俊遮百醜,李世民及朱棣們雖然是一代有作為的皇帝,但其非法篡位,屠殺無辜,應該永遠釘在歷史恥辱柱上。

  • 3 # 歷史小跟班

    一是危機公關做的好,二是他們真的有那個水平,造福了百姓!

    自古以來都是成王敗寇,假使隋煬帝保住了江山,他也不會成為暴君了。

    真實的歷史已經不可考據,僅僅從我們瞭解到的歷史上看,唐太宗和明成祖都是在被逼無奈之下分期反抗而奪得大位的。從一開始他們就把自己擺在了受害者的角度上。權力的爭奪本就是血腥的,但當他們奪位以後,是真真正正的做了造福於國家和百姓的事情。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兩位都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在自秦始皇起的兩千多年當中,論排名,也是能進前十的。

    唐太宗追亡逐北,文治武功都是上上,他心胸寬廣,善待功臣和投降的敵人,開啟了貞觀之治,可以說是盛唐的奠基者,現在誰人不知道盛唐。

    明成祖數徵蒙古,七下西洋,修永樂大典,百姓安居樂業。天子守國門就是源自於它。

    所以我們說,看一個人不能片面的去看待,應該結合他的整個一生。像隋煬帝並不因為他開鑿大運河等共計就成了明君。

  • 4 # 國史春秋

    不能說沒有,只能說是讚揚的人多,貶謫的人少,多的部分蓋過了少的部分,如此一來,世人自然就會很少聽到批判的聲音了。更何況兩位君王都有能力,善於治國理政,老百姓生活幸福安定,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朱棣開創了永樂盛世。老百姓感激還來不及呢!怎麼會去批判呢!(唐太宗畫像)

    老百姓是水,君王是舟,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但水是最容易知足的一類,只要老百姓舒心,是舟都可以載,如果老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管你三七二十一,先掀翻你再說。所以唐太宗李世民勤政愛民,明成祖朱棣關心百姓福祉,風和日麗、政通人和,自然就沒有了風浪。

    歷史上透過不正當手段得到皇位的皇帝太多了,比如秦二世胡亥和隋煬帝楊廣。秦二世是造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即位,楊廣是逼迫父親就範而登基。秦二世在位期間橫徵暴斂、大興土木、昏庸無道,隋煬帝窮奢極欲、窮兵黷武,兩個朝代的百姓無一例外都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所以兩個朝代都是二世而亡。

    當然,秦朝和隋朝的滅亡還有深層次的原因,但是起主導作用的還是人,畢竟路在人走,事在人為。所以秦二世不但亡國,還留下了千古罵名,隋煬帝則勉強混了個譭譽參半。世人在為兩個朝代感到惋惜的同時,想到更多的如何以古為鑑,做到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在這點上李世民做得很到位,很值得表揚。

    從另一方面講,李世民和朱棣都能意識到自己的那些不光彩的經歷,他們也很在意世人的目光,所以他們都很明智地透過自己的能力去為自己贏得一個“實至名歸、非我莫屬”的好名聲。如此一來,就會激發身上的全部潛能,以超乎常人的狀態去做事,時刻提醒自己的不足之處,並積極的去改進。(明成祖朱棣畫像)

    從李世民、朱棣以及隋煬帝身上都能看到一個奮發向上的影子,李世民走的最正,朱棣稍微跑偏,隋煬帝則徹底的迷路,而秦二世連路都不願意走。所以,最終李世民和朱棣都用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了自己的實力,而世人又非常認可他們的功績,因此他們曾經的那些為爭權奪利而血腥暴力的行為也就被人們淡忘或原諒了。更何況成王敗寇才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 5 # 暢享江蘇

    李世民和朱棣有一個明顯的共同點,就是一代雄主,二人在中國歷史上都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都被稱為聖君明主,兩個人都是有君主抱負而時運不濟,沒有做成儲君,兩個人都是篡權獲得地位,一個殺死哥哥,一個殺死侄子。後人對其獲取帝王手段雖有異議,但其取得的功績世人有目共睹,在某一方面,掩蓋了世人的抱怨,二人在執政期間,政治力量強大,經濟發展較快,蔭及後人,後人一無法改變其歷史地位,二,無法推翻固有影響力,只有默默接受!

  • 6 # 唯戀無名

    任何一個皇帝的豐功偉績都是勝利者的姿態來譜寫的,勝者為王敗者寇,唐太宗弒兄殺弟,迫使父親讓位,明成祖以藩王多去侄子皇位,為什麼後世沒有受到批判,反而唐太宗還被後人美名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而大加褒揚,我覺得無非是以下幾個原因:

    一,歷史是由勝利者來譜寫

    先說說李世民吧,按照傳統的道德觀念,李世民殺兄弟、殺侄子、逼父親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義,而且還有霸佔表叔楊廣妻女的惡行,照理說,應該是為人所不齒,遭後世唾罵才是,但是由於李世民成功的即位,他所處的就是勝利者的姿態。

    同理,隋煬帝楊廣在他統治的時間內,也是做出了很多的額成就,比如修建大運河,開拓暢通絲綢之路,改革科舉考試,楊廣在當時來說也算是弊在當時,功在千秋,但是也做出了很多殘暴的事情,也是佔父妻,連自己親妹也不放過,隨著隋朝的覆滅,他被扣上了暴君的稱號,與有名的“周幽王,周厲王齊名”。如果隋煬帝江山得保,誰又會在意他佔夫妻,辱親妹的惡習呢。

    再說說明成祖朱棣吧,以藩王奪取侄子正統皇位,挑起戰爭,血流成河,你說李世民殺兄逼父拿來的皇位已經堪稱上位不正,但至少血脈猶在,可朱棣這個皇位來的說難聽一點,就是謀反大罪。

    歷史都是由勝利者來譜寫的,勝者為王敗者寇,李世民也好,朱棣也罷他們是成功者勝利者,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他們失敗呢,就是不擇不扣的謀反大罪,歷史上的事例比比皆是,多少藩王造反被平叛後,被冠以謀反大罪抄家削爵的不在少數!

    二,兩位皇帝在位期間做出了巨大的功業,做了很多為國家發展為百姓福利有益的事情,可謂是功在社稷

    即便說李世民和朱棣的皇位來路不正,但是,兩位皇帝即位已成事實,後世沒有批判兩位皇帝還有個重要原因在於,兩位皇帝確實做到了造福百姓,功在千秋的偉業。

    還是先說說李世民的功績:

    政治上,他吸取隋亡的教訓,勤於政事,任用賢才,虛心納諫,發展科舉。

    經濟上,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徭役。

    軍事上,在西域設定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思想文化上,注重人才培養,擴充國學規模,增加學員。民族關係上,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促進唐藩友好。

    正是由於唐太宗李世民的豐功偉績,實現了貞觀之治,開創了大唐盛世!

    再說說朱棣的功績:

    政治上,中央的機構進行過改革,增設了內閣,加強了中央對地方的集權。

    軍事上,對外待侵略者的時候態度也非常強硬,曾經五次親自征戰蒙古,並且收復了安南地區。

    在外交方面,他派遣使臣鄭和六次下西洋,與外面的一些國家友好交流,同時還加強了對南海海域的管理。

    在文化方面,重儒學,所以除了正常科舉考試之外還曾多次舉行科舉恩科,也曾下令編修《永樂大典》 。

    兩位皇帝在位期間作出的豐功偉績,完全應當受到後世的讚揚,載入史冊,功大於過,得一明君難,後世還有誰會在意皇帝是不是皇位來路不正,是不是殺兄弒父,只要是功在千秋,為百姓好造福的,就是好皇帝!

  • 7 # 吉月文

    不能說沒有批判,但是並沒有成為主流評價。至於原因,恐怕有以下幾點。

    第一,成王敗寇。他們雖然沒有透過正規途徑繼承皇位,但是最終還是成功的登上了權力的頂峰。中國古代傳統有一個習慣,就是為尊者諱。簡單的說,就是為地位高的人隱瞞不光彩的歷史。

    第二,這兩個人雖然得位不正,但是在執政的時候還是做出了相當不錯的貢獻,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道德上的缺陷。唐太宗李世民開創了貞觀之治,朱棣也是明代最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第三,李世民和朱棣都比較重視社會輿論,對於史書記載還是很看重的。李世民違背了皇帝在身前不看史官記載的歷史習慣,從而給史官記錄形成了壓力。這是導致他風評較高的一個原因。朱棣對於知識分子手段是比較嚴酷的。方孝孺被滅十族,主持編修永樂大典的學者解縉,也因為坐罪被殺。這就使得史家在編撰歷史的時候相當謹慎。

    第四,歷史觀念改變。在儒家體制下,對於正統繼承的觀念是非常看重的。還在當代共和體制下,此類觀念沒有任何重要性可言。因此,學者一般不會專門從這個道德角度來展開歷史研究。是否正統繼承,對於歷史評價的影響也非常小。

  • 8 # 浮沉於史

    為什麼會這樣呢?

    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導火索是李建成和李元吉打算奪取秦王府兵權,將他徹底削弱、孤立,沒有了兵,那麼要剁要砍,就看他們的心情了。李世民當然不可能坐以待斃,於是選擇了先下手為強,在選擇下手的那一刻起,李建成二人已經沒有了第二種結局,皇上也還健在,不殺死這倆,這個政變毫無意義。

    對於李世民的口誅筆伐比較多,殺兄弒弟這個固然狠了點,那也情有可原。

    真正比較有分量的黑點,還是他強納弟媳、迫父讓位。這些事一干出來,這人就沒有了倫常,沒有了孝節。

    殺了同胞兄弟,再納弟媳,這個實在有點混賬;至於李淵,他對李世民還是不錯的,李世民可以讓老爹成為傀儡,但逼迫老父讓位,道德上多少有點說不過去。朱棣起兵靖難也受到過批判,他以叔叔的身份奪取皇位,並導致朱標一門子孫凋零,在有的人看來,朱允炆挺可憐的,碰上了這麼一位皇叔。

    事實上,朱棣比李世民要無辜多了。

    首先,朱棣為燕王,遠在北平,手下也只有幾萬人馬,朝中也沒有什麼羽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時,他是秦王,大唐厲害的謀臣、戰將,除了李靖等少數人外,基本都在他的身邊。而且,李世民在京師,他有發動政變的力量,也有發動政變的地理優勢。其次,李世民是聽了小道訊息,懶得求證,直接就下手了。朱棣是被逼到了牆角,北平軍政長官被撤換不說,兒子們都得送到南京做人質,靠著裝瘋才撿回了一條命,朱棣靖難,純粹是為了活命。最後,李世民一開始就有謀取帝位之心,他跟李建成勢成水火是遲早的事,只是李淵左搖右擺,把這個局勢給加劇了一下。朱棣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安分的,他確實沒想過篡位,朱允炆是朱元璋親自指定的,雖然跳過了兒子們,但誰又能說他不合法呢?

    這是碰上了朱允炆這個無能之君,否則在正常情況下,靖難之役這種拼命之舉是絕不可能成功的,那麼一旦靖難失敗,這段歷史的評價恐怕就得大變樣:削藩廢親、殺叔取命。朱棣確實不是什麼好人,他也有不少汙點,不過保命本身並沒有錯,只是他成功了,完成了一段驚天逆襲。

    其實李世民也好,朱棣也罷,他們受到的批評都不少,只不過二人都是以明君的形象聞之於世,談起他們,話題都是多變的。

    說起來,生於帝王之家,他們都有太多的身不由己,歷史真真假假,是非功過,皆付笑談中罷。

  • 9 # 寶寶爺爺501

    原因很簡單,他們雖作惡,但謀位後的功績掩蓋了他們的惡業。其次統治階級那種勝王敗者寇的從眾心理美化了李世民和朱棣醜行。

  • 10 # 亢龍有悔44

    時間是把殺豬刀,這是唐初明初的事,然後是幾百年人家子孫後代的統治,當初所有不利的證據全部毀了,再編出一些東西了,宣傳了幾百年,假的也成真的了。後世修歷史的時候估計對前朝的醜事都有意識地放一馬,哪個朝代開國的時候都有不光彩的東西,宋太祖的欺負孤兒寡母,成吉思汗努爾哈赤的屠殺兄弟,我們看到的都是經過包裝了的,當時可能更殘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電飯煲怎麼煮糯米飯,板栗玉米檽米飯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