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龍龍愛新聞
-
2 # 繁華如夢154369770
可能會,但並不肯定,照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接下來的幾年,漢服推廣會更加火熱,會有更多人知道認識漢服,並且穿著漢服。漢服認知度會得到很大的提升。將來的中國傳統節日可能會有百分之八九十的人穿漢服,但不是所有,因為有特殊人群的存在,由於職業原因什麼的。
做為一個漢服同袍,我是很願意的,也很支援。
尤其是一些比較適合穿漢服的職業,場合什麼的,穿漢服完全沒有問題。很多人只看到了漢服不好不方便的一面,卻看不到穿漢服所帶來的諸多好處。
-
3 # 手機歲寒三友梅竹松
改革開放的今天,人們要忙著上班,忙事業,下班忙家裡的事務,穿著古裝怎麼能放便?時間比金錢更重要,特別是女性一樣地參入社會,不能因服裝的寬袖大袍而引響做一切的事情。我們愛國是忽忘國恥,對國家作有益的事業,而不是表現在穿衣和穿戴珠寶上。
-
4 # 使用者32323778333
我不支援,現在生活節奏快,我不是閒人可以穿衣服四處展示,本來就挺忙的。一件合身舒適的衣服才是我所需要的。漢服美麗但不實用,做事會妨礙到我,寬袍長袖真的方便嗎,如果讓我在傳統的節日穿上幾天倒是完全可以,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這種簡潔貼身的衣服也是這個時代進步的產物,不能摒棄啊。
-
5 # 沉迷學習菌
漢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飾。漢服採用幅寬二尺二寸(50cm左右)的布帛剪裁而成 ,且分為領、襟、衽、衿、裾、袖、袂、帶、韍等十部分。取兩幅相等長度的布,分別對摺,作為前襟後裾,縫合後背中縫。
但是在現代生活中,我們更要知道的是,服飾並不有著僅僅用來穿這一個解釋!
很多場合上我們需要更換不同的服飾出席,這是如今社會發展到這一層次的必然現象!而對於西裝,便服等,他們都有各自的優點!
而漢服雖然好看,卻穿起來比較繁瑣,並且不適合快速走動,對如今的高速現代化生活理念想衝。
-
6 # 南派三嫂
服裝禮儀是一種很重要的民族文化,很不幸是漢服似乎有斷層。其實服裝都是漸進改良符合當時人審美及各方面要求的。但一定是漸進式有改變也有傳承。傳承更重要是文化以及民族的自我認同向心力等等。這個不可以過份,也不可以丟棄。漢服顯然沒有傳承,突然全部丟棄了,原因眾所周知,第一次是清朝,清亡後就西化了。現在重拾民族自信心,這也是發展必然的,漢服很好看,還可以普及禮儀知識,是有益的,完全可以在節日或特殊場合穿著。但漢服很繁瑣不方便也是真的。需要改良,不配合適當禮儀會顯得不倫不類。所以路還很遠。
另外題一點,我身邊能看到的事,就是老人過世時,自己生前或晚輩會準備一套壽衣。青面白襯,長衫斜襟。還有帽子布鞋。就是古代秀才的打扮。這時不分性別了,女性老人也是這樣。我想可能女性服裝更繁複,人們自行簡化了。還有人去世後都要做道場,道人們都是顏色鮮豔的緞面寬服。這也是民間儲存的一點服裝傳承吧。只是場合特殊了點。也可能,當受到打壓時,也只有這樣的特殊時刻,才能保持一點傳承。真是可憐民族心。
-
7 # 清風古月論古今
這不是一個好的問題,卻是一個當前社會比較熱的現象,就是“漢服熱”!
有漢服會不會全民化的想法不外源於當前中國傳統文化復興背景下提出來的觀點,可以理解,但絕不苟同!
漢服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漢族傳統民族服飾。
漢服美輪美奐,大氣飄逸,確實好看,破蒙禮,成人禮,婚禮都可穿戴,都可彰顯我華夏民族深厚的歷史底蘊和文化沉澱!
做禮服,漢服可堪大任,日常穿戴,就不太符合當前社會發展了。試問,有多少人知道漢服文化?穿戴標準?有何講究?大眾不知,就會得其形而不得其神?意義不大,也不方便。
第二個問題:假如強制穿一輩子漢服不允許穿現代服,是否支援的問題?
答案是:不支援,相信我們的政府不會做出這樣的決定!
對待穿漢服這件事,需理性看待,文化迴歸需要體驗,感受,值得讚賞和支援!但如過了,就是“過猶不及,適得其反”了!望漢服粉們能帶好頭,即讓社會多數人接受,又不至於讓人升起厭煩之心!
-
8 # 海浮山頑石
全民強制穿漢服是歷史的倒退。具體原因需要長篇大論。簡單說主要有幾點:古代服裝是有等級之分,不合乎現代觀念;漢服定義不一,周粉說我是漢族祖宗應該以我的服裝為標準,唐粉說我萬國來朝應以我為標準,宋粉說我朝GDP第一應以我為準,明粉說我驅除韃虜光復漢家王朝應以我為準,民國粉說我結束帝制應以我為準;既然要恢復古代文化那麼不管要衣服恢復古制,生活各方面都應該恢復,那不是倒退是什麼?
-
9 # 我本是花團錦醋
反對!這是要回到以前嗎?現在的社會不允許漢服全民化,更何況漢服是漢民族的傳統服裝,其它民族也要穿?!不過,我支援漢服!
-
10 # 同治市精神病科楊主任
這種問題本來就帶有誤導性,在現在這個時間,漢服沉淪三百多年了,加上某朝的荼毒,可能大部分民眾對於漢服已經淡忘,需求也不是很大,其實現代人要求漢服復興的需求很多時候來自文化自信的覺醒,以及對於精神生活豐富化的需求,這些人很多都是多少接觸過高等教育的人,而大眾可能沒有那麼多閒心,沒有多餘的精力去尋求精神需求,所以你問的這種問題也就是有一定誤導性的,也反映了漢服復興運動的兩類代表,一類要求人人如此或者多數人都如此,一類要求漢服回到合理的地位,雖不要求人人都穿漢服,但是不希望人們對於漢服有過多偏見,也不要認為他們穿漢服出行就是復古癖,只是希望得到認同。而一般人對於第一種人是特別反感,畢竟現代社會人人自有自的風格,精神需求的方向也有不同,那麼提問者所說的強迫一直穿漢服,不穿現代服飾本身就是一種誤導,也更加深了不喜愛漢服的人對於漢服運動倡導的誤解。
圖中便是前些年火熱的電視劇《琅琊榜》,這部劇中,除開別的不說,這部劇裡面,服飾就是相當講究的,根據人物的身份,該有什麼配飾,衣服的繡花該怎樣,左衽右衽都是對的,包括服飾的顏色,都是請專人指導的,可以說,這部劇裡,講華夏服飾之美展現得很好。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謂之夏。漢服和其他民族元素一起,真真實實地代表著漢文化,雖然不能完全代表,但也不是網上有人所說的不能代表,畢竟,它是漢文化的組成者,有著數千年文化的積澱,也有著與其他漢文化元素的紐帶聯絡,比如詩詞,漢服與詩詞相聯絡,就成為了詩詞裡唯美的意象。
1、燕趙多佳人 漢無名氏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戶理清曲。
2、竹枝詞 黃莘田
畫羅織扇總如雲,細草如泥簇蝶裙。
3、詠苧蘿山 李白
西施越溪女,出自苧蘿山。
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顏。
浣紗弄碧水,自與清波閒。
皓齒信難開,沉吟碧雲間。
勾踐徵絕豔,揚蛾入吳關。
提攜館娃宮,杳渺詎可攀。
一破夫差國,千秋竟不還。當然這個問題還是回到個人看法,我覺得,提倡漢服復興,不管是不是大多數人都同意,至少它代表著中國在新時代下隨著國力增長,對於自己民族文化自信的覺醒與強烈的自豪,才催生了如今的漢服運動,其實這真的是一個好事,從清末我華夏一族受盡欺凌,甚至懷疑自己的文化,想廢除自己的文字,到如今,對自己的文化有著如此的愛慕,實可喜可賀。不過在有些工作中,漢服或者改良漢服可能不如現代服飾那樣方便,但是在休閒時,人們穿著漢服遊玩,參加聚會等活動,更有濃郁的氛圍。
其實最後說,不管怎樣,不管你支援漢服復興也好與不支援漢服復興也好,人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自己的見解,不喜勿噴。
回覆列表
這種問題,有必要提嗎?什麼是漢文化?什麼是中國?幾個符號就中國了?幾件衣服就中國了?漢服的過分興起代表了少數人民族主義和民粹主義的抬頭。中華文化淵源流長,現在所謂的漢服寬袍大袖是是士大夫的穿著,既不適合勞動也不適合運動,和現代工業社會格格不入,作為禮服,也僅能憑少部分人的喜好吧,必經經改良的旗袍和大褂更符合人們對中國的印象不是嗎?漢族的民族精神應該是勤勞、自強、包容、友善,因此生生不息,延綿不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