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縱橫國史
-
2 # 我是人間三月花
大明猛將如雲,若是論輩排名,必然徐達,常遇春必出!
首先說一下徐達公
第一:徐達,字天德。出生於貧苦家庭,我們都知道,朱元璋放牛娃,徐達和他同鄉,都是安徽人。曾一起為地主放過牛。元朝末年,天災不斷,瘟疫饑荒十分嚴重,恰至那時元朝末年,黑暗腐爛,各農民紛紛起義抵抗元朝。朱元璋當然也加入起義軍,當時尤為出眾的紅巾軍,郭子儀部隊,回鄉幕招,徐達就這樣跟隨了,且得到了朱元璋重用。
其實影視所給形象,徐達一介武夫,並非如此,徐達也是頗有韜略,洞悉時局者。也曾為朱元璋分析當下局勢。肯定助力了朱元璋自己建立隊伍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
第二:徐達頗有軍事才能,徐達進攻滁州,和州等戰役之時,縷現其不凡的軍事才能,取得最後的勝利。至正十五年,郭子儀和孫德崖大戰,朱元璋深陷險境被迫成人質,徐達挺身而出,換回朱元璋。這一表現深入朱元璋之心,對其十分感激,後面更加重用和信任!
在後面對張士德和陳友諒對戰中,更是顯示出傑出的軍事才能和仁義的一面,戰役節節勝利。為朱元璋奪取天下立下不可磨滅之功。
滅元之功,徐氏居首。若是排進前五,首當第一。
我們來看看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也是安徽人。早年家貧,飢寒交迫,加入了東林大盜,打家劫舍之事,雖說也是溫飽不愁,伯仁不甘於此。恰逢朱元璋進攻和州之時,聽聞大名便投奔。且早年習武,身手不錯,體型較大。
我們可以看出,常遇春是胸有大志,不甘心之人。巧遇朱元璋,也得到了重用。
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進軍衢州,譴常遇春大將,可以說一路勢如破竹,表現出了驚人的軍事才能。常以奇兵致勝。勇猛無敵,敢衝好戰是他一生的寫照。不僅勇猛,策略也總是出其不意致勝。有勇有謀之人。西征陳友諒,更是立下汗馬功勞。也可惜伯仁,好殺戮,四十歲便去世了。
可以說徐達,常遇春乃朱元璋左膀右臂,不僅都勇猛過人,而且擁有傑出的軍事才能。為朱元璋推到元朝建立明朝立下不世之功靠。
-
3 # 濁酒燕然
萬里長城––徐達
徐達位列淮西二十四將之首,被推為明朝第一開國功臣,是明初僅有的開國“六王”之一。縱觀徐達一生戰績,敗陳友諒,滅張士誠,北伐吊打元朝,可以說他為明朝的建立,積累了實打實的功勞。其死之後能葬於鐘山之陰,足見朱元璋對這位老部下的敬重和照顧,想一想他與洪武帝的孝陵同在鐘山。
單從北伐來看,明朝建國初期,河南、山東、陝西、山西還都在元朝手裡,而以南伐北,古來還罕有能勝利的(劉秀這個位面之子不敢說)。在北伐大計中,徐達提出來“先取山東,撤其遮蔽;旋師河南,斷其羽翼;拔潼關而守之,據其戶檻,天下形勢,入我掌握,然後進兵元都,則彼勢孤援絕,不戰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雲中、九原以及關隴可席捲而下。”
“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貪圖女色財寶,處理問題不偏不倚,沒有過失。當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達。”朱元璋“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朱元璋常十萬––常遇春常遇春早年幹過打家劫舍的事情,後追隨朱元璋加入反抗元大軍,作戰勇猛,軍功顯赫,被封為元帥。讓我們回顧一下的軍事生涯,衢州大敗伯顏不花的斤,大破陳友諒,北伐副帥攻陷元大都。唯一一點就是殘暴殺降屠城。
“雖古名將,未有過之”朱元璋“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朱元璋國之重器––于謙于謙嚴格上來說,算不上軍事武將,但作為兵部侍郎在國家為難之際,拯救大明,可謂國之重器,而且自始至終,忠誠不二,清清白白。一首石灰吟更是讓我們見證了他高貴的人生品格。土木堡之戰,皇帝被俘,軍中精銳盡失,隨軍出征的大臣死的死亡的亡,正是國無軍,缺將少兵,又強敵環伺,這個時候于謙不僅立場堅定固守北京,排程有方,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坐鎮,贏得了北京保衛戰的勝利,保下了明朝近後兩百年江山。
“當國家之多難,保社稷以無虞;惟公道而自持,為機奸之所害。”朱見深“賴社稷之靈,國已有君,自分一腔拋熱血。竭股肱之力,繼之以死,獨留清白在人間。”董其昌戚家軍––戚繼光嘉靖年間,戚繼光剿滅倭寇,還大明東南一片安定,維護住了明朝的金庫;北征蒙古,穩固了大明的北方邊界。在南方抗倭時期,他創立“鴛鴦陣”,其陣靈活多變,威力無窮,與兩儀陣和三才陣相互切換,攻防兼備,威力無窮。在薊鎮練兵時期,戚繼光著作了《練兵紀實》,其書內容廣泛,涉及兵員選拔、部伍編制、旗幟金鼓、武器裝備、將帥修養、軍禮軍法、車步騎兵的編成保結及其同訓練等建軍、訓練和作戰的各個方面,是軍事上的有一部重要兵書。
血戰殲倭,勳垂閩浙,壯猷御虜,望著幽燕。––明神宗戚繼光用兵,威名震寰宇。––張廷玉將門虎子––李如松李如松是遼東總兵李成梁的長子,著名軍事成就取得了對日本在北韓半島的決定性勝利,打的日本三百年不敢染指北韓半島。縱觀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諳兵法,奇正相輔,一往無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計有梟狐之謀,在平壤攻堅戰中石破天驚、碧蹄館遭遇戰又打得氣壯山河、龍山奇襲戰最後一劍封喉。
李如松可以作為明朝後期抵抗外族武力侵略的一個代表,守住了大明的東北門戶,英哉千古。
將門有將,得無愧乎。––明史而先登者多南將,提督李如松不能無內忌。欲立奇功,輒深入,是以有碧蹄之敗。––徐光啟 -
4 # 騎蝸牛回西安
明朝是中國歷史最後一個由漢民族建立的統一大王朝,歷經276年,是繼漢唐之後的黃金時期!在明朝的盛世下,必然有無數猛將的守護。在這裡排出我心中的前五名。
1、徐達
明朝開國將軍,他善於指揮大軍團作戰,深謀遠慮,為人寬厚,歷數十役,戰必勝,攻必取,與北元第一名將王保保的作戰更是他軍事生涯的巔峰。“破虜平蠻,功貫古今第一人,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是朱元璋對其的評價!
2、常遇春
明朝開國名將,自請前鋒,力戰克敵,嘗自言能將十萬眾,橫行天下,軍中人稱常十萬。朱元璋稱其“雖古名將,未有過之”。
3、戚繼光
明朝傑出的軍事家,書法家,詩人,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東南沿海抗擊倭寇數十年,掃平為虐沿海的倭寇,確保沿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後又在北方抗擊蒙古族內犯十餘年,保衛了北部疆域安全。
4、李如松
遼東總兵李成梁之子,指揮過平定寧夏哮拜叛亂、聞名世界的壬辰抗倭援朝戰爭。其一生用兵,深諳兵法,奇正相輔,一往無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計有梟狐之謀,平壤攻堅戰石破天驚,碧蹄館楚,遭遇戰打的氣壯山河,龍山奇襲戰一劍封喉,明史稱讚到“將門有將,得無愧乎”。
5、王陽明
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哲學家和軍事家,是朱熹後的另一位大儒。因平定宸濠之亂等軍功被封為新建伯,隆慶年間追封侯爵。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學說,而且能夠統軍作戰,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全能大儒。
-
5 # 青言論史
這種榜單排著肯定是得罪人的,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有桿秤,所以這個問題沒有一個絕對的標準答案,我在這裡僅僅給出我的意見:
第五名:李如松
按照李如松胖揍日本人的戰績,擱在哪朝哪代,都得是戰神級別的存在,但是很可惜他是在明朝,明朝人修理日本人是常規操作。而且由於當時的武器裝備上,裝備有三眼神銃等高科技火器的遼東鐵騎對於日本是全面碾壓,因此在這份榜單上,只能把李如松將軍屈居在第五的位子上了。
第四名:譚綸
文官出身的他,卻比無數武將還狠。親手斬殺兩萬餘首級的他,從江浙抗倭前線轉戰至北境對蒙古的戰場,總是出現在祖國最需要他的地方。他和戚繼光之間的黃金搭檔,也保證了大明東部三十年無虞。
第三名:戚繼光
東南倭亂的平定者,江浙人民的守護神,明代長城的建造者,日本侵略者的夢魘。戚繼光在正史和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無須贅述,他的功績也完全擔得上“彪炳千秋”四個字。他的遺言雖然簡單,但是現在聽起來仍然如雷貫耳:“三十年間,先後南北,水陸,大小百餘戰,未嘗一敗!”
第二名:孫承宗
即使是修《明史》的史官,哪怕是清朝的統治者,都不得不承認一點,只要有他主持防務,清朝入關就不可能。《明史》列傳中唯一單獨成卷之人,關寧錦防線的締造者,努爾哈赤一生之敵,倘若朱由檢能全心委任與他,大明的江山也許還能苟延殘喘幾十年。
第一名:徐達、常遇春
之所以把他們並列在一起,不僅僅是因為他們的武功相近,更因為這二人從搭班子開始到常遇春去世,一直都是在一起並肩作戰。這兩人彷彿一個雙星系統,少了誰都會黯然失色。徐達的老成配上常遇春的勇猛,才能讓漢族政權在四百年後重新光復幽雲十六州,才能完成“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偉大使命!
-
6 # 史論縱橫
整個明朝時間跨度太長,我就從明末排出四個吧!
第一張牌:孫承宗,為人臣者替君憂孫承宗(1563年—1638年),字稚繩,號愷陽。既是明末軍事戰略家、愛國者,同時又是一位教育家、學者和詩人。曾為明熹宗朱由校的老師,明末的文壇領袖 。曾任兵部尚書、遼東督師、東閣大學士等。
孫承宗,為人臣者替君憂
孫承宗在明與後金作戰連遭敗績、邊防形勢危急的情況下,代替王在晉成為薊遼督師,修築關寧錦防線,收復失地四百餘里,選拔培養了如馬世龍、袁崇煥等一批文武將領,修築大城九座,小城堡四十餘座,屯田五千多頃,安置戰爭難民近百萬,逼迫努爾哈赤後退七百里功勳卓著。
寧錦防線成為清(後金)入關的最大屏障,以後取得的寧遠大捷,寧錦大捷都與此防線有關,後來由於朝廷詆譭,請辭回鄉,最後依然能帶領百姓抗擊清軍,孫承宗,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為一代愛國忠臣也。
第二張牌:盧象升,重整山河救河山
盧象升(1600年—1639年),字建鬥,又字鬥瞻、介瞻,號九臺。明末著名將領,民族英雄。
盧象升,重整山河救河山
自崇禎六年(1633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五省軍務,兼湖廣巡撫,後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府、大同、山西軍務。崇禎七年(1634年),擊潰張獻忠農民軍。崇禎八年(1635年),擊敗高迎祥、李自成農民軍。崇禎十一年(1638年),擔任兵部尚書,力主抗清,守衛京師,連戰皆捷,反被太監高起潛陷害,免去尚書職務,以侍郎視事。
崇禎十二年(1639年),盧象升率部在鉅鹿賈莊被清軍包圍,高起潛擁兵不救,終因炮盡矢絕,戰死疆場。
盧象升作為一代帥才,無論對農民軍還是清軍作戰,都顯得特別有軍事才幹,然,終因崇禎用人不當,丟了這一張好牌!盧象升死後,農民軍流竄進河南,明軍再無抵抗之力。
第三張牌:孫傳庭,馬革裹屍未能還孫傳庭(1593年—1643年),字伯雅,又字白谷。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崇禎十五年(1642年)任兵部侍郎,總督陝西。
孫傳庭,馬革裹屍未能還
在對農民起義戰爭中,多次鎮壓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起義,為明末毫無爭議的英雄人物,然而在崇禎十二年左右,崇禎剛愎自用,聽信楊嗣昌與高起潛一面之詞,將孫傳庭下獄,可憐一代名臣,就這樣在繼續自己報效朝廷之時,竟被入獄三年,後臨危受命,去剿除已經成氣候的李自成,在與李自成的作戰中,崇禎不斷催戰,孫傳庭害怕再被入獄,又是草率出戰,最終馬革裹屍。
《明史》稱“傳庭死,而明亡矣”。
第四張牌:洪承疇,盡人事而聽天命洪承疇(1593年—1665年),字彥演,號亨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累官至陝西布政使參政,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松錦之戰戰敗後被清朝俘虜,後投降成為清朝漢人大學士。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隨清軍入關。
洪承疇,盡人事而聽天命
對於洪承疇降清之前的能力,可以充分的肯定,但是在關乎明朝與清朝國運的一戰中,未能擺脫朝廷上層對軍隊的“瞎指揮”而導致明軍大敗,後被俘投降,只能說,盡人事,而聽天命了。
第五應該說袁崇煥,但是這裡就不說了,個人感覺袁崇煥有點志大才疏,心胸狹隘,統御全域性能力差一些,而且爭議也太大!
牌都是好牌,但是得看誰出,明末風雲亂世,英才人物輩出,然主不識人任用,真實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也!
-
7 # 嘟嘟讀讀
真要排出名將前五位,就要看這些名將的貢獻度以及影響力!
第一名:朱元璋
從乞丐到皇帝,從一個小兵到明朝皇帝!朱元璋從白手起家到統一天下,靠的就是他自己的軍事才能;朱元璋在多次生死存亡之戰中以少勝多——第一次隊伍擴大,鄱陽湖之戰對戰陳友諒60萬漢軍!作為明王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上馬能夠打天下,下馬能夠治江山!雖然這是一位皇帝,但是朱元璋的軍事天才是極其彪悍的,當初朱元璋離開郭子興的時候,選了徐達、常遇春、湯和等24人,這些人後來都是天下一等一的名將,後來又有了傅友德、朱文正、藍玉等等名將!在擊敗陳友諒、張士誠、推翻元朝的過程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打出了一場有一場的漂亮的戰役!
第二名:朱棣
朱棣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名將,上馬能掄大刀片殺敵,奪得天下靠的不是運氣,是過人的軍事才能!這位奪了侄子皇位的皇帝,是不折不扣的一個名將,在排行榜裡面排到第二位也是可以的!在朱元璋晚年,為了打擊北方的北元政權,派遣了朱棣北伐,朱棣率領大軍到達北方蒙古,當時的斥候探到北元首領的地方,當天下大雪,朱棣命令軍隊冒雪前行。當蒙古人還在認為明軍不回來,自己在軍營裡喝酒,結果忽然聽到外面人馬嘶鳴!蒙古首領大驚,自己已經被明軍包圍了!朱棣只要一聲令下,明軍會立刻殺了他!可是朱棣沒有,蒙古首領十分的欽佩,前往朱棣哪裡投降,從這一刻開始,朱棣不僅僅能夠殺人還能誅心,孫子兵法雲: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後來,朱棣能夠放膽打到南京,除了建文帝迂腐之外,就是朱棣已經擺平了北方,以及自己超人的軍事才能!朱棣後來為了鞏固明朝政權,再次御駕親征!滅掉了北方蒙古軍事力量!
第三名,戚繼光
在明朝陸戰海戰都在行的,恐怕戚繼光是一個!戚繼光不僅僅是一個名將,而且還有兵法傳世《紀效新書》;戚繼光用數年時間就平定了東南的倭寇;而後到了張居正時代,在張居正的支援下,戚繼光掌管整個大明王朝的北方防線!在戚繼光的時代,整個明王朝都是穩若泰山!同時期的還有李成梁、譚綸(文官,可是喜歡輪刀片上陣殺敵)俞大猷等
第四名,袁崇煥
這個是騎兵
第五名,鄭芝龍
這位是海軍
該睡了明天再接著寫
-
8 # 青燈以沽酒
明朝,是一個極其有意思的朝代,它是中國第一個自南而北而有天下的朝代,它是第一個藩王造反且成功的朝代,他是第一個從少數民族手裡奪下江山,又丟掉江山給另一個少數名族的朝代,這種種,因為特殊,所以不易,因為不易,所以名將也眾多,若非如此,怎能成就這麼多名將呢。
1.王陽明,將王陽明排名第一,想來諸位朋友可能有異議,可當你我真正試著去了解這位“聖人”的時候就會發現,陽明先生排第一,當之無愧。王陽明一生“立德、立言、立功”三不朽,被稱作中國上下五千年絕有僅有的“兩個半聖人”之一,單就軍事而言,王陽明真可謂軍事天才,計謀百出,真真假假、虛虛實實,尤擅心理作用,江西剿匪,平定朱豪宸之亂,威撫兩廣暴動等等,陽明先生的軍事大才,取自百家,又獨闢蹊徑,不同於百家,甚至反其道於百家。日本的戰神東鄉平八郎在慶祝“日俄之戰”的慶功宴上從身上掏出一個木牌,上面赫然七個大字“一生俯首拜陽明”。陽明,真聖人也。
2,徐達,(未完待續)
-
9 # 李徵鴻
5王越 威寧海大捷、紅鹽池大捷、賀蘭山大捷,三戰將韃靼打的銳氣全無,兩次深入草原腹地搗剿韃靼老巢,永樂之後明軍重振雄風第一人
4張輔 永宣盛世第一名將,數次平安南、定西南,後又防備蒙古,攻擊累累
3藍玉,最終滅亡北元的掘墓人,捕魚兒海一戰威名遠鎮,徹底擊潰北元有生力量,令蒙古徹底分裂,從此再也無法實質性的威脅中原統治
2戚繼光 平定倭寇,北擊蒙古,創鴛鴦陣法,一代偉大軍事家
1徐達 明初第一猛將,有勇有謀,攻克元大都、拔元上都,數次與北元作戰只敗一次,其餘均大獲全勝,為明朝穩固立下不世功勳,堪稱天才將領
-
10 # 我爸爸的名字20
徐達,常遇春,戚繼光,李成梁,朱文正,藍玉,甚至王守仁,這個人是個文人,創造心學,最後竟然入聖,而且因自發組織人員,基本不靠朝廷的情況下,打寧王戰功封爵,可謂文武雙全,還有明末那幾位猛人,曹文詔,左良玉,盧象生,孫傳庭等人,打農民軍,都是平均一個人打一個連的架勢,還有最特殊的一個名將,明成祖朱棣,貴為帝王,天子守國門
回覆列表
明朝既然能夠掃平不可一世的蒙古騎兵,國中之良將自然很多。若要排出前五位,捕魚兒海擊敗北元的藍玉都排不上號,這五位實在是太牛了!
五、傅友德。洪武四年(1371年),傅友德拜徵虜前將軍,揮師伐蜀,順江而下,攻克成都;洪武五年(1372年),追隨馮勝北征大漠,其作為前鋒攻入甘肅,七戰七捷,創下奇蹟;洪武六年(1373年),出師雁門,生擒伯顏帖木兒;洪武十四年(1381年),拜徵南大將軍,率藍玉、沐英等攻入雲南,迫使元梁王及其妻子投滇池而死。朱元璋曾評價他:“論將之功,傅友德第一。”大學士焦竑評:“明興猛將雲從,數倍雲臺、凌煙,而六王最著,其以驍勇稱者莫如常開平,次則傅潁國耳。”
四、馮勝。洪武元年(1368年),馮勝逆黃河而上,連克開封、洛陽,直奔潼關,拿下陝西;洪武三年(1369年),馮勝拜徵西大將軍,率副將傅友德出兵甘肅,連戰皆捷,橫掃擴廓帖木耳於塞外,俘獲牛羊數十萬。洪武二十年(1387年),隨著徐達、李文忠等名將的逝去,北元太尉納哈出常常襲擾遼東邊境,為此太祖決定命馮勝為大將軍,藍玉為副將出師遼東;納哈出久聞其大名,便以詐降換取逃跑時間,但被常茂識破,直接砍斷其手臂,餘眾二十萬人馬投降,其餘潰逃。
三、李文忠。洪武二年(1369年),常遇春在征討途中暴死,李文忠授命代管其軍隊,深入太原、大同、宣府,擒獲平章劉帖木、敵將脫列伯,俘斬萬餘人。洪武三年(1370年),李文忠拜徵虜左副將軍,與大將軍徐達分道北征,出師野狐嶺,降服興和守將;聞之元少主於應昌繼位,便連夜奔襲,直搗“黃龍”, 俘獲其嫡長子買的立八剌及后妃、宮女、諸王、將相官屬數百人。洪武六年(1373年),李文忠出師塞外,於白登山擒獲太尉不花。
二、常遇春。1355年,採石磯會戰中,面對防守極為嚴密的元朝水軍元帥蠻子海牙部,常遇春駕駛孤舟冒著槍林彈雨揮戈勇進,衝入敵陣,大破蠻子海牙。1360年,鄱陽湖大戰時,常遇春力戰元末第一猛將張定邊,救出被圍攻之朱元璋,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不久,常遇春對陳友諒發起火攻,盡毀其戰船,陳友諒中流矢而亡。洪武元年(1368年),常遇春作為徐達副將,沿運河北上,大都不戰而降;次年,北攻元朝上都開平,迫使順帝北逃應昌。朱元璋評價:“當百萬之眾勇敢先登,摧鋒陷陣,所向披靡,莫如副將軍遇春信矣哉。”
一、徐達。熟讀史書的朋友一定會知道,徐達對大明的貢獻不亞於衛青(橫掃匈奴)、李靖(消滅突厥)對漢唐,他堪稱開國第一名將,不世出之良將。只要有徐達在,常遇春、李文忠、馮勝、傅友德、藍玉等名將幾乎沒有獨當一面的機會,而只能作為副將追隨。朱元璋評價他:“昭明乎日月,大將軍一人而已;虜平蠻,功貫古今人第一;出將入相,才兼文武世無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