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
kā(ㄎㄚˉ)
[1]象聲詞:~的一聲,把樹枝折成兩截。
[2]〔~嚓〕象聲詞,形容折斷的聲音。
------〖詞性與應用〗-------
kā
【動】
[1]吐
弟偕行喀血,隱而不言,血氣遂大耗。──清·方苞《弟椒塗墓誌銘》
【象】
[2]嘔吐、咳嗽的聲音
喀,吐聲,又欬聲。──《篇海類編》
兩手據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列子·說符》
[3]笑聲
二房東太太又鴨子叫似的笑起來了:“喀喀,張先生,莫怪。”──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湛
zhàn(ㄓㄢˋ)
[1]深:精~。~恩(深恩)。~藍。
[2]清澈:清~。澄~。
[3]姓。
zhàn
【形】
(形聲。從水,甚聲。本義:清澈透明)
[1]同本義
水木湛清華。──謝混《遊西池》
又如:湛明(清瀅明亮);湛冽(清冽);湛波(清波);湛清(清澈);湛然(清澈的樣子);湛湛(清明澄澈的樣子)
[2]露厚重
石林湛雨氣,山月連陽暉。──清·謝芳連《孟夏山中晚坐》
又如:湛露(重露)
[3]深;深沉
眼睛暴湛,牙齒橫生。──《封神演義》
又如:湛浮(沉浮);湛湛(水深的樣子;深切的樣子);湛恩(深恩);湛恩汪穢(恩澤深厚)
[4]飽滿;盈滿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楚辭》
Zhàn
【名】
[5]姓
另見dān;jiān
挪
nuó(ㄋㄨㄛˊ)
[1]移動:~動。~移。~借。~用。
[2]揉搓:~挲。~繩破篾(搓繩子,破篾片)。
nuó
(形聲。從手,那聲。本義:揉搓)
兩手自相挪。──韓愈《讀東方朔雜事》
[2]移動,從一處移到另一處
行者叩頭,啟上如來:“千萬望挪玉一降。”──《西遊記》
又如:挪玉(移動玉步;勞動大駕);挪桌子;那個理髮店挪地方了;把椅子挪開;挪步(移動腳步)
[3]移用
他向日挪我的五十兩銀子,得便叫他算還給我。──《儒林外史》
穆
mù(ㄇㄨˋ)
[1]溫和;~清(a.清平;b.指上天)。~如清風。
[2]恭敬:嚴肅:肅~。靜~。
[3]古同“默”,沉默。
[4]古代宗廟次序,父居右為“昭”,子居左為“穆”。
[5]姓。
mù
(形聲。本義:禾名)
穆,禾也。──《說文》。段玉裁注:“蓋禾有名穆者也。”
[2]古時宗廟制度,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參見“昭穆”
辯廟祧之昭穆。──《周禮·小宗伯》。注:“父曰昭,子曰穆。”
[3]代指右邊
只見賈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紅樓夢》
又如:昭穆(左邊和右邊)
[4]姓
[5]恭敬
於穆清廟。──《詩·周頌·清廟》
穆穆皇皇。──《詩·大雅·假樂》
我其為王穆卜。──《書·金滕》。傳:“敬也。”
又如:肅穆(嚴肅恭敬);靜穆(安靜莊嚴);穆穆(端莊恭敬);穆穆純純(恭敬誠懇的樣子)
[6]壯美
穆穆文王。──《詩·大雅·文王》
天子穆穆。──《禮記·曲禮》
又如:穆穆(端莊盛美的樣子);穆行(美行);穆如(和美的樣子);穆若(和美的樣子)
[7]肅靜
於是吳王穆然。──《論衡·非有先生論》。注:“猶默靜思貌也。”
又如:穆靜(安靖);穆然(靜思的樣子);穆穆(寧靜;靜默)
[8]淳和,溫和
穆如清風。──《詩·大雅·烝民》
又如:穆遠(淳和深遠);穆耀(祥和光明)
[9]和睦
而與夏侯尚不穆。──《三國志·苟彧傳》
又如:穆清(和睦清明);穆親(和睦相親);穆暢(清和暢美)
[10]純正
佈德執義曰穆。──《周書·諡法》。注:“純也。”
又如:穆羽(聲細如五音之羽,穆然相和)
[11]誠信。如:穆宣(誠信公明);穆卜(虔誠占卜)
[12]深遠;幽微
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楚辭》
[13]清徹
天色澄穆,亦惟此時也。──宋·蘇軾《答王敏仲》
[14]通“睦”。和睦
周公穆康叔,管蔡則流言。──曹植《豫章行》
[15]通“默”。不語
於是吳王穆然,俛而深惟。──東方朔《非有先生論》
浸
jìn(ㄐㄧㄣˋ)
[1]泡,使滲透:~泡。~透。~種。~漬。~沒。
[2]逐漸:~染。~漸。~潤。
Jìn
[1](形聲。從水,籀文寢聲。本義:古水名。浸水)同本義
浸,浸水也。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說文》。朱駿聲按,出今河南彰德府武安縣,入虖沱河。
又如:巨浸(大湖)
jìn
[2]泡在水裡,被水滲入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詩·曹風·下泉》
其浸五湖。──《周禮·職方氏》
浸淵之草。──《呂氏春秋·木味》
又如:浸淬(把金屬工件燒紅,然後浸入水中急速冷卻,以增加其硬度或改變其物理、化學效能);浸蝕(因液體浸泡而腐蝕或損傷);浸濡(因受水漬而溼透)
[3]灌溉
一日浸百畦。──《莊子·天地》
又如:浸溉(灌溉);浸水(用水灌溉,泡水,置於水中)
[4]滲入;滲透
浸潤之譖。──《論語·顏淵》。皇疏:“浸淵,猶漸漬也。”
上漏下溼,潤浸北房。──《淮南子·原道》
又如:浸浸(汗、水等滲出貌)
[5]淹沒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浸包(包容);浸害(指澇災);浸漫(猶瀰漫,多指水;漲溢);浸蕩(侵蝕衝蕩)
[6]比喻處於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如:浸沉;浸涵(沉浸涵泳);浸想(謂仔細深入地觀察思考);浸溺(沉溺)
[7]浸染,薰陶。如:浸洽(浸潤薰陶);浸薰(浸漬燻灼。謂逐漸敗壞)
[8]滋潤。喻施恩惠
澤浸昆蟲。──張衡《東京賦》。注:“潤也。”
又如:浸潭(浸潤廣衍);浸育(浸毓。滋潤養育);浸漉(浸潤。喻恩澤下施);浸澤(潤澤。喻普施恩譯)
[9]通“潛”。如:浸行(潛行,秘密出行)
[10]仔細看
乃始攬物引類,覽取撟掇,浸想宵類…引人之意,系之無極。──《淮南子》
【副】
[11]漸漸。如:浸盛(浸強。逐漸強盛);浸疏(逐漸疏遠);浸潤不行(不受浸染);浸淫(逐漸。形容分量漸漸增加)
【連】
[12]若,假使。如:浸令(假使;即使);浸使(假使);浸假(假令,假如)
喀
kā(ㄎㄚˉ)
[1]象聲詞:~的一聲,把樹枝折成兩截。
[2]〔~嚓〕象聲詞,形容折斷的聲音。
------〖詞性與應用〗-------
喀
kā
【動】
[1]吐
弟偕行喀血,隱而不言,血氣遂大耗。──清·方苞《弟椒塗墓誌銘》
喀
kā
【象】
[2]嘔吐、咳嗽的聲音
喀,吐聲,又欬聲。──《篇海類編》
兩手據地而歐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列子·說符》
[3]笑聲
二房東太太又鴨子叫似的笑起來了:“喀喀,張先生,莫怪。”──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
湛
zhàn(ㄓㄢˋ)
[1]深:精~。~恩(深恩)。~藍。
[2]清澈:清~。澄~。
[3]姓。
------〖詞性與應用〗-------
湛
zhàn
【形】
(形聲。從水,甚聲。本義:清澈透明)
[1]同本義
水木湛清華。──謝混《遊西池》
又如:湛明(清瀅明亮);湛冽(清冽);湛波(清波);湛清(清澈);湛然(清澈的樣子);湛湛(清明澄澈的樣子)
[2]露厚重
石林湛雨氣,山月連陽暉。──清·謝芳連《孟夏山中晚坐》
又如:湛露(重露)
[3]深;深沉
眼睛暴湛,牙齒橫生。──《封神演義》
又如:湛浮(沉浮);湛湛(水深的樣子;深切的樣子);湛恩(深恩);湛恩汪穢(恩澤深厚)
[4]飽滿;盈滿
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楚辭》
湛
Zhàn
【名】
[5]姓
另見dān;jiān
挪
nuó(ㄋㄨㄛˊ)
[1]移動:~動。~移。~借。~用。
[2]揉搓:~挲。~繩破篾(搓繩子,破篾片)。
------〖詞性與應用〗-------
挪
nuó
【動】
(形聲。從手,那聲。本義:揉搓)
[1]同本義
兩手自相挪。──韓愈《讀東方朔雜事》
[2]移動,從一處移到另一處
行者叩頭,啟上如來:“千萬望挪玉一降。”──《西遊記》
又如:挪玉(移動玉步;勞動大駕);挪桌子;那個理髮店挪地方了;把椅子挪開;挪步(移動腳步)
[3]移用
他向日挪我的五十兩銀子,得便叫他算還給我。──《儒林外史》
穆
mù(ㄇㄨˋ)
[1]溫和;~清(a.清平;b.指上天)。~如清風。
[2]恭敬:嚴肅:肅~。靜~。
[3]古同“默”,沉默。
[4]古代宗廟次序,父居右為“昭”,子居左為“穆”。
[5]姓。
------〖詞性與應用〗-------
穆
mù
【名】
(形聲。本義:禾名)
[1]同本義
穆,禾也。──《說文》。段玉裁注:“蓋禾有名穆者也。”
[2]古時宗廟制度,父居左為昭,子居右為穆。參見“昭穆”
辯廟祧之昭穆。──《周禮·小宗伯》。注:“父曰昭,子曰穆。”
[3]代指右邊
只見賈府人分了昭穆,排班立定。──《紅樓夢》
又如:昭穆(左邊和右邊)
[4]姓
穆
mù
【形】
[5]恭敬
於穆清廟。──《詩·周頌·清廟》
穆穆皇皇。──《詩·大雅·假樂》
我其為王穆卜。──《書·金滕》。傳:“敬也。”
又如:肅穆(嚴肅恭敬);靜穆(安靜莊嚴);穆穆(端莊恭敬);穆穆純純(恭敬誠懇的樣子)
[6]壯美
穆穆文王。──《詩·大雅·文王》
天子穆穆。──《禮記·曲禮》
又如:穆穆(端莊盛美的樣子);穆行(美行);穆如(和美的樣子);穆若(和美的樣子)
[7]肅靜
於是吳王穆然。──《論衡·非有先生論》。注:“猶默靜思貌也。”
又如:穆靜(安靖);穆然(靜思的樣子);穆穆(寧靜;靜默)
[8]淳和,溫和
穆如清風。──《詩·大雅·烝民》
又如:穆遠(淳和深遠);穆耀(祥和光明)
[9]和睦
而與夏侯尚不穆。──《三國志·苟彧傳》
又如:穆清(和睦清明);穆親(和睦相親);穆暢(清和暢美)
[10]純正
佈德執義曰穆。──《周書·諡法》。注:“純也。”
又如:穆羽(聲細如五音之羽,穆然相和)
[11]誠信。如:穆宣(誠信公明);穆卜(虔誠占卜)
[12]深遠;幽微
穆眇眇之無垠兮,莽芒芒之無儀。──《楚辭》
[13]清徹
天色澄穆,亦惟此時也。──宋·蘇軾《答王敏仲》
[14]通“睦”。和睦
周公穆康叔,管蔡則流言。──曹植《豫章行》
[15]通“默”。不語
於是吳王穆然,俛而深惟。──東方朔《非有先生論》
浸
jìn(ㄐㄧㄣˋ)
[1]泡,使滲透:~泡。~透。~種。~漬。~沒。
[2]逐漸:~染。~漸。~潤。
------〖詞性與應用〗-------
浸
Jìn
【名】
[1](形聲。從水,籀文寢聲。本義:古水名。浸水)同本義
浸,浸水也。出魏郡武安東北,入呼沱水。──《說文》。朱駿聲按,出今河南彰德府武安縣,入虖沱河。
又如:巨浸(大湖)
浸
jìn
【動】
[2]泡在水裡,被水滲入
冽彼下泉,浸彼苞稂。──《詩·曹風·下泉》
其浸五湖。──《周禮·職方氏》
浸淵之草。──《呂氏春秋·木味》
又如:浸淬(把金屬工件燒紅,然後浸入水中急速冷卻,以增加其硬度或改變其物理、化學效能);浸蝕(因液體浸泡而腐蝕或損傷);浸濡(因受水漬而溼透)
[3]灌溉
一日浸百畦。──《莊子·天地》
又如:浸溉(灌溉);浸水(用水灌溉,泡水,置於水中)
[4]滲入;滲透
浸潤之譖。──《論語·顏淵》。皇疏:“浸淵,猶漸漬也。”
上漏下溼,潤浸北房。──《淮南子·原道》
又如:浸浸(汗、水等滲出貌)
[5]淹沒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又如:浸包(包容);浸害(指澇災);浸漫(猶瀰漫,多指水;漲溢);浸蕩(侵蝕衝蕩)
[6]比喻處於某種境界或思想活動中。如:浸沉;浸涵(沉浸涵泳);浸想(謂仔細深入地觀察思考);浸溺(沉溺)
[7]浸染,薰陶。如:浸洽(浸潤薰陶);浸薰(浸漬燻灼。謂逐漸敗壞)
[8]滋潤。喻施恩惠
澤浸昆蟲。──張衡《東京賦》。注:“潤也。”
又如:浸潭(浸潤廣衍);浸育(浸毓。滋潤養育);浸漉(浸潤。喻恩澤下施);浸澤(潤澤。喻普施恩譯)
[9]通“潛”。如:浸行(潛行,秘密出行)
[10]仔細看
乃始攬物引類,覽取撟掇,浸想宵類…引人之意,系之無極。──《淮南子》
浸
jìn
【副】
[11]漸漸。如:浸盛(浸強。逐漸強盛);浸疏(逐漸疏遠);浸潤不行(不受浸染);浸淫(逐漸。形容分量漸漸增加)
浸
jìn
【連】
[12]若,假使。如:浸令(假使;即使);浸使(假使);浸假(假令,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