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8cat
-
2 # Garfield7118
首先,《流》因為不是美國公司拍攝的,所以只能爭奪最佳外語片獎;其次,看看曾經獲得最佳外語片獎的電影,比如《一次別離》,《入殮師》,就知道《流》與這些片子的差距有多大了。《流》是中國科幻片的里程碑,但離世界頂級水平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正確評價才是繼續前進的基礎!?
-
3 # 泡泡楊1314
不可能的事情,不是美華人或者西方價值觀的片子,問題最重要的還是華人拯救地球,這不可能的事情,不能忍好吧
亞洲片子要獲獎必須要黑中國,不黑誰看,老說中國這個好那個棒,不符合西方人對中國的認知,所以要獲獎得讓外華人拍!隨時做好被黑準備
補充一句,特別是在毛衣站美國全面打壓中國的情況下這個事情更不可能發生,要是以後不小心發生咋辦,那也得給你強行扯下來,現在就是壓制你,沒道理可以講,所以總結: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不可能。。。。
-
4 # 陌路相逢6634
不會!在美國自然有美國的政治正確。《臥虎藏龍》之所以獲獎是不觸及美國(及西方)的價值根本。
因為要說另外一個層面的問題,在這裡就不展開說了。
華人太在乎老外的認可了!!!
現在的票房和熱度已經證明中國的東西是不需要老外認可我們一樣做的很好。老外認可就得意洋,老外否定就垂頭喪氣有點太不把自己當回事了!
這樣看來,本片不會獲得帶著有色眼鏡的老外的獎,那又如何呢?票房的貢獻國外院線雖然不能乎略不記,但大頭還是來自國內。
那麼這個洋人的獎有的意義重大嗎?
所以當我們不再在意洋人的那點施捨的面子時,我們就開始內心強大了,獨立了,自信了。這時洋人才會真尊我們。等著洋人收編是永無出頭之日的。
-
5 # 使用者7726537675068
並不能,別以為奧斯卡頒的獎沒有政治正確,本質工會獎。
想了解的其實可以看下矮大緊關於奧斯卡的敘述,畢竟是人家的專業領域跟他別的作品不同,裡面的內容還是很真實的。
-
6 # 大樂麥
不可能。國片再好也不會給。這是因為政治因素和宣傳因素。電影一直是政治,洗腦的一種重要手段,娛樂才是其次。除非是讚美美帝,抹黑或貶低中國,否則永遠不會給。參考迦納電影節,就是如此
-
7 # 雙螺旋的盡頭
得不得奧斯卡獎並不重要,得到觀眾的認可才是硬道理!我對60%的獲奧斯卡獎電影都沒興趣!因為文藝片真不是我的菜!電影的初衷是什麼?是為了把故事用視覺化的形式展現給大多數人!透過視覺效果來加深故事的表現力!最重要的是,電影是大眾娛樂專案!影片的好壞應該由觀眾決定!而不是那些所謂的評委大咖們!他們能支撐的起票房嗎?他們能支撐的起電影的盈利嗎?不忘初心!方得終始!一部好片子要貼合住一個短期環境下觀眾對視覺消費的需求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電影!
-
8 # 閒看秋風999
毫無疑問,《流浪地球》是成功的,而且得到了包括西方觀眾在內的廣大電影愛好者、影評人士以及有關官方媒體的一致好評和肯定。
暫且不說這部電影能不能問鼎“奧斯卡”,看看這部電影的寫作手法以及主題就可以讓我們瞭解如何對這部影片定位,以及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
中國文學(包括電影)如何走出去,讓西方讀者或者觀眾認可,必須適應西方人的思維模式;參加好萊塢電影的角逐,必須考慮西方人的藝術欣賞習慣。
就美國觀眾來講,“危機感“是吸引他們到電影院去的重要原因之一,而《流浪地球》正是藉助這個人類社會共同的危機感不僅僅在國內創造了票房,同時也打動了美國的觀眾。
科幻電影,科幻小說,說白了就是“向前看”。與華人熱衷於回顧歷史,陶醉在過去不一樣,西方人更願意探索,想象未知的世界和不可預測的未來。正因為如此,《流浪地球》才得以在西方觀眾中引起共鳴。
從“講好中國故事”到“與國際社會融為一體”,《流浪地球》告訴人們,人類就是一個命運共同體,他們的未來是整個人類的,而不僅僅是某一個超級英雄。
-
9 # dxm16169173966
出於意識形態的考慮,西方國家心理上目前只能接受中國落後,中國強大會刺傷他們偏執的自尊,所以暫時可能性不大,以後類似的好片子多了,他們就會從了
回覆列表
想多了,人物刻畫不豐滿,不夠有血有肉,不具備拿大獎的可能,希望下次類似片子要加強人物塑造和劇情細膩化一點,太硬朗不是不可以,但會影響電影想宣傳的文化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