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英俊吧
-
2 # 遇易守難
記得以前看過個文案
電子遊戲:救救孩子
動畫動漫:救救孩子
校園欺凌:關我屁事
家庭暴力:關我屁事
食品安全:看我幹嘛
大人們不需要知道電子遊戲到底是什麼
他們只需要一個掩蓋家庭教育失敗的藉口
四十年前它可以叫做武俠小說
三十年前它可以叫做追星
二十年前它可以叫做早戀
現在它叫做電子遊戲
當孩子在別人那闖禍了
“孩子還小,心智不成熟,多多包容”
如果人家不肯罷休,就放出大招
“連一個孩子的過錯都要追究...”站在道德制高點來逼迫人家被迫不追究,人家心裡就有氣,等他也有了孩子就會想起來當初覺得理所當然,然後陷入死迴圈
可是你們既然知道孩子還小,那為什麼還容許孩子在電子遊戲上成癮?
孩子為什麼會接觸到電子遊戲?歸根結底還不是家長沒能好好陪在孩子身邊,將孩子交給了網路!每當有旁人指出,他們又會找到個藉口“我們要賺錢,沒那麼多時間,不賺錢孩子吃什麼。”我認為這不能成為藉口,再忙每天不能多出半小時,甚至是幾分鐘陪陪孩子?他們不敢面對!這是大部分華人幾千年都有的一種儒性!正如最近有個孩子因沉迷吃雞跳樓自殺,就能說是遊戲的錯嗎?在南非作生意沒照顧到孩子,孩子因沉迷遊戲神志不清是因為什麼呢?將自己內心的悲痛全都轉化為自認為遊戲的壞處就能讓孩子復活嗎?用王者榮耀一位角色的倆句話結束我的言論
“大人是種邪惡,可怕,愛說謊的的生物”
“所有人都曾是小孩,雖然只有少數人記得”
三十年前,他們說搖滾樂會毀了下一代。 二十年前,他們說電視會毀了下一代。 十年前,他們說電腦會毀了下一代。 現在,他們說手機會毀了下一代。 但是歷史證明,只有‘上一代’才會毀了下一代。
-
3 # 小李走吧
有人找藉口找理由,只為把自己的責任推出去。
請你在責怪別人的同時,看看自己的為人。
作為父母,當一個孩子寧願整天打遊戲,都不願和父母說一句話的時候,你應該做的是反思自己,這是為什麼?
自己家庭教育沒做好,怪社會,怪學校,怪遊戲,以後沒結婚怪孩子。孩子不好就說在孩子在外面學壞了,孩子有成績都是父母教的好。
這就是大多數父母的心裡,孩子必須給我爭面子,必須讓我有面子,我不管你開不開心,你按照我的目標去實現就行。
你們生的是孩子,不是機器。
有人說,只要孩子高興,就算長大後出家也會盡力陪伴他走完自己的一生,陪孩子走一段開心的路程就已經足夠,不奢求孩子如何如何。
功利心,好強心的父母把壓力壓在孩子身上,不管其心理狀態,只為了一己私慾,逼迫孩子,這不是舊社會,這是一個多元的社會,也不是封閉的社會,孩子知道的多,不是以前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時候了。
孩子自己的路,自己取捨,只要不犯法,心理健康,沒什麼不能理解的。
我小時候,因為我媽對我只會暗諷,謾罵,侮辱,我基本不想回家,只在網咖玩遊戲,週末和同學玩,她居然跑到網咖罵我同學,說他帶壞我。
這種母親,說真的,我是沒辦法接受的,尤其是在十二三歲,發現她去外面和男的散步,呵呵,正常嗎?
我爸跑船的,四十歲結婚生子,老實巴交的一個人,就算有一天回家堵著男的了,我媽攔著我爸,讓那個男的走了,我爸也不敢說什麼。
我爸在家做飯洗衣,差不多什麼都做,他和我說過,年紀大了,有了孩子,不願意折騰了。還和我說,我媽是刀子嘴豆腐心,都是為我好。
一句為我好,傷害我是應該的?我說你找男人的事呢?她說大人的事小孩別管,呵呵,有這種母親,我真是悲哀。
還好我父親對我挺好,從小到大就打過我一次,經常和他出去散步,聊天,有什麼都和他說,要不然我得抑鬱症也不會控制住,有一個愛我的人,等著我養老,我不敢死。
我媽說的很毒,經常讓我滾出去,有一次我衝出去,我爸來追我,說,以後我們兩個父子相依為命,讓我好好的活著。因為我表妹因為抑鬱症自殺了。
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家庭環境對孩子多重要,很多家長根本不自知。
孩子,生下來,不是你的機器,不是你想他怎麼做,他就會怎麼做。你教育的不好,你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孩子以後的發展,影響孩子的思想。
希望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或者對教育孩子沒有信心,完全不知道從哪方面教育孩子的家長。多看點關於心理學的書,對孩子成長會起到很大作用。
-
4 # 狂耍大寶劍
部分認可這位母親的想法,過度的沉迷就像當舔狗,最終很可能會一無所有。
但我今天要舉一個反例,他從小學開始沉迷遊戲,初中開始上網咖,高中就天天逃課。一開始,遊戲對我來說是個避風港,它可以讓我暫時忘記學習的壓力,忘記父母的爭吵,忘記三年都見不到幾面的嗜賭父親,忘記終日酗酒醉生夢死的母親。
這一家子都不是什麼好東西,放著爛掉貌似是最好的結局。
突然有一天,母親喝了酒人事不省,本應該在牌桌上叱吒風雲的父親趕緊回了家,還帶來了一小筆錢。真的是一小筆,勉強給母親打針,然後買點好吃的。
他突然就開始發奮,每天只逃半天的課,剩下的時間也埋頭在試卷裡,只是時間已經不多了,這人連統考都不及格,高中畢業證都沒有拿到,憑什麼考上大學?
結果他考上了,整壓在二本線的分數,一分不多,一分不少。
這下總可以好好打遊戲了吧?又是四年寒暑,父親依舊打牌,但多少也做點生意,家裡又添置了一套房產,在城市的新區,房子也不是那麼便宜。母親也不在喝酒,家裡的情緒緩和了許多。
只是這人,他依舊打遊戲,連課也不上。
你說這樣的人還有什麼希望?
你猜這人現在如何?
-
5 # Warchiefrich
為什麼自己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卻要說是群友問題,您在孩子旁邊沒有管好兒子卻要讓網線另一端的網友背鍋,真是天大的笑話
-
6 # 卡斯帕科曼斯豪斯
這位家長顯然應該反思一下自己的教育方式和孩子的資質問題。
她的孩子是一名初二學生,每科成績不過平均線。而初二的課程難度並不是太大,對於常人來說,稍微努力就會有成效。拋開她孩子天生不適合學習這種情況,只有你兒子厭惡學習。90%的學生都討厭學習,但沒有多少人能夠做到厭惡它。
這是個態度問題。每個學生都需要家長在學習上的引導,尤其是在初中這個青春期爆發的階段。在這個時期,家長不能給予支援與鼓勵,呢麼孩子心中的煩悶不能及時消除,並隨著青春期被催化和放大。遊戲顯然可以很好抑制暫時的煩惱,但它永遠只是鎮痛與放鬆,不可能消除孩子心中的坎,這道坎需要家長和老師來幫助克服。沒及時克服的表現一般都是沉迷遊戲,成績下滑。
但遊戲不背鍋,它只是作為一種娛樂而存在。拿我初中班級來說,有很多人在經歷青春期有波動。總結為以下方面。
沉迷遊戲,成績下滑
沉迷踢球,成績下滑
沉迷追劇,成績下滑
沉迷追星,成績下滑
沉迷小說,成績下滑
個別人才沉迷麻將,成績下滑
很明顯遊戲不背這鍋,它不過是大多數學生選擇的“鎮痛劑”,而鎮痛劑從來不止一種化學配方。在沒有遊戲的年代,學渣依舊存在,高才生反而比現在少得多。
就我來看,孩子沉迷遊戲,總比他在外面鬼混,結交社會閒雜人員好的多,也更好治理。
這位家長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孩子身上而不是專注於痛罵別人。不過這事情搞得這麼大估計母子倆已經開戰了。
最後說句難聽的話。對於那位母親指責蹦三群400多人都是廢物,我的回答是:“我的初中,不管是在成績單還是黑網咖都可以把你兒子像德軍裝甲兵揉捏波蘭騎兵一樣打倒,而且我從初一到初三越玩越嗨,中考那幾天都沒消停過,原因很簡單,我媽比你開明!!!”
-
7 # 徐笑16
80%過度沉迷遊戲的孩子都是因為沒有得到家長的正確引導,說到底還是家長的教育觀老舊導致的。
遊戲有好有壞,有的暴力色情也有的藝術唯美,正確的引導很有必要,不能一味視遊戲為洪水猛獸,堵不如疏,甚至可以主動給孩子玩一些好的有藝術性的遊戲,陪孩子一同玩耍,教他辨別好壞,這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
-
8 # 隨緣說遊戲
17日補充:
後續如圖
看著像真的,然而我又找到了這張圖
洗洗睡吧,這種家長太多了。
原文這個群是崩壞3的群,已經改名字了。
我很無語。
我理解這位母親,但是我不接受她的做法。
除了上圖,我還聽到了“我報警了”等等極為搞笑的言論。
以上就是這位母親的部分言論。
沒錯,她孩子考試成績不好,作為母親肯定很生氣很擔憂,但是來到QQ群撒野實在有點過分。
QQ群主要功能是聊天,不能玩遊戲。
她孩子自己管不好自己,她也不懂管(如果懂管她孩子就不會沉迷遊戲了),然後就找一個物件(藉口)發洩怒火,其實就是為自己教育失敗開脫。
如果管不好,建議不要生。
手機誰給的?這位初二學生擁有手機,如果她真的不想她玩遊戲,就給他買那種只能打電話發簡訊的手機,或者和學校老師溝通好,週末才把手機給他,平時就由老師代為保管。
有很多種方法措施限制孩子玩遊戲。
當然,作為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讓孩子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因為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其實很多時候,遊戲只是藉口每個時代,都有人會為自己的教育失敗找藉口,40年前,它是“武俠小說”,35年前,它是香港電影,30年前,它叫偶像崇拜,20年前他是早戀,而現在,它叫電子遊戲。一個年代有著一個年代的娛樂方式,估計對於這位母親來說,所有娛樂方式都是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根源吧。
別為自己教育失敗找藉口。
-
9 # 人間野史
玩遊戲千萬別加入什麼群什麼組織。大家的想法都一樣的時候就跟洗了腦似的,想退出很不容易。
沉迷其中,對生活影響很大。
娛樂娛樂即可。
-
10 # 業餘bboy少巍
不請自來。
最可怕的是好心辦壞事了。當事父母直接給孩子智慧手機,和電腦,然後要求十幾歲男孩自控?
我父母都是大學才徹底解禁,給我智慧手機的。期間以前小時讀書偶爾給我玩玩遊戲,那我都是停不下來的!所以那個年齡就是沒有自制力的,就不能管死?
非要放養然後又怪外物?
從小石子、滾鐵環、下棋、鬥蟋蟀到錄影廳、電影、遊戲廳、gba、電腦、智慧手機,玩的東西永遠有,就是有的父母想做甩手掌櫃,還要子女自己成神!多的不說,我的圖是關於事情反轉的——後面當事父母自己都意識到是自己不會管。
回覆列表
為人父母,誰不期盼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在應當讀書的年紀,如果過度沉迷遊戲,大量的時間耗費在遊戲中,學業荒廢也影響前途,作為家長的自然擔心,但如果把一切教育上的失敗都歸咎遊戲,其實也是不合適的。前不久,有位網友曝光一件事,說的是一位初二學生的母親,眼看孩子成天沉迷遊戲非常焦急,但畢竟隔著一個時代,面對兒子喜歡網路遊戲,母親自然不明白,更加不會認可,卻又無力攔阻,於是就在孩子的手機在一個群裡想弄清楚孩子玩的到底什麼。焦慮的情緒使這位母親言詞有一些激烈,認為自己還在上初二的孩子每課成績都不及格,就是這個遊戲群害的。其實,從母愛的角度來看,這位母親擔心自己孩子的未來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初二是比較關鍵的學期,稍有鬆懈,可能就會與理想中的高中失之交臂,看著孩子成天抱著手機聊遊戲,肯定著急。當然,群裡也有人反駁,但這位母親依然堅持認為,這些東西不利於年輕人成長,要學會適可而止,到最後這母親甚至都快哭了,希望群主能解散該群,不然就報警。說實話,能理解這位母親的擔憂、焦爐和不安,但教育是講究方式的,遊戲、動漫是時代的產物,每個青少年都不可避免的會接觸這些東西,因為這是孩子的天性,但身為家長,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有一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這就是自己的責任和義務了,如果一味的指責,甚至怪罪他人,這不是一個正確的好方法。
多和孩子溝通,多去真正的瞭解他們,而不是以家長的身份,給孩子定目標,定高度,和孩子成為朋友,換位思考,一定會比指責更有用,各位網友們,你們有何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