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桂洋-
-
2 # 宿緣的生活美文
我是一名畢業生,我認為現在的教育很失敗。學習不僅是學習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思考問題的方式,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將大量的知識強加給一個人顯然是不合理的,你應該讓他們學著自己去發現興趣,讓他們主動去獲取知識,只有他們找到了自己的興趣,他們才會主動去獲取,所以讓他們發現自己的興趣是很重要的。老師們應該去引導幫助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並主動去獲取知識,然後就是幫助他們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現在的大學你能看到他們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嗎?
-
3 # 健康開心曉
各種各樣的老師都有自己的方法。把敷衍了事,消極假裝認真的老師除外。就從都在認真思索方法,希望每節課都有進步突破的老師群體來說。如果讓課堂充滿競爭攀比,恐嚇恐懼的課我覺得是不好的。另外課堂一定要符合學生心理年齡,學習規律。對待低齡的就要寓教於樂,活潑生動。對待高齡段就要看內容實用性,豐富性,挑戰性。如果每個老師都認真思考每節課要比前一節課好,學生每一節課都有收穫,啟發,那麼就是多麼不同的風格,都算是好的教學,因為有責任心,愛心,良心在把控質量。
-
4 # 教育之路223851457
教學是一門藝術,不同的老師,教學風格不同,方式方法也不同。但不管怎麼教,都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我對好課的理解是教學目標明確,教學重難點突出,教學活動豐富,能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效果好。最終目的讓學生在輕鬆愉快中學有所獲就是一堂好課。
1、教學目標明確:教學目標的確定有三個維度,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那麼如何確定教學目標呢。個人認為應該緊扣教材,理清教學內容;結合課標,圍繞課標精神確立目標;研究學生,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這樣制定教學目標更具有針對性,層次性,實效性和科學性。
以上是我的看法,說得不全面的地方敬請指正。
-
5 # 巫法巫色
教育教學是一件嚴肅的事情,所以我必須要認真地對待這一個問題,就像認真的對待一個學生,對回答負責,對自己負責,這就是教育,讓人心懷敬畏的工作。
1. 不是每種好的教學方法都適用於所有學科,所有老師,所有學生
每個老師都會有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但卻不適用於每個老師。比如我性格活潑開朗,又願意鼓弄琢磨一些東西,在我的語文課堂上,大多數記敘文,小說,戲劇,詩歌我都會採用一種沉浸式的教學方法,用圖文化的板書,戲劇化的語氣腔調帶著學生一起沉浸式學習,這種方式對文章主題的理解,景物和人物刻畫的感受都有很好的教學效果。
這種沉浸式的教學方法在部分語文教學中算是很好的方法,卻不適用於每個老師,每個學科,也不適用於所有學生,有的班級整體學生風格偏安靜,有的則偏好動。
2. 單一的教學方法好與不好同時存在,組合使用,效果最大化
教學效果的好壞有很多因素影響,單一的教學方法利弊同在。比如在講解《物種起源》這篇說明文時,採用小組探究的教學方法,看似小組討論積極熱烈,討論結果也非常不錯,每個學生都很活躍,但課後在反思的時候,就會發現問題:每個小組只關注自己分配到的學習任務,但其它小組的任務內容關注極少甚至就沒有關注,而知識和要點是分佈在全篇文章中的,這時候這種方法就是有弊端的。表面看著熱鬧,實際不如不分組。
所以每種教學方法都有優勢,在真正教學的時候,是要多種教學方法組合使用的,從而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3. 能最大化實現教學目標,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算是好的基本標準
怎樣的教學方法最好?能最大化實現教學目標,因“材”施教,可以算是好的基本標準。比如前幾年全國很熱的杜郎口教學模式,很多學校爭相學習效仿,我們學校在那一段時間也是大力開展各種學習,先是在初中效仿學習,後來到高中,在高中就很難實施效仿,老師們大都認為不適合這麼搞,後來初中也不知什麼時候停止了學習。
這種教學模式在當地,針對當地教學的多種因素是一種成功的教學模式,但是到了其它地方就不成功,甚至很不“好”。好的教學方法的基本標準,個人觀點是能夠最大化實現教學目標,這需要因“材”施材,這個“材”包括: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特點,老師特點,學校定位,其它弱關聯項。
綜上,教學方法可以在老師的不斷實踐和摸索中不斷最佳化和創新,形成獨特的教學風格,而這風格沒有最好,只有更好,用心就好。
手機上寫了好幾百字,回答完成,補一張圖,忽然宕機,回答的內容沒了。以下是回答上文之前的內容,不清空了,留著給使用手機回答的朋友,也許用得著。
1. 手機上客戶端回答問題,如果選擇退出後,系統會自動儲存所寫內容。如果沒有自動退出,只是在當前的回答頁面,如果是誤操作,結果就慘了……
2. 我經歷了兩次,上一次回答一個問題,也是回答完了,到結尾處,有一段想調整一下順序,不小心選了複製還是怎樣,結果內容全沒了,關鍵問題是手機版沒有撤銷……崩潰極了,回答一個問題,基本需要一個小時,那個問題回答得很細緻,用了一個多小時。
3. 今天的這個問題,我也回答了一個多小時,結果又因為系統提示“無響應,等待還是取消”,我選擇了等待,結果等來了一片空白……
我的這篇回答,應該就像是學生的零分作文一樣,所答非所問,不,我已經答完了卻沒了,一個小時15分的時間,也許是不甘心再重來一次,也許是想揣摩下學生寫零分作文時的心情,我寫下了上述文字。請問者諒解,空了我再補上回答,幾大段的文字和觀點,就只剩下沒有什麼參考價值的一紙圖,要不是這圖,也不會出現系統無響應,都是你惹的禍,你不要躲。
-
6 # 粉蘿唄992
怎樣的教學才算是好的教學? 教學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所組成的一種人類特有的人才培養活動。透過這種活動,教師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和技能,促進學生素質提高,使他們成為社會所需要的人。從教學的定義可知,教學離不開老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教學活動不僅僅只是傳授知識。在如今看來,我認為好的教學,是教學相長。好的教學是老師熟練掌握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做到因材施教。好的教學是老師會設計合理的教案。好的教學,是老師掌握教學設計的方法。好的教學,是老師會安排適合課堂的教學活動。好的教學是,老師在教學過程結束後,積極主動的進行反思。孔子有句名言:“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我認為好的教學是老師要“善喻”。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積極地進行思考、還沒有完全想通的時候老師適當給予他們啟發,促進學生對問題的思考;當學生對某個問題思考已有所得,但不十分明確、還不能完全表達出來的時候老師要給予開導。“善喻”即善於啟發。教師應營造和諧氛圍,在課堂上當好組織者與指導者,要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好的教學老師要熟練掌握多種教學方法。以小學英語教學為例,有匯入法。老師講課時可以透過遊戲匯入 ,情境匯入 ,多媒體教學 ,故事匯入 ,歌曲匯入等多種匯入方法激發學生主動學習英語的興趣。與此同時,老師還可以採用情景教學法。老師創設真實的生活場景,便於學生將所學語言材料進行綜合、創造性地進行表達交流。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接近生活實際,而且能變單調、機械的句型操練為活潑、生動的交際性練習。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好的教育,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好的教育,要敢於奉獻,勤反思。做老師沒有竅門,因為面對的是不同的學生。好的教育,需要老師像園丁一樣勤奮,不斷反思。
-
7 # 藍色winds
每逢考試,無論規模大小,許多老師都會樂此不彼地“八卦”周圍同事的成績,比如平均分多少,幾個人及格,或者幾個人不及格等等,可見成績在大家心中的分量之重。
我教過一個班,在八年級的六次階段考中,有五次是年級第一,還有一次是年級第二。上了九年級後,第一次階段考就掉到了年級第八!如果在過去,我通常的舉動,就是拿著這個成績到班上開罵,然後呼籲學生以這樣的成績為辱,下一次把第一奪回來。而這一次,我仔細地分析了成績後,沒有到班上發洩情緒,只是對教學的行動做出了一些調整,以及找了一部分優生溝通。接下來的第二次階段考,這個班從第八上升到第二;隨後的期末考試,這個班又回到了年級第一。
我之所以能夠保持淡定,是因為相信這個班有拿第一的實力;而之所以相信,是因為我有一套評估學生數學成績水平的方法。
班級由學生組成,評估一個班的數學成績水平,歸根到底,在於評估一個學生的數學成績水平。
做這件事情有兩個好處。
第一,它能幫助我們設定合理的預期,避免妄念。滿120分計算,如果一個學生的水平在70分左右,我們就不會因為他某次考到90分感到過於欣喜,而是幫助他尋找進步的空間;也不會因為他某次考到50分感到萬分焦急,而是幫助他尋找調整的方法。
我搭檔過的一個同事,在剛送走一屆,接手一個新的班級不久,就偶爾吐槽:“好無趣啊!我以前教的班級,基本上都是數一數二的,現在這個班級居然還倒數了!”我也教同一個班,發現那個班的學生的確已經盡力了。這個同事的教學無疑是優秀的,只是她想要的成績,學生實在做不到。
第二,它能幫助我們調整教學的策略,提高效率。滿分120分計算,如果一個學生的水平在70分左右,就別拿一些複雜的題目難為他了,踏踏實實幫助他鞏固基礎,對他來說才是正道;如果一個學生的水平在110分左右,就別給他塞基礎題了,不如大膽放手,讓他尋找自己的提升之道,當他存在疑惑時,再適當地指點一下。
我教過兩個學生,每當我發下學案,其中一個學生就興致沖沖地把自己會做的做完,然後等我講解剩下不會的題目;另一個學生就是“刷刷”地做完整張學案,然後拿出自己買的輔導資料,研究裡面的難題。同樣的時間,他們都選擇了對自己有幫助的事情,教學的效率就這樣一點點地得到積累。
那麼,怎樣合理地評估學生的數學成績水平呢?
學生的成績水平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實力,就是在一份試卷中,學生把會的全都做對後獲得的成績。另一個是發揮,簡單地說,把會做的做錯了,就是發揮失常;不會做的做對了,就是發揮超常;剩下的,就是正常發揮。因此我們需要從實力和發揮兩個維度,來評估學生的數學成績水平。
先來看看如何評估學生的實力。其實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本事,比如當有人問起某某學生的成績時,他們會說:“那個學生大概也就是70分的水平!”這裡的“70分”,就是這個學生數學的實力中樞。評估實力的關鍵,就是儘可能合理地找到學生的數學成績的實力中樞。
有的人喜歡用分班成績當做學生的實力中樞,有的人喜歡用最近的考試成績當做學生的實力中樞,其實最靠譜的,應該是用學生個人的平均分。
平均分最大的優點就是穩定,而且從統計學的意義上講,學生單次的成績偏離平均分的機率不大。有個經典的類比,主人海邊遛狗,主人慢悠悠地走著,小狗則調皮地四處跑,有時跑到主人的前面,有時跑到主人的後面,但無論跑到哪裡,它都會主動回到主人面前搖搖尾巴。學生的個人平均分就像這裡的主人,單次成績就像小狗。
如何計算學生的個人平均分呢?
偷懶一點,可以把學生的各個考試成績加起來,直接除以次數。比如學生的兩次成績為80和90,平均分就是(80+90)÷2=85,我們可以認為這個學生的實力中樞是85分。成績的資料越多,平均分就會越逼近實力中樞。
如果想提高平均分的精確度,可以從兩個方向進行調整。
一個方向是為成績新增權重。從重要程度看,期末考試最高,期中的階段考次之,平時的測驗最低,所以我們可以設定,期末考試、階段考和平時測驗的權重分別為3、2和1。比如一個學生的期末考試90分,階段考成績80分,平時測驗70分,直接平均分就是(80+90+70)÷3=80分,新增權重後的平均分就是(90×3+80×2+70×1)÷(3+2+1)≈83分,我們可以認為,這個學生的實力中樞是83分。
期末考試和階段考試的次數不多,但平時的測驗比較多,而且有時考察的內容不一樣,這時可以對平時測驗的權重做進一步的調整。假設一個學期學6個章節,一次測驗只考1個單元的內容,我們可以設定這次測驗的權重為1÷6≈0.2;如果考3個單元的內容,可以設定權重為3÷6=0.5,以此類推。
另一個方向是為成績分類。從改卷的方式看,期末考試由全區統改,權威度最高;階段考試一般由備課組改,有一定的權威度;平時測驗基本是自己改,主觀程度高,權威度最低。因此,我們可以把期末考試和階段考的成績合在一起計算平均分,稱為“官方平均”;平時測驗的成績單獨計算平均分,稱為“非官方平均”。
不分不知道,分了嚇一跳。我去年對自己班級的學生成績進行分類統計,發現他們的官方平均普遍比非官方平均低兩分左右,可以看出我平時改卷有多寬容!
有的人可能要犯懶癌了:“你這個計算太複雜了,沒事幹嘛給自己增加這麼大的工作量!”其實,計算看似繁瑣,但是我們有Excel呀,一條求平均的函式命令就能搞定,我們要做的,無非是手動輸入成績而已。再說,有些人喜歡批改完試卷後,把成績抄在一張紙質的表格上,時間沒少花,但是分析的便利程度卻遠遠比不上使用Excel。
評估完學生的實力,接下來就是評估學生的發揮。
我教過的一個學生,平時的測驗都能拿到100分左右,可是一道大考,只能考到80分的水平。找他聊天發現,他每逢大考都會感到緊張,一緊張就大腦空白,許多丟分的題目,剛交完卷,他就知道正確的做法是什麼,但也已經無力迴天了。
因此,數學學得好,不代表就能考得好,發揮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因素。我們可以透過評估學生的發揮,對學生的實力中樞進行微調。
對發揮的評估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
第一個方面是態度。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會提高正常發揮的機率;反之,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會降低正常發揮的機率。
對態度的分析,可以從兩個細節著手。
一個細節是學生對自己成績的關心程度。有的學生,剛考完試,就四處找人對答案,時不時地跑到辦公室,問老師成績出來沒。如果發現考差了,他們自己會先感到慚愧,認真地研究出錯的地方,然後發誓下一次一定要努力考好。有的學生,考完試,好像什麼事情也沒發生,對答案和成績不聞不問。成績下來,如果發現考好了,就四處裝一個×;如果發現考差了,也無所謂。老師談起成績,他們通常的回答有兩種,一種是“這次只是我還沒準備好,下次會注意”,另一種是“我的水平就是這樣,改不了的”。這兩類學生,誰積極,誰消極,一目瞭然。
另一個細節是學生對學習任務的投入程度。有的學生,會全力以赴地完成你佈置的每一項任務,不管是課堂練習,還是課後作業。如果學有餘力,他還願意給自己尋找一些更有挑戰性的練習來做,或者向你請教提升自己的方法。有的學生,你給他佈置的任務,如果沒有及時檢查,他就會在質量上打折扣;有時甚至需要三翻四次地跟進,他才勉強地達到基本的要求。至於其他的練習,就不用想了。這兩類學生,誰主動,誰被動,也是一目瞭然。
第二個方面是習慣。
對習慣的分析,同樣可以從兩個細節著手。
一個細節是學生學習數學的習慣。學習的習慣由三個核心部分組成:別人講解時的傾聽、自己練習時的思考、以及反饋交流時的調整。我們可以從課堂、作業和課外培輔中,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在你講課時,有的學生會專注傾聽,而有的學生會自娛自樂;在做練習時,有的學生會認真思考,而有的學生則等著抄答案;在評講題目時,有的學生會主動給做錯的題目記筆記,而有的學生把答案一改,就“大功告成”了。
另一個細節是學生數學考試的習慣。考試的習慣也由三個核心部分組成:做題的節奏、解題的格式、以及草稿紙的使用。我們可以從平時的測驗中,觀察學生的學習習慣。比如我教過一個女生,平時學的還行,考試成績卻不大好,跟她溝通發現,她在考試的時候,習慣從最後一道題做起,當時我趕緊勸她改過來,後面成績就慢慢恢復過來了。
解題格式和草稿紙使用的規範,也會提高學生正常發揮的機率。比如我教過的兩個班,在多次分析了他們測驗中犯的錯誤之後,決定幫助他們規範草稿紙的使用,學生花了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才適應過來,但是他們在測驗中犯的錯誤也越來越少,尤其是選擇題和填空題。
透過對學生態度和習慣的分析,我們就能大致評估學生正常發揮的機率。如果機率較大,我們可以把學生的實力中樞向上微調,比如學生原來的實力中樞是70分,可以上調到75分;如果機率較低,我們就需要把學生的實力中樞向下微調,比如學生原來的實力中樞是70分,需要下調到65分。
藉助Excel表格,對所教班級的每一個學生,按照上述的步驟評估下來,然後彙總,就可以統計出班級的數學成績的實力中樞。根據優秀和及格的分數標準,我們可以進一步評估班級的優秀空間和及格空間,這樣就能選擇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如果優秀空間小,但是及格空間大,那就可以在穩固基礎的同時,挖掘能衝上優秀的學生。如果及格空間小,但是優秀空間大,那麼對於優秀空間的學生不妨大膽放手,讓他們在提升自己的同時,幫助後面的學生,拓展及格空間。
作為教師,我們的一個使命,是幫助學生提高數學的學習效率,讓學生能走的更遠。既然如此,我們首先需要知道的,就是學生身在何處。評估學生的數學成績水平,可以讓我們解決這個問題。在幫助學生的同時,我們也會得到成長。
- End -
-
8 # Kinsella
要明白什麼是好的教學,需要先明白什麼是教學。
本回答參考美國分析教育哲學的代表人物伊斯列爾·謝富勒( Israel Scheffler)《教育的語言》一書對“教學”一詞的日常用法分析,結合例項總結並概括好的“教學”的各個要素。
1、教學需要目標導向
教學的概念有意向和成功兩種用法。意向用法意味著,A教B學游泳,哪怕A已經盡力想讓B學會游泳,然而B可能根本學不會,即這個用法下的“教學”並不必然成功,不一定包含著學習;成功用法意味著如果說A教了B游泳,那B一定是已經學會了游泳,這個敘述包含了“成功”的用意,此時的教學必定包含著學習。
教學導向某個特定的結果,是一種具有目標導向的活動,好的教學目標的達成,通常需要專注和努力。例如,老師教學生學做廣播操,首先老師要有努力教會學生會做操的目標,但是這個目標可能達成也可能落空,若想要讓目標達成,老師必須付出能促成學生學習的努力,比如利用課間休息時間為學生示範,幫學生糾正動作等,如果最後目標達成了,學生學會了做廣播操,便可以說這個教學活動是成功的。
2、教學無固定行為模式
要理解教學的形式必須先釐清教學的時間特性,因為教學是一種活動,所以需要花費時間。假設詢問一個教師什麼時候教了學生數學,老師絕不會回答“昨天下午3點15的那一個瞬間”,而是可能會回答一個較短暫的時間段,比如“昨天下午”、“早上八點到十點”,或者回答一個較長的時間,“上個學期”、“從兩年前一直到現在”,這些時間段被稱為“教學時段”。
有的活動可以用明顯的肢體動作模式來說明,比如說一個人正在打球、正在坐著、正在穿過公園。但有的活動很難用明顯的肢體動作模式來解釋,例如解幾何題,儘管在解題過程中可能包含來回踱步、翻動紙張、皺眉等動作,但這些動作既不是解幾何題的必要條件,也不是充分條件。教學時段裡進行的教學活動和解幾何題一樣,教師肢體動作有無數變化,可能說話或沉默、寫字或不寫字、站著或走著,可能在操作教學器材,也可能根本沒有教學器材。例如歷史課上教師事先定下了要教學生“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一歷史事件的教學目標,該教師在曾經的教學中透過放映圖片的方式讓學生更容易掌握學習內容,教師喜歡透過提問的方式來考察和促進學生對歷史事件的理解和記憶等。如果學生學會了“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這一事件,我們似乎很容易認為教師放映圖片和進行提問等行為就是教學成功的依據,但如果我們把這套動作通則化,不加思考直接應用於以後的教學活動中,則是非常錯誤的做法,很可能導致教學活動的失敗。
總之,教師教學時段的外在活動方式不能直接決定教學的質量,而往往要在那段時間以外獲取足夠的資訊,設定可行的目標,採用合適的方式教學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3、教學需要關注學習者的學習行為
我們已經知道教學活動的目標是讓學習者學到某些事物,如果成功促進了學習者的學習活動,就可以認為教學活動是成功的。
當強調學生學習是教學預期的成果時,是把增進教學效率放在了意向的結果上了。我們不會去給一個商品生產者強調要儘量生產出吸引消費者的產品,因為沒有生產者可以拋開成品而只注意到製造過程的內在價值。但是教師卻常常會有這種危險的想法,他們常常不問自己習慣性的教學效果如何,學生學到了些什麼,只認為自己的教學有其內在價值而自我滿足,因此他們並不心求進步,只是沿襲老法子,否認教學有改進的必要與可能。
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就需要堅持依照學習效果來評估或修正教學,考察學生的認知狀態, 以有效地達成教學目標。如果學生的認知水平還無法理解教師所講授的內容, 那麼無論教師如何深入淺出地分析、講解、實驗、示範,學生都無法產生學習行為,教學活動必然是不合理且失敗的。比如教師教沒有任何希臘文基礎的學生去翻譯希臘文的鉅著,這時的學生是沒有能力學會的。
如果教學活動是成功的,促進了學生的學習行為,學生就應該能透過一些以標準測驗來鑑定知識、技能和態度的行為評量。如果前述教希臘文的老師能從學習者的認知能力出發,從基本的希臘文字母、單詞等開始教起,經過一段時間,原本不會希臘文的學生是可能學會希臘文翻譯並且完成老師佈置的翻譯任務的測試的。需要注意的是,在這裡學生完成了測試,乃是教學的產物,而非教學的方式。(當然如果測試是合理的也可以反過來成為幫助新教學或強化舊教學的一種方法。)這個分析能為改變傳統教學的側重於表達教學內容,忽略學生的認知狀態和學習成果,有嚴重的應試傾向等缺陷提供借鑑。
4、教學需要“捕獵規則”
一個活動的結局可能成功,就有可能失敗,任何嘗試都有失敗的風險,為了儘可能避免失敗,活動往往會有一個適用規則,以使成功的機率達到最高。但不同活動的規則並不相同,在某些事件中,有效的規則能確保成功,即雖然活動有失敗的可能,不過只要按照規則行事,就絕不會失敗,這樣的規則稱為“萬全規則”。例如可以為孩子正確寫出“cat”這個單詞建立一個萬全規則:先在左邊寫一個字母“c”,然後在“c”的右邊寫一個字母“a”,接著再在“a”的右邊寫字母“t”。這個規則確實是萬全且有效的,一個不認識這個單詞的小孩,也可以依照這個規則來拼出“cat”。相對的,有的規則是“不周延規則”。例如捕獵的規則可能包括“上膛,瞄準獵物,等待距離合適,馬上射擊,”但即使一個經驗豐富的獵人,嚴格地遵守了這個規則,還是不能保證可以成功捕獵,獵物可能在開槍的一霎那逃走了。
還有一種毫無效用但卻萬全的規則,例如把捕獵的規則說是“殺了獵物”,在賽跑中獲勝的規則說是“在別人之前抵達終點”。正常情況下這些規則顯然毫無作用,但在教學中,卻不會讓人明顯地覺得毫無效用,例如教師在教學生解答數學證明題時,可能會對學生說“找到一個公式,根據這個公式進行邏輯推演出一個新式子,再把新式子繼續往下推演,直到推出需要證明的題目。”學生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找到公式、如何推演,教師只告訴學生找和推演,豈不徒然?
真正適用於好的教學的規則,是比較接近捕獵而非教拼字的情形的。沒有一個促進教學成功的規則,既周全又能保證對未來的教師有所幫助。教學規則只能改進教學,增加其效率,卻不能完全排除教學的失敗。教學活動指向一個成功的目的,而提供幫助改善成功的規則是教育研究的卓越工作,一些規則用於免除對成功教學無益的努力,另一些則指出在有效的規則之中哪些是更為有效的。
-
9 # 分享影視創造社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還是生活在童趣/童幻世界裡的,而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想擁有一堂成功的課堂,那麼自身在教學前就必須要有百分之兩百的課前準備,並且在與孩子互動的環節上必須有自己的個性的東西,而且還要是能夠吸引小孩子目光的好想法,在課堂上用一種精闢幽默風趣的教學方法去引導他們,讓孩子在笑聲和動手動腦中快樂學習中成長,那麼你的課就是成功的,你的課堂效果就是成功的,因為孩子需要知識的同時更需要笑臉。。。。/。。。。
-
10 # 小幸運96209
教學是教師工作的核心,是重中之重的工作。作為一名小學教師,我認為好的教學應該達到以下幾個要求:1、首先必須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都有收穫。2、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的,注重學生各項能力的發展,不止單純地教授知識。3、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氛圍和諧、活躍並有序。4、能充分尊重學生,能充分體現教師的引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授完課時學生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那便是好的教學。
-
11 # 熬君則
“學高為師,身正為範。”
我們教育教學需要知道:讓有理想的人講理想,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才能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這就要求各級各類學校的廣大教師,不但要以豐富的知識教育學生、以深厚的理論功底贏得學生,而且要具備堂堂正正的人格,用高尚的人格、良好的品德感染學生,做學生喜愛的人、親近的人。
回覆列表
感謝邀請,具體就是因材施教。基礎好的班級可以大刀闊斧的延伸知識點,講授的過程以查漏補缺為主。而對於基礎薄弱的班級只能以基礎講授為主,如果從升學的角度看,重點班要抓尾,薄弱班級要抓頭,甚至要選擇性放棄後面升學無望的學生。這是8年教學積累的經驗。說到選擇性放棄,是不得以而為之,畢竟各個學校生源、家長重視程度、辦學條件不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