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探尋歷史的足跡

    三國是一個人才輩出、猛將如雲的時代,在這樣一個時代,產生了很多厲害的人。就拿謀士來說,有人認為諸葛亮最厲害,也有人認為龐統最厲害,甚至還有認為郭嘉最厲害,正所謂“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再拿武將來說,有人認為呂布排名第一當之無愧,也有人認為呂布有勇無謀,關羽才是最厲害的,也有人認為趙雲之勇,不下於呂布。這真是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就我個人而言,我認為三國中,賈詡是最厲害的人。下面我將根據演義及正史的記載,分析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賈詡幼有奇才,曾被氐人抓捕,卻機靈自救。

    賈詡,字文和,他少年的時候,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名字。當時只有漢陽一個叫閻忠的人,說賈詡有張良和陳平的謀略。後來,賈詡被舉為孝廉,不久就因病辭官回家。在回家的路上,賈詡碰到一夥氐人。賈詡同行的人,都被氐人所殺。賈詡卻憑藉自己的聰明才智,僥倖逃過一命。

    賈詡是怎麼自救的呢?

    賈詡說他是當朝太尉段熲(jiǒng)的外孫,如果他們不殺他的話,日後會給他們一大批金銀財寶。原來,段熲長期鎮守邊疆,在那裡很有威望。那群氐人,一聽到賈詡是段熲的外孫,就將他給放了。

    第二,賈詡洞察時局,有經天緯地之才。

    董卓被殺後,他手下的李傕和郭汜等人,立即向王允請降。結果王允認為他們是董卓的幫兇,罪孽深重,不許他們投降,還揚言要將他們擒拿歸案。李傕和郭汜商量著,不如趕緊逃回鄉里,避免戰亂。

    賈詡出來說話了:你們如果現在逃回家鄉的話,一個小小的亭長就能要了你們的小命。不如率領剩下計程車兵,攻打長安,為董卓報仇。事情失敗後,再走也不遲。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諸君若棄軍單行,則一亭長能縛君矣。不若誘集陝人,並本部軍馬,殺入長安,與董卓報仇。事濟,奉朝廷以正天下;若其不勝,走亦未遲。

    不得不說,賈詡說得很對。王允不讓投降,難道就要逃命嗎?以自己的兵力,完全可以誅殺王允,奪回長安。最終也證明賈詡的預料是對的,李傕和郭汜殺死了王允,挾持了漢獻帝,把持了朝政。如果他們二人肯聽賈詡的話,“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人,就不可能是曹操了。

    值得一提的是,賈詡也懂得把握分寸,有自知之明,他們很快發現了李、郭是庸俗之人,成事不足,敗事有餘。於是當即拒絕了他們的封賞,並開始脫離他們的陣營,投靠了南陽的張繡。

    賈詡跟隨了張繡後,為他出了很多謀略。比如,張繡第一次反叛曹操,就是賈詡給勸的。結果,曹操的長子曹安民和愛將典韋陣亡,曹操自己也中了箭,差點身亡。

    後來曹操第二次南征張繡,大獲全勝,張繡被迫逃到了穰城。不過,曹操不會每次都那麼幸運。他第三次南征張繡時,就栽了個大跟頭。當時,張繡和劉表聯合,將曹操困在了穰城。曹操率領手下,拼命才突出了重圍。張繡就下令追擊曹操,賈詡卻說:現在不能追,否則必敗。張繡不聽,結果戰敗,灰溜溜地回來了。沒想到賈詡這時卻說:現在追擊曹軍,必定大獲全勝。張繡感到很疑惑,不過還是聽了賈詡的話去做,還真就大勝而歸。

    張繡回來後,就問賈詡:先生,這到底是為什麼呀?怎麼你一開始說不能追,打敗了仗後,反而可以追呢?賈詡的解釋如下:

    此易知耳。將軍雖善用兵,非曹公敵也。軍雖新退,曹公必自斷後。追兵雖精,將既不敵,彼士亦銳,故知必敗。曹公攻將軍無失策,力未盡而退,必國內有故。已破將軍,必輕軍速進,縱留諸將斷後,諸將雖勇,亦非將軍敵,故雖用敗兵而戰必勝也。

    賈詡話的意思很簡單,一開始曹操親自斷後,他善於用兵,張繡不是他的對手。曹操勝利後,立即撤兵,一定是因為國內出了問題。這時去追的話,以張繡的勇猛,縱使曹操的手下再厲害,也不是他的對手。

    賈詡的這番論述,真是讓人佩服不已。

    這還不算什麼,官渡之戰前,賈詡又勸張繡投降曹操。張繡就說:我已經跟曹操結下了深仇大恨,為什麼不投靠實力更強的袁紹,而是投靠曹操呢?

    賈詡解釋道:袁紹連自己的兄弟都容不下,還能容得下我們嗎?況且其一,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這是他的一大優勢。其二,曹操實力更弱,他會因為我們的到來,感到高興。其三,曹操心胸博大,他定會盡釋前嫌,善待我們。

    後來果如賈詡所言,曹操一見到賈詡,就高興地說道:讓我信義著於天下的人,是你呀。並且封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侯,隨後又升任冀州牧;封張繡為楊武將軍。

    三、賈詡為人謙虛,是很少能夠得以善終的曹操謀臣。

    有人說過,賈詡或許是三國最聰明的人,他有才華,有謀略,但是從不張揚。曹操手下那麼多謀臣,不是英年早逝,就是不得善終。比如郭嘉,早夭;楊修和許攸,死於非命。而賈詡卻活到了七十七歲,可謂是壽終正寢。

    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原因很簡單,賈詡洞悉人心,他成為曹操謀臣後,從不恃才傲物,一直夾著尾巴做人。

  • 2 # 史研

    這些厲害的人都是一些非常厲害的謀士,在三國中可以說是呼風喚雨,他們憑藉著自己強大能力,將自己的主公是從一個無名之輩慢慢的成為了一個強大勢力的主人,並且這些人的主人最後是瓜分了三國,當上了真正的皇帝。雖然曹操是沒有當上皇帝,但是他是有這個資本的,後來也是被他的兒子追封為皇帝。

    但是這些人也只是成就了別人,卻沒有成就自己。他們只會為別人做嫁衣,卻不會為自己多多的考慮,像這些人最後都是沒有好下場的,就比如說最好的諸葛亮,他可以說是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在歷史上留下了很好的名聲,可是他的兒子和孫子都戰死在沙場,自己都是活活累死的,雖然是有一個名聲,但是實際上也沒有很大的好處。而真正最厲害的應該就是司馬懿,諸葛亮真正的對手三國,最厲害的謀士。

    司馬懿是三國之中最可怕的那一個人,他可以說是三國中真正的獲勝者,沒有人能夠和他相比。

    在三國演義之中,最剛開始最不起眼的就是司馬懿這個人,沒有人能夠想到他後來會成就自己這麼偉大的事業。他當初只是想要在這個亂世之中生存下來就可以了,面對曹操的招攬他可是很不想,無數次拒絕了曹操。但是曹操可不是那麼容易拒絕的,於是他想出了一個好辦法,那就是假裝自己生病了。曹操聽說了這件事情之後,就派人去試探一下他,看他是真病還是假病,如果是真病的話,就會給他很多賞賜,如果沒有事的話就讓他來自己這裡。

    曹操發現他是真的在假裝生病,於是就派手底下的人拿著一把刀去了,當時司馬懿嚇了一跳,立馬來到曹操這裡,然後跪下了,曹操並沒有把他當一回事,並且曹操是喜歡很多人才的。而且曹操手底下有很多厲害的人才,對於司馬懿就只是一個擺設而已,就這樣司馬懿成為了曹操的手下的人。

    可沒有想到的是曹操死後,司馬懿是越來越得到重用了,最後成為了三朝的元老,託孤重臣可以說是和諸葛亮是差不多的,最後是奪得了所有的權利。他要想殺死皇帝的話,這個也是可以做到的,但是他沒有去做,而是把這個機會讓給了他的子孫,最後他的子孫奪取了三國,所有的地盤成為了真正的勝利者,這一切都是按照司馬懿想的去發展的。

    三國中最厲害的很多人都是認為是諸葛亮,可是司馬懿打敗了諸葛亮。

    很多人以為司馬懿只是會一些陰謀詭計,但其實這只是表面現象,他只是比較會隱忍而已。他能夠打敗很多人,他會揚長避短,知道自己可能和諸葛亮比什麼不行,他比不上。但是他知道諸葛亮最大的缺點就是性子比較急,只要能夠忍耐下來,蜀國的兵地雖然是可以和他們相對的,但是為了避免消耗他就選擇了隱忍,最後是打敗了諸葛亮。

    諸葛亮可以說是被他熬死了,當初在空城計裡面他其實是看出了諸葛亮的心思,但是為了能夠讓自己活了下去,他選擇放棄了諸葛亮。要是真的把諸葛亮殺死的話,或許下一個死的就是他,他已經是明白了三國這一個規則,是真正掌握了三國中的人。

  • 3 # 赤旗插遍天下

    我覺賈詡是一個在亂世努力活下去的普通人。

    說到賈詡就大家都會想到一個詞:毒士,保身第一人。

    在三國志裡陳壽把賈詡和荀攸荀彧併為一傳 我覺得陳壽如此安排是有貓膩。

    賈詡在涼州偏遠地區和三國時期的後世知名大咖不一樣,通常這些大咖年少不是出名就是有個好爹好容貌。賈詡沒有名氣。 只有一個閻忠說賈詡有張良和陳平的才能。

    這個閻忠也不是尋常之輩,中平元年皇甫嵩平定黃巾起義後,閻忠勸皇甫嵩說韓信沒有聽蒯通的話失去自立為王機會,後來被清算要皇甫嵩先下手為強,帶兵殺入洛陽誅滅宦官,改朝換代。 閻忠也看出賈詡的才能的原因是:他們可能是一種人。

    後來被舉薦孝廉,(有可能是40歲)西涼軍進京,賈詡得到太尉掾和平津都尉的官職,這時候賈詡43歲了。

    之後就跟董太師的女婿牛輔混。 192年董卓死後,賈詡拿出他的成名作。讓董卓舊部打回長安。賈詡正式登上歷史舞臺,賈詡46歲。 這事幹的的確毒辣,然後被裴松之一頓臭罵……這也是現在坊間給他冠以毒士這個稱號的理由。事後被李郭二人以尚書僕射為答謝,他拒絕了。

    理由是“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 嗯……很低調,他不活著,誰活著……

    或者自己覺得這事幹的不地道,沒有理由封賞,當時事情緊急他是想活命而已。 後來還是為尚書典選舉了

    兩漢大多數政務機要在臺閣,尤其東漢末年,誰掌握了尚書檯誰就掌權。

    李傕、郭汜、樊稠這幫大老粗怎麼也不懂文書,也願意讓賈詡擔任臺閣之仁。 賈詡雖然低調撈乾的不比別人少,關鍵是賈詡能靠近皇帝。這很重要。

    “傕等親而憚之。”董卓舊部是對他是又敬又怕。 而賈詡當任尚書時表現史書表現:多所匡濟 是不是有那麼一點點違和感?

    董卓舊部殺入長安沒多久就開始自相殘殺了因為董卓大哥死了誰也不服誰,三兩天開始火拼,而賈詡就是他們調解人。

    獻帝紀曰:郭汜、樊稠與傕互相違戾,欲鬥者數矣。詡輒以道理責之,頗受詡言。

    這是為了什麼,集團利益?鬼都知道遲早會火拼一場全都玩完。

    他這麼做,我個人覺得是保衛皇帝。 準確來說賈詡對漢室還是有一些感情的吧。或者說是愧疚感。

    賈詡為漢獻帝解難恐怕不是一次兩次了。 李傕要把皇帝安排自己當然軍營裡,賈詡告訴他這是不義之舉。

    張繡告訴賈詡長安不是久留之地,應該快速脫身,張繡都能看出來長安是個火藥桶,賈詡看不出來?他早就知道。但他拒絕離開。 他對張繡說:我受國恩不能背義!要走你自己走,我賈詡必須留下。

    當我讀到一段我覺得賈文和知道後世冠以毒士的稱號時,恐怕不是沾沾自喜而是無奈的苦笑吧。 賈詡:我想當個大漢臣子,奈何現實讓我很無奈。

    李郭在長安時,保衛皇帝和百官是個毒士!你信麼?

    傕時召羌、胡數千人,先以御物繒採與之,又許以宮人婦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數來闚省門,曰:“天子在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詡為之方計。詡乃密呼羌、胡大帥飲食之,許以封爵重寶,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賈詡又救了劉協一回。 我們可以想像一下賈詡看到羌胡準備開搶皇宮 皇帝:賈先生如何是好? 賈詡一臉愁容:陛下臣有辦法! 隨後愁容變成痞子的嘴臉和羌胡談判。

    李傕不找皇帝麻煩就找百官,這一次又是賈詡解圍

    司徒趙溫、太常王偉、衛尉周忠、司隸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奈何害之?”

    後來謀劃讓天子離開這是非之地之後便離開長安。 出天子,祐護大臣,詡有力焉 賈詡這段時間就是儘自己的力量讓皇帝百官有尊嚴活下去。

    可是江山傾覆,群雄割據 恐怕這位“毒士”在內心一次次問自己。 這漢室江山還有救麼?

    答案他和閻忠一樣早就知道了,但他也是讀聖賢書的人起碼該盡一下自己的的責任吧。 隨後賈詡走了,他知道這個國家無可救藥了,他的目標便是找個遮風擋雨有口飯吃的地方,好好在這亂世活下去。

    對他來說張繡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然後搞出來另一個成名作宛城事變。眾所周知曹操很慘……但還是讓張繡最後投奔曹操。自己也到曹操麾下。可能因為皇帝在曹操哪裡。

    賈詡到了許昌投奔曹操時候,高興不止曹操或許還有獻帝? 賈詡投奔曹操後一直當著顧問的角色。

    在曹操立誰為繼承人時候史書記載

    ”詡曰:“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太祖曰:“何思?”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是為了統治集團的利益還是古代禮法?不知道 通常認為毒士這種東西是不合常理的,沒有底線的,但賈詡的確是個很傳統的人。

    賈詡效力曹操後對漢室事情基本都保持沉默。

    說到開頭陳壽安排荀彧 荀彧 賈詡並一傳 代表著曹操對漢室進行篡漢行動的三種態度? 即抗爭 妥協 沉默?

    賈詡在史書上記載讓我覺得是一個努力活下去人罷了。 就像長安事變,為了活下去,沒想那麼多

    數次勸阻李傕不要殺百官尊重天子是為了盡臣子義務。 宛城事變給張繡打工該做的,到了曹操也是一樣,給老闆打工好好活下去。

    畢竟 這時候他應該懂得閻忠為何勸皇甫嵩發動兵變了。畢竟身為大漢臣子這個國家真的無藥可救了。 好好活下去吧!

  • 4 # 史海小白丁

    從綜合能力來看,三國最厲害的人曹操當數第一。

    題幹說所的諸如諸葛亮、龐統,或者賈詡等人終究只是謀士而已,所謂謀士,參謀而已,必須要依附主公,而且要得到主公的信任才有用武之地。如果主公不用,他們就無用武之地,多大的才能也無法施展。

    而曹操不同,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曹操的力量本非最強,但他文武全才,善於納諫,被譽為“盛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以一個宦官之後的身份,“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了大義上正統地位,最終擊敗最大的對手袁紹,一統北方,並且在這樣一個亂世裡能讓北方遊牧民族不敢南下襲擾中原。他善於用人,一干人才忠心擁護他,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從未有背叛之心。

    《三國志》稱讚他是“曠世奸雄,超世之傑”,他一生想的是一統天下的偉業。他是歷史上少的集“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於一身的人。

    至於人們常說的三國最後最大的贏家司馬懿,確實,他是個人才,有能力。但是在曹操在世之時,司馬懿不敢有絲毫二心。曹丕繼位後,也死死壓住司馬懿,不讓他有出頭的機會。對於司馬懿此人,曹操早就看透,“司馬懿非人臣也,必預汝家事。”可見在曹操面前,司馬懿的慾望早就被一眼看穿。可惜的是,曹操、曹丕死後,魏國再無人是司馬懿的對手。

  • 5 # 李杜文

    同意!理由如下。

    洞察人性

    《三國志》把賈詡跟荀彧和荀攸叔侄放在一起,說明一點,三人都是當時頂級的大謀士。

    1.段煨時期

    賈詡有一段時間是投奔董卓手下將領段煨的。但是賈詡很快就離開段煨,改投張繡,問題是家人留在了段煨那邊。所以就有人問他,你這麼三心二意,不怕段煨殺光你的家人嗎?

    看賈詡是怎麼回答的。

    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

    這心機簡直了!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所以我不能在他那裡久待,我離開他是高興的。同時,段煨又希望我幫他找到外援,這樣我的妻子兒女,他一定不會虧待。

    另一方面,張繡那邊缺少謀士,我去了後,必然會受到重用。所以我改投張繡,是一箭雙鵰。

    2.張繡時期

    張繡原先也是董卓的手下,與曹操是死敵。一次曹操領兵攻打張繡,本來兩軍對峙,曹軍明顯佔據優勢,突然第二天,有人來報,說曹操撤軍了。

    於是張繡就要去追,賈詡阻止他說不要追,追擊一定會失敗。張繡不聽,追上去後果然被曹操殿後的伏兵擊敗。

    詡謂繡曰:“不可追也,追必敗。”繡不從,進兵交戰,大敗而還。

    等到張繡吃了敗仗回來,賈詡連忙建議他再次追擊曹軍。張繡這次聽從了,追擊曹軍,果然大勝而回。事後,張繡就請教其中的玄機,賈詡就給張繡上了一堂生動的軍事課。

    賈詡說,曹操倉促退兵,必然有詐,你貿然追擊,就等於上了當。等到你吃了敗仗回來,曹操必然放心撤退,這時候你再追擊,殺了曹操一個措手不及,當然就能打贏了。張繡拜服!

    深藏功與名

    賈詡最後是投奔曹操的。在曹操晚年,立儲問題朝臣們爭論不休,只有賈詡輕易不表態。於是有一次,曹操就問賈詡的意見,到底是立曹丕,還是曹植?

    詡曰:“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於是太子遂定。

    賈詡回答說,我在思索袁紹和劉表當初是怎麼選擇接班人的。曹操是明白了,一下就明白了賈詡的意思。因為袁紹和劉表都是因為立幼不立長,導致內部政權不穩,元氣大傷。言下之意,賈詡是建議曹操冊立曹丕的。

    後來曹丕繼位,可想而知,給賈詡的待遇那肯定是好極了。最後賈詡死於77歲,絕對的高手,深藏功與名的高手!

    橫向比較一下,龐統早年戰死,諸葛亮54歲過勞死,賈詡絕對是大贏家!

  • 6 # 閱朗雲芳

    賈詡!獨到!老道!圓滑!多謀略!但是他並沒有幫助張濟,張繡,壯大建國獨霸一方!只是一方不富裕的小諸侯。張繡對賈詡言聽計從,到最後連命都混丟了!賈詡坑了張繡!所以說賈詡不如諸葛亮,荀彧,郭嘉,周瑜。

  • 7 # 天愾

    雖不喜歡賈詡,但還是很佩服,賈詡懂人心,很聰明,或許不是治國之才也不是統軍之帥,但身為幕僚無疑是完美的,有事和他商量一下準沒錯,又低調,不恃才傲物,也不居功自傲,曹丕司馬懿都佩服,有才有功又能善終在魏國,舍賈文和其誰,或許那個亂世,活的最聰明的就是賈詡了

  • 8 # 開朗圓月p4

    題主才是真懂歷史的人,而不是隻知道演義。演義誇大了臥龍鳳雛、郭嘉等人,而對賈詡則惜墨如金。

    提到聰明,其實說的是智商。我想從幾個方面表達一下我的觀點:

    1、對時局的判斷。史書中雖未見賈詡有類似毛玠、諸葛亮、魯肅等人對時局的闡述,但從他力主張秀歸順曹操和終身服務於曹魏也可見一斑

    2、對人的判斷。賈詡的識人之能應該強於其他眾人。諸葛亮和龐統甚至不能完全看懂劉備父子,甚至使用馬謖失了街亭,直接導致第一次北伐的失敗,龐統則是英年早逝。賈詡則是對所有人都看透了,包括曹操,荀彧也不如他的眼光。

    3、對事件的判斷。賈詡可以說算無遺策,不亞於郭嘉,甚至更勝一籌,舉幾個例子,勸說李傕、郭祀殺回馬槍;勸阻和慫恿張秀追擊曹軍;阻止曹操發動赤壁之戰等,在很多大的場合看不到他的影子是因為他比較低調而已。

    4、心態對比。很多名士病死的病死,累死的累死,戰死的戰死,賈詡就更超脫,淡泊名利,終年77歲,這個歲數在當時可是高壽了。

    因此,賈詡應該智商高於其他人,只不過三國演義的影響太大了,歪曲了較多的史實和人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昆蟲有幾大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