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北極寒冰16

    萬曆15年發生了驚喜也有後憂,喜則收復了很多復地,憂者舉國上下發升了貪汙事件。眼看國庫白銀被貪完,下令殺貪官敬於民,可是越殺越多不殺更多。皇室家族關係連帶式的的貪汙,對外不對內殺法,也是明王朝後期的致命點。後期的經濟衰竭,民心不穩社會動盪才使明王朝走向滅亡。關健一環治外不治內,使朝中動盪而外亂的滅亡結局而告終。先盛而後衰的不只15年的一個朝代,只是明朝的滅亡原因主要毀在貪官手裡,才上演了明朝的悲劇。

  • 2 # 煮酒話青史

    萬曆十五年是公元1587年,大明在這一年並沒有發生非常巨大的事情。真要往上靠的話,這一年戚繼光死了算一個大事。這個時候北方的努爾哈赤離統一女真還有五年。

    真正的大事是萬曆十年,一代名相張居正死了,死後五年他的改革政策被明神宗全盤廢除,已經出現重大轉機的明朝重新走向沒落。

    其實萬曆十五年近年被人熟悉,源於《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和侯亮平的多次提及。《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的作品,高育良從這本書中鑽研透了中國古代官僚系統的一個很大的弊病:文官抱團腐敗,多重領導導致系統糾錯能力低下,即便皇帝萬曆也對此一籌莫展。

    他深刻理解官場的規律:官比事重要,人比理權威。這樣的官場智慧讓他高升,然而最後也害了他。

  • 3 # 秦時明月的光

    萬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黃仁宇在他的開場白是這樣寫的: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似乎並無大事發生。有的也是波瀾不驚的小事。然而,正是這些微末的小事兒,卻可從中看到影響歷史變革的因素。

    一、開篇的一個小故事。

    這一年陽曆的3月2日,北京城內大街兩頭的冰雪尚未凍結。天氣盡管不算嚴寒,但樹枝還沒有發芽,不是戶外活動的傑出時節。但是在當日的午飯時分,大街上卻人山人海。原來是音訊傳來,皇帝陛下要舉辦午朝大典,文武百官不敢慢待,當即奔赴皇城。但當一大堆官員滿頭大汗跑到端門,卻發現沒有任何要開會的樣子,顯然,這是出了烏龍。近侍宦官宣告了切當音訊,皇帝陛下並未召集午朝,官員們也就相繼退散。驚魂既定,這空穴來風的午朝事情難免成為攀談談論的論題:這謠傳從何而來,整體官員數以千計而均受騙上當,實在令人大惑不解。

    但接下來,萬曆皇帝很生氣,覺得此事有損朝廷體統,於是命令禮部調查謠傳者,由於當時眾口相傳,最先謠傳者無法查明,竟導致全體官員被集體扣工資。

    黃仁宇先生為什麼要寫這件事情?顯然,他是要告訴讀者,明朝萬曆的管理已經失去了控制,萬曆對於上朝以及處理事情上產生了厭倦感,於是國家的發展開始後退,產生了許多問題,最後明朝變得混亂不堪,社會風氣敗得一塌塗地。

    二、萬曆思想的轉變

    萬曆8歲登基,當時的張居正23歲。如今自己人生的老師,已作古五年,同時也被批判了五年,張居正被否定,萬曆何嘗不心痛。否定了張居正,其實就是否定了他自己的存在理想。

    張居正作為帝師,以儒家聖人聖王去教導皇帝要仁義,要做有為之君,張居正也是以聖人自居,而如今的罪名——賣官、擅權、貪汙、放縱家奴等等,又有哪些是儒家所倡導的?這讓皇帝所信仰的儒家倫理道德失去了意義,也讓皇帝看清了人的虛偽無恥。

    人生似乎失去了意義。由此,萬曆十五年是一個有為君主進行大轉變的一年。

    我們從中可以窺視萬曆何以不上朝的思想基礎——他的幻境醒了。

    三、明朝的財政轉變

    在萬曆十五年(1587)春正月初三,明朝財政尚能應付各地災荒,從分發國庫所藏的金帛以賑濟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各地宗室開業看出,而不像以後其賑災物資佔財政支出不足0.5%,且將救災的重任放到地方乃至有錢人的頭上。

    四、海瑞、申時行、戚繼光等所代表的精神幻境消失

    海瑞的離世。標誌著古代傳統士人精神的死亡。至此以後,文官集團徹底放縱了自己的私慾,貪贓枉法,不再有道德的約束,最終腐蝕了大明。

    申時行打造了平庸與穩定。偉大的離去之後註定是平庸。在申時行地治理下,一切似乎都井井有條。但失去了“救時局”的勇氣的人。大明註定衰落下去。

    戚繼光政治生涯的徹底死亡。戚繼光死於萬曆十六年,但政治生涯卻隨著被打入張居正一黨就結束了。在封建社會一切榮譽歸於皇帝、首輔,一切唾棄歸於幹事的人。萬曆十五年,面對重新啟用戚繼光的呼聲,萬曆選擇了沉默,其實就是否定。

    五、申時行覺得努爾哈赤鬧事的事,是一種很正常的行為,因為努爾哈赤對於大明不值一提,之所以現在被當了個事兒,只是因為他的後代建立了大清。

  • 4 # 歷史寶藏

    如果不是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暢銷書,恐怕國內很少歷史研究者會關注公元1587年。

    如果不是《人民的名義》中,高育良對這本書的喜愛,以及陰差陽錯的和高小鳳糾纏在一起,讓《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更廣為人知,恐怕大眾很少會將目光聚焦在萬曆十五年(1587)這一平凡的一年。

    就在這一年的一月,在大明南直隸的江陰,有一個叫徐宏祖的男娃出生了,也就是後來的徐霞客,他科舉不中,寄情於忠愛著的山水,最終走遍了大半個中國,寫了一本號稱千古第一奇書的《徐霞客遊記》。

    同樣在這一年的一月,抗倭英雄戚繼光,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病逝在老家,因為之前受到張居正案的牽連,戚繼光已經罷官歸鄉,在老家待了三年了。

    在這一年的十月,大明的頭號清官——海瑞在南京任上去世,結束了戰鬥的一生。御史王用汲奉命前去料理海瑞的喪事,看到海瑞家裡貧寒異常,住用的是破布做的帷帳,飲具用的爛竹器,家徒四壁,這個朝廷命官忍不住涕淚四下,湊錢為海瑞辦了喪事。南京的老百姓聽說清官海瑞去世,罷市憑弔,海瑞靈柩運回老家時,百姓自發服喪者佔滿兩岸,哭拜之聲百里不絕。

    海瑞像

  • 5 # 穆青談歷史

    我是一名歷史研究者,歡迎你關注,我們一起探討學習歷史問題,揭開一段不一樣的歷史故事。萬曆十五年,其實就是一五八七年,這一年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其實是暗流湧動,很多事件都預示著大明王朝將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滅亡。這一年也發生著一位皇帝與五位大臣的故事。

    這位皇帝就是明神宗萬曆皇帝,名字叫做朱翊鈞,他五歲便開始讀書,十歲登上皇位,在皇位上一坐便是四十八年。

    在晚年之時,這位皇帝便很少上朝,有人說這是一位懶皇帝,也有人說他是一位勤快的皇帝,只是到晚年的時候疾病纏身而不能上朝。圍繞在明神宗周圍和他發生故事的大臣有五位,是哪五位呢?張居正第一位出場的便是張居正,他是明神宗的老師,旁人看來他是一個好老師,但是在明神宗眼裡,卻又不敢苟同的看法。明神宗認為,在學術方面張居正是一位好老師,可是對於一個只有十歲的孩子而言,這些大學士嚴格按照規矩行事,等於說是道德綁架了,誰讓明神宗是皇帝呢,皇帝就要按祖上的規矩來,不能有自己的想法。稍有不慎,有荒唐的行為就會有被廢的可能,這個小皇帝所有的娛樂基本上也只能來自四書五經,這個小皇帝只能信任這位老師,從來不懷疑。後來,張居正死了,檢舉張居正的匿名信件鋪天蓋地的傳到了明神宗這裡,檢舉出張居正接受賄賂,家財萬貫。明神宗查實後,查抄了張居正的家,連小太監馮寶也是家財萬貫,順便也被明神宗查抄了。張居正死後,罵張居正的人開始罵明神宗。皇上要符合所有文官的共同習慣,而明神宗只是扮演了一個受萬人朝拜的物件罷了。就是由於這樣,明神宗就開始懶得上朝了,覺得解脫了,就開始在撒野玩樂,和鄭妃在一起讀書逗樂,明神宗覺得只有鄭妃是理解他的人。申時行申時行是接替張居正的人,他避開了張居正的坑,可是明神宗就不給他合作的機會,因此申時行成了一個“和事老”。申時行最後被明神宗使了小計謀,被迫辭官回家,在家鄉渡過了晚年。海瑞

    再一個和明神宗有故事的人,就是我們熟悉的清官海瑞,海瑞一生經歷了正德、嘉靖、隆慶、萬曆四朝。

    明神宗屢次想要重用海瑞,主持國事的大臣們都暗中阻止,於是明神宗任命海瑞為南京右都御史。

    海瑞上任之後,主張嚴懲貪官汙吏,禁止循私受賄,這就危及到有些朝臣的利益,屢次誹謗誣衊海瑞,想讓皇帝罷免海瑞,可是皇帝不聽,仍然留用海瑞,海瑞最後病故於任上。

    戚繼光

    抗擊倭寇的名將戚繼光也和明神宗存在著故事,萬曆十年之時,內閣首輔張居正病逝之後,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萬曆十三年之時,戚繼光最後遭張希皋再次彈劾,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後病死。

    李贄

    還有一個與明神宗有故事的人就是李贄,李贄是晚明朝的思想啟蒙運動的旗幟,一位以“奇談怪論”聞名天下的狂人和奇士。他的學說使他處在了時代矛盾的焦點上,在朝野上引起激烈爭論,以致於理解他,乃是理解晚明政治走向、社會風尚和思潮變遷的一大關鍵。

    這五個與明神宗皇帝有著故事的大臣,最終都沒有善終。

    其實,總的來說,萬曆年十五年並沒有發生什麼大事,只是朝政內閣大臣不讓明神宗主事而已,大事沒有發生,小事不斷,預示明朝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滅亡。我是松頭土豆,為您解讀歷史事件,呈現歷史故事。這些只是個人的一些愚見,若有正解,請關注留言,謝謝!

  • 6 # 沙中土大溪水

    黃仁宇寫了本書,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簡單的說是一部改變華人閱讀方式的經典。讓我們知道歷史原來是這樣的豐富。作者以自己所提倡的大歷史觀,以萬曆十五(公元1587年)為斷面,講述了包括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贄等人物的前因後果。用黃仁宇的話來說,他們或是身敗,或是名裂,沒有一個能夠功德圓滿。 並且從這本書裡我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昏庸的萬曆皇帝”的二三十年不理朝政是為了賭口孩子般的惡氣;“一條鞭法”張居正的生前背後的悲劇;申時行的抓鬮居然也是好辦法;海瑞居然是個“無用“的人;民族英雄戚繼光打仗還得靠行賄;李贄一個被忽略的人的悲劇也是我們的悲劇。

    這本書讓我們發現歷史原來是由人構成的,歷史人物也是有七情六慾,而不是教科書那種理所當然的、善惡分明扁平化的紙片人。從字裡行間,我們發現我們的困惑來自於他們那裡,再看評書時、演義時就可以平靜的看待問題。歷史就不再是西宮娘娘和八王千歲的對立了。他們和咱們普通人一樣。

    讀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書中非常清楚地說明了一個道理:當時的明朝,社會發展到那種文明程度做事情必須有法可依、管理國家事務必須有完整系統的一套措施,這樣才能使整個社會執行起來有效率,而在當時沒有基礎和準備去做這樣的法律條文、管理等技術性工作。判斷一切事務的標準也僅僅依據的是“四書五經”。所以有些根本不是一個人品質道德的問題,到最後也因為此人“道德”不好遭到清算,文官集團總是拿著“四書五經”裡要求的東西來做幌子達到自己私心裡想達到的目的。

    萬曆十五看似以非常簡單透過很像小說的來寫大明王朝的困惑,但實際想用大歷史觀來對整個中國文明的發展規律的進行總結,用現代化的視角來看待中華文明的得失。 後來又看了黃仁宇先生的多部作品,有些論點學術上是有爭議,是值得商榷。但萬曆十五年所用到的方法和視角,已經深遠的影響了我們的看問題的視角。無論你相信與否,其實最近幾年文史上所有有影響的論著包括百家論壇中都有黃先生深深的影子;從文史界開始慢慢對很多領域都有一定的影響。要知道這本書其實上世紀八十年代就已經開始很火。

    很多事件能成為影響歷史的大事,就是在事件背後有著很大的爭議,無論對錯,大家都在討論,贊同和反對的爭成一片,最後有些都不惜刀兵相見。這類事才能被記錄下,有些的確很無聊,就比如萬曆的爭國本事件。這類事當時的官僚可是看成可以和天塌地陷相比的大事。但實際我們看來很無聊的一類事。但就是這類事反而反應出我們文明的厚重和千年積累下的弊病。文學藝術已經死氣沉沉,萬馬齊喑,科學技術也沒有什麼進展。社會已經到了必須要突破的地步了。

    相比同時期文藝復興,人的重新發現,導致隨之而來經濟文化、而後是工業革命。而我們依舊在程朱理學裡禁錮著。這種禁錮其實依然在影響著我們,我們的變化是被動的,我們沒有從根本上走出我們自己的文明之路。 對比萬曆十五年中的人物,大家對其中的人物都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我們可以感受出他們的困惑也是我們現代依然的困惑,做事的泛道德,技術問題道德化,我們現在社會的管理,小到小區物業管理、大到國家政策依然有這其中的困惑和為難。 透過這本書依舊體會到魯迅先生的說所的中國改變之難。

    看了對這本書很多讀後感,發現很多人依舊停留在明史研究,換一種方式對人物評價的史論上,這依然是傳統中國教化、正人倫的道路。大家其實很新鮮于作者對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的觀點。但對李贄這個人反而感覺很無足輕重,僅僅是一個對儒學的一個批判性人物,有些怪誕、迷茫。我倒認為黃先生把他放在最後是有深意,這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人物,只是他沒引起巨大的爭論,逐步就淡化了,最起碼現代的普通老百姓是不知道這個人物,老百姓只知道類似的唐伯虎。

    為什麼說李贄是一個怎麼強調都不為過的人物,他論點或者做法不見得對,但他是中國文化“文藝復興”的先驅,是最早意識到人性解放的古人。如果這個按照他的想法並爭論下去,會開拓出中國的文藝復興,西方的進步會在我們的後面。但可惜中國沒有意識到,也不可能意識。反而依著巨大的慣性沿著孔孟、程朱理學、王陽明的路走著。直到近代依舊沒有擺脫,要不曾國藩就不會那麼崇拜王陽明瞭。但這條路是需要改變的路。

  • 7 # 王升傑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回答這個問題繞不開時下很出名的《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書的作者叫黃仁宇,美籍華裔作家。很多人注意萬曆十五年,應該與這本書的暢稍不無關係吧?

    萬曆十五年,公元紀年為1587,這一年查了一下,還真沒有太大的事件發生。西方的事件這兒不談,大明朝可圈可點的事件也就是:這一年大明王朝的神宗萬曆皇帝不上朝理政了!而且這一不朝,一下子延續了二十多年。

    萬曆不上朝,原因多了,這兒不談,只談其影響。想一想,一個帝國的元首居然不上朝,什麼事都不管不顧,換了別的朝代簡直不敢想像。但在明朝,尤其萬曆一朝卻不必大驚小怪。其祖父嘉靖一朝,只因通道迷戀藥物,就利用嚴黨(嚴嵩)徐黨(徐玠)和太監們所謂的三權分立制約,在幕後理政治天下了。萬曆登基時年齒尚幼,又有一個傳奇名相兼太子老師大學士張居正,一切朝政打理的井井有條,秩序井然。萬曆選擇怠政倦政似乎情理之中,甚至也不失為一個以退為進的策略。

    大的前提也要提一下,歷經唐宋漢人的治理,漢人朝廷中的文官制度日益成熟。天下安定後文官治理天下,經過幾百年的實踐歷練,終於在封建最後一個漢人王朝——明朝中後期,作為一個制度傳了下來。

    但,帝王不上朝,象徵國家的元首幾十年不露面,這一現象的背後,隱患也是顯而易見的。首先於理法不符,於制不合。張居正把持朝政十多年,集皇權相權軍權與一身,但名不正言不順,最後走向整個文官集團的對立面。其不得善終就早已埋下了伏筆,這只是張居正的個人政治命運。而大明王朝的國運也因此埋下了深深的隱患。對外閉關鎖國(不再鄭和下西洋),沿海倭患不息(儘管有戚家軍,但掣肘更多),鬮黨把持朝政,一條鞭法的經濟農業改革也在張居正失勢後拋棄了。

    萬曆十五年,於明朝而言,是由盛而衰的起點。於漢人而言,最後一個王朝終要被崛起於白山黑水的關外滿州人代替。

    一點淺見,讀史不精,未細查明史,不當頗多,不吝賜教。

  • 8 # 林青竹

    萬曆十五年,出名恐怕還是要得益於黃仁宇先生的作品《萬曆十五年》吧,黃仁宇先生作為華裔歷史學家,擷取萬曆十五年開始探討中西方變化中的一些細節。

    一,張居正死了,申時行成為大明首輔,廢除一條鞭法的改革,由此失去挽救中央財政的機會,為日後的危機埋下了隱患;海瑞死了,他一生都在奉行廉吏,雖然沒有進入中央為官,但卻因為廉潔名垂青史;戚繼光作為當時最具影響力的軍事將領,也在那一年死了,又他開創的“戚家軍”的練兵模式已經逐步取代衛所制,成為國家安全的保衛力量。但是也有思想家李執在這一年降臨人間,他的思想被後世成為中國資本主義的萌芽,還有徐霞客也是這一年出生。這些人物及他們的經歷都影響了中國歷史的程序。

    二,萬曆十五年也是公元1587年,在日本的豐臣秀吉完成統一,在歐洲則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的進行時,大航海時代的道來。

    對比中外不同的變化就會知道,沒落與崛起,衰敗與強大都可以從那一年找到線索。

  • 9 # 拒馬河畔劉保勳

    萬曆十五年(1587年)

    明朝經歷劇變的一年。

    張居正去世,海瑞去世。

    申時行成為內閣首輔,廢除張居正鞭法。

    朱翊鈞自萬曆十五年,常常說自己頭暈眼黑,無法工作,日漸傾頹,此前的朱翊鈞,有充沛的精力和活力,但不知為何,萬曆十五年之後,不上朝,不理政事,當然,這裡的不理政事不是全然不管,而是小事不管,大事仍管。

    改革銳意進取的皇帝消失了。

    張居正的時代過去了,申時行的時代來臨。

    張居正時期的過失得以糾正,明朝就在申時行的撥亂反正下,繼續前行。

    這也是為何後人說萬曆三十年不上朝,何以治國的原因。

    前十年張居正

    後十年申時行

  • 10 # 不尚賢

    公元1587年,在中國為明萬曆十五年,論干支則為丁亥,屬豬。當日四海昇平,全年並無大事可敘,縱是氣候有點反常,夏季北京缺雨,五六月間時疫流行,旱情延及山東,南直隸卻又因降雨過多而患水,入秋之後山西又有地震,但這種小災小患,以中國幅員之大,似乎年年在所不免。只要小事未曾釀成大災,也就無關宏旨。總之,在歷史上,萬曆十五年實為平平淡淡的一年。

    但是,很多大事往往都是在小事中醞釀而生。公元1587年,萬曆皇帝年滿24歲,居皇位已達15年之久。五年前,輔助幼年萬曆的首輔張居正已經去世,大規模清算張居正的時代也已經結束,由申時行取而代之。大明朝最著名的清官海瑞,在這一年孤獨的死去。而一代抗倭英雄戚繼光,無戰不勝,卻也敵不過時間這個最大的敵人,走到了人生的盡頭。

    1587年,時年29歲的努爾哈赤在東北崛起,開始立法制、禁暴亂、修宮室,蠢蠢欲動。而在當時世界的另一箇中心——歐洲大陸,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已經箭在弦上整裝待發,世界歷史即將翻開新的一頁。

  • 11 # 夏有涼風61

    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萬曆十五年》在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裡提到過,這本書我也草草看了一下,是作者黃仁宇寫的。那《萬曆十五年》究竟發生了什麼呢?其實《萬曆十五年》這本書是從明.張居正死後被清算一直到萬曆十五年,海瑞和戚繼光逝世的這段短暫史的前後總結。

    書裡重點寫了張居正盛名之下的奢侈,還有就是萬曆皇帝的妃子鄭貴妃,一個女人對男人的影響力,造就了張居正死後被清算的下場。

    事情是這樣的,鄭氏經常調笑萬曆的軟弱,優柔寡斷,說他像老太太。萬曆呢也不想被別人看作是軟弱的人,就想勵精圖治,一連串的國家大事,及有關人事安排,都由他親自做出決定,他想成為大權獨攬,名副其實的君主,就得擺脫張居正的影響,張居正雖然已死,但朝中大臣出現了倆派,一派擁張(居正)派,一派反張(居正)派,萬曆就利用了反張派來擺脫張居正的影響,開始了對張居正倆年多之久的清算。張居正死後僅僅不到半年,就被定了罪,罪狀有欺君毒民,接受賄賂,賣官囹爵,任用私人,放縱奴僕,凌辱紹紳,歸根到最後是結黨營私,妄圖把持朝廷大權云云。

    張居正的言行不一,是他提倡節儉,事實卻證明張居正的私生活非常奢侈,他積聚了許多珠玉玩好,書畫名應,還蓄養了許多絕世佳人,張的死是因色慾過度,這些都是有趨奉化的佞幸呈送的。當然清算張居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受到了牽連,被罷官三年,死於萬曆十五年。因戚家軍幾乎屬於私人軍隊,不受朝廷節制,戚繼光和張居正要走的親密,可以說戚家軍是張居正養的私人軍隊,但沒有張謀反的證據。

    張居正被清算後,萬曆以為他就可以做一個真正的君主了,可惜他想錯了,大臣們清算完張居正後,矛頭是直指萬曆皇帝,《萬曆十五年》裡稱之為“文官集團”常常指責皇帝的不是,有些事皇帝還是做不了主,就立太子一事上他和臣僚們對抗了十年,皇帝當然是消極怠工不上朝。當然有一個人是調和皇帝和文臣集團的和事佬,那就是首輔“申時行”,申時行一向的風格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還有一個人就是敢捅天的海瑞,他奉行的是恢復洪武時期的政治體系,是一個另類的人。還有一個李蟄。總之《萬曆十五年》說的就是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戚繼光、海瑞、李蟄,重點突出的這幾個人在政治體系中所處的不同位置和扮演的角色,及每個人的處事方式方法在政治演變中的一種總結,很是耐人尋味。

  • 12 # 坐古談今

    歷史常規往往是看大事!萬曆十五年(1587年)似乎並無大事發生。有的也是波瀾不驚的小事。然而,正是這些微末的小事兒,卻可從中看到影響歷史變革的因素。

    (1)以小見大

    萬曆十五年(1587)春正月初三,分發國庫所藏的金帛以賑濟山西、陝西、河南、山東各地宗室。從中我們可以看出那時的明朝財政尚能應付各地災荒,而不像以後其賑災物資佔財政支出不足0.5%,且將救災的重任放到地方乃至有錢人的頭上。

    三月二十六日,乞慶哈之子扯力克世襲順義王之封號。從此處其實我們還可以觀察到歷史脈絡,隆慶開放是明蒙之間保持了和平,明亡卻是蒙滿合作,其中又有多少秘密需要我們探知。

    (2)《萬曆十五年》中的小事兒

    《萬曆十五年》這本書其實是緊緊圍繞萬曆和張居正運轉的。萬曆8歲登基,那時的他是23歲。雖年紀輕輕卻心事重重。他的人生的老師、他的最危險的敵人張居正已經作古五年。如今,作古五年被批判了五年,張居正被否定,萬曆何嘗不心痛。否定了張居正,其實就是否定了他自己的存在理想。

    張居正作為帝師,以儒家聖人聖王去教導皇帝要仁義,要做有為之君,張居正也是以聖人自居,而如今的罪名——賣官、擅權、貪汙、放縱家奴等等,又有哪些是儒家所倡導的?這讓皇帝所信仰的儒家倫理道德失去了意義,也讓皇帝看清了人的虛偽無恥。

    人生似乎失去了意義。由此,萬曆十五年是一個有為君主進行大轉變的一年。

    我們從中可以窺視萬曆何以不上朝的思想基礎——他的幻境醒了。

    (3)海瑞、申時行、戚繼光其實都是儒家幻境消失時的代表

    海瑞的離世。標誌著古代傳統士人精神的死亡。至此以後,文官集團徹底放縱了自己的私慾,貪贓枉法,不再有道德的約束,最終腐蝕了大明。

    申時行打造了平庸與穩定。偉大的離去之後註定是平庸。在申時行地治理下,一切似乎都井井有條。但失去了“救時局”的勇氣的人,註定只是“糊裱匠”。大明註定衰落下去。

    戚繼光政治生涯的徹底死亡。戚繼光死於萬曆十六年,但政治生涯卻隨著被打入張居正一黨就結束了。在封建社會一切榮譽歸於皇帝、首輔,一切唾棄歸於幹事的人。萬曆十五年,面對重新啟用戚繼光的呼聲,萬曆選擇了沉默,其實就是否定。

    戚繼光

    這一年,還有一件小事兒。申時行沒有向萬曆報告,努爾哈赤正在鬧事兒。而這種行為其實很正常,因為努爾哈赤對於大明不值一提,之所以現在被當了個事兒,只是因為他的後代建立了大清。

  • 13 # 老農民嘮三農

    明朝是中國封建王朝時期最後一個由漢人建立的政權,明朝前期政治清明前幾任皇帝都在政治和軍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明朝自從明成祖朱棣之後就開始走向了下坡路,此後的帝王不是政績平平就是昏庸無道所以明朝後期的統治已經是非常腐敗了。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萬曆皇帝,明神宗朱翊鈞。他在位時間長達48年其中最出名的就是萬曆15年。為什麼單單是萬曆15年最為出名呢?

    因為這個時期出了兩個赫赫有名的人物,一個是內閣首輔張居正另一個就是明神宗的孝定皇后。明朝明成祖統治時期設立內閣,在當時內閣僅作為政治顧問並沒有實際的權利。但後來由於皇帝才能平庸許多國家大事都有內閣來處理,所以內閣大臣的地位逐年增高。明神宗在十歲的時候就繼承了皇位,幼童沒有能力擔起管理國家的責任,所以在明神宗登基後的十年中所有的國家大事,都是由那個首輔張居正來處理。明神宗統治時期已經處於明朝的後期統治已經漸漸不得人心。所以想要維持明朝的統治就必須要進行改革。在孝定太后的全力支援下內閣大臣張居正開始進行一系列的變法改革。

    這次改革於萬曆年元年開始,一直持續到萬曆十年。在此期間的所有改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成功的挽救了明朝的統治也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明朝滅亡的時間。張居正的這次改革成功改變了明朝正德,嘉靖年間政治腐敗國家落後的局面,國力得到了短暫的恢復。明朝的社會經濟也得到了巨大的發展,百姓得以安居樂業,生活質量提高了很多。這個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也是歷史上極為著名的萬曆15年。

    張居正的這次改革有利於商品經濟的發展,明朝作為一個人口大國有著非常廣闊的市場。在明朝實行了開放的經濟政策後。世界上就形成了以明朝為中心的貿易體制,其他國家的貨物,商品都在明朝境內得以流通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明朝和世界經濟的發展。在這個經濟開放的時期各國的傳教士也跌踵而至,最有名的就是利瑪竇了,他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學習中國的文化還繪製出了第一張中文的地圖《山海輿地圖》。讓中國被世界所瞭解。同時《律呂精義》一書出版,這本書是中國音樂史上的一個奇蹟,因為它結合了數學理論。這是其他國家所沒有總結到的。

    內閣首輔張居正在萬曆十年病逝,在此之後,萬曆皇帝開始了它的親政時代。萬曆皇帝效仿明太祖曾經進行了三次征戰,萬曆皇帝平定了蒙古叛亂抗擊了日本的侵略以及地方土司的叛變。使大明王朝的內部和外部得以安定有利於國家長期穩定發展。

    但好景不長,萬曆皇帝因為種種原因在親政四年後開始變得荒淫無道。整天沉迷於酒色之中。明朝短暫的輝煌就這樣消失了。從此之後,明朝一直都在走下坡路。直到最後被滿清政權所取代。

  • 14 # 五味社

    萬曆十五年,表面平淡無奇,實則暗流湧動。

    萬曆十五年,張居正逝世第五年,其勢力集團被清算完畢。

    萬曆十五年,海瑞因病逝世於南京。

    萬曆十五年,朱翊鈞已經沉湎酒色一年有餘,逐漸遠離朝臣。

    萬曆十五年,李贄的新思想不斷形成,即將對傳統思想形成大沖擊。

    萬曆十五年,名將戚繼光因張居正,已被罷免,一年後逝世。

    萬曆十五年,努爾哈赤即將統一女真部落。

    萬曆十五年,豐臣秀吉即將統一日本。

    萬曆十五年,隨著英國原始資本的積累,蓄力挑戰西班牙的海上霸權,一年後打敗無敵艦隊。

  • 15 # 閱讀時間博物館

    謝邀!@悟空小秘書,其實呢,萬曆十五年之所以出名並非是在這一年明朝發生了什麼重大事件,而是因為黃仁宇先生寫的《萬曆十五年》這本大視野的史學名著出名。那麼這一年到底發生了什麼“大事件”呢?小編這就來侃一侃,其實根據《明史》等記載,這一年並沒有發生什麼值得記錄的大事,倒是有兩件有意思的“小事”——

    一、烏龍事件

    1.事件經過:

    這一年的初春,陽曆3月2號,天氣還很冷。京城官員突然接到訊息,今天要上午朝,群臣一路慌慌張張趕赴宮裡等候,然而最後被宦官告知,皇帝並未下旨。本以為此事可當做一個笑話,但萬曆皇帝卻十分震怒,對尚書等官員罰奉2個月,同時下旨徹查造謠者。但負責調查的官員回覆並無法查明,萬曆皇帝更加惱怒,罰奉範圍擴大至整個京城,一時引起譁然。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呢?

    2.背後的原因

    (1)直接原因:此前不久,在冊封鄭氏為皇貴妃的事情上,萬曆皇帝和群臣發生了一次小摩擦,這是一個導火索,也為此後群臣和萬曆皇帝此後多年的對峙埋下伏筆。

    (2)可能的深層次原因:

    官僚組織的完善,弱化了皇權。我們在萬曆皇帝之前的嘉靖皇帝,長達數十年不上朝,但各層機構執行正常,整個帝國安然無恙。形成了皇帝無朝,群臣自便的特殊局面。這得益於明朝文官組織的發達,建立內閣、司禮監等官職,作為中央中樞處理全國大小事務。

    萬曆皇帝自我意識的覺醒。我們知道,萬曆皇帝從登上皇位那一刻起,就接受“專業式皇帝”的方法培養,尤其受到首輔張居正和生母李太后的嚴格管制。基本上是處於耳提面命的局面,除了詩書、禮儀等繁瑣事情外,個人的一切訴求均被壓制,處於一種人性壓抑的狀態。我們知道萬曆十年,對他一生影響最大的首輔張居正去世,對萬曆皇帝的約束力量突然消失,萬曆皇帝開始叛逆。萬曆十五年,他已經23歲,此刻他內心對於不能享受成年皇帝待遇,日漸不滿,開始展現個人所謂“成熟”手段。於是,爆發了一系列報復事件,如查抄張居正家、在封鄭貴妃事情上以及後來的立儲君臣之間的對立等等。

    二、抹不去的心結

    萬曆十五年的陽曆七月某天,史載:皇帝過問查抄張居正家的一些事宜,問張在京城的故居查抄後作何用,是賣掉?還是租借出去?如果租借,出租何人?從這一件小事中,我們可以推測:萬曆皇帝對張居正的複雜感情,對他又愛又恨。他之所以能做上皇帝,張居正在擁護及培養上面功不可沒,甚至於對整個帝國也是作出巨大貢獻。張主持的變革,使得萬曆一朝初期,國庫充盈,邊防安寧,桑田增多等等,這一切無論在道德,還是師生、君臣關係上,對張都是應該充滿敬意。但想到他處處對自己的管制以及跋扈行為等,內心不免又充滿恨意。也許今年太過於平靜,以至於此刻在萬曆皇帝心中此結湧現。

    最後,我們用黃仁宇先生在《萬曆十五年》中的一段話結尾:“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確實以前發生大事的癥結,也是將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咸豐是清朝最差勁的皇帝,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