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沐茗

    三國被稱為梟雄的只有一位: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 三國志 ·吳志·周瑜傳》 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 《 三國志 ·吳志·魯肅傳》 梟雄劉備

    梟雄——雄豪傑出的人物,在群雄並起的三國亂世,唯有劉備當此稱謂。但是受到《三國演義》的影響,在世人眼中,劉備卻是一個滿嘴仁義道德,動不動就“淚如雨下,衣袍盡溼”的人,甚至有人說,劉備的江山就是哭出來的。那麼真實的劉備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今天我們就來重新瞭解一下這位“梟雄”。

    劉備的兩把劍

    劉備雖然號稱大漢皇叔,但是那也是他嶄露頭角之時,漢獻帝為了拉攏他所為,其實說到底他也只是一個織蓆販履出身的“草根”。

    他沒有曹操的家大業大,也沒有孫權的父兄基業,他只能靠自己的雙手,就像他的老祖宗劉邦和前輩劉秀一樣,白手起家。

    新三國中,煮酒論英雄的片段,曹操曾經說過,劉備的兵器是雌雄雙股劍,這兩把劍一把叫“仁之劍”一把叫“義之劍”,能殺人於無形。

    義之劍,使他有了關羽、張飛等熊虎之將的誓死追隨,以及臥龍、鳳雛等智謀之士的鞠躬盡瘁;仁之劍,使他得到了孔融、陶謙等諸侯的無私援助,以及天下民眾的不離不棄。

    我們來看幾個《三國志》的描述:

    郡民劉平素輕先主,恥為之下,使客刺之。客不忍刺,語之而去。其得人心如此。謙病篤,謂別駕麇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謙死,竺率州人迎先主,先主未敢當。或謂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雖擁大眾,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濟大事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 ——《三國志-先主傳》

    有人提到,劉備所謂的仁義只是假仁假義,只是他收買人心的伎倆,小人也。更甚者認為,劉備攜民渡江只是為了給自己的逃亡作掩護。在這裡我們不去評判劉備仁義的真假,但是我想引用《紅樓夢》裡的一句話“假作真時真亦假”,即使是假仁假義,“假”了一輩子,那也“真”了。

    劉備的能力

    前文提到,劉備在大眾眼裡總是一副哭哭啼啼的樣子,給人感覺很窩囊,沒有曹操的文韜武略,也沒有孫策的勢不可擋。但是如果他真沒兩把刷子,又怎會成為三分天下的一方霸主,顯然,劉備有能力,而且能力很強。

    軍事能力:史實中劉備的能力被嚴重低估了,主要是因為老羅在演義中把很多原本屬於劉備的表現安在了其他人身上:平黃巾——打袁紹——救孔融——救陶謙——斬車胄(非關羽)——燒博望(非諸葛亮)——戰赤壁——取四郡——奪益州——定漢中——伐東吳(前期),諸多戰役,劉備均是作為軍事統帥而直接指揮作戰,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戰役,使劉備最終稱霸一方;

    政治能力:相對於劉備被誤解的軍事能力,他的政治能力幾乎是被忽視的,主要體現在他對蜀中的治理上:郵驛建設——由於蜀國道路崎嶇,劉備同諸葛亮開闢蜀中郵驛,貢獻巨大;制定蜀科——平定益州後劉備即制定典律,開展“法治革新”,使蜀漢政權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劉備政治上雖不及曹操的作為,但作為一名合格的君主已然綽綽有餘;

    雖然對於曹操這樣的全才,劉備尚有差距,但是當曹操說出那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時,其實就能說明問題了,只有英雄最懂英雄。特別是漢中之戰時,劉備第一次正面大敗曹操時,不知道曹操是否後悔當初沒有殺掉劉備。

    勝在人和

    諸葛亮在給劉備謀劃《隆中對》時,曾在最後說過:

    北讓曹操佔天時,南讓孫權佔地利,將軍可占人和

    自古以來,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所謂人和,即人心所向、上下團結,對於一名管理者,要求要有極高的管理藝術,也就是識人、馭人、用人之術,而劉備,同他老祖宗劉邦一樣,正是這方面的天才。

    有一句歇後語叫劉備摔孩子——收買人心,且不去考慮這個典故的真實性,但是卻切切實實地反映了劉備的馭人之術。關羽千里走單騎是確有其事的,試想關羽何等孤高自傲之人,都能對劉備誓死追隨,劉備確實是不簡單的。

    劉備最厲害的還是他的識人和用人的能力,這裡且舉兩個例子:

    劉備評馬謖:劉備託孤之際曾告誡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後果然有街亭之敗,導致第一次北伐失利;

    重用魏延:劉備拿下漢中欲返回成都之際,竟任命魏延為漢中太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此等戰略要地,必須重將把守,大家都以為非張飛莫屬,後來,魏延果真鎮守漢中十幾年,抵擋了一次次曹魏的進攻。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請為大王吞之。——魏延豪言壯語

    劉備是一名管理藝術家,這種藝術足以使他匹敵曹操的天時之優和孫權的地勢之利,成為稱霸一方的雄主。

    總結

    陳壽評劉備:

    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英雄之器焉。及其舉國託孤於諸葛亮;而心神無貳,誠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軌也。機權幹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

    此時的陳壽已非漢臣,評價還是很客觀的,雖然同魏武還是略有差距,但是也絕對不是我們尋常印象中的劉備。

    織蓆販履的劉備,以仁義為劍,逐鹿天下,以人和為道,稱霸一方。輔以優秀的軍事能力和政治能力,終冠以“梟雄”之稱。

    我是沐茗,為你解讀歷史!

  • 2 # 大智若愚WJW

    他的逆襲並非完全是他個人的能力所決定的,當然劉備從底層做起必有其難得的經歷。就像現在幹部選拔基本要求都必須要有基層從政經歷。而劉備具備這個經歷,他注重方式方法,與他有關的典故就足以令人津津樂道:“三顧茅廬”“桃園三結義”說明他在籠絡人心上有其可取之處。

    劉備拜訪水鏡先生有段話說的“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劉備後來人生就像開掛一樣,兩者都讓他得到了,臥龍即諸葛亮而鳳雛就是龐統,可以說這兩人都對劉備打下的蜀漢留下不世之功,當然我們熟悉更多的是諸葛亮,因其一生計謀超群將蜀漢一步步推向頂峰。而龐統早些年懷才不遇,後經諸葛亮和魯肅極力推薦才得以讓劉備重用,龐統也用實力證明了他的非凡才華。但可惜的是龐統英年早逝,在領軍打仗之中不幸被流矢擊中而亡。

    劉備得此兩人可以說讓他人生開掛,而其麾下還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虎大將為殺伐四方。可以說他有了頂級智囊團和槍桿子,最後劉備因關羽被東吳殺害,不聽朝臣勸阻執意攻打東吳,結果兵敗夷陵,不久就病逝於白帝城。

    其實劉備還是可以的,起碼是個有情有義的帝王,可惜的是他的兒子劉禪是個扶不起的阿斗。

  • 3 # 鴻涵先生

    大部分朋友們瞭解劉備都是透過小說《三國演義》,但是小說畢竟是小說,多少有些作者的個人情緒在裡面,而且《三國演義》是一部文學作品,裡面的故事大多是經過加工或者虛構的,萬萬不可作為正史去讀。《三國演義》這部經典的小說裡面表達的主旨就是:“尊劉、抑曹、隱孫”。但是隨著現在人們獵讀甚廣,更多的瞭解到了曹操,孫權等一代梟雄的事蹟,發現三國的故事並不像《三國演義》裡面所講述的那樣,於是可能就有了黑劉備的現象,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說起劉備這個人,確實挺勵志的,他一生之中以光復漢室為己任,在亂世之中開創了蜀漢的基業。

    識英雄重英雄 劉皇叔亂世起兵

    劉備,字玄德,西漢中山靖王劉勝之後,還真的是“帝室之胄”,按照輩分,漢獻帝確實應該叫他劉皇叔,不過到了劉備這一代,家道早已敗落,加上父親早逝,他和母親相依為命,以織蓆販履為生。

    英雄豪傑往往在年少時就與常人不同,劉備亦是如此,幼時不喜歡讀書,滿腦子天天想著結交英雄好漢,還別說,這劉備真有兩下子,做人仁義厚道,頗有俠義之風,後來黃巾軍造反,劉備在本地鄉紳地主的支援下,開始招兵買馬鎮壓反賊,在這期間結識了關羽和張飛。

    憑藉鎮壓黃巾軍有功,劉備被封為安喜縣尉,可劉備不安心在此蝸居一生,正巧有個巡查的督郵來縣裡敲詐勒索,劉備索性一氣之下殺了他棄官而去,投奔了他年少時的同窗好友幽州軍閥公孫策,公孫策把平原縣交給了劉備,劉備為人正直,待人寬厚,很快就有不少人來投奔他,正巧此時袁紹派兵攻打公孫瓚,曹操也討伐徐州牧陶謙,陶謙派人向公孫瓚求助,公孫瓚自顧不暇,就派劉備去救援,不久陶謙病逝,臨死前把所有家底交給了劉備,自此劉備一躍而躋身到軍閥的行列之中。

    劉皇叔命運顛簸 衣帶詔事件公開反曹

    劉備剛坐上徐州牧沒多久,就被袁術和呂布進攻,後被呂布佔了徐州,劉備不敵,遂去投奔曹操,曹操乃愛才之人,見劉備來投很是高興,還給了劉備一些兵馬,幫助劉備打敗了呂布。

    劉備隨曹操來到了都城許昌,見到了被曹操挾持的漢獻帝,皇帝不滿曹操所作所為,與董承密謀了著名的“衣帶詔”事件,劉備作為知情者和參與者,怕曹操加害自己,就再次跑到徐州,先殺了徐州刺史車胄,將漢獻帝的血書昭告天下,自此公開反曹。

    四處流浪寄人籬下 隆中對三分天下

    曹操開始討伐劉備,劉備不敵就去投奔袁紹,袁紹官渡之戰敗給了曹操之後,劉備見沒了依靠就南下投奔了荊州太守劉表,劉表和劉備同為皇室宗親,但是劉表志大才疏,雖傭兵十萬,卻沒有任何作為,而且心裡還很猜忌劉備,表面上對劉備很好,實際上卻把劉備打發到一個偏遠的小城新野去了。

    在新野的日子,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了南陽的臥龍先生諸葛亮,二人在草蘆之中的對話被稱為“隆中對”,諸葛亮詳細的分析了天下的局勢,為劉備制定了奪取荊州、益州三分天下,光復漢室成就帝王之業的計劃。

    赤壁之戰聯吳抗曹 順勢佔領荊益二州

    官渡之戰後,曹操整合了袁紹的餘部,統一了中國的北方,實力大增,就率兵南下,只取荊州,此時劉備依然勢力單薄,在諸葛亮的建議下,劉備採取了聯吳抗曹的戰略,最終赤壁之戰大敗曹軍,趁著這個機會,劉備順勢就佔了荊州,然後向益州進取,最後納入囊中,自此劉備終於有了自己的地盤,可以和曹操、孫權分庭抗禮了。

    有情有義劉皇叔,不顧大局為關羽報仇,最後含恨而亡白帝城

    關羽威名遠揚,駐守荊州期間,數次大敗曹軍,而東吳的孫權見關羽後方空虛,就暗地裡聯合曹操夾擊關羽,最終關羽被孫權殺害,丟了荊州。

    劉備此時已經稱帝,關羽是劉備的好兄弟,劉備要起兵伐吳為關羽報仇,卻迎來了全部人的反對,但是劉備一意孤行還是自己率兵去攻打東吳,起初,戰事進展順利,不過到了夷陵的時候,劉備失誤了,被東吳陸遜給算計了,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一時間元氣大傷逃到了白帝城,劉備惱羞成怒,一怒成疾,他知道自己大限已至,就把諸葛亮叫到了身邊,就有了著名的“白帝城託孤”事件。

    簡簡單單的闡述了劉備一生的軌跡,劉備自涿縣起兵討伐黃巾軍亂黨到把益州納入囊中整整用了三十年的時間,可以說劉備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顛沛流離中度過,劉備待人寬厚,對朋友講義氣,胸中有大志向,可不是現在有些人說的“假仁義”,劉皇叔是“真仁義”,如果他是假仁義的話就不會冒著那麼大的風險去為關羽報仇,最終自己也因為這件事鬱鬱而終,如果他是假仁義的話就不會有那麼多的人來投奔他,所以劉備才能在亂世之中建立了蜀漢基業,他的宏圖大志應該讓人敬佩,他的善於用人也應該被人津津樂道吧!

  • 4 # 歷史都付笑談中

    首先,看完劉備的艱難創業史,我們都會對其欽佩不已,從東北飄到西南,很勵志。

    不過,受“成王敗寇”的觀點影響,以及受《三國演義》的影響,許多人認為劉備坐擁兩大軍師、五虎上將,相當於王炸和四個2在手,卻把牌打得稀爛,最終沒能成功,所以把問題歸咎於劉備本人身上。

    劉備本人的確犯過一些錯誤,取荊州、益州時都沒有那麼利索,耽誤了不少時間,這是由其性格決定,也一定程度上為後面的失敗埋下伏筆。

    但是誰又沒有犯過錯誤呢?劉備的對手是強大的曹操,曹操本人也犯過不少錯誤,還坑死了典韋和自己的兒子。

    所以,不能因此去黑他。

    另外就是,有很多人認為劉備是“假仁假義”,是“偽君子”。

    劉備到底是不是仁義之君?至少,他對天下百姓是仁義的,沒有幹過屠城的勾當,對屬下也是仁義的,不會因為自己的喜怒和疑心胡亂殺人。

    但是,對於非自己人,那劉備不會跟你講仁義,這點完全OK,亂世當中,如果這也要講仁義,那豈不是宋襄公?那還配稱得上是梟雄?

    所以,仔細品讀劉備的創業史,只有對其深深的崇拜與敬服,完全沒法黑。

  • 5 # 尋找不答應

    現在的一些人黑劉備,我認為不在於劉備的能力,而在於劉備的品德:無情、無義和無信!

    一、無情

    無情是很好理解的,在於拋妻棄子!按《三國志》裡的記載,劉備是所有諸侯中拋妻棄子最多的諸侯,有史實記錄的有四次,大概是繼承了漢高祖劉邦的遺風。每次打了敗戰都是自己逃命要緊,把老婆子女都丟了!要不是漢朝重孝道,崇尚品德(舉孝廉),講究禍不及家人,劉備的妻兒子女都不知道死了多少回了。劉備的這種拋妻棄子的行為很讓人不齒,在品德上是不過關的;何況,連自己家人都不愛惜的人,說他對天下人有多好,別人也不信!

    二、無義

    劉備投靠過很多人,比較著名的有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和孫權,關鍵是劉備不是真心去投靠的,他只是想利用別人,去借勢撈好處,積蓄自己的力量!每次到一個地方都說,“我是來跟你乾的”,然後要取兵馬器械,結交一下人脈,等別人混不下去了就直接拍拍屁股走人。這太不講義氣了,完全沒有知恩圖報的意識!我好吃好住的招待你,還給你打包,一有事情你卻不來幫忙只想跑路,甚至是還想謀奪我的家業!做人做到這個份子上,也太無恥、太忘恩負義了吧?

    三、無信

    劉備入川時美其名是去幫劉璋抵禦張魯,可是入川后卻把劉璋的地盤搶了!說好的來幫忙,卻把我的地盤搶去,這算什麼回事?這說話不算話呀,連信用都不講了?

    益州得了,荊州得還呀,當初可是答應過孫權的!可是劉備再次失信了——荊州我暫時不還了,等我打下漢中再還!可是等到劉備拿下漢中後,也不見半點歸還荊州的意思,還想繼續賴賬!身為大人物,怎能言而無信呢?於是孫權可是暴脾氣,你不講信用,也別怪我不講道義了,直接出兵就搶回荊州。

  • 6 # 謝良清

    劉備確實是假仁假義毫無信用之徒。一.我最恨她以漢室之後皇叔身份出現,其目的愚弄民眾,實現劉氏家天下之夢。天下本來不屬於那一家的天下,應該是能人居之。二,毫無信用她和諸葛合謀借荊州,孫權爽快把荊州借給她,可她又是怎樣對待自已恩人,總是想定一切辦法一拖再拖,在她倆心中根本就不存還這個字眼,屬於現在社會上典型的老賴。三,仁,她能蜀中同姓兄弟劉表地盤也要奪,打著幫助兄弟之名,行苟且之事。硬生生的把蜀中給佔了。她所行之事是不能被有正義良知後人所認可,所以大多數人要黑她。(大家認為分析有點道理,+個雙擊。對此有意議的人留下評論)。謝謝!

  • 7 # 花貓劉雨昊

    劉備確實很勵志,但是有些人黑他可能恨鐵不成鋼吧!

    首先,我們來說一下劉備這邊的人,隨便說出一個名氣都能大死人,都能讓別人嫉妒死。一手好牌讓他打的稀巴爛,文臣武將都是頂級的,但是他用成了這個樣子。可能還有的人認為劉備不會用人,如果這麼多人給曹操用,估計根本沒有三國鼎立的機會。

    有一句話說的好,你的性格就會註定你成就的事業。有的人認為劉備是虛偽,但我不這麼認為,我認為劉蓓這是仁義。如果是虛偽,那麼他為什麼不要荊州,徐州呢?如果他是虛偽,為什麼逃跑的時候還要帶著眾多百姓呢?

    劉備其實是很勵志的,從一無所有變得跟曹操孫權三國鼎立是非常不容易的。大家都知道孫權跟曹操的出身,是劉備這個草根壓根沒得比的。最後五虎將,臥龍鳳雛,等眾多高人,都跟著劉備混,可見劉備必然是宅心仁厚,以德服人。就算自己被打的無處安身也不取荊州。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

    說20歲的人喜歡諸葛亮,因為諸葛亮的能力太強,每個20歲的人都想透過自己的能力去改變世界,想去當英雄。

    30歲的人喜歡曹操,因為曹操有著更深厚的家底兒。

    40歲的人喜歡司馬懿,因為到了這個年紀才知道有事得忍,不能老衝動了。

    50歲的人喜歡劉備因為到了這個年紀才知道人一定要仁義厚道才是長久之計。

    那麼,你喜歡誰呢?

  • 8 # 濤說精彩歷史

    因劉備有戰績平平、反覆難養、虛情假意的黑點……據專家統計,29個當時人物評價劉備,讚揚者16人,佔比55%;貶低者10人,佔比34%;褒貶各半者3人,佔比11%。即是說,《三國志》中的劉備,就是褒貶不一的;為“55%的純粹褒vs45%的褒貶不一”。

    1、表格說話:劉備,英雄?梟雄?

    本文據陳倩論文——《劉備在正史中的原始形象》寫成,表格均引用自該論文。研究蜀漢,四川人有優先權,先看四川專家對劉備形象的統計——55%的純粹褒vs45%的褒貶不一。

    (正史中,當時人對於劉備評價▲)

    可以看出,對劉備讚揚者多評價其“雄”,如曹操評價:“劉備人傑也”,諸葛亮評價:“雄姿傑出”,賈詡評價:“劉備有雄才”;而少數讚揚其仁、信義,袁紹:“劉玄德弘雅有信義”,傅斡:“劉備寬仁有度”,劉備自評:“寬、仁、忠、信義”(劉備大哥自我評價還是不吝美詞的 ⊙﹏⊙b汗)。

    對劉備批評者,多說其狡猾,甚至不講信用:呂布:“如是兒最叵信者”,劉表:“憚其為人,不甚信用”,孫權:“猾虜乃敢挾詐”,周瑜:“劉備以梟雄之姿…必非久屈為人用者”;少數人說劉備不會用兵:趙戩:“拙於用兵,每戰則敗,奔亡不暇,何以圖人?”

    2、表格說話:劉備的形象一直變化,我們說說他的黑點!

    《三國志》、《裴松之注三國志》先主傳超過兩萬文言文,劉備的形象必然複雜。

    從少年時期的“織蓆販履”,到青年時期的草莽英雄,再至中年時期的成熟奸詐,最終歷盡艱辛,成為蜀漢之主,劉備其實是個多面形象!

    我們刨除劉備“寬、仁、忠、信義”的自我評價,說說劉備幾個黑點。

    黑點一:勝少負多,不善用兵,勝率在四成左右。

    (劉備戰績統計▲)

    據上表不完全統計,劉備參與的戰爭共有25次,失敗16次,勝利9次,36%。其中,劉備親自督戰或指揮的戰爭19次,失敗10次,勝率47%。可見,戰場上劉備沒有屢戰屢敗,但敗多勝少確是一個事實。

    但無論如何,劉備還是成功的稱帝,建立蜀漢。

    黑點二:仁聲遠著,卻又背信棄義

    (劉備背棄原主表▲)

    據上表統計,劉備從31歲至5l歲二十年間多次易主。正式投奔的物件有六人之多,若加上欲往投奔、或者結盟而後破裂的,則達九人之眾。

    但我們又不得不說,劉備是因為起點太低,才在亂世反覆流浪。

    黑點三:顛沛流離,四失妻子

    (劉備四次丟失妻子▲)

    作為一代英雄或梟雄,劉備在建安元年到建安十三年間,四次丟失妻子,可見其妻子是一個高危身份……在正史和小說中被反覆提及,這絕不算光彩的事情。

    但我們又不得不說,劉備真是堅韌不拔,憑藉超強意志建立蜀國,真不容易!

    3、表格說話:蜀漢在歷代四川政權中非常突出,劉備最終的評價更應偏向英雄!

    我們說了劉備很多好話、壞話,那麼對劉備,濤說史的評價是什麼呢?

    我的評價是看山還是山:“蜀漢作為三國時代最大的三個政權之一,秉持積極進攻的軍事態度,發展了四川的文化、經濟,作為創立者,劉備是白手起家的英雄,應該被歷史銘記!”

    (劉備肖像▲)

    (三國vs五代十國▲)

    作為對比,我們看一下五代十國的前蜀、後蜀,這兩個四川政權加一起,都沒有劉備的政權長,且都是偏安一隅的典型;因此,我們再看劉備對魏國、吳國的進攻,再看諸葛亮的北伐,再看蜀漢對於邊疆的穩固,才知道這一切地一切,有多麼不易;蜀漢整體,確實一個人才濟濟、英雄輩出的政權,而劉備,也擔的起他皇帝稱號!

  • 9 # 閒雜人羅本

    現在總是有人要替歷史上的漢奸洗白,然後給傳統的正面人物抹黑。一則可能是因為要標新立異,用反傳統來標榜自己的與眾不同;另外有可能是觀察角度不一樣。

    我小的時候看三國演義,其實也對劉備沒什麼好印象:武功稀鬆平常,運氣也很背,做事婆婆媽媽的,陶謙要把徐州讓給他,他左推右推,反倒讓給了呂布,最後被呂布這廝搞得灰頭土臉,何苦來哉?後來取西川也是猶猶豫豫,推三阻四的,看著真著急,一點都不像做大事的人。

    但是隨著年齡和閱歷的增長,重讀三國,就真的發現劉備真的不容易,怪不得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曹操可是一代梟雄,當時如日中天的袁紹他都看不上,卻唯獨和沒有立錐之地,到處顛沛流離的劉備惺惺相惜,可見,劉備可是有大能耐的。

    劉備雖然號稱皇叔,但那已經是西漢中山靖王的事情了,其實已經和當時的皇族八竿子打不著了。自己還得靠賣草鞋為生,已經是草根得不能再草根了。但是劉備能從賣草鞋到最後成為蜀漢開國的皇帝,這可以稱得上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他的經歷就是一部非常的勵志草根逆襲史。要知道東漢可是氏族門閥鼎盛的時期。和他相比,四世三公的袁紹和袁術,起跑線就是絕大多數人一輩子都到不了的終點。

    那劉備是憑什麼逆襲的呢?

    當然是以德服人的正能量。以德服人這個詞被雷老虎惡搞壞了,但是其實真的要踐行起來,是需要非凡的氣度和人格魅力的。

    最開始桃園三結義,劉備作為一個匹夫,就覺得天下大亂,自己有責任匡扶漢室,為這個社會做點事情,所以就組織人馬去打黃巾軍。關羽和張飛就是因為劉備仁義,所以都把全部家當壓下去,跟著劉備去打天下,從後來看,劉備也確實一直都沒有違揹他們結拜時候發過的誓言。

    劉備後來做的所有事情,也都是用以德服人的要求自己的。讓徐州,讓荊州,然後劉璋死後奪四川時的猶豫,其實都是不想做名不正言不順的事情。在被曹操一路追殺的路上,自己的兒子和老婆都走丟了,還得護著跟隨他的老百姓走。看三國演義的時候,見他動不動就哭,有時候也挺煩的,其實想想他也真的是不容易。他屢敗屢戰,每一次都能在絕處逢生,其實靠得還是他仁義的名聲。在亂世每一個割據一方的軍閥都不是傻子,他們每每都會對劉備伸出援手,我覺得還是看中他的人品,亂世越是黑暗,人們越是願意去呵護那點僅存仁義的火苗。

    劉備也有容人之量,他手下的五虎上將,還有諸葛亮和龐統等,在當時都是響噹噹的名頭,一般人能招納其中的一兩個,做夢都會笑醒,但是他一下都把他們收歸賬下,而且都對他忠心耿耿。要知道當時劉備能給他們的待遇和前程肯定不是最好的。但是別人就是服他。

    最後應該就是他的鍥而不捨的精神。從一開始立志匡扶漢室,他就沒有動搖過,就算中間顛沛流離,九死一生。他也有機會投靠曹操或者其他一方雄主,過過安穩的日子,但是隻要和他理想有背離,他都會選擇離開,不管境況怎麼艱險。所以要做大事,還得有大格局,還得有堅持初心,排除萬難的定力。

  • 10 # 掌心記

    劉備在中國歷史上,特別是民間,有這麼大的知名度,顯然應該歸功於以《三國演義》為主的評話小說了。不然就劉備建立地方割據政權,二世而亡的歷史成就,放在整個中國古代帝王屆,是基本不值一提的。

    真是成也《三國演義》,敗也《三國演義》,正所謂過猶不及也。下因為《三國演義》把劉備塑造成成“惟賢惟德,仁義佈於四方,萬民敬仰”的高大形象,幾近於完人,反而顯得不真實,以至於魯迅先生也發出了“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的感嘆。

    一、過分渲染劉備的仁德,顯得比較做作。

    《三國演義》寫作的立場是尊劉貶曹的,這點毋庸置疑。所以在《三國演義》中像劉備三讓徐州,做得有點過,這和曹丕後來逼漢獻帝四下禪位詔書,也沒什麼區別吧。

    劉備摔阿斗那段,趙雲在長坂坡拼死把阿斗救出來,結果劉備居然把孩子往地下一扔,罵道為此孺子差點折了一員大將,藉此以顯劉備對部屬的仁德,顯然有悖人情常理,有收買人心的權謀嫌疑。當然也有人開玩笑說劉備手長不要緊,摔不著阿斗的,其實就是在嘲笑劉備的虛偽。

    還有劉備取益州,書中把所以有的責任都推到劉璋身上,說劉璋答應劉備的兵馬糧草卻不算數,以至於劉備與劉璋翻臉,著實比較扯,劉備是劉璋邀請來對付張魯的,劉備卻與張松、法正的暗通曲款,背棄信義進攻劉璋,拿了人家的地盤,怎麼看都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行徑。

    其實即使天下人不說,劉備入川前,與諸葛亮密謀的《隆中對》中,早就打了上劉璋的主意,無疑佐證了劉備”詐力取劉璋“的圖謀。

    "今劉璋闇弱,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慧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好漢,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彝、越,外結孫權,內修政理;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兵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百姓有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大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在《三國演義 》裡,為表現劉備的仁德,多次寫到劉備的哭。張飛醉酒誤事丟徐州,欲掣劍自刎,劉備大哭;自覺一事無成,髀肉復生,大哭;別徐庶,大哭;遇諸葛,大哭;攜民渡江,大哭;甚至江東完婚後,無法脫身,也大哭;關羽張飛死,大哭;見到關興張苞,也是大哭;劉封死,大哭,法正死,大哭;最後白帝城託孤,更是痛哭。

    反正在《三國演義》裡,劉備就是一臉哭相,幾乎達到了逢出場必哭的程度,而且每次哭後,劉備都有受益,難怪有網友調侃: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

    二、極大減少了劉備的勇謀,結果適得其反。

    我們知道《三國演義》對劉備的定位是仁德厚道、禮賢下士,知人善用的仁君形象,對諸葛亮則突出知足智多謀,神機妙算,關張二人則是忠義威猛,驍勇善戰。為了這一臉譜化的形象描述,羅貫中有意無意地將劉備勇謀方面的戲份,都移花接木到了諸葛亮和關羽、張飛等人身上,難怪網友們覺得劉備溫柔有餘,勇謀不足,除了哭,只會哭了。

    比如,我們熟知的張翼德怒鞭督郵,其實就是血氣剛強的劉備乾的,羅貫中認為這不符合的劉備仁德形象,而算到了張飛頭上;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古城相會,斬的蔡陽的故事,其實是很有勇力的劉備斬的,還有斬殺曹操的部下徐州刺史車胄,可見真實的劉備武功也是相當了得,可惜都被羅貫中算到了關羽頭上。

    劉備的軍事韜略雖不如曹操,但也不像《三國演義》所寫的那樣不堪,甚至將劉備描寫成遇事都得問軍師諸葛亮”為之奈何?“只會按諸葛亮的錦囊妙計行事。

    真實歷史上,劉備一直是軍事負總責,諸葛亮主要負責後勤補給及行政外交工作。可是羅貫是卻將原來是劉備的軍事表現,如”火燒博望”“攜民渡江走江陵”“漢中戰役”等,都移到了諸葛亮頭上。

    比如“火燒博望坡”,使用火攻計的就是劉備,那時諸葛亮還沒有出山呢。漢中之戰,劉備更是這場可圈可點戰役的直接指揮者,諸葛亮當時還在成都負責督運糧草呢。

    可見,在正史上劉備很有武力和血性,並富於軍事韜略的英雄人物。而《三國演義》弱化了劉備的這些能力,重點突出他的仁義,讓劉備這個人物顯得太文弱,沒本事,仁德形象被戳穿,勇謀形象又沒立起來,被黑就是當然的了。

    三、為曹操作翻案文章,無形之中黑了劉備。

    許多網友年輕時受《三國演義》影響,喜歡劉關張,諸葛亮,痛恨曹操、司馬懿,後來把《三國志》與之一對比,對曹操、劉備、諸葛亮等三華人物有了更立體化的認識,有的為了凸顯個性,標新立異,反過來黑劉備了。

    特別是近現代為曹操作翻案文章,一千多年來壓在曹操頭上的奸雄名號已經被洗白了,對曹操的評價越來越趨於正面,已經超越劉備,儼然已成為三國的一號男主角,那麼作為原男一號的劉備難免受到波及,其地位無形之中就下降了。

    我們發現,劉備的仁德夾雜著那麼多私貨的時候,原來劉備和曹操都是一路人物,為了地盤,為了功名,也有不擇手段,權謀算盡的時候,只不過劉備做得更溫情,更有人情味,而曹操更顯露人性的本色。

    當然,捧劉備也好,黑劉備也罷,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作為歷史人物,我們不得不承認,劉備是他那個時代的風雲人物,以最差的背景,最響的名頭,老當益壯,屌絲逆襲,草創了他的蜀漢帝國,三分天下有其一,的確是非常勵志的成功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積累描寫心情高興的好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