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這裡存在兩方面的問題: 一是:易經源頭在哪裡?如果我們不能確定易經的源頭在哪裡,從源頭考證易經邏輯思維的正確性,如果源頭出現問題,那我們後續對易經的研究是不是每前進一步,是不是向錯誤的方向又推進了一步,對子孫後代有害無益! 二是,周易是一門應用科學還是一種哲學思維方式?如果作為一門應用科學來看,如用在占卜上那他的占卜結果一定的; 如果作為一種哲學,一種方法論,我們不能夠保證它的每一次占卜結果一定是正確的。
15
回覆列表
  • 1 # 中國周易協會趙賀

    首先 易經的源頭在於自然規律和倫理道德

    其次 易經是講合的 所以 你把易經分開來看本身就是一個錯誤 兩者結合起來才是易經的作用

  • 2 # 雅音博文

    時、空一一質、量一一象、數一一自然規律、人文經驗一一由簡單的數及數列建立起來的符號體系(能夠代入任何可以衡量分寸火候、輕重緩急的事或物)。易卦體系含有諸多辯證邏輯的因素需要整理。

    八卦(易,含六十四卦),可謂: 理性之侵早,文明之濫觴!

    (安徽•合肥 高成斌)(同好、同道可交流聯絡)

  • 3 # 泥水勞人

    易經的根源,就是中國古先民生存的法則與智慧之傳承。遠古時期沒有文字只有口傳,一代一代的傳下來,一代一代的發展變化著,直到現在我們見到的易經書,大約有七萬年的歷史傳承。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用陰陽邏輯描述著歷史故事,只有這樣才能找出變化規律與邏輯,不然是亂無頭緒的。所以一切變化之變化,都是以陰陽道理去模擬之,這樣就有了一個方法論了。也像數學公式一樣,沒有公式的數學題,就無法計算,而且也得不出正確的結果,這就是一種邏輯推理學。所以易經是漢字數學與陰陽邏輯組成的一種系統學,和九九表一樣,它只是八八六十四卦表而已,其中的陰陽相當於數學中的奇偶數。所以數字偶數是,02468,奇數是13579,與易經講的五五而合是一回事。比如打仗,如果偶數為失敗,奇數則為獲勝,如果奇數為失敗,偶數則為獲勝。所以易經用陰陽邏輯去描述著萬事萬物,而且不拘擬於陰陽之定律,是活用陰陽之動態產生的結果而以事論事的,絕對不會死板其法則的,所以我們後人對易經邏輯思維還沒有真正地把握,其原因就是太機械與不理解……。

  • 4 # 老驥1954

    謝邀!易經的根源在哪裡?作為一個傳統文化的愛好者,無疑對這個問題有著極大的興趣。當然這個問題屬於古文化歷史研究專業性極強的一個領域。我僅僅是涉略一些,為提高目的,和大家交流說一些想法而已。說到易經傳統的說法夏商周三易的說法。而有歷史文獻流傳的是周易了,其它兩易傳說記載。說到易經的根源,我還是很相信贊同,它源自遠古先民觀察天象自然和他們生活生產實戰結果這一觀點的。尤其易經與之前的河圖洛書應該有著一種傳承和聯絡的。當然要說到夏或夏之前,我們的文字都還不成熟,只能從現在仍存在夏曆,古老的巖畫等說明它們存在著這種前後聯絡和傳承了。說到河圖洛書的實物和天書似符號,有的說那是遠古先民生活流動時的方位指示,我以為這種說法也確有它的合理性。當然周易的占卜預測反映了古人的迷信,但它是古老的自然認識和崇拜。總之易經源自遠古先民的長久的一代代的對日月天象自然生產生活觀察和認識的結果。源自中華民族的初始的稚幼但確非常珍貴的原始文明。

  • 5 # 123808321

    易經是人皇之始伏羲氏透過觀察天,地,萬物及烏獸形文等現象始作八卦作符號,研究認識天地萬物發生,發展,興亡,輪迴規律的歸納總結!用以提示人類一言一行必須順應自然法則!故,順者昌,逆者亡也!

  • 6 # 易經風水實踐者

    河圖,洛書是華夏文化的源頭。河出圖洛出書!出說伏羲治水時,河裡出現一匹龍馬,龍馬背上有奇怪的圖案,由黑白點組成排列成圖的,即一六居上,二七居下,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由圖案誤出了治水之道,由此圖發明了先天八卦!

    洛書的出現,傳說,大禹治水時期,從河裡冒出一隻龍龜,身上也是由黑白相間的圓點排列的圖案,即戴九腹一,左三右七,二四為肩,六八為足,以五居中,五個方向,五方又以白點為陽,黑點為陰。也就是後天八卦。易經的根源就是河圖與洛書,也是先後天八卦的由來,也是中華文明的源頭!

  • 7 # 國學新知堂

    按照易傳的說伏義觀物取象從而畫得八卦,所謂“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身,近取諸物”。八卦完成之後,經歷數百年,文王出世,演八卦為六十四卦。後又經數百年,孔子出世,為六十四卦作傳,易經才始告完成。這就是“人更三世,世歷三古”的三聖作易說。

    但是有一點需要注意,這些說法其實都是來自於易傳及其以後的文獻。在《周易》本經裡面並沒八卦及六十四來源的說明,甚至也沒有關於八卦的任何知識。本經是周代的文獻,而周代文獻中還有詩、書、禮、春秋等古籍,在這些文獻當中也是沒有易經起源問題的具體論述。而易傳則是這些文獻後數百年之後才出現的,那麼這就說明三聖作易的說法是晚出於易經本經的,至少本經並未作此說明。易經同時代的作品中亦沒有相關論述。我們將它看作後世神話本經的一個手段,伏羲、文王、孔子究竟與易經的創作有沒有關係,恐怕是難以考證的歷史謎題了。

    我對易經的研究只有十幾年的時間,不算是這方面的專家,但我透過研究發現,為了理解易卦意義和卦爻辭內容的具體含義我們根本就不需要八卦與八種自然事物的對應關係,也不需要太極圖丶先後天八卦圖、河圖洛書等相關知識,而是需要還原一箇中國陰陽學說的早期形態。八卦是由四時陰陽盈縮以及生長收藏的意義推廣而來。所以我們得出結論說,易經的根源是古代陰陽學說中四氣四象的理論。這個看似不可能的結論提供了一個理解本經內容的全新視角還有新的結論。

  • 8 # 方一夫1

    謝謝邀約:關於易經的起源是相傳在五千年前,由伏羲氏根據大自然的現象而畫八卦,並創六十四卦,數百年後至周文王時,被文王發現了他的奧秘並作辭,傳於後世,也就是現代人所統稱的“周易”,其實這裡麵包含著兩個意思,‘周’代名,‘易’書名。至孔子時期,孔子五十而學易,用畢生精力為之作傳,並創出十翼,傳之於世,後經數朝數代的發展,成為中國史上流傳最久之經書,被譽為《群經之首》及《中華第一經》。

  • 9 # 瞭解國學

    近年來,隨著傳統文化的不斷普及。說起《易經》人們也並不陌生。或多或少知道其中一些道理。有人甚至還對《易經》研究很深。那麼今天要說《易經》的根源還真是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易經》的根源眾說不一,各有千秋。下面就說說我本人的看法。客觀公正的來分析一下《易經》的根源。

    要談《易經》,離不開八卦,離不開64。卦。《易經》裡有這樣一句話:“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這句話充分說明《易經》的形成順序和本源。

    這個從太極到八卦之間的劃分過程,伏羲是在無形中體現了華夏民族的思維方式。從太極到八卦,都採用了一分為二法。就是太極圖中的陰陽。故日:“法於陰陽,和於術數”。我們先說太極。

    太極兩儀四象八卦,只要對傳統文學有所瞭解的人,就知道這幾個名詞。可是要想知道他們之間的關係就沒那麼簡單了。

    伏羲氏是用很簡單的思想進化,告訴我們認識的進步與總結。

    一、太極

    太極是什麼?太極就是伏羲氏研究自然規律認知的開始。不管在伏羲年代,人類已經生存了多久。從夏秋冬四季的規律已經存在。也不是伏羲氏的發明。是本來存在的,可伏羲氏並不認識它,掌握它。究竟是什麼力量主宰地球上的一切。對伏羲在來說是混沌不清的,不能分辨的。他從用木根測量太陽陰影變化,得出結論。太陰太陽這兩個點的確定 ,才使原本認識混沌的時序,劃分成陰陽兩個部分。這就是太極生兩儀。就是太陰太陽兩個點的確定。

    二、兩儀

    太極生兩儀,什麼是兩儀。伏羲氏從混沌的思想意識走了出來,他用木杆測量了這個迴圈的週期為365天,而在這個週期中,出現了兩種現象。從冬至到夏至是陽升陰降,從夏至到冬至,是陰昇陽降,二則以冬至夏至為中心,故稱陰陽為兩儀。

    三、四象

    找到了陰陽這兩個支點。伏羲氏根據天體與弟相的變化。在兩儀的中間,又確定了兩個點即少陽和少陰。

    少陽少陰的劃分,使平面上出現了四個點及四個區域。四個點與區域對應太陽、太陰、少陽、少陰四個現象,叫四氣。天有四氣,地有四象對應,是象即春、夏、秋、冬。

    四、八卦

    確定四象後。伏羲氏發現,在陰陽二氣的推移過程中,四個點之間的氣場變化很大。又依據各種自然現象。在原來四個區域的中間又確定了四個點。就出現了:冬至、夏至、春分、秋分、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八個點位。這就是八個方位就是後來的八卦。

    八卦產生,《易經》就相應而生。

    這就是《易經》的根源。僅是個人發揮,望讀參考斧正,共同進步。

  • 10 # 上善若水32385

    謝邀。《易經》的根源,相信對《易經》稍有研究的人都能說出,在這裡再簡單的說一下。相傳在遠古,黃河有龍馬出,背有圖,是為《河圖》。洛水有靈龜出,背有圖,則為《洛書》。傳統上認為伏羲根據《圖》、《書》,然後仰觀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諸身,遠取諸物畫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期,文王受困期間,根據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並八卦互交,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又作了卦辭及爻辭。春秋時,孔子又作了《傳》,又稱十翼。這就是《周易》。據說《易經》有三種。一種為《連山》,一種為《歸藏》,最後一種為《周易》。因《周易》經歷了上、中、下三古,且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人完成,於是就有了“世歷三古,人更三聖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同樣是被策劃坑的遊戲,曾經紅極一時的龍之谷沒落了,DNF玩家也願意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