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春秋》就沒有《左傳》,《春秋》是《左傳》的靈魂。為了瞭解《左傳》,必須先了解《春秋》。歷來相傳孔子作《春秋》,但對孔子和《春秋》的關係,自古以來卻看法紛紜。在今文家看來孔子是一個政治家,他圍繞六經闡發了一整套非常深刻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今文家從《春秋》中闡發出了非常豐富的“春秋大義”。 但是在古文家看來孔子更大的意義是一個文獻學者,孔子和《春秋》的關係是體現了孔子對於周公的這種傳統精神的繼承。《左傳》則是古文家的重要典籍。
《春秋》的核心是“《春秋》大義”,義法是瞭解《春秋》的最重要的問題,它是真正《春秋》這部經典對華人的思想和精神發生最深刻影響的地方。無論《公羊》,《穀梁》還是《左傳》,他們在對《春秋》解釋的時候都非常重視對《春秋》大義的闡發,只是它們解釋的方式不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於《春秋》大義的理解也非常不同。
《左傳》的所體現的思想傾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它非常重視“禮”,非常強調“禮”對於政治的意義,這是春秋時代的一種新思想。另外,這裡的“禮”與我們熟悉的“儀式”的“儀”不同,“禮” 不能僅僅體現在這種揖讓行禮的儀式中,而要體現出一種深刻的政治含義。 第二個就它的“重民”思想,在《左傳》中,重民的思想和重禮的思想是交織在一起的,我們要理解重民的含義,就不能夠忽略“禮”的精神和“禮”的背景。
《左傳》的文學成就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我們在欣賞它的記事才能和優美的文筆的時候,還要注意到它產生的特定歷史環境和特定價值。 首先要注意的是《左傳》是經而不是史。《左傳》是解釋《春秋》而作的書,所以,《左傳》不是按照史書的寫法來寫,因此這就影響到它整個的謀篇佈局和格局體例,所以我們讀《左傳》的時候會看到,它打亂了整個的時間的順序,特別重視一種因果關係的傳達。只有從“釋經之傳”的角度著眼,很多特點才能有一個合理的說法。
《左傳》寫作的年代正值春秋時期,當時中國的禮樂文化正發生著一個重大的變化,從“古禮”演變而為“今禮”。《左傳》的時代“古禮猶存”,這給它的文風帶來了一種含蓄微婉的特徵。《左傳》裡的很多事情,其行為方式是我們後世難以理解的,如晉國韓厥明明可以追上鄭伯的卻以“不可再辱國君”選擇了放棄,再如鄭莊公和周王開戰時傷害了周王,就讓手下人把周王放掉。使當時的為人與行事顯得含蓄有禮、文質彬彬,正是這為《左傳》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風格,是後世無法企及和模仿的,從而使它有著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
我們今天閱讀《左傳》不能只把它看成一個一般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看它敘事如何生動、看它情節如何緊張、看它人物的個性如何鮮明,其中所體現的古代文化風貌才是經典真正的魅力所在。
沒有《春秋》就沒有《左傳》,《春秋》是《左傳》的靈魂。為了瞭解《左傳》,必須先了解《春秋》。歷來相傳孔子作《春秋》,但對孔子和《春秋》的關係,自古以來卻看法紛紜。在今文家看來孔子是一個政治家,他圍繞六經闡發了一整套非常深刻的政治思想和倫理思想,今文家從《春秋》中闡發出了非常豐富的“春秋大義”。 但是在古文家看來孔子更大的意義是一個文獻學者,孔子和《春秋》的關係是體現了孔子對於周公的這種傳統精神的繼承。《左傳》則是古文家的重要典籍。
《春秋》的核心是“《春秋》大義”,義法是瞭解《春秋》的最重要的問題,它是真正《春秋》這部經典對華人的思想和精神發生最深刻影響的地方。無論《公羊》,《穀梁》還是《左傳》,他們在對《春秋》解釋的時候都非常重視對《春秋》大義的闡發,只是它們解釋的方式不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對於《春秋》大義的理解也非常不同。
《左傳》的所體現的思想傾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它非常重視“禮”,非常強調“禮”對於政治的意義,這是春秋時代的一種新思想。另外,這裡的“禮”與我們熟悉的“儀式”的“儀”不同,“禮” 不能僅僅體現在這種揖讓行禮的儀式中,而要體現出一種深刻的政治含義。 第二個就它的“重民”思想,在《左傳》中,重民的思想和重禮的思想是交織在一起的,我們要理解重民的含義,就不能夠忽略“禮”的精神和“禮”的背景。
《左傳》的文學成就歷來為人們所稱道,我們在欣賞它的記事才能和優美的文筆的時候,還要注意到它產生的特定歷史環境和特定價值。 首先要注意的是《左傳》是經而不是史。《左傳》是解釋《春秋》而作的書,所以,《左傳》不是按照史書的寫法來寫,因此這就影響到它整個的謀篇佈局和格局體例,所以我們讀《左傳》的時候會看到,它打亂了整個的時間的順序,特別重視一種因果關係的傳達。只有從“釋經之傳”的角度著眼,很多特點才能有一個合理的說法。
《左傳》寫作的年代正值春秋時期,當時中國的禮樂文化正發生著一個重大的變化,從“古禮”演變而為“今禮”。《左傳》的時代“古禮猶存”,這給它的文風帶來了一種含蓄微婉的特徵。《左傳》裡的很多事情,其行為方式是我們後世難以理解的,如晉國韓厥明明可以追上鄭伯的卻以“不可再辱國君”選擇了放棄,再如鄭莊公和周王開戰時傷害了周王,就讓手下人把周王放掉。使當時的為人與行事顯得含蓄有禮、文質彬彬,正是這為《左傳》帶來了獨特的審美風格,是後世無法企及和模仿的,從而使它有著不可替代的審美價值。
我們今天閱讀《左傳》不能只把它看成一個一般意義上的文學作品,看它敘事如何生動、看它情節如何緊張、看它人物的個性如何鮮明,其中所體現的古代文化風貌才是經典真正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