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在大家看來,「迷茫」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在我看來,迷茫大概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樣的選擇,以及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可能的選擇的這樣一種狀態。
而人們的迷茫,又常常是來自於未來的不確定性。
的確,瞭解未來是極困難的,但瞭解自己可能會容易一些。如果足夠了解自己,就能知道什麼樣的選擇是能讓你自己舒服的,因為你明白自己的幸福來自於哪些價值感,在面對誘惑、混沌、他人的意見時,都將能夠更篤定、更平靜地作出自己堅持與捨棄,也就不再感到迷茫。
那麼,你知道哪些東西能夠給你帶來最大的滿足感麼?
你可以嘗試問自己這樣一系列問題。你喜歡更有routine的生活,還是更有新意的生活?你更喜歡隱藏於眾人中,還是成為注意力的焦點?你是否願意妥協物質生活的需求,來獲得當下更多的舒適?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多種社會角色,哪一個角色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作為家人朋友的你,還是作為職業人的你?超越日常的精神追求更能滿足你,還是生活層面的追求更能滿足你?堅守你自己的原則更快樂,還是獲得更大的成就更快樂?等等,你需要用有創造力的方式向自己提出這些問題。
如果這些問題你都覺得,答案很不清楚。我給你的第一個建議是讀小說,那些偉大的長篇小說們,你會看到不同的角色作出的不同選擇,而他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
當然,這裡說的讀小說,是指的深度閱讀那些經典名著。
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經過長年累月的沉澱,它的價值得到了人們廣泛的認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很少有機會與最傑出的那批人互動,更不用說進行交流,但透過閱讀經典,我們能跨越時空,接觸到歷史上那些最傑出的頭腦。花錢參加高階人士社交活動?向專家付費提問?哀怨自己沒有途徑接觸到大牛?可能也是有效的,但你仍然只能獲得他們很少的時間。而經典書籍從不辜負靜靜地去尋找它們,潛心與它們交流的人。
為什麼迷茫時應該讀書?
如果一個人能夠更好地認識並接受世界的複雜性,那麼Ta在面對不一致、矛盾與悖論時,就會依然能感到舒適,而不會過於緊張。這樣的人能夠意識到任何事物,包括人性,都是極其複雜的——一個惡人可能會有善意,愛我們的人也可能會故意傷害我們,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一定是我們喜歡的……
這是因為,閱讀經典時,我們會接觸比快餐式閱讀更復雜的資訊。快餐式閱讀的材料往往有一定目的性,像是說明某種道理、表明某個立場等等;而許多經典著作並不表達簡單、明確、單一的目的,有時它偏重於描述,試圖將更全面的圖景展現給讀者。正像Boris Pasternak(1958)所說的:“只有蹩腳書裡的人才分為兩個陣營,互不往來。可在生活中,一切都交織在一起了。”我們經常能在經典作品中,發現一個角色身上同時包含著互相矛盾的特質,發現“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Maugham, 1919)
擁有了這種認識和接納矛盾和複雜性的能力,我們就不會在面對“不一致”時感到迷茫和痛苦,不會再以一種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和自己。
當我們覺得自己迷茫時,還有一種可能是,它其實掩蓋了你真實的情緒——迷茫只是一種表象。你可能其實是在焦慮,可能是在害怕,可能是在悲傷,但因為這些情緒都可能讓你躊躇不前,所以被你概括為了「迷茫」二字。
此時,你缺乏的可能是對情緒的敏感度。當負面的情緒出現時,對情緒更敏感的人能更快、更準確地識別出這種情緒,分辨不同情緒之間的細微差別,並能用語言順暢地表達情緒。相反,對情緒不夠敏感的人則常常由於不清楚自己經歷的情緒究竟是什麼,所以面對情緒時,更容易感到自己“被情緒圍困”。
那讀書為何能提高我們這方面的能力呢?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可以從經典文字中學會種種細膩地描述情緒的詞彙與語句,我們能用這些詞彙來標識自己的情緒,也能學會如何根據情境,來精準、合適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此外,經典文字的讀者會更善於解讀一些“不流於表面”的情緒。因為,比起碎片化的讀物,經典文字會更多地用暗示的方式隱晦地交代人物感情,於是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讀者們需要用更復雜的認知方式才能體會其中情感,比如學會透過分析人物所在的場景、動作的細節甚至周圍環境的氣氛來考慮人物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經典文字的讀者學會在交流過程中,透過更全面地收集資訊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因此,如果你「迷茫」的表象下其實藏匿著其他的情緒,閱讀經典就能讓你更好地辨識、區分它們。如此一來,你也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去尋覓並解決引發這種情緒的源頭。
每個時代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最壞的時代。”如今中國的年輕人,似乎到了一個空前焦慮、空前失落、以及空前迷茫的時代裡。一方面是階層向上流通的渠道日漸關閉。獲得負擔自己想要生活的經濟能力,變得更難了。另一方面,價值、信仰,不斷被娛樂化的日常生活消解。沒有崇高的信仰指引瑣碎重複的生活,年輕人找不到精神的歸屬,找不到選擇的依據,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於是,人們只好急切地追求成功,似乎功利已經成為了一種優秀的素質,社會的洪流裹挾著年輕人,拼命地想要抓住一切能快速帶領他們成功的東西。
而閱讀經典,卻有助於我們形成一種“歷史的眼光”。什麼是歷史的眼光?如果你能意識到,你所處的當下,也是一種歷史階段,你能用一種歷史距離感的眼光,去觀看當下這個時代,你就能保持對當下生活的反思——去明白如今一些現象與價值觀是從何而來, 理解它們背後的原因,從而更不容易被各種宣傳與“主流價值觀”所操控。
我們需要學會閱讀,築起思維的堡壘來保護我們不被時代洪流裹挾。
另外,擁有“歷史的眼光”也能讓我們更樂觀地看待生活中的消極面。在讀完伏爾泰的《老實人》裡記述的無盡苦難後,卡爾維諾感慨:“如果說我們想起這些接踵而至的災難仍能綻開微笑,那是因為……永遠有人自稱比我們更不幸。” 我們現在抗拒的“惡”,在過去也同樣發生,每個時代都有它黑色的一面;但也總有一些人性的光芒,會穿越這樣的黑暗始終閃爍如初。
當你能夠帶著這樣一種歷史的視角去觀察自己所處的當下,你在面對選擇時,在身處困境時,就至少會在迷茫之餘,還保有一份自己的思考,和必要的堅定。
最後,對於迷茫中的人,我給你的第二個建議是,去實踐。無論你想做任何一個決定,就去做吧,即使結果不一定會如你所願,即使你也還不確定它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
畢竟,只有在你實踐這個選擇的過程中,你才會真的面對許多問題,只有到了那個直面抉擇的時刻,你的決定才會告訴你你是誰,也塑造了你是誰。只是想著你的迷茫,迷茫是不會消散的。
以上。
我們如何過上一種更自由的人生?| KY創始人演講
當我們信任的人,做了出乎我們意料的事|研究:什麼是“非整合”的策略?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群,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
不知道在大家看來,「迷茫」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在我看來,迷茫大概就是: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不知道自己該做什麼樣的選擇,以及不知道自己有哪些可能的選擇的這樣一種狀態。
而人們的迷茫,又常常是來自於未來的不確定性。
的確,瞭解未來是極困難的,但瞭解自己可能會容易一些。如果足夠了解自己,就能知道什麼樣的選擇是能讓你自己舒服的,因為你明白自己的幸福來自於哪些價值感,在面對誘惑、混沌、他人的意見時,都將能夠更篤定、更平靜地作出自己堅持與捨棄,也就不再感到迷茫。
那麼,你知道哪些東西能夠給你帶來最大的滿足感麼?
你可以嘗試問自己這樣一系列問題。你喜歡更有routine的生活,還是更有新意的生活?你更喜歡隱藏於眾人中,還是成為注意力的焦點?你是否願意妥協物質生活的需求,來獲得當下更多的舒適?每個人身上都有著多種社會角色,哪一個角色對你來說是最重要的,作為家人朋友的你,還是作為職業人的你?超越日常的精神追求更能滿足你,還是生活層面的追求更能滿足你?堅守你自己的原則更快樂,還是獲得更大的成就更快樂?等等,你需要用有創造力的方式向自己提出這些問題。
如果這些問題你都覺得,答案很不清楚。我給你的第一個建議是讀小說,那些偉大的長篇小說們,你會看到不同的角色作出的不同選擇,而他們也會在不知不覺中影響你。
當然,這裡說的讀小說,是指的深度閱讀那些經典名著。
經典之所以能成為經典,是因為經過長年累月的沉澱,它的價值得到了人們廣泛的認可。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能很少有機會與最傑出的那批人互動,更不用說進行交流,但透過閱讀經典,我們能跨越時空,接觸到歷史上那些最傑出的頭腦。花錢參加高階人士社交活動?向專家付費提問?哀怨自己沒有途徑接觸到大牛?可能也是有效的,但你仍然只能獲得他們很少的時間。而經典書籍從不辜負靜靜地去尋找它們,潛心與它們交流的人。
為什麼迷茫時應該讀書?
閱讀經典能幫我們認識並接受世界的複雜性如果一個人能夠更好地認識並接受世界的複雜性,那麼Ta在面對不一致、矛盾與悖論時,就會依然能感到舒適,而不會過於緊張。這樣的人能夠意識到任何事物,包括人性,都是極其複雜的——一個惡人可能會有善意,愛我們的人也可能會故意傷害我們,我們一直在做的事不一定是我們喜歡的……
這是因為,閱讀經典時,我們會接觸比快餐式閱讀更復雜的資訊。快餐式閱讀的材料往往有一定目的性,像是說明某種道理、表明某個立場等等;而許多經典著作並不表達簡單、明確、單一的目的,有時它偏重於描述,試圖將更全面的圖景展現給讀者。正像Boris Pasternak(1958)所說的:“只有蹩腳書裡的人才分為兩個陣營,互不往來。可在生活中,一切都交織在一起了。”我們經常能在經典作品中,發現一個角色身上同時包含著互相矛盾的特質,發現“卑鄙與偉大、惡毒與善良、仇恨與熱愛是可以互不排斥地並存在同一顆心裡的。”(Maugham, 1919)
擁有了這種認識和接納矛盾和複雜性的能力,我們就不會在面對“不一致”時感到迷茫和痛苦,不會再以一種非黑即白、非對即錯的目光去看待世界和自己。
閱讀經典讓我們更能區分和表達自己的情緒當我們覺得自己迷茫時,還有一種可能是,它其實掩蓋了你真實的情緒——迷茫只是一種表象。你可能其實是在焦慮,可能是在害怕,可能是在悲傷,但因為這些情緒都可能讓你躊躇不前,所以被你概括為了「迷茫」二字。
此時,你缺乏的可能是對情緒的敏感度。當負面的情緒出現時,對情緒更敏感的人能更快、更準確地識別出這種情緒,分辨不同情緒之間的細微差別,並能用語言順暢地表達情緒。相反,對情緒不夠敏感的人則常常由於不清楚自己經歷的情緒究竟是什麼,所以面對情緒時,更容易感到自己“被情緒圍困”。
那讀書為何能提高我們這方面的能力呢?一方面是因為,我們可以從經典文字中學會種種細膩地描述情緒的詞彙與語句,我們能用這些詞彙來標識自己的情緒,也能學會如何根據情境,來精準、合適地表達自己內心的情緒。
此外,經典文字的讀者會更善於解讀一些“不流於表面”的情緒。因為,比起碎片化的讀物,經典文字會更多地用暗示的方式隱晦地交代人物感情,於是在閱讀經典的過程中,讀者們需要用更復雜的認知方式才能體會其中情感,比如學會透過分析人物所在的場景、動作的細節甚至周圍環境的氣氛來考慮人物的心理狀態。久而久之,經典文字的讀者學會在交流過程中,透過更全面地收集資訊來理解自己和他人的情緒。
因此,如果你「迷茫」的表象下其實藏匿著其他的情緒,閱讀經典就能讓你更好地辨識、區分它們。如此一來,你也就能夠更有針對性地去尋覓並解決引發這種情緒的源頭。
閱讀經典能讓你從現實生活的滾滾長河中暫時脫身,帶著更長遠的眼光看待當下每個時代的人都會告訴你:“這是最壞的時代。”如今中國的年輕人,似乎到了一個空前焦慮、空前失落、以及空前迷茫的時代裡。一方面是階層向上流通的渠道日漸關閉。獲得負擔自己想要生活的經濟能力,變得更難了。另一方面,價值、信仰,不斷被娛樂化的日常生活消解。沒有崇高的信仰指引瑣碎重複的生活,年輕人找不到精神的歸屬,找不到選擇的依據,找不到存在的意義。
於是,人們只好急切地追求成功,似乎功利已經成為了一種優秀的素質,社會的洪流裹挾著年輕人,拼命地想要抓住一切能快速帶領他們成功的東西。
而閱讀經典,卻有助於我們形成一種“歷史的眼光”。什麼是歷史的眼光?如果你能意識到,你所處的當下,也是一種歷史階段,你能用一種歷史距離感的眼光,去觀看當下這個時代,你就能保持對當下生活的反思——去明白如今一些現象與價值觀是從何而來, 理解它們背後的原因,從而更不容易被各種宣傳與“主流價值觀”所操控。
我們需要學會閱讀,築起思維的堡壘來保護我們不被時代洪流裹挾。
另外,擁有“歷史的眼光”也能讓我們更樂觀地看待生活中的消極面。在讀完伏爾泰的《老實人》裡記述的無盡苦難後,卡爾維諾感慨:“如果說我們想起這些接踵而至的災難仍能綻開微笑,那是因為……永遠有人自稱比我們更不幸。” 我們現在抗拒的“惡”,在過去也同樣發生,每個時代都有它黑色的一面;但也總有一些人性的光芒,會穿越這樣的黑暗始終閃爍如初。
當你能夠帶著這樣一種歷史的視角去觀察自己所處的當下,你在面對選擇時,在身處困境時,就至少會在迷茫之餘,還保有一份自己的思考,和必要的堅定。
最後,對於迷茫中的人,我給你的第二個建議是,去實踐。無論你想做任何一個決定,就去做吧,即使結果不一定會如你所願,即使你也還不確定它是不是你真正想做的。
畢竟,只有在你實踐這個選擇的過程中,你才會真的面對許多問題,只有到了那個直面抉擇的時刻,你的決定才會告訴你你是誰,也塑造了你是誰。只是想著你的迷茫,迷茫是不會消散的。
以上。
我們如何過上一種更自由的人生?| KY創始人演講
當我們信任的人,做了出乎我們意料的事|研究:什麼是“非整合”的策略?
宇宙中最酷的心理學社群,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