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大嘴侃聊

    早期美國商業電影運營脂質有哪些?運營的機制就是為了賺錢,沒有別的利益,商人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利益。

    美國院線的運營模式

    院線制的概念源自美國。與中國院線不同的是,美國院線與其旗下影院都有資本的聯絡,大多為完全擁有或控股,至少也佔有股份。由於美國流行反壟斷法,因此美國院線雖然在資本上控制著旗下影院,但並不能干涉影院與發行商的交易。

    因此院線對影院的管理涉及的大致是放映之外的部分。具體包括新建、收購或關停影院;統一管理和升級旗下影院的技術和裝置;建設和維護院線的品牌,增強觀眾的忠誠度。此外,美國官方沒有規定影院一定要加入某條院線,相反,他們鼓勵獨立影院的存在。院線制的概念源自美國。與中國院線不同的是,美國院線與其旗下影院都有資本的聯絡,大多為完全擁有或控股,至少也佔有股份。由於美國流行反壟斷法,因此美國院線雖然在資本上控制著旗下影院,但並不能干涉影院與發行商的交易

  • 2 # 桐桐爸比小江

    早期也好現在也罷一部電影的基本收入和支出專案,收入項:影院放映、家庭錄影、付費有線電視、非影院(航空等)、廣告、原聲音樂、其他。 支出項:發行費(美國30%,加拿大和英國35%,其他地區40%)、印刷與廣告、複製、廣告與宣傳、各種版稅、運費稅費、美國電影協會收費、追加酬金、其他(慈善捐款、法律費用)、反向成本(製作成本、貸款利息)、補充勞動力成本(合同員工除薪水外的稅、福利、醫療費用)、總體分成(只要是明星們在淨利潤計算前預先分去的收益)、延期分成(在票房達到一定水平後按固定比例獲取收益)。 劇院票房依然是美國電影工業重要的收益來源,在談到某某影片大賣的時候,一個數字陷阱早已隱含其中。票房-成本的簡單公式很容易讓人以為依靠票房電影製作和發行公司就能獲利不菲,但從上面收入和支援項就能看出,大量的支出都在製作成本之外。一部票房大賣的的影片最終的結果在多數情況下都是入不敷出的。可見票房對於影片最終的贏利更不具有決定意義,比如邁克爾.貝拍攝《珍珠港》時。僅製作成本就高達1.45億美元,迪士尼又在宣傳上花費了將近億元,即使可以得到院線分成的最高比例90%——在如今的電影市場幾乎是不可能的。最終1.98億票房的慘淡狀況讓迪士尼痛心不已,最終導致迪士尼主席施奈德不得不黯然離職。票房的收益還會受到演員和導演的瓜分依靠《魔戒》崛起的彼得.傑克遜在開拍《金剛》之前就確認可以獲得20%的票房收益,至於像湯姆.克魯斯,梅爾.吉布森這樣常年位列好萊塢頂級演員行列的明星們,在高達2000萬的基本薪金之外,往往還能享受到票房上20%左右的分成,當年克魯斯在《碟中諜》還擔任的製片人的角色,使得他的分成比高達25%,也使得近幾年好萊塢大明星紛紛但當起了製片的角色,從收益角度來說就可以獲得更多的分成,當然,高額分成必須是頂級的導演和演員,影片本身的收入也需要達到一定的下限,他們本身就是票房的重要來源,就是票房號召力。而但當製片雖然能獲利不少,但更要承擔票房失利的責任。 以財務角度來說,票房數字的贏利價值在日益降低,但是院線上映依然是所有片商的第一選擇,雖然票房不再是贏利的全部,確實贏利的基礎,它是一場大營銷計劃中最重頭的SHOW,一部影片如果無法透過院線引起消費者的興趣,那麼在其他收入模式裡的收益就會受到大幅度的影響。而這個領域裡有塊巨大的金礦,光看資料只能說是瘋狂。剛才說的《珍珠港》,在首映周的票房是5910萬,而影片的DVD首個發售日就一舉掠走了6750萬,不敢想象最終影碟的銷量了,580萬張。DVD的高回報大幅度彌補了票房不佳的狀況。這些裡面更有迪士尼的《怪物公司》500萬套,皮克斯《史萊克》800萬套,《蜘蛛俠》第一集的首映票房超過1.1億美元,而DVD發售首日影片的銷量竟然是1.25億。近幾年最熱的《變形金剛》一,它的吸金風暴第一個DVD發售日銷量突破830萬…………當今娛樂業的一大轉變就是選擇的自由與廣泛,影院裡人們只能在特定的時間看到一部電影,但是有了DVD,選擇的廣度一下就增大了許多。同樣的以後的發展也可以說是向新興媒體這樣的模式發展,具備這種多樣性,也許不久的將來我們又會選擇回到電視,這些大公司片商對於任何金錢的氣味都不會放過的。 從整體來說,片商聲稱的電影業是高風險行業是正確的,特別是輿論宣傳下,人們一般只能看到票房和家庭影碟這樣比較明顯的收入,但僅僅就這兩項的贏利渠道還有本土和海外之分,史上第一的《泰坦尼克號》全球票房超過12億,是國內票房的2倍,而由於DVD技術成本的低廉,片上因此虧本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在盜版問題沒有可行的解決方案和更強大的網路硬體發展之前,DVD發售就是這個領域的金礦,這是事實。 就如你說的大公司FOCUS、夢工廠、派拉蒙、華納等這些個大片商,看看他們吧,他們是電影的生產商,他們還是家庭影碟的發行商,他們還是各種紙媒的擁有者,他們還是各大電視臺的擁有者,他們是一個全方位的媒體集團。美國整個娛樂產業就是他們幾家的競爭,也許避免了競爭,也許他們會有一部電影失敗了,但他們是處在一個不敗之地的,這是美國電影產業的格局。

  • 3 # 娛樂苑

    (一)盡力打造動畫明星

    美國動畫在每部片中,都會著重塑造一至幾個角色,使之在動畫的造型設計上、性格塑造上受人喜愛。因此,回想美國動畫片中,每部動畫中總有幾個角色是受到觀眾喜愛的,有時也許是配角。這與明星機制不斷推出新形象的理念是一致的。

    (二) 藉助真人明星的影響力

    美國動畫對配音的環節也是非常注重的,這一方面與美國動畫製作講究細節精緻、注重動畫角色的聲音塑造有關,另一方面也是藉助真人明星的影響 力為動畫造勢。因此,美國很多動畫大片常常花巨資邀請一些大牌明星給動畫角色配音,如美國喜劇明星艾迪•默菲就曾經給許多動畫中的滑稽配角配音,如《怪物 史瑞克》中饒舌的驢子,《花木蘭》中的木須龍等。

    在藉助真人明星的影響力上,還有一種慣用手法就是把動畫角色造型或個性塑造成與真人明星相仿。如在夢工廠出品的《鯊魚黑幫》中,雲集了眾多 明星大腕參與配音,片中魚類角色的造型都是參照配音演員的特色和氣質進行塑造的,劇中角色的造型都具有人魚結合的特點,這些動畫角色簡直就是帶著魚面具的 明星。

    這種請真人明星為動畫角色造勢的做法就是利用觀眾對明星喜愛的心理來增加娛樂效應,是美國動畫電影提高票房的一大絕招。

    二、與時俱進的高科技運用

    中國影視電影源於技術創新,是技術工業不斷髮展的產物。作為電影的姐妹藝術的動畫,也是離不開科學技術,並伴隨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發展。在美國動畫發展過程中,真正做到了“將科學轉化成生產力”。

    迪斯尼的創始人沃爾特•迪斯尼是一個有遠大抱負、敢於創新的人,他喜歡新技術,在動畫製作上注重引用新技術,帶Elantra畫產業跨過一個又一個的發展階段,也形成了美國動畫產業始終善用最新技術的風氣。

    如:沃爾特在1928年創作出世界第一部有音效卡通《汽船威利號》;1932年又推出世界第一部彩色卡通《花與樹》;又在1937年傾其所 有、負債累累的情況下製作出第一部長篇動畫片《白雪公主》,在角色動作造型方面,將早期發明的“轉描機”(rotoscope)技術運用在角色的動作製作 中。如片中白雪公主洗地、在井邊打水等動作以及林中奔跑的動作,先由真人表演拍攝下來後,再移植到動畫人物身上,取得自然、流暢的動作。後來也廣泛運用在 其他的動畫片製作中。

    雖然上面所談到的這些技術都不是沃爾特•迪斯尼本人發明的,但都是由他在動畫製作中大膽運用並取得成功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TIMEZ組合所有成員的個人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