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14吐槽星君
-
2 # 靜夜史
不能!
近年來,翻案風一陣接著一陣,將秦檜、李鴻章等人洗得白又白,很多媒體看似刨根問底尋找史實真相,實則譁眾取寵、標新立異只為博人眼球,其結果也是顛倒是非,蠱惑民眾,貽害無窮。
那麼,具體到本題中,魏忠賢真的可以挽救大明嗎?
在教科書上,魏忠賢是十惡不赦的壞人,是繼李輔國、王振、劉瑾之後,在太監界登峰造極的人物,是黑得找不到閃光點的壞人。
然而,卻有很多人認為魏忠賢能夠打壓東林黨,實現明朝的復興,甚至還有人將天啟年間的對外作戰勝利都歸功於魏忠賢和閹黨,彷彿崇禎聽哥哥的話,重用魏忠賢,就一定能夠中興大明!
1、魏忠賢雖未僭越,但絕不會被崇禎所用
我們說“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天啟年間崛起的魏忠賢,會成為崇禎的肱股之臣嗎?
不僅崇禎不相信,魏忠賢本人也不信。
對於崇禎而言,他需要一個聽話的,可以背鍋的,可以受委屈的,而且能力又強的管家,這一點,魏忠賢達不到。
對於崇禎,或者說是所有的皇帝而言,都不喜歡結黨,但是魏忠賢大字不識幾個,要是沒有那幫狗腿子,根本就不可能幹成事。
說白了,魏忠賢厲害的本質是他會組織和領導,最厲害的是閹黨的勢力。而這些勢力,是崇禎天生反感的。
而對於魏忠賢而言,他需要一個年幼的皇帝,最好是牙牙學語的那種,或者是不務正業的皇帝,即使不是木匠,是石匠花匠也行。反正只要不干涉自己擅權,不對自己形成威脅,魏忠賢都喜歡,而且喜歡得不得了。
但是崇禎明顯不如他哥會來事,剛上臺不久就三下五除二朝閹黨開戰了。
所以,二人的矛盾是天然的,也是無法調和的。
你說讓崇禎荒廢政務?他說他還有夢想。你說讓魏忠賢放棄掌權,魏忠賢怕死無全屍。所以二人只能透過最激烈的方式決定勝負,要麼你死,要麼我亡!
至於說崇禎在李自成打來之前厚葬魏忠賢,這純粹是表示自己後悔了,圖個心安而已,就類似於殺了人跪在人家家屬面前痛哭流涕一樣,圖個心安罷了。重用魏忠賢,不存在的!
2、明朝的大勢已經到了不破不立的地步
1627年,崇禎繼位,他面對的是一個什麼樣的大明帝國呢?
對外,後金在東北興風作浪,荷蘭殖民者在東南耀武揚威。
對內,官員貪墨橫行,閹黨把控了整個帝國中樞;全國災害頻發,人心浮動。
彼時,明朝已經走過了260多年,土地兼併嚴重,地主階級將社會財富吸乾,官員貪墨盛行,百姓早就已經走投無路。這樣的帝國,如何挽救?恐怕連朱元璋也只能嘆息!
朱元璋都搞不定,你魏忠賢有這個能耐?
所以,最好的辦法是:推倒重來!
而從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到1627年崇禎繼位,明朝已經走過了260年的光景,快接近300年的天花板了。
此時的明朝的土地兼併早已完成,官僚的腐敗已經深入骨髓,加上小冰期的到來,明朝的亡國之相已經出現,這不是某個人或者某個集團可以扭轉的。
除非推倒重來,以殘酷的戰爭,減少部分人口,換血一批地主,然後重新組建國家機器,封建專制才可以繼續走下去。
所以,即使崇禎能夠不計前嫌重用魏忠賢,對於明朝而言也是無力迴天的,最多最多,是為明朝續幾年的命,卻逃不出滅亡的最終宿命!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
3 # KindaWang
首先來說一個王朝的滅亡與否不能單純只說一個人。
用袁騰飛的一句話評價崇禎“非亡國之運而當亡國之君”
明朝滅亡的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明朝的皇帝一個比一個昏庸,嘉靖煉丹,萬曆罷朝等等等等,荒唐事情不是一兩句話能說清楚的。有明一代都寵信宦官,而我們發現自古宦官當道就沒有好結果,三個漢人建立的大一統王朝,漢代(東漢)唐代和明代都因寵信宦官而朝政混亂,甚至亡國。明朝由盛轉衰是土木堡之變,由衰落走向滅亡從明末三大案開始。
政治上從萬曆開始就埋下了亡國的種子,數十年的罷朝,朝中政黨相爭,宦官專權,互相排擠,打壓,甚至仇殺。天啟在位時,專精木匠,對國事不聞不問,太監魏忠賢為了能自己能決定國家大事,專門挑天啟皇帝一門心思研究木匠手藝的時候呈報奏摺。
經濟上的問題更加嚴重,我們都知道資本主義萌芽是在明朝,明代是歐洲大航海的時代,西班牙從美洲掠奪白銀,絕大部分被運往了中國,來換取瓷器,茶葉,絲綢等,同時日本也發現了白銀,藉此,明代商品經濟極大發展,然而隨著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覆滅,英國成為海上霸主,西班牙的運銀船再也沒有來中國,進而導致明代貨幣體系崩潰,貨幣數量不足,白銀對銅錢的匯率越來越大,最終百姓破產,賣房賣地,成為地主剝削的物件。(假設在白銀正常提供時,一兩白銀換10錢銅錢,或者說1000文,當白銀短缺時,要20錢或者2000文才能換一兩銀子,而政府又只收白銀作為納稅依據,這就導致百姓只能交更多的東西來換白銀,白銀短缺,匯率還在繼續上漲,最終農民破產),明末土地兼併嚴重,大量農民流離失所,租種封建地主土地,被封建地主剝削,又因為封建地主大量控制土地,而稅收政策並沒改變,從而導致,稅收大減,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國家財政入不敷出又強加賦稅,惡性迴圈,官逼民反,造成不可挽回的結局。除此之外,明末也因地球進入小冰期,災害頻發,客觀造成了一定的經濟問題。
軍事上,先有後金女真,後有李自成,張獻忠等農民起義,嚴重拖累了本就不堪的大明經濟
所以我認為明代的滅亡是多方面的原因
但是我們評價歷史人物從正和反兩個方面去看,我不認為魏忠賢能避免明代滅亡,但是我認為他能延緩明代滅亡
明代末期東林黨人士把持朝政,如果崇禎沒有殺掉魏忠賢,起碼可以用魏忠賢打壓朝中東林黨(歷史上我們都知道,有些宦官甚至可以廢立皇帝,但在明代,無論是王振,劉瑾還是魏忠賢,雖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他們並沒有殺廢皇帝的權利,這一點有明一代做的比較好,皇帝牢牢把控權利)歷史上崇禎曾因大明國庫空虛而向大臣要軍費,而這些大臣紛紛表示自己沒有錢,當李自成攻破北京後從這些大臣手中共搜出7000萬(也可能沒這麼多,但是確實不少)兩白銀,相當於大明幾年的財政收入,明末財政收入不高於1000萬兩,我相信如果魏忠賢在的話,一定能從大臣手中榨取到軍費。另外,魏忠賢把控朝廷,其心腹和死黨必然觸及朝廷各處,都可加以利用,固然他無法無天,敗壞朝政,但起碼他是忠誠的,忠於大明王朝,他深知沒有了大明王朝這棵大樹,自己也就玩完了,所以當面臨危急存亡的關鍵時刻,他是可以利用的棋子,至於他的罪行,等王朝傾覆的危機度過以後再處理也不遲!
-
4 # 加州陽光52
歷史沒有假如。但以崇禎的個性與為人,他與魏忠賢不可能共存。崇禎志大才疏、刻薄寡恩、疑心重,怎麼能放權給魏閹!有了崇禎,大明滅亡不可逆轉!
-
5 # 周千文12345
當然可以。
自宮、他宮的閹人是中國皇權統治的奇葩產物,充分顯示了喪失血性、人格的奴效能夠變態到的極限。
在世襲皇族特權統治者眼裡,太監是奴才中的精英,在極端貪婪、極致佔有、極度專權的統治者眼裡,如果可能的話,最好在其統治範圍內全面推廣。當然,沒有奴隸繁殖就不存在可持續的統治。
試想,如果規定太監才能擔任縣官以上的職位,割卵的人也許比報考公務員的人還多。
然而,最愚蠢和愚昧的認知是,統治只要強權和太監式的“忠心聽話”,不需要專業知識技術和權力運作技巧。蒙元不足百年統治和滿清近三百年江山,說明“文能治國武能安邦“,把太監作為中華民族的精英是人類的恥辱和天大的笑話。
-
6 # 鐵錘文史
一定會亡國。這個問題問的非常幼稚。我從魏忠賢對皇帝的作用;崇禎為什麼不重用魏忠賢和崇禎為什麼會亡國三個方面來解釋。
第一,魏忠賢對皇帝的作用是什麼?太監對皇帝的作用是什麼?有兩個:在皇宮裡,是伺候自己的狗奴才。洗臉洗腳,端屎端尿,都是太監乾的粗活髒活。在朝廷裡,太監作為皇帝的代言人和親信,是用來對抗官僚集團的最稱手的兵器。看過《大明王朝1566》的人就會發現,司禮監太監呂芳,就是這麼個角色。同樣的,在天啟朝的時候,魏忠賢作為木匠皇帝的代言人,很大程度上傳達了皇帝的意志,而說到底,魏忠賢也只是皇帝意志的傳聲筒,並沒有治國理政的才能。
第二,崇禎為什麼不重用魏忠賢?首先,崇禎跟堂哥天啟皇帝不一樣。天啟是一個沒有政治抱負的木匠,他對權力和政治毫無興趣,所以魏忠賢每次都在他做木匠活最開心的時候呈送檔案,而木匠皇帝也只是說一句:你們看著辦吧。這就是他治國理政的方式。但是崇禎不一樣,他是中途接手的少年天子,他有中興大明朝的熱切渴望,他充滿鬥志,充滿理想,天性多疑,不願意權力架空,想博得美名,又不願意承擔責任,這樣的少年皇帝,怎麼可能大權旁落給一個太監呢?尤其是這個太監居然號稱九千歲,全國各地都建有他的生祠!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眠!
第三,崇禎為什麼會亡國?基辛格博士在《世界秩序》這部著作裡提到過,古代中國到了亂世的時候,要麼是漫長的邊疆發生外敵入侵,要麼是國家內部出現動亂。很不幸的,崇禎皇帝這兩樣都攤上了。更要命的是,在最後那十幾年,小冰河期的罕見常年大旱,不但讓國內老百姓餓肚子,也讓邊疆的外族忍受飢餓。這時候原本軍力羸弱的大明帝國,猶如一隻衰老的野牛,面對著李自成和皇太極這兩撥狼群。你說,不亡國,還有第二個選擇嗎?
總結:崇禎時代,無論是否重用魏忠賢,都一定會亡國,天時地利人和,三大要素,崇禎已經喪失殆盡! -
7 # 冰涼味西瓜
我們先來看看
魏忠賢的作用
1、敢於收取商業稅(不怕得罪東林黨),以魏忠賢貧困百姓出身,他賑災可能性很大,而不是崇禎朝的給災民加稅!
2、高效的朝廷,黨爭?扯嘴皮?別逗了!都圍繞在閹黨的旗幟下!崇禎朝遷都遷不成、議和議不成,籌款大臣都說沒錢!如果魏忠賢在,你讓這幫大臣這麼幹試試?
而明朝滅亡主要原因就是黨爭不斷,以及缺錢。。財富掌握在商人手上!
所以崇禎如果重用魏忠賢最起碼能多熬幾年!
-
8 # 不約58089538
不能。他最多也就是個強力膠,裂縫會越來越大。之前不管是朝局怎麼爭鬥哪方勝利,勝者都能掌控好局面。而魏忠賢死後為什麼就不行了?除了崇禎多疑外還有就是他掌權時對人才的迫害。
-
9 # 粟贇
崇禎繼續重用魏的後果,請參見東漢和唐。要想想為明續命,要麼大刀闊斧改革,要麼繼續搞平衡,搞政治平衡也必須弄死魏,換一個太監上去!
-
10 # 歷史的小學生
我們看看魏忠賢都幹了那些禍國殃民的勾當。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自形成之日起,就以打擊迫害正直官員為首務。搞得朝廷人人自危,明熹宗被矇在鼓裡,致使朝政日益敗壞。 而楊漣怒上的魏忠賢二十四罪疏就幾乎揭露了他所有的罪行,他在疏中彈劾魏忠賢“親亂賊而仇忠義”“顛倒銓政,掉弄機權”“橫行宮內,謀害妃嬪,濫邀恩蔭”要挾無窮,操縱東廠”“快私仇,行傾陷”“恩多成怨”,對皇帝“進有傲色,退有怨言,朝夕隄防,介介不釋”,“凡此逆跡,昭然在人耳目。乃內廷畏禍而不敢言,外廷結舌而莫敢奏。間或奸狀敗露,則又有奉聖夫人(熹宗乳母客氏)為之彌縫。甚至無恥之徒,攀附枝葉,依託門牆,更相表裡,迭為呼應。積威所劫,致掖廷之中,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都城之內,亦但知有忠賢,不知有陛下。即如前日,忠賢已往涿州,一切政務必星夜馳請,待其既旋,詔旨始下。天顏咫尺,忽慢至此,陛下之威靈尚尊於忠賢否耶?陛下春秋鼎盛,生殺予奪,豈不可以自主?何為受制麼麼小丑,令中外大小惴惴莫必其命?伏乞大奮雷霆,集文武勳戚,敕刑部嚴訊,以正國法,並出奉聖夫人於外,用消隱憂,臣死且不朽。”楊漣在上此疏時已做好了必死的準備,果然不出他的料,魏忠賢不僅沒有“以正國法”,他反而被迫害致死。
楊漣在上此疏時,魏忠賢的閹黨剛剛形成,但所犯罪行卻足以竭東海之水。隨後,又有很多正直的大臣站出來彈劾魏忠賢,但由於明熹宗一味寵信,他不僅沒有獲罪,這些大臣反而被“傳旨切責”,並嚴旨以後不許再彈劾魏忠賢。魏忠賢在皇帝的保護下,更加肆無忌憚,對正直官員的仇恨也憤怒到了極點,並隨之展開了瘋狂的迫害。
工部營繕主事萬燝,為官清正,“少好學,礪礪名行”。當楊漣因彈劾魏忠賢獲罪後,他不顧自身安危,“抗章極論”,受到明熹宗嚴責。後來他發現魏忠賢不肯拿出內官監的廢舊銅器以助光宗的陵工,卻在香山碧雲寺為自己營造“規制弘敞,擬於陵寢”的墳墓。他當即上疏彈劾魏忠賢,被魏忠賢派的內侍從家裡拖著頭髮走了三四里路到達午門後被當眾打死。
巡城御史林汝翥,因杖責魏忠賢手下的兩個太監,被魏忠賢懷恨在心。他隨後假傳聖旨去逮捕林汝翥,林汝翥知道一旦落入閹黨手中必死無疑,於是連夜逃出北京。因為林汝翥與另一個正直官員葉向高關係不錯,魏忠賢就誣陷葉向高將林汝翥藏了起來。並派太監百餘人跑到葉府中要人,“辱及婦女,嫚罵坐索”。葉向高無奈,只得嚮明熹宗求救,這幫太監才撤走。後來林汝翥還是被閹黨抓了回來,差點被打死。葉向高因太監騷擾其宅,太失“閣臣體面”,因而要求辭職,並得到批准。葉向高的自動辭職,正中魏忠賢下懷。
山西巡撫一職需要補缺,吏部尚書趙南星因為沒有推薦魏忠賢的親信郭尚友,被魏忠賢誣告“徇私”而論罪。左都御史高攀龍和吏科給事中魏大中因為替趙南星說了幾句好話,又被魏忠賢扣上“朋謀結黨”的罪名被魏忠賢一併罷職。
趙南星被罷職後,魏忠賢想拉攏左侍郎陳於廷為親信,並許以吏部尚書一職。不想陳於廷恥與閹黨為伍,不肯服從。魏忠賢大怒,誣陷陳於廷為趙南星遺黨,並把與陳於廷交好的正直官員喬允升、馮從吾、汪應蛟、左光斗一起治罪。誣陷他們“恣肆欺瞞,大不敬,無人臣禮”。被全部革職為民。
正直官員韓爌為內閣首輔,“每事持正,為善類所倚”,因此深為魏忠賢厭惡。他想把韓爌拉攏到閹黨集團內,但韓爌不肯合作,魏忠賢就給他羅織罪行,誣陷他“票擬失當”。韓爌知道自己已不為閹黨所容,因此上疏請辭。韓爌走後,朱國禎為首輔,他也是一位正直的官員。魏忠賢看到仍不能為其所用,就指使言官彈劾朱國禎。朱國禎也請辭而去。首輔之位最後落到了閹黨的顧秉謙手中。
自顧秉謙執掌首輔之位後,唯魏忠賢馬首是瞻。明朝成例,凡聖旨下達必須先透過內閣票擬,再交司禮監批紅方可發出。而此時的聖旨卻由宮中直接發出,被稱為“中旨”,實際操縱者就是魏忠賢。明熹宗對此不聞不問。這種不正常的做法令“朝端以為憂”。就是因為明熹宗的縱容,導致魏忠賢能隨意”矯旨“打擊迫害不聽話的官員,搞得整個朝廷人人自危,紛紛依俯魏忠賢。
遼東經略熊廷弼,善用兵,有雄才,性剛直。在他經略遼東的十個多月,使得”遼陽的頹城如新,喪膽之人復定,至奉集、瀋陽二空城,今且儼然重鎮矣。迄於民,而民安於居,賈安於市,商旅紛紛於途,而後之人因之以為進戰退守之地“。在熊廷弼的努力下,守備大固,人心穩定,後金再也不敢貿然進犯。後因遼東巡撫王化貞貿然出兵,導致廣寧之敗,熊廷弼也被牽連下獄。熊廷弼下獄後,魏忠賢向熊廷弼索賄,被他憤然拒絕。遂將熊廷弼處斬,並”傳首九邊“。熊廷弼自任遼東經略,”不取一錢,不通一饋問,焦唇敝舌,爭言大計“。熊廷弼的死,使明朝失去了一位優秀的將領,導致遼東防務更加不可收拾。
魏忠賢陷害忠良的累累罪行實在太多,在此不再贅述。據《明史》記載,自天啟四年十月至天啟七年八月明熹宗死,被魏忠賢“斃詔獄者十餘人,下獄謫戍者數十人,削奪者三百餘人,他革職貶黜者不可勝計”,“善類為一空”。
除了陷害忠良,打擊異己,魏忠賢的另一大罪行就是冒功濫賞。由於可以隨意“矯旨”及手握生殺予奪的大權,魏忠賢的冒功濫賞達到了極致。爵位,官銜隨意授予自己的家屬和親戚。被授予的人除了成年人,還有尚在襁褓中的嬰兒。天啟五年正月,慶陵完工,魏忠賢被授予世蔭都督同知。九月,其弟被授予錦衣指揮僉事,其侄被授都督同知。十二月,又授其外甥傅應星為左都督。天啟六年二月,因鹵簿完工,魏忠賢被授予都督僉事。三月,封魏忠賢的侄子良卿為肅寧伯(魏忠賢老家就是河北肅寧縣),賜宅第,莊田,鐵券。不久之後又加封為都督同知、世襲錦衣衛指揮使。到了這年冬天,再次晉升為寧國公。天啟開年,魏忠賢向朝廷謊報軍功,又濫封族孫希孔、希孟、希堯、希舜、鵬程、董芳名、王選、楊六奇、楊祚昌為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僉事等官。魏忠賢的養孫也被授予尚寶司丞。袁崇煥寧遠大捷後,他又濫封其從孫鵬翼為安平伯,從子良棟為東安侯,加良卿為太師,鵬翼為少師,良棟為太子太保。而良翼和良棟當時尚在襁褓中。
魏忠賢的另一大罪就是廣建生祠,凡劾奏反對建生祠的官員“皆下獄論死”。而爭相建祠的都是魏忠賢的死黨和親信。下面給大家羅列一下建祠的地方有哪些:西湖、南京、宣府、大同、虎丘、景忠山、昌平、通州、房山、寧前、五臺山、蕃育署、盧溝橋、宣武門、延綏、順天、崇文門、藥王廟、五軍營大教場、蓬萊閣、河間、天津、開封、良牧署、喜蔬署、林蘅署、都督府、錦衣衛、淮安、長蘆巡鹽署、淮揚巡鹽署、應天巡按署、陝西巡按署、濟寧、武昌、承天、均州、太白山、高觀山、河東。數量達到四十之多。生詞不僅數量驚人,而且極為豪華。生祠內魏忠賢的像以沉香木雕刻而成,栩栩如生。雕像是空心的,裡面用金玉珠寶填滿。每一個生祠需花費數萬,乃至數十萬。砍伐大量樹林,毀壞民房二千餘間。給底層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災難。有的官員並不反對建祠,只是態度不夠積極,對此魏忠賢決不寬恕,一律罷官回鄉。魏忠賢妄圖以廣建生祠的方式來樹立自己在民間和官員中的聲望,以達到長期鞏固自己的權位。然而,無論他如何粉飾自己,他仍然是那個人人得而誅之的大奸巨賊。
如果崇禎帝重用這樣一個閹賊巨宦,能夠免於亡國乎?
回覆列表
先講大方向,明朝滅亡是必然的,為什麼?因為有中華特色的郡縣制封建制度有滅亡的必然性。
最主要的有三點:第一點,農民的土地在社會發展過程中被以士人豪強的明強暗奪中,逐漸的農民沒有了安身立命的土地,就會造成社會動盪,最後變成衝擊封建制度的大浪潮。
第二點,皇帝足不出宮,不知道民間疾苦,也沒有對勞動者的同情心,這樣閉著眼睛堵著耳朵施政,能有效的管理國家?透過大臣來了解外部情況,萬一大臣有私心騙了皇帝怎麼辦?那就只能依靠皇帝家奴——太監了,但歷史上的明君無一不是廣開言路重用賢臣的,重用太監,呵呵,太監只能利用不可重用,這在一些朝代是鐵律,因為太監的心理變態機率高於一般人,除了貪就是弄權,看著一眾位高的大臣匍匐在自己腳下,太監會很有滿足感,為了保持這種感覺,你猜他會怎麼做?
第三點,封建社會不重視思想,或者說封殺一切不利於皇帝一家人統治的思想。而近代西方文明的崛起就是從宗教改革和文藝復興開始的,這些運動解放了人的思想,提高了他們的積極性,生產力也隨之提高,逐漸超越了東方文明。簡單來說就是皇帝可以輪流坐,想在這個位置上做久一點那就為人民服務,人民就給你投票,讓你坐久一點。
從明代滅亡的具體問題上來看:開國——百姓恢復生產,社會財富開始累積——國家富強,富二代皇帝開始作,財富流失——大航海成功,大量白銀衝擊明朝社會,貨幣開始不穩定——為了保證自己的生活不受白銀衝擊的影響,士人官員開始兼併土地,太監也開始攬權與士人鬥爭——農民失去土地,開始造反——小冰期催使北方少數民族騷擾邊疆,因為他們也吃不飽——由於鎮壓起義和反擊少數民族(從勝轉敗),財富開始大量流失,入不敷出——官員中鬥爭進入高潮,武將長期的被壓制,開始傭兵自重,皇帝的政令開始不那麼有效——農民起義軍發展到高潮,北京被攻破——滿清入關,起義軍滅亡,南明小朝廷苟延殘喘——滿清取得最後勝利。這全是大勢所趨,怎麼可能因為一人之力而改變歷史走向呢?除非他能操控自然,停止小冰期,把先進的民族思想傳播開來建立君主立憲制,否則就是下一個迴圈開始,滿清最後的結局映證的這個迴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