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baba159057331

    在古代,比如清朝,十個老錢可以點個賣唱女一首歌,一百老錢能換一兩銀子,算一下現在歌手十首歌能值多少錢,就是現在的多少錢。

  • 2 # 四川達州人

    古代?

    啥時候?

    各時期銀價不同。

    元代之前,中國貴金屬存量少,大多作為國家財富儲備。比如南宋奸臣張俊,家中貪汙的白銀鑄造為一千兩一個的銀球,盜賊都嘆息為莫奈何。

    南宋時期,海上絲綢之路開啟,元代中Continental地交通打通,所以中國傳統出口利器的絲綢茶葉瓷器開始瘋狂汲取世界貴金屬,尤其地理大發現之後,美洲白銀以船為單位進入中國。其中估計16世紀世界白銀的6成到達中國。因此才有張居正一條鞭法確認白銀為法定貨幣。

    也因此,中國白銀價格逐步下跌,開始走入民間交易,約在1800年左右,白銀價格跌至最低水平,850文銅錢兌換一兩。

    此後,伴隨鴉片貿易與賠款,白銀逐步開始外流,價格上漲,自1840年的1000文銅錢漲到咸豐年的1600文,1900年的2200文。

    所以,啥時候很重要。

    大體看,清朝初期銀價便宜,後期白銀購買力上漲,比如1900年代,北京五口中等之家,居住四合院,出入馬車,僕人兩對,孩子上學,月度需15兩至20兩。折算今日北京二環內兩套房,兩輛汽車,一名保姆,兩孩子上學,月度最少開支2萬,所以清末時期白銀大體等於今天1200元。反之,清初只能有700元。

    當然,這只是大體折算。北京郊區、農村、上海、內地,物價水平各有不同。

  • 3 # 請叫我囡囡

    一個銅錢、一兩銀子、一兩黃金,在古代到底摺合多少人民幣?咱們先來了解一下中國歷史上,貨幣的發展歷程。

    貝是中國最早的貨幣,商朝以貝作為貨幣,因為後來需求量越來越大,又開始出現了銅貝。

    到戰國時期,中國的貨幣逐漸形成了以諸侯稱雄割據為特色的四大體系,即:鏟幣、刀幣、環錢、楚幣(爰金、蟻鼻錢)。

    秦統一中國後,頒佈了中國最早的貨幣法“以秦幣同天下之幣”,規定在全國範圍

    內通行秦國圓形方孔的半兩錢。

    秦·半兩

    到了漢代,漢武帝收回了郡國鑄幣權,由中央統一鑄造五銖錢。從此確定了由中央政府對錢幣鑄造、發行的統一管理。

    唐高祖武德四年,李淵決心改革幣制,廢輕重不一的歷代古錢,取“開闢新紀元”之意,統一鑄造“開元通寶”錢。

     “開元通寶”背祥雲紋錢

    說完錢幣,再說銀子。

    咱們都常常看到古裝劇裡,百姓使用銀兩(銀錠)作為交易貨幣。

    事實上銀兩(銀錠)是在明代才開始實行使的。

    唐宋金時期是以銀鋌作為古代的流通貨幣,銀鋌因其形狀類似豬的腎臟,地方百姓俗稱“豬腰銀”。

    清代廣東“粵海關咸豐九年”十兩砝碼銀錠

    清代雲南“福盛廣記匯號紋銀”五兩牌坊銀錠

    說完了白銀,再來說說黃金。

    今年7月的時候,我們古物獵人拍出了一張帶有“南元足金”款識的南宋金葉子。

    南宋時,因為中國南北分裂,金朝和南宋之間貿易往來中黃金白銀比較常見。從北方過來的土豪們不帶銅錢,而帶一堆金葉子和銀子,到了南宋後再換成銅錢使用。

    那次拍賣見識了之後,我才知道金葉子其實並不是葉子形狀的,而是書頁狀。

    因此,我也做了一些功課。現在出土的一些標明“十分金”的南宋金葉子,四張可以折在一起,重量正好是38-39克,接近南宋時的一兩。

    這樣更方便了,四張金葉子就是一兩金子,分割開每張就是二錢五分。

    據說按照南宋的物價換算,這一張,雖然不夠在樊樓那種宋朝頂級消費場所消費,但找家不錯的客棧,不用工作就這樣悠閒的過上幾個月中產的生活,是一點問題都沒有的~

    中國古代貨幣單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別是秦漢以前。不過大多是以銅錢、白銀 、黃金作為基礎單位。

    而他們之間的兌換比例就像現在的外匯價格一樣,是常常變動的,不像1元錢等於100分這樣明確。

    按國際上的金價浮動,“金銀的比價從1600年前後的1:8上漲到20世紀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紀末則翻了一番,達到1:20。”

    那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現代的多少錢呢?我們不如以米價作參考來計算一下。

    或許因為流年收成的變化,和農業發展的變化,這個計算結果並不能完全當真,但不論時代變化,米總是人們生活的必須品。

    先說唐代,據記載,唐太宗貞觀年間,一斗米5文錢,一斗米約12.5斤,夠普通的小兩口吃上一週的樣子。

    通常一兩銀子折1000文銅錢(又稱一貫),就可以買200鬥米,也就是2500斤。

    以今天一般米價2.5元一斤計算,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人民幣6250元的購買力。

    而到了宋代,根據《宋史職官志》“每鬥(米)折錢三十文”的記載,假定一兩銀子也是折一貫錢,1兩銀子相當於人民幣近1041元左右。

    北宋 “崇寧通寶”鐵母

    金庸先生的《射鵰英雄傳》故事背景是南宋。文中有描述,郭靖初遇黃蓉,被她宰了一頓“共是一十九兩七錢四分。”

    若按這個價格計算,那麼郭靖請黃蓉吃得這一頓大約相當於人民幣兩萬多塊錢,可以說是宋朝《小時代》了。

    史載明朝萬曆年間,一兩銀子可以購買一般質量的大米二石,當時的一石約為188.8斤大米,二石就是377.6斤。按現在的米價來計算,明朝一兩銀子約相當於人民幣944元。

    值得一提的是,電視劇裡皇帝都喜歡動不動就上次黃金萬兩。但事實上,萬曆年間國庫年收入才達到200萬兩白銀,就這,還是經過張居正改革後國庫收入豐富才有的數字。

    咱們許多現代人對於古代銀錢的認知,都來自於各種古裝劇或是小說等文藝作品。

  • 4 # 追劇阿三

    中國白銀的貨幣歷史

    銀子說的應該就是白銀。在中國,白銀作為貨幣有著悠久的歷史。《史記·平淮書》裡記載:“虞夏之幣,金為三品,或黃、或白、或赤。”黃是指黃金,白是指白銀,赤就是銅。在先秦時期,中國就已經開始用白銀了。先秦銀質貝幣與春秋楚國的銀布幣等出土已經被考古學界所認同。

    中國貨幣史上正式以白銀作為交易貨幣是在漢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前119年),武帝為抑制豪門大族的巧取豪奪和求得文景盛世再現,於是改革幣制,採用了“白金三品”幣作為國貨。“白金”的面值分三等,圓形的龍幣值三千錢;方形的馬幣值五百錢;橢圓形的龜幣值三百錢。而我們所講的這種“白金”其實就是銀錫合金,其中白銀的含量比錫少,這種白金貨幣的流通前後只有二年就被廢除。儘管如此,“白金三品”是中國見之於史書的最早銀幣,也是第一次在幣面上鑄出圖案的銀幣。嗣後,新朝王莽頒行“寶貨制”,也鑄過“銀貨三品”,但只是曇花一現。

    五代時,白銀已被使用在進獻、輸入貨物、納款、行賄等領域,每次用銀的數量也相當巨大,但只隨便鑄成銀鋌、銀錠、銀餅等形式,以其自身的重量參與流通。 到了宋代,除“交子”紙鈔和銅錢、鐵錢外,白銀也被作為貨幣使用,當時的白銀貨幣有碎散的,也有五兩、十兩、二十五兩、五十兩,甚至千兩,其中比較多的是束腰形長條銀塊,個別也有方形、圓形。 到了金、元時期,白銀被更為廣泛地使用。金代的“承安寶貨”銀鋌,從一兩到十兩分為五等,這是中國用法定計數銀鑄幣的開始。元代更進一步確立了白銀的貨幣地位,公元1260年,世祖忽必烈即位不久,開始鑄一批每枚重五十兩的銀元寶。元寶的名稱雖在銅錢上用過,但白銀鑄的元寶,卻是“元朝寶貨”的意思,銀錠稱元寶即從元代開始,以後“元寶”成為固定的代名詞。

    白銀廣泛的流通

    據《明史·食貨志》載,洪武八年(1375)“禁民間不得以金銀物貨交易,違者罪之,以金銀易鈔者斬。”但隨著中國的經濟發展,以及市場對白銀的需求增加,明政府逐漸解除了禁銀規定。開放銀禁後,部分官庫貯藏白銀便隨著支付官俸和軍餉而被投入商品流通,從而使官庫存銀變成活銀。

    明朝中後期,白銀成為主要的流通貨幣。當年明成祖從南京遷都北京後,由於受條件限制,北京官員的俸祿仍要在南京支付,負責經辦的人員“將各官俸米貿易貨物,賣貴賤酬,十不及一,朝廷虛廢米祿,各官部得實惠。”到明英宗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戶部為了克服這一弊端,決定將江南租賦改成白銀、布帛等物品運往北京發放官俸,次年又將蘇州、松江、常州存留的近73萬石糧食也折換成白銀給官員發放俸祿。明朝政府的這些決定,使白銀成為當時中國官方認定的合法貨幣,從此以後,中國各朝代的財政收支也逐漸轉向以白銀為主的貨幣支付方式。

    銀兩是每個朝代的經濟能力的象徵根據物價計算比較合理。

    換算都不一樣,受貨幣流通影響,一兩銀子的購買力都不一樣,我們挑幾個典型的換算。在唐代,物質豐富,國家富裕,一兩銀子可以買200石糧食,約120斤左右,按照現在的購買力換算,唐代的一兩銀子可值4720元。宋代由於貨幣形式增多,貨幣稍有貶值,但是貨幣市場太亂,無法換算。到了明朝,一兩銀子可以買2石大米,相當於現在的755元。清朝由於外來資本進入,干擾了原有的經濟市場,一兩銀子大概值200元。所以電視劇裡隨隨便便的一兩銀子可是相當值錢的,百姓都是以銅錢為主。

  • 5 # 付久佳

    在解放前一斤等於十六兩,按照這樣的計算方式來說古代的一兩等於現在的31.25克。重量知道了再查一下現在銀子的價格乘一下就知道了。

  • 6 # 李曉貌

    說銀子值多少錢,首先要對比當時的物價。

    先說近的,清末的時候一斤豬肉大概要20文銅錢,一兩銀子能換多少銅錢,大概在兩三千個左右。換算成我們現在的物價,我們就粗略的按豬肉十塊錢一斤計算,那麼一兩銀子大概就是一千塊錢左右,當時買一畝地大概只需要七八兩銀子。

    明朝時候一兩銀子可以買到兩石米,當時的一石大概是90多公斤,兩石就是三百多斤,將近四百斤了。而我們現在的米價大概在兩塊錢左右。換算一下一兩銀子也是幾百塊錢,不到一千塊錢。

    紅樓夢裡曾有過這樣的一段描述,劉姥姥進大觀園看到賈府一頓飯竟然花了24兩銀子,感嘆說這筆錢夠一戶人家吃一年的了。換算一下,24兩銀子大概就是一萬多塊錢。就算放到現在,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不算其他,只算吃穿開銷的話也綽綽有餘了。

    說完了明朝我們再往前看,到了唐朝銀子的價值就更高了。唐朝的米價跟現在的折算一下,一兩銀子價格最高的時候大概在4000元人民幣左右,後來貶值後也在2000元左右。而宋朝的金融制度比較混亂,雖然宋朝的商業很發達,但是在貨幣管理上非常的混亂,除了朝廷發行的銅錢,貼錢,還有錫錢,每個州自己還能鑄錢,甚至有些大戶人家還能私下鑄錢。所以物價也是很亂,經常變的。換算一下的話,大概低的時候相當於900多元,最高的時候能到2000元。

    最後說一下清朝的官員俸祿。清朝的六品官,年俸是45兩銀子,也就是一年工資才幾千塊錢。六品官已經相當於現在的局級幹部了。

    那買個官多少錢呢?乾隆年間的時候明碼標價,買個道臺需要一萬三千一百二十兩銀子,也就是兩百多萬。

    中國古代發掘的銀礦非常少,白銀是非常稀缺的資源,所以價值非常高,很多普通老百姓一輩子都沒摸過銀子,甚至見都沒見過銀子的也大有人在。小說電視裡吃頓飯動不動就幾十量銀子,肯定是不對的。要說一兩銀子到底相當於多少錢,每個朝代都不一樣。

    用銀子做貨幣最早是從漢朝開始的,但是一直到清朝之前,銀子其實都不算是正式的貨幣,官方正式的貨幣都是銅錢。白銀只是用於官方的大額結算,很少有人直接拿著銀子去買東西,基本都是要換成銅錢。到了清朝,銀子才開始慢慢的變成正式的貨幣。

  • 7 # 致史明鑑

    古代人主要是以銀子和銅錢作為主要的交換貨幣,而古代生產總值比較低,才會使用銀子作為一種主要的交換貨幣。

    而假如以銀子換算成我們今天的人民幣,對於不同的朝代和年代,換算率也大為不同。這是要根據當時的購買力和經濟水平以及國家的生產總值來計算的。

    在明朝萬曆年間,當時一兩銀子可以買的大米 188公斤,而我們現在的大米一般的大概在1塊5到2塊錢之間,所以我們去中間價1塊7毛5來進行計算,那麼一倆銀子大概是660元。

    而在唐朝,銀子可能就比較值錢了。我們同樣以當時的工資標準和大米的折算價格計算。唐朝的一倆銀子大概能有4100還要多的人民幣。在整個明朝,一倆銀子摺合成人民幣的價值會有600~1300不等的價值。

  • 8 # 時事評論觀察員

    誰能說說古代一兩銀子值現在的多少錢呢?遠的不說,咱就說說清朝年代的一倆銀子值現在多少人民幣吧?要弄清清朝年代一兩白銀值現在多少錢(人民幣為換算單位)那麼我們就要弄清楚現在的白銀價值才行,距網上最新白銀售價(二0一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白銀售價)為:3.30元一克折算人民幣為3.30元克X50克=165元人民幣兩,也就是說清朝年代一兩白銀價值現在165元人民幣。

    那麼清朝年代的一兩白銀放在當今的東莞市清溪鎮進行消費它又能買多少東西呢?(一兩白銀計值165元人民幣,在東莞凊溪可買豬肉5.5市斤,(注清溪豬肉三十元一市斤今日價)或者買散裝菜籽食用油18.33市斤(今日價9元斤)或買普通大米59.89市斤(注今日商場米價)

    在清朝年代朝庭一品大員俸銀180兩折現在人民幣計165元人民幣一兩白銀X180二29700元人民幣月工資。二品155兩,三品130兩,四品105兩,五品80兩,六品60兩,七品45兩,八品40兩,九品33兩,未品的公職人員31兩5錢以次論推。在清代未品公職人員工資165X31.5=5197.5元人民幣,在清代一搬普工月白銀十兩計現代工資165X10=1650元人民幣。在清代公務員月最高工資29700元工資沒有任何福利保險待遇,而切家丁雜工等人工資朝廷是不發工資的全由主人承擔,所以二萬多工資根本就不夠開銷,所以才造成了當官貪汙成風,清朝與當代相比一個在天一個在地沒法比。而當代普工平均月收入也在二千元以上。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普邊改善提高,城鄉一體化建設訊孟發展人民生活日日提高,可以說我們生在了一個幸福美滿的年代。由於本人知識有限不到之處還望劇友見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輔助寶藍讓IG負重前行,輸給BLG後,季後賽IG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