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是一句“大明氣數已盡,天要亡我”可以解釋的嗎?
7
回覆列表
  • 1 # 佈雷桑秀策醬

    崇禎是明光宗的兒子。而光宗是皇祖父明神宗所厭的太子,母親又是太子所薄的婢妾,五歲時,其母劉氏得罪,被其父下令杖殺,朱由檢交由庶母西李撫養。數年後西李生了女兒,照管不過來,改由另一庶母東李撫養至成人。於1622年被哥哥朱由校冊封為信王,從小性格上就被壓抑。

    崇禎帝即位後,勤於政務,同時大力清除閹黨。不過這也是崇禎政治上最大也很有可能是唯一的亮點。由於他性格本身的問題,崇禎上臺後尚有大把名將賢臣(孫承宗、孫元化、盧象升、洪承疇、吳三桂、袁崇煥、曹文昭、孫傳庭),如果崇禎能力再高一點,抵禦滿清於關寧防線外不成問題。

    崇禎殺掉魏忠賢后,覺得自己可以中興大明王朝,也深知它的家產病入膏肓,於是起用大批賢能之人,希望改變明朝滅亡的命運。但他性格暴虐急躁,越急躁國家沒得救,於是他就殺人,袁崇煥是唯一打得贏滿清的將領被他殺,陳新甲建議議和恢復國力再戰被他殺了,殺了一批又一批,奸臣忠臣,一殺了之,於是大臣們都不敢說真話實話,大明王朝徹底沒救了。

    誠然崇禎遇到明末小冰河、西北連續多年乾旱導致民變農民起義,但他在位長達十七年,並非速亡之國,這個鍋還得他自己背起來。至於說崇禎上吊煤山時罵大臣誤國,讓國家滅,屬於甩鍋行為。所以從這些方面可以看出,崇禎,是一個剛愎自用,生性多疑,不負責任的人。也就是他亡國的必然因素。

  • 2 # peterliu

    崇禎只能說勤政、節儉,要說是位好皇帝還是夠不上的。但是光是君王死社稷,自縊煤山來說就可以樹一下大拇指了。好皇帝這個概念怎麼看呢?要不是力挽狂瀾、挽大廈於將傾,要不是天下太平、國富民強,總而言之得有個標準。從上面兩項標準看,崇禎顯然不能算好皇帝。明朝到底怎麼亡的,個人淺見是亡於內困外患,但是主要是內困。蒙古和女真只是加速了明朝的滅亡,哪怕沒有外患,明朝內部矛盾重重,積重難返,遲早也會滅亡。真正意義上來說明朝表面上亡於農民起義,內在亡於明朝計程車大夫和商人之手。而崇禎顯然遠遠沒有理順國內各項複雜關係、安撫國內民眾、凝聚國內各方力量的能力,而這個能力個人認為是明朝末年最需要的,所以崇禎算不上一個好皇帝,但也不壞,只是錯生在明朝末年。

  • 3 # 雨夜讀史

    崇禎其實根本就不是好皇帝,他只是被史書美化了。因為明史是由滿清編撰,而大明亡於流寇,滿清是打著為崇禎報仇的旗號入關,所以明史明顯美化了崇禎。

    崇禎剛上臺時局面還不壞。只有滿清(當時還是後金)這個外患,而後金的實力還很弱小,根本不足以對大明造成致命的打擊。在崇禎執政後期,滿清還想向崇禎稱臣議和,可見大明的外患還不算嚴重。而且崇禎手下將星璀璨,崇禎擁有一手好牌卻打壞了,只能說他是昏君。

    崇禎有他的優點比如說勤政、不近女色、簡樸等。但是他的缺點更明顯而且都很致命。他的第一大缺點是猜忌刻薄,他對文臣武將都不放心,在他統治的17年時間裡,內閣大臣如走馬觀花的換了五十幾個,大部分人只幹了幾個月就光榮下崗。如此頻繁地更換大臣,造成崇禎一朝的施政綱領根本無法連貫地貫徹下去。

    對武將崇禎更加猜忌。袁崇煥被他殺了,孫承宗被逼退休,盧升象因為反對議和得罪了崇禎,被逼以寡擊眾抗擊清兵,最後戰死沙場,崇禎卻拒絕撫卹盧升象的家人,他的刻薄讓無數浴血奮戰的將士心寒。洪承疇在松錦之戰中開始採取穩紮穩打的策略,明軍本來略戰上風,由於崇禎的瞎指揮,逼洪承疇速戰速決,結果明軍十幾萬大軍灰飛煙滅,洪承疇也投降了清朝。

    還有名將孫傳庭,一出手就解決了老闖王高迎祥,並且把李自成打得只剩18騎人馬。就是對這樣一位棟樑之材,崇禎同樣深深猜忌,他在楊嗣昌的讒言下,把孫傳庭關進大牢。後來李自成勢大,崇禎才想起孫傳庭,把他放出來重新起用。但是這時剿滅李自成的最佳時機已經喪失。並且崇禎再次瞎指揮,逼孫傳庭放棄潼關天險,出關與李自成決戰。結果孫傳庭帶領的新兵蛋子全軍覆沒,傳庭死,大明亡。崇禎手下人才濟濟,這是任何末代皇帝都無法擁有的幸運,但是崇禎卻在擁有如此多名將的情況下丟了江山,只能說他是昏君。

    崇禎的另一個致命的弱點是死要面子,不肯負領導責任。崇禎15年,崇禎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與滿清秘密議和。由於陳新甲的疏忽,議和之事被大臣們知道了,大臣們紛紛對崇禎施加壓力。此時如果崇禎勇於承擔,主動承認議和之事是他的意思,大臣們肯定不敢再說什麼。偏偏他死要面子,不願意承擔責任,把議和的責任推給陳新甲,並且斬了陳新甲以謝天下。陳新甲事件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它使大明喪失了最後一次與滿清議和的機會,大明不得不繼續雙線作戰直到滅亡。而且它也使大臣們認清了崇禎不負領導責任的嘴臉,君臣們離心離德。

    陳新甲事件後,大明本來還有兩個免於亡國的良機,都由於崇禎的死要面子和陳新甲事件的惡劣影響而錯過了。

    第一次是崇禎見李自成勢大,想遷都南京。這個計劃至少可以延緩大明的滅亡。但是崇禎不願意承擔喪失國土的領導責任,他希望由大臣出面提議遷都。但是各位大臣都從陳新甲事件看出崇禎的刻薄寡恩,於是對遷都之事要麼強烈反對要麼緘口不言,遷都之事只好作罷。

    崇禎17年,李自成兵臨北京城下。但是他並無吞併天下的雄心。他向崇禎提出和談條件,只要封自己為西北王並且犒賞自己的軍隊,自己願意帶兵平定張獻忠和抗擊清兵。應該說李自成的和談誠意很高條件也很優厚,崇禎也動心了,但是到了這最後關頭,他還是死要面子,想讓首輔魏藻德出頭接受和談提議。但是在陳新甲事件後,誰都不願意做崇禎的替罪羊,於是魏藻德拒絕了和談的建議。大明最後一個免於亡國的良機就這樣流失。

    由此可見,崇禎根本就不是一個好皇帝,他把一盤好棋下輸了。大明在他繼位時並無亡國之象。正是他的刻薄寡恩、死要面子和不願意承擔責任的性格,把大明一步步推向深淵。

  • 4 # 仁者厚德載物

    崇禎帝朱由檢時期明朝名將如雲,人才濟濟,崇禎帝手下優秀人才的數量與質量可以說不亞於任何一位白手起家打天下的開國君主,但崇禎帝卻成了亡國之君,現在分析一下崇禎帝時期很多名將的主要戰績及最終結局。

    1.袁崇煥。主要戰績是寧遠大戰指揮一萬多明軍大勝努爾哈赤的十三萬後金軍主力(號稱三十萬),擊斃一萬七千多後金軍,重傷努爾哈赤使其七個月以後死去。寧錦大戰大勝皇太極、代善、阿敏、莽古爾泰、德格類、嶽託等十萬後金軍主力,重傷濟爾哈朗、薩哈廉、瓦克達等貝勒,擊斃努爾哈赤的侄子覺羅拜山及巴希、額真博博圖等將領。北京保衛戰袁崇煥帶領九千關寧鐵騎大勝莽古爾泰、阿巴泰、多爾袞、阿濟格、多鐸、豪格、思格爾、恩格德爾、巴克、吳納格、色木馬尼、蘇納、額爾克楚虎爾的幾萬後金軍主力及兩千蒙古騎兵,幾千後金軍淹死在運河中,派五百火炮手四面轟擊皇太極大營,後金軍傷亡慘重,皇太極被迫撤退。

    最終結局在1630年秋,47歲的民族英雄袁崇煥被中了皇太極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自毀長城殺害。

    2.孫承宗。主要戰績是修築關寧錦防線,收復失地400多里,修築大城9座,小城40多座。安置一百多萬戰爭難民,逼迫努爾哈赤後退700多里。北京保衛戰之後坐鎮通州,襲擾敵後 ,逼後金軍主力出關,收復永平等四鎮。

    最終結局是大淩河之戰失敗以後孫承宗被朝廷大臣彈劾修復舊城導致喪師辱國而辭職,從此被崇禎帝棄用,1638年高陽保衛戰76歲的孫承宗帶領全城抗擊清軍,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3.袁可立。主要戰績是坐鎮山東登萊,開創東江。組建戰船四千及一萬五千人的水師陸戰隊,推進海上防線,收復金州旅順等戰略要地,策反後金總兵暨努爾哈赤女婿劉愛塔,收復遼南三衛及海島疆土千餘里。形成對後金的海上包圍圈,收復復州永寧等地,指揮沈有容張盤等名將取得旅順保衛戰勝利。

    最終結局北京保衛戰期間袁可立曾經上疏為崇禎帝出謀劃策,但一直沒有被崇禎帝啟用,1633年71歲的袁可立最終病死家中。

    4.孫元化。是著名科學家徐光啟的學生,西洋火炮專家。主要戰績是向孫承宗提出築臺製炮,孫元化負責修築寧遠城,協助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寧錦大戰的勝利。北京保衛戰袁崇煥帶領關寧鐵騎救援北京,孫元化留守關外,利用西洋火炮打退後金對八城24堡的進攻。協助孫承宗守衛山海關收復四鎮,在山東登萊組建有27名歐洲人的外籍軍團,加強明朝西洋火炮對後金的優勢。

    最終結局孫元化的部下孔有德等因為援救祖大壽途中缺衣少食發動叛亂,攻佔登州,孫元化被叛軍俘虜,對孔有德耿仲明等叛軍將領曉以大義,讓孔有德等回心轉意同意接受明朝招安。1632年,51歲的孫元化回北京以後卻被崇禎帝冤殺,導致孔有德耿仲明等帶著一萬多人的艦隊及西洋火炮投降後金,使明朝徹底失去對後金的艦隊及火炮優勢。

    5.邱禾嘉。主要戰績是北京保衛戰之後,邱禾嘉浴血奮戰打敗後金軍,收復永平等四城,保衛山海關,解除了後金軍對北京的威脅,崇禎帝特賜邱禾嘉“帝依長城”匾。錦州保衛戰邱禾嘉與後金軍在長山小淩河激戰,大勝後金軍。邱禾嘉又先後在錦州大淩河打退後金軍。

    最終結局祖大壽投降後金大凌城陷落以後,邱禾嘉也受到朝廷大臣的彈劾及被崇禎帝指責而辭職,1632年,邱禾嘉回北京以後不久病死。

    6.曹文詔。主要戰績是跟隨袁崇煥參加北京保衛戰衝鋒陷陣打退後金軍主力,帶領左良玉等名將在玉田伏擊後金軍,與馬世龍等打敗後金軍收復 大安城等關口。

    最終結局崇禎帝命令曹文詔帶領關寧軍入關去陝西鎮壓農民起義,雖然多次大勝農民軍,斬首幾萬人,威震陝西山西, 卻因為洪承疇嫉賢妒能而沒有被崇禎帝封賞,1635年曹文詔最終中了農民軍的埋伏英勇戰死。

    7.白廣恩。原來是農民起義軍將領,被洪承疇擊敗後投降明朝,主要戰績是跟隨曹文詔鎮壓農民起義多次立功。松錦大戰白廣恩與清軍作戰立功,因為糧道被清軍切斷而撤退。薊州保衛戰,白廣恩擊斃齋薩穆、綽克託、額貝、五達納、渾達善五個清軍將領,受到崇禎帝的嘉獎。

    最終結局崇禎帝派白廣恩跟隨孫傳庭鎮壓李自成的農民起義,孫傳庭讓白廣恩統領火車營,潼關被李自成攻佔以後,孫傳庭戰死,白廣恩投降李自成。1645年李自成被清軍擊敗後,白廣恩又投降滿清。

    8.滿桂。主要戰績是協助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勝利,寧錦大戰救援寧遠與後金軍勝負相當,又從寧遠出城殺傷一些後金軍但滿桂也受重傷。

    最終結局是北京保衛戰滿桂誣陷袁崇煥軍炮擊己部,導致袁崇煥被崇禎帝逮捕下獄,祖大壽等袁崇煥部下的關寧鐵騎被迫離開北京回遼東,崇禎帝逼迫滿桂出城與後金軍決戰,1630年,36歲的滿桂與後金軍主力激戰英勇戰死。

    9.孫祖壽。主要戰績是文武全才,武功出眾,單槍匹馬安撫遼陽潰兵,遵化改革軍紀受到孫承宗讚賞。北京保衛戰招募千名勇士,提出保衛北京很多建議但沒有被崇禎帝採納。

    最終結局是1630年的北京保衛戰孫祖壽與滿桂防守涼水河,但滿桂拒絕孫祖壽建議導致失敗,孫祖壽為了救滿桂中箭犧牲。

    10.尤世祿。主要戰績是天啟時期跟隨馬世龍打敗後金軍收復灤州,與滿桂在寧遠大破蒙古軍,寧錦大戰與滿桂解圍錦州。

    最終結局是被崇禎帝派去鎮壓李自成義軍,1643年尤世祿寧死不降兵敗戰死。

    11.尤世威。主要戰績是寧錦大戰跟隨滿桂救援寧遠,在城東力戰後金軍立功。北京保衛戰防守順義防守皇陵。接替宋偉擔任山海關總兵,後被崇禎帝撤職流放,跟隨洪承疇鎮壓農民起義多次立功,又因為戰敗跟隨盧象升與清軍作戰。

    最終結局是1643年李自成攻佔西安延安以後,尤世威榆林保衛戰英勇抗擊李自成的大順軍,兵敗被俘英勇就義。

    12.趙率教。主要戰績是天啟時期防守前屯衛,招募幾萬流亡百姓擴充軍隊並屯田,受到孫承宗讚賞。寧遠大戰抗擊趁火打劫的蒙古軍,斬首一百多,並派部下救援寧遠,寧遠大戰勝利後,趙率教要求分享戰功被滿桂拒絕。而袁崇煥重用趙率教,從此趙率教成為袁崇煥的愛將。寧錦大戰趙率教堅守錦州24天,大炮擊斃幾千後金軍。

    最終結局是1629年北京保衛戰60歲的趙率教救援遵化,被阿濟格的後金軍主力包圍中箭英勇犧牲。

    13.祖大壽。主要戰績協助孫承宗防守覺化島,協助孫承宗袁崇煥修築寧遠城,協助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寧錦大戰的勝利。拒絕皇太極派人祭奠天啟恭喜崇禎的要求。北京保衛戰跟隨袁崇煥救援北京打退後金軍主力,因為袁崇煥被中了皇太極一夥反間計的崇禎帝逮捕下獄,憤憤不平的祖大壽帶領關寧鐵騎離開北京回遼東。崇禎帝接受孫承宗建議讓獄中的袁崇煥寫信召回祖大壽救援北京。

    孫承宗命令祖大壽與馬世龍等會師,收復灤州,進逼永平,逼迫阿敏的後金軍放棄四城退回後金。

    祖大壽按照孫承宗命令修築大淩河城,被皇太極的後金軍主力包圍。孫承宗組織的多次救援都被皇太極擊敗,大淩河城糧盡吃人,祖大壽被迫殺害寧死不降的副將何可綱投降皇太極。

    祖大壽回到錦州以後又對後金反戈一擊,崇禎帝也既往不咎提拔祖大壽,但崇禎帝三次召見祖大壽,祖大壽都推辭仍然留守錦州。

    祖大壽多次擊敗後金軍對錦州的進攻,甚至主動襲擊打敗多鐸等清軍。

    最終結局是祖大壽堅守錦州多年,皇太極多次勸降進攻都無濟於事,可松錦大戰崇禎帝派洪承疇帶領十三萬明軍主力救援錦州被皇太極打得一敗塗地,給祖大壽幫了倒忙,祖大壽因為城中食盡被迫再次投降皇太極。

    崇禎帝自殺清軍入關以後,祖大壽跟隨清軍入關,但並沒有像吳三桂洪承疇等漢奸那樣為虎作倀屠殺同胞,1656年79歲的祖大壽壽終正寢。

    14.黑雲龍。主要戰績是跟隨滿桂參加北京保衛戰,崇禎帝提拔黑雲龍為山海關總兵。崇禎帝逼迫滿桂黑雲龍等出城與後金軍決戰,滿桂戰死,黑雲龍被後金軍活捉。崇禎帝派人勸黑雲龍回國,黑雲龍在跟隨皇太極包圍大淩河城時逃回明朝,崇禎帝讓其官復原職,黑雲龍向崇禎帝提供很多北韓勾結後金等情報,使明朝對北韓實行貿易封鎖。

    皇太極改後金為滿清以後又進攻北京,皇太極想用反間計除掉黑雲龍,但崇禎帝這次沒有上當,命令黑雲龍將計就計假裝投降誘敵深入,黑雲龍埋伏擊敗清軍並擊斃一些清軍。

    最終結局是1644年李自成進攻北京,崇禎帝派黑雲龍協助太監杜勳等防守宣府,杜勳等投降李自成,黑雲龍寧死不降,與兩個兒子一起被李自成殺害。

    15.祖大弼。主要戰績是跟隨洪承疇鎮壓農民起義,跟隨袁崇煥祖大壽抗擊後金,作戰勇敢,號稱“祖二瘋子”。

    大同保衛戰,祖大弼跟隨曹文詔被後金軍擊敗,宣府之戰祖大弼帶領十五人擊斃後金名將圖魯什。

    大淩河城之戰,祖大弼帶領120人的敢死隊在深夜突襲後金君主皇太極的大營,祖大弼拿大刀直取正在處理政務的皇太極,皇太極的侍衛阻擋都被祖大弼殺死 ,皇太極急忙拿佩劍抵抗,但不是祖大弼的對手,幸虧阿濟格等很多後金軍及時趕到救駕,祖大弼只好帶著120個勇士返回大淩河城。

    錦州保衛戰祖大弼又擊斃清軍名將穆克譚。

    最終結局是松錦大戰洪承疇帶領十三萬明軍主力被皇太極打得全軍覆沒,祖大弼跟隨祖大壽投降皇太極。

    16.馬世龍。主要戰績是文武全才,武功高強。天啟時期被孫承宗提拔為山海關總兵及大將軍等官職,輔佐孫承宗防禦後金,透過屯田採煤煮鹽海運等加強財力確保軍需,改革軍紀整編軍隊,推進防線200 裡,多次擊退後金軍的進攻。柳河之戰失敗後,孫承宗與馬世龍被魏忠賢閹黨彈劾先後辭職。

    寧錦大戰,馬世龍帶領4000騎兵救援錦州,與袁崇煥趙率教等內外夾攻擊敗後金軍,取得寧錦大戰的勝利。

    北京保衛戰滿桂戰死以後,馬世龍臨危受命,激戰後金軍 。

    馬世龍與遼東的孫承宗祖大壽等夾攻灤州的後金軍,馬世龍祖大壽等用大炮轟擊灤州城後金軍,阿敏的後金軍傷亡慘重狼狽撤退,馬世龍指揮明軍乘勝追擊,收復 永平遵化等城。

    最終結局是蒙古軍大舉進攻寧夏,崇禎帝派馬世龍保衛寧夏,馬世龍指揮明軍多次大勝蒙古軍,擊斃蒙古軍近三千人。在1634年,40歲的馬世龍在取得寧夏保衛戰勝利以後不久病死。

    17.何可綱。主要戰績是廉潔勇敢,跟隨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的勝利。北京保衛戰何可綱與祖大壽跟隨袁崇煥救援北京擊退後金軍主力。袁崇煥被崇禎帝逮捕下獄以後,何可綱跟隨祖大壽離開北京回遼東,第二年後金軍攻佔永平灤州,何可綱在古冶鄉雙望擊敗後金軍,孫承宗命令何可綱帶領眾將鎮守雙望,收復永平,何可綱被崇禎帝提拔為太子太保左都督。錦州被後金軍包圍,何可綱救援錦州,在郵馬山之戰擊敗後金軍立功。

    最終結局是何可綱跟隨祖大壽修築大淩河城,何可綱多次擊退後金軍的進攻,但被皇太極的十萬後金軍主力長期包圍,由於糧盡吃人,祖大壽等將領都決定投降皇太極,只有何可綱寧死不屈,在1631年,41歲的何可綱最終被祖大壽殺害。

    18.黃龍。主要戰績是收復錦州立功升參將,北京保衛戰之後收復灤州立功第一升副總兵,皮島發生內亂,孫元化派黃龍去皮島平亂,黃龍被崇禎帝提拔為皮島總兵,與孫元化收復四衛。

    黃龍在旅順伏擊孔有德耿仲明叛軍,差一點活捉孔有德,擊斃叛將李應元,活捉毛承祿蘇有功陳光福等16名叛將,擊斃一千多叛軍,崇禎帝大喜,處死毛承祿等叛將並傳首九邊。

    孔有德耿仲明等叛軍為了報仇投降皇太極,帶領後金軍進攻旅順,黃龍頑強抗擊後金,擊斃納海、嶽樂順、額德、塔納喀、程國輔等後金軍將領。

    最終結局是明軍彈盡糧絕,孔有德耿仲明等後金軍攻佔旅順,1632年黃龍寧死不屈自殺殉國。

    19.沈世魁。主要戰績是後金進攻遼東,沈世魁投奔毛文龍抗擊後金多次立功,深入後金包圍深河寨。

    崇禎帝繼位後,沈世魁又作為參將襲擊後金。黃龍接任東江總兵,後金軍趁虛進攻皮島,沈世魁與張燾等大破後金軍,取得第一次皮島海戰的勝利。

    黃龍旅順保衛戰犧牲以後,沈世魁被崇禎帝提拔為東江總兵,多次拒絕皇太極的勸降,後金大舉入關,崇禎帝命令沈世魁襲擊後金以減輕北京壓力,沈世魁出兵鴨綠江口,並派兵騷擾後金。

    皇太極改後金為滿清以後,沈世魁出兵襲擊岫巖,打敗了一支清軍。皇太極又派吳善帶領清軍與沈世魁激戰,雙方勝負相當。

    1637年皇太極親自帶領清軍主力打敗北韓,北韓投降清軍。皇太極又派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帶領清軍及北韓艦隊大舉進攻皮島,發動第二次皮島海戰。

    最終結局是1637年沈世魁英勇抗擊清軍,寡不敵眾被阿濟格俘虜,沈世魁寧死不屈英勇就義。

    20.金日觀。主要戰績是北京保衛戰時,金日觀作為副總兵堅守馬蘭峪關口 ,兩次打退後金軍的進攻。

    北京保衛戰以後,金日觀與曹文詔謝尚政擊敗後金軍,先後收復大安城遵化等城。

    皇太極帶領清軍進攻北韓,金日觀跟隨陳洪範救援北韓,但北韓已經投降清軍,金日觀於是與沈世魁一起守衛皮島。

    皇太極派阿濟格、碩託、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等帶領清軍大舉進攻皮島,金日觀頑強抗擊清軍,先後擊斃武爾格、納密達、巴雅爾圖、炳圖、拜音臺柱、珠三、彰吉泰等清軍將領。

    孔有德等帶領清軍艦隊進攻皮島,金日觀血戰清軍,擊斃洪文魁等清軍將領,阿濟格帶領清軍救援,金日觀又擊斃瑚什、果科、扈習等清軍將領。

    最終結局是1637年第二次皮島海戰,清軍傾巢出動 ,金日觀寡不敵眾,全身中箭流盡最後一滴血,英勇犧牲。崇禎帝追封金日觀為太子太師及特進光祿大夫,清朝的乾隆帝也追尊金日觀為“烈愍”。

    21.毛文龍。主要戰績是天啟時期帶兵兩百攻破後金鎮江(今遼寧丹東),活捉努爾哈赤的小舅子暨康熙的舅姥爺佟養正。佔領北韓皮島作為抗擊後金根據地,攻佔董骨寨牛毛寨閻王寨 等,大破後金軍。烏雞關大戰擊斃後金軍七百多人,並攻佔遼東半島沿海很多小島。

    努爾哈赤帶領十三萬後金軍主力進攻寧遠,毛文龍派部下林茂春王輔等襲擊海州,派部下杜貴曲承恩等襲擊沈陽。在一定程度上配合了袁崇煥取得寧遠大戰的勝利。

    寧錦大戰以後,皇太極派阿敏等帶領三萬後金軍主力進攻北韓及毛文龍,後金軍在鐵山之戰大破毛文龍,毛文龍逃到雲從島,與毛有見尤景和等部下血戰後金軍,雙方殺傷相當,後金軍撤退轉而攻佔平壤。

    最終結局是鐵山之戰失敗以後毛文龍對打敗皇太極失去了信心,開始與皇太極勾勾搭搭,寫信給皇太極“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大事可定”,並在1629年春帶兵血洗山東登萊,揚言“取南京易如反掌”,企圖勾結皇太極夾攻明朝,而且毛文龍經常屠殺從後金逃回的老百姓作為後金軍人頭冒功。1629年夏毛文龍在皮島被袁崇煥斬殺。

    22.曹文衡。主要戰績是平定白蓮教起義,1630年親自帶兵遠渡重洋,直搗倭寇老巢,斬殺倭寇頭目天皇、大王等,徹底剷除持續200多年危害明朝的倭寇。在平臺向崇禎帝提出平定後金十策,受到崇禎帝讚賞,被崇禎帝賜尚方寶劍 ,提拔為薊遼總督。 親自帶兵在遵化血戰後金軍,大獲全勝。

    曹文衡擔任薊遼總督時,崇禎帝派太監鄧希詔擔任監軍,剛正不阿的曹文衡得罪了太監鄧希詔,兩人互相向崇禎帝控告對方,崇禎帝卻不置可否,1632年曹文衡被迫辭職。

    最終結局是1637年,52歲的曹文衡看到清軍長驅直入燒殺搶掠,農民起義席捲天下,大明王朝分崩離析,而自己報國無門,憤而自刎。

    23.金國鳳。主要戰績是1639年初,皇太極帶領幾萬八旗清軍主力大舉進攻松山,錦州副總兵金國鳳帶領兩千多明軍與全城百姓一起英勇抗擊清軍,清軍傷亡慘重。皇太極不甘心失敗,從瀋陽調大炮27門及炮彈一萬發猛攻松山,都被金國鳳打退。無可奈何的皇太極勸降也被金國鳳拒絕。瀋陽的滿清官民聽說清軍官兵傷亡慘重哭聲震天,皇太極被迫撤退。

    最終結局是1639年十月,多鐸豪格等帶領清軍再次進攻松山,金國鳳與兩個兒子英勇戰死。崇禎帝非常痛惜,追封金國鳳為特進榮祿大夫及左都督。

    24.曹變蛟。主要戰績是勇武非凡,跟隨曹文詔鎮壓農民起義每戰必勝,廣武激戰後金軍立功。曹文詔犧牲後,曹變蛟跟隨洪承疇鎮壓農民起義,鳳陽之戰大破農民起義領袖高迎祥,斬首七百多人,乾州之戰又大勝高迎祥,斬首350多人。1638年曹變蛟與賀人龍大勝李自成義軍,斬首6700多人。潼關之戰再次大勝李自成,李自成帶著七個騎兵逃走。1640年曹變蛟跟隨洪承疇駐守寧遠抗擊清軍,在松山杏山與清軍激戰互有傷亡。

    松錦大戰洪承疇帶領曹變蛟吳三桂楊國柱王樸唐通馬科白廣恩等八大將十三萬明軍主力與皇太極決戰。

    由於糧草道路被清軍切斷, 洪承疇決定突圍,王樸吳三桂唐通馬科白廣恩等全部逃跑,明軍慘敗,損失五萬三千多人,只有曹變蛟王廷臣協助洪承疇防守松山。

    1641年九月,曹變蛟孤注一擲帶領明軍精銳猛撲皇太極的大營,擊斃清軍將領彰古力等很多清軍,曹變蛟如入無人之境,擊潰多爾濟、布延、塔瞻、額真圖爾格、伊爾登、錫翰、遏必隆等清軍將領,把皇太極的侍衛斬殺殆盡,皇太極命懸一線,清軍只好拼命放箭阻擋曹變蛟,曹變蛟中箭受傷失血過多被迫撤退。

    最終結局是1642年二月,由於叛徒副將夏成德獻城投降清軍,松山被清軍攻佔,曹變蛟與洪承疇邱民仰王廷臣祖大樂等一百多明朝將領及八千多明軍士兵全部被清軍俘虜,除了洪承疇祖大樂投降清軍以外,曹變蛟等八千多明軍將領士兵全部被清軍屠殺。崇禎帝追封曹變蛟為太子少保及榮祿大夫。

    25.馬科。主要戰績是馬科作為參將在1632年延水關大戰斬殺農民起義首領混天猴,斬首600多人。馬科與曹變蛟在潼關大戰大破李自成義軍,李自成帶著18個騎兵逃跑。

    1641年馬科作為山海關總兵跟隨洪承疇救援錦州,馬科駐守塔山,濟爾哈朗帶領清軍用紅衣大炮猛攻塔山,馬科指揮明軍擊斃崔應泰、邁色等清軍將領,但塔山仍然被清軍攻佔,馬科從海路撤退。

    崇禎帝自殺以後,馬科投降李自成,帶領大順軍進攻四川的明朝勢力,1644年五月,馬科帶領大順軍攻佔保寧,明朝將領項國瓚戰死,陳君寵自殺殉國。

    馬科的大順軍被張獻忠的大西軍擊敗,退到漢中。

    最終結局是1645年正月,李自成被清軍擊敗,馬科與賀珍白廣恩等投降清軍。

    26.李輔明。主要戰績是1640年跟隨洪承疇參加松錦大戰,李輔明帶領明軍前鋒擊敗清軍,擊斃同阿爾、僧格、阿桑布、拜渾岱、阿布喇庫、布齋等清軍將領。

    1643年清軍進攻寧遠,李輔明救援寧遠,在前屯與清軍激戰,用大炮擊斃清軍將領雍貴。

    最終結局是前屯之戰李輔明寡不敵眾,英勇犧牲。崇禎帝追封李輔明為榮祿大夫及左都督。

    27.吳三桂。主要戰績是1632年跟隨朱大典鎮壓孔有德叛軍,1640年夾馬山之戰吳三桂拼命血戰清軍,互有死傷。吳三桂跟隨洪承疇參加松錦大戰,結果吳三桂與王樸等將領帶頭逃跑,明軍慘敗,王樸被崇禎帝處死,而吳三桂反而被崇禎帝加官進爵。1641年十二月濟爾哈朗帶領清軍進攻寧遠,吳三桂在黎玉田指揮下擊斃清軍將領衲爾特。1643年吳三桂救援北京,行動遲緩,吳三桂到達北京時清軍已經撤退,但崇禎帝還是宴請吳三桂,賜吳三桂尚方寶劍。1644年李自成進攻北京,崇禎帝加封吳三桂為平西伯,命令吳三桂救援北京,但吳三桂行動緩慢到達唐山時崇禎帝已經自殺。

    吳三桂被迫投降李自成的大順政權,但中途聽說愛妾陳圓圓被大順軍名將劉宗敏霸佔,吳三桂又投降清軍,在騙了李自成的幾千兩白銀賞賜以後對大順軍反戈一擊,一片石大戰,吳三桂勾結多爾袞的清軍大勝李自成的大順軍。

    1644年六月,吳三桂帶領清軍擊敗大順軍,攻佔山東。1644年九月吳三桂又跟隨阿濟格進攻陝西,打垮李自成的大順政權。

    1647年吳三桂又帶領清軍鎮守漢中,鎮壓了西北地區的農民起義軍與明朝勢力。

    1651年吳三桂帶領清軍進攻四川張獻忠義軍餘部,攻佔成都重慶。

    1657年吳三桂作為平西大將軍進攻南明永曆帝政權,1659年吳三桂攻佔雲南,1662年吳三桂殺害逃亡緬甸的永曆帝全家幾百人,徹底滅亡了南明政權。

    1673年吳三桂起兵反叛滿清王朝,殺死清朝的雲南巡撫朱國治,提出“興明討虜”的口號,攻佔貴州湖南,福建廣東四川廣西陝西河北等地的勢力也響應吳三桂。1674年吳三桂自稱周王,1678年吳三桂在湖南衡陽稱帝。永興大戰吳三桂大破清軍,擊斃清軍將領宜里布、哈克三,清軍被迫退回廣東。

    1678年六月,吳三桂的妻子張皇后病死,吳三桂精神受到嚴重打擊。

    最終結局是1678年八月,做了五個月大周皇帝67歲的吳三桂病死。

    28.張春。主要戰績是桃林口制服蒙古首領汪燒餅,1630年正月,永平被後金攻佔,張春對崇禎帝面陳方略,受到崇禎帝的讚賞,收復永平後,張春立功被崇禎帝提拔為太僕少卿,盡力安撫永平百姓。

    1631年,孫承宗派張春與吳襄宋偉等帶領四萬明軍救援大淩河城的祖大壽何可綱等明軍,擊斃綽和諾、多貝等後金軍將領,後金軍騎兵攻擊明軍,吳襄兵敗帶頭逃跑。

    張春收潰兵立營,利用風向用火攻反擊後金軍,擊斃卓納、達穆布、朱三、桑武、尼馬禪、愛賽、瓦爾喀等後金軍將領。

    可惜老天變臉,風向突然轉向,後金軍趁機反攻,宋偉兵敗逃走,張春與部下張洪謨楊華徵薛大湖等33個明軍將領全部被後金軍活捉,其他將領見到皇太極都跪下求饒,只有張春立而不跪,大義凜然地說“忠臣不事二君,我若貪生,亦安用我?”皇太極命令張春剃髮,張春堅決不從。

    張春被拘瀋陽十年,堅持明朝衣冠,堅持明臣氣節,並積極溝通崇禎帝與皇太極議和,在特殊環境下為明朝效忠。

    1641年松錦大戰明軍慘敗,76歲的張春見明朝大勢已去,他苦苦追求的希望破滅,絕食自殺。

    29.盧象升。主要戰績是北京保衛戰招募一萬兵馬進京協防後金,組建天雄軍。1634年擊潰張獻忠義軍,斬首五千多人,1635年擊潰高迎祥李自成的三十多萬義軍,射殺一千多人。1636年五里橋之戰斬殺義軍首領搖天動,七頂山之戰大破李自成精銳騎兵。1637年多爾袞嶽託杜度等帶領清軍大舉入侵,崇禎帝第三次賜盧象升尚方寶劍,指揮全國勤王部隊。1638年鉅鹿大戰,盧象升與虎大威楊國柱被清軍主力包圍,39歲的盧象升拒不撤退,與清軍浴血奮戰,英勇犧牲。

    30.吳阿衡。主要戰績是大勝白蓮教義軍,揭發魏忠賢的劣跡,在山西打擊豪強惡霸。

    1638年多爾袞嶽託帶領清軍大舉入侵,吳阿衡作為薊遼總督駐守牆子嶺,指揮明軍擊斃清軍將領感濟泰,由於總兵吳國俊逃跑,50歲的吳阿衡孤軍被清軍包圍,兵敗被俘, 英勇就義。

    31.劉肇基。主要戰績是1634年跟隨尤世威在宣府抗擊後金軍,1635年作為遼東副總兵與祖寬在汝州之戰大破張獻忠義軍,斬殺一千六百多人,1639年被洪承疇提拔為遼東總兵負責訓練寧遠明軍,1640年,清軍進攻錦州,劉肇基與吳三桂救援錦州,吳三桂被清軍包圍,劉肇基損失一千多人才救出吳三桂。劉肇基與曹變蛟在黃土臺及松山杏山擊敗清軍。

    南明弘光帝政權建立以後,劉肇基跟隨史可法防守淮河一線。

    最終結局是1645年,清軍包圍揚州,只有劉肇基孤軍趕到協助史可法,劉肇基帶領400人血戰清軍,擊斃清軍幾百人,最後寡不敵眾英勇犧牲。

    32.朱大典。主要戰績是1632年鎮壓孔有德叛軍。朱大典作為山東巡撫在叛軍橫掃山東時臨危受命,領導吳三桂劉良佐等名將,帶領五千騎兵主動出擊大勝叛軍,擊斃叛軍將領陳有時,圍攻登州,擊斃叛軍首領李九成。1643年朱大典與兒子朱萬化在金華擊退許都賊軍,卻被扣上“通賊”的罪名被崇禎帝逮捕下獄。

    南明弘光帝政權建立以後,朱大典作為兵部尚書總督上江軍務,弘光帝被清軍活捉後,朱大典帶領部下回鄉抗擊清軍。

    1646年清軍進攻金華,朱大典斬使拒絕清軍招降,漢奸阮大鋮帶領清軍用大炮破城,朱大典全家自殺殉國,清軍屠城三日。

    33.洪承疇。主要戰績是1629年作為參政鎮壓農民起義,斬殺300人解韓城之圍,1630年作為延綏巡撫殺害農民起義首領王左掛,屠殺義軍俘虜上萬人。與杜文煥在清澗之戰擊敗張獻忠義軍。1632年,作為陝西三邊總督的洪承疇與曹文詔等鎮壓農民起義,斬殺義軍首領可天飛,逼降白廣恩,洪承疇屠殺400人。1633年崇禎帝封洪承疇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總督河南陝西山西湖廣四川五省軍務 ,1639年洪承疇派曹變蛟等在潼關大勝李自成義軍,李自成帶領18騎兵逃進商洛山。1641年作為薊遼總督的洪承疇帶領十三萬明軍主力與清軍主力進行松錦大戰,結果糧道被皇太極切斷,洪承疇決定突圍,結果王樸吳三桂等將領逃跑,十幾萬明軍土崩瓦解。1642年二月,洪承疇派六千人夜襲被清軍擊敗,松山副將夏承德投降清軍,松山陷落,洪承疇被俘投降清軍。1644年四月,洪承疇跟隨多爾袞帶領十萬清軍入關大舉進攻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清軍佔領北京以後,洪承疇被封為太子太保兵部尚書及秘書院大學士,成為清朝第一個漢人宰相。1645年多爾袞派洪承疇作為招撫南方總督軍務大學士鎮壓南明反清義軍,1647年六月洪承疇逮捕並殺害16歲的反清民族英雄夏完淳。

    1653年洪承疇總督湖廣貴州廣東廣西雲南五省軍務鎮壓南明永曆帝政權。1655年洪承疇在嶽州擊敗孫可望,1659年清軍攻佔昆明。1665年,73歲的洪承疇壽終正寢。

    34.陳奇瑜。主要戰績是1632年作為延綏巡撫指揮明軍將領斬殺170多農民義軍首領及一千多義軍。與賀人龍攻佔永寧關,斬殺四個義軍首領及兩千多義軍,威震關陝。1633年總督陝西山西湖廣河南四川五省軍務,與盧象升等在湖北大破農民起義軍,斬殺幾千義軍。派賀人龍斬殺一萬多義軍,平定湖北。在陝西漢中把李自成張獻忠等三萬多義軍包圍在車廂峽。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領袖陷入無處可逃的絕境。可惜陳奇瑜心慈手軟,接受了李自成等人的詐降,收編了三萬六千多義軍。錯過了一舉平定農民起義的良機。

    李自成張獻忠等義軍領袖死裡逃生以後,很快殺死五十多個安撫官,攻佔州縣,關中大震。

    最終結局是陳奇瑜因為這次車廂峽放走李自成張獻忠的重大失誤最終被崇禎帝逮捕下獄,流放邊疆。1648年病死。

    35.張福臻。主要戰績是1630年帶兵四千在西安延安連破義軍,1631年擊潰張存孟義軍,斬殺薛成才青背狼趙勝等義軍首領,五戰五勝斬首700人,1632年作為延綏巡撫活捉義軍首領張存孟,斬殺義軍一萬多人,降服一萬多人。1640年總督宣大,增長城一萬三千丈,開屯田三萬七千畝。卻被大臣彈劾而辭職。

    1642年清軍大舉入侵,蹂躪88城,燒殺搶掠,只有張福臻領導軍民堅守高密一百多天,血戰擊斃幾百清軍,取得高密保衛戰的勝利。

    最終結局是1644年李自成攻佔北京,崇禎帝自殺,60歲的張福臻在家病死。

    36.熊文燦。主要戰績是1626年作為福建巡撫招撫海盜鄭芝龍。徹底平定東南沿海的海盜。1638年作為兵部尚書總理河南陝西山西湖廣四川軍務,鎮壓農民起義軍連戰連勝,1639年五月,熊文燦招撫張獻忠等義軍投降,除了李自成以外十二家農民起義軍全部被招降。1640年張獻忠再次造反明朝,熊文燦因為招撫失敗被崇禎帝逮捕下獄。

    最終結局是1640年十月,65歲的熊文燦在北京被崇禎帝斬首示眾。

    37.鄭崇儉。主要戰績是1639年接替洪承疇總督陝西三邊軍務,鄭崇儉帶領賀人龍李國奇等將領遏制張獻忠義軍,又進入四川,會同左良玉在瑪瑙山之戰大破張獻忠義軍,斬首一千三百多人,收降25個義軍首領。與賀人龍李國奇等在寒溪寺等地又大破張獻忠義軍,斬首一千五百多人,五天內三次大勝張獻忠義軍,鄭崇儉威震四川。

    張獻忠攻佔襄陽以後,崇禎帝遷怒於鄭崇儉。

    最終結局是1641年五月,鄭崇儉在北京被崇禎帝斬首示眾。

    38.趙光汴。主要戰績是光明磊落,才氣雄豪,作戰勇敢。1637年被派去薊遼巡察邊務幾千裡,盡得邊塞形勢與戰守事宜,上疏崇禎帝十二條良策。1638年任密雲巡撫,告發密雲監軍太監鄧希詔奸謀通敵,崇禎帝派太監孫茂霖核查,太監沆瀣一氣,趙光汴反而被崇禎帝流放廣東。1642年清軍大舉入侵,趙光汴變賣家產,帶白銀萬兩作為軍資,總督薊州永平山海關通州天津軍務, 清軍進攻薊州,趙光汴臨危不亂,用空城計嚇退清軍,但無力迴天。1643年夏,趙光汴指揮堵截清軍歸路的螺山之戰,由於明軍將領為了儲存實力各自為戰被清軍各個擊破,趙光汴被奸臣誣陷被崇禎帝逮捕下獄。

    最終結局是1643年,48歲的趙光汴被崇禎帝冤殺。

    39.範志完。主要戰績是1641年清軍進攻昌黎,範志完作為山西巡撫領導昌黎軍民勇敢抗擊清軍,清軍進攻七天七夜撤退。範志完督師出關抗擊清軍,在寧遠城南修築五城,又修覺華島城,穩定局勢,受到崇禎帝讚許。崇禎帝派範志完總督薊遼昌通等地軍務。

    清軍瘋狂進攻,攻佔牆子嶺薊州,範志完英勇抗擊,但寡不敵眾。1643年清軍攻佔海州贛榆沭陽等地北上。最終結局是1643年十二月,範志完被崇禎帝斬首示眾,內閣首輔周延儒被賜死。

    40.孫傳庭。主要戰績是 作為陝西巡撫組建秦軍,1636年七月孫傳庭子午谷的黑水峪伏擊戰激戰四天大破農民起義軍,活捉農民起義領袖高迎祥。 高迎祥被押到北京凌遲處死。1638年孫傳庭在楊家嶺捕殺義軍兩千多人。與洪承疇在潼關之戰大破李自成義軍,李自成帶著18騎兵逃進商洛山。孫傳庭基本平定陝西義軍。

    1638年八月,多爾袞嶽託帶領清軍大舉入侵,崇禎帝召孫傳庭洪承疇主持北京防守。孫傳庭受到兵部尚書楊嗣昌及大太監高起潛排擠,因為秦軍被留在薊遼而氣得耳聾。

    1639年崇禎帝派孫傳庭總督保定山東河南軍務,孫傳庭求見崇禎帝受到楊嗣昌阻擾,氣得以病告休,楊嗣昌在崇禎帝面前誣陷孫傳庭推託,崇禎帝大怒把孫傳庭貶為平民,並逮捕下獄。

    1642年,李自成義軍重新壯大圍攻開封,崇禎帝才從獄中提取孫傳庭援救開封。孫傳庭重新成為陝西三邊總督,崇禎帝又命孫傳庭救援開封,崇禎帝還密令孫傳庭殺害了名將賀人龍,因為賀人龍與李自成張獻忠是老鄉,崇禎帝懷疑賀人龍通敵。

    1643年五月,崇禎帝加封孫傳庭為兵部尚書主持七省軍務,賜尚方寶劍,帶領白廣恩高傑等總兵出潼關與李自成決戰。孫傳庭攻佔寶豐,斬殺義軍官員陳可新,又攻佔唐縣,屠殺義軍家屬。斬殺義軍將領謝君友,李自成也差一點被活捉。但汝州決戰,孫傳庭的十萬明軍主力被李自成義軍打得慘敗,四萬多明軍戰死。明軍敗局已定。

    1643年十月,李自成攻佔潼關,白廣恩陳永福等投降李自成,51歲的孫傳庭英勇戰死。但崇禎帝卻認為孫傳庭詐死潛逃,沒有給任何追封。

    在中國歷史上,最讓人惋惜也最讓人痛心的就是崇禎帝,崇禎帝非常勤政節儉,偶爾也很聰明,但大多數時候昏招不斷。與那些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相比,崇禎帝更接近普通人,我們普通人一生往往也有很多不堪回首的失誤與遺憾。

    崇禎帝統治的十七年就是明朝一個個名將先後被毀滅被異化的時期,明朝也一步步被崇禎帝各種各樣的失誤帶向毀滅。

    比如崇禎帝多疑急躁,比如崇禎帝重用太監,比如崇禎帝棄用逮捕殺害那些赤膽忠心的忠臣名將,卻優待那些最終投降滿清為虎作倀的漢奸,那些能抗擊清軍能鎮壓農民起義的忠臣良將不僅要在前線與強敵浴血奮戰,還要面對朝廷中太監言官的吹毛求疵求全責備甚至誣陷詆譭及刻薄寡恩崇禎帝的背後捅刀。

  • 5 # e_listen141814398

    崇禎皇帝臨死前,稱滿朝文臣皆可殺,彷彿天下之大,竟無可用之人,可仔細一想,這又能怪誰呢?崇禎皇帝用人刻薄寡恩,其政治生態決定了,只有壞人才能生存。

    崇禎皇帝的教訓告訴我們,社會生態的惡化只能產生越來越壞的毒瘤,在一個只有壞人才能生存的環境下,任何人都會變壞,因此要給人創造一個正向的大氛圍,才是這個企業不走向毀滅的基礎。

    崇禎皇帝任意提高廠衛的權利和地位,造成了可怕的後果,清朝就沒有正式的專門的安全部門,實在是被嚇壞了。其實馬士英更是恐怖的代名詞。你說相對於魏忠賢執政時期,崇禎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地位大幅度提高權力大幅度增強。其實南明弘光朝廷馬士英也恢復了東廠等特務組織,恐怖更加登峰造極。明史等大量的史料記錄了,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民眾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這是符合事實的,說明馬士英是搞恐怖統治,很類似於汪精衛統治下的76號的恐怖統治。明史奸臣傳記錄了馬士英“日事報復,以迄於亡”,到弘光政權滅亡為止馬士英就是整天就想著整人害人,大規模的報復迫害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這在傳統戲曲《桃花扇》中都能夠看出一些來。

    但萬曆時期,東廠等特務組織似乎比較鬆散,據說東廠衙門的門前都長滿了草,由於皇帝長期不上朝,官員的編制很不滿員缺額很多。百姓也敢議論國事,敏感的政治問題被排上了戲曲,正在執政的官員們也真名真姓的被寫入戲曲中,關於所謂忠與奸正與邪作為評判取捨官員的輿論環境,有點兒像歐洲國家那樣,但本質上,皇權並沒有受到削弱,後來魏忠賢當政了以後高壓態勢逐漸加強,崇禎時期,不但沒有輕鬆反而更加厲害。在萬曆時代,甚至皇帝家的國本之爭也被寫到戲曲中,皇帝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當皇太子也不行,好像比後來的清朝要大膽多了,主要是皇帝不太管事兒,而且皇帝的權力也受到了很大制約。

    人是很難從表面上看出來的,有些表面上看起來很好的人其實很可能是惡魔,而那些被很多人排斥打壓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明朝末年的華人的經歷就證明了這些。

    崇禎王朝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直到崇禎末年,周延儒上臺以後,才禁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周延儒此舉深得民心。但後來周延儒因為提拔馬士英而被列入《明史》奸臣傳中的六大奸臣之一。

    顧炎武,聖安本紀卷之六: 馬士英伏誅。士英渡江後,黔兵逃散,乃潛居天臺寺中。其家丁某縛之以獻貝勒,貝勒數其罪惡誅之;剝其皮,實之以草,用快眾憤。時人有以周、馬作對者:『周延儒字玉繩,先賜玉、後賜繩,繩系延儒之頸,宛同狐狗之屍;馬士英號瑤草,家藏瑤、腹藏草,草裹士英之皮,遂作犬羊之鞹。

    周延儒、馬士英都被《明史·奸臣傳》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在馬士英執政期間,批評馬士英就會遭到嚴厲的打擊,連《讓馬瑤草》的作者,在馬士英逃跑以後,馬士英已經很大程度失去權力的時候情況下,都做好了遭到白道黑道的威脅的準備,《明史·奸臣傳》稱馬士英日事報復,就是一天到晚就整人害人像惡魔一樣。左良玉在討伐馬士英的檄文中,指出江南人民如果批評馬士英就會被搞死。東林黨實際上是處於被打壓的地位,執政的機會並不多,他們執政的共同理念包括:減稅、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隱私,以及全民參政,比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風聲雨聲雷電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明朝末年的東林黨和復社的人出資幾萬兩白銀,資助周延儒再度出山,當時的周延儒因為減稅以及平反冤假錯案,制止東廠和錦衣衛刺探臣民的隱私,使得當時明朝的內患大為減輕,被時人稱為救時之相,但他提拔了馬士英,因此被明史和馬士英一起列為有明一代六大奸臣。小人是很難從感性的角度看出來,一般的人往往會把小人當成很好的人。人性就是這麼複雜,看起來非常好的人其實可能壞的要死,而看起來被大家都排斥迫害的人極有可能是無辜的。實際上在明朝末年,馬士英非常討人喜歡,朋友圈極廣,給人一副精明強幹的印象。周延儒就是東林黨的著名人士。明朝末年,黨爭劇烈。崇禎14年,周延儒為了復出接受了阮大鋮贈送的萬金,作為活動經費。但阮大鋮作為閹黨分子,東林黨人都不接受。馬士英不是閹黨分子,跟周延儒的關係也很好。後來馬士英當政之後,周延儒有一個弟弟家的親家的親戚,找到馬士英,馬士英對這個周延儒家的親戚贈送了大量金錢,又封官又改名。馬士英對周延儒的感激之情,那是不用說的。阮大鋮被江南計程車大夫們視為小人,也就是叛徒。主要是因為阮大鋮當年當時曾經背叛出賣過不少的江南士大夫,使得他們有的坐牢,有的失去了性命。後來阮大鋮企圖緩和雙方的關係,比如他出錢3000兩白銀給侯方域去為李香君開苞,侯方域已經答應和解,但李香君堅決不同意,阮大鋮就構陷罪名準備逮捕侯方域,侯方域逃跑了,但後來還是被阮大鋮關了起來。這就是明朝末年的黨爭。對於馬士英大家都沒有意見,都願意接收馬士英。開始的時候,大家對馬士英的印象還很好,不少人還認為他是于謙再世,能救民於水火之中,挽救大明朝。當馬士英把他的妹夫越其傑派到開封去擔任河南巡撫的時候,大家都沒有意見,儘管越其傑先前因為貪腐被處理過。本來,馬士英是把河南巡撫拿給阮大鋮當的,如果這樣的話,阮大鋮遠離這個是非之地,似乎後來會少了很多故事。

  • 6 # 龍鱗36851

    殺勤臣、縱貪官、廢南稅、激北變,條條亡國昏招,自身勤勉但忙不到點上,本意雖好卻起了反作用。誠然,體制的腐朽才是明亡根源,而作為新君既無能改革體制、又無意延續舊制,把不該做的事都做了,加速了大明的滅亡,像這種政治上不成熟的人,是很難成為聖君的。

  • 7 # 在下敵人傑

    1.內憂:內亂不斷、政治腐敗

    首先,明末清初是中國第四次小冰河時期,氣溫劇降帶來了嚴重的乾旱,導致糧食大減。崇禎時期連續多年由大旱災引起大蝗災,又引起大瘟疫。當時已經嚴重到:

    黃埃赤地,鄉鄉幾斷人煙;白骨青磷,夜夜似聞鬼哭。

    農民在這種殘酷的自然災害下,還要面臨官吏地主殘酷的剝削,於是爆發了李闖王、張獻忠等大規模農民起義。

    為保護政權,明朝廷不得不調兵遣將,對農民起義進行鎮壓,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又為朱明朝廷帶來了極大的經濟壓力,消耗了國力。

    其次,源自於萬曆時期的東林黨、閹黨、浙黨之間的激烈黨爭一直未停息,朝野之間結黨成派,互相攻訐,大量的智慧之士陷入黨爭之中,消耗了智慧甚至付出了生命,大大削弱了朝廷的力量。而後期,在消滅了魏忠賢為首的閹黨之後,以東林黨人為首的文官集團又膨脹起來,對皇權形成了威脅,又導致崇禎皇帝和文官集團展開了鬥爭,朝廷又陷入內耗。

    2.外患:後金崛起,入寇北方

    努爾哈赤統一後金各部族,建立後金政權後,以“七大恨”為由,嚮明朝廷發起了挑戰。努爾哈赤及其後代多次戰勝明軍,不斷蠶食北方土地。而明朝廷一面鎮壓農民起義,一面應付北方後金入侵,兩線作戰,兩線都多次打敗仗,成為空前的軍事危機。

    二、崇禎皇帝能力平庸,君臣相疑

    重大危機面前,一個團體正確的做法應該是人人互相信任,共同努力,想方設法度過危機。但崇禎皇帝其人嚴苛多疑,剛愎自用,而才能又平庸,導致朝廷內君臣相疑,無法團結對敵。

    治國是個長期才能展現效果的慢功夫,但危機當頭,崇禎皇帝急於求成,一旦大臣短時間做不出成績來,就遭到貶官替換,崇禎帝在任17年間,竟更換了67個高層重要官員,導致官員們人人自危,對皇帝充滿了戒心。近代史學家孟森評價其:

    思宗用人不彰、疑心過重、馭下太嚴,史稱“崇禎五十相”。

    這一做法的後果是導致朝廷人才凋敝,經袁崇煥被凌遲之事後,有才之士更是不敢報效國家。崇禎皇帝不反思自身錯誤,又埋怨譴責眾臣無能不忠,只得又重新啟用大批太監協助自己管理國事。而太監們不是能力平庸,就是貪婪無厭,更加重了朝局的危機,以至於朱明王朝向深淵一步步滑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作為一名教師,你幸福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