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趣談國史

    儒家、道家、法家思想,都是影響中國數千年的超級思想,他們或明或暗、或主流或非主流,都沁入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血脈之中。

    它們之間的區別是顯而易見的。

    儒家思想是最積極向上的,追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它就像一個涉世未深的毛頭小夥,相信人性美好,渴望建功立業。

    同時,它還喜歡教育人,要求大家遵守它提出的那套規則,比如“三綱五常”。

    總之,儒家思想特別適合教育小學生:聽父母的話,聽老師的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長大後建設祖國。

    非常正能量,但略帶幼稚。和平時期,尚且可以作為主流思想,一旦遇上兵荒馬亂的暗黑時期,就會被徹底拋棄。這種時期,儒家稱之為“禮壞樂崩”。

    相比之下,道家思想顯得有點消極:我就自己跟自己玩,我不想跟你們摻乎。

    什麼治國平天下,什麼立功立德,道家統統不感興趣。因為對功名利祿不屑一顧,道家會顯得特別高深。

    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道家稱之為“無為”。

    但是,大家千萬不要讓“無為”這兩個字騙了。無為之後,是無不為。

    道家就像一個不得志的中年人,在社會中浮沉多年,卻一直沒有作為。於是他一怒之下,老子不跟你們玩了,老子做隱士去——這是無為。

    可是,自古隱士,有多少是真隱,又有多少是在走“終南捷徑”,這就不得而知了——此即無不為。

    如果說儒家和道家都多少含有一點虛偽的成分,那麼法家是絕對的真小人。

    法家的思想基礎是相信“人之初,性本惡”。法家說,既然大家都是壞蛋,那就別裝了,咱們互相傷害吧,看看誰的本事大。

    法家最講“權術”,並且把它堂而皇之地供奉在上,一點偽飾都沒有。法家說,術有二柄,一為獎,一為罰。皇帝掌握好這二柄,就可以驅使臣子們為他賣命了。

    自古以來的皇帝,貌似都掌握了這一招。

    所以,中國幾千年歷史,名義上是儒家思想牢牢地佔據了主流,其實這都是表面。在表面之下的深處,真正較量的,是法家的權術,正所謂“外儒內法”。

  • 2 # 一條老魚128

    儒,道,法三家是中國歷史上三家重要學派,也是最廣泛的社會應用。其三家理論都是建立在人性的根本上,因此才能傳世千年。三家不同的是人性的出發點不同,比如,儒家的理論出發點是,人性本愛,推匯出仁愛;道家的理論出發點是,人性多欲,推匯出無為;法家的理論出發點是,人性本惡,推匯出法治;

    三家分別從不同的人性角度,確立了三派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中國自古地大物博,人口眾多,沒有一種思想能夠解決所有問題,因此,三家相輔相成延續了上千年,雖然出發點不同,但目標一致,都是濟世安邦,安民強國的大法。所謂治世用儒家,亂世用道家,強國用法家,三家都是以強中央集權為宗旨,也都打造了強大的中央集權制度。

  • 3 # 平凡2850

    這個問題很簡單,直接說答案吧。

    老子的道家思想,強調的是應天;

    孔子的儒家思想,強調的是應人;

    管子商君申子韓非法家思想,強調的則是應事。

    三家本出一源,其根源都源於的華夏“易道”思想,互有交織。

    黃老莊 孔孟荀 管商韓像

    葛洪說:道為三皇之學,老子為集大成者。儒為周朝之學,孔子為繼承者。道為儒之本,儒為道之末。

    道家思想,講的是天倫無所不包,而儒家思想,則側重於人倫。人倫效法天倫,即為道儒之本末關係。而韓非子的法家學說,實際上也源於老子的道家思想,取用老子學說的的一個方面,而發展成為獨立的學問分支。

    法家的精髓是什麼呢?循名責實,也就是說用制度來管理人,換句現代的表達方式,就是績效管理。

    從三皇時期的以道治事、夏商周的以儒家禮教治國、到秦朝開始的根源於法家思想並延續三千年的“秦政”,國家的治理理論和治理體系,是基於人越來越出離天道,人們再也難以恢復天真淳樸的客觀現實而不斷推進變化的。

    從自然而然的道,到仁、義而化性起偽的禮教,再到循名責實的法制,可以說道儒法三家,是易道思想被賦予時代精神而一脈相承的產物。

    那麼為什麼後世的儒道法三家又會互相非難呢?是不是既然人心不古,那麼道家思想、儒家思想都已經過時,不能用於治理天下了呢?並不是這樣的。

    道家,應天,於是通天徹地交給道家;

    儒家,應人,於是人倫綱常交給儒家;

    法家,應事,於是世事應對交給法家。

    互不越界,如此,儒道法便可相得益彰了吧。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方向,到具體應用,還是會更加複雜。

    能夠掌握其中的關鍵的,唯有常德不忒,用心若鏡的聖王了。

  • 4 # 仙人掌73307

    儒家以四書五經為主,推崇周禮,講仁政。儒家的主要核心:仁,義,禮,智,信,恕,忠,孝,悌。著重君子的品德修養,強調仁與禮相輔相成,重視五倫與家族倫理,提倡教化和仁政,輕徭薄賦,抨擊暴政,力圖重建禮樂秩序,移風易俗,保國安民,富於入世理想與人文主義精神。主要代表人物:孔子。他為儒學的發現做出的卓越的貢獻,有教無類的教學,開創了新一代的學習氛圍。

    道家講無為,就是不要干預那麼多政治,不要你爭我奪。而且道家不倡導做官,認為遠離官場是好的。在政治上提出“無為而治”的思想,而且提出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觀點,體現尊重客觀規律、保護自然的思想。人與自然要和諧相處,不能破壞自然。老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生也都奉獻給了文化事業。

    法家的思想出自儒道兩家,提倡制度創新,富國強兵,但改革阻力較大,手段比較激進。無論貧窮還是富貴,一切都要聽從法。以法治國,是有利於社會統治的一種手段。法家 韓非子攻擊主張“仁愛”的儒家學說,主張法治,提出重賞、重罰、重農、重戰四個政策。

  • 5 # 大學生活一籮筐

    儒家

    儒學作為從西周開始就一直延續了整個封建社會,可以說是真正的官方學說,其地位以及影響都是不言而喻的。儒家的治世方針是以王道為主,主張的是禮.義等方面。

    儒學分為幾個階段

    1.是西周至秦漢時期,這個時期的儒學稱為古代儒學,屬於奠基時期,因為處於戰亂中,儒學提出了要恢復西周的禮樂制度的主張,但沒有受到認可。但在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大宗。後秦焚書坑儒的出現對儒學造成了影響,但其地位沒變。這個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是孔子,孟子,荀子

    2這個時期是西漢至宋,主要是儒學逐漸適應統治需要而做出的改變,自董仲舒提出了“天人合一”思想,並且寫了《春秋繁露》以後,儒學就開始走向了宗教性質。這個時期的儒學並不是先前提及的古代儒學了,而是結合了各家思想而成的新儒學,帶走神學色彩的統治思想。這個時期的儒學是思想領域的正統。一直到宋都是正統地位。

    3這個時期是由宋到封建社會結束。由周敦頤提出了理學開始,並由兩陳和朱熹進行了發展,逐漸形成了理學,也就我們所說的新儒學體系。這個時期的理學是大成時期。理學成為統治者穩固人心,維護統治秩序的重要思想武器,不過後來也成為禁錮人性的一方面。

    道家

    相較於儒學來說,道家的時期比較短,但不能說沒有影響力,道家的影響力在中國古代非常大。

    道家自老子建立,由莊子發展壯大。並在當時由很大的影響力,強調的是順應自然,反對戰爭,避世無為的思想。

    道家的作用主要是在王朝的初期,用作休養生息的思想。體現在漢朝初期等。

    後來的道家發展成為道教,並且在宋代理學中發揮了不了缺失的作用

    最後來說法家

    法家是統治階級最常用的思想流派,法家強調的是以法來治國,強調的是霸道,與儒學相反。

    法家的集大成者是韓非子,李斯。

    法家是統治者最喜愛的方式,用來強化君主權利是一大利器。

    一直到現在的世界,法家思想還是很明顯。

    關於這三種流派,思想主張各不同,但都有自己的特色,並且在一定時期適應了統治需要。

  • 6 # 菁英薈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對當時世界的東亞,南亞,西域,北方草原地區幾個大的區域都產生深遠影響,使得中華文化圈版圖及其之大,中華文化成為當時世界的璀璨明珠。

    中國文化之根,東方文化之源起於中國的周易。周易核心觀點陰陽迴圈,彼此消長推動整個天道,地道,人道的發展與變化。早期黃河發大水衝出一個無字天書,被人們冠之河圖,華夏始祖伏羲由此創立文字及先天太極圖。後大禹治水成功後,發現洛水中有個石頭刻著九宮格影象,於是禹王據之定九州,鑄九鼎。後西周文化結合洛書及伏羲八卦,建立後天太極圖即九宮格版本的。並將八卦演繹成六十四卦。周易始成。

    春秋戰國,天下紛爭,為迎合政治需要,各大學派紛紛成立,道家,儒家,法家,墨家,兵家,陰陽家等百家爭鳴。秦始皇一統六國後政治大一統成為歷朝歷代的主流目標,於是經過數千年的傳承與演變,以及外外來文化的影響,目前影響華人最深,深入民族基因骨髓的思想演繹成儒道佛法四大思想。

    周易中山水蒙卦闡述了了人類社會矇昧時期的艱難,以及啟蒙教育達到破除矇昧,走向文明的方法。天澤履卦則是闡述人類有了物質豐收後重視禮節,發展禮儀的要求。並迎來了地天泰的盛世卦,君主仁而愛民,民而積極向上,君明臣賢,合力開創盛世。重教尚禮,君明臣賢的盛世恰恰是儒家的主張。

    周易中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陰陽化合生萬物理論,以及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八六十四思想為道家繼承,變成道德經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以及易者五術山醫命相卜基本成為道家必修科目。道家更注重周易的陰陽變化的思想,並由此得到方法論人應該減少干預,無為處世,尊重天地自然之道即陰陽迴圈規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的思想。

    周易中火雷噬盍卦,意指標對蠱惑人心,藏進暗處惡人雷靂的整治辦法,雷電火擊,用牙齒緊緊咬住不放,直至徹底消滅,正是後來法家酷吏喜歡的方法。法家主張強君,強軍,削弱貴族勢力,加強君主集權,提高行政政府效率。

    周易中地水師卦代表戰爭卦,水性潤下,故而一場磅礴大雨後,很快地面就幹了,大雨都變成地下水了。地下水有多少,我們知道很多,但你眼睛能看到嗎,地下水藏在地下雖很多我們卻看不到。用兵之道恰如此,胡孫子兵法雲,兵者,陰象詭道也。兵形似水。

    佛家,傳之於印度,收後期佛道思想影響,形成中華文化之一的中國禪道。

  • 7 # 說林

    儒家和法家主張入世,而道家主張出世。其實,儒家和道家的理論是互補的,法家的經典《韓非子》中也曾經引用孔子救火的案例,可以說三者在某些領域都是有共通之處的。

    另外,大家注意一點,很多秉持儒家思想的被貶職的官員,都是選擇隱退山林寄情山水,而不是心灰意冷皈依佛門,從中可以看出這些儒家在內心的追求收到了道家的影響。所以說儒道不是對立,而是互補的。

    另外,法家思想也是中國古代思想中重要的一環,比如說帝王之術,其實就是陽儒陰法的代名詞,因為對外要溫和,卻又不能放縱,畢竟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則怨。所以,胡蘿蔔加大棒有時真的是真理,正所謂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因此,做事待人要學儒家(溫文爾雅,仁者愛人),內心世界觀要學道家(天人合一,逍遙遊),處理問題要學法家(賞罰二柄,公正嚴明)。

  • 8 # 好玩的國學

    1.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儒家學派。有人說,明明知道不行,還要去做,這不是很傻很天真嗎?其實不是的。這恰恰反映了儒家是一種積極進取、奮發有為的學說,它是入世的,是一種教人努力奮鬥的價值觀。儒家學說也是中國哲學的最主要流派,儒家學說關於人生的意義、價值、理想等追求,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理想信念,是華人行動的指南。儒家學說的主要思想,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是仁,仁愛是儒家學說的核心思想。什麼是仁?孔子說,“仁者愛人”,就是要愛人。首先是愛誰?從血緣上來說,我們首先應該愛自己的父母,因為他們給了我們生命,其次是愛自己的兄弟姐妹,親人朋友,再把這種仁愛的精神推廣到全社會,那麼這就是一個充滿仁愛和溫暖的社會。孟子把孔子的“仁者愛人”的思想往前大大地發展了。孟子說“仁者無敵”,他渴望在社會上實行仁政。就是君主愛老百姓,老百姓也愛君主,這樣的政治就是仁政。

    儒家的第二個思想是義。義就是合適的應該做的事情。應該做的就是正義,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不義。

    儒家的第三個思想是禮。禮就是各種禮儀規範、規章制度等。孔子特別重視禮。他曾經說“不學禮無以立”。要是想在社會立足取得成功的話,必須要踐行各種禮儀規範,遵守各種規章制度。

    儒家的第四個思想是智。就是智慧的意思。

    儒家的第五個思想是信。信就是誠實,有諾必踐的意思。

    儒家的第六個思想是忠。孔子說,“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你要想在社會上立足,你就要先幫助別人立足,你要想做事通達無礙,你就要幫助別人通達無礙。

    儒家的第七個思想是恕。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你不想承受的東西,你也不要加在別人身上。這是一種推己及人、換位思考的人生觀。

    儒家的第八個思想是孝順。孝是中國哲學的核心思想。

    儒家的第九個思想是悌,就是對兄長的敬愛之情。

    儒家都是教我們如何在社會上做一個堂堂正正的人的。因此,儒家思想是入世的,是貼近現實的,是教人努力奮鬥,為社會做貢獻的。要是真的無法成功,無法實現自己的理想,我們應該怎辦?孟子給我們提出了一條明確的路徑,就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在困頓的時候,治理好自己的身心,在通達、成功的時候,我們應該以天下為己任,這就是儒家的胸懷和理想。

    2.知其不可而逃之的道家學派。道家學派的創始人是老子,到了戰國時代是莊子。道家是中國哲學中的重要流派。道家崇尚自然,有辯證法和無神論的因素。他們主張清靜無為,反對鬥爭,提倡道法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

    道家的第一個主張是貴柔,就是以柔軟柔弱為貴。老子經常說,牙齒是堅硬的,舌頭是柔軟的,人老了,牙齒都掉光了,但是柔軟的舌頭還在。他還說,人在活著的時候,都是柔軟的,死了就變成硬邦邦的了。由此,他認為,只有柔軟柔弱才是保全生命之道。老子特別喜歡水,認為水才是我們學習效法的榜樣,水是柔弱的,無所追求的,但是水可以包容萬物,水可以戰勝一切,所以他說上善若水。

    道家學派的第二個思想是辯證法。認為事物是由矛盾的運動組成的,組成天地的是陰陽之道,在一定的條件下,矛盾是可以互相轉化的。“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就充分體現了老子的辯證法思想。其實這句話裡面包含著兩層意思。第一層意思很簡單,禍福相依,矛盾對立轉化的哲理,第二層意思,是對人生的深刻的認識,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當你取得巨大成功,走在人生巔峰的時候,一定要警醒了,你要知道,可能倒黴的事情馬上就要來了。同樣,當你困頓不堪,處於人生的低谷的時候,也不要灰心喪氣,或許轉機和幸福就在你的門外敲門呢。

    道家的第三個思想是清靜無為,是不爭。老子說“道常無為而無不為”。道就是自然,是自然而然的,他不做什麼,而天地宇宙照常執行,按照海明威的說法就是“太陽每天照常升起”。反映在人生觀上,老子說他有三件寶貝。

    “我有三寶,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儉,三曰不敢為天下先。”

    一個是慈愛,一個是簡樸,第三個就是不敢為天下先,不去爭,淡然地面對社會,面對人生,面對未來。

    道家的第四個思想是萬物同一,生死同一,什麼東西都一樣。這個主要是莊子的觀點。莊子認為世界萬事萬物說到底都是一樣的,生與死也都是一樣的。所以,莊子的夫人去世了,他不僅不悲傷,還很高興。這不是說他和他老婆的關係不好,而是他認為,既然生與死都是一樣的,死也就意味著另外一種方式的生,老婆死了他還很高興。既然人生什麼都一樣,那麼還爭那些利益幹什麼。

    大文學家蘇東坡就有一首詞,叫《滿庭芳》: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閒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裡,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

    人們追來追去,都是像蝸牛的角,蒼蠅的頭一樣的利益,沒有任何意義。

    3.動不動就砍人提倡陰謀詭計算計的法家。韓非子是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本來是南韓的貴族,一心想要振興南韓。他寫了《韓非子》一書,闡明用法治來治理國家的思想。秦始皇覺得他厲害,千方百計想要得到他。於是就派兵攻打南韓,要南韓交出韓非子,否則就滅了南韓。南韓沒辦法,就把韓非子送到了秦國。秦始皇非常欣賞韓非子,韓非子雖然口吃,但是他的思想很厲害。韓非子認為人性是惡的,是自私冷酷的,人與人之間沒什麼愛,有的只是算計。他說,車行的老闆,盼著別人都升官發財,並不是他的心善良,而是想多賣出去車子。棺材店老闆天天盼著死人,不是說他的心不善良,而是想賣棺材。既然人心叵測,那麼只有用嚴刑峻法來治理國家,用更高明的陰謀和算計來算計別人。結果很悲催。韓非子被同班同學李斯給算計了,死在監獄裡;李斯被太監趙高給算計了,被腰斬;趙高被秦三世給算計了,全家抄斬;秦三世被項羽給算計了;項羽被劉邦給算計了。總之,都沒有好!

  • 9 # 有書博物館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講一個小故事,即王道、霸道、天道之間的區別。

    “什麼是王道?” “敵人不聽話,就從他身上碾過去”---儒家

    “什麼是霸道?” “聽話的,也碾過去” ---法家

    “什麼是天道?” “想碾誰就碾誰”---道家

    儒家、道家、法家是春秋時期在中國興起的三個重要的學術思想流派,這三個思想流派都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之一,意義非常重要。儒家、道家、法家三個學派對中國,東亞乃至全世界社會思想,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但是這三個思想流派,其核心思想並不是完全相同的。它們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1、思想的體系核心不相同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以“仁”為中心,“仁”即“人”。

    所以儒家思想都是以強調人的自身修養以及與周圍人之間的活動關係為基礎展開自己的理論體系。

    道家思想的核心,則是以“道”為中心,“道”就是道理的意思。

    所以道家思想核心目的是為了追尋一般事物的普遍規律。強調人作為萬事萬物的一員,應當適應自然事物發展的一般規律,講究順勢而動,無為而治。

    法家的思想核心,是以“利”為核心,“利”就是利益。

    這是一種非常功利的思想,強調如何透過術、法、勢等手段幫助君主加強統治。所以法家都強調依照法律、法規來協調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生產活動關係,做到依法而行,依規辦事。

    2、治國的方式不一樣

    儒家思想的治國方式是“仁政”、“王道”、“禮制”,追求的目標“大一統”。

    主要闡述的是在階級社會里階層之間的各種關係,比如君臣關係、父子關係等等社會秩序。

    而道家治國方式就很簡單了,幾句話就可以概括,那就是“無為而治”。

    在這裡要說明一點的是“無為”的意思並不是“不作為”,其意思是指“不經過深思熟慮,無目的的作為”。

    之所以這樣講,是因為道家思想認為,凡是有目的的作為,都會使其行為本身產生了偏差。

    所以強調人們應該認識並尊重自然界的發展規律,以及協調個人與社會之間的共生關係。

    法家的治國思想非常功利,它的治國方式就是透過國家法律、法規治理國家,鞏固君主的權利。法家的思想割裂了傳統文化中各個社會階層之間的關係,否定傳統的階級制度,因利而導,透過“法”、“術”、“勢”三個手段來達到治理國家的目的。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來,雖然這三個思想流派核心以及治國理念並不相同,但是它們追求的目的則是相同的。即追求建立一個完善、和諧、穩定的政治體系。

    三個流派雖然在先秦時期各自割裂分離,但是到了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後,他們也在開始相互合流,被融入到儒家的思想體系中去了。

    這就是今天我們所說的“以儒為表、以法為理”以及“天人感應”等儒家思想出現的主要原因。

  • 10 # 手機使用者51120843993

    一套理論,三種表達

    道:解釋原理,規律

    儒:述說人事,規則

    法:化為術數,規矩

    三派為何相爭千年?因為後繼者盲人摸象!

    三派為何皆傳千年?因為本就是一心,因為實踐中必定是王霸雜用!

    三派為何各領風騷幾十年?因為“時”也,“勢”也!

  • 11 # qzuser228628255

    儒家

    真正的儒家,離不開“儒”這個字,根據孔聖人的教學,“儒”字的意思古今都被很多人誤解,我來用儒家思想來解釋“儒”字,“儒”字的意思是正確的、人道的教育,人字旁代表人,雨和而表示正確的人道教育,就像滋潤大地,使萬物生長的雨水一樣,使得人往好的方向成長、“成材”!所以,儒家就是教育家,目地是把正確的做人、道德教育推廣,使大眾受到這樣好的教育!教育的核心就是“仁”(仁、義、禮、智、信,仁為首)!“仁”字,一個人字旁,一個“二”,古寫是上下兩個“一樣長”的橫,並不是上短下長,“仁”字的意思,有人人平等的意思(這點和共產主義是相同的),也有 人應該關愛、幫助別人的意思!

    儒家的最高境界《大學》中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君子之道)!(以此來鑑別真假儒家)儒家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顏回、曾子等等。

    孔子《論語》中說“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正確解釋是:孔子講述的三綱五常等等,全都是宇宙、世界本有的道理,本有的自然規律,這些不是孔子發明、創造的,孔子只是明白後講述出來,孔子相信這些,能夠經受很久的時間考驗、驗證,並流傳下來的智慧(後面有“私自拿老子、彭祖當榜樣,向著榜樣努力學習”的意思)。

    之所以做道德素質教育,是因為人類社會任何事情,都是“事在人為”,人是根本!俗話說“不怕,沒好事就怕沒好人”!而人的好壞,是靠教育教出來的(父母、各種在外影響都屬於教育),所以說“百年大計教育為先”!所以儒家聖人們才會選擇以仁道教育的方法來救世!

    簡單說,儒家就是志在推廣道德素質教育的一群學者!(要推廣道德素質教育,自己先必須明瞭,還要能判斷對錯,並做到,才能去教育大眾,而不是空談、而不是不分對錯、誤人子弟)有幾個人能正確理解儒家?太少了!誤解儒家的太多了!

    法家

    法家所說的“法”,主要指法律,還指方法。法家目標是以法律等各種方法來治理國家,達到國家富強、強盛等目的!

    人類社會的“法律”、“方法”,無非是一種管理或者統治工具,工具是沒有感情的,全靠制定和使用它的人的好壞,來決定它的好壞!這也是“事在人為”的道理!這“法”是用來剝削人民、奴役人民?還是為人民服務、懲治惡人造福人類?不全在“法”的制定人和執行人嗎?(法律是人類社會的重要管理工具,但其使用不當,可剝削、殘害人民,禍害人類,阻礙人類文明發展;若使用得當,可以治亂、懲惡,保障人民安全,使社會秩序良好,促使人類文明進步,造福人類。)

    “法”的兩面性,使得法家分歧很大!古代法家思想代表人有,管仲、韓非、商鞅、秦始皇等等。法家的分支、分歧、思想差異較大!管仲學派,一方面把禮義廉恥道德作為國家基本支柱,法治並重,這一派很理智、人道、明智!

    商鞅、韓非、秦始皇等為代表的法家人士,他們更強調“方法”、“術”,重視農業生產、強兵黷武,排斥道德教育,輕視文化作用,只顧眼前利益,強調利用人“趨利”、“貪慾”等不好的弱點,用金錢、爵位利益來引誘、放大人的弱點,採取愚民政策(燔詩書而明法令、焚書坑儒等),把偷盜等普通罪犯和弱勢群體一起來懲戒,用這種邪惡、粗暴的方法來驅使人為統治階級服務,雖然秦國迅速強大起來,一統六國,但秦朝正式統一建立到滅亡只有極短的14年左右!(人雖然有“趨利”、“貪慾”等惡習,但誰人不希望過美好和平的生活?所以,推翻秦朝的漢朝初期人民,深受秦始皇這樣錯誤法家的殘害,對法家深惡痛絕,才選擇仁道至上的儒家!不過好景不長,儒家學習難度很大,儒家很快被法家等其他家政客架空。)

    法家側重管理,以各種方法管理國家,來治國、強國!

    道家

    (道家知識博大精深,我所學太少,不能詳說)道家代表人物眾多,學派、分支也很多!代表人物有伏羲、黃帝、老子、莊子等等等等!主張,道法自然、無為自化、清靜無為等。

    道家學派、分支太多,所說的“道”,也各有不同!(據我所學我認為)道家這個“道”這個字的意思,是宇宙世界的核心規律,是光明的、正大的才是“道”!

    道家經典也很多,我個人道學太淺,感覺有些雜亂,但我很喜歡《太上感應篇》,相其他經典對來說簡單易學。《道德經》難度太高,智慧低的人、心術不正的人很容易誤解、曲解,我個人是不提倡大眾閱讀,因為道家經典也跟很治病、吃藥一個道理,找“適合”自己的經典學習,亂學習會如同亂吃藥,反而會害了自己的!學習也要如蓋樓一樣,先學基礎的《太上感應篇》這類的,再學高一點的。學道也要先學做人,哪位道家聖人、先賢不是品德高尚?不要迷與神通、仙術,心不離道德才好。

    (道家、儒家有很多相同之處,如中道等!)

    道家注重個人身心修養、修煉!(清修)

    (道家也有真假,還望大家理性分辨,學習真正的道家!)

  • 12 # 吾與軒

    先秦諸子百家爭鳴,是中華文化最有張力也是最燦爛的年代。

    當時每個學派各有自己的專長,又是各人發揮自己的思想見解,於是有些群體以講授經書、禮樂見長,他們被稱為“儒”或“士”;有些群體精通兵法或武藝,他們被稱為“俠”;還有些群體擅長辯論,被稱為“辯者”;另有一些人以巫醫、星相、占卜、術數見長,他們的知識被稱為“方術”,這些人被稱為“方士”;還有一些人憑對政治的實際知識,獻縱橫捭闔之策,成為諸侯王公的顧問或官員,被稱為“法術之士”;最後,還有些人,具有學識才幹,而對當時的現實政治失望,遁入山林,被稱為“隱者”。

    說到這大家應該明白,那些被稱為“儒士”的即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學派。那些被稱為“辯者”的即是以公孫龍和惠施(和莊子爭論魚之樂的那位先生)為代表的名家學派。那些被稱為“方士”的便是以鄒衍為代表的陰陽家學派。那些被稱為“法術之士”的便是以鬼谷子以及他的弟子蘇秦、張儀為代表的縱橫家學派或者以韓非子為代表的法家學派。那些被稱為“隱者”的便是以老莊為代表的道家學派。

    那麼,儒家、法家和道家的學說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儒家者流,蓋出於文士】

    “儒”字的本義是讀書人(儒生)或思想者。他們的隊伍主要是由學者和思想家所組成。他們講授古代的經書,因此是古代文化的傳承者。孔子無疑是這一學派的領袖人物,也是這一學派的創始人。簡單來說:儒家講究奉天法古,道德人倫,主要是研究是人與人之間的學說。

    【道家者流,蓋出於隱者】

    道家思想講究“尚無”,“無”也就是“道”,並認為它是人天生的本性,也就是“德”。“德”是“道”在任何事物內的具體化,成為事物內含的能力。簡單來說:道家講究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主要是研究人與自然(注:這裡所說的自然並不是現代科學意義上的自然,它是一種法則或者說執行規律)之間的學說。

    【法家者流,蓋出於法術之士】

    在漢語裡,“法”的含義是規範或法律。這一學派源自一些政治家,不贊成當時一些儒生強調政府要以德治國,他們認為,一個好的政府必須建立在一部成文法典的基礎之上。簡單來說:法家學說講究:正明法,陳嚴刑,將以救群生之亂。主要研究的是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學說。

  • 13 # 張加林11

    親們:老朽認為這個問:儒家道家法家的家,是否應改稱為:"儒學道學法學"的思想比較妥當?因為一家子的許多個人的認識就更難說清同不同了吧?所以應該是探討儒道法各自基本的思想學說學術有什麼不同?首先老子《道德經》的學說,是繼承前人結合自我實踐總結闡明人類對於自然界社會國家各方面的法則規律.孔子《論語》的儒學,是專論人類道德品行的修養如何為人處世.法學是專論如何用法律管理懲治人民.兵法是專論如何用兵作戰的學說.其實諸子百家都源淵於中華傳統文化,至於東周春秋時代各有專科著作,如墨家陰陽五行家農家等等何止百家?僅有四大發明著稱於世,後世因諸多原故而停滯落後於西方了?

  • 14 # 看透古今

    儒家:盡其所能,欺侮最廣大的小人百姓,維護極少數君子階層之獨裁利益。道家:道法自然,弗顧百姓,任其自生自滅。法家:以全體國民為敵,刑具對準所有人。看似平等,實則以統治者之利益為法碼去衡量有罪無罪,其偏頗不言而喻。其受害的,永遠是最廣大的小人百姓。受益者,永遠是統治者。三家枝葉雖異,根本卻一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採用發行權益性投資取得長期股權投資時為什麼貸方記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