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顏曉汐

    “夫”———衝破天的氣概

    甲骨文的“夫”生動展示了男子漢大丈夫的形象。從“大”,在“大”字上加一橫。“夫”表示已長大的人,一橫表示的是綰頭髮的簪子。

    古時童子,即未成年的男子的頭髮是披髮,成年後,即到了20歲以後,男子要舉行加冠之禮,將頭髮綰成髻子用簪子束在頭頂上。束髮加冠後,表示男子成了“夫”,即大男子。

    由此可見,“夫”的本義是成年男子。其實“夫”表示這個男子已經成熟、長大。如漢賈誼《論積貯疏》:“一夫不耕,或受之飢。”其意思是說假如一個成年男子不耕種,有人就要捱餓。

    天心取米

    漢武帝劉徹登基後,逐步轉制,改變美女和藩的軟弱外交政策。

    有一年北方匈奴想進攻中原,派人送來一份戰書,上面寫著“天心取米”四字。這四個字是何意思,皇帝看不懂,便召集文武官員研究,無一人知曉其意,皇帝只好張榜招賢。

    宮中有名修撰官叫何塘的揭榜應招,說:“小臣懂這‘四字’,並有退兵之計。”皇帝命他詳細解釋。

    何塘說:“依小臣之見,‘天’者,天朝也;‘心’者,中原也;‘米’者,聖上也。天心取米,即是奪我江山,取聖上龍位的意思。

    說完,便提筆在“天”字中間加了一豎,變成“未”字;在“心”字的右兩點中間加了一長撇,變成“必”字;在“取”字左上頭加上了“乛 ”,變成“敢”字;在“米”字上部加上一橫,變成“來”字,即 將匈奴的“天心取米”,改成“未必敢來”,請求皇上,派臣送回匈奴。

    匈奴首領原以為漢朝天子不敢應戰,沒想到漢朝以輕蔑的口吻說:“未必敢來”,想必有防備,急令退兵,取消了進犯圖謀。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積食會有哪些症狀?該怎麼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