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蘇皮皮
-
2 # 藥店不賣藥
因為關羽不僅僅是一名武將,更是忠誠,勇猛的象徵。
忠誠義膽,義薄雲天。21世紀的今天,現在很多人家裡都還供奉著關公,因為關羽一生忠於劉備,從來沒做一點兒對不起劉備的事,關羽被曹操俘虜後,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曹操打袁紹時,關羽首當其衝,為的就是能夠建立大功,早日脫離曹操去尋找兄長劉備,然而劉備卻身在河北袁紹軍營,關羽斬殺了大將顏良,差點害死劉備,然而卻是因為不知劉備在袁紹陣營之中,後來得知劉備下落,而且為曹操立下了大功,報答了曹操不殺之恩,帶著嫂嫂掛印封金去尋找劉備。而劉備也看出袁紹並非明主,也離開了袁紹,最後兄弟三人相隔多年在古城相會,關羽痴心不改,忠義不二。
勇猛過人,武力高超。關羽不僅忠義而且武藝高強,劉備遇見關羽時候,關羽便是和張飛扭打在一起,一個井口磨 盤無人能動,可關羽挪開了,八十二斤的青龍偃月刀是否真實存在暫且不說,但是也能看出關羽確是一位勇夫,後面跟隨劉備更是建下大功,斬顏良於萬人之中,解白馬之圍,幾個回合便將董卓的先鋒大將華雄斬於馬下,曹操對其十分賞識,又水淹七軍俘虜于禁,威震華夏。
不為權重,不貪圖美色,金錢。曹操十分欣賞關羽,為籠絡關羽,把呂布的赤兔馬送給了他,封他為漢壽亭候,賞無數美女,賜千萬黃金。可關羽不為所動,一心只想著自己的結義大哥劉備,而且為了報答曹操,斬顏良,誅文丑,解白馬之圍。
所以說
義薄雲天英雄漢,從古至今千千萬。
唯有云長後人拜,忠肝義膽萬人愛。
-
3 # 歷史領域創作觀察員
在中國所有的歷史人物中,關羽不止是被捧上了神壇兼聖壇的第一人,而是唯一的一人。可以毫不誇張的說,關羽在老百姓心目中是最可敬仰的神,沒有之一!關羽在民間享有的崇高地位沒有第二個人物可以替代,他幾乎成為了民間信仰中最受追捧的偶像。
關羽,這是個歷史上的人名,在民間已經很少有人再稱呼他的本來的名字了,人們所知道的關羽都是後來那個被高度神話了的關公、關老爺、關王爺、關帝爺。關羽的故事在戲曲舞臺上被不斷的演繹著,他的故事婦孺皆知,千百年來被傳唱著。在人們的印象中,有義薄雲天的關公,有俠肝義膽的關公,有大義凜然的關公,有輕生死重大義顯男兒本色的關公……不管哪一面的關公,都是正面的,人們心目中的關公是道德完人,是高大全。在臉譜化的戲曲舞臺上,關公的形象始終都是面如重棗的美髯公,可以說,一把漂亮的長鬍須和一副代表正義的紅面孔是他的標配,他已經不單是歷史上那個傑出的軍事將領了,而是忠義勇烈的化身。
確實,隨著歷史程序的演進,戲曲舞臺上那個高大形象的關帝爺跟歷史上那個真實的關羽已經變得越來越沒有什麼聯絡了。實際上,在《三國志》這樣的正式官史上,關羽所佔的篇幅不是很多,作者並沒有為關羽單獨作傳,甚至在他的傳記裡同時還擠著張飛馬超黃忠趙雲,估計因為劉備的五員重要將領是合在一塊寫的,所以才給了羅貫中以啟發,創作小說《三國演義》的時候杜撰出了所謂的“五虎上將”。其實這五人合傳,也不過寥寥數筆,介紹關羽的事蹟也很簡略。不過雖然沒有詳細的記錄關羽的事蹟,但是還是勾勒出了關羽值得人們敬佩的大致輪廓。
從劉備事業的草創階段到劉備事業發展壯大,直到最後取得的成就,都離不開關羽和張飛的幫助。劉關張三人禍福與共,情同手足,不管劉備如何狼狽,關羽跟張飛都誓死追隨,二人是劉備最得力的助手,對劉備事業成功所起的作用決不在諸葛亮之下。不管多麼的艱難,關張二人從來都沒有背叛過劉備,不僅沒有背叛過,甚至連這樣的念頭都沒有產生過,對劉備的忠誠和情義,忠貞不渝。尤其是關羽,在被迫投降曹操之後,不管曹操如何對他拉攏恩遇,都無法動搖他忠於劉備的心。同時,關羽知恩圖報,他儘管離開曹操去找劉備的決心是很堅定的,但是他還是恩怨分明,即使要離開也要報答了曹操對他的恩義。堅持道義,重視然諾,知道感恩,更知道知恩圖報,不為富貴動心,不為名利動搖,堅持道義不難,始終如一不動搖,在什麼時候都是難能可貴的。要知道,能經得住巨大的利益的誘惑,用金錢收買不了的人幾乎是絕無僅有,所以連曹操都被他的忠義所感動。在小說《三國演義》中,作者對關羽這段經歷更是不吝筆墨,大書特書,過五關斬六將,一波三折,這段故事在戲曲舞臺上演繹的非常精彩,在民間是老百姓最為熟悉和最喜愛的三國故事,歷久彌新,百看不厭,可以說關羽的故事完全做到了婦孺皆知。
在民間看來,關羽對劉備的忠誠,不單單是君臣之間那種君為臣綱的無條件服從,更多的是人與人之間的互相信賴和欣賞,友誼與道義相結合。關羽誓死追隨劉備,是被劉備的人格魅力所感召,甚至關羽劉備之間不僅有兄弟之義,也可以說是孺慕之情,因此曹操的謀士劉曄說“關羽與劉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 人們信仰關羽,完全不是“追星族”式盲目崇拜,而是因為關羽身上體現出了中國古人所認同的價值觀,就是堅持道義,就是儒家所提倡的那一套堅守道義的底線,尤其是在利與義之間的抉擇。所以民間對關羽推崇備至,直到將關羽捧上神壇。當然後來香火繚繞的關帝廟中,人們拜關老爺多半已經不是一種精神寄託的信仰了,更多的是求官求福求發財,越來越趨於功利化了,但是不管怎麼說,關羽仍舊是華人心目中的一尊精神偶像,某種意義上說,關羽不單單是一個人了,而完全是一個符號了。
關羽不僅受到民間的推崇,更是歷代統治集團熱炒的物件。民間信仰關公多半是從“義”的角度出發解讀關羽的意義,雖然有功利主義的存在,但是畢竟還是那一個義字為核心。而統治者大肆炒作關羽,多半是利用關羽這塊神主牌位鞏固自己的政權,甚至實行愚民教育,是完全的實用主義。因此關羽不僅在民間不斷被神話,上層人物也不斷拔高關羽,可以說,在所有的歷史人物中,關羽是唯一一個被捧上神壇兼聖壇的人物。我們知道,關羽在活著的時候被封的爵位是侯爵裡很小的一級亭侯,但是到了北宋被封王,到了明清兩朝更被封為了大帝,最後被封聖。孔子是文聖人,關羽被封為了武聖人,他跟孔子一樣享受到了在廟裡吃冷豬肉的待遇。其實,歷代統治者大力推崇關羽多半是要樹立一個道德典範,因此統治者們多半是用“忠”字來解讀關羽的意義,而且一定是亂造句,將關羽塑造成為一個忠臣不事二主的典型形象。他們不惜高規格的褒獎關羽,多半是暗示他的文臣武將都向關羽學習,對主子的忠誠要至死不渝。就算做不了關羽,但也不能做司馬懿,至少不能對主子生有二心,如果你跟關聖人的忠臣形象形成鮮明的對比,在道德上就被判死刑了。可以想象,如果從忠字當頭的角度來解讀關羽的意義,那麼關羽的形象就徹底毀了,不再是一個有血有肉,重情重義的關羽了,肯定是被歪曲成為一個效忠主子沒商量的奴才了!不過在戲曲舞臺上的關羽,在他身上還是“義”體現的多一些,雖然小說《三國演義》裡的劉備不怎麼樣,但關羽還是保持了英雄本色的形象。
-
4 # LEEST
關羽這個人物設定即為忠勇之士!他一生追隨劉備,忠心不二。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後來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終於兄弟相聚。在封建帝制社會里,歷代統治者出於維護自身統治,十分需要樹立這麼一位忠肝義膽的榜樣,到了清代還被官方封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而在民間,老百姓也將他奉為忠義化身,香火不斷。尊為“關公”,“關二爺”或“關帝”等等,即為明證。
-
5 # 青梅煮酒品三國
不是把關羽捧上神壇,而是關羽就在神壇上。
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關羽都存在一個缺陷,性格剛愎自傲。如果沒有這一性格弱點,關羽就是神話,自己為自己杜撰的神話。
義薄雲天劉備襲殺車胄後,派關羽守下邳,曹操東征,劉備投奔袁紹。曹操活捉關羽,封關羽為偏將軍,給他特別的禮遇。
袁紹派兵在白馬坡攻打東郡,曹操派遣張遼和關羽為先鋒救援東郡。關羽看見顏良的旗幟,揮刀衝入萬軍之中,斬顏良首級回來。袁紹大軍無人敢上前,從而解了白馬之圍。曹操封關羽為漢壽亭侯,並準備堪輿重用。而關羽則淡泊名利,一切只是為了報答曹操不殺之恩,心中對劉備依然忠心不二。關羽以義而行走於天下。
即而遼以問羽,羽嘆曰:“我極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劉將軍厚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終不留,吾要當立效以報曹公乃去。”摘自《三國志》武藝超群關羽一生經歷戰爭無數,與之對陣的名將也不在少數。正面對陣能讓關羽敗下陣來的幾乎沒有。
下邳被曹操活捉後,為報曹操不殺之恩,於萬軍之中取顏良首級,而袁軍上下無人敢上前應戰。
曾和黃忠有三戰,一勝一平一負。這一負敗於黃忠百步穿楊的箭術。
樊城之戰,水淹于禁七軍,生擒于禁,斬殺龐德。逼得曹操想要遷都而避關羽之鋒芒。
魏國謀臣稱讚關羽為萬人敵,可見關羽武藝超群。
剛愎自傲這是關羽唯一的短處。可能是因為武藝超群、威名在外的原因,導致關於傲氣沖天,而遭受罹難。如果關羽不侮辱吳國求親使者、善待手下文士也不至於有大意失荊州之說 讓蜀漢進入兩難之地。
總結:關羽畢生的功績使其穩坐神壇,並非小說杜撰浮誇。人無完人,雖然性格上有短板,但是不影響我們對關羽的敬仰。
-
6 # 桃桃是愛歷史的女孩子
問題:三國忠勇猛將如雲,為什麼單單把關羽捧上神壇?
關羽被稱為“武聖”,但清朝之前,人們口中的武聖是岳飛,這其中有何緣由,且聽三眼君細細道來。
清朝俗稱“後金”,而岳飛正是抗金名將,試想一下清朝統治者又如何能容得下岳飛,因此就將岳飛“武聖”的名號奪去,給了關羽。
-
7 # 使用者Zh天邊雲
三國最猛將軍是呂布,因為劉備、關羽、張飛要“三英戰呂布"才能打成平手。縱觀三國,有誰是張飛的對手?所以三國呂布最猛。
呂布雖猛,但投王允時殺王允,投董卓時殺董卓,並是典型的好色之徒。這些,都不是統治階宣揚的、人民肯定的能量,所以呂布雖武但歷來不受推崇。
而關羽雖然勇猛只有呂布的三分之一(假設戰呂布時劉關張三人出力均等),但“桃園結義"、“千里走單騎",這就是關羽死心塌地、不離不棄跟隨劉備所表現出來的“義"及“火燒赤壁"放走曹操的“情",是呂布半點也沒有的。這“義"是統治階級有利自已的統治而宣揚和人民的讚許所推崇的。故關羽在廟堂和草根的共捧下,成聖,成神,成戰無不勝了。
-
8 # 我的乾坤
漢末三國是一個亂世,你方唱罷我登場,臣子更換主公是家常便飯。關羽一介匹夫,然對劉備始終忠貞不渝。歷代王朝皆獎勵臣節,因此關羽能得到歷代統治者的高度推崇和認同;
桃園三結義及其背後的意氣相投,豪氣干雲,兩肋插刀對於1000多年來中國民間社團幫派的組建既是一個榜樣標杆,同時對其價值觀的取向也有強烈的導向作用。所以關羽在民間的影響力也顯著高於其他武將;
居廟堂之高,捨身王事之忠;處江湖之遠,不忘兄弟之義。
當然,關羽勇武絕倫,斬顏良誅文丑,過五關斬六將,鎮荊州圍襄樊,水淹七軍,建立了很多武將難以企及功業,也是他在歷代武將中脫穎而出,為後世所推崇的重要原因。
16年在洛陽遊關林,特意寫過一首古體詩:
遊關林
千秋忠義百戰功,
不負春秋國士風。
正待功成隆中策,
君侯遺恨走麥城。
-
9 # 錚寶瀟寶都是胖寶
關羽捧上神壇的三國演義,是羅貫中,是封建帝王。三國演義中,關羽的主要戰績有三英戰呂布、溫酒斬華雄、闖五關斬六將等展示了關羽的勇猛,一把青龍偃月刀,腳踏赤兔馬,橫衝直撞所向披靡。呂布死後嫣然成了三國裡的第一猛將。這是關羽的勇猛,被人所崇拜。在於曹操一戰中被圍,為就大哥劉備的兩個老婆,委屈投降曹操,但始終心掛大哥劉備,1身在曹營心在漢。在曹營期間,對兩個嫂子照顧有加,秋毫沒有非分之想,也沒有拋棄他們一走了之 ,這是義。當得知劉備的下落後,依然決然的放棄曹操給予 的高官厚祿,不顧千難萬阻投奔劉備,這是忠。赤壁之戰中,在華容道堵截曹操,為了報答曹操當年的恩情,不顧自己立的軍令狀,放曹操離去,這也是義。在三國演義中,這麼一個有情有義的人,怎麼不被人所推崇。在封建社會,帝王推崇關羽,因為關羽忠義,來讓自己統治下的百姓對自己要忠誠,有利於維護自己的統治。
-
10 # 歷史飛凡觀
俗話說“亂世出英雄”,東漢末年的諸侯混戰那可以說是相當之亂了,所以這一時期湧現了大量的謀臣猛將,其中民間流傳有這樣一首打油詩敘說這些猛將們: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黃許孫太兩夏侯,二張徐龐甘周魏;神槍張繡與文顏,雖勇無奈命太悲。三國二十四名將,打末鄧艾與姜維。
在這二十四名猛將之中,有些人隨著時間的消逝名字慢慢的不為人所熟知,而武功不算最高、戰績不算最好的關羽卻被捧上了神壇,這又是因為什麼原因呢?
後主劉禪在景耀三年追諡關羽為壯繆侯,根據諡法“武而不遂曰壯,名與實爽曰繆”,整體的意思就是說關羽在領軍方面有能力,但是沒有發揮出來(武而不遂),有些名不符實(名與實爽),這個評價屬於比較中肯,但是也不算什麼美諡。
《三國演義》只是對民間傳說的藝術加工,其中許多段子早在唐宋時期就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了,大概是因為故事中關羽的忠義無雙吧,因為無論哪個版本的關羽形象,都是那麼的義薄雲天,隨著這一形象的深入人心並臉譜化(京劇中關羽的臉譜就是紅色代表忠義的),關羽的名聲也漸漸顯赫了起來。
忠義的形象最被歷朝歷代的帝王們所看重(比如乾隆表彰史可法),所以自宋徽宗時起,各朝帝王屢次為關羽追封,以表彰他的忠義無雙。
佛教和道教也趁機將關羽收入信仰體系之中,關羽在佛教中被尊為伽藍菩薩,在道教中被尊為護法元帥以及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
隨著《三國志通俗演義》的成書,更是將關羽推上了神壇的頂峰,其中關於關羽的典故數不勝數,比如關雲長夜讀《春秋》、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陣斬顏良文丑、身在曹營心在漢、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華容道義釋曹操、水淹七軍威震華夏、刮骨療傷談笑自若及至最後敗走麥城。
沒有哪一名武將讓羅貫中為他耗費如此之多的筆墨,整篇書中也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丞相可以與之相提並論,而諸葛亮也是《三國演義》之中另外一位受人供奉的大神。
清雍正三年(1725年)頒令,以關帝廟為武廟,併入祀典,文武百官、各省縣百姓按祭孔之太牢祭儀進行春秋兩祀。從此,關羽成為國家祭祀的主神,達到了與文聖孔子並駕齊驅的地位。
有這麼一副對聯是這樣描述關羽的:
漢封侯明封王清封大帝
釋稱佛儒稱聖道稱天尊
這個描述想來還是比較貼切的,關羽有勇有謀、傲上而不欺下,為人義薄雲天,為臣赤膽忠心,為友肝膽相照,與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忠義”完美契合,也許這才是關羽的信仰長久不衰的原因吧。
-
11 # 漫譚古今
這都是因為小說《三國演義》和《三國志》的巨大成功。
如果沒有這兩部書,就不會有武財神關二爺。
特別是《三國演義》,為了塑造關羽的完美形象,把很多不屬於關羽的歷史事件,都按在了關羽身上了,例如:斬顏良文丑等等。
有人說,主要是民間流傳關羽的故事多,人們喜聞樂見。然而,民間流傳的源頭呢?古代識字的人很少,老百姓口頭流傳的最終源頭還是來自於讀書人。
因為《三國演義》的廣泛流傳,人們已經把小說當成史實來信奉了。
關羽的形象在人們心目中根深蒂固。
回覆列表
眾所周知,“桃園三結義”的故事讓劉關張三人的兄弟情義流傳千古,也讓無數後來人模仿和羨慕。在這三人中,劉備地位最高,大的戰略方針都是他決定,關羽、張飛則是跟隨劉備南征北戰。時過境遷,兄弟三人也有了各自的結局,劉備當了皇帝,關羽、張飛則是被封了“五虎上將”。但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到處都有關羽的雕像、廟宇,為何很少有劉備與張飛的?
據說,歷史上第一個拜關羽的人是劉備。關羽被殺後,劉備十分傷感,想為兄弟報仇,奈何被孔明勸退,而張飛見劉備遲遲不為關羽報仇,以為劉備當了皇帝就忘了兄弟之情,憤怒地衝到劉備房間,想找個說法,結果進門看到劉備對著關羽的畫像深情凝視。
劉備一個皇帝都這麼做,手下的大臣、將領、百姓自然都會跟風,有的是敬佩關羽,也有的是跟著劉備表明態度。其實拜關公,也不是一夜之間所有人的共識,而是時代的積累和各代統治者的共同炒作,所衍生的產物。
在我們的印象中,關羽重守承諾,對劉備忠誠無比,與兄弟同甘共苦,身在曹營不忘舊情,勇武過人,忠義雙全,是一個人人敬佩的大英雄。這麼一個能打又忠心的手下,是所有統治者都希望擁有的,自然也希望所有人都能跟關羽學習,這樣更利於統治。
所以,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各代帝王對關羽的封賞有增無減,這也導致人人都在統治者的“炒作”中,逐漸將關羽“神化”,敬佩他的忠義,仰慕他的勇武,學習他的氣概。
但關羽能被後人如此追捧、學習和祭拜,並不僅是統治者的宣傳起了效果,而是關羽自身的精神核心確實有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的地方。從宋元時期開始,人們就在探索關羽的人生,並發現了他的很多美德,在當時的封建社會,這種美德很符合一種信仰,因為關羽的品格和操守,後人給他封了很多稱號,比如“武聖”“武神”“武尊”“關公”等。
而且關羽因為誠信,再加上紅面長髯,以及高強的武力,一度被商人們奉為“財神”,每天拜一拜,希望關公可以保佑他們財運亨通,保護自己的財產安全和生命安全,現在還有很多商鋪和飯店裡放著關公的雕像,並供奉著香火。
中國一直都有鬼神之說,而關羽身高九尺,提著一杆青龍偃月刀,身騎赤兔馬,戰場無敵,很多人都覺得拜關公,就會得到“武神”庇佑,可以驅邪避晦。
我們經常在電影中看到幫派弟子拜關公的場面,也不全是虛構,中國確實有許多幫派都有拜關公的習俗,而兄弟結義更是要拜一拜關公,效仿“桃園三結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