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我今年35了可是還是中教二級,連研究個課題當負責人都被打回了,難道我真得不如現在的一級教師嗎?
2
回覆列表
  • 1 # 蘭韻678

    真正評上高階的又有幾人能達到?教師應該憑專業技能,我自己是市級首屆e教能手,但由於是小學科,迄今為止十級,到手工資越來越低,心已寒。不是考慮到自己年到中年,上有老下有下,早就撒手西去。

  • 2 # 小謫仙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吧

    我想這個問題的來龍去脈大家都已經心中瞭然了,我就不在贅述,我有編制,我只簡明扼要的說說我自己的想法:

    1、取消職稱是以什麼行政區域劃分,以市為單位,區為單位還是以學校為單位,還是以學校裡部分人為單位?

    假如市級為單位,區域內所有教師都取消編制以新的方式管理,我舉雙手贊成!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公正的前提是管理方式一樣,否則某些人存在天然的優越感,怎麼能心情舒暢的工作!

    舉例:這幾年沿海某些城市,實行在編制不夠的前提下聘用制招聘一部分教師,招生簡章上說的是和在編的老師待遇一樣的,但實際呢,都在一個學校工作,幹一樣的活,工資待遇,保險公積金還是千差萬別的,你讓大家怎麼安心的工作?

    老師的要求其實很低的,只要能得到檔案的工資就好了,只要該發的發了,不要剋扣緩發就好了!

  • 3 # 心如止水huyang

    這個問題引起熱議和爭論,我看到建議取消的佔大部分,或許建議取消的反應了大部分老師真實的呼聲吧!一線教師非常辛苦,尤其班主任,有的老師當了一輩子班主任到退休時連高階職稱都進不上,多麼悲哀啊!我認為應該取消職稱制度,或者讓教師按工齡自然晉級,這樣對那些辛辛苦苦的一線教師才能公平,大家怎麼認為的呢?

  • 4 # 鷹眼小組

    正是因為職稱制度存在得太久了,大家已經習慣了,所以才會產生這樣的問題。

    不過,不知道題主是從哪兒聽說取消職稱的訊息的,我從來沒有聽到過這樣的傳聞,但關於職稱制度改革,倒是有一些說法。

    國外教育界也是有職稱制度的,美國大學也有教授啊,任何一個國家都有吧。

    我並不主張取消職稱制度,但職稱制度必須要改革,另外,要從制度上打破同工不同酬的現象。

    什麼叫同工不同酬?這是職稱制度最害人的地方,也是職稱競爭慘烈的最重要原因。同樣是教師,一個教授,一個講師,上一樣的課,工作量相等,那個教授也許40多歲,而講師也許50多了。而教授的工資是講師的兩倍!

    可是,那位50多歲的講師也是認真講課的呀,他只是不太會寫論文而已,也找不到門路去發表自己的論文。不過,也許他很擅長閱讀別人的文章,並把別人的觀點巧妙地融入自己的課堂,給學生收穫。

    這樣的老師,憑什麼只領取那麼低的薪水呢?

    教師職稱制度應當如何改革呢?我覺得比較好的辦法是積分制,分數夠了,直接晉升,不需要接受職稱評定委員會的考評。經歷過職稱評定的教師都知道,這個委員會,實在是太厲害了,他們的權力很大……

    積分標準也要多元,不能只看課題和論文,有的教師特別喜歡上課,投入了大量精力,有的老師喜歡帶著學生開展藝術創作,幫助學生提高了創作水平。這些都是教學成果,都應當得到肯定和重視。廣泛、多元地認可教師的教學、研究成果,可以打破現存職稱評定製度中的不公平現象,教師的職業幸福感也會提高。

  • 5 # 雀兒26

    如果取消職稱就會形成幹多幹少一個樣,幹好幹壞一個樣,大多數教師就會混吃等老,應該改革評審職稱的條件和方法,讓評審職稱更公平更科學。

  • 6 # 心心念念ww

    取消職稱是真的好!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學校有的老師年齡很大了,熬了一輩子還是小一職稱,付出了自己的青春給了教育事業,結果呢?還不如三十來歲的老師講幾節課,隨隨便拿幾個證評一個高階職稱掙得多。

    還有的老師評上了高職稱,根本就不來上課,一天也見不著人影,但是工資一分也不少啊,這公平嗎?

    所以我建議還是取消職稱吧,希望可以按教齡拿工資。

  • 7 # 孤鴻飄渺1

    關於取消職稱評定,職稱評定不只是教師的事,事業單位就是以職稱來晉級,不可能只取消教師的,如果教師都取消了,那教師更沒身份了,社會地位更比不過其他單位的人員了。第二,取消職稱,或取消職稱與薪金掛鉤,那以什麼拉開差距?都一樣嗎?那不可能。以工作量?年輕人年富力強,做班主任,帶學生活動,中老年教師工資更低?年紀越大工資越少你願意?工齡長短?那大家混吃等退休吧。教學成績?那主副課、不同班級怎麼平衡?現在的職稱雖然難度很大,但卻給了所有老師一個目標,壓著你前進,不能鬆懈,因為機會都是在的,說不定哪年機會來了,指標有了,你得年年準備年年不鬆懈等這個機會,這對整個教師群體是好處。第三,取消論文,以教學質量來評定?那樣的話生源差的學校的教師更沒法與好學校的老師比了,學生獲獎比不過,教學成績比不過,而論文更能反應教師本人的素養,當然,造假論文另當別論。 所以政策執行這麼多年自有其合理性,需要改嗎?當然要改,第一,學校沒有指標,特別好學校,高階多,指標稀缺,差學校反而好評。能否打破學校界限,以一個區域內老師都去評,只要符合條件都可以去比一比,看看誰優秀。比如以一個縣為單位,資格到了,可以參加考試,上課,答辯等等,大家一起來,學校領導不參與評定過程,如果再評不上也是自己技不如人。不要以一個名額讓很多老師望高階興嘆。如果只是單純提高比例,那職稱含金量就沒了,好學校名額永遠不夠,差學校名額永遠多,因為校長喜歡囤積高階教師。

  • 8 # 厚德一丁

    職稱=錢。如果職稱代表錢的話,老師就是為錢而工作。沒有什麼師德、奉獻和教書育人的要求。教書只是謀生的手段,也不要用種種規則要求老師……,老師可以在節假日和休息時間掙錢養家餬口,可以送快遞,可以在工地背水泥,可以在地攤賣萊……,中低職稱的教師連養家餬口都成問題,還要被綁架,窮人被綁架只能被撕票,因為沒錢交贖金。教育和家長真正要綁架的是那些從不幹活的高階職稱,倒不是全部高階職稱,有一小部分還是努力工作的。因此職稱制度在現價段,越走越沒樣,不僅沒有提高教聽的品質、能力和工作積極性,而是造成教師隊伍不合情理的兩極分化和不公平,有一部分人把投機取巧撈個高階職稱當作最高奮鬥目標。職稱不是工作業績,不是榮譽,職稱是錢。因此,我們要果斷廢除職稱制度,不能再讓職稱禍害教育,禍害老師。還教育於教書育人,還教師於安心教書。如果職稱=錢,那麼,教師=掙錢,所有不該有的東西就有了,教育也就爛了,收也收不住。以上只是我個人觀點,如有不同,可以保留。

  • 9 # 77878rmhh

    從來不評職稱的臺灣教師 我先在屏東師專音樂組學習,再到臺南師院特教系,再到嘉義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從音樂到特教再到數學,不僅跨學科而且跨專業。這樣的學習經歷,對於專業修煉,對於教育教學,我相信都有很大的幫助。 臺灣從來沒有評職稱這回事,大家都是教師,沒有不同的職稱,若有也只是職務上的不同罷了。 只要沒犯什麼大錯,每年薪資都會升一級的,也就是教愈久,薪資愈高,這個與你有沒有發表論文,有沒有上公開課都無關。 除了教齡,臺灣教師的薪金水平,還有沒有其他因素的影響? 若是去研究所進修,取得碩士學位,就會一次跳3~4級;若取得博士學位,又會再跳幾級。但是,跳到一定水平就不再跳了,從此就在那個頂級了。 以剛畢業的教師為例,每月薪資約四萬新臺幣(約八千多元人民幣);頂級教師吧,每月薪資約七八萬新臺幣(約一萬七千多元人民幣),不過這還要看他的學位。 大陸的學校,每學年末都有一個年度考評(考核),有不合格、合格與優秀之分;還會評出一些不同型別的優秀教師、先進工作者等。 臺灣沒有,從來沒有什麼優秀與不優秀的評比,大家都是一樣的。教育是一種良心志業,大家都一樣優秀。 學校如何評價教師? 是由學校教評會來考核教師的,每學年考核一次,基本上,只要你沒出什麼亂子,都會透過四條一款(即甲等考核過關),薪資會晉一級,年終獎金相當於一個月的薪資; 若是被評為四條二款(即乙等),則薪資也可以晉一級,但年終獎金只有半個月; 若是被評為四條三款(即丙等),則薪資不晉級,也沒有年終獎金可領。 校長多數會尊重教評會的裁決,除非有非常特殊的情況才會提出異議。 學校從來不統一出卷考試,而通常是由教師輪流出卷,雖然也交換監考及批改,但並不會出現那種惡性競爭和成績上的比較。不過有時,班級間也會相互交流一下,看看學生的學習狀況與其他班級是否有太大落差。 校長多數不會太乾涉這些事的,只是鼓勵老師們把心用在教育上。 平時的教學研修活動,通常圍繞哪些主題? 因為我們實行的是包班制,所以,教師除了要參與學科方面的教研外,還有一些專門課程的研修,主要有性別平等教育、環境教育、資訊教育、家政教育、人權教育、生涯發展教育、海洋教育等七大議題。 另提的一點是,現在教育必須“零拒絕”,所以還需要考慮到各種特殊的學生,如視障生、情障生、學障生、智障生、過動症學生、妥瑞氏症學生,乃至新移民的孩子,等等。 因此,教師每年都要參與有關特教的研習,學習特殊教育法,以更好地幫助這些孩子。 和大陸相比較,臺灣很少透過公開課進行聽課研習。 新近興起“學習共同體”或“教師專業評鑑”,有人開始主張推行公開課活動,但關注的焦點在學生的學習表現及成效上,而非批註教師的教法。 且這樣的公開課也不是全校或全市觀摩的形態,而多屬小課室的觀摩。 這麼多的研修內容,老師們幾乎每項都要參與,教研活動非常頻繁,所以會感到負擔很重。 不過,有些教研活動老師們是非常喜歡的,以我們數學輔導團辦的數學研習活動來說,老師們偏好創意教學、數學工作坊、資訊融入教學這樣的話題。 尤其是我們在寒暑假做的數學工作坊(實物操作性的研習),幾乎是秒殺的,就是你剛剛釋出公告,名額就報滿了,有時擋也擋不住,說名額已經滿了,老師們還是來,甚至攜家帶眷一起來。 我屬於工作狂,加上孩子大了,也比較有時間做自己的事。我喜歡教學,所以常常在學習,或開發新的教學材料及學具。 還有,我平時的很多教學點子,主要來自數學書籍,所以也有購書的癖好,主要是偏實務性的那種,就是可以應用在我的教學中的,也就是很好“下嚥”的書籍。然後,我還喜歡打羽毛球、上網、看影片,這些。 我們讓孩子自由發展,不會特別給他什麼附加的學習任務。 我們不會給他買什麼額外的參考書、練習本。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固定的讀書和做家務的時間,其餘的時間由他們自己支配。 當然還會給他們半小時到一個小時玩計算機的時間,不排斥他們玩電玩,也不排斥他們看卡通,有時我們會在晚餐時間一起看卡通,有時,我比他們還著迷。 對孩子的學習,如數學的部分,我們是在生活中與他們聊數學,而不會刻意教數學,從小就是如此。對孩子沒有什麼太高的期待,開心就好。 不擔心他們玩計算機玩上癮嗎? 不會的,我們從小教育孩子要懂得節制,不會有這樣的問題的。孩子在玩,多少也是在學習的。 比如我兒子,小時候超喜歡打“三國志”的電玩,所以他對“三國志”瞭如指掌,這沒有什麼不好。 臺灣的孩子,幾乎是人人都可以上大學的,就是看上的是公立的大學還是私立大學,看學校優與不優了,所以基本上是不太有競爭了,不過這也是我們憂心的。 有兩次統一的考試。 第一次叫學測考試,時間是每年的1月底,一般是春節前。 (作者:何鳳珠,教師月報)。

  • 10 # 費裡德里希親王

    績效工資:國家統一標準不同崗位的成績和工作量來定,很明瞭。工齡工資,這個更簡單!職稱成為榮譽和一次性物質獎勵,多好!

  • 11 # 俯首儒牛309

    中小學不同於大學,突破的瓶頸本來並不難,只是人為把它複雜化了,只要把他淡化什麼問題就都沒有了。廣大教育工作者是為榮譽信仰而獻身,不是為爭職稱消耗自己的精力和青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寫一首詩時,哪個方面最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