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探微閣主
-
2 # 小王解史
謝謝邀請:明代宦官專權確實是歷史上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共出現過三次宦官專權跋扈的時期,一次是東漢,一次是唐晚期,一次是明代。很多人錯誤認為,宦官專權最重的朝代是明代,因為明代的宦官個個大名鼎鼎,明英宗時期的王振,明武宗時期的劉瑾,明天啟年間的魏忠賢。然而其實中國宦官為禍最為嚴重的是唐代,因為唐代宦官往往手握禁軍兵權,唐代宦官掌兵權是從高力士開始的,高力士就被封為左武侯大將軍,掌禁軍。到後期,宦官魚朝恩,李輔國甚至可以干預皇帝的廢立,唐憲宗就是為宦官所廢殺。而唐代帝王也多次感嘆受制於家奴。
明代劉瑾為禍多年,之所以能被迅速拿下,究其原因在於雖然明代宦官經常干政,參與政治,甚至掌管東廠、西廠,但是並未掌握軍權,東廠、西廠也僅僅是特務機構。明代宦官的生死全在皇帝的一念之間。明武宗時期的劉瑾,天啟時期的魏忠賢都是這樣的典型。
-
3 # 打拳擊的貝吉塔
首先說結論:“立皇帝”不是真皇帝,被滅是一張小紙條
題主問權傾天下的劉瑾是如何一夜被滅的,其實很簡單,他只不過就是一個太監,而太監是要聽命於皇帝的。可能我們從諸多影視作品中觀察到,明朝是一個黑暗的年代,文有嚴嵩等奸猾首輔,武有每一任的錦衣衛指揮史,還有不文不武不男不女的東廠西廠內行廠的歷任廠長,什麼曹督主,劉廠公,九千歲,個頂個的威力無比,整個明朝直接是皇帝靠邊站,大臣說了算的朝代。
其實不然,整個明朝要是真的如此黑暗,怎麼可能打趴四鄰,威震東亞,連到最後都是硬抗三線,最終滅亡在嚴寒天氣之中呢?實際上我們用通俗話語來解釋一下,明朝如果是一個大公司,那麼每一任姓朱的都是董事長,而每一任首輔就是總經理或者CEO,東廠提督太監或者司禮監掌印太監就是董事長秘書,秘書,總經理再興風作浪,董事長最後還是可以想裁你就裁你
為什麼?四個字,中央集權。
看到這兒你可能要問,為什麼還不說劉瑾,劉瑾是一個個例,其實從最早英宗時期的王振,憲宗時期的汪直,武宗時期的劉瑾,神宗時期的馮保,乃至最厲害最厲害的魏忠賢,只不過都是皇帝豢養的一條狗,或者說的文明一點,用來平衡大臣的工具。而工具是隨時可以消滅的。
我們來回顧一下劉瑾的做派。劉瑾年幼時進宮,後犯法,赦免後侍奉朱厚照,博得武宗的寵愛,數次升遷,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掌權後趁機專擅朝政,作威作福,魚肉百姓,為“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劉瑾最大的本事就是能夠讓皇帝有肆意妄為的感覺。皇帝喜歡美女,劉瑾能弄到一個懷了孕的孕婦給皇帝,皇帝喜歡武術,劉瑾為他圈養各種萌受,皇帝喜歡遊玩,劉瑾在宮中為皇帝營造集市。
而這位立皇帝是怎麼覆滅的呢?一言蔽之,威脅皇權。其實也是無根之水,安化王叛亂,同為八虎的張永與楊一清前去叛亂,楊一清勸動張永反水,張永當朱厚照面揭露劉瑾的謀逆行徑,最終劉瑾被凌遲。而細分下來,劉瑾被滅有三個原因,可以說是大部分明朝太監玩兒完的原因。
1.沒有實權。劉瑾貴為司禮監掌印太監,僅僅只有蓋印的權利,而沒有兵權,唐代魚承恩,漢代十常侍,乃至清朝的趙高哪個不是手握兵權,號令天下,而劉瑾在他們面前就是個小雜碎。
2.樹敵太多。當朝權貴李東陽,楊一清,楊廷和哪一個不視劉瑾為死敵。
3.最關鍵的,劉瑾的權利來自於皇帝,例如批紅,用印,都是“狐假虎威”的假權利,因此要覆滅是或早或晚的事情罷了
以上
-
4 # 龍支子
明朝大太監劉瑾雖權傾朝野,號稱“立皇帝”,但畢竟只是一個靠忽悠皇帝開心起家的太監,其司禮監掌印太監之位,在皇帝開心時能夠發揮作用,可以為所欲為,肆意貪汙,一旦天庭震怒,其所依靠的的一切便即刻坍塌了,什麼都沒有了。所以,滅掉這樣一個手無一兵一卒的太監,完全不同於滅掉一個政治集團或者是軍事力量那麼困難,何況劉瑾所作所為早已天怒人怨了,放眼望去,滿世界窮得只剩下錢了,那些金燦燦的死物除了給他帶來惡運和千古罵名外,在他面臨生死之時真的不如糞土了。
-
5 # 天理之昭明靈覺處
這其實是個很荒唐的故事。
先了解一下很少聽說過的詞“對食”:古代因為宮裡太監無效能力,宮女被長期幽禁在宮廷,太監就和宮女為了互相安慰接成對,不能同床,只不過相對吃飯,互慰孤寂。
大太監劉瑾其實並沒有掌握太大的權利,但他掌握住了皇帝朱厚照昏庸貪玩的特點,投其所好,依仗皇權為非作歹。
劉瑾手下“八虎”之一太監張永本來對食了一個非常漂亮的宮女,不想被劉瑾看上,強佔為己有。張永懷恨在心。
大臣楊一清暗中策反了張永。
張永跑到皇帝朱厚照那告劉瑾謀反,不想朱厚照喝多了:他謀反做什麼?
張永:他想做皇帝。
朱厚照:想做就讓他做吧。
張永差點傻了眼:他做皇帝,皇帝你幹啥去?
此時朱厚照才清醒過來,抄了劉瑾的家,沒想到抄出了玉璽和劉瑾上朝經常帶著的匕首。
朱厚照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據記載劉瑾被凌遲了三千多刀。
-
6 # 做最好的自己159357
1、劉瑾。
劉瑾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權利?因為劉瑾在正德皇帝還小的時候就和其他七個太監一直服侍他,所以在正德皇帝15歲登基以後,就充分得到皇帝的信任,和其他幾人合稱“八虎”,手中的權利直追皇帝。民間傳出正德是“坐皇帝”劉瑾是“立皇帝”的說法,由此可知劉瑾在當時的權利有多大。但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劉瑾因為皇帝的信任而得權,又因為失寵而敗落。
2、明士大夫
士大夫在明朝早期時,是最不受待見的,朱元璋把士大夫殺得膽寒,朱棣殺過士大夫十族。所以明朝在早期時期士大夫很老實,但是到了中後期,士大夫開始專權,也開始了作死之路。與內臣鬥其樂無窮,與同僚鬥其樂無窮,與政敵鬥其樂無窮,與皇帝鬥其樂無窮。明朝中後期的歷史就是士大夫窩裡斗的歷史。
在劉瑾時期,內臣的力量遠大於外臣。士大夫開始了與劉瑾的鬥爭,由於正德的信任,很多證據不能讓這個耳根子軟的皇帝相信。所以明朝士大夫開始對八虎挑撥離間,幾人反目。由八虎中的一人把劉瑾謀反的證據送到正德面前,才讓正德知道劉瑾的罪大惡極,才出手鏟除他。
3、正德皇帝
正德皇帝有人說是明朝幾個不務正業皇帝中的一個,隨心所欲,不理朝政。但是,也不要小看他。看看他老爹,四十年不理朝政,每天修仙。但是政權還是牢牢在手裡把握著,明朝也沒出亂子,這是帝王之術。正德從小耳濡目染,難道沒有學過幾分本領?要知道正德登基時15歲,朝堂上都是老爹時期的舊臣,把持朝堂習慣了,已經不把正德放在眼裡了。這些正德都是清楚的,但是正德沒有明面上沒有和他們硬鋼。而是把劉瑾推出來,讓劉瑾把那些老骨頭殺得差不多了,正德在出來收拾爛攤子,再重新任用一批朝臣。這樣大臣還對他感恩戴德。
所以說明朝的皇帝從來都沒有失去過皇權。因為中國從秦始皇開始到明朝,已經把皇權最大的思想牢牢刻在骨子裡了,一言可上九重天,一言可貶十八獄
-
7 # 談古論金
劉瑾為武宗朝勢焰熏天的宦官"八虎"之首,時人稱他為"立皇帝",武宗為"坐皇帝",但是在正德五年(1510)四月安化王朱寘鐇叛亂平定之後,監軍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聽後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查抄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穿宮牌五百及衣甲、弓弩、哀衣、玉帶諸種違禁物,在劉瑾日常拿著的扇子中也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狀大怒,終於相信了劉瑾謀反的事實。經三法司會審,劉瑾被判以凌遲之刑;同年八月,劉瑾伏誅。
於是,本題很有意義——權傾天下的明朝大太監劉瑾,如何一夜之間被皇帝消滅?
確實,史稱劉瑾“權擅天下,威福任情”、“ 軍國大柄,盡歸其手”,然而武宗一夕發天子雷霆之怒,可以說一招之間就制其死命,其原因究竟何在?
(京劇《法門寺》,尚長榮飾演劉瑾,劉瑾一般是白臉,這個曲目中劉瑾是紅臉,是因為他平反了冤獄)
簡要地說,就是因為劉瑾號稱"立皇帝",但畢竟不是"坐皇帝",他也並沒有做到“ 軍國大柄,盡歸其手”。明代宦官最重要的兩個職位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和司禮監掌印太監,《明史·職官志》記載:
掌印掌理內外章奏及御前勘合。秉筆、隨堂掌章奏文書,照閣票批朱。也就是說司禮監秉筆太監可以代理皇帝行使“批紅”(亦稱“批朱”)權,也就是對內閣大臣的建議(稱“票擬”),代皇帝用紅字做批示,之後由司禮監掌印太監稽核、蓋印,然後發還內閣與各部依據批紅謄寫正式詔書下發執行。因為司禮監掌印太監有最終稽核權和駁回重新批紅的權力,相對而言其權力更大一些,而劉瑾正是司禮監掌印太監(當然這個不是絕對而言,比如魏忠賢的職位就是司禮監秉筆太監,司禮監掌印太監王體乾反而是他的爪牙)。
宦官掌握了上述權力,理所當然權傾天下,但是這個權力本質上是依附於皇權的,他們是皇帝的代表,而不是皇帝本身;另一方面,明朝的宦官沒有軍權,或者更嚴格來說,沒有軍令權。
影視劇和文藝作品中經常有明朝的太監帶著武功高強的大隊人馬追殺忠良、縱橫南北的橋段情節,這有很大的演義成分,迴歸歷史本身,就算他們憑藉提督東廠等的職位擁有這樣武力值爆棚的下屬,也多屬從錦衣衛借調的中下級軍官軍士(即所謂緹騎),就算能做到所謂”邏卒四出,天下騷然“,然而對於軍隊,明朝的宦官們基本上沒有什麼掌控力。
@一枚明粉老師指教我:
宦官要調動京營的部隊,首先得確定報上來有緊急軍情,然後得下發聖旨,此時內閣基本就知道了;兵部、協理京營戎政衙門、京營總督勳臣、提督內臣等也都要協調;戶部、工部也要籌備軍用物資。動靜很大。(整理微信對話,未經本人審閱)由上可知,明朝的權宦如果想要謀反,在技術上按正規流程走幾乎完全不可能,他們無法保證所有這些部門和環節都是由自己的親信掌控,而在技術層面之外,他們更無法保證京營的部隊知道”敵在紫禁城“(套用明智光秀敵在本能寺說法的一句玩笑話)也就是攻擊的物件是九五之尊本人時是不是會服從命令。
我們不難想見,上述的可能性都是微乎其微的。
其實,很多歷史愛好者感興趣的為什麼唐朝的宦官可以直接廢立皇帝,而明朝宦官只能受制於皇權?的答案從本質上講其實也就是上述同樣的內容。
我們讀韓文公(韓愈)的《永貞行》詩句:
北軍百萬虎與貔,天子自將非他師。一朝奪印付私黨,懍懍朝士何能為。可知在當時主流觀念中,禁軍是”天子自將“,宦官統帥禁軍的合法性也是基於皇帝的授權代理,而二王八司馬等革新派試圖排斥宦官勢力的努力是所謂”小人乘時偷國柄“。
但是法理上如是,實際中很主要的一點,唐代的軍政軍令沒有分開,作為軍隊統帥特別是禁軍統帥的宦官掌握了至關重要的軍權而沒有其他力量與之制衡,所以他們能夠廢立天子,以”定策國老“自居,視皇帝為”門生天子“。
(宦官專權幾乎貫穿了唐朝的中後期,一波波的宦官逼宮弒帝,專權橫行)
從宋代開始,便有國家層面軍政權軍令權分離的制度設計,這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所謂:
兵符出於樞密,而不得統其眾;兵眾隸於三衙,而不得專其制。到了明朝,在明太祖朱元璋開始的制度設計中,統領天下兵馬的大都督府後來分為中、左、右、前、後五軍都督府,五軍都督府是統領全國軍隊的最高軍事機構,管理在京的除親軍外的各衛所和在外的各督司,但五軍都督府只管軍籍和軍政,沒有軍令權。軍官的銓敘之權和軍隊調動之權歸屬於原本地位低於五軍都督府,而隨著時代發展逐漸凌駕於五軍都督府之上的兵部。
而一旦發生戰事,皇帝親自任命軍事統帥,透過兵部發出調兵命令,都督府長官或其他臨時任命的將領率領相關部隊奉命出征。
我們可以發現,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中,軍權自始至終牢牢地掌握在皇帝一人手中。
綜上,唐朝宦官那種同時具有募兵、帶兵、調兵等諸多職能的軍政軍令合一的權力,明朝任何一個權傾天下的宦官並不具有——事實上,劉瑾乃至魏忠賢也都不會真正”謀反“,這是另一個話題,姑置不論。
因此,即使他們在某種意義上侵奪了部分乃至大部分皇權,一旦皇權反擊,他們的威福權位瞬間就會冰消瓦解,”立皇帝“劉瑾如是、”吾知有汪太監,不知有天子也“的汪直如是,”九千歲“魏忠賢也如是。
-
8 # 季我努學社
為穩固皇權,保持中央集權,中國的統治者創制了許多措施制度以防大權旁落,由於一些幼帝登位,因其羽翼尚不豐滿,所以不可避免的造成外戚或強臣幹權。皇帝在回攥權力時,常年在其身邊的侍從人員自然而然的成為親信,如太監,但一些太監在獲取皇帝信任後,反而成為皇權上的一顆毒瘤,正如唐朝中後期太監長期把持朝政,皇帝一度淪為傀儡,在明朝時期,雖有太監亂政,但總體而言仍處於皇權控制之中。
劉瑾(1451年—1510年),明朝太監,其本姓為談,幼年時期被宮中太監收養,之後淨身入宮成為太監。明孝宗時期,因罪獲刑,懲處其至茂陵守陵,弘治五年(1492年)明武宗朱厚照被立為太子,經人推薦劉瑾來到朱厚照身邊,成為貼身服侍太監,劉瑾自此命運轉變。由於眼明手快,很快便成為太子朱厚照的“紅人”,且與朱厚照身邊的另外七位太監谷大用、高鳳、羅祥、魏彬、丘聚、張永、馬永成被合成為八虎。1506年,朱厚照登基為帝,由此八虎地位水漲船高,一時間成為明朝呼風喚雨之人,囂張跋扈至極,而其中尤以劉瑾最為甚。
劉瑾
劉瑾在明武宗登基後,先後掌管升至鐘鼓司、內宮監掌印太監,至正德元年(1506年),開始掌管京軍三大營之一的三千營,之後更是掌管十二團營,權勢一時滔天,而伴隨著的權力的膨脹,劉瑾的貪慾也愈大,開始四處侵佔皇產,貪汙受賄、打壓眾臣,群臣先後上書明武宗,要求嚴辦劉瑾,如英國公張懋、五官監候楊源、大學士劉健、御史王渙等先後彈劾,但都被明武宗包庇。顯然面對群臣的彈劾劉瑾不會無動於衷,明武宗正德二年(1507年),劉瑾召眾臣於召群臣跪金水橋南,宣示奸黨,將數十位朝臣列為“奸臣”,或貶或罰。之後,劉瑾為將權力更加集中於自己手中,更是設立內行廠,其職權同東廠相同,但巡查範圍比東廠、西廠二廠更廣,因而有人稱其為“站著的皇帝”。
明武宗
以此看來劉瑾在明武宗時期似乎無人可以撼動其地位,但安化王朱寘鐇叛亂卻成為了劉瑾人生轉折點,朱寘鐇的叛亂,一個很重要的介面便是劉瑾,在其檄文中的劉瑾罪行可謂是罄竹難書,但這篇檄文卻並沒被明武宗所看到,直至叛亂被平定後,負責軍務的楊一清開始密謀劉瑾剷除,而楊一清更是被稱為“出將入相,文德武功”的賢臣,很快楊一清便將朱寘鐇的檄文遞至八虎之一的張永,由於劉瑾的擅權專制讓同為八虎的張永極為不滿,隨後張永便將檄文呈至明武宗,一向視劉瑾為忠誠的明武宗見此檄文可謂震怒之極,當即下令革職調查劉瑾,但此時的明武宗對劉瑾並無殺機,只言“瑾負我”,直至在劉瑾住宅中搜出穿宮牌五百、盔甲、玉帶、玉璽等物,明武宗大怒,以謀逆之罪處以凌遲之刑。由於劉瑾的罪大惡極,在其伏首之後,百姓無不拍手稱快。
楊一清
參考資料:
[1] 張廷玉.《明史》
[2] 徐靜茹.《中國古代太監》
-
9 # 漢周讀書
正德五年(公元1510年)八月廿五日,大太監劉瑾接受磔刑處死,磔刑即凌遲,也就是民間俗稱的千刀萬剮,劉瑾受刑持續兩日,捱了上千刀。
監斬官是刑部主事張文麟,原本應該是刑部陝西司主事胡遠監斬,胡遠可能暈血,他聽說後“錯愕”,對尚書劉璟說:“我如何當得?”
尚書劉璟見胡遠害怕,就臨時決定派張文麟出場,攬下這份令人心情複雜的差事。
張文麟趕赴刑場時,剮刑已經執行了,按照朝廷的指示,要一刀一刀慢慢割,令罪犯劉瑾充分感受到被割肉的痛苦。
天黑的時候,劉瑾受刑暫停,可是這貨生命力頑強,依然活著,張文麟派人將他臨時關押在順天府宛平縣的監獄中。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劉瑾竟然要求吃粥,張文麟滿足了他,不想這傢伙食慾大好,連吃了兩碗,張文麟十分驚詫:“反賊乃如此?”
第二天,剮刑繼續,因為前一日劉瑾受刑時口無遮攔,說了很多宮廷見不得人的私密事情,所以張文麟讓人在他嘴裡放了一隻麻核桃。
連續割了數十刀之後,劉瑾才嚥了氣。太陽初升,張文麟與同時監斬的御史向皇帝彙報詳情,請示過之後,把劉瑾銼屍示眾。
第三天,繼續割劉瑾屍體上的肉,直到割足三千三百五十七刀。被劉瑾陷害大臣的家屬爭相取其肉祭奠受害者,現場恐怖至極,張文麟感嘆說:“逆賊之報,亦慘矣!”
劉瑾的罪名是謀反,所以根據當時的法律,他的家人也要接受懲罰。他的哥哥劉景祥剛剛死亡,穿戴一品冠帶,躺在棺材裡等著入土為安。
前來抄家的官吏闖入靈堂,將劉景祥屍體拖出來,撕毀了壽衣,放在路邊,“追削其官,焚其屍”。劉瑾的家人,包括興平老家的族人統統被逮捕押送京城。
當時,“變起暴猝,人人持意行法”,以致於很多無辜的人也慘遭不幸。按照法律規定,劉瑾的侄孫劉二漢年齡尚小,只有九歲,屬於未成年人,應當免予處罰。
有人提議從寬處理,但是監斬官張文麟不同意,質問提議者:“劉瑾為誰反邪?”言外之意,劉瑾造反就是因為這個侄孫劉二漢,當年有術士曾預言這個孩子“當大貴”。
張文麟認為這個孩子正是謀反的禍源,不能寬大處理,最終,這個九歲孩子“坐誅”,也被處決了。同時被處死的,還有張彩等一些與劉瑾有交集的大臣。
-
10 # 歷史雜貨鋪
明朝歷史中似乎出現過不少的大太監, 劉瑾在六歲的時候就被自己的伯父給收養,他的這個伯父也是個太監,於是他順理成章的也淨身做了太監。此人一開始並不順利,在明孝宗統治時期他還差點被處死,幸運的是,他被赦免了,並且去了東宮伺候太子。
這個太子便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朱厚照,從此劉瑾便一發不可收拾。在朱厚照登基的時候,劉瑾已經五十四歲,而這個時候皇帝僅僅十四歲,他非常的聰明,將這個小皇帝伺候的非常舒服,朱厚照才十四歲所以什麼都不會想,劉瑾非常的會投其所好,沒用多久便成了大紅人。當時他是皇宮中的八虎之首。
比如朱厚照的豹房等等都是劉瑾給主持修建的,由於這些劉瑾多次升遷,做到了司禮監掌印太監的位置,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這個職位是擁有批紅權的,瞭解明朝歷史的都知道, 批紅權是非常有用的,司禮監是十二監中最有實權的機構。我們所熟知的魏忠賢,馮保等人都是透過掌握司禮監掌印太監的職位來握有實權。
劉瑾後來發展到了朝中無人敢得罪的程度,即使這樣朱厚照一夜之間也將他給消滅。說白了就是明朝的制度問題,雖說劉瑾有一定的實權,可是這都是皇帝給他的,他也沒有兵權之類的,這樣的人不可能翻起大風浪。皇帝給他這些權利,皇帝隨時也是可以收回。
劉瑾這個人得罪了太多人,沒人願意幫他說話,只要皇帝要辦,底下的人是非常開心的。其實說到底他能夠被一夜消滅,就是因為明朝的皇權制度,仔細回顧明朝的歷史,出名的大太監是很多的,可是都是皇帝想殺就殺了,明朝末期的魏忠賢,被人稱為九千歲,依然是皇帝想殺立即就給殺了。
-
11 # 鄧海春
明初廢相後為了強化皇權,內閣與宦官其實是互補,廢相後給宦官的權力較多、較大,東廠、錦衣衛、內行廠的出現都是如此,也是皇權運作的一種方式。劉瑾行使部分皇權,議政、票擬、批紅三權合一,皇權執行機制受到了削弱。劉瑾變亂成法、主持編纂《現行事例》,高度專權,控制朝野,成為名副其實的“立地皇帝”,其專權的程度已經威脅到了皇權。上圖明武宗正德皇帝
安化王朱寘鐇之變具有奪皇位、反劉瑾的性質。宦官張永和楊一清的合作促成了劉瑾的垮臺,說明劉瑾不但威脅到了皇權,而且也威脅到了同夥。
劉瑾的主要活動是替皇帝監視官員,負責監察一類的政務,並沒有全面掌管整個國家的權力,並未越出常軌控制六部的運作,日常政務仍歸文官。宦官擁有自已的活動空間,主要是爭奪宮廷內部的權勢和財富,宦官的活動空間其實也是皇帝為他們劃定的,並沒有給他們取代士大夫治國的許可權,因此宦官的活動空間較為有限。
上圖京劇《法門寺》中劉瑾
但如果宦官行使權力過了頭,過分干預了皇帝和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權力,那麼皇帝肯定是要收拾宦官的。在皇權高度專制的明代,宦官已經不具備廢立君主、掌握軍政大權而左右朝政的能力。也就是說,在君主專制制度不斷加強的總趨勢下,宦官的政治勢力對君權的依附程度更為加深。他們只有依附和藉助君權,才有可能存在和發展,絕無與君權抗爭,甚至取代君權的餘地。
故此,宦官政治勢力興起之勢雖然兇猛,卻沒有出現敢於擅立君主的情況,所謂“高皇帝收天下之權,以歸一人,即狼戾如(王)振、(劉)瑾者,一顰而憂,再顰而危。片紙中夜下而晨就縛,左右無不鳥散獸竄,是以能為亂而不能為變也。”(王世貞《弇山堂別集》)
-
12 # 左說春秋
明朝太監亂政是一大特色,英宗時王振,武宗時劉瑾和熹宗時魏忠賢三人最有代表性。世人多痛罵太監亂政,而根源在於皇帝昏庸。明武宗時的劉瑾就是利用朱厚照的荒唐好玩而獲寵,以致於權柄天下,大肆納賄,排擠忠良,攪亂朝綱。
一、亂始東宮。
劉瑾(1451一一1510)本姓談,陝西興平人。弘治時入宮,投靠劉姓太監改姓劉。因犯宮規,差點被處死。獲釋後入東宮侍奉太子朱厚照。陪太子時便抓住朱厚照好玩的天性,極盡手段投其所好。朱厚照即位後,利用陪朱厚照玩耍時的感情,繼續獲得荒唐皇帝喜愛。鷹犬聲色無所不用。逐步升為司禮監掌印太監。誘導天性荒唐的朱厚照沈湎於聲色犬馬,微服私行,爬牆頭入民宅侮辱村婦。朝臣們奏本彈劾,朱厚照並不理會。為非作歹,把持朝政。
二、廷仗百官
劉瑾是武宗朝太監八虎之首。因深得武宗寵愛,胡作非為,一手遮天。甚至把朝臣的奏摺拿回家與其妹夫商量後代皇帝批答。朝臣謝遷、劉健上書誅殺太監八虎,劉瑾誣陷二人乘機清除皇帝隨從以控制皇帝於股掌,說服朱厚照將上書二人流配充軍於邊疆。後來多名大臣為之說情,也全被革職查辦。此後,劉瑾的臉色成為皇上的旨意,朝堂之上禁若寒蟬,稍不如劉瑾意即遭殘酷報復。正德三年夏天一次早朝上,武宗從上朝御道撿到的一封揭發劉瑾罪行的匿名信交給劉瑾。劉瑾惱羞成怒,他竟命令滿朝文武300多人齊跪在奉先門外。時值盛夏,驕陽似火。而劉瑾不許烈日下的文武大臣喝水,年老體弱的當場昏死,依然不許離開,直跪至天黑。跪了一天烈日,依然沒有查出密信來源。又命錦衣衛將他們關進天牢。後來發現來自宦官內部,這才放出300多名文武大臣。此後朝臣懼劉如虎,唯劉是言是行。朱厚照耳根清靜多了。
三、放肆索賄
劉瑾柄國期間,官員升遷,進見皇帝,請求事項,無不公開索賄。有的地方大員進京奏事,因拿不出賄金而自殺於京都。朝政之敗引發諸王不滿,寧王造反旗號即是誅殺劉瑾等。叛亂平定後,八虎之一的宦官張永在慶功晏上揭露劉瑾專權貪腐大罪十七條。武宗振怒,親自帶人搜查劉家,清繳贓金250萬兩,贓銀5000萬兩。並搜出私制皇帝印信、龍袍等。群臣以專權、貪墨和謀逆數罪上訴,朱厚照下令凌遲3000餘刀,分給受害官員食用。終於結束了劉瑾的5年血腥統治。
這類宦官柄國的鬧劇和悲劇,作為大明皇帝的朱厚照難道殺掉劉瑾就洗清自己的罪惡嗎?想一下朱重八要飯討生打天下,如何生得這等不肖子孫治國。明代的官員為維護大明江山犧牲了多少?難道我們今人能從漢人政權的角度偏坦他?
-
13 # 歷史八卦社
首先要弄懂,劉瑾“權傾朝野”不假,但這權力主要是來自於皇帝對你的信任度,高階點,就是所謂的“聖寵”。
劉瑾的本職工作僅僅是“掌司禮監”,雖然司禮監掌印太監的權力足夠大,但也同時被其他內官分潤制衡。
例如提督東廠太監馬永成雖然與劉瑾並稱“八虎”,同屬“倖進之輩”,但馬永成也同時和劉瑾是競爭對手,二人明爭暗鬥,就是想在御前爭寵。
提督西廠的谷大用也與劉瑾爭寵,在劉瑾伏誅事件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八虎”之一的魏彬,在劉瑾伏誅後接替他的位置,更不可能是劉瑾的人。
其它諸如御馬監太監張忠,“總神機營”的張永都與劉瑾有直接或間接的利益衝突,張永甚至和劉瑾在御前打過架,後來就是他聯合楊一清扳倒劉瑾。
在宦官中間劉瑾人員都這麼差,更何況在外廷,由於劉瑾的從中攛唆,致使謝遷、劉健、韓文等聲望著重的大臣被免官,劉瑾在外廷的名聲可謂是臭到底了,偶爾有幾個同黨也沒啥大用。
而明代的兵權向來是分掌在皇帝、勳貴與兵部手中,劉瑾也沾不到一點。所以劉瑾的“權勢”實質上是無根之木,看似熾焰滔天,實際上是建立在皇帝信任度的基礎上。一旦失去皇帝信任,內廷、外廷的仇家就會跳出來落井下石。歷史上劉瑾的下場就是被張永等人設計“謀反”,由此失去明武宗信任,被凌遲處死。
-
14 # 營三千
劉瑾雖然權勢熏天,雖然號稱立皇帝,但是歸根結底,他的所有權力都是朱厚照給的,不過狐假虎威而已,一旦朱厚照不喜歡他,他的命運也就如他的前輩汪直那樣了。包括劉瑾的所謂黨羽,其實也不過是畏懼其暫時的權勢罷了,劉瑾實際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力量的。
說實在的,劉瑾本來也可能會跟汪直一樣,雖然失敗,但保一條命,去南京做奉御的。但是太監張永不希望他活,加上劉瑾有個豬隊友張彩。這哥們知道自己被牽連之後,為了報復,在口供裡揭發內閣首輔李東陽等一波大臣是怎樣阿諛奉承劉瑾的,這下是把內外大臣宦官和文官都得罪了,於是乎張永和李東陽一合計,把劉瑾的罪名從“奸黨”改成了“謀反”,這才把劉瑾給剮了。
-
15 # 鄧海春
一談到凌遲,就不得不想到明朝劉瑾的案例,那麼劉瑾是為何被凌遲處死的呢?
先來介紹一下劉公公——劉瑾,劉瑾是明孝宗和明武宗皇帝時期的宦官,陝西興平人,本姓談,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因此改姓劉,淨身入宮當了宦官。弘治年間犯罪被赦免後侍奉明武宗朱厚照,就開啟了他的上位史。
正德元年(1505),他執掌鐘鼓司,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一起以舊恩獲得明武宗寵幸,人稱“八虎”。劉瑾尤為狡詐陰險,曾仰慕王振(也是位善於察伺人心的奸宦),將王振的事蹟當做自己的教科書。劉瑾每天向皇上進獻鷹犬、歌舞、摔跤等遊戲,引導皇上微服出行。皇上玩得不亦樂乎忘乎所以,於是就開始重用劉瑾,將劉瑾調進內官監,總督團營。明孝宗遺詔要廢除宦官監槍和各城門監局,劉瑾加以阻止,不予執行。
朝廷官員知道是這“八虎”引誘皇帝玩樂,不理朝政事務,於是多次上書進諫,但皇帝都沒有采取行動。劉瑾聽說朝廷官員在激烈的討論要不要誅殺自己,感到非常害怕,連夜率馬永成等人圍著皇上哭泣,拜倒在地,皇上受到感動。劉瑾隨即說:“陷害奴才等人的是王嶽,王嶽勾結內閣大臣想限制皇上出入,所以先要把他們所忌恨的人除掉,況且飛鷹獵犬何損於國事?如果司禮監任用得人,這幫文官怎敢這樣!”明武宗聽信劉瑾的話,馬上命劉瑾掌司禮監。劉瑾從此就開始了囂張跋扈、胡作非為的新生活。
劉瑾行權力之便貪汙腐敗,使得民不聊生。他作威作福,打擊報復自己不喜歡、不利於自己利益的人,可以說是眾矢之的了。劉瑾在權勢的路上越走越遠,最後竟動了篡位之心,企圖尋機奪位。但是劉瑾只顧自己耀武揚威,沒想到其他的七虎正注視著他的一言一行。因為他們向劉瑾要權辦事時,劉瑾總是不肯照顧,時間一長,矛盾便逐漸激化。
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武宗派都御史楊一清和八虎之一太監張永去平定安化王的叛亂。叛亂平定之後,他們在向武宗報告戰況時,趁機揭發了劉瑾的十七條大罪。武宗不禁大吃一驚,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第二天,武宗親自出馬,去抄劉瑾的家,結果發現了印璽、玉帶等禁止任何人私自擁有的禁物,甚至在劉瑾經常拿著的扇子中發現了兩把匕首,武宗見了大怒,劉瑾隨身帶刀的目的可想而知,這是會直接危及性命的事,終於相信了劉瑾謀反的事實。因為謀反是第一重罪,所以等不到秋天霜降以後就行刑了。
據記載劉瑾被凌遲共行刑了三天,第一天被剮了357刀,胃口還很好,第二天割了幾十刀就受不了死掉了,不過死掉後還是繼續剮直到滿3357刀,劉瑾的這個結局可以說是無比悽慘,但也是罪有應得的!
古代王朝權力大多集中在皇帝手中,皇帝全憑心意分配權力,而這種的權力分配的隨意性帶來的恰恰會導致奸人亂政,給了狐狸不善用虎威,自以為是老虎的希望,與野心的膨脹相對比的是實力的不足,那麼便是自取滅亡。虎威可以借,也可以收,可狐狸承擔得起嗎?
-
16 # 戰爭史
明代大宦官劉瑾耳熟能詳,是後世眾人唾棄的物件之一。因為他在明正德年間,獨攬大權、迫害忠良、貪財好賄,朝廷上下烏煙瘴氣,可謂壞得掉渣。史料記載“武宗即位,掌鐘鼓司,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並以舊恩得幸,人號「八虎」,而瑾尤狡狠。”
(正德帝朱厚照)
正德皇帝上位後,每日在後宮玩樂,不務正業,皇權基本落入宦官劉瑾之手。劉瑾此人善於察言觀色、揣摩人心,朱厚照對其十分寵信。劉瑾集團還有另外七人,都是宦官,被稱作“八虎”,各司其職權力極大。
大權在握的劉瑾,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攬財,命令只要是進京述職的官員,彙報完工作必須向其繳納上萬兩白銀,這才能勉強保住官職。如果不交或者少交,輕則免官罷職,重的可能丟掉性命,為此滿朝文武怨聲載道,也無可奈何。
正德帝根本不上朝,朝廷大權都在劉瑾手中,想要扳倒劉瑾難上加難。劉瑾集團並非都是宦官,由於宦官文化水平有限,碰見個問題就得請教那些士大夫,於是就有些官員和劉瑾狼狽為奸,禍亂朝綱。
張彩就是劉瑾的幕僚之一,身居吏部尚書,心思縝密,對事物判斷極準,深受劉瑾信賴。一次劉瑾向官員索賄,導致一官員被逼自殺,“給事中周鑰勘事歸,以無金自殺。”並不是所有的官員都能拿出那麼多錢,上萬兩的白銀,以當時明代的俸祿,是不可能湊齊的。
(劉瑾劇照)
張彩知道此事勸誡劉瑾說:“今天下所饋遺公者,非必皆私財,往往貸京師,而歸則以庫金償。公奈何斂怨貽患。”那些給錢的官員,其實都是不是他們自己的錢,他們向劉公公賄賂之後,回到當地,還會對百姓強徵暴斂,收回幾倍的錢來中飽私囊。
並且這些錢是用劉瑾的名義來收的,所以劉瑾的名聲就越來越臭。高層官員的黨爭,受害的總是普通百姓。劉瑾聞聽此言,暴跳如雷,於是開始整頓官場,嚴查胡亂加稅。此事其實還算是好事,劉瑾為了挽回其名譽,再次想到了一個好主意。
(朱元璋)
經過仔細調查,劉瑾發現軍制的一個大問題,朱元璋曾設定一個軍屯制度,軍隊在戰時拿起武器保家衛國,在和平時期種地產糧,這樣軍隊就能自給自足,解決吃飯問題,還能上繳國家一部分糧食,可謂一舉兩得。
不過隨著時間的流逝,軍隊中的長官大肆徵收士兵的土地,有的是買的,有的是搶的,這樣士兵就淪為了軍官的雜役,經常沒有軍餉,甚至連吃飯都成問題。軍官則成為大地主,作威作福。軍隊的腐敗在明末已經成為朝廷一大頑疾,也是大明滅亡的原因之一。
(劉瑾劇照)
劉瑾看到問題所在,沒有和張彩商量,就稟告給了朱厚照,朱厚照聽了之後,覺得是一件好事,就安排劉瑾去辦了。於是惹出了大麻煩,劉瑾本意不是為了那些大頭兵,只是想挽回聲譽罷了,但這些地主劣紳的利益也是不隨便就能觸碰的。
這事情給劉瑾帶來了史無前例的災難,直到宦官集團的覆滅。軍屯改革,想讓土豪把土地還給當兵的,那自然是沒有可能的,但實際上繳納的糧食增加了很多,士兵的生活更加不堪,那些軍隊土豪也有很大損失。
這一折騰,結果則是“五年四月,安化王寘鐇反,檄數瑾罪。”安化王朱寘鐇起兵造反,為了達到籠絡人心的目的,他造反還是打著幹掉劉瑾、為民除害的旗號,這回劉瑾可是搬著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楊一清)
如果不是劉瑾搞的改革,那麼朱寘鐇就不會造反。朱寘鐇不造反,楊一清、李東陽等人就拿不到劉瑾的罪證,這一串連鎖反應的最終結果,則是劉瑾集團被連根拔起,劉瑾本人被凌遲處死。
有的時候瞎折騰,還不如不折騰,但民心所向、眾望所歸是無法改變的,劉瑾一生作惡多端,成為眾矢之的,就算他不犯這個錯誤,早晚也會被忠良之士趕下臺去,名留青史是不可能的,遺臭萬年卻做到了。參考資料:《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二》
-
17 # 南翁記事
中國歷史上有三次宦官當權,第一次是東漢王朝,宦官權勢熏天,與皇帝結為一體,在皇權不斷更迭的東漢王朝,充當皇帝與外戚爭奪權利的利刃。第二次是唐王朝,那個時期的宦官當權可謂登峰造極,皇帝的人選,皇位的廢立,全都由宦官說了算。皇帝但凡有點抗爭,結果就是下臺走人,甚至性命不保。這兩次宦官當權最大的特點就是宦官掌握了兵權,手裡有槍,槍桿子決定了權利歸屬。這一點在李唐王朝顯得尤為突出。第三次就是明朝的宦官當權,但是,明朝宦官當權與前兩次有著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明朝皇帝拿宦官當槍使,用宦官來制衡文官集團。自己則處於最高裁決者的地位。也就是宦官的權利全部來自於皇帝的授權,沒有皇帝授權,宦官啥也不是。明代宦官雖然猖獗,但是對於皇權的影響力非常有限。劉瑾作為明武宗時代最得勢的太監,被人稱為立皇帝,也不過就是武宗手裡的一隻鷹犬而已,只要武宗一翻臉,他的命運就是註定的。這也是明朝宦官的一大特點,他們充當皇帝的爪牙,掌控特務組織東廠,可以隨意抓人,但是沒有軍權,就是一幫打手跟著他們。到了後來的大太監魏忠賢,被封為九千歲,也是如此。所以,皇帝要處置他們,相對來說要容易得多。
-
18 # 明離子
權傾天下不假,但劉瑾的權勢都來自正德皇帝,權力不小,卻唯獨沒有兵權,這是看似沒6的正德皇帝的精心佈局,但對於劉瑾來說,卻是非常致命的,這將導致他一旦失去皇帝的支援,便啥都不是了。
正德皇帝登基,劉瑾等人便一步步掌控了司禮監、東西廠等,與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張永並稱“八虎”。
八虎尤以劉瑾權力最大,也最為跋扈,以至於人們稱正德皇帝為“坐皇帝”,劉瑾為“立皇帝”。
劉瑾排除異己的手段極其殘忍,從罰俸,到廷杖,再到流放塞邊,冤死在他手中的官員不計其數。
明朝官員普遍俸祿不高,罰俸簡直就是正中軟肋,比如戶部尚書韓文,作為整個大明的財政部長,只因為彈劾劉瑾,便被革職回家,而後又被抓回來關進錦衣衛詔獄,最後罰俸2000石,相當於韓文10年的俸祿。
偉大的思想家,心學創始人王守仁,時任兵部主事,只因為替得罪劉瑾的人求情,便被忌恨,劉瑾假傳聖旨,揍了王守仁50廷杖,把大思想家打的皮開肉綻以後貶官龍場驛做驛丞。
你以為這就完了?才不是,劉瑾可能是覺得王守仁太可恨,就想在他去赴任途中做掉,要不是王守仁佯跳錢塘江,估計就沒有後面的龍場悟道了。
除了排除異己,劉瑾最大的愛好還是貪汙,從官員任免,到科舉考試,再到漕運、鹽政等國家重要領域,都有劉瑾貪墨的手段。
比如明朝的地方官員要三年進京述職接受考核一次,劉瑾就朝他們收取銀兩,根據官職從一兩千兩到幾萬兩不等,交不出來?對不起,本次考核不合格,貶斥回家。
靠著多種斂財手段,劉瑾和後來的和珅和大人一起,入選過去1000年內全球最富有的50人。他在被抄家時的家底,相當於當時國庫的6倍之多。
但月滿則虧,水滿則溢,劉瑾的人生拐點從1510年開始,這年安化王朱寘鐇以劉瑾亂政為名,在寧夏起兵造反。
正德皇帝派出楊一清討伐叛軍,八虎之一的張永做監軍。
哪知道這個安化王雷聲大,雨點小,還沒等楊一清到達寧夏,就被楊的舊部平定了,安化王被擒,準備進京挨刀。
楊一清為人正直,早就看不慣劉瑾,雖然沒能拿朱寘鐇出氣,但卻發現了一個重要的訊息:張永和劉瑾不和。
於是回京路上楊一清豁出去了,不斷勸說張永對抗劉瑾,還別說,果然就說服了。
到了京城,正德皇帝認為大家平叛有功,設宴款待,酒過三巡,看皇帝狀態差不多了,張永便拿出了朱寘鐇討伐劉瑾的檄文。
檄文共列出十七條罪狀,皇帝朱厚照的反應是四個字:“劉瑾負我。”便繼續飲酒,沒有動作。
這下張永坐不住了,便趁熱打鐵,說:“我今日得罪了劉瑾,不敢再離開,否則陛下就見不到我了,況且劉瑾若得了天下,陛下將如何自處?”
正德皇帝被這麼一說,當即表示:命張永緝拿劉瑾。
劉瑾就這麼在被窩裡被張永抓了個正著。
進了監獄的劉瑾也不以為然,還上書皇帝說自己進來時衣不蔽體,皇帝本來沒殺劉瑾的意思,立馬賜給他百件衣服,還表示讓他去守鳳陽皇陵。
張永一看這可不行啊,劉瑾這要是翻了身,第一個死的就是他,於是向皇帝報告,說在抄家的時候,發現劉瑾私刻玉璽一枚,袞袍八件,甲冑若干,最重要的是,他平時拿的扇子裡藏著利刃。
這下皇帝急眼了,心裡也後怕了,好傢伙,昨天還拿著扇子給我扇風呢,鬧了半天隨時準備刺王殺駕呢,當即表示,凌遲劉瑾。
一代權監劉瑾,一夜之間便覆滅了,凌遲就捱了三天,也算是替那些被他殘害的忠良報仇了。
所以再怎麼權傾朝野,劉瑾都始終掌握在正德皇帝手裡。再怎麼不靠譜的朱厚照也懂得平衡之術,並沒有把所有的權力都給到一個人手裡,而是讓他們相互制約,為自己所控。
聽話時劉瑾權傾天下,一旦覺察到威脅到皇帝自己地位,弄死劉瑾也只是一念之間而已。
-
19 # 野蠻溫柔980
我只能說眾觀整個明史,太監是依賴皇權的,皇帝讓他做大,他就做大,只要觸碰到皇權底線,要滅他只是皇帝的一句話而已,而且皇帝知道他貪在多也只是幫他皇家存錢的銀行,隨用隨取,花不了多少,這多好,等他貪得民怨沸騰之時,皇帝在把他拉出來抄家充公,這種事還少啊
-
20 # 俺說
公元1510年(明武宗正德五年),劉瑾被大明帝國皇帝朱厚照下令以“反逆”罪凌遲處死。
劉瑾之所以一朝從天上跌落人間,瞬間灰飛煙滅。
主要原因有三:
自作孽不可活:
劉瑾的所作所為,早已天怒人怨。其罪行可謂罄竹難書!因此不在一一列舉。
官方(刑部)定罪如下:盜竊政柄,播弄威權,擯斥忠良,援引奸黨,賣官鬻爵,草菅人命,偽造寶印,私蓄甲兵,意圖謀逆……所定之罪,罪罪可誅!
政治鬥爭的犧牲品:
張永和劉瑾同為明武宗朱厚照寵臣,早年一起伺候過時為皇太子的朱厚照。二人資歷不相上下,一開始政治實力不分伯仲。後劉瑾憑著揣摩聖心,溜鬚拍馬,以進獻飛禽走獸,博取了朱厚照的歡心,得以數次升遷,自此掌握大權,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逐漸站了上風,將張永遠遠拋在身後。
在不斷“爭風吃醋”中,最終張永忍無可忍,二人拳腳相加,矛盾公開化。張永以平定安化王朱寘鐇的叛亂為契機,班師回朝當晚,藉著朱厚照醉酒之際,以十七條大罪狀告劉瑾。朱厚照大吃一驚,醉酒之下,命令將劉瑾抓捕審問。醒酒後想到劉瑾的好處,又有點心慈手軟,猶豫不決。在李東陽等人的幫助勸說下,朱厚照將信將疑。第二天,朱厚照親自去抄劉瑾的家。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特別是從劉瑾經常陪王伴駕時拿著的扇子中發現了兩把匕首,朱厚照又驚又怕,徹底相信劉瑾謀反的事實,下詔將劉瑾凌遲處死也。
大明帝國制度下的威力:
大明帝國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創設了大量的制度典章,使明帝國的中央集權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制度漸趨完備,帝國皇帝的權力空前。
透過靖難之役奪取帝位的明成祖,進一步施展雄才大略,積極開拓,將太祖奠定的基業推向了高峰,以其無可比擬的雄才大略,政治上奮發作為,進一步完善了行政管理制度,鞏極大地固了明帝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
朱棣以後,歷代帝國的元首無不在法理上擁有至高無上、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力。無論是天馬行空貪玩的朱厚照,還是不高興上朝的萬曆帝、嘉靖帝,哪怕是亡國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至死都擁有唯我獨尊的強大皇權。
劉瑾的權力再大,哪怕被人稱為“立皇帝”,但最終只是皇家的奴才。說白了就是皇帝的權力代言人,他就是一個替皇帝“批改作業”,管“章”(玉璽)的一個狐假虎威的奴才罷了。何況槍桿子、刀把子都掌握在朱厚照手中。
在中國歷史上,權勢滔天的太監比比皆是。秦帝國的趙高之所以敢指鹿為馬?那是印把子、槍桿子?刀把子都篡在手中。唐帝國的李輔國、魚朝恩、仇士良、田令孜等人之所以敢藐視皇帝、誅殺皇后,甚至是敢廢立皇帝,那是因為他們都無一例外的掌握著軍權。
劉瑾呢?乃至他以後的晚輩魏忠賢?
說白了就是皇帝豢養的一條狗而已。統治者們高興時,賜給你一些“雞毛”,這些人就狗仗人勢地當起“令箭”。當統治者們對其失去信任時,隨時都可以將他們送到屠宰場。
回覆列表
劉瑾之所以權傾天下,以至於稱為“九千歲”,其本質其實是皇權的延伸。
明太祖朱元璋,透過廢相,將前代的相權收歸皇室所有,所以明代的皇權較前代更加集中。
明代至宣宗時,基本形成了內閣“票擬”、皇帝“硃批”的權力分工。
所謂“票擬”,即內閣先就某一問題用黑筆在一小條子上寫上自己的處理意見,送程皇帝。
所謂“硃批”,是指皇帝閱覽後,撕掉,用硃筆批覆,形成正式詔命頒佈。
這一過程一開始在內閣進行。之後,由於某些皇帝的懶惰,或是由於這些長在深宮中的皇帝們無法應付那些老謀深算的閣臣們。改由內閣送至宮中由皇帝批覆。
皇帝和閣臣不見面,遂使中間又多了一層太監插手的機會。
明武宗朱厚照,明代歷史上最能折騰的皇帝。玩得太野,根本沒時間治理國家,便把政事扔給司禮監處理,“硃批”權得以落入劉瑾手中。
“票擬”說到底只是建議權,“硃批”才是最終決定權。所以劉瑾得以權傾朝野,全面壓制內閣。
然而,劉瑾的權力說到底仍是皇權。武宗如果是經理,那劉瑾只相當於武宗的秘書。
經理忙別的事兒,可以授意秘書代理。經理回來接管,難道秘書能說“你走吧,現在我說的算了!”部門其他人憑什麼聽你一個秘書而對抗經理呢!
所以劉瑾再權勢熏天,皇帝想滅他,也不費吹灰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