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河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但由於東北部高山山脈的影響,使氣候通常介於乾燥與半乾燥、熱帶與亞熱帶之間.一年分為四季:12~翌年3月為東北季風季,氣溫低、降水少、溼度小;7~9月為西南季風季,降水多,雷暴多,溼度大,是全年的降雨季節;4~6月是東北季風向西南季風轉變的過渡期,又稱熱季,空氣乾燥、溫度高;10~11月是西南季風后退季,也就是西南季風向東北季風的過渡季節,降雨少,晝夜溫差大,但季節比較涼爽.流域內最高氣溫在45℃左右,最低氣溫在零下15℃左右.平均年降水量約300mm.
從河源至河口,印度河地區年降雨量在125∼500公釐(5∼20吋)之間.除了巴基斯坦山區部分外,印度河流域均在次大陸最乾燥的地區.西風冬季掃過上印度河流域,帶來102∼204公釐(4∼8吋)的降雨量——這對於小麥和大麥的生長極為重要.流域山區降水形式主要是雪.印度河水的一大部分是由喀喇崑崙山、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及融化的冰川提供的.季風雨(7∼9月)提供其餘水量.印度河流域氣候包括信德和下旁遮普的半沙漠氣候與科希斯坦、罕薩(Hunza)、吉爾吉特、拉達克及西藏的嚴酷高山氣候.北部1月氣溫低於冰點,而在信德和旁遮普,7月氣溫最高約為38℃(100 ℉).雅各布阿巴德(Jacobabad)是地球最熱點之一,位於上信德印度河西面,常常記錄到夏季最高溫度49℃(120 ℉).
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為源.其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迥然有異︰冬季(12∼2月)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水位上升,雨季(7∼9月)洪水出現,偶有蹂躪性暴洪.印度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區獲得的.所以,它們在流出山麓時流量最大,在平原上幾乎沒有地表水流匯入,倒是由於蒸發和滲漏而大量失水.另一方面,在雨季之後時期,滲漏也可增加一些水.在印度河主流中,水位從12月中旬至2月中旬最低.此後河水開始上漲,最初緩慢,而在3月底較為迅速.高水位通常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後河水急遽下降,直至10月初,水位開始較為平緩地減退.印度河年水量約1,440億立方碼——略多於印度河水系總水量的一半.傑赫勒姆河與傑納布河合計水量約為1/4; 拉維河、貝阿斯河與蘇特萊傑河合計水量構成水系總水量的其餘部分.
大量的地理與歷史證據表明,自文明發端以來——至少從4,000年以前的摩亨約-達羅(Mohenjo-daro)時代以來——印度河從南旁遮普至海濱一段一直在改道.
印度河地表徑流一部分來自高山融雪,一部分來自季風降雨,前者變化較少,後者隨氣候而變化,但年徑流量的變化也不大,據1940~1975年的統計,印度河(不包括薩特萊傑河)的年徑流量,以1959~1960年最大,達2297.20億m3,以1974~1975年最小,為1184.64億m3.徑流的年內變化較大,9月的雨季平均水量佔全年的84%.
據1924~1978年實測資料統計,印度河干支流發生了多次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為:1955年薩特萊傑河洪峰流量16891m3/s,其支流比阿斯河最大洪峰流量14160m3/s.1955年拉維河,洪峰流量19244m3/s;1957年傑納布河瑪沙拉站洪峰流量31120m3/s;1929年傑赫勒姆河曼格拉站洪峰流量31120m3/s;1942年印度河上游洪峰流量23122m3/s;1973年傑納布河洪峰流量28300m3/s,印度河下游洪峰流量30500m3/s,巴基斯坦淹地360萬hm2,受災人口800萬.1976年印度河下游,蘇庫爾站洪峰流量33988m3/s,相當於50年一遇洪水.1976年洪水淹沒了809萬hm2土地,沖毀房屋1000萬間以上,死亡425人.
印度河流域屬於亞熱帶氣候,具有明顯的季風氣候特點,但由於東北部高山山脈的影響,使氣候通常介於乾燥與半乾燥、熱帶與亞熱帶之間.一年分為四季:12~翌年3月為東北季風季,氣溫低、降水少、溼度小;7~9月為西南季風季,降水多,雷暴多,溼度大,是全年的降雨季節;4~6月是東北季風向西南季風轉變的過渡期,又稱熱季,空氣乾燥、溫度高;10~11月是西南季風后退季,也就是西南季風向東北季風的過渡季節,降雨少,晝夜溫差大,但季節比較涼爽.流域內最高氣溫在45℃左右,最低氣溫在零下15℃左右.平均年降水量約300mm.
從河源至河口,印度河地區年降雨量在125∼500公釐(5∼20吋)之間.除了巴基斯坦山區部分外,印度河流域均在次大陸最乾燥的地區.西風冬季掃過上印度河流域,帶來102∼204公釐(4∼8吋)的降雨量——這對於小麥和大麥的生長極為重要.流域山區降水形式主要是雪.印度河水的一大部分是由喀喇崑崙山、興都庫什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融雪及融化的冰川提供的.季風雨(7∼9月)提供其餘水量.印度河流域氣候包括信德和下旁遮普的半沙漠氣候與科希斯坦、罕薩(Hunza)、吉爾吉特、拉達克及西藏的嚴酷高山氣候.北部1月氣溫低於冰點,而在信德和旁遮普,7月氣溫最高約為38℃(100 ℉).雅各布阿巴德(Jacobabad)是地球最熱點之一,位於上信德印度河西面,常常記錄到夏季最高溫度49℃(120 ℉).
印度河水系的主要河流以融雪為源.其流量在一年中的不同時期迥然有異︰冬季(12∼2月)流量最低,春季和初夏(3∼6月)水位上升,雨季(7∼9月)洪水出現,偶有蹂躪性暴洪.印度河及其支流所有的水都是在其流域上游山區獲得的.所以,它們在流出山麓時流量最大,在平原上幾乎沒有地表水流匯入,倒是由於蒸發和滲漏而大量失水.另一方面,在雨季之後時期,滲漏也可增加一些水.在印度河主流中,水位從12月中旬至2月中旬最低.此後河水開始上漲,最初緩慢,而在3月底較為迅速.高水位通常出現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此後河水急遽下降,直至10月初,水位開始較為平緩地減退.印度河年水量約1,440億立方碼——略多於印度河水系總水量的一半.傑赫勒姆河與傑納布河合計水量約為1/4; 拉維河、貝阿斯河與蘇特萊傑河合計水量構成水系總水量的其餘部分.
大量的地理與歷史證據表明,自文明發端以來——至少從4,000年以前的摩亨約-達羅(Mohenjo-daro)時代以來——印度河從南旁遮普至海濱一段一直在改道.
印度河地表徑流一部分來自高山融雪,一部分來自季風降雨,前者變化較少,後者隨氣候而變化,但年徑流量的變化也不大,據1940~1975年的統計,印度河(不包括薩特萊傑河)的年徑流量,以1959~1960年最大,達2297.20億m3,以1974~1975年最小,為1184.64億m3.徑流的年內變化較大,9月的雨季平均水量佔全年的84%.
據1924~1978年實測資料統計,印度河干支流發生了多次洪水,其最大洪峰流量為:1955年薩特萊傑河洪峰流量16891m3/s,其支流比阿斯河最大洪峰流量14160m3/s.1955年拉維河,洪峰流量19244m3/s;1957年傑納布河瑪沙拉站洪峰流量31120m3/s;1929年傑赫勒姆河曼格拉站洪峰流量31120m3/s;1942年印度河上游洪峰流量23122m3/s;1973年傑納布河洪峰流量28300m3/s,印度河下游洪峰流量30500m3/s,巴基斯坦淹地360萬hm2,受災人口800萬.1976年印度河下游,蘇庫爾站洪峰流量33988m3/s,相當於50年一遇洪水.1976年洪水淹沒了809萬hm2土地,沖毀房屋1000萬間以上,死亡42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