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文人草堂
-
2 # 火煮水壺84501
關二爺之死是性格所致。和曹魏詭計,吳國偷襲無半毛關係。
關二爺自出場,就一份孤傲不馴,憤憤不平的樣子,剛出場,就和屠夫張飛撕扯在一起,二人不分上下,被劉備看到分開,呀,好兩個壯漢,才引出桃園三結義。可見先不服張飛。在溫酒斬華雄橋段,憑著一股傲氣,華雄正問,來將報上名來,然關二爺,刀快馬急,一刀上去,華雄人頭落地。其誅殺顏良文丑,也是憑著這一招,快刀急馬,砍二人於馬下。因為急,快,建立了這些功勳,才造就了關二爺孤傲之性,誰也入不得其法眼,甚至連軍師孔明也不放入眼內,致使孔明設計華容道,關二爺放曹,違反軍令,引來殺身之禍,幸得劉老大求情,才保全了小命,由此對孔明忌憚三分。蜀中能管得了他的,只怕只有劉大和孔二了。想來和其它蜀臣關係也一般般吧。
然關二爺留守荊州,那可是蜀中重要防線啊,北拒曹阿蠻,南抗孫仲謀,是大任務呀。然而關將軍竟因傲氣抗拒了孔明之只守不攻聯吳抗魏的決策。視魏將如草芥,主動出擊樊城,至使孫吳偷襲荊州,腹背受敵,敗走麥城,突圍時被吳將馬忠設計斬殺。
他的性格造就了他的悲劇,手下糜芳,傳士仁因喝酒誤事燒了糧草,關二爺大怒要殺二人,眾人求情得免,然二人懷恨在心。在呂蒙偷襲荊州時降了東吳。這是關二爺政冶手腕不行,不會籠絡人。在被困時,求救上庸劉封。然封因當年關二爺沒支援自己上位太子而不出兵。這下弄的關二爺外無救兵,裡無糧草,冒險突圍,死在吳國一個無名小將刀下。
但關二爺忠肝義膽,千里護嫂,刮骨療毒,等橋段還是深入人心的,其一生是輝煌偉岸的,誰曾想到這傲氣,最後竟葬送了一代武聖的小命呢!
-
3 # 史海鉤沉
關羽之死,雖然東吳是直接兇手,也和曹魏的詭計有關,但歸根結底,還是關羽其自身性格所致。
在現代影視劇中關羽給我們留下的印象都是紅臉長鬚,所以我們也經常把關羽叫做紅臉關公或美髯公。
關羽死後數千年,被無數帝王將相所崇拜,他們或欽慕其強大的武力,或敬仰其對君主的忠義,或讚揚其對兄弟的義氣,總之,關羽被大家神化了。後來關羽成了小說家和喜劇家的最愛,大量關於關羽的民間演義和戲劇層出不窮,關羽名揚四海,甚至後來還被莫名其妙的封為了武財神。
然而,不管被如何神化,不可否認的是關羽並不是完人,至少他的死就和他恃才傲物、目空一切、驕傲自大的性格有莫大的關係。
首先,關羽為人太過恃才傲物。這一點我們從影視劇中就可以看出來,我們平常人看別人都是直視或者平視,而我們的關大爺怎麼看人呢,那是斜著眼睛看,所謂斜著眼睛看,其實就是不屑去看的意思。
看曹操如此,看對手如此,只有當他看劉備的時候才不是這樣,那我們可以試想一下他和劉備手下官員接觸的時候,他又是怎麼看的呢?
史書記載,諸葛亮跟他打招呼的時候他也只是哼一聲表示應答。諸葛亮是蜀漢政權中僅次於劉備的核心人物,關羽待其尚如此,那蜀漢其他小官員還能入得了關羽的法眼嗎?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尊重別人,哪怕你再強,別人又怎麼會真心的去尊重你呢,可惜關大老爺不懂這個道理,也或許他懂這個道理,但他覺得自己不需要別人的尊重。
所以,關羽在荊州被曹魏和東吳軍隊圍困的時候,周邊蜀漢軍隊無一人主動援助,這說明關羽在蜀漢人際關係處理的相當不好,很顯然,這和他高傲的性格是有著必然關係。
其次,劉備的結義兄弟,三國時期的絕世英雄等等頭銜,讓我們的關大老爺慢慢變得目空一切了,覺得這個世界上沒有能殺死自己的人了,也沒有自己打不贏的仗了。
於是,他覺得只要自己坐鎮荊州,荊州就會萬無一失,至少他想不出來,這天下還有哪個不要命的人,敢主動來找自己的麻煩。然而,正是這種驕傲自大、目空一切,讓手下兵士也跟著變得驕傲自大起來,從而使得荊州的防務變得鬆懈。給了東吳和曹魏偷襲的機會,在他們合兵奇襲下,關羽大意失了荊州。
其實,荊州之戰未必沒有轉機,然而,關羽在奇襲剛開始的時候,卻並沒有把曹魏和東吳的奇襲當回事,從而也沒有及時向周邊兄弟部隊求援,等到他也覺得曹魏和東吳的這次襲擊是有備而來的時候,荊州已經保不住了。此時,再派手下兵士向周邊兄弟部隊求援,已經於事無補,但更令人尷尬的是,荊州被襲,鬧了這麼大的動靜,荊州周邊卻沒有一支兄弟部隊前來救援。
所以,關羽大意失了荊州,表面看是中了曹魏和東吳的奸計,實際上這次失利卻是由於自己的性格缺陷造成的。
這件事情也告訴我們了一個道理,不管我們地位多高,能力有多強,都要相信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永遠不要驕傲自滿,因為驕兵必敗,時時刻刻保留一顆謙遜的心,才是做大事者的應該具備的心態。
-
4 # 中行偃1
答:平心而論,不能說是關羽的性格原因!
關羽畢竟有他的侷限,莫說關羽,就是曹仁、劉備、龐統,甚至諸葛都不曉得荊州的價值!否則,諸葛絕不會輕易就離開荊州的,而且還帶走了張飛,特別是把陸遜都忌憚的大將趙雲都帶走了(這也可能是劉備的旨意),不過將在外 君命有所不受,這個道理諸葛不會不知道。
既然知道還把趙雲帶走,就說明龐統的放棄荊州的思想諸葛也是認可了。關羽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獨自承擔了荊州的守衛任務!但是,關羽並不知道荊州的價值所在,如果他懂荊州的意義,我相信他斷然不會冒險出擊攻打襄陽。
為什麼?雖然曹操準備讓曹仁攻打江陵(南郡),關羽知道了這個訊息就應該是首先加強防守,確保南郡不出問題的前提下,再考慮要不要主動出擊,打擊曹仁計程車氣?他做的正相反,先出擊撤掉江陵守備力量,去打襄陽。龐統說“北有曹操,東有孫權”,四戰之地?你不出擊防守都困難,怎麼能全力去對付一個方向呢!等於是放棄了另一個更危險⚠️的方向。歸根結底,還是沒有從意識上認識到荊州的意義。
那麼我們假設關羽不出擊,堅守南郡,就算曹仁來攻打南郡,關羽明顯就有兵力優勢、後勤優勢、地理優勢,一年半載曹仁是攻不下來江陵的,曹操都死了……趁著曹仁撤軍予以全殲!震懾孫權,未嘗不可。再說,倘若呂蒙來襲,須知,士仁是要和呂蒙魚死網破的!士仁並不是主動投降!!!呂蒙害怕士仁,估計打不下武漢,才不得不請虞翻來做說客,此時正巧關羽在江陵,士仁怎麼可能投降呢?江陵、武漢都沒有丟失,戰勢吃緊,關羽就算請劉備出兵,時間上也綽綽有餘……漢中之戰結束之前一兩年,張飛就沒有打仗了,他完全有條件率一萬精兵馳援荊州。
如果是這樣,荊州固若金湯!假設歸假設,關羽不可能知道荊州的戰略意義,侷限使然。也不是關羽一個人,曹仁不是也把襄陽和樊城給燒了嗎?諸葛不是也領走了趙雲和張飛嗎?這是關羽一個人的錯誤???
這個不知道、那個要放棄、還有放火燒的,就沒有懂的人了?No!有️!三國時期最不缺的就是戰略家!《晉書·宣帝紀》:時曹仁鎮襄陽,請召仁還宛。帝曰:“孫權新破關羽,此其欲自結之時也,必不敢為患。襄陽水陸之衝,禦寇要害,不可棄也。”言竟不從。仁遂焚棄二城。
荊州水陸之衝,禦寇要害!這才是荊州的意義。可惜只有司馬宣王明白。否則,不就成了三家歸羽了嗎!
-
5 # 鄧壇拜將
關羽的死主要是原因是吳國的背叛,他自身的性格和曹魏的詭計只能算是整個事件的導火索。
孫劉聯合抗曹時期,雙方曾有言在先,荊州歸孫吳所有。劉備卻以借荊州的名義佔據荊州,雖然後來經過協商歸還了孫吳桂陽和長沙兩地,在這種貌合神離的聯盟關係下,破裂的種子開始生根發芽,最終導致孫吳趁著關羽北伐的時候斷了關羽的後路,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我為何那麼說呢?原因如下:一,自身性格。
關羽為人心高氣傲且桀驁不馴,但人家確實有那個資本。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他的忠義和勇猛一度讓後欽佩。
在關羽鎮守荊州的時候,孫權有意跟關羽結成兒女親家,關羽大怒,於是把求親的使者痛罵了一頓,孫權對此十分氣憤。有人說是因為這件事孫權還要發兵偷襲,其實不然,諸葛亮氣死周瑜,劉備還拐了他妹子,那他咋不怎麼不發兵洩憤呢?孫權做為上位者,該的氣度還是有的,關羽拒絕孫權的求親,充其量就是個人恩怨,還沒有上升到國事層面。
二,曹魏詭計。
曹魏在被關羽大敗後,派使者去東吳遊說孫權出兵斷關羽的後路,並許若把江南封給孫權,也就是合肥等地。當時的東吳如果要北伐,必經之路就是合肥,如果有合肥在手,那麼無論是防守,還是進攻都會作戰優勢。
這就是因有人認為孫權的背叛,是因為曹魏的詭計所造成的原因。孫權不傻,曹操當時並沒有把合肥劃歸給他,事後要是曹操反悔,他不就是成了冤大頭,事實證明事後曹操確實沒有把合肥給孫權。
為什麼說最大的原因是因為孫吳的背叛呢?關羽北伐,兵鋒正盛,連續攻克襄陽、樊城、水淹七軍殺了龐德,威震華夏。如果當時要是關羽北伐成功,三足鼎立的局面可能就不復存在,而且孫權無時無刻不在想著把荊州收入囊中,關羽一旦成功,那他奪回荊州的期望將遙遙無期。此時正是其最佳的機會,最算沒有曹操的詭計,東吳的那些文臣武將也不會想不到這一點,所以孫權的背叛是必然的。
關羽雖然因為敗走麥城而亡,但是他的忠肝義膽卻讓後讓所銘記。正所謂人無完人,時勢造英雄,在關羽的身上展現的淋漓盡致。
-
6 # 揚生解史
關羽之死的最大原因是蜀國戰略失誤。荊州之戰中,蜀國由曹操帶病親征,司馬懿、曹真等參戰。東吳孫權則舉全國之力,精心準備,由東吳當時最強的陸遜、呂蒙統帥。
而蜀國這邊卻準備不足,沒有識別到東吳的都督己由魯肅換為呂蒙,認為蜀吳聯盟還有效,實際上孫權早就策劃奪回荊州了。
最終,關羽一人獨對魏、吳二國的舉國之力,失敗只是時間問題了。
http://toutiao.com/item/6756585905948983822/#6649976-qzone-1-74832-3c8d8e8bb11b3fb9a4fd89478693d6c1
-
7 # 愛尚文史
曹魏、東吳本來就不是他自己人,爾虞我詐這是戰爭的常理。關羽之兵敗麥城身首異處,不能怪曹魏的詭計,也不能怪東吳的背叛,是關羽自己的性格作怪,純屬“自食其果”的表現。
公元184年,劉備在涿郡倡導義兵參與破黃巾戰役,關羽恰巧亡命在涿郡一帶,便加入了劉備集團。除此之外,還有涿郡屠夫張翼德,張飛也是這一時期加入的。劉備非常信任關張,兩人在集團中的地位,僅次於劉備。
關羽的性格養成,與他早年的流亡生涯以及劉備的過分溺愛莫不可分。關羽逃亡在涿郡一帶。史書沒有記載其觸碰律法,朝廷也沒有下令捉拿他。他是河東郡解縣人,位處司隸州,在洛陽京都附近,這裡遠離戰火,是非常繁華的地段,不存在規避戰亂。
那麼!既然沒有觸碰律法,也不是規避戰亂,關羽為什麼會逃亡到涿郡呢?唯一解釋就是他得罪了權貴。這也是他後來憎恨士大夫的主要原因。
由於早年受士大夫欺壓,關羽一直過不去這道坎,他憎恨士大夫,看不起這幫高高在上無所作為的人。
到劉備集團之後,由於其才能出眾,劉備深為依賴,關羽日漸位高權重。於是他“憎恨士大夫”的性格更加表露無遺。他甚至開始看不起這些人,越發的自負了起來。不光對敵人,甚至對自己人,他也常常表現出不屑的樣子。
馬超投降蜀漢,劉備加以重用,關羽立馬寫信質疑,甚至要諸葛亮婉轉的給他解釋一番之後,這件事才算完結。
黃忠因定軍山斬殺夏侯淵,立下了入漢中的首功,劉備想封其為後將軍,關羽聽罷大發雷霆。劉備甚至親自派名嘴費詩去跟關羽解釋,才平息了關羽的怒火。
糜竺的弟弟糜芳在關羽手下做事,關羽是肯定不爽糜竺的,於是多次輕慢糜芳,使得荊州內部並不團結。
為什麼說關羽之兵敗身死,是其“自食其果”的表現呢?一、製造內部矛盾
由於關羽的性格原因,數次輕慢糜芳、傅士仁等。二人敢怒而不敢言,終於被孫權鑽了空子,命呂蒙策反了二人。
又南郡太守麋芳在江陵,將軍【傅】士仁屯公安,素皆嫌羽輕己。自羽之出軍,芳、仁供給軍資,不悉相救。羽言"還當治之",芳、仁鹹懷懼不安。於是權陰誘芳、仁,芳、仁使人迎權。
二、輕視東吳,破壞孫劉聯盟
早年,鑑於荊州軍的威勢,孫權感覺邊境壓力很大。於是想用“聯姻”的方式來鞏固彼此的聯盟關係。
關羽一向輕視東吳,不但拒絕了孫權的請求,還破口大罵東吳使者,將使者趕回了東吳。這讓孫權下不來臺,內心的恐懼感也倍增。後來樊城激戰期間,關羽又藉口部隊缺糧,主動對東吳用兵,公然搶奪了湘關的大米,致使東吳的恐懼感更甚。
孫權越來越害怕,於是主動找到了曹操,並不惜以稱臣的方式,聯合曹魏夾擊關羽。
魏使于禁救樊,羽盡禽禁等,人馬數萬,託以糧乏,擅取湘關米。
孫權遣使上書,以討關羽自效。
三、剛愎自用,過分自信
為了緩解樊城的危機,將關羽的仇恨轉移到東吳方面,董昭想出了一個辦法。一方面將孫權的書信射入樊城中,達到穩固軍心的效果。另一方面,將書信射入關羽的大營,分散關羽的注意力,迫使其還救荊州,樊城之圍自然解除。
但是關羽太過於自信了,自呂蒙裝病退居二線之後,他再也看不起江東的任何人了。他認為,江東鼠輩怎麼可能如此大膽呢?於是並不在意,認定了這是曹魏的奸計。
既不打算撤軍,也不去與荊州互通訊息。
四、面子問題,不接受失敗
樊城戰場上,徐晃以聲東擊西、長驅直入等計謀將關羽擊敗。關羽被迫撤出了樊城的包圍圈。但是襄陽的主力大軍沒有損失,於是他繼續依靠沔水阻擊徐晃,仍然對襄陽形成包圍圈。
既然樊城之圍解除了,襄陽就更加難以攻克了。這時候,兵敗的關羽,有一次撤回荊州的機會。但是他放棄了,他自信自己能夠拿下襄陽。
不久後!呂蒙白衣渡江,關羽收到了荊州的敗報,於是撤走了襄陽的主力大軍,以及沔水的隊伍。曹魏並沒有追趕,因為東吳與關羽自相殘殺的畫面,是他們最願意看到的。
這時候大勢已去,他最正確的選擇應該是退回蜀地從長計議。但他沒有退往蜀地,相反,他下令火速行軍趕往荊州,想仗著自己的主力尚在,搶回荊州諸郡。
這就是不接受失敗的後果,他忘了自己的隊伍全都是荊州兵,他們的家人都在城中。他們怎麼肯去攻擊自己的家園呢?呂蒙用一招“存恤耆老”,荊州兵爭先恐後的投降了東吳。
而且關羽屯軍的這個地方,明顯是把自己置入了死地。他選擇的是當陽,周圍的秭歸、夷陵等地,老早就被陸遜拿下了,當陽無異於一座孤城。
想依靠這座孤城,帶著一幫子荊州兵,去破壞他們自己的家園,這無異於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
8 # 歷史都付笑談中
在笑談君看來,關羽之死,主要原因在於他的自身性格。陳壽在《三國志》中評價:
然羽剛而自矜,飛暴而無恩,以短取敗,理數之常也。
萬人敵關羽、張飛的敗亡,都是性格上的缺陷。關羽的統帥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生性驕矜,目中無人,沒有維護好和東吳的同盟關係,也沒有處理好同僚之間的關係,甚至都做不到團結部下,而這些直接導致了他的敗亡。
一、和東吳交惡孫劉聯盟是基礎,一旦打破了同盟關係,那孫劉兩方都岌岌可危,畢竟從實力上講,孫劉兩方是處於弱勢的。
劉備、諸葛亮入川以後,維護聯盟的重任就交給了關羽,不說把關係維護的多好,但起碼也不能讓東吳和曹操勾搭在一起啊!
但在關羽眼中,東吳似乎就低人一等,孫權好心好意地派人聯姻,結果關羽當面辱罵使者,這孫權能忍?對孫權都是這種態度,就更別提東吳其他人了,關羽這脾氣,也就是魯肅能忍,其實諸葛亮和魯肅算是維護聯盟的關鍵人物,魯肅死後,雙方的關係急劇惡化,為後面孫權背盟埋下了伏筆。
二、和同僚不睦關羽不光對外很傲,對內也是如此。
對於和他官職並列的馬超、黃忠,關羽都看不起,甚至黃忠在他眼裡就是一個老卒,完全不把人家斬殺夏侯淵的大功放在眼裡。而劉備、諸葛亮知道他這個毛病,也只是順著關羽的意思來,這也助長了關羽的傲氣。
關羽處於險境時,上庸的劉封沒有發一兵一卒,雖說劉封兵力不多,但能不能救是一回事,來不來救又是一回事,看著自己叔父遇險卻無動於衷,只能說關羽的同僚關係真的不咋樣。
三、沒有團結部下俗話說,一個好漢三個幫,但關羽用人、管人存在很大問題,大軍征戰在外,後方連個靠譜的人都沒有。
在軍事方面,關羽一直對東吳保持戒備,比如說,江陵城防十分堅固,萬一出了什麼事情,這就是抵抗東吳的要塞。
但這麼堅固的要塞,沒有發揮絲毫作用,守將糜芳直接投降了,為何?
原來平時關羽就輕視糜芳,在前線作戰時,又嫌棄糜芳在後方供給不利,放出話來,等回軍以後要治糜芳的罪,這種敏感時刻,就算糜芳真的沒把事情做好,等你回軍之後,再商議處罰不遲,結果直接放話威脅,糜芳害怕之下就投降了東吳。
像士仁這種人投降還可以理解,但糜芳身份顯赫,跟隨劉備多年,他竟然會投降,可見關羽在籠絡部下方面實在是不及格。
漢末三國,三方博弈,陰謀詭計層出不窮,今天的盟友也會成為明天的敵人,這本來就很正常,都是利益為先。關羽本身也對東吳深有防備,如果後方不出問題,即使東吳背盟,荊州應該也不會那麼快丟失,關羽也不至於落得敗走麥城的下場,所以說,終究還是驕矜的性格害了自己,驕者必敗,自古以來,都是如此!
-
9 # 三國御史
我小時候看三國演義,看到關羽敗走麥城,然後被擒殺這一段,感覺一股悲涼的氣息,心裡很難受,有點接受不了心中神將的墜落。
劉備讓關羽守荊州這個重要的戰略位置,可見對關羽的信任。那麼這個時間段劉備在幹什麼呢?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劉備舉全部兵力和資源,發起了和曹操爭奪漢中的戰爭。漢中之戰發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結束,戰爭持續近兩年之久。
這場大戰,劉備方前線兵力不足,已經到了男子當戰、女子當運的地步,可見戰爭過程中,劉備方的資源和兵力也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
大戰雖然以劉備取勝告終,但曹操將40多萬人口從漢中之地遷移出去,就是對劉備一方的釜底抽薪。而劉備歷時兩年,投入10萬大軍,耗費巨大人力物力所攻佔的漢中,幾乎就是空城了。
因為漢中之地成了空城,劉備不得不從梓潼、成都徵調10萬戶居民前往漢中,以充實當地人口、恢復生產,這導致關羽北伐襄樊的時候,劉備根本沒有精力和實力去增援。
關羽這個時間本應穩守荊州,卻又北伐攻打曹仁鎮守的襄樊,雖說屢戰屢勝,打的曹操幾次增援。但是這可驚著了孫權,劉備奪漢中,關羽若是奪了襄樊那實力可是大增,會強於東吳,所以孫權才秘密聯絡曹操自己偷襲荊州。
所以我認為關羽之死主要是時機不對,蜀軍兩路凱歌大有一鼓作氣滅魏的氣勢,實力大增引起了東吳的防範,所以才有了呂蒙白衣渡江。
第二才是關羽的自身原因,性格高傲,看不起人,孫權求親被駁虎女焉能嫁犬子,而糜芳也是因為關羽的性格而投靠東吳,導致自己沒有退路。
兩路大勝對關羽來說失了天時,糜芳的反叛和荊州面對東吳的不防守失了地利,性格高傲失了人和。我想天時、地利、人和任何一項沒失的話關羽就不會死了。
-
10 # 歷史便籤
關羽敗走麥城,身首異處,除了兩軍交戰,勝敗乃兵家常事外,其性格上的缺陷也是導致悲劇的主要原因。
一是公私不分。在沔水之戰中,走投無路的關羽與昔日有過私交的徐晃狹路相逢,徐晃大叫:“若取得雲長首級者,重賞千金。” 關雲長驚問:“公何出此言?”徐晃回答:“今乃國家之事,某不敢以私廢公。”讀到此不由讓人想起當年華容道,關雲長義釋曹操的往事。如果當初關羽不因小義而失大義,何致於此?
二是虛榮心過盛。不僅對敵如此,對內除了兄長劉備、張飛外,很難有人被他看上。劉備在奪取益州過程中,收降了馬超,自封益州牧後,拜馬超為平西將軍。關羽心中不服,便寫信給諸葛亮,問:“超人才可比誰類”?諸葛亮知其意,寫了一封回信:“孟起(馬超字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黥布即英布)、彭(彭越)之徒,當與益德(張飛字益德)並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三國志?蜀書?關羽傳》)。關羽得信,大悅,把它拿給賓客傳看。
當關羽聽說黃忠與己並列五虎上將,大怒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旁人勸說:“夫立王業者,所用非一。昔蕭(蕭何)、曹(曹參)與高祖(劉邦)少小親舊,而陳(陳平)、韓(韓信)亡命後主,論其班列,韓最居上,未聞蕭、曹以此為怨。今以一時之功隆崇於漢升,然意之輕重,寧當與君侯齊乎?且王與君侯臂猶一體,同休等戚,禍福共之,愚為君侯不宜計官號之高下、爵祿之多少為意也。僕一介之使,銜命之人,君侯不受拜,如是便還,但相為惜此舉動,恐有後悔耳”關羽這才肯拜受印綬。
三是狂妄、輕敵。當諸葛亮誇他“髯之絕倫逸群”時,竟然大悅,甚至“以示賓客”,惟恐旁人不知。特別讓人不可理解的是東吳陸遜的一封卑辭讚美的信,竟驕其心,使之仰面大笑,撤去把守荊州的後防重兵。
在關羽被重兵圍困時,如果駐守上庸的劉封肯出兵相援,關雲長也不是沒有可能脫離險境的。然而就是由於過去輕辱劉封,加上旁人“將軍以關公為叔,奈關公未必以將軍為侄”的挑撥,使劉封心生怨恨,見死不救。
關羽性格上的缺陷不僅斷送了自己,也使兄長劉備的大業受到重創,讓人婉息!
回覆列表
筆者認為應該是,關羽自身的孤傲性格,導致了這件事情的發生!
筆者記不得,在哪篇文章裡,曾經看過有關於關羽的性格分析,個人認為評價的是非常的中肯。別看歷史上都稱關羽為武聖,忠肝義膽,俠義可親!
其實關二爺在劉備的蜀漢軍中,就是一個被寵壞了的大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筆者簡單的分析一下:造成這種性格的分水嶺,就是建安十三年的赤壁之戰,由於各種原因,關羽最後被封為荊州的太守,統領鎮守荊州十餘年。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關羽,是被劉備乃至蜀漢都極為看重的。
因為,荊州四郡,乃是劉備蜀漢的根本,能把這麼重要的一個任務只交給關羽,一個人可見劉備對他極為賞識、看重和信任。
但是也正是這份信任,讓關羽逐漸的變得驕橫自大,這裡就簡單的說幾件事,首先就是昔瓊的馬超前來投奔劉備,劉備大為高興,封馬超一個將軍。
這本是一個再普通不過的一件事,畢竟馬超也是整個三國裡武藝超群的武將之一,可是關羽聽到這件事之後大為肝火,認為封馬超為將軍和自己平起平坐,是對自己的侮辱。最後還是諸葛亮知道關羽的軟肋,寫了一封信,捧著關羽馬超,即使是將軍,也不如您威武,這才了結這一件事。
爾後,劉備定都漢中,冊封五虎上將老將黃忠位列其中,關二爺又不高興了,說我不能和一個老兵排在一起!
最後眾人好說歹說,這才勸關於回心轉意,接受了封號!
看到了沒?這就是關於交行自大的表現,其實諸葛亮早就看出關二爺有這麼一個弱點,但是礙於劉備的面子也沒有辦法。
這才導致在,後來的伐魏戰爭時,被孫吳,偷襲而死的荊州,自己則悲慘的敗走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