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翠翠吖綠綠

    寶寶注意力是否不集中要在日常中觀察判斷,看他在什麼情況下容易轉移注意力,在什麼情況下會有注意力集中,家長朋友要多觀察,然後在孩子日常活動中家長要做到多點耐心,多點等待,多給孩子專注做事的時間和空間,不要孩子一開始做什麼家長就馬上參與並開始指指點點,雖然說的直白,但也是我從教過程中總結來的,希望對家長們有幫助,具體判斷標準和改善方法,可以關注我哦

  • 2 # 述而不著

    兒童集中不了注意力有各種原因。首先要排除是不是有生理性原因,檢查神經發育是否正常,營養尤其維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否缺乏,睡眠是否充足,身體是否有其他疾病;如果這些都沒有問題,還要看他的人際關係是否緊張,情緒是否異常,課堂知識是不是學的會,教師節奏控制是否適當,課堂習慣是否良好,一一對照,如果存在問題,對症下藥即可。

  • 3 # 雙子座ZYY

    我家大寶上四年級,上學期有一段時間發現他在課本上畫漫畫,放學時手上也會有畫得亂七八糟五顏六色的圖案。對此,我只是覺得他調皮,不愛惜課本,簡單說了他幾句就過去了。但過了幾天,我突然接到了班主任打來的電話,說孩子課堂上總和身邊的同學交頭接耳,屢教不改,最近一次的數學考試成績也一落千丈。事後,我把老師說的和課本的情況聯絡起來想了想,一定是上課開小差,和同學討論漫畫之類的。

    之後我找他進行了談話,並做出了幾點要求:

    1.課本之類的我每天都會檢查,如果出現新的“圖案”,那麼要接受懲罰,發現一處抄寫一首古詩。

    2.明確告訴他,以後每天都會找老師交流情況,如果老師反映課堂上有和學習無關的舉動,也要接受以上的懲罰。

    3.完成家庭作業後,我會讓他把今天語文或者數學課所講的內容給我講一講,以此講了解他課上聽講的情況。

    4.進行思想教育,讓他要學會控制自己,課堂走神一分鐘可能就錯過了老師所講的重點,課後可能要花半個小時一個小時的時間去補習,那樣就只能讓他去上補習班了,這樣玩兒的時間就會被佔用。

    以上是我個人的經驗,可能也不夠深刻,缺乏理論,但是還算奏效,懲罰了三四天後,有了明顯的改善,家庭作業完成的也很好。如果課堂走神,直接從完成家庭作業的情況就能看的出來。

    教育孩子這條路真的是任重道遠啊,我是不提倡體罰的,所以教育孩子之前我都要收一收脾氣,採用唐僧似的心平氣和的跟他講道理!

  • 4 # 文人雅士詩酒田園

    孩子上課注意力不集中,要分析原因,然後對症下藥:1睡眠不足,導致注意力分散。要督促孩子充分休息,保證足夠的精力。2對所學內容不感興趣,容易分心走神。透過一些故事或情境,讓孩子對所學知識產生一種求知慾望。3老師講課沒有激情,沒有技巧,缺少吸引力。可與老師溝通,希望老師改變教學方式,多提問,多討論,多鼓勵,減少孩子分心的可能。4孩子有多動症,上課無法自控。需要帶孩子看心理醫生,然後遵照醫生的要求進行矯治。

  • 5 # 侯媽家庭教育

    上課注意力集中的孩子學習效率更高,但是孩子的好奇心重,做事情容易分心,很多孩子上課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讓老師和家長感到非常頭疼。對於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問題,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怎樣引導孩子,讓他能夠集中注意力呢?

    一、排除干擾

    孩子在學習的時候,父母要為孩子排除干擾,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讓孩子能夠專注地去學習。

    二、讓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

    孩子對於自己感興趣的事情會全身心地投入,所以父母要注意孩子的興趣愛好,多讓孩子做自己感興趣的事情,從而培養他的注意力。

    三、一次只做一件事情

    父母要讓孩子一次只做一件事情,比如孩子在玩玩具的時候,就不要放音樂,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同時規定孩子完成的時間,不讓孩子養成拖拉的習慣。

  • 6 # 豬哥育兒365

    我之前寫過一篇小文章,恰巧能回答您的問題,這裡引述過來。

    孩子在課堂上愛舉手回答問題得到老師表揚無疑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即使問題回答錯了,也容易被老師發現而得以改正。畢竟愛回答老師提問的學生更容易受到老師的關注和喜愛。可是總有一部分學生不愛舉手也不善於表現自己。相比較那些上課愛舉手的孩子,不愛舉手的孩子更多的是被當做觀眾,是陪襯“鮮花”的“綠葉”。

    要想解決孩子上課不愛舉手的問題。首先要弄明白孩子不愛舉手的原因。只有找到問題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也才會有更好的效果。那麼上課時孩子不愛舉手發言的原因有哪些呢?總結四個方面:

    1. 害怕被批評,不夠自信。

    課堂上孩子不舉手很大一部分屬於這種情況,害怕回答錯了被老師批評。其實也是孩子不夠自信,與掌握的知識不夠紮實有關。針對這種情況,家長應該對孩子學習問題進行補救。除了多鼓勵孩子外,還可以提前預習課程,讓孩子對所學知識做到心中有數,增強回答問題的自信。透過制定切實可操作的計劃,讓學習過程視覺化、可量化讓孩子看到每天的進步,也會讓孩子逐漸自信起來;而對於低年齡段的孩子可以透過遊戲模擬的方式來增加自信。角色互換讓孩子做“老師”家長做“學生”,做“學生”的家長也會出錯也會害怕,讓孩子真實感受到犯錯是正常的事情,並非自己不夠優秀,以此來達到共情的目的,從而不再否定自己重拾自信。

    2. 害怕被同學嘲笑,不被群體認同。

    “大家都不舉手,我舉手會被嘲諷”,這種擔心的孩子有很多。因為孩子生活在集體中不可避免的存在自己的小團體和朋友圈。俗話說“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所以在群體中為了不表現的特立獨行,當大家都不舉手回答問題的時候,保持沉默無疑是對團體的最大忠誠。首先對這種情形家長要幫助孩子明確積極回答問題是上進的表現,嘲諷別人是一種“無能”的表現。其次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只有這樣孩子在選擇自己群體的時候才會有方向而不是盲從;最後還要遠離消極墮落的學生群體向積極向上認真學習的團體靠攏。

    3. 沒有形成參與課堂的意識。

    存在這種情況的多是低年級的孩子,因為年齡小自制力很差,還沒有形成參與課堂的意識。另外低年級的孩子難以集中注意力也是無法舉手回答問題的一個原因。如果存在這些情況家長可以有意識的透過訓練來延長孩子的專注力。比如與孩子玩拋球遊戲透過拋球讓孩子接球的反覆訓練不僅可以延長專注力還鍛鍊孩子的身體協調。此外值得多數家長注意的是經常被打擾的孩子也是很難集中做好一件事的。

    4. 性格內向,不善表達

    有些孩子不回答問題並非因為回答不了而是性格內向不善表達。對於內向型孩子的家長也不要過於擔心,畢竟性格雖有內外之分但孰優孰劣沒有定論。認識一個朋友從小就很內向但這並沒有影響他考入北京大學,可見學習好壞不取決於是否回答老師的問題。性格外向型的孩子愛表現,思維活躍比較討人喜歡但有時候想問題不夠全面細緻也是美中不足;內向型孩子雖不愛表現自己但內心豐富,思維縝密,想事情往往周全有深度。所以不管是哪種性格都有其優勢的一面,也同時存在不足的地方。作為父母不管孩子是哪種性格,坦然的接受,不要過於糾結於此。

    以上列出了四種最常見的原因,有時孩子的問題不是如此簡單家長在操作時可以靈活套用不必拘泥。誠然不管是哪種方法都需要家長的積極對待,只要在耐心、愛心、細心、堅持不懈的反覆練習下必定能有美好的收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適合吃什麼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