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千世界6195
-
2 # 情說感話2019
月圓
【唐】杜甫
孤月當樓滿,
寒江動夜扉。
委波金不定,
照席綺逾依。
未缺空山靜,
高懸列宿稀。
故園松桂發,
萬里共清輝。
全詩一直在寫月,角度不斷變化,意境開闊,但清冷寂廖,抒發了作者面對明月時孤獨和對遠方親人真切的思念。
首聯從天上月、江上波到門上月光的閃動,視角不斷轉換,寫出了一個活脫脫的生動傳神的月亮。
頷聯詩人從江樓上俯視長江上的月色,又從寫江上的月光轉到寫屋內的月光。
頸聯詩人的視線從室內轉到了室外,接著詩人又仰望星空。
尾聯詩人由眼前的月亮想像到千里之外的家鄉和親人,聯想到與他們遠隔萬里共沐月光。這是詩人的美好的願望和真情的祝願,也是自己長期滯留異鄉,久久難歸的無可奈何的告慰。
全詩意境宏大、清冷寂靜,從天上寫到地上,從江上寫到屋裡,從眼前寫到山林,從身邊寫到萬里之外。
但無論怎麼寫月亮,寫月光,都始終擺脫不了一種孤獨與寂寞的感覺,作者遠在他鄉,根本無法與親人團聚,只能借月亮遙遙地寄託一種對親人的思念之情,既然無法團聚,才會有萬里共清輝的願望。
-
3 # 王長銀
一一這首詩是老先生在白露時節天氣轉涼,憶掛故人他鄉而提!
白露月夜憶故人,
寒光棲身心灰涼。
這恰是詩人此時的感受!一生為官,仕途不順,安史之亂,顛頗流離,目睹多少百姓的辛酸苦愁,身在異地,不思個人安危!卻牽掛著自己的朋友,在戰亂的地方是否安好,天冷了,是否有衣裹體?能否充飢?
之所以杜老先生的詩能稱得上史詩!是老先生的詩大部分都勾繪出當時社會的動盪及百姓飢寒交加的慘狀,讓你沉痛的心情!在腦海中激發出一幅幅悲傷的歷史畫面!也難怪能稱得上史詩!
-
4 # 伯樂發現千里馬
[中國新詩亅歷史的今天
讀破了杜甫的詩,
也只是想象中的歷史,
而詩人的腳步,
從未離開民間的疾苦。
歷史的今天,
有誰在憂國中記錄變遷?
都說故鄉在一天天死去,
有誰吟唱了大自然的憂慮?
把杜甫的詩化作明鏡,
也映不出今天故鄉的縮影。
吟一把鄉愁,
不如去鄉村捧一把水土,
且行且探索吧,
詩人更應先行尋找歸路。
-
5 # 清自遠
2019年9月8日是白露節氣,而寫白露最著名的就是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了。這首千古流傳的名句,將中杜甫見月思鄉的情結表達得淋漓盡致,挑動了無數遊子的鄉愁。這兩句是出自杜甫的《月夜憶舍弟》
戍鼓斷人行,秋邊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這首詩是在安史之亂期間寫的,當時的杜甫正在戍守邊關,有信不能寄,有家不能歸,白露時節與中秋時間相近,由此聯想到即將到來的團圓時刻,更是濃濃的思鄉之情不能抑制,露是白露,月是明月,每逢佳節倍思親,思鄉是從白露這個夜裡開始的,一直到八月中秋月圓時。短短八個字,把戰亂帶來的分離思鄉之情寫得淋漓盡致,把杜甫憂國憂民高尚情操也表現出來。
杜甫一生心繫百姓,身為一介文人對政治卻無能為力,只能用詩歌來表達自己情感,做底層百姓生活的代言人,他深入百姓,瞭解底層生活,寫得詩歌具有現實性,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
6 # 甄實觀點
杜甫(公元712—770年),祖籍河南鞏縣,是中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真實再現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歷史轉變,他本人有“詩聖”之稱,他的詩被稱為“詩史”。
我認為最能解讀杜甫的詩為何被稱為“詩史”的思鄉詩非《春望》莫屬。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這首詩的大意是國土淪陷了,山河還在,城中野草遍地,滿目淒涼,傷感時事,見到花也落淚,與家人分別久了,見到飛鳥也膽戰心驚,戰火持續了數月,家裡寄來的書信比萬兩黃金還珍貴,自己的白髮越來越少,連簪子也插不上了。
這裡的國破指的是長安淪陷。公元755年12月,唐將安祿山史思明發動叛亂,歷時八年,史稱”安史之亂“。公元766年6月,唐都城長安淪陷。這首《春望》正是在這樣地背景下創作的,真實的記錄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因此杜甫的詩可以稱為詩史。
回覆列表
詩史者,以詩句記錄事件和歷史。本人以家史一試。
七絕-月圓人難圓
兒時父母弟兄圓,過節逢年須盡歡。
只為營生創南北,同胞相聚上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