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公子想

    每個男人在少年時代都有一個武俠夢,看到電視電影中那些飛簷走壁舞槍弄棍的大俠們,總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一聽到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總會忍不住多看兩眼,好在同小夥伴玩鬧的時候,能夠有一個好的角色候選(就是模仿電視劇中的角色,然後看誰厲害,希望我和我的小夥伴不是唯一)。從那以後“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對我們來說就是武功高強的代名詞,有段時間和小夥伴們還專門討論了是哪十八般武藝,易筋經、九陽真經、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現在回想一下還是挺有意思的。

    其實,十八般武藝是什麼,真的是難倒了不少人。中國是一個有這數千年曆史文化的國度,武文化也是源遠流長。我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並不是十八種功夫,而是指代十八種兵器。中國古代的兵器的歷史,可以追溯到石器時代,在綿延數數千年的戰爭中,製造了種類繁多,工藝先進、殺傷力極強的武器。這些冷兵器雖然看似殘酷,但在歷史程序中,它們和文明文化一樣,都是參與者和推動者。

    十八般武藝這種提法,最早出現在南宋時期的兵書《翠微北征錄》之中,元代以後,十八般武藝的書法就流傳更為廣泛了,但是這一時期,兵書典籍中只是提到了十八般武藝,卻沒有細說是哪十八種兵器,這也為研究這一段歷史的學者留下了一個謎團。到了明代,終於有人說出了是哪十八般武藝,博物學家謝肇淛在其著作《五雜俎》中首次提到:

    弓、弩、槍、刀、劍、矛、盾、斧、鉞、戟、鞭、鐧、撾、殳、耙、綿繩套索、白打

    同樣,在明代朱國禎的筆記小說《湧幢小品》中,也將十八般武藝定於為這十八種,其中前面十七種為兵器,最後的白打,指的是散打搏擊。

    但是在明代小說家施耐庵的理解中,十八般武藝就應該是十八種兵器,他在《水滸傳》中,提出十八般武藝應該是:

    矛錘弓弩銃,鞭簡劍鏈撾,斧鉞(並戈)戟,牌棒與槍杈。

    但是施耐庵這樣的安排,也有人質疑。質疑的點主要有這幾個:銃、鏈、牌。後人把銃作為火器的名字,可是兵器中卻從未聽說過有叫做銃的。鏈和牌,在其他文獻記載中,沒有見過相應的記載。

    後來十八般武藝又出現了九長久短的說法。

    九長為槍、戟、棍、鉞、叉、鎲、鉤、槊、環九短為刀、劍、拐、斧、鞭、鐧、錘、棒、杵。

    這種列法,遠射兵器的弓矢和防禦武器的牌或藤牌消失,也是近代練武者不善習弓矢,只教套路的反映。

    那麼現在,我們說著十八般武藝指的是:

    刀、槍、劍、戟、斧、鉞、鉤、叉、鞭、鐧、錘、抓、鏜、棍、槊、棒、拐、流星錘

    這樣的說法,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

    曾經幻想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的我,現在只想安靜做一個吃瓜群眾,每天碼碼字,就可以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思念江南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