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hn71
-
2 # 摩雀
首先,房地產市場可以從宏觀面上和不同區域的中觀層面去看。
宏觀面上就是整體趨勢,可以從土地市場、市場供應和需求、價格走勢上看去看待這個問題。中國房地產開發用地的壟斷局面很難打破,這個是問題我想大家基本明白,土地供應管道還是集中在政府手裡,雖有說農村集體用地要改革,可以與國有用地並軌出讓,增加建設用地的供應通道,但這個問題應該不是短期能解決的。那麼土地的價格,基本在供應端是很容易實現調控的,而這個就在於政府的調控意圖了。另外從市場供應來看,房地產整體供應,在不同城市是有不同體現的,而需求從整的來說,伴隨城鎮化的需求,還是存在大規模的潛在量,只是從現狀來看,在高房價之下,很多地區的需求被埋沒了,變成了偽需求,因為根本買不起。
那麼從不同城市來看,其實還是有很多四五線城市房價集中在3000-5000,只是在早些發力的城市,房價提前進入了“先富”狀態。
因此,從全國範圍來說,平均房價還是會繼續往上的,而對於熱點城市,或者是行業焦點,更多的是從調控層面上看,具備繼續往上的勁,核心看整層層面的力。
整個行業應該是矛盾狀態,很多立場不同的人對其態度是不一的,有愛也有恨更有怕。
國家對於房地產政策和新時代中國住房制度已經有了新的改革導向定位,看看北京.雄安和深圳.海南的新政策導向,就可感悟到這是頂層設計新動向。社會主義國家的住房不能完全市場化商品化。這不是經濟問題,是關乎重大民生和社會問題。 今後中國住房制度是高階有供給,如純商品房。中端有支援,如公共產權房,人才公寓,公租房,經濟適用房,限價房。低端有保障,如廉租房,集體性產權長租房。城市中50%以上的人口應該住上各類保障房。商品房也要分經濟型,改善型,高階型。而且經濟型的要佔商品房的50%以上,高階型佔10%左右。例如保障房限制在人均50平方米以下,經濟型人均60平方米以下,改善型人均60~80平方米,高階型人均80平方米以上。這樣大部分人就會免交超額持有使用房地產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