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有人說家庭教育最重要的是人品教育,其次是心情教育,第三是鼓勵教育。
1
回覆列表
  • 1 # 八月楓楊

    我認為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誠信教育,老話說的好: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誠為上策,這個中外皆通的為人處事之道是每個家長都要教給孩子的最基本的原則!

  • 2 # 時光匆匆微微甜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是樹立正確的三觀培養,孩子的人生成長髮展方向錯誤,這決定不是小事情,而是關係到孩子的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健康的身心,人生奮鬥目標的確立。

    一、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嬰兒開始父母都要對子女潛心教育、細心指引、言行一致、精心灌輸,並且父母能夠以身作則,為孩子樹立榜樣,使得孩子具有都基本的是非判斷力以及具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才能在後續的學習、生活道路上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作為指引,才能健康、有序的發展,創造人生之輝煌。

    二、孩子從小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每個人的成長道路上具有決定性的指引作用。

    1.正確的人生觀可以讓人變得更加務實、謙和、沉穩、大氣、樂觀,在生活的道路上能遵守社會規則,遵守法紀,與人為善,孝敬父母,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以及高尚的情操,明確人生道路需要不斷拼搏進取,美好生活需要靠自己的雙手創造,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的更加長遠;

    2.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可以指引人實現夢想,美夢成真。幸福的人生是需要不斷拼搏與進取,人生的意義在於創造,成功的機會對於每個人都是均等的,只是每個人把我機遇的準備條件不一樣。擁有正確的價值觀,可以讓人具備堅定不移的品格、更加堅毅的奮鬥品質、吃苦耐勞的精神、良好的素養與修為,在奮力拼搏中把握機遇,從而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

    3.擁有正確的世界觀,從而也就擁有了正確的人生目標和奮鬥方向。人生的真正意義在於創造美好生活,而不是貪圖享樂,人生要打破生活的枷鎖,追求更加美好的生活。在生活過程中要發揚吃苦耐勞、節儉樸素的精神,不能鋪張浪費,要知足而常樂,不貪圖虛榮,對生活充滿活力與自信的信念力量;在工作崗位上要愛崗敬業、遵守崗位職責、兢兢業業、熱愛國家的建設事業。在工作過程中樂於奉獻、敢於寂寞,甘於清貧,不計較個人得失,為社會做出貢獻,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三、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社會經濟的繁榮昌盛,職業領域多元化發展促進了人們的思想意識形態的變化。孩子在平時生活過程中容易受到不良的社會惡習的影響,特別是一些孩子會受到部分三觀不正的影視劇情的影響,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身心健康發展極為不利,這就需要家長從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培養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奮鬥方向,灌輸正確的人生世界觀,培養他們人生世界的能力。所以對孩子的家庭教育管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作用至關重要,家長正確的家庭教育管理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起到重要的指引作用。

    總之,孩子在健康成長的道路上擁有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是非常重要的,對孩子的個人成長和今後的人生髮展方向有重要的指引作用。

  • 3 # Zh碧水藍天

    家庭教育最需要的是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為人誠實、善良、勇敢、遇事冷靜、能獨立思考、有敬畏之心。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使孩子行穩致遠。

  • 4 # 好父母成長學堂

    家庭教育其實最主要的是教會孩子能夠處理,他生活當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不大也就說以德樹人。那麼這個也是現在教育裡邊最主要的一個立德樹人,然後就是孩子的品格教育。我覺得在這方面現在的家庭教育已經越來越重視,而學前教育呢,就基本上要被納入到義務教育的一個範疇裡邊來,這是非常好的一個起點。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都說品格教育是學科教育的基礎,品格教育是幸福人生的基石。那品格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呢,是由家庭來完成。所以今天我們再談起家庭教育,說家庭教育主要教什麼?我覺得家庭教育的一方面教孩子立德樹人,另一方面的教孩子的家風傳承,也就說一種文化的傳承。那麼在這個基礎上,我們說好家庭成就好人生。

  • 5 # 禾呈部落

    家和萬事新!

    一個家庭和氣生財重要!

    父母恩愛,一個完整的家更重要!

    一個健康的家庭才能培養出一個健康的孩子,父母積極向上,正能量滿滿,小孩也很Sunny,父母的品行端正,小孩也不會太差,一個離婚的家庭,缺少母愛或父愛,小孩多少都會受點傷害,即使長大成人,都還會有陰影!甚至走上犯罪道路,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今天吃飯時,我問兩個兒子和老公,“一個家庭什麼是最重要的”?

    我家大兒子說一個家庭“愛”是最重要的,失去了愛就失去了一切!

    他才三年級冒出這樣的話,他爸一驚,他怎麼有這麼深的覺悟?而我立刻思緒蔓延開來,我想到了他一年級時,我和他爸爸因為一件事情意見不合吵架了,小兒子害怕的躲進窩裡,反鎖了門,大兒子馬上站出來說:“我不許你們吵架!吵著吵著就離婚了!”我和他爸爸馬上停下來了,不吵了,被兒子的話震驚到了,我問兒子你知道什麼叫離婚?兒子說:“離婚就是你們不在一起生活了,也不在一起住了!我不讓你們分開!”

    從那以後我和老公基本不吵架了,即使意見不合,也不在兩個孩子面前說,我們會避開孩子,單獨溝通!

    所以,說到現在,我只想說一句話:一個完整的家對一個家庭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擁有一個完整的家,才算有家,家都沒有,其他都是白搭!

  • 6 # 及汲

    我認為家庭教育中最重要是:父母親的一言一行,都會有意無意的影響到孩子。人們常講:父母是孩子的最好老師!現實,的確這樣,父母親的一舉一動,都是在做示範,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學習,人們還常講:誰家的孩子象誰家人,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成年人在孩子面前,要刻制一些不良習慣,用正確的理念行動,去影響教育他們,在他們幼小的心靈裡,培養正確的行為舉止,這是每位成人、家長應做的,值得注意。

  • 7 # 雨林雪

    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是德行,二是好的學習習慣。德行出自於《世說新語》,指美好的道德品行,是強調自身修養的重要性,一個人只有擁有良好的德行方能受人尊敬。佛學大詞典中對“德行”的解釋是:德,乃所成之善;行,乃能行之道。可見,德行對一個人一生的重要性。家庭教育中父母、長輩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影響著自己的孩子,品行高潔之父母必然潛移默化地影響出一個好孩子。作為家長要德高、身正,方為合格父母。

    學習習慣,是在學習過程中經過反覆練習形成並發展起來的。成為一種個體需要的自動化學習行為方式。這一點沒有天生的,需要後天的培養,如果從胎教開始就去影響孩子,懂事了就培養學習習慣,那這個孩子是幸運的,好習慣是陪伴終身的。做為家長,在處理完家中事物後要主動去讀書學習,並引導孩子跟自己一起看書學習,久之,習慣成自然。一個不用別人督促就主動學習的孩子,有這個主動學習的孩子,相信你不回再為寫作業的問題煩惱了。

  • 8 # 家庭生涯教育吳軻

    是家庭統一的教育目標。

    咱們看看沒有統一的教育目標會發生什麼:

    因為沒有教育目標,評價標準發生混亂——孩子希望玩遊戲,支援還是干涉?

    因為評價標準混亂,家長之間的意見就不容易統一,用力分散甚至互相抵消;

    缺少統一的評價標準,家長和孩子都沒法確認自己的行為成效,導致焦慮;

    單方面的教育目標——比如50%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為班上前五名;

    教育手段和教育目標背道而馳——比如希望孩子樹立自信,但每天對孩子都是批評;

    因為沒有統一的教育目標——對孩子來說教育就變成了家長的事,自己沒有參與感。

    孩子不主動參與教育中,家長就從支持者變成了監控者,立場對立矛盾產生。

    所以其實家庭中的教育,衝著哪裡去都行,當一個木匠、當一個廚師、當一個遊戲主播、當一個內衣模特、當一個演員、保姆、教師、荷官、消防員、金融大亨、IT搬磚的、事業單位看門的、早餐小攤販,都可以,都沒問題,但是重點是有這個統一的目標或者方向。 才能力往一處使,才能家和而事興,才能有家庭的凝聚力。

  • 9 # 辣眼睛的大腦斧

    作為父母,你知道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兩個字是什麼嗎?

    “習慣決定孩子的命運。”

    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養成一個習 慣,就會不自覺地在這個軌道上執行。 如果是好習慣,則會終生受益;反之, 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害你一輩子。通常我們說一個人素質不高,往往就是因為這個人有許多壞習慣。

    幾年前,當幾十位諾貝爾獎得主聚會之時,記者問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科學家:“請問您在哪所大學學到您認為最重要的東西?”這位科學家平靜地說:“在幼兒園。”“在幼兒園學到什麼?”“學到把自己的東西分一半給小夥伴;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要拿;東西要放整齊;吃飯前要洗手;做錯事要表示歉意;午飯後要休息;要仔細觀察大自然。”這位科學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直接明瞭地講明瞭兒時養成良好習慣對人一生具有決定性意義。

    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12歲以後,孩子已逐漸形成許多習慣,新習慣要想紮下根來就難多了。

    孩子學會學習,必須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凡是學習成績好而且穩定的孩子,都是從小培養形成的良好的學習習慣;而成績忽好忽壞的孩子,往往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現在的一些家長非常看重學習成績,千方百計地培養孩子的外語、美術、音樂等多方面的能力,而忽視習慣的培養,這恐怕是我們現在一些家長最大的誤區。

    如何培養孩子的好習慣,關鍵在於瞭解孩子。任何教育都應以瞭解教育物件為前提。作為成熟的父母,應當善於與孩子溝通,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在幹什麼。

    當孩子做出一些成人難以理解的事情時,父母不是當即質問或訓斥,而是平心靜氣地從孩子的角度出發思考一下: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經過這樣的思考,父母就容易瞭解孩子,就能慢慢地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在培養習慣方面我們最大的感受是:

    一、孩子小時是培養習慣的最佳時期。

    一般的情況下,透過獎勵和懲罰(注意:絕不是體罰,“懲罰”孩子是一門藝術!)反覆幾次,一個好的習慣就可形成了。

    二、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氣力=後期教育花一噸的氣力。

    比如有認真預習的習慣、專心聽課的習慣、及時複習的習慣、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練後反思的習慣、積極應考的習慣、閱讀自學的習慣、觀察的習慣、切磋琢磨的習慣、總結歸納的習慣等等。

    學習習慣是指孩子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下自動地去進行某些活動的特殊傾向。由於習慣實際上是指透過重複或練習而鞏固下來並變成某種動作的一種需要,從生理機制上來說,習慣只是一種後天獲得的趨於穩定的動力定型。

    易言之,習慣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由於一定的刺激情景與個體的某些動作在大腦皮層上形成了穩固的暫時神經聯絡--條件反射連鎖系統。

    這樣,當個體在同樣的刺激情景作用下時,條件反射的連鎖系統就會自動地出現,人就會自然而然地或自動地進行同樣的有關動作。(定義有好幾個,大致差不多)

    培養孩子在學習中勤于思考、敢於攻關破難的習慣。

    有的孩子缺乏毅力,自覺控制能力較差,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往往不肯動腦思考,就遇難而退,或轉向教師或父母尋求答案。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或家長不要代孩子解答難題,而是要用堅定的神色鼓勵孩子動腦筋,用熱情的語言激勵孩子敢攻克困難。

    此時,教師或家長任何一種親切和信任的目光,一句熱情而富有鼓勵的話,都可以使孩子產生戰勝困難的信心和力量。還可以跟孩子講一些中外名人克服困難的故事,使他懂得一個人具備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是很重要的。

    就是說,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不能只對一題一文進行輔導,最重要的是教育孩子學會用腦,幫助孩子克服內部或外部的困難和障礙,使孩子樹立堅定的信心和克服困難的毅力。

    提高兒童的學習興趣,對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也有重要意義。

    有濃郁學習興趣的兒童能自覺學習,由學習興趣產生克服困難的決心的動力。要使學生明白,一個人在前進的路上會碰到許多困難和挫折,失敗是成功之母,有志氣的人不會被困難嚇倒,應以堅強的意志,拼搏的精神戰勝困難。

    培養孩子在規定時間內學習的習慣,力戒拖延和磨蹭。

    孩子在學校裡的學習是有嚴格時間規定的,在家裡也應該有固定的學習時間。例如,放學後應先寫作業後玩,或者在晚飯後稍稍休息一下,立即做功課。

    有關調查表明,學習好的學生,一般都在嚴格規定的時間內準備功課,這樣做主要是使學生形成一種時間定向,一到什麼時候就自然而然地產生了學習的願望和情緒。

    這種時間定向能在很大程度上使開始投入學習的準備時間減少到最低限度,使孩子能夠很快地專心學習。

    同時訓練學生的專注能力,集中精力學習,而不是學習時摸摸這兒、看看那兒或遲遲進不到學習狀態中,有的在學習時總有許多毫無意義的停頓,寫著寫著就站了起來,或者說幾句閒話等等。

    這些孩子貌似學習,但實際上學習效果極低,既白白浪費了時光,又會養成做事心不在焉的壞習慣。久而久之,會造成思維遲鈍,注意緊張度降低,影響智力發展,使學業落後,以至形成拖沓的作風,學習、工作都沒有效率。

    所以在對孩子的要求上,不要只滿足於孩子“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而要教育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精神專注,高效率地完成任務,幫助孩子學會控制干擾,訓練他們高度的專注能力。

    培養孩子不懂就問的好習慣。

    孩子有不懂的地方,教師和家長不要埋怨孩子為什麼不懂,更不能加以斥責,要鼓勵孩子提出什麼地方不懂,找出不懂的原因,然後積極啟發他們,幫助他們動腦筋,切忌煩躁、死記硬背或放下不管。

    培養孩子養成複習舊課和預習新課的習慣。

    經常督促孩子按時複習當天課程,預習第二天要上的新課,是幫助孩子鞏固當天所學知識,為第二天上好新課打下基礎的好辦法。

    如果當天所學的知識不鞏固,甚至沒有學會,日積月累,在學習上就會產生積重難返的大困難。所以一定要培養學生養成預習--聽講--複習--作業--總結的系統學習方法。

    教育孩子養成做完作業細心檢查的習慣。

    做作業時一般都是整體知覺在發揮作用,不少孩子只顧趕進度、出思路,很少顧及到一些細節問題:在作業中常常出現差錯,不是寫了錯別字,就是、看錯運算子號或者少做了習題;做完作業之後,應該教孩子及時從整體知覺調整到部分知覺,從細微處檢查是否有漏洞。因此,家長、教師最好教會孩子檢查的方法,如看看是否漏題、漏答、漏單位等,養成細心檢查作業的習慣。

    一般說來,習慣可以在有目的、有計劃的訓練中形成,也可以在無意識狀態中形成。

    而良好的學習習慣必須在有意識的訓練中來形成,不允許也不可能在無意識中自發地形成,這是學習習慣與一般習慣的根本區別。因為,相對於其它習慣而言,不良學習習慣形成以後,要改變它將是十分困難的,不利於學生的成長。拿破崙·希爾說:"播下一個行動,你將收穫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你將收穫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你將收穫一種命運。"

    事實表明,習慣左右了成敗,習慣改變人的一生。一句話,成也習慣,敗也習慣。

    一般學習行為習慣的內容及培養要求:

    幼兒階段:

    ◎聽故事:聚精會神,每天定時。

    ◎用筆畫畫:每天畫一頁畫。

    ◎觀察說話:每天觀察一兩件東西或一兩個事情,能簡要說出。

    ◎正確握筆:訓練正確的握書寫姿勢。

    ◎喜愛圖書:不撕毀,不折疊,不亂扔,很珍惜。

    ◎整理學習用品:擺放整齊,有序,會分類。

    小學階段:

    ◆愛書:學會包書皮,在合適地方寫名字,不磨損、折皺書角,不在書皮、書中亂塗亂畫,常到書店購買新書。

    ◆寫字:握筆姿勢正確,坐的姿勢正確,不折皺本角,書寫整齊,力求美觀。

    ◆聽課:集中精力,坐端正,不做與聽講無關的事,積極回答問題,有問題向老師請教。

    ◆作業:獨立思考,書寫整齊、規範,按時完成。

    ◆思考:凡事多問一個“為什麼”,力求知道原因。

    ◆用工具書:會用老師推薦的工具書解決一些學習上的困難。

    ◆記筆記:凡讀書讀報、聽課、聽講話都動筆記錄,能抓要點,力求記原話。

    ◆寫日記:堅持天天做,學會揀重要的記,力求有新意。

    ◆提問:每天向老師或同學提一個問題。

    ◆讀報刊:每天讀,成為必做的事。

    ◆積累:摘錄、剪集好句子、好語段、好文章、好例題、裝釘自己的報刊。

    ◆建立作業規範:各科作業的書寫格式規範。

    ◆參加課外活動:參加文體活動、聽報告、看演出、看比賽、投稿、競賽等。

    ◆預習:建立預習常規,根據各科特點決定。

    ◆複習:遵循記憶規律,掌握各科複習方法。

    初中階段:

    實際上,習慣對於孩子的生活、學習以至事業上的成功都至關重要。兒童期是形成習慣的關鍵時期。孩子的心靈是一塊神奇的土地,你播種一種思想,就會收穫一種行為;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穫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穫一種性格;播種一種性格,就會收穫一種命運。

    由此可見,作為家長,家庭教育中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習慣。

    三歲之後就可以教寶寶開始識字啦,我閨女就是這個時候開始認字的,用了 很多方法培養她的興趣,最有效的還是用Apipi,你百度搜索【貓小帥學漢字】挺不錯的,我閨女用了1年多了,特別喜歡,現在還經常給我講故事,棒棒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因為哪部電影喜歡周星馳的?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