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三仙論易

    人心理的慾望得到滿足就可以稱為幸福。也可以稱為幸福定義。它具體是指人類的一種心理活動。因此不一定非要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之上。比喻天仙配中的董永與七仙女的熱戀。物質是上無片瓦遮身體,下無立足之地。但二人彼此滿足了感情的需要,過的很幸福。再比喻一個小學生得了一張三好學生獎狀。獎狀的物質價值無非也不過一元。但滿足了小學生的榮譽感。因此小學生感覺很幸福。反面例子也有,貪官貪的錢已經足夠多,幾輩都花不完,但心理願望總滿足不了,想滿足想幸福怎麼辦?繼續貪。貪到進大牢為止。時間關係今天就到這裡吧。朋友們再見。

  • 2 # 宋小集

    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生活得不幸福,其實可能是因為你忽略了身邊的小幸福。其實幸福就是一家人平安健康,有愛你的人,有你愛的人,小生活雖然平淡,但是卻幸福。下面分享的關於幸福的人生感悟句子:

      1、沒什麼大的理想,只期望能一家人整整齊齊,健健康康,快快樂樂,倖幸福福的在一齊就好了。

      2、幸福就是:一是睡在家的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飯菜;三是聽愛人給你說情話;四是跟孩子做遊戲。

      3、其實哪有過不去的坎,給自己留點痊癒的時間。比起火急火燎的打敗自己,不如灑脫點的說無所謂。

      4、此生但是幾十年,誰也不明白下一秒是不是最後一秒,也不明白下一秒突然錯過哪個人。寧願做過了後悔,也不要錯過了後悔。

      5、年輕的時候,連多愁善感都要渲染的驚天動地。長大後卻學會,越痛,越不動聲色。越苦,越持續沉默。

      6、別太過節省,我們無掛而來、無牽而去,走一遭不容易,別忽視了生命與健康需求;別太久等待,不屬於你的,再心儀也沒用,沒有目標與方向,只能無果而終;別輕易錯放,動心之處不多,你若視而不見,今生將不再見;別長時忍耐,鬱結則多恙,仇怨則少歲,適時宣洩與釋放,過好開心每一天。

      7、生活中的歷練,讓我們理解了職責,理解了這社會能給我們的所有尊重;於艱難中,懂得了承受,懂得了堅定,慢慢地豐滿我們自己。人生沒有永遠的悲傷,也沒有永遠的歡欣。

      8、很多時候,我們憤懣、抑鬱、抱憾、怨恨,原因只是放不下。放不下遠離的人,放不下以前的事,放不下失去的物;放不下一截時光,放不下一段回憶;放不下成敗,放不下榮辱,放不下不屬於自己的一切。其實,窄的不是路,是思想與感情,深的不是苦,是感受與情緒,路邊是路,苦中有甜,看得是你自己。

      9、無論你怎樣與他人控制距離,你依然會失去控制,因為這個世界上總有人能讓你乖乖交心和悲哀。

      10、讓自己忙一點,忙到沒有時間去思考無關緊要的事,很多事就這樣悄悄地淡忘了。

      以上就是關於幸福的經典人生感悟語錄,不同的人對於幸福的定義也不同,那麼你所理解的幸福是如何呢?如果你喜歡這些人生感悟語錄,請持續關注365語錄臺詞網站,我們將持續為你更新關於幸福的人生感悟哦!

      感悟精選(2):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

      為什麼我們總是覺得痛苦大於快樂;憂傷大於歡喜;悲哀大於幸福。原先是因為我們總是把不屬於痛苦的東西當作痛苦;把不屬於憂傷的東西當作憂傷;把不屬於悲哀的東西當作悲哀;而把原本該屬於快樂、歡喜、幸福的東西看得很平淡,沒有把他們當作真正的快樂、歡喜和幸福。

      所謂的幸福是什麼

      人最大的困難是認識自己,最容易的也是認識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認不清自己,只因為我們把自己放在了一個錯誤的位置,給了自己一個錯覺。所以,不怕前路坎坷,只怕從一開始就走錯了方向。

      幸福是一個謎,你讓一千個人來回答,就會有一千種答案。有人說:幸福是擁有一個美滿的家庭;有人說,幸福是一生平安;有人說,幸福是衣食無優;有人說,幸福是一輩子健康;也是人說,幸福是每一天都快樂……

      幸福是不能全部描述出來的,它只能體會,體會越深就越難以描述,因為真正的幸福不是一些事實的彙集,而是一種狀態的持續。”幸福不是給別人看的,與別人怎樣說無關,重要的是自己心中充滿快樂的Sunny,也就是說,幸福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在別人眼中幸福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就應是愉快的,使人情緒舒暢,甜蜜快樂的。

      幸福,就應是心靈深處微妙的感受,是一個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頹喪無助時,路人的一個微笑,一句問候,都帶給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難耐時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盡時一張鬆軟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時一封遠方的素箋;幸福是你噩夢後一張慈祥的笑臉。幸福是一種心態,一種感覺。其實,幸福每時每刻都伴隨我們左右,關鍵是如何去發現它、理解它、感受它、創造它。

      幸福是一種比較,一種知足。在人生的道路上,人要有所追求,又要有所滿足,所以說知足常樂。幸福是人生的一種知足,只要自己感到滿足,感到快樂,你就是一個幸福的人。“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二三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只有心靈安定寧靜者,才能享受這種高情雅緻,這是超出世俗的幸福,不以物使,不為物役,天地何可不樂。

      幸福是一種潛力,一種創造。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平等的,上帝不會偏愛任何一個人。但人世間有人會感到幸福,而有人感受不到或不強,那是因為幸福是一種潛力,是感謝生命賜予和現有生活的潛力;是感受快樂、抵制不良情緒的潛力;是不斷反省自己、完善自我的潛力;是一種調節身心平衡,調節人與社會平衡的潛力。

      幸福從來不在於你擁有什麼,幸福在於用自己的潛力去努力創造,去用心感受。幸福是要靠自己創造的,馬克思說:“我的幸福屬於全人類。”他以此為目標,為人類的解放事業,為共產主義貢獻了一生,他是幸福的。居里夫人、舒伯特、巴爾扎克這些人,他們為了人類的進步和禮貌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幸福沒有標準,每個人對幸福的理解也不一樣。幸福猶如市場上商品也有假有真。真幸福讓人留戀忘懷,假幸福卻讓人遺憾痛苦。金盆銀匙、錦衣美食的人,未見得幸福;粗衣布履、粗茶淡飯的人,未見得不幸。這個世界的一枝花、一滴水,都可能成為幸福的源泉。幸福從來都與貧富無關,與地位無關,“人之幸福,全在於心之幸福”。

      更多的人是無法認識自己擁有幸福。往往在幸福的時候把握不好,讓幸福過早離開了自己。有人甚至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那樣的幸福是不能長久的。幸福也會讓人會忽視未來的危機,多少人在幸福中死亡。幸福讓人高興和無奈,讓人喜憂難顧。“塞翁失馬,焉知禍福”,也許是對幸福最好的處理態度和方式,也許這樣我們能夠擁有更多幸福的心靈和更長的幸福光陰。

      也許幸福是簡單的,是樸實的,是瑣碎的,但它卻是實實在在的,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是冬天使得“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瑞雪;是“露似珍珠霧似紗”滋潤著的萬物;是“吹面不寒楊柳風”的舒服;是令你經常“驀然回首”的微笑。只有我們用心去體驗,用心去追求,幸福就會與我們相伴。

      意志是人內在的生命追求,人生是生命追求的外部表現,沒有意志,生命就不可能發展,人生就無法延伸。人生有許多障礙,人生是追求亦是鬥爭,生命意志是人生最內在的動力和精神支柱,沒有意志的人生將無法想象。

      意欲的不滿足是人生的痛苦,意欲的滿足亦是人生的痛苦,這是一個杯具性的人生怪圈,有人能夠走出這個怪圈,有人不能走出這個怪圈,關鍵是看遵循一條什麼樣的道路前行。

      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日、這天、明天!昨日已成過去,明天還沒到來。我們無法把昨日請回來,明天也不能提前擁有,我們能夠把握的只有這天。我們總認為這天是最重要的,這天好像能代表我們生命的全部,這天把握不好,就會成為不好的昨日。昨日好象是一朵凋零的黃花不足珍惜。明天就不用說了,一首《明日歌》好象明天就是蹉跎歲月,就是惰性的藉口,就是我們碌碌無為的誘因。當然,我們就應抓住這天,但我們決不能拋棄昨日,更不要放下明天。

      人生好處取決於靈魂生活的狀況。其中,世俗好處即幸福取決於靈魂的豐富,神聖好處即德性取決於靈魂的高貴。

      在人生中,許多的成敗與得失,並不是我們都能預料到的,很多的事情也並不是我們都能夠承擔得起的,但,只要我們努力去做,求得一份付出後的坦然,其實得到的也是一種快樂!

      生是幸福,能夠體驗人生百態;

      死也是幸福,超脫於人世紛繁之外,迴歸自然。

      有朋友是幸福,喜怒悲歡有人分享有人訴說;

      孤獨也是幸福,享受靜謐的冥想和心靈的淨化。

      順境是幸福,享受上天的恩賜;

      逆境也是幸福,在奮鬥的汗水陪伴下求索。

      被愛是幸福,時時處處享受無微不至的關懷;

      愛也是幸福,從此生命有了牽掛,夢境有了歸屬。

      富有是幸福,能夠用金錢極大地滿足物質需求;

      貧窮也是幸福,它讓你清楚地看到除了金錢你還擁有許多可貴的東西。

      傑出是幸福,被人推崇被人膜拜,體味掌控生活的快感;

      平庸也是幸福,平凡的人生,踏踏實實地享受每一個清晨和日暮。

      上有老下有小是幸福,一家人在一齊享受天倫之樂;

      上有老下有小的時候,我們就應感到幸福。因為雙親尚在,我們還能夠盡孝順他們的職責,還能夠做一個他們眼裡永遠長不大的小孩子;因為孩子還要我們操勞,我們就更有拼搏的動力。為人生、為家庭、為社會,我們的奔波就更有目標性。我們一切的付出,都有家庭在背後支援和關照。無論在外面遇到多大的風浪,家庭的港灣是我們永遠溫暖的懷抱和永遠精準的航向!

      世間,有一種壓力,叫上有老下有小;還有一種職責,叫上有老下有小;更有一種幸福,叫上有老下有小!什麼是人生最大的幸福--那就是上有老下有小!

      孑然一身也是幸福,沒有生活瑣事的負累,隨心所欲地享受自由。

      年輕是幸福,擁有無限完美的明天和期望;

      遲暮也是幸福,擁有豐富的經驗和可供回憶的閱歷。

      相聚是幸福,廝守在一齊享受一夕是百年的甜蜜;

      離別也是幸福,漸行漸遠的心痛和思念的折磨歷練著我們的感情。

      其實說來說去,知足就是幸福,它只是一種感覺,一種平和的感覺。

      朋友:別找了,幸福就在你的心裡。

      感悟精選(3):

      真正的幸福是什麼呢

      我們每一人只能生活在“此刻”和“將來”,過去的事情是無法回頭的,因此評價一個人是否幸福有兩個條件,其一,你的“當下”,也就是“此刻”的生活是否幸福,其二,你的“以後”,也就是“將來”的生活是否幸福。

      當一件事情能夠由兩個條件組成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用座標來分析,我們用座標來分析幸福,這就是“幸福座標”:

      橫座標代表此刻的生活,縱座標代表將來的生活,座標系把空間分成了四個象限,代表四種人的四種“價值觀”:

      第一象限:幸福模式——真正的幸福

      大家首先看第一象限,橫座標“此刻”是“正”的,代表此刻的生活是“快樂的、滿足的、享受的”。縱座標“將來”是“正”的,代表你有用心的人生目標,這個目標能夠是短期的、中期的或者長期的,我們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各不相同,但你會發現,心中有目標的人必須是充實的、用心向上的。

      享受此刻生活的快樂,同時不斷追求者用心人生目標,這種生活狀態是“真正的幸福”。也就是說,正確的幸福觀是“享受著生活、不斷追求著目標”,這樣的人也是真正幸福的人,他們享受生活,心態平和,他們追求著目標,用心向上,他們最終將會實現自我價值,一輩子處於“幸福的狀態”。家長朋友們,期望你把你的孩子培養到第一象限,讓他擁有這樣的價值觀,孩子一生就會處於“幸福的狀態”。

      但是,在現有社會環境下,真正幸福的人並不多,真正幸福的孩子更少多,因為我們很多人的價值觀是在第二象限的。第二象限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因為很多成年人期望自己、期望孩子能生活在第二象限,這使十分多的孩子出現了問題。

      第二個象限:溺水模式——把“成功”當幸福

      第二個象限,橫座標“此刻”是“負”的,代表你此刻生活不快樂、不滿足也不享受,縱座標“將來”是“正”的,代表你內心有用心的人生目標!簡言之,這種人“不享受生活,只追求目標”,他們“把成功當幸福”,並不幸福。陪伴他們左右的是“無盡的壓力和焦慮”。

      人的壓力和焦慮的根源是“想得到而得不到”。把成功當幸福的人,他們並不享受生活,對現狀總是不滿意,但總是給自己制定目標,告訴自己“苦點沒什麼,要努力,到達目標就會幸福”。而追求目標的過程充滿壓力和焦慮,等他們真的追求到目標的那一天,得到的是隻是快樂,快樂是短暫的,因為“人的慾望永遠無法滿足”。短暫的快樂過後,他們會給自己制定新的目標,並告訴自己,“再苦點沒什麼,再努力,到達目標就會幸福”,揹負著壓力和焦慮再次上路。等到這個目標到達的時候,他們又獲得了短暫了快樂,同樣,短暫的快樂過後,他們又給自己制定了新的目標,揹負著追求目標的壓力和焦慮再次上路…直到老去。在他們閉眼西去的那一天,會遺憾地對自己說“還有一個目標沒有追求到呢!”

      把“成功”當幸福的人的一生:你會發現,我們周圍這樣的人很多。這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觀,“苦點沒什麼,追求到成功目標就會幸福”,而此刻社會對成功的理解又十分片面和狹隘,大部分人所謂的成功都是“拜金”的,是“官本位”的,評價一個人是否成功更多是看他財富的多少或權力的大小。

      把成功當幸福的人常常會對自己說:“此刻苦點沒什麼,如果能掙到10萬塊我就滿足了,就幸福了”,當他真正掙到10萬元的時候,他又會對自己說:“再苦點吧,努力努力,掙到100萬我就滿足了,就幸福了”,等真正掙到100萬的時候,又期望再苦點去掙到1000萬甚至更多,永不滿足;如果此刻是個科長,他會對自己說:“要努力,苦一點,當上處長我就幸福了”,等他真當上處長後,又會對自己說:“再苦一點,當上局長就更好了”,真的當上局長了,還想當部長甚至更高階的領……這樣的人一生在追求目標的痛苦過程中追求幸福

      我將“把成功當幸福的人”的生存狀態稱為“溺水模式”:一個不會游泳的人掉進水裡,會拼命掙扎,在水下掙扎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把頭露出水面呼吸空氣,延長生命”。他拼命掙扎,最後頭露出水面,深深地吸了一口氣,還沒有來得及再吸一口氣,就又掉到了水下,於是他又開始新一輪的掙扎,拼命掙扎,明白下一次露出水面。就這樣,他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下掙扎,頭露出水面呼吸空氣的時間極短,週而復始,直到精疲力竭?……

      這多麼像把成功當幸福的人,每一天拼命追求目標,追求目標的過程充滿了壓力和焦慮,追求到目標那一刻很快樂,但他們還來不及完全享受這種快樂,新的目標就來了,他們又一次開始揹負壓力和焦慮去追求目標,為著那短暫的快樂,迴圈往復,直至筋疲力盡……

      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十分“奇怪”的現象:“有錢人和有權人”的家庭問題比普通人的家庭問題更為普遍和嚴重,很多“有權有勢”很“成功”的人找到我說:“鄭老師,我此刻有錢了,有權了,什麼都不缺了,怎樣還感覺不到快樂和幸福呢?怎樣離成功越近好像離幸福越遠……”我總是半帶調侃地和他們說:“都是錢和權鬧的!”

      家長朋友們,你們有沒有和孩子說過這樣的話:“學習苦點沒什麼,考上大學就好了!”“寒窗苦讀”“梅花香自苦寒來”“頭懸樑、錐刺股”,這樣的家長就是在不斷地給孩子傳達“把成功當幸福”的價值觀。如果是這樣,你可要好好反思反思,不管你的孩子將來是否“成功”,他都有可能“不幸福”

      我以前就是“把成功當幸福”的人,在此我給大家講講我的經歷,期望能給大家一些啟發:

      我在30歲之前就是第二象限的人,與同齡人相比,我很成功,但我感受不到幸福,因為我一向弄不明白,為什麼我永遠感到壓力和焦慮?經過思考,我發現是我的父母影響了我,他們讓我滿身壓力和焦慮。

      我的父母對我期望很高,在我上小學的時候,他們告訴我:“鄭委,你要好好學習,努力考第一名,考上第一名,老師會表揚你,爸爸媽媽會獎勵你,同學會羨慕你……”。

      我是個聽話的孩子,每一天都在想“必須要考第一名”,心裡充滿壓力和焦慮,心想“如果我考不了第一名,爸爸媽媽會不會不喜歡我?老師會不會不喜歡我?同學會不會不喜歡我?”在這樣的壓力和焦慮下,我努力學習,最後有一天我真的考了第一名,我發現爸爸媽媽說的都是對的,老師誇獎了我,父母獎勵了我,同學開始羨慕我。那個時候我體會到了壓力和焦慮過後的“快樂”,也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短暫。沒有幾天,媽媽對我說:“當第一名沒什麼,如果能當班長就更好了。”

      我又走上努力成為班長的“成功之路”。考第一名的快樂就此終結,我不斷對自己說:“要當上班長,必須要當上班長!”壓力和焦慮又找到了我:“如果當不上班長,媽媽會不會失望啊?老師會不會失望啊?同學會不會不喜歡我啊?”於是我不斷努力,直到有一天我被選為班長,我發現老師又誇獎我了,父母又鼓勵我了,同學更羨慕我了。我再次體會到了壓力和焦慮後的“快樂”,同時又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短暫。沒有幾天,媽媽又對我說:“如果能大隊長就更好了。”我在小學階段並沒有當上大隊長,至今這都是我心中的一個遺憾。

      我上了初中以後,媽媽就沒有再這樣要求過我,因為我已經構成了“把成功當幸福”的價值觀。我帶著這樣的價值觀,在初中和高中階段享受著壓力和焦慮過後短暫的“快樂”。

      進入大學,新的壓力和焦慮又來了:如果我上了大學能班長就好了。大學一年級我當了班長,享受了短暫的快樂,之後又有了新的壓力和焦慮:如果我能賺很多錢就好了。大學二年級時,我成立了自己的公司,賺到了第一桶金。享受了短暫的快樂,緊之後引來了新的壓力和焦慮:畢業能夠有個自己喜歡,讓別人羨慕的工作就好了。新的壓力和焦慮在我進入上市公司“中國衛星”那一年後釋放了,享受短暫的快樂後,我又開始要求自己:“在公司要當上領導。”26歲那年,我做到了一個事業部的副總經理,職位很高。我不斷為自己設立新的目標:

      “如果我擁有自己的房子就好了。”我住上了自己買的房子;

      “如果我能擁有自己的車子就好了。”我開上了自己買的車子;

      “如果我能擁有自己的公司就好了。”我創立了自己的公司;

      “如果我能娶到一個嫻熟漂亮的老婆就好了。”我娶到了愛我的妻子;

      “如果我能……”

      我不斷給自己樹立目標,在樹立每一個目標的時候,我心中滿是壓力和焦慮,在每一個目標實現的時候,壓力和焦慮被釋放,在得到短暫快樂後,新的壓力和焦慮又和新的目標一齊出現。

      從小到大,我得到的是父母的認可、老師的表揚、同學的羨慕、同事的支援、朋友的稱讚,他們認為我不斷“成功”,生活必須會很幸福.全天下的人都覺得我很幸福,其實只有我自己感覺不到自己幸福。“為什麼我一向都有這麼大的壓力和焦慮呢?”這個問題一向困擾著我。難道這就是我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在我畫出這個幸福座標的時候,我突然發現,我是典型的“把成功當幸福的人”,我的一生可能在充滿壓力和焦慮中度過,享受到的只是每次到達目標後短暫的快樂,直到我死的那一天,還有一個快樂沒有追求到,難道這就是我的生活?為什麼我不能在不斷追求成功的道路上學會看看沿途的風景,學會享受生活呢?

      此刻我的價值觀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不再把成功當幸福,我在追求成功的過程中開始享受生活。我發現世界變了,不,就應說是我變了,壓力和焦慮不見了,我的工作比以前更加順利,我的家庭比以前更加溫馨,夫妻關係更加融洽。此刻的我,真的感覺到很幸福。

      “成功的人不必須幸福,幸福的人必須成功”。

      孩子是在家長的教育下成長的,“把成功當幸福”的價值觀是父母潛移默化幫我建立起來的。多虧我自己悟性高,意識到了這一點,否則我的一生都會在別人的羨慕下,充滿壓力和焦慮,很“成功”但很不幸福。

      能夠當第一名,當班長,被學校保送的孩子多嗎?鳳毛麟角!絕大部分家長都期望把孩子培養得很成功,而絕大部分孩子在家長的一再要求下會不斷努力,當突然有一天,他們發現根本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時,期望變成了無望,變成了絕望,開始逐步淪落到了第三和第四象限。每次上課講到那裡的時候,我都十分激動,因為我見過太多第三和第四象限的孩子,他們很不幸福,但他們很無辜,因為這樣的不幸福都是家長一手造成的!

      第三象限:跳樓模式——把“解脫”當幸福

      看看第三象限,橫座標“此刻”是“負”的,代表這一象限的人“並不喜歡當下的生活”,當下的生活不能給他們帶來快樂和滿足。縱座標“將來”也是“負”的,代表“沒有用心的人生目標”,不明白為什麼活著。這個象限的人不幸福,他們“把解脫當幸福”。

      家長朋友們,如果你的孩子此刻在你身邊,請你問他/她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寶貝,你喜歡學習嗎,你此刻快樂嗎?”;第二個問題:“寶貝,以後你想幹什麼啊,你近期的目標是什麼呢?”。

      如果孩子的答案都是否定的,比如“不喜歡,不快樂”和“不明白,沒什麼目標”的話,你可要注意了,你的孩子可能就是這個象限的人,他可能會慢慢地走向不幸的生活。

      2008年9月,我在河南濮陽講課時,一個母親在所有家長都諮詢完之後,把我叫到一邊,滿臉焦慮地給我講述了他們家裡發生的事情。她的女兒上二年級,有一天放學後並沒有像往常一樣寫作業或者看電視,而是坐在餐桌前等著媽媽回來。媽媽一進門,她就站起來很嚴肅地和媽媽說:“媽媽,我要和你正式地談一談。”媽媽很驚訝,二年級的女兒從來沒有這麼嚴肅過,她問女兒:“你想談什麼啊?”女兒和她說:“媽媽,如果你再這樣逼著我學習的話,我就自殺。”媽媽聽到女兒這樣說震驚了,一個二年級的女孩子怎樣會說出這樣的話呢?

      二年級的小女孩為什麼想要“自殺”?因為她“把解脫當幸福”。媽媽每一天逼著她學習,她怎樣努力也達不到媽媽的要求,使得她“當下的生活”沒有了快樂,同時她也不明白“將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貌,對將來的生活也不憧憬,不向往。所以她“此刻不快樂,未來也沒目標”,內心感受很可能是“活著有什麼意思?!”所以就有了“解脫”的想法。

      很多孩子會和媽媽說:“媽媽要是不上學就好了”“媽媽,你要是不生我就好了”“媽媽,活著真沒意思,太無聊了”。下面這段話,是一個西安媽媽給我的留言:“在一次寫作業過程中,聽到孩子說‘不做人多好’,讓我這個媽媽很震驚,細細想想,父母真有點像監督完成老師佈置作業的工具,孩子很辛苦,媽媽很無奈!很想學習有什麼好方法,以前只能找教育書,但是找不到答案,此刻好了,我們有地方學習了”(一位媽媽的留言)。

      孩子偶爾說出這樣的話,可能是一時的情緒發洩,家長不要擔心。小學階段的孩子說出這樣的話,一般狀況下他們絕不會這樣做,但已經給你敲響了警鐘——他不快樂,人生沒有目標,活著沒有意思。他在逐步構成“把解脫當幸福”的價值觀。

      我常常警告家長,小學階段你就基本能夠決定出孩子在哪個象限了。即使是第三和第四象限的孩子在小學階段也不會出問題,因為這時孩子無法反抗家長,但隱患已經埋下了,如果家長不想辦法及時解決這些問題的話,孩子到了青春期問題就會爆發出來,到那個時候,再想調整,就要費更大的力氣了。

      此刻有“網癮”的孩子越來越多,媒體上時常報道沾染“網癮”不能自拔的孩子。那些家長們哭天搶地地痛訴孩子不爭氣,痛訴網路的危害,其實,孩子有“網癮”並不是網路有多麼吸引人,其根本原因是孩子們在現實生活中找不到快樂和目標,缺少來自家庭的“真愛”,走進網路其實就是對現實社會的解脫。有“網癮”的孩子絕大部分都是“第三象限的孩子”。如果你周邊有朋友的孩子沾染“網癮“,請你告訴他們,最好的處理辦法是讓孩子在現實生活中找到快樂和目標!

      最近幾年,每個月都會有幾個甚至十幾個同樣型別的家長找到我,他們的孩子初二以後不再去上學,就把自己關在家裡面不出門,家長急得團團轉。這樣的孩子就是“把解脫當幸福”的孩子,他們不出家門也是對現實生活的一種解脫。接待這些家長的時候,我常常痛斥他們:“早幹什麼去了?!都是你們造成的!孩子達不到你們的高要求,當下生活沒有快樂,漸漸失去了人生目標。小學階段孩子不敢反抗,直到青春期價值觀逐步構成,才爆發出來。”把解脫當幸福的孩子,其實在三年級以後就有明顯的特徵,如果在那個時候家長就開始想辦法調整就很容易讓孩子轉變,但“無知”的家長們還是不斷要求孩子,不斷指責孩子,是家長們一步一步“幫忙”孩子構成了“把解脫當幸福”的價值觀。

      我將“把解脫當幸福的人”的生存狀態稱之為為“跳樓模式”:一個人為什麼會去跳樓?必須是他對當下的生活不滿意,覺得沒有什麼可留戀的,將來的生活沒有期望,以至於覺得活著沒意思,就跳樓了。

      大家在網路上搜索“大學生跳樓”,你會發現這樣的事件越來越多,而且跳樓的大學生絕大部分來自名校,很多人在中學都是“高材生”。他們為什麼會選取這樣極端的方式結束自己的一生,留給家長無盡的痛苦呢?

      我們中國大部分孩子從懂事起,就在家長的不斷灌輸下建立了自己的人生目標——考大學。等他們考上大學,完成了這十幾年為之奮鬥的目標後,很多孩子沒有了新的人生目標。與此同時,走進大學就是走進了社會,從小到大,這些孩子在“快去學習,別的爸爸媽媽來幹”的教育下,不會獨立生活,不會與人相處,在遇到困難或者不公的待遇下,抗挫折、抗壓潛力極差.所以他們很可能選取極端的方式來對待,造成杯具。

      “媽媽你要不生我就好了”這是潛意識對現實的解脫,上網成癮是對現實的解脫,“宅”在家裡不去上學是對現實的解脫,大學生跳樓是對現實的解脫……家長朋友們,千萬不要把你的孩子培養到第三個象限,如果你的孩子此刻有在第三個象限的苗頭,請你提早幫忙他。

      如果你的孩子在這個象限,他就有可能“解脫”,如果你的孩子真的“解脫”,那你就有可能擁有一個“悲慘的晚年”!

      很多家長期望孩子成功,期望把他們培養到第二個象限,但孩子不斷努力,卻達不到家長的要求,才慢慢淪落到“把解脫當幸福”的第三象限,還有些孩子因為達不到家長的高要求,慢慢淪落到了第四象限。

      第四象限:吸毒模式——把“享樂”當幸福

      再來看第四象限,“此刻”是“正”的,代表此刻的生活是“滿足”,是“享受”,是“快樂”。“將來”是“負”的,代表“沒有用心的人生目標”。這個象限的人並不幸福,因為他們“把享樂當幸福”。

      中國的獨生子女制度有它的優勢——讓中國少了4億人口,同時獨生子女制度也逐步顯露出它的弊端。獨生子女被家長們視為掌上明珠,六個大人“伺候”著一個“小人”,很多孩子從小到大,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他們只需要“好好學習”就行了。在這樣的狀況下,孩子們養成了“講吃、講穿、講玩、講享受”的人生態度。

      其中一部分孩子無論學習怎樣努力都不能讓家長滿意,慢慢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失去了用心的人生目標,而他們從小到大總能輕而易舉地獲得物質上的滿足,所有的事情都是家長包辦的,他們漸漸構成了“把享樂當幸福”的價值觀。

      還有一部分孩子學習努力,成績不錯,考上了大學。也是因為從小到大很輕易就能得到物質上的滿足,他們大學畢業了就待在家裡“啃老”,不僅僅“啃”爸爸媽媽,還“啃”爺爺奶奶!

      當下,大家都很關注“啃老族”現象,這說明已經不是一兩個孩子在“啃老”,而是一大批孩子都“啃老”,而且“啃老”的隊伍還在不斷壯大。可悲啊!

      我常常遇到被“啃老”的家長,我會這樣對他們說:“如果我是你兒子,我也‘啃老’。從小到大,你們都在物質上極大地滿足我,要求我要好好學習,此刻我的大學已經讀完了,你們的要求我也做到了,我已經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日子,我待在家裡挺舒服的,而且我發現你們把我養到60歲沒問題,你們掙的錢到頭來不都是我的嗎?所以我不需要工作,工作一個月才那麼一點錢,何苦呢?”

      我將“把享樂當幸福的人”的生存狀態比喻成“吸毒模式”。

      吸毒的人都明白吸毒不好,但是他們為了當下的歡愉,圖一時的享樂,哪還顧得上明天?長此以往,吸毒成癮,不能自拔。這樣的人在享樂過後極度空虛,空虛了怎樣辦?再去享樂彌補空虛,週而復始,構成了過一天是一天,過一天享樂一天的價值觀。看看此刻的“啃老族”,不都是這樣嗎?

      你的孩子會不會在第三個象限呢?如果有這種傾向,請提早調整,好嗎?

      感悟精選(4):

      怎樣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呢?

      心理治療師的工具箱裡有一個很實用的工具,源於焦點解決短期治療法(SFBT),即所謂的“神奇問題”,大致是這樣:“假設今晚你睡覺時,奇蹟發生了,困擾你、讓你來尋求治療的難題解決了。第二天早上你會發現什麼?你的生活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什麼會有所不同?”在絕大多數狀況下,得到的回答都是這樣的:“我會覺得幸福。”

      治療師會繼續追問他們,如果覺得幸福,生活會有什麼不同,會做什麼,和誰一齊等等。但有時人們拒絕把話說明白,幸福仍然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玫瑰色的幻覺。這是幸福的第一個問題所在:它太模糊。除非我們能增加一些細節,否則,我們很難接近幸福。

      但是近年來,鐘擺開始搖晃起來了。人們曾一度旗幟鮮明地支援追求幸福,這大概是在2005年《幸福》一書出版前後,這是理查德·萊亞德極有影響力的一部著作。甚至有一位高僧也宣稱人生的目的就是尋找幸福,這與佛教中人生充滿苦難的中心教義相提並論,顯得極其古怪。

      此後,反對的聲音變大了。心理學界很多人,包括用心心理學之父馬丁·塞利格曼,都開始聲討這個觀點,指責追求幸福但是是膚淺的人生目標。最好把追求福祉或充實人生作為目標——這是更豐富、更細緻、更多維度的概念,為我們留下空間去追求其他本身就有價值的東西,比如從事有好處的活動。

      對幸福的追求的確會遭遇各種各樣的矛盾

    太關注於追求幸福是種自我欺騙,因為實際上我們越是試圖變得幸福,就越不幸福。你越是努力想抓住幸福,它就離你越遠。

      這其中的原因之一是,我們似乎不擅長預測到底什麼會讓我們幸福(或不幸福)。正如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所說,人生境遇中的重大變化,無論是用心的變化還是消極的變化,常常會在我們恢復慣常的快活或憂鬱狀態之前,對我們的幸福觀產生一些短期的影響。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在我們沒有遭遇重大困難、一切稱心如意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把獲得幸福的期望寄託於理想的未來。因此,即便我們能克服幸福的模糊性,真的樹立了一些我們相信將引領我們進入完美世界的目標,我們還是有可能被一個假想的未來所迷惑,因而注意不到在不完美的此刻我們已經擁有的幸福。

      追逐幸福還有一個風險,就是把我們的期望值抬得過高。

      讀一讀關於這個話題的書籍和雜誌文章,我們會逐漸相信幸福是人生的權利和義務。但是,如果採取了認為我們務必得保證自己獲得幸福這種態度,將會使得我們在事情不遂人願的時候,無力應對失望、遺憾和自責。幸福是難以企及的,如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在其著作《當下的幸福》中所說:“宇宙並非為了人類的舒適而造就。”如果能牢記這一點,我們就會做得更好。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就應放下所有試圖變得幸福的努力?

      其實在執迷不悟與徹底放下之間還有很多選取。幸福作為構成豐富人生的諸多要素之一,的確很重要,我們不可能因為某些事情能讓我們幸福,就故意選取不去做。在那裡,“做”是個有效的詞。根據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的說法:“獲得幸福的最簡單的方式是掌控你的時間。你能否找到更多時間來做你喜歡做的事?”

      如果我們開始關注什麼會讓我們快樂,什麼會成為我們的障礙,那我們可能會注意到這種現象:有些享受稍縱即逝,或者會帶來痛苦的後果;有些享受更為持久,結束後很長時間還會讓我們感到幸福。我們能從中領悟到的是,我們就應把精力轉向能帶給更多滿足感的事情,而不是被那些十分吸引人但極其膚淺的東西分散精力。

      據精神科醫師、好處療法創始人維克多·弗蘭克爾所說,真正重要的是有幸福的理由,這樣幸福便會隨之而來。不管幸福是否真的隨之而來,這都是一個很好的辦法,能夠指引我們努力去做我們所看重的、能給人生帶來好處的事情。這或許是理解就應“間接”追求幸福這一耳熟能詳的觀點的最好方式。伯特蘭·羅素提出過類似的推薦,“你的興趣就應儘可能地廣泛”,這有助於我們正確認識自己的狹隘之心。

      但或許我們也需要把幸福的重要性調低一兩個等級。通常我們所謂的幸福,只但是是一種感覺或情緒,而情緒和感覺並不完全在我們所能控制的範圍之內。這是避免過於關注情緒和感覺的有力理由。比如,森田療法和理解與承諾療法都認為,執著追求用心情感、逃避消極情感是錯誤的,不可能做得到。相反,我們就應任情感自由馳騁,同時繼續去做自己看重的事情。

      因此,不要試圖尋找獲得幸福的秘訣,你能夠努力把充實生活的原料收集起來,把這些丟在一齊構成一堆混合物,裡面包括:那些與情感無關、對你而言很重要的值得去做的事情;那些你相信能讓你更幸福的目標——只要你的認識是正確的;密切關注自己的體驗,發現那些日常生活中真正帶給你滿足與快樂的東西,然後確保能花點時間好好培植這些東西。

      感悟精選(5):

      幸福,人人都會嚮往,都在追求,都在為之奮鬥,但是誰又能說自己是真正的幸福人士呢?從古至今,人們都願意幸福,都想讓自己成為幸福的人,但是幸福的真諦是什麼,什麼又是真正的幸福呢?下面就讓我來給你慢慢道來。

      在廣東普寧市有一個億萬富翁,名叫楊俊茂。他是村裡人們公認的成功者,幸福、美滿等詞語都是在他身上的常用詞,然而,在2010年2月26日的事情卻讓人們改變了看法。怎樣回事呢?事情是這樣的:

      那是一個夜黑風高的夜晚,楊家的人們齊聚在楊俊茂的家中,一同賞月、看在楊家門前的煙花。煙花都很昂貴,也很漂亮,因此引起了村裡需對孩子的注意,許多孩子都前來觀看煙花,楊家人們也都沒有說什麼。放煙花時,行動不便的楊母坐在門前板凳上,看孩子們放煙花。而兒子楊俊茂則在距離母親20多米外的一張功夫茶桌旁,和請來的朋友一邊看煙花,一邊喝茶聊天。此時的人們不管是誰,都在其樂融融地談話、嬉笑、玩耍。但是,誰也不明白:死神已向他們慢慢逼近……

      突然,不知因為什麼原因,也許是煙花放得不太正,它射偏了。這引起了人群騷亂,眼看年邁的母親處在危險之中,老六楊俊茂立即起身撲向坐在凳子上的母親,當他正準備抱起母親逃離現場時,門前堆放的超多煙花被引燃發出震耳欲聾的聲響,楊俊茂和母親當場被炸死在門前。還有21個老鄉死亡,48人受傷。

      這不僅僅是一場慘劇,更是為不注意安全的人們敲響的警鐘!難道我們不就應重視它嗎?難道它不重要嗎?

      其實,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那些人那些事以血的教訓給我們不斷地拉響警笛!我們為什麼要把它遺忘?為什麼要因為自己的僥倖心理而逃避對它的思考?為什麼要假裝對此不知不曉?人們的這種行為,無疑是在把自己漸漸引向死亡之路。如果是這樣的話,我看到過的一個漫畫也許就會在不久的將來實現:

      小孩子說:“爸爸,恐龍好大啊!”

      父親說:“小朋友,恐龍雖然大,大腦卻很小,幾百萬年前,隕石把他們毀滅了。”

      幾百萬年後……

      小蟑螂說:“爸爸,人類好大啊!”

      老蟑螂說:“小蟑螂,人類雖然大,大腦卻很笨,幾百萬年前,自己把自己毀滅了。”

      這雖然只是一個漫畫,一個玩笑,但是依然引起了我的深思:如果不注意安全,這遲早會成為事實吧!我的心裡在苦笑著,但不得不承認它的可能性。在座的各位就應也感同身受吧。

      因此,安全,看似生活中個人的一件小事,卻往往是關係到社會的大事!無論對個人,對家庭,還是對國家!因為個人的安危關係到家庭的穩定,家庭的穩定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社會的和諧又關係到國家的安定和發展。有句俗語說的好:安全你我他,幸福千萬家!

  • 3 # 黎平的口語化短文

    掉落到青石板上的一棵南瓜種子躲過了車輪的碾壓,被風帶到了河邊的沙地上,來到沙地上第一個春天裡,那顆南瓜種子發芽了。一天天過去了,夏天來了,那顆南瓜殃也一天天葉子長寬,南瓜藤也一天天拉長。哈--秋天的時候,層層疊疊的南瓜藤葉間多了三個又長又粗的南瓜。

    那樣一條小河,遠離鄉村,更遠離城市,誰都沒有發現那三個胖嘟嘟的南瓜。

    也不知道什麼時候,一群麻雀發現了那三個南瓜,它們爭先恐後--嘰嘰喳喳地叨爛了那三隻南瓜--把南瓜肉吃個精光,然後“呼啦啦”飛走,只剩下一堆南瓜瓤留在那條小河的沙地上……

    後來--後來是--那條小河的沙地上在夏天開滿了大朵金色的喇叭花。

    那些金色的喇叭花不見了之後--在秋天--那條小河的沙地上滿是又長又粗的南瓜,胖嘟嘟的!

    滿是!滿是!在那條小河的沙地上!滿是胖嘟嘟的南瓜!

    媽媽帶我們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每個人都天賦不同,外貌身高也都不同。無論是媽媽在最早的時候察覺到了我們的天賦所在,並開始引導我們、培養我們;還是我們自己摸著石頭過河終於頓悟了自己擅長什麼。只要是我們最終認識了自己--盡了自己所能--做了自己最喜歡做的事,並堅持做,堅持到了底……

    從--一顆南瓜種子,到--一條小河的沙地上滿是胖嘟嘟的南瓜。說起來就是一句話,回頭望去--卻是:一天天、一年年;分分--秒秒--時時--刻刻--

    不是--不是一直都談到人生的意義嗎?一個南瓜種子的意義就在於它流落到青石板上的時候躲過了車輪,後來生了一沙地的寶寶,子子孫孫,綿延不絕……

    哈--我們!做我們最想做的和能做的事,而且一直做……

    一顆南瓜種子微小吧?可是後來呢?

    我們要相信我們自己啦!

    哦!幸福呀!什麼是幸福?去忙就好了,到時你就知道了。我眼裡的幸福?我……我說不出來呀!什麼?我小氣?不願分享?不是!不是!是--哎呀!我說不出來……

  • 4 # 使用者97085103912

    物質其次,心態決定往後的一切,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笑問世問誰無屎呢?隨緣,放下,自在,感悟世情冷暖,放心快活

  • 5 # 使用者862354019058

    幸福是一種享受的感覺,自己感覺到最需要的東西能得到就會感到幸福。比如:在親人重病纏身時能有錢去醫院得到很好的治療就是莫大的心慰與幸福。在你最困難,遇險阻時能得到幫助和支援就是莫大的幸福。父母的愛也是享之不盡的幸福。在當今社會什麼都是金錢決定一切時就無法感到幸福,(但是有錢人幸福)。

  • 6 # 宋老頭62443390

    談到幸福,人們都會產生一種對美好的感覺,對於‘幸福’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理解,也都擁有屬於自己的那份幸福。人都渴望得到幸福而去追求幸福。

    什麼才是幸福呢?

    我的理解是,小的時候在父母面前被驕著、愛著並呵護著就是一種幸福;上學後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成長環境和一位好的老師並受到良好的教育就是一種幸福;當學有所成時能有一個自己喜歡和滿意並熱愛的工作就是一種幸福;當有了愛與被愛時能有一個遮風避雨的溫馨小家,所愛的人一副小鳥依人,在你面前撒驕耍賴就很幸福;當病了能得到有效醫治、當老了能有一份社會福利養老工資就很幸福。其實幸福很簡單就是一種感覺,一種來自於自身對滿足的一種理解。

    幸福對多數百姓而言可以這樣來理解,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一份能擔職盡責和養家的工作,居有屋、病有醫、老有養,空氣清新,環境衛生,交通便利,生活方便就可以。物質上不攀比,不羨慕,不追求得不到的,只要屬於自己的那點兒滿足;精神上要積極、樂觀、向上和進取。

    對幸福的理解是老百姓的個人主觀感受,對政府而言理應發展經濟水平,提升人民生活質量,經濟發展的目的是讓老百姓真正感受到幸福。為政之道,以民為本;治國之道,必先富民。

  • 7 # 零月

    幸福沒有固定的內涵,每個人對幸福的感受都不同,但是,請相信,幸福一定不會是建立在物質基礎之上的,最後,祝你幸福!

  • 8 # 蔣蔣隨記

    幸福一定要建立在物質基礎上嗎?覺得這個問題就像人們說的,錢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錢是萬萬不能的。

    如果有人跟我說,幸福跟人民幣沒有關係,打死我也不信。有錢的人不一定幸福,但是沒有錢的人,我覺得就更沒有什麼幸福可以說。因為沒有錢,你不敢吃不敢喝不敢玩不敢任性,不敢生病,如果當中有任何一樣出現問題,那這個家庭都是滅頂之災,特別是生病的時候,沒有錢醫治的時候,那種無奈沒法用語言來表達。在生活中,有孩子的時候,你看到別人的孩子想吃吃,想喝就喝,想去旅遊就去旅遊,想去學各種興趣班就去報各種興趣班兒,而沒有錢的人,只能和無奈的對孩子你在家裡邊學習吧,我們不能跟別人去比,如果這樣的日子也覺得很幸福的話。那麼我也無話可說了。

    現在中國的社會上80%的人都處於一種焦慮當中。上班有上班的煩惱,做生意有做生意的煩惱,全職奶爸奶媽也有煩惱。有錢的人也有有錢人的煩惱,而窮人也有窮人的煩惱。但總得來說,不差錢的人的幸福指數是要高很多。而窮人的幸福指數可能會很差。

    在中國,總得來說公務員的幸福指數是最高的。因為他們每個月都會有固定的收入,上班工作輕鬆,壓力不大。退休以後還可以拿一筆不菲的退休金。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衣食無憂,不差錢。而中國的大部分老百姓。幾乎每天都在為賺錢而發愁。像人們說的,吃了上頓沒下頓,賺了這一個月要擔心下一個月的錢去哪裡賺,做生意的要付貨款,又擔心做了事情,錢收不回來,還有一個貨款週期。所以說幸福真的是跟人民幣有關係的。

    當然幸福的人也不一定非得要很有錢,但至少是衣食無憂,沒有什麼負擔,也就是說基本是不差錢的人。最後套用一句人們常說的話: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 9 # 四季風784

    每個人的追求不同,幸福的定位不相同。

    它需要有一個社會共識,大多數人共同認可的生活,信仰,娛樂,秩序,工作等等達成的共同認可做為標準的幸福才叫幸福。

    否則:政治家有了權力,企業家撈到錢財,貪婪者把社會財富和他人應得變為己有,殺人惡魔濫殺人,偷盜者偷到東西,騙子欺騙他人後,都會感到幸福。

    ……公平社會的規則才是幸福的基礎,有了這個基礎才能談幸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汽車發動機上的油汙怎樣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