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蘭花花4722

    都什麼年代了,還執有舊傳統觀念。過去中國農業社會,交通不發達,農村裡家族人多,老少幾代同堂,老人幾十個兒孫承歡膝下,自然不會將老人送到什麼養老院。如今不同了,家庭人口少了,因出門打工、謀生,再難能有三代同住一屋簷下了,家人天各一方,遠隔千山萬水,如何能互相照顧,兒孫有孝心也力不從心。社會養老產業應運而生!即解決了老年人的實際困難,又解除了年輕人的後顧之憂,我為之點贊!

  • 2 # HZ滄海桑田

    我個人認為這個問題要分開說。

    第一,老人兒女有幾個,是不是都在身邊?有老人子女是有幾個,但大多數是在外地甚至外國,和空巢老人相差無幾。老人又不願意或沒辦法去外地住,這種老人到年齡還是進養老院好,否則在家有了意外都無人馬上知曉。

    第二,有的老人八九十歲以上了,身邊六七十歲的兒女人雖在,但身體也並不好,如果讓這些兒女全力來照顧老人,也許老人還在,兒女自己身體垮了。現在白髮人送黑髮人並不是個例,為了自己的身體,子女們把不能自己照料自己父母親送進養老院也有情可願,

    第三,如果家裡是獨生子女,比如我這類的有一二億,我萬一感到實在不行了,自己就會主動去養老院(除非我當時是植物人不能自主決定了),因為我知道先不考慮什麼獨生子女孝不孝,即使他有這份孝心也沒有這份精力來照顧我,我不想拖累後代。

  • 3 # 劉雨霖鈴的紅茶館

    現在社會養老問題的確是個很難解決的問題。因為關於養老的問題越來越凸顯。

    過去,兄弟姊妹多,在農村,一般都是輪流住。雖說會碰到不孝順的子女,但為了不被笑話,一般都養活的。

    現在,說實話,家庭負擔都很重,農村在養老人這方面都力不從心。一是沒時間,都要出去掙錢,二是,金錢問題,當老人生病的時候,姊妹幾個如果經濟狀況不好,會因為這個鬧矛盾。

    另外,中國傳統觀念裡,還是不會讓自己的老人進養老院,一般認為進養老院都是因為實在沒辦法,或者是孤寡老人。

    1、中國養老問題的現狀。

    2020年,中國的老年撫養比降為5:1,意味著中國每5位勞動力將承擔一位老年人的撫養責任。而到了2020年,則降為2:1,不僅如此,中國的計劃生意政策,導致了眾多家庭成為421家庭結構,正如前面談到的,這將會使更多的“漢堡包人”在既要“養老”又要“養小”的過程中,感受到無力與無奈。

    當“養兒不防老”的觀念逐步被大部分家庭所慢慢接受的時候,我們將目光聚焦在了社保養老金上然而,令人揪心的事實是,根據中國養老金髮展報告2016》提出,2015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即“空賬”達到4.7萬億元當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餘額只有3.5萬億。也就是說,即使把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所有結餘資金都用於填補個人賬戶,也仍然會有1萬多億的差額。

    2、中國養老院目前的狀況。

    現在,很多家庭面臨的是,家庭養老服務功能的日益弱化,而養老機構床位配比較低。

    中國養老服務業還處於發展初期,養老機構數量嚴重不足,據統計,中國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27.5張,同比增長10%。但目前中國養老院的床位空置率卻達到48%左右,養老機構發展滯後,存在著服務能力不足、專業護理人員缺乏以、難於可持續發展等一系列問題。養老智慧將更多地依賴於社會,依賴於社群養老服務的開展。

    2014-2050年間,中國老年人口的消費潛力將從4萬億左右增長到106萬億左右,佔GDP的比例將從8%左右增長到33%左右,老齡產業將逐漸進入到快速發展階段,迎來老齡產業發展黃金期。同時,政府多次發文規劃養老產業,並出臺各種優惠政策及補貼政策,要求加快智慧化養老發展等,“十三五”規劃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

    很多養老院建在郊區,可很多老人希望在家門口養老。還有一類養老院過於高階,使得中低層無法消費的起。

    3、我是農村的,鄰居有一個老人,由於子女不在家。就把他送到了養老院。這在農村是被笑話的。那個老人在養老院非常不滿意,一直髮脾氣。反正,最後他的去世應該也跟生氣有關。農村人還是拒絕養老院的。

    在農村,是自己一輩子生活習慣的地方,出來門,都是認識了一輩子的熟人,坐在家門口聊天曬太陽。很是愜意。可到了養老院,首先需要重新去認識身邊的人,可老年人已經沒有精力和激情去渴望認識新朋友了。都說老還小,老人真的是個“小孩兒”。新環境他們也不適應。而且,見不到家人,總覺得被拋棄了。

    我們這裡有個養老院,比較偏遠。說實話,條件真的很差。一個屋裡三個人,因為是別人伺候,畢竟不周到。看著很淒涼。養老院除了大門,外邊還有一個攔截的東西,讓人感覺像個監獄,老人看著也像一個幼兒園的孩子,生怕跑了。每星期,老人估計都盼著子女來看他們。

    所以,中國傳統觀念真的深入骨髓。

    3、城市養老。城市獨生子女多,但目前養老還是不會選擇養老院。除非沒有辦法。

    我同事中有個年齡大點兒的,就一個兒子遠在外地。而同事說將來退休只能去找兒子,每次這樣說的時候就有點傷感,畢竟要離開自己生活的半輩子的地方,沒辦法,只能遠離家鄉。

    而另外一個同事只有一個女兒,結果也嫁到外地了。她調侃說將來兩口子選擇養老院,但話是這樣說,她將來估計還是跟著女兒的多。

    4、所以,你問題中提到的是現實也是現狀。歸根結底,誰也不希望被別人笑話,也不希望老人晚年生活不好,都是“錢”惹得禍。

  • 4 # 燴生活

    我認為老人去不去養老院與子女得多少沒有關係。不是說兒女多老人就不能去養老院,獨生子女老人就必須去養老院。只要老人願意,只要老人自己開心,只要老人的生活質量高,無論兒女多還是獨生子女老人都可以去養老院。具體原因如下:

    一,養老院是國家為關愛老人、奉獻社會、體恤民意、為民解憂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它有著充分的物質和法律保障, 有著完備的體系,可以讓老人各方面的需求都得到保障,老人可以健康幸福的安度晚年。

    二、去不去養老院應該充分尊重老人的意願,不管是兒女多的還是獨生子女,只有老人願意去都應該去;如果老人不願意,那麼獨生子女也不應該讓老人去。畢竟,尊老敬老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贍養老人是法律規定的義務。

    綜上,所以,我認為老人去不去養老院與子女得多少沒有關係。

  • 5 # 關耳368

    對這個問題應這麼看:一是老人去養老院養老,不在於子女多少,而在於老人的自願和出於對子女的愛。老人去養老院一般是失能,生活不能自理了,為減輕子女照料的負擔,又為避免僱保姆的不利一面,自願選擇去養老院。如子女也巳到老年只能自己顧自己的話,更是如此。二是養老巳有多種方式,過去那種只在家完全靠子女照料就是孝順的傳統觀念已淡化,那種說多子女的老人去養老院是笑話的養老觀念太陳舊了,即使在家養老也主要不靠子女,老人自己有養老金和老年補貼,基本生活可自己保障。如自己能生活自理,不會去養老院的。總之,無論多子女還是獨生子女瞻養扶助自己的父母是自己的義務和責任,但父母在哪裡養老是父母的選擇,只要適合自己的就好,這與多子女和獨生子女沒有必然的聯絡。

  • 6 # 花開時節9429

    對這個問題也不能這樣看,有老人愛子女不忍心拖累的,有子女和老人離的遠,也有老人和子女相處不合,各種情況,人生百態不能說笑話,各家有各家的苦,如果有哪位老人在子女家養老,那這位老人也是有福兒女有愛的一家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

  • 7 # 未來思維88888

    我認為這種情況是見仁見智吧,

    每家的情況不一樣,所以每家的辦法不同,想法不同,做法也不同,

    但是我覺得主要還是看自己的老人想法,老人自己願意住養老院,也可以,如果說老人的子女多,但是老人不願去養老院去住,子女強制性的讓老人住住養老院,或者說子多但是沒有人管老人,老人才住養老院的,那麼這就是笑話了!

    其實家裡有子女的老人去住養老院的這種情況,在農村來說,子女是會被別人說的,會被別人說不孝順的,不瞭解情況的會說這家的子女不是人,也有的人就是會罵他們的子女豬狗不如!這種情況在農村來說是很普遍的,因為他們認為有子女的老人,就不應該住養老院,而應該是由他們的子女去理所當然的扶養老人!

    其實我認為這種想法是錯誤的,如果一個家庭的老人到了需要住養老院的時候,那麼就可以說老人的子女們年齡也大了,他們的麻煩也來了,比如有的人身體不好,他自己都照顧不了他自己,有的是家庭條件不容許,有的還在上班,

    有的是忙的照看他們的子孫。總而言之,每個人有每個的事情,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事情!所以這個時候,如果養老院的服務可以的話,也是可以去住養老院的,前提是子女必須出錢,養老院的老頭,老太太多,他們住在一起也有共同語言!但是前期條件是必須是老人自願去的,養老院服務好的!

    我覺得老人住在養老院裡

    也沒有什麼不行的,只要老人過的幸福快樂,子女孝順老人住哪裡都是一樣的,不一定說有子女的老人就必須在家裡,有子女養著管著就是幸福的!

    所以說,住在養老院的老人不一定都是獨身子女,或者沒有兒女的,子女多的老人也是可以住養老院的,以後住養老的這種情況是一種趨勢!每個老人都是為了子女好,能不拖累子女就經量不拖累子女!再一個自己家裡的事情,自己怎麼做,還輪不到別人說三到四的,自己想怎麼做是自己的事情!只要做到對老人孝順,自己問心無愧就行!

    個人見解!對錯勿怪!

  • 8 # 之州

    兒女多老人進養老院是個笑話,獨生子女沒辦法照顧不過來,所以送老人到養老院還有理由。這個問題現在是全社會的問題,就是老齡化社會養老的問題。

    我現在就面臨這個問題,我爸媽三個孩子我們都上班,我是老大還有三年退休,我妹我弟退休時間就更得等幾年了。爸爸媽媽都八十多了急需人照顧,怎麼辦?我們開家庭會議,爸媽說出自己想法,我們執行,兩位老人家選擇居家養老,僱人伺候,我們休息日回家照顧。現在看還挺好,這只是養老其中一種方式。

    所以說不是絕對的要這樣或者那樣,如果老人願意到老年院養老完全可以,選擇適合老人的養老院,兒女定期探望,一樣是養老方式,如果父母不喜歡就不強求。

    這只是我個人看法,不一定適合所有家庭。我自己養老是這樣打算,我家庭是獨生子女,我打算居家養老,僱人在家養老,這只是養老方式而已,不存在是否是笑話。

    社會在發展人的思想觀念也得隨著社會而改變,選擇養老問題,也得跟上時代步伐!個人看法僅供參考。

  • 9 # 羅名花

    兒女多少和老人去不去養老院沒有直接的關係,也和子女孝不孝順無關。這是現今社會存在的老人怎麼養老的問題?存在在哪種機構養老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口老齡化越來越突出,養老慈善事業是造福社會的,養老院、敬老院的建立,使傳統的"養兒防老"觀念遭到衝擊。但各地養老院、敬老院床位緊張,有的想進機構養老的老人排的隊能在幾年後,因此構建適合社群養老服務模式事在必行。

    社群養老服務,主要包括:治病健身的醫療需求、日常生活的照料需求、思想情感交流的精神慰籍需求等。

    第一,醫療保健服務。瞭解和掌握社群老年人的基本情況,指導老人疾病預防和自我保健;指導老人意外傷害的預防、自救;提供老人慢性病的診斷醫療服務;提供老人疑難病症和危急重症的現場緊急救護並協助入院;開展心理諮詢等。

    第二,日常生活照料。社群養老服務解決了子女照顧不足的問題,為居住在家中的老人提供服務,包括:上門送飯、做飯、打掃居室、洗衣洗澡,陪同購物或去醫院看病等服務。這種服務可以使老人不脫離自己熟悉的環境,兒女也可以放心,養老的問題也解決了。

    第三,精神慰籍服務。上門陪老人聊天,促進心智健康。提供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如手工編織、棋牌、柔力球、健身舞、太極劍、太極拳等活動,豐富老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

    社群養老服務要提倡志願服務、立足奉獻、無償服務。

    例如,之前我看了一篇文章,說的是日本老人有一種養老的方法。簡要說明:日本老人養老是50一60歲(前提必須是健康人)的老人照顧70一80歲的老人,以照顧的時間多少記錄下來,以此為依據,等到自己需要照顧時,也能獲得相同時間的照顧服務。

    我認為此辦法可以借鑑。因為社群工作人員偏少,而且社群服務群體不只是老人,因此,在居住的小區裡進行宣傳,讓剛退休,或退休時間不長、身體健康的人自願報名,成為社群養老服務的志願者,登記在冊,並付諸行動。這不但解決兒女們沒時間照顧父母,還可以讓老人們在互相交流的基礎上,增加情感慰籍,增強健康長壽的信心。

  • 10 # 媽媽說生活

    我認為“兒女多,老人去養老院就是個笑話,獨生子女是沒有辦法”的說法是錯誤的。

    老人去不去養老院養老跟兒女多少完全沒有關係,這個只能遵從老人自己的意願。

    當今社會獨生子女比較多,養老的負擔重了。好多獨生子女無法很好的照顧父母,特別是父母生病的,年紀大的等生活不能自理,兒女又有自己的工作,像這種情況的老人去養老院是個很好的選擇。老人在養老院既有人照顧,又有同伴可以聊聊天,子女工作之餘多去看看父母,何樂而不為呢?

    兒女多的老人,有的是不想兒女們因贍養問題產生摩擦,自己要求去養老院的。有的則是覺得養老院自在。我一朋友的爺爺就住過養老院。我這個朋友,他爸爸們弟兄三個,他還有兩個姑姑,也就是說這位爺爺有五個子女,並且爺爺的老伴---奶奶也還活著。爺爺和奶奶一輩子都脾氣不合,所以爺爺和奶奶也是分開住的。爺爺已經七十多歲了,但是身體特別硬朗,生活完全自理。奶奶身體也很好,他的五個兒女雖說都是農村的,但是過的都不錯(每家的孫子孫女都不小了,有的已經成家立業了),都是有房有車的。按說這麼多姐弟,家庭條件也都不錯,老人不應該去養老院呀。但是這爺爺就是想去養老院,他喜歡下棋,在養老院同齡的老人多,每天想啥時候下棋都有人陪著下,在家還不一定每天都找得到人下。早上起來會在養老院裡轉轉,澆澆花草,他就覺得養老院裡好玩。

    所以,老人去不去養老院完全取決於老人自己,跟子女多少沒有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小螺絲帽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