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山亭長玉
-
2 # 遠方的見或不見
本人覺得他們各有千秋,都為藝術發展做出功效,藝術造詣因人而異,每個人只要是對生活充滿希望,都會創造不同的藝術風格
-
3 # 藝術的眼鏡
那樣看你如何定義藝術這個概念。
從純藝術的概念來講,可能幾乎沒人把他們來作比較。談到中國內地最好的電影,《霸王別姬》,張藝謀早期的《紅高粱》、《活著》,包括姜文的《Sunny燦爛的日子》都會在從人們的腦海中蹦出來,但不會是馮小剛的《甲方乙方》或者《大腕》。
不過隨著網友們對馮小剛電影中元素的二次創作,能夠長久地出現人們生活中並帶來快樂,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藝術呢?
-
4 # 花藝師十一
兩相比較,馮小剛也許永遠達不到陳凱歌《霸王別姬》的高度,但是肯定是更能迎合觀眾的那個。但是要事先說明一點,張藝謀和陳凱歌都是中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但是馮小剛並不是。因為對導演劃分,是要求科班出身的,馮小剛並非科班出身,所以,未列入其中!
-
5 # 布米米阿姨
首先是陳凱歌,他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代表作品有《黃土地》、《孩子王》、《霸王別姬》等,連張藝謀都曾經只是他的攝影指導。(謠傳說陳很以此事為資本,乃至在張最輝煌的時候也對其不以為然。)陳凱歌最新的作品是《妖貓傳》,對比他最經典的作品《霸王別姬》(在此先不提是否是其父代為導演),很多人會覺得這兩部作品差別很大,但實際上他們的導演意識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陳凱歌的核心並沒有變,這個核心也就是陳凱歌一直引以為傲的一點——“人文意識”。這個人文意識我們可以理解為陳一直在電影中表現人類間的不同情感和社會給人帶來的各種壓力,簡單來說就是陳凱歌總是在關心人生命體的本身,在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不過縱觀他所有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陳凱歌總是喜歡在一部作品中表現很多的道理和價值,以致於他呈現出來的片子資訊量過於飽和而讓人看不明白,或者說是讓人一時來不及反應;另外,這樣做也會對他電影的敘事節奏和故事完整度帶來干擾。因此,我一直認為陳凱歌這樣做是相當於賭博,賭贏了、做好了就能像《霸王別姬》一樣名垂影史,賭輸了就會像《無極》一樣引來一片罵聲。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陳凱歌近兩年在技術和形式上的全新嘗試和突破。《道士下山》和《妖貓傳》兩者一個動作設計高超,一個畫面場景華美,尤其是《妖貓傳》的視聽藝術簡直是達到了中國產電影的一個小巔峰,這樣看來,消沉了十多年的陳凱歌依然還是有追求的。接下來我們談張藝謀,張藝謀應該是我們這個國家中最為知名的導演了,沒有之一。這不僅是因為他指導了令全世界震撼的北京奧運會,更是因為他開創了中國產商業大片的先河,他的作品《英雄》當年火遍整個東亞,自他之後國內導演和製片方才懂得了利用大場面和明星效應是多麼重要。張藝謀的代表作品有《紅高粱》、《菊豆》、《活著》和《英雄》等等。他的作品場面宏大,氣勢逼人,擅長利用顏色和畫面為影片添彩。老謀子對畫面排場、陣仗和顏色的使用已至化境,能將其有機的和故事融合在一起,其中最為出彩的我認為就是他的處女作《紅高粱》和他的商業代表作《英雄》。《紅高粱》中大紅色的深度使用配合著音樂實在是把莫言筆下高密東北鄉的原始野蠻,人物的悍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而《英雄》更是不必多說,隨著故事的變幻,那顏色的變化能把人拉入虛構與現實的交界。但是老謀子的近作《長城》卻出現了意外,他對於顏色的使用已經變成了噁心,不知道老謀子是不是故意想要一種醜到極致便是美的效果,實在無法理解,願他的新作品能不辣眼睛。對於張藝謀影片的敘事我還是想多說兩句,很多人都是因為關注張藝謀電影的畫面、場面和鏡頭使用而忽略了他對故事的把控,實際上老謀子每次的故事都總是能講的很完整,節奏也很均勻恰當,他的劇本很規整,很有格律,這也是張藝謀能蜚聲海外的原因之一。最後再說馮小剛,馮小剛最近幾年曝光率比較高,顯得很引人注目,可實際上他跟之前兩位相比是有著一定差距的。馮小剛應該是最先讓北方觀眾知道賀歲片這個說法的,但同時他之前的一些作品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也只能供北方觀眾欣賞,南方觀眾根本get不到他的一些點,因此在電影的共性上,他起步太晚,輸了一大塊。不過作為一個北京人來看,我認為馮小剛是三個導演中最幽默、最細緻的一個,他這個人也挺有那種北京人“爺”的特點,比較真性情,這既是優點也是弱點。回到電影上面,馮小剛近些年的作品可以說一直是在藝術和市場之間做爭鬥,所謂的“想站著把錢掙了”,但是這很難,他《1942》和《我不是潘金蓮》在票房上的失敗估計是給了他沉痛的打擊,所以這次的《芳華》馮小剛才選擇了這樣一個有點投機取巧的宣傳手法,不過還好這次他賭贏了。對於《芳華》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取得的良好成績乃至全民討論的熱潮,我想這也正是馮小剛自己想看到的。前幾年的馮小剛我一直認為他是在追隨張藝謀的腳步,甚至是在較勁,張藝謀拍《黃金甲》用了“雷雨”的故事,請了大牌,那我就用“哈姆雷特”的故事拍《夜宴》,也請一票明星;你張藝謀拍《十三釵》請老外,我拍《1942》也請老外,還請倆。這使我一度對馮小剛很不屑。但是這些年我已經能明顯看到掙扎沉淪之後的馮小剛的變化和成長,他現在是在認認真真的做故事,相比前兩位的些許退步,馮小剛後期就變得很有力量。——————對於這三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間的共性,我還是有一些話想說的。第一、他們是經歷過文革的一代人,他們對那段歲月有著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總會出現關於那段記憶的批判和緬懷。第二、這三位導演的演技都很不錯,馮小剛和張藝謀都拿過影帝,陳凱歌也在《末代皇帝》和《大宅門》這些作品客串過,演技可見一斑。第三、他們對整個中國社會和中國歷史都有著眷戀,他們的作品裡也都有一種厚重感,這種沉澱出來的厚重是之後的導演目前所不能達到的。第四、也是我個人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們三個人心中的美好,他們那一代人是心懷希望的一代人,即使他們的作品不免深刻和殘酷,但是在最後總會給人希望。在他們的眼中人類是美的,我們是有明天的,我們活在這世上是值得的,而這些也正是今天的我們最需要的。我們看過了太多的陰暗狡詐、黑暗絕望,第六代和之後的導演又那麼喜歡去表達這些人性中的惡和生存的殘酷,這讓我們漸漸忘了人類本來是可以很善良的。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幾位導演的作品,我們在感嘆人生無常之後也能得到一絲溫暖,當然這溫暖也是在這幾位導演經歷過寒冷之後尋找到的,他們也曾經在這樣一條模糊敏感的小路上摸索過,但是因為時間的催化和沉澱,他們現在變得理智而寬厚了,此時此刻的他們活的更明白了,我想他們也更知道應該給這個世界和我們留下些什麼了。
-
6 # 安吉拉BBK
我認為,這三位大導演在電影藝術上個人的優勢不同,但都是非常厲害的大師!
我從前是電影行業的從業者,對這個行業很有話說。電影這個行業是一個非常容易讓外行人覺得“我很懂”的行業!電影裡講的人和事很多時候特別能引起人的共鳴,似乎就是我們熟悉的人,我們經歷的事。甚至是一些情感、觀念,很容易勾起人們熟悉的經歷與判斷,然後產生一系列以“自我”為中心的評論。電影的表現形式——若干畫面的組合,又是如此直白的展現在人們眼前。喜歡還是無感,大家一下子就能感受到。
因此,在分享我對三位大師的看法之前,我必須先普及一個理念,就是:電影行業的種種細分專業,都有一個共同核心就是“要讓你懂”!比如幾乎各個專業都有的“觀察生活”訓練,就是要讓該專業的從業者知道,真實生活裡的這種事物是什麼樣的,我們創造的,不論是道具的制建、人物化妝形象造型、演員對人物的塑造、編劇對人物語言行動的創造等等…… 都是在儘量源於生活,之後高於生活。為什麼要這樣?就是為了讓觀眾覺得“電影裡的事我熟悉!” 因此,當大家看明白了電影要講的故事,並且對故事裡的人或認同或煩感的時候,你應該明白,你能有這種感覺產生,說明這部電影的導演及創作者們,在專業上已經非常棒了!不好的電影什麼樣?你看半天不知道這個導演要說什麼。你聽導演講完,再看他的電影,完全沒有表達他口述要表達的意思。這樣的電影基本不會出現在大眾的視線裡。
為什麼說這麼多鋪墊?因為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就是這樣一個特別能引起觀眾共鳴的電影。馮導演的每部電影大家應該是都能看懂吧(我記憶裡是這樣的)?並且看懂之後,對裡面的人物都有強烈的感覺——當然,感覺包括認同和不認同。比如《老炮》,很多人看完吐槽,說“我們認識的老炮不是這樣的”,基本說的人情緒都特激動。可是你知道嗎,能讓你產生這種激動的情緒,並且開始對裡面的人物品頭論足了,說明一個基本道理:故事你看懂了,故事裡的人物“立住了”,“活了”!你才會把角色當成一個“人”,去議論,去評價!因此我想說,馮導演塑造人物的能力真的太強了!他的《芳華》、《我不是潘金蓮》、《非誠勿擾》,你想到這部電影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裡面的穗子、李雪蓮、秦奮……. 這都是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啊…….
不經過專業的學習和研究,不知道把故事講明白有多不容易,更不知道塑造人物有多麼困難。這就是“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了。
張藝謀導演是很好的美術出身,對畫面很講究。我認為張導演更擅長畫面。你知道畫面有多重要嗎?一個電影90分鐘,1分鐘60秒,1秒鐘24格,每一格就是一幅畫面。一部電影有多少幅畫面?
陳凱哥我認為是比較全面的導演了, 講故事、拍攝、美學、製作,都很好。這是綜合能力呢!除此之外,陳導演的每部電影都有他要說的“思想核心”,不管這個思想你是否認同,他能在靈活、高明的把電影這些專業技能運用自如的同時,還能加上“思想”,這就非常不容易了!
因此,這三位都是電影藝術上的大師,擅長的細分專業不同,但都是大師!
圖是亂配的,給大家看著玩咯~~
-
7 # 天不方夜不譚
謝邀回答。當然是不同的,藝術的魅力也在於不重複。過去拍的電影,新中國建國前,我們看到的電影《定軍山》是戲劇類,因為我們中國的京劇人民很喜歡,把它搬入電影裡也就算走出了第一步。後如《馬路天使》等故事情節都很單一。建國後的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電影如《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董存瑞》《奇襲白虎團》等等帶有政治色彩,主要講述的故事內容也是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等戰爭題材或者是英雄人物題材。文革時期是特殊時期受到政治風波影響那個時期就是樣板戲了,八十年代電影事業重回人民生活裡重現一片美好繁榮景象。有一部電影不得不提《廬山戀》這部電影一經上映就打開了中國電影的另一個時代,原來電影還可以像這樣,內容也可以是談情說愛這讓人們重新認識了電影。《紅高粱》讓中國電影進入了國際電影第一步。濃重的中國地域文化和中國地域特色民俗讓世界重新認識了中國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也屬此範疇。進入新世紀中國電影的路在何處?是繼續走小故事,小情節,小格局還是跳出套路,走走新路,這讓中國電影人開始思考。張藝謀指導拍攝的《英雄》再一次打開了一道門。中國電影自此商業化運作。
馮小剛、張藝謀、陳凱歌三位電影導演很具有特點。
馮小剛進入導演職業後一開始是拍賀歲片起家。經典作品《甲方乙方》《不見不散》《大腕》《一聲嘆息》等等。在上世紀九十年代馮小剛牢牢抓住了賀歲片,讓中國觀眾感受了馮氏賀歲幽默和特色。不過隨著《天下無賊》以後賀歲片已經無法滿足華人對電影的等待了。畢竟一年就一部的賀歲片,全年也就三四部的中國產電影製作上映讓人等不得也不願等了。張藝謀拍了《英雄》,馮小剛拍了《夜宴》。馮小剛自《夜宴》後徹底捨棄賀歲片轉入商業片模式。
張藝謀導演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電影的基礎模式上重新開始探索中國電影新道路。張藝謀拍攝《英雄》後讓中國電影改變了“小”的特點。過去張藝謀選擇演員,他喜歡挑選那種沒有專業培訓過的,習慣喜歡找點原生態的演員,用他們那種天然的樸實到了笨拙的動作,情態來告訴我們原來電影就是要反應最自然的事,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就是代表。但隨著時間推移,這種電影的模式滿足不了觀眾,時代也發生了變化,《英雄》自張藝謀出,在國內國外讓人為之一振,在電影拍攝中,張注重場景的選擇,佈景的色彩和拍攝視角,給人一種大片式的衝擊感。隨後的《滿城盡帶黃金甲》《長城》《影》都有一種張式電影的慣用伎倆。
陳凱歌導演在中國電影界也是自有一面。《霸王別姬》《無極》都能提現出他的導演水平能力。陳凱歌的電影抓住人的看點是故事的內容,人物的刻畫,人物內心的感受。在做好做足了人物、情節和故事的地方自然而然追加上電影畫面配景的功夫。
文無第一,電影要呈現給人不同型別的片子,不同內容的故事,塑造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物才能讓人觀後不足。一代一代的發展才能讓中國電影走的更長。馮、張、陳已經是過去式了,新時代要讓新人多出來。新人也要敢於探索,勇於嘗試才能讓中國電影成功。
題外話姜文,管虎執導拍攝的電影也是不錯的。
-
8 # 豆姐講故事
俗話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電影藝術在普通的觀眾看來更是晦澀難懂,雖然一部優秀的影視作品離不開優秀的導演和演員,但無論藝術造詣的高低,只要故事能夠講的清楚明白,使喜歡此類題材的觀眾產生共鳴,就應該算是一部好的作品。
-
9 # 趙福
@鑫爺 文【馮小剛與張藝謀、陳凱歌,藝術水平各有千秋,平分秋色】
一.馮小剛、張藝謀和陳凱歌他們都是同時代導演的鉅子,他們仨都是在同一水平線上。
二.無論是在國內還是在國際上,都享有一定的聲望。
三.他們仨的藝術成就都有一定造詣,且都擁有自己的數億現眾和粉絲。
四.他們仨在國內或國際上獲得的各種大小獎項更是無數,使之大家無法統計。
五.馮小剛的代表作有《大腕》、《天下無賊》、《老炮兒》等。
六.張藝謀的代表作有《紅高粱》、《秋菊打官司》、《活著》等。張藝謀特別是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的藝術成就,達到了其人生價值的最高峰。
七.陳凱歌的代表作有《霸王別姬》、《無極》、《妖貓傳》、《梅蘭芳》等。
感謝題主!
-
10 # 深叭娛樂
首先是陳凱歌,他作為第五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代表作品有《黃土地》、《孩子王》、《霸王別姬》等,連張藝謀都曾經只是他的攝影指導。(謠傳說陳很以此事為資本,乃至在張最輝煌的時候也對其不以為然。)一部《無極》褒貶不一我覺得已經是種成功。《霸王別姬》更奉佳作。《妖貓傳》歸來,看到的不僅是夢枕貘的書和陳凱歌的構想的盛唐瑰景,更看到他的文人氣質。罐頭會過期,瀑布會枯竭,時間的分秒也會嘀嗒而過。
陳凱歌最新的作品《妖貓傳》,對比他最經典的作品《霸王別姬》(在此先不提是否是其父代為導演),很多人會覺得這兩部作品差別很大,但實際上他們的導演意識是一樣的,也就是說陳凱歌的核心並沒有變,這個核心也就是陳凱歌一直引以為傲的一點——“人文意識”。這個人文意識我們可以理解為陳一直在電影中表現人類間的不同情感和社會給人帶來的各種壓力,簡單來說就是陳凱歌總是在關心人生命體的本身,在關心人與人之間的微妙關係
不過縱觀他所有的作品,我們可以發現陳凱歌總是喜歡在一部作品中表現很多的道理和價值,以致於他呈現出來的片子資訊量過於飽和而讓人看不明白,或者說是讓人一時來不及反應;另外,這樣做也會對他電影的敘事節奏和故事完整度帶來干擾。因此,我一直認為陳凱歌這樣做是相當於賭博,賭贏了、做好了就能像《霸王別姬》一樣名垂影史,賭輸了就會像《無極》一樣引來一片罵聲。
除此之外我們可以看到陳凱歌近兩年在技術和形式上的全新嘗試和突破。《道士下山》和《妖貓傳》兩者一個動作設計高超,一個畫面場景華美,尤其是《妖貓傳》的視聽藝術簡直是達到了中國產電影的一個小巔峰,這樣看來,消沉了十多年的陳凱歌依然還是有追求的。
接下來我們談張藝謀,張藝謀應該是我們這個國家中最為知名的導演了,沒有之一。這不僅是因為他指導了令全世界震撼的北京奧運會,更是因為他開創了中國產商業大片的先河,他的作品《英雄》當年火遍整個東亞,自他之後國內導演和製片方才懂得了利用大場面和明星效應是多麼重要。
張藝謀的代表作品有《紅高粱》、《菊豆》、《活著》和《英雄》等等。他的作品場面宏大,氣勢逼人,擅長利用顏色和畫面為影片添彩。老謀子對畫面排場、陣仗和顏色的使用已至化境,能將其有機的和故事融合在一起,其中最為出彩的我認為就是他的處女作《紅高粱》和他的商業代表作《英雄》。《紅高粱》中大紅色的深度使用配合著音樂實在是把莫言筆下高密東北鄉的原始野蠻,人物的悍性表現的淋漓盡致;而《英雄》更是不必多說,隨著故事的變幻,那顏色的變化能把人拉入虛構與現實的交界。但是老謀子的近作《長城》卻出現了意外,他對於顏色的使用已經變成了噁心,不知道老謀子是不是故意想要一種醜到極致便是美的效果,實在無法理解,願他的新作品能不辣眼睛。
對於張藝謀影片的敘事我還是想多說兩句,很多人都是因為關注張藝謀電影的畫面、場面和鏡頭使用而忽略了他對故事的把控,實際上老謀子每次的故事都總是能講的很完整,節奏也很均勻恰當,他的劇本很規整,很有格律,這也是張藝謀能蜚聲海外的原因之一。
最後再說馮小剛,馮小剛最近幾年曝光率比較高,顯得很引人注目,可實際上他跟之前兩位相比是有著一定差距的。馮小剛應該是最先讓北方觀眾知道賀歲片這個說法的,但同時他之前的一些作品如:《甲方乙方》、《不見不散》等也只能供北方觀眾欣賞,南方觀眾根本get不到他的一些點,因此在電影的共性上,他起步太晚,輸了一大塊。不過作為一個北京人來看,我認為馮小剛是三個導演中最幽默、最細緻的一個,他這個人也挺有那種北京人“爺”的特點,比較真性情,這既是優點也是弱點。
回到電影上面,馮小剛近些年的作品可以說一直是在藝術和市場之間做爭鬥,所謂的“想站著把錢掙了”,但是這很難,他《1942》和《我不是潘金蓮》在票房上的失敗估計是給了他沉痛的打擊,所以這次的《芳華》馮小剛才選擇了這樣一個有點投機取巧的宣傳手法,不過還好這次他賭贏了。對於《芳華》我個人不是特別喜歡,但是這並不妨礙他取得的良好成績乃至全民討論的熱潮,我想這也正是馮小剛自己想看到的。
前幾年的馮小剛我一直認為他是在追隨張藝謀的腳步,甚至是在較勁,張藝謀拍《黃金甲》用了“雷雨”的故事,請了大牌,那我就用“哈姆雷特”的故事拍《夜宴》,也請一票明星;你張藝謀拍《十三釵》請老外,我拍《1942》也請老外,還請倆。這使我一度對馮小剛很不屑。但是這些年我已經能明顯看到掙扎沉淪之後的馮小剛的變化和成長,他現在是在認認真真的做故事,相比前兩位的些許退步,馮小剛後期就變得很有力量。
對於這三個第五代導演的代表人物間的共性,我還是有一些話想說的。
第一、他們是經歷過文革的一代人,他們對那段歲月有著很深的感情,所以在他們的作品中或多或少的總會出現關於那段記憶的批判和緬懷。
第二、這三位導演的演技都很不錯,馮小剛和張藝謀都拿過影帝,陳凱歌也在《末代皇帝》和《大宅門》這些作品客串過,演技可見一斑。
第三、他們對整個中國社會和中國歷史都有著眷戀,他們的作品裡也都有一種厚重感,這種沉澱出來的厚重是之後的導演目前所不能達到的。
第四、也是我個人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他們三個人心中的美好,他們那一代人是心懷希望的一代人,即使他們的作品不免深刻和殘酷,但是在最後總會給人希望。在他們的眼中人類是美的,我們是有明天的,我們活在這世上是值得的,而這些也正是今天的我們最需要的。
我們看過了太多的陰暗狡詐、黑暗絕望,第六代和之後的導演又那麼喜歡去表達這些人性中的惡和生存的殘酷,這讓我們漸漸忘了人類本來是可以很善良的。所以我們回過頭來再看這幾位導演的作品,我們在感嘆人生無常之後也能得到一絲溫暖,當然這溫暖也是在這幾位導演經歷過寒冷之後尋找到的,他們也曾經在這樣一條模糊敏感的小路上摸索過,但是因為時間的催化和沉澱,他們現在變得理智而寬厚了,此時此刻的他們活的更明白了,我想他們也更知道應該給這個世界和我們留下些什麼了。
-
11 # 藝術生活阿興
馮小剛,張藝謀他們兩個在藝術造詣上不相伯仲,陳凱歌稍微弱一點。
陳凱歌代表作品讓人印象比深刻的是霸王別姬。陳凱歌也獲得過很多項成就獎。
張藝謀代表作品中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十面埋伏,英雄,這兩部電影上映時也是轟動一時。張藝謀也獲得過很多項成就獎。
馮小剛代表作品中讓人印象比較深刻的是天下無賊、唐山大地震。馮小剛也獲得過很多項成就獎。
回覆列表
馮小剛.他們被尊敬的稱為“中國電影承前啟後的一代”,而在這一代出色的導演中又以陳凱歌、張藝謀、馮小剛三人為最標誌性的人物代表。他們一直以“不斷的嘗試和創新”做為了中國電影人的表率,同時,“中國電影”這個名號也從此因他們而蜚聲中外,受到世界人們的喜愛和追捧。 近幾年,同一電影檔期出現兩位以上名導在熒幕上對打的狀況已經是國內老百姓見怪不怪的事,而三人的作品在某種程度上驚人的相似也令到我們時常有錯亂的感覺,不知是無心還是有意,又或是名導們在相同時代大背景下產生的默契,總之,無論題材、拍攝手法、演員選用,如果不仔細想想,不查查資料恐怕我們這些非專業級影迷都難將這些影片一個不差的分門別類到這三位導演的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