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陳美齡在談到自己成功的教育經驗時曾經談到,不要給孩子花錢上各種補習班、興趣班,這些錢攢起來帶他們去看世界。對此,你怎麼看?你認為旅行真的比給孩子報課外班有用嗎?
6
回覆列表
  • 1 # 貝魚讀書

    我們總是說:“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在我們還沒有達到發生質變的那個經濟基礎的時候,卻在想著是不是自己擁有別人的上層建築就可以和別人一樣成功。因此,別人走過的成功之路,固然要借鑑,但是適不適合自己的“土壤”也許只有自己清楚。

    咱們先來認識一下陳美齡:

    陳美齡,作家、歌手、教育學博士。作為歌星,陳美齡在14歲時釋出了第一首歌,她曾受萬眾矚目,在藝海沉浮,也曾飽受非議、退出歌壇。作為作家,她曾出版80餘本書,在香港,她的名字幾乎成為暢銷的代名詞。作為學生,她在最紅的時候選擇隱退,考入斯坦福大學,拿下教育學博士,成為兒童心理學、教育學專家。作為母親,她將三個兒子送入斯坦福大學。她積極投身公益,致力於維護婦女和兒童權益,1998年首任日本聯合國國際兒童緊急救援基金會大使。目前,她是香港教育局局長的熱門候選人之一。【摘自新京報】

    陳博士取得的成就是很突出的,其中最成功的一方面就是教育學博士了,這樣的資歷相信在教育兒女方面是有很大優勢的;加之自己的豐富資源對於兒女的成長很夠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相信在這樣的環境中,培養出來的兒女自然眼光和視野不止拉了我們一點半點。同樣的,在業餘時間帶他們去看世界自然也是再正常不過了。

    反過來我們再看一下我們普通家庭的實際情況,就周遊世界這一條估計就能壓垮很大一部分家庭;再者就普通家庭而言,每天賺取生活費用,都會非常忙。對於兒女言傳身教的時間少的可憐,更別說有一些育兒方法本身就是錯誤的。試想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下,如果不把孩子本身的“經濟基礎”打紮實,又如何能讓孩子在將來爭取更多的“上層建築”。

    個人認為大家目前對“補習班或興趣班”有一定的認識上的誤差。就單說興趣班,也應該是尊重孩子興趣的基礎上報的,也只有這樣對於兒女的成長才能起到很大的幫助;而不是“父母的興趣強加在兒女身上”的興趣班。

    因此,在對補習班和興趣班正確認識的前提下,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報興趣班或補習班會是一個教育子女不錯的平臺。也不是說全盤否定“看世界”的教育方式,只是對於普通家庭來說,更應該側重前者。即使是後者,也需要看到蘊含在其中的潛在價值——開拓視野、增進見識,而不是為了旅行而旅行。

  • 2 # 馮大風2

    不贊同。首先,一個孩子的成功不是以讀什麼大學來衡量。沒讀大學的成功人士多了去了。其次,每個孩子的成功總是有一定的偶然性,沒有也不可能有固定的方式,不要以傳教士的自信來推銷自己認為的成功方法。最後,內因是主要決定因素。智商高低,情商如何,記憶力好壞,學習態度這些是內因,決定孩子的成功與否。朋友的素質,老師的水平,學習環境包括是否旅遊等等這些只是外因,起次要作用。

  • 3 # 小謝老師說一年級

    在教育方法和教育理念上,往往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可照搬。

    陳美齡博士的三個兒子,從小學到大學,走的是私立學校、國際學校的路線。這一點跟國內大部分孩子走的應試教育路線就有很大的不同。

    三個兒子小學初中都在日本西町國際學校學習,高中在美國加州撒切爾學校學習。有心的答友可以搜搜這兩所學校的歷史,單單是學費,小學都差不多15萬/年,高中更是高達37萬/年。這樣高昂的教育收費,自然有著等值的教育回報。國際學校最強調的是什麼?是興趣,是愛好,是特長。市面上的興趣班未必有這些學校裡的專業。

    旅行對孩子有益處,但它帶來的益處跟補習班、興趣班的,不是一回事。

    在花費方面,也不是一個檔次。

    隨隨便便的一個幾日遊,很多時候也是興趣班一年的錢了。

    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沒有最好的,只有最適合的。別急著照搬。

  • 4 # 九鬥學生心理

    首先,她是教育博士。

    其次,她帶著孩子去旅行一定不是上車睡覺,下車拍照。

    再其次,這樣的女性,營造的家庭氛圍一定是學習成長型的,家長和孩子都在學習和進步。

    再有,她的家庭經濟基礎一定不錯,不為錢發愁,或者說可以不用為生計發愁,他們在追求的是某種生活。

    帶著孩子各種感受,各種閱歷,這些過程都會變成孩子骨子裡的一種“特有的氣質”,如果有條件就應該這樣帶著孩子到處走,到處看,到處感受,到處去經歷,配合各種閱讀,孩子會越來越有自信。

    別人家的孩子成功的背後都站著“實力強悍而願意和孩子一起成長的父母”,所以各種雞湯我們都可以學,學其中的精華,但是生搬硬套卻不合適。

    說到底,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存在方式,每個孩子也是獨立的個體,尊重孩子的個性特點,在經濟上、時間上、精力上,更多的和孩子在一起,才能找到屬於每個家庭的,每個孩子的“成功方式”。

  • 5 # 叛逆小韭菜

    前提是他自己很牛逼,他認為他有掌控3兒子命運的能力,而不去擔心他們未來的前途,哪怕沒有送進斯坦福我像他哪3個兒子也會被他自己教育得很好,普通人可不行

  • 6 # 沽上路人

    支援,首先這位家長精確的判斷了教育機制對人才的選擇方法,這個方法在斯坦福就適用,在北大就不適用。也就說在美國可能適用,在中國肯定不適用。所以學習這位家長的判斷能力,在中國教育體制下就應該玩命讀書。

    其次,人生是長週期人生裡變數無限,隨著社會多元化人才的判定也產生了更多的定義。旅遊很好,問題在於家長能否在一個高水準和情商中引導孩子對旅行產生啟發。很多家長形而下的推崇旅行,四處去了就知道吃,這種旅行出來的孩子可能最多成為美食寫手吧,其實也未必就能成寫手,因為單純就感官講,在唯一的口味喜好外,其他所有的實物都乏味。沒有自身修養,就少做很需要情商的事吧。就中國目前普遍素質來講,家長就別給娃整新鮮的了,踏實賣命讀書可能是多數家庭翻身的唯一救命稻草。

  • 7 # 布衣吳新建

    正常學習的情況下,完全沒必要報補習班。

    補習,顧名思義補充學習,有短板,名曰補習,其實就是補短。

    智商是天生的,怎麼補都不可能有提高。

    智力有後天因素,但由智商決定。

    補習,除了一點心理安慰——努力總比不努力強,其它一點用都沒有。

    決定學習成績的兩個主要因素是:記憶力和理解力。

    記憶力越強,理解能力也就越強,學習也就越輕鬆。

    注意一點,許多人以為記憶靠重複,這是補習班存在的理論基礎,但我說的記憶,就是過目不忘的能力,不需要重複,這個能力是任何補習班都補不來的。

    所有家長知道了這一點後,看看自己的孩子記憶力如何。記憶力好的去補習,既浪費時間又浪費錢財。記憶力差的去補習,既浪費錢才又耽誤時間。

    凡能直接考進985、211的,根本不需要補習。

  • 8 # 胖子190692068

    我老家村子裡有個老頭,90多歲了,每天必吃一碗白花花肥肉,其實都是原來窮怕了,肥肉是最香的,後來富裕起來一吃上就停不下來了,不僅如此,每天菸袋不離手,只要閒下來就抽菸,但是人家一直身體很好,一輩子沒吃過藥,連感冒發燒都很少得。

    難道長壽秘訣是吃肥肉,抽菸袋?

    其實僅僅是基因好而已。

    上過高中的,你們學校裡難道沒有一兩個那種平時看不見他們用功苦讀,但是隻要考試都能考的很好的學生?你是不是覺得只要保持跟他們一樣的學習節奏,你就可以達到他們一樣的學習成績。

  • 9 # 哼哼哈哈12252

    不贊同,這個要因人而已,她家孩子上的名校,家庭環境還有氛圍都不一樣,父母教育能力強,孩子在這種氛圍下自然會好好學習,但一些普通家庭則達不到人家的層次和素質,還是老老實實提高成績再說

  • 10 # 書香劍雨任我自逍遙

    對這種說法,我還是不太贊同。

    她能這樣說是因為,她是教育博士,對於孩子的輔導她自己能搞定,不需要報補習班,藉助外界的力量。

    而一般的家長,由於自己知識方面的侷限性,自己無法輔導自己的孩子,只能藉助補習班。

    如果我的條件和她一樣,我也敢說這樣的大話,畢竟是為了孩子,無論報不報補習班這要看實際情況,不能一概而論,我們要的是教學成績,無論補習不補習,可以看作殊途同歸。

  • 11 # 馬鈴薯5194

    首先她孩子不是在國內考試的吧?其次她有錢付的起學費,並且可以每年去旅行不考慮經濟狀況。所以這些所謂的成功人士和雞湯文就不要在矯情了

  • 12 # yinghong2

    我的孩子也沒上過任何補習班,但周圍現在好像不上的幾乎沒有,因為這塊蛋糕已進滲透到了學校,想起來孩子熬夜中考,就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瑞幸咖啡能走多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