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公羊春秋
-
2 # 鄒師史說
袁崇煥本來也不會死,雖說他是因為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被崇禎下令凌遲,但細細檢點導致袁崇煥凌遲與其性格不無關係
寧遠城位於山海關外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在明朝守將中戰功顯赫的當屬袁崇煥,其曾兩次擊退兵力佔優的清軍,努爾哈赤也死於他手。從此袁崇煥也驕傲起來,目空一切在朝堂之上發表不切實際的言論,一次清軍大舉進攻皇帝憂心忡忡,便問袁崇煥戰事何時能了,袁崇煥輕率回答5年為期定可打敗清軍,崇禎聽言紀委讚賞。
逼著各部大臣也只能在皇帝面前表態,不僅要保證袁崇煥大軍的物資糧餉而且在人事調動上也是一任所為不得掣肘。朝中許多大臣對袁崇煥的所作所為極為不滿
袁崇煥到任後戰事並沒有預想的美好,他便想透過談判暫時中止清軍的進攻。但他忘了崇禎是一個剛愎自用敏感多疑的君主,而這期間皮島守將毛文龍又被袁崇煥擅自殺死,崇禎看袁崇煥如此作為心理不免害怕,而朝中大臣也議論紛紛。
皇太極正是利用這一事件成功施展反間計,誇大袁崇煥義和之事,把殺死毛文龍的舉動說成是向清軍示好,另一方面親率大軍繞路喜峰口攻破邊牆,揮師京城,京師上下震動,紛紛說袁崇煥通敵賣國。生性多疑的崇禎再也坐不住了,下令逮捕袁崇煥。此時滿朝百官無一給袁崇煥求情,一代名將冤死西市
-
3 # 西沙817
努爾哈赤由李如松,李成梁父子培養,勾結,吃大明,喝大明,判大時,袁只是個說話的窩裡橫,哪敢出寧遠城?瞎貓碰死老鼠乾死了努爾哈赤。怎贏的?自己心裡跟明鏡一將,明幹部隊伍腐化,豪強橫行。崇禎難迴天,結果就是下賤的判賣。
-
4 # 歷史白話君
我認為崇禎皇帝應該凌遲處死袁崇煥,不是因為他該死,而是形式逼迫不得不處死他,具體分析如下:
第一:袁崇煥自從和清軍打了一個打勝仗之後便開始目空一切。
袁崇煥是個很有能力的將領,但是性格上太自大了,能力成就了他,也毀了他。袁崇煥很會打仗,先後兩次打敗清軍,在這之後他就開始驕傲自大起來,開始目空一切,這樣的人是沒有朋友的,一但他有難,根本沒有人幫他說話,即使崇禎不想殺他都沒有臺階下了。
第二:袁崇煥一句五年平遼得罪的朝廷上很多人。
崇禎皇帝問袁崇煥多久可以平遼,袁崇煥直接誇下海口說五年平遼,這就話本身沒啥毛病,但是你說的那麼自信,打了多少人的臉?人家不要面子啊,所以袁崇煥擅殺毛文龍的時候,這幫人就開始發難,逼迫崇禎,或者說引誘崇禎殺袁崇煥。
第三:利益驅使。
袁崇煥影響到別人的利益了,目空一切的袁崇煥對這根本不在乎,直到死,他都不知道他是死在利益的驅使下。
以上的這三個因素一起逼迫崇禎,讓他不得不殺袁崇煥來緩解局勢,崇禎上吊前曾說過,君非亡國之君,臣皆亡國之臣!
-
5 # 飄泊故鄉異鄉客
我們探究歷史,最可信的當然是官方正史。那就讓我們看一下《明史·袁祟煥傳》中的一些記載吧:他由孫承忠推薦做了遼東副手“復地二百里",“論攻守,自祟煥始″。啥意思?也就是說自奴爾哈赤起兵以來,袁祟煥是第一個敢談論對敵做將的邊將,而且還不是紙上談兵,戰線向前推進了二百餘里。不要再吹聽謂的名末名將如雲了,遼東明軍那點可憐的戰果全與袁崇煥有關。孫承宗下野後,高第都遼東,下令放棄關外,明軍撤至長城防線,袁崇煥抗命不從,日夜趕工加固寧遠城。奴爾哈赤聞訊後傾巢而出,包圍了寧遠城。根據明邊事的記載,有人說這次擊傷了奴爾哈赤,有人說是胡說。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奴爾哈赤這次志在整個關外,後金大軍對孤懸關外的區區五千明軍,只打了兩天便匆匆撒軍而去,袁祟煥憑區區五千孤軍,寧遠一坐孤城,保住了大明關外的大好山河。這一系列戰績正是在魏忠賢當權時所取得,所以魏吹把這全歸他身上了。真實的歷史就是明末只有袁崇煥的軍隊敢和後金野戰,還不會落敗。號稱四猛將的滿桂,在沒有了袁祟煥的情況下兵敗身亡,全軍覆沒。而袁祟煥的關寧軍則是“與大軍鏖戰,互有殺傷。”可腦殘的朱由儉卻聽信謠言把他下獄,而且是當著遼東將首祖大壽抓的。祖大壽當初力勸袁祟煥不可以無旨進京,袁祟煥自持有功無,結果換來這個結果。其實這還不是最壞的結果,袁崇煥下獄後一審再審,滿朝文臣相互勾結,栽贓陷害,經過八個月看似公正的審理,最終判處極刑。自古冤死的名將也不少,但在袁祟煥正在血戰強敵時就給定的罪名和死法,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更打臉朱由儉和滿朝文臣的是查抄袁家時“祟煥無子,家亦無餘財,天下知其冤。”一代忠臣良將就這樣被文臣搞死了,縱使是將功赫赫、雄霸一方的勳將重臣,也難逃朋黨之禍。讓那些為朝庭出生入死的邊將會怎麼想?袁崇煥的死不單單是明王朝的自毀長城,他最嚴重的惡果是造成了邊將的擁兵自保,與中央的離心離德。祖大壽自此終明一朝未敢再入關,當明將質問祖大壽“朝庭可負汝”時,祖大壽一句"袁都師可負朝庭”讓諸將默然而去。這種傷痛,在遼東明軍中有多大殺傷力?在袁崇煥受誅十四年後,李自成兵圍北京城,大明王朝再也沒有可以敢不奉召勤王的虎狼之師了。山海關總兵吳三桂在猶猶豫豫中把大明江山讓給了李自成。借用《明史·袁祟煥傳》的最後一句做為結束:自崇煥死,邊事益無人,明亡徵決矣。
-
6 # 等待黎明的一千零一夜
肯定是不應該的,除了袁沒有人能保明朝不被滿清和李自成滅掉,不過不殺皇帝心裡實在堵的慌,所以這麼多疑的領導企業不破產都不可能。@國家人文歷史
-
7 # 笑似花解語ID
袁崇煥?就是被昏君凌遲3000多刀那位?
看吧,這就是對明朝忠心耿耿,為了明朝出生入死,最後的全部獎賞。
-
8 # 劉中元字立虎
換個說法,假設現代一個立功無數能力極強的公安局長,用虛構證據將一個一直查不到罪證的黑社會抓來,並在未審情況下將其殺死。那麼國家應該怎麼辦
-
9 # 晃天下
袁吹子們認為,當然不能殺啊!
我也認為不能殺啊!擺明明朝氣數已盡,崇禎殺了袁崇煥,這是在阻礙歷史程序嘛。
細數袁崇煥的功勞:
功勞一,在明廷已得知蒙古部落在崇禎元年投靠後金的情況下,崇禎二年關外大飢,袁崇煥瘋狂賣糧給蒙古人,不能餓死了這些後金的協軍,說不定後金還可以通過蒙古協軍獲得明軍的糧草,這樣可以幫助敵人渡過饑荒!
功勞二,消耗明朝資源。袁崇煥上臺二築錦州,將朝廷大量資源砸在遼西走廊。想想遼瀋戰役,國軍的飛機大炮都打不通到錦州的路。
功勞三,削減關內防務。提出要精兵簡政,不過簡的是友軍的!崇禎二年薊鎮鬧兵變,連總督喻安性都下課了,後由劉策代替。關內各督撫清汰,制定了各鎮的兵餉(五月時由戶部尚書畢自嚴具)。薊鎮兵,分為舊兵和新兵。舊兵,由原九邊舊餉供給;新兵有三萬多(不是新入伍的),由新餉(遼餉)供給。由於遼事起,遼餉費用日益增加,也就挪用侵佔了不少九邊舊餉。六月,東江斬帥,東江定員二萬八千人(月錢七錢)。八月,袁崇煥假惺惺的要給東江增餉(增餉後反倒斷糧了),東江定員二萬二千人(表面上由月錢七錢提高到關寧軍標準,一兩五錢),但把薊鎮新兵(大概月錢一兩一錢)由三萬砍成一萬二(東拆西補做假賬湊成四百八十萬政績,崇禎愛錢嘛)!九月,劉策表示督師的經制太少,西協請求加編七千。最終東江定員一萬八千人(實際兵員並未減),給薊鎮又加了六千新兵編制。這麼一折騰,最終薊鎮的瞭望臺兵幾乎清汰乾淨了!此外在崇禎元年底,天津也被清汰不少。對登萊,趁機以不設巡撫為由,由撫鎮改為協鎮(降級並減員)。
功勞四,縱容甚至貪餉。袁崇煥被殺後,立即被畢自嚴舉報“空月馬乾”,關寧軍缺員二萬三千,馬騾缺近三萬(其中查到入衛倒斃馬騾近二萬)。在崇禎二年五月畢自嚴的奏報中,馬騾實際數量有近五萬,而袁崇煥造冊卻是近六萬(畢自嚴以為,造冊多是為了將多餘的馬乾費用用於買馬)!此外,袁崇煥以市馬錢為由,挪用了十多萬的撫賞錢,下落不明由畢自嚴代為填補。斬帥後,以制正東江為名,欲將東江移鎮於遼南,於是在東江“擬設馬兵營十營”,其實島上馬毛都沒有(買馬既艱,海運不易),還報告給崇禎“合四鎮官兵十五萬人馬八萬匹”!功勞二三四,合起來就是加速明朝軍事力量的衰弱。
功勞五,遣散援軍。薊州城在其縣誌以及陳仁錫的《無夢園初集》中都有記載,北靠山(府君山)南臨河(漕運河——州河),後金只能從東北方向而來,必須經城南大道才能到達京畿的三河等地。本來劉策等已率援軍趕到了薊州城去堵截,結果袁崇煥一來,把劉策(劉策黑鍋背到斷頭)等通通打發到後方,為皇太極突入京畿掃清了障礙。
功勞六,封鎖、餓斃東江。袁崇煥改餉司搞海禁,直接掐斷東江經濟命脈,由此引誘脅迫毛文龍。在袁的管理下,比如命登萊發十萬糧“以濟冬春”,“買發遲誤”僅發了二三萬,最後僅有數千到(官僚集團在中間貪了不少嘛)。甚至搞得東江有的地方從九月就開始斷糧了,讓東江完全沒有戰力(飯都吃不飽打個剷剷戰),由此極大的配合了皇太極入關。
功勞七,吹牛皮忽悠崇禎。什麼廣渠門大捷、左安門大捷,在一系列袁吹子的“大捷”下,後金一路“敗逃”,從京城東北,“敗逃”到南海子(北京南苑),再“敗逃”到更南的良鄉固安。清朝有個叫楊應琚的,在清緬戰爭中就忽悠乾隆一路報捷。結果乾隆翻地圖,咋越捷越深入!崇禎就該信袁崇煥,這樣皇太極可以早點把關內搞殘破大失人心!
總的來說,崇禎不識時務,苟延殘喘而已,早就上吊投降,讓後金早點入關!袁崇煥英明,種種作為順應天意,讓犬清早點入關。
回覆列表
說到袁崇煥,很多人都批評崇禎皇帝不該殺他,殺了他是自毀長城,導致明朝提前滅亡,那麼崇禎皇帝到底殺袁崇煥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這是一個問題。
從現存的歷史資料來看,當時後金軍事力量是非常強的,記得一次努爾哈赤在攻打某一部族時,天降大雪城內人在城牆上潑水積冰深厚,努爾哈赤身先士卒,鑿冰為梯愣是拿下了這座城堡,後金戰鬥力由此可見一斑!
明末軍隊腐朽,士兵壓戰,長自折馬足以避戰,天災頻仍,剛與日本打了七年仗,消耗很大!諸如殺毛文龍,毛文龍也是劣跡斑斑,絕不是良民!崇禎也早有除毛文龍之心。
袁崇煥絕對是一個忠臣,有一腔熱血!兩次勝利,打破了清軍戰無不勝的神話,崇煥已經成了當時抵禦滿清的精神領袖,後來皇太極勞師遠徵孤軍深入直打到京城重地,本就是一招險棋搞不好就是腹背受敵,人人喊打的局面!所以不敢久留的,就在京城周邊殺傷搶掠並放出風來。
於是有人說是袁崇煥引他們來的!京城內外傳得沸沸揚揚。廣渠門之戰,崇禎覺得崇煥並非經略之才,而且某些事情觸怒了他,加之朝官阿諛逢迎之流居多,崇禎耳邊早被眾口礫金了!所以本想借皇太極之手除了崇煥,可皇太極沒上這個當,廣渠門之戰數萬滿清鐵騎不敵幾千星夜馳奔的疲敝之師,這個明顯感覺是放水了
不能不說皇太極這手很絕,他清楚崇煥在當時人們心中的地位!如果他殺了袁崇煥,只能證明崇煥忠貞和皇太極的殘暴,可如果是重振朝廷殺了崇煥人心向背不言而喻!
當皇太極兵臨城下時,黨爭權爭卻更見激烈,沒人為大明說話,為崇煥說話,沒人考慮臨陣殺將,眾人寒心!估計後來崇禎也明白過來了,不過事已至此君臣猜忌裂痕難以彌合,沒考慮到殺了袁崇煥其他將士會不會心寒難免兔死狗烹之慮!
袁崇煥死後,不少降將為滿清奪取政權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殺了崇煥應該是策略上的失敗,就算要殺也不能這樣個死法!只能說崇禎雖不是昏君,但比起皇太極來說還是嫩多了,或者說崇禎政治集團不如皇太極政治集團。
明亡有太多的因素,天災、農民起義、內部黨爭,滿清運氣確實太好了,崇煥死了但是他就是那種魯迅所說的筋骨脊樑式的人物,中華民族能永遠屹立,這樣的不計犧牲,不畏皇權,不計名利的民族精神是我們的信念支撐!
不過,袁督師死後,明朝可用之將非但沒有凋零,反而後起之秀多如牛毛,遼東有袁督師的老師孫承宗和遼東武將世家祖大壽坐鎮可保不虞。
此後,明朝與後金的戰爭逐漸轉入長城一線和宣府、薊鎮、河北地區,遼東的戰略地位大大降低,只是成為了明朝軍事力量在關外的象徵。袁督師死後,明朝堪與後金抗衡的名將尚有祖大壽、洪承疇、盧象升、孫承宗、吳三桂、鄭崇儉、曹變蛟、秦良玉等,並沒有出現某些人所宣揚的「崇煥死,而明邊事亦無人矣!」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