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滄桑叔叔ss
-
2 # 金簪雪裡埋
早期的相聲是一些藝人為了餬口不餓肚子,在街邊說一些俏皮話、吉利話、貫口等小段子給行人聽,一些行人開心了就會打賞錢,從而慢慢的形成了如今的相聲,其實相聲的起源只是為了吃口飯。到了馬季這輩其實已經得了國家的認可和扶持,演變成了一種逗大家開心的曲藝形式。馬季師承大師侯寶林(他給毛主席說過專場相聲),馬季按照現在的分類屬於主流相聲,他是承上啟下的一代,他的作品“五官爭功”、“宇宙牌香菸”等廣受觀眾的喜愛,並且培養了姜昆、劉偉、馮鞏等一大批的相聲人才,也就是如今的主流相聲演員。姜昆是馬季的大弟子,青年時的他經常下鄉採風,創作並表演了很多主旋律、針砭時弊的作品,在80年代火爆程度不亞於如今的郭德綱,要不然第一屆春晚也不會讓他主持的,姜昆後期作品並沒有突破固有的形態,他的作品往往是講一些事情從而反應某些問題,在作品主旨上是高雅的,不過在笑點方面便很弱了。他創辦了第一個相聲網,參加了無數義演,編纂了相聲選集,為相聲的發展和推廣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在培養相聲人才方面則差了很多,雖然收了很多徒弟,比如說唐愛國(糖葫蘆)、周煒等,基本上都不說相聲了,主持的主持,拍戲的拍戲。劉偉,馬季的學生,也是馬季最為喜愛的學生(沒有之一),他與師傅馬季長期搭檔,表演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不過在培養相聲人才和相聲發展上沒有什麼成績,如今他早已消失在觀眾的視野中了。馮鞏,春晚釘子戶,一個春晚符號,一種春晚的情懷。他是馬季最優秀的弟子之一(姜昆也是),他從90年代的“牛群馮鞏”黃金搭檔,到後來的“相聲劇”,以至於今年迴歸相聲,總是受大家歡迎,是一個火了30多年的男人,他的作品中很多堪稱經典,90年代錄音機必備選段,例如“點子公司”、“明天會更好”、“瞧這倆爹”等。在相聲的推廣和培養相聲人才方面也不怎麼給力,他的學生火是很火,可都不說相聲了,比如說賈玲、曹隨風等。郭德綱,一個草根逆襲的代表,如今相聲界的翹楚,德雲社的社長,他的相聲作品分三類,一類是傳統相聲,一類是先掛(就是他和於大媽先定個主題,然後上臺現聊現演),一類是主流相聲(2013年春晚“敗家子”就是典型)。郭德綱之所以受歡迎不光在於他對傳統相聲繼承廣全深,更多在於他接地氣,與觀眾互動頻繁,現掛很多。郭德綱將相聲推向了一個新的高潮,愛相聲的人也越來越多,在當今培養和推廣相聲方面郭德綱第二,沒人敢說第一。其實在這麼講究門戶的相聲界,說起來郭德綱也屬於主流相聲圈,畢竟他是侯耀文先生的徒弟,根紅苗正,候派相聲,再者說若不是侯耀文,能有今天的郭德綱嗎?顯然沒有。其實主流相聲和非主流相聲都是為觀眾服務的,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未來會告訴我們孰是孰非。如果沒出郭德綱,還會有這個問題嗎?如果侯耀文沒收郭德綱為徒,還會有這個問題嗎?顯然沒有。在這裡我只想說,沒有主流相聲,其實就沒有非主流相聲,這句話如果你看懂了,也就明白了。
-
3 # 寧願簡單1
沒人否認主流相聲對相聲事業的功勞,但不要以為抬高自己貶低別人,當年的相聲很多可圈可點的作品,大家是認可的。可現在有些相聲演員人品有問題。不相互扶持,自己不追求作品的提高,而是看人家好些就變相打壓,人品為人所不恥。
-
4 # 康侖
沒有這些人相聲會還在老百姓中間,透過這些人的努力相聲進了廟堂,而且出不來了,這就造成了只有這幾個人把持著相聲主流,順我者昌,其他相聲演員或者捧場,或者改行,多年裡只有歌頌型相聲才能生存,口味單一,相聲市場也自然就會損失殆盡,走入窮途末路。就像現在的京劇,透過提煉傳統藝術,穿插於大型舞蹈之中,滿眼的大師,可是大戲呢?
各種大師雨後春筍,可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傳統藝術在哪裡?
各位大師們還要來打壓民間藝術家,這是要絕後啊!!!
-
5 # 上善若水77110265
所謂的主流相聲演員靠的是吃國家飯,電視媒體常曝光才有了知名度而已。如果說到相聲的本質,這幾位功力明顯不行。本人七十年代末聽收音機裡說相聲。喜歡侯寶林郭啟儒郭全保,馬三立王鳳山,劉寶瑞等老一輩名家。八十年代電視裡說相聲的部分老的名家還健在,活兒也討人喜歡。姜昆等人相繼紅了起來。但個人尤其喜歡馬季侯躍文師勝傑,李伯祥,這些人身上有活兒,後來才發現馬志明能耐夠大,但這些人都沒紅到那幾位那樣。後來才知道本事大不一定地位高,不一定紅!提及沒有那幾位,我想說,相聲可能可火,更接地氣,更為百姓喜聞樂見。用馬季先生接受採訪,記者問相聲這一行業即將滅亡了時,馬先生沉思良久說到:不是還有郭德綱嗎?相聲一時半會兒不會消亡的。可見馬先生對相聲的希望沒有寄希望於他的哪一個徒弟。
-
6 # 印象君子蘭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郭德綱的相聲接地氣,說學逗唱樣樣精通!可以說是相聲界承前啟後的標誌性人物!在相聲藝術日益被邊緣化的今天,二人轉出盡風頭的時候,郭德綱的相聲宛如一股清泉,沁人心脾。給人一種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即倒的感覺。相聲藝術又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從而豐富了大家的文化生活。郭德綱的相聲此時正是春意盎然的好時節!
-
7 # 雲海靜觀
相聲,作為一個民間藝術,談不上什麼主流非主流。沒有這幾個人,相聲也會存在。既然是民間藝術,它就廣泛存在於民間,絕不是幾個人就能使它壯大或衰敗。當一個民間藝術被幾個人霸佔時,這才是最大的傷害。
-
8 # 半夜酒醒找水喝1
有人的地方必有江湖,有相聲的地方少不了紛爭。相聲發展歷史不長,但自它產生之日起同行互鬥,門戶之爭不斷。當初在街頭撂地攤餬口必須佔據一個好地盤。說到傳承技藝,一是要拜師學藝,二是要佔牢堂口,容不得別人分食的。相聲門派說到底還是山頭割據,天津老字幫,北京主流幫,上海清口幫,陝西西北幫,都有自己的地盤與市場。郭德綱一天津小子獨創京城可謂自不量力,不成想他偏就闖出了大市場。姜昆主流派當然是不得消停,打壓排擠不在話下。郭德綱心知肚明帶藝投師拜在侯門,算是取得了入京城的出場證,更憑他一流的功底將奄奄一息的相聲市場炒得如日中天熱氣騰騰。姜昆這些只能說十幾分鍾且說貫口要出汗的主流派當然不樂意。今年八十才登春晚的楊少華就說過,郭德綱讓相聲活了,演員有飯吃了,多好(大意)。相聲藝術要發展靠主流演員只能是一句空話。
-
9 # 我平凡31654067
什麼叫主流?從字面上理解,一能主導相聲發展方式;二能主導相聲市場觀眾熱度;三能主導相聲的流行趨勢。現在的所謂“主流相聲演員”,都是在上世紀80年代崛起的演員,他們在電視、廣播及各大地方舞臺頻頻亮相,觀眾喜歡。換個詞說:他們是說流行相聲的流行笑星,他們主導著相聲潮流。
再過20年,這些主流精英們或不在了,或已無影響力了,而“非主流”代表郭德綱60出頭,主政曲協,那郭德綱及德雲社眾弟子就是“主流”了,我想這一點沒人懷疑。所以說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輩新人換舊人。只要相聲有人聽,就不必擔心它的發展,只有觀眾才能引導相聲的表演方向,你主流你正統,觀眾不喜歡,你就不是“主流”了,你是在毀這門藝術。
-
10 # 捕魚小分隊
我猜,題主應該年齡不會太大,聽了比較多的劇場相聲,或者直接點說,聽了比較多德雲社和郭德綱的相聲,所以言辭間才對這些主流相聲演員懷了那麼一點鄙夷和敵意。
題主想得到的答案,大概是相聲不受拘束參天而立,百花齊放蓬勃發展的景象,然後痛斥這些人只是披著演員的外皮來爭權奪利禍害藝術的。
但我想說,如果針對沒有這些人,相聲很可能並不會有什麼好處,反而會經歷更長的沒落期,甚至被一代人遺忘。
新中國的相聲第一個輝煌,由馬三立、侯寶林等人一手開創。這些藝人來源於民間。舊社會的相聲不像京劇有那麼高的地位那麼多粉絲,捧梅蘭芳、馬連良的能往戲臺扔首飾,狂熱度更勝現在小鮮肉。但相聲幾乎沒有專場,想進劇場就得跟其他曲藝搭夥,這還算是不錯,更多的相聲演員是在街邊賣藝。總沒人見過唱京劇的街頭撂地的吧。
而相聲這種藝術形式有助於緩解壓力增添歡笑,這是它在一個百廢待興壓力巨大的時代登堂入室的原因之一。老一輩相聲演員們其實早已走入主流,主流也為他們帶來更高的地位更大的名聲和更廣闊的舞臺。
而他們既然進入主流,門下正式弟子自然也是主流裡的人,這些就是題主所說的那些。他們沒經歷過艱辛困苦和市場淘汰,地位很大程度上來源於裙帶,水平肯定存在良莠不齊,作品也很難再有為生存破釜沉舟的犀利決絕。但是相聲大師們收弟子多少也得看材料,門下弟子眾多將他們推向臺前,也多少說明他們有過人之處,也不至於那麼不堪。
那個年代劇場尚未興起,社會不夠開放,人們缺少消費能力也缺少消費意識,晚會、演出,到處都是這些主流相聲演員的作品,可以說他們填補了時代的空白,讓相聲這種藝術形式能夠一直留在舞臺上和公眾眼前。
在此之後,才會有郭德綱興起的劇場相聲熱潮。
相關內容
- 中國曲藝界裡,劉偉是馮鞏相聲方面的最佳搭檔嗎?你怎麼看?
- 馮鞏昔日開的相聲大專班裡的學生都算他的弟子嗎,馮鞏真正的徒弟都有誰?
- 馮鞏最經典的相聲是哪一部?
- 郭德綱和姜昆怎麼回事?又和一個叫金子的相聲演員怎麼回事,郭德綱人品好嗎?
- 你認為目前郭德綱和姜昆誰在相聲領域地位更高?為什麼?
- 姜昆說:五年前不理解李宏燁相聲,到現在都不知道為之寫過序的書是什麼意思。你怎麼看?
- 我聽郭德綱說相聲至少十年了,為什麼這十年從來沒聽過姜昆說相聲,他究竟是幹啥的?
- “在我心中他就是神”――姜昆,相聲上有哪些貢獻和成就戴志誠如此讚美他?
- 有人說姜昆的嘻哈相聲很尷尬是創新還是毀相聲你們怎麼看?
- 姜昆有沒有關於相聲研究方面的書籍?你怎麼看?
再回答問題之前我想請各位相聲迷們幫我解答一個問題,我是一個相聲老聽戶了,現在很多自媒體文章把相聲演員分為主流和非主流,我不懂這主流和非主流之間是誰給定義的?在假設沒有姜昆馮鞏劉偉李金斗等七八十年代成名的相聲演員的話那相聲將和京東,西河,樂亭等鼓曲一樣無人問津或許不復存在了。姜昆他們在八九十年代留下了不少的代表作,電梯奇遇,樓道進行曲,馮鞏的點子公司,在青黃不接的時候主流相聲演員們給老藝人們留下了珍貴的影像資料。至於現在很多的娛樂新聞不停的曝光個人之間的恩怨也只為博大眾眼球,個人恩怨何必去參和,過好自己的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