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由史看今
-
2 # 蘭臺揮麈
文人其實是一個很特殊的歷史現象,文人的出現是由於科舉的興起,使得一般的民眾有了改變命運而食君祿走仕途。科舉是從隋代開始的,因此也就是說,文人這個階層的興趣要從隋代以後開始。
隋代以前,比如漢代有舉孝廉,顯然,只要孝順,就有機會當官。實際上,大家都可以孝順,但是如果讓父母官知道你很孝順呢,這是需要條件、機遇,甚至需要炒作的。所以雖然漢代官方提出了這樣的方案,理論上平民百姓也有可能上進,但是最後大多數還是讓貴族、殷富子弟佔了先機,所以這個時期,文化本質上還不是進仕的先決條件。那麼自然而然也不會有多少人去努力向學,而那些紈絝子弟,因為有了上一代人的鋪路,所以就算不學無術,也會有很好的前程,所以這個時代偶爾有一些,憑藉苦讀、虛心向學的例子,實際上他們的先祖往往都非常顯赫,這些人知道讀書的重要性,成為後代人的楷模,孔子就是其中一例。也正是他的努力,使得讀書慢慢地成為普通人可以夠得著的夢想。
但是大規模的普通人選擇讀書,進仕,從而改變命運,卻是在隋唐以後。科舉的出現,可以說是古代選仕制度的一個重大舉措,它幫助統治階級最大程度地籠絡了全國的精英。但即便是這樣的一個制度的設計,它在實施的時候,還是有很多需要兼顧的。比如許多權貴、精英的子女,這都是當時統治者必須照顧的物件,換言之,還是有很大一部份人不需要經過這種激烈的競爭,直接入仕的,甚至後者的地位以及家庭出身關係,他們佔有更多的資源與機會。而經過科舉入仕的學子其實在總的人數上是很少的,相對於全國參加科舉之人而言那更是少得可憐了。但是這種“百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理念卻深入人心。由於“寒窗苦讀”十載,把大部分的光陰都耗費在讀書上了,特別是有些人甚至終其一生都沒有辦法得個功名,有些就算得到功名,但是並沒有辦法一朝改變窘境。所以大多數情況下,讀書之人都要固守清貧。
還有一個因素,也強化了我們的這個印象,那就是“窮書生”的形象。在很多戲曲、小說裡都塑造了這樣的可憐兮兮的形象以博取同情,強化學子一朝成名,雪洗前恥的快感,更是讓我們有這樣的一種古代文人皆貧困的印象。其實不然,因為古人有自己的田產,所以有時雖然號稱窮困的文人,家中也還是有幾畝薄田,幾個丫頭的。
-
3 # 九芷and穎火
1.錢權的壓迫。
古代不像現在,人人都有享受義務教育的權利。只有你有錢,官可以買,強取豪奪也是經常發生的事。
而一般的文人能有出頭之日的機會少之又少,如果你沒有一個強大的背景一心只做一個書呆子的話肯定窮困潦倒了。
在別人眼裡你沒有勞動力以後謀生也是個問題。而且你的文章什麼的要是觸碰到了其他什麼權利的利益,那麼你的仕途什麼的也會危險重重。
2.同行競爭太激烈
自從科舉制度實行後。有多少寒門學子文人墨客橫空出世。
特別是那些寒門學子簡直就是一家的希望呀!
十年寒窗不是白說的。
多少人十幾年或者是幾十年都在讀書考試讀書考試。然而能夠中舉的只有那少部分,剩下的大多隻能繼續不斷的繼續著這個過程。
所以讀書讀到窮困潦倒的人也更多。
-
4 # 自釀自飲號
在封建朝代時期,文人讀聖賢書目的是為報效祖國,為百姓蒼生謀福利,窮一點也不能改變他一生所學的志向,在農業社會物產基本恆定,如果聰明人都去囤積居奇,最受苦受累的是老百姓,還有一個是古代版權意識有不足,像杜甫能寫這麼多流傳千古的詩文,沒什麼出版社和讀者付費,但還是苦心孤詣的思索和創作
-
5 # 張東風369
古代文人大多窮困潦倒,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因素來分析說明:
一、經濟因素。在古代,文人不佔有生產資料,特別是不佔有土地。因而他們既不能像地主那樣擁有大量土地,可以靠收取地租來致富,也不能像一部分農民擁有自己的一小塊土地靠耕種過自給自足的生活,甚至也不能像另一部分農民靠租種地主的土地來維生,他們大多不善於或不屑於從事耕種稼穡之事。所以沒有較為穩定的經濟收入。
二、政治因素。在古代,國家權力大多把持在王宮貴族手中。雖然文人也可透過科舉入仕,但一方面科舉入仕需層層過關,最終順利過關的畢竟很是少數,有的文人終其一生都不能中舉入仕,另一方面即使過關入仕的,因缺乏背景,勢力單薄,仕途也很艱難,其權勢地位也比較低下,不比王公貴族。
三、社會因素。古代社會是一個結構較為簡單的社會。在這樣的社會,分工較為簡單,職業也較少。這就使得文人除了力圖入仕以外沒有其他更好職業可以從事,也就是說文人的出路較少,而出仕一途已在上面分析過,走起來並不容易。
四、思想因素。文人大多思想獨立、性格正直,這就導致他們不善於迎合官場,難以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反而因而往往是容易觸怒權貴,收到排擠、打壓,因此很多文人動輒被貶官罷職、長途流放,甚至被砍頭奪命。
正是以上因素決定了古代的文人大多人生失意、窮困潦倒。
-
6 # 智者Ze
古代的文人多數信奉儒學,或是宗教的居士,按照儒學和宗教的傳統理念,他們是要做到兩袖清風的,也就是不追求外在的名利,他們只負責記錄下美妙的山水景和人間的美好事物,他們遊山玩水,就以沉浸在山水的美妙之中,望著山水,他們早已淡忘了世間名利,彷彿自己就是山水或山水之中的景物,這正是他們的兩袖清風,他們生活簡樸,就算他們學富五車、家財萬貫也不輕易透露,他們懂得不同於正常人的為人,可以說,古代文人早已淡忘了功成名就,只是默默奉獻、教育他人,他們做到了真正的淡泊名利,而並非貧困潦倒。
另外,古社會比較混亂,江湖人繁多,五湖四海都聚集著江湖人群,文人在這些人群之中,是身份卑微,永遠被看不上的,文人幾乎沒有一門獨門技巧,混江湖的絕技,他們只能靠寫書發洩自己的情緒,再加上當時的皇帝大多昏庸無能,聽信讒言,根本不把文人放在眼裡,這使得文人們只能度日如年、窮困潦倒,使得他們只能寫書來發洩自己的情緒,他們大多運用豐富的想象力和抽象的手法寫成書籍諷刺社會,就算想象力再豐富,也終究被識破,皇帝身邊那些大臣可不是吃素白乾的,他們有著鷹一般的眼和狐狸一般的狡猾,當時很多文人剛寫出的“諷刺”書就被查出,寫出的書籍都被禁看,有些文人甚至遭受懲罰,這讓他們的書無法震驚乃至號召世人,讓他們的書沒有了銷售量,沒有了銷售量他們也就沒有了生活費,這讓他們終將一貧如洗、窮困潦倒,過著淒涼的一生,痛苦的離去......
-
7 # 牛在看你
古代人學東西的目地都是為考科舉服務的。
這裡有兩種,一種是考上的當官人,這些人把寫作當做愛好,說白了,不是靠這個賣錢的,完全出於自娛自樂或者互相吹噓。
另一種人就是走出版路線的,當然靠寫詩不行,寫詩一般都不會有人感興趣,更不會有出版社去出版,一般寫傳奇類,比如西遊記、紅樓夢之類的。
但是,由於古代印刷術落後,印刷的成本很高,所以,一般不是皇帝貴族老爺們喜歡,即使寫的再好也是白搭。
再看寫書的人,古人寫書用毛筆,印刷時還要刻。很瑣碎。
另外就是,古代人識字和看書的人實在太少了,玩不起來啊。
-
8 # 當年夢
誠謝不邀。
不請自來。
首先古代文人為什麼窮困潦倒,是個好問題。
我反問一下,哪個文人起點真的很窮困潦倒?
文人文人,首先要讀書,書在古代可不是赤貧階級能接觸的哦。
先說說別的答案上面說的“貧困戶”杜甫。
他的祖上可以追溯到名將杜預,所以說他可能不是頂級豪門,但也是標準的閥閱名家、簪纓世裔。
祖父杜申言先後任過膳部員外郎和修文館直學士。
父親當過兗州司馬,別管官職大小,但不至於窮困潦倒。
自己年輕的時候有詩為證得意之情《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賦料揚雄敵,詩看子建親。李邕求識面,王翰願卜鄰。”,你看看這得意的樣子。
又有詩《壯遊》:“往昔十四五,出遊翰墨場。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揚。七齡思即壯,開口詠鳳凰。九齡書大字,有作成一囊。”也是個才高氣傲的小少年。
至於李白那我不說了,來歷神秘歸神秘但總不至於窮困潦倒,人家寫詩動輒“千金散盡還復來。”看著模樣也不想窮人。
再說說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比如大小謝,人家是舊時王謝堂前燕的謝,頂級門閥。陶淵明雖然不為五斗米折腰,祖父是陶侃,人家真不窮。
再說說司馬相如,具體情況不知道,但是二十多歲的時候就用錢買官,估計也不是很潦倒。
往上的屈原,宋玉自是不多說。
往下歷代文人又太多。
當然我只是說起點而已,並非終點。
畢竟書很貴,一般人買不起。
早期沒有紙的時候,竹簡就更貴,基本上知識都握在少數人的手裡。
-
9 # 夢奇115
一位真正具有儒家精神的文人,凍死迎風站,餓死也不食嗟來之食的文人。如考不科舉,都基夲是窮困了倒。我由於是亞聖的嫡系重孫,所以比較瞭解。作為聖人的子孫,儘量讀書。家族私熟可不收費教學。對可造之材可終身學習六藝。雖/然國家對孔孟後人有特殊照顧.:出儒不出丁,再無路可走可教書為生。但是,我們抵制清朝拒不考清朝科舉,所以滿清二百多年,始終十分清貧。但,我們嚴格以三綱五常為家規。歷史上也有幾人犯偷,淫,欺,不孝罪被家族處死。三綱五常是儒學做人之原則,試想如此不食人間煙火之文人,在越來越逐利的歷史中如何能不窮困了倒呢。比如我的一些祖輩,他們不僅精通六藝,四書五經倒背如流,還都偷偷就常高深的武功。但我們祖規路不拾遺,並且不食國家救濟。我父甚致拒絕國家補加給他們抗戰特補的三級工資。這就是舊時正派文人的個性。說不窮都不可能。
-
10 # 江水如鏡月彎彎
古今確實有許多大文人,窮困潦倒,原因各自不同,總的來說,是不擅長,或不屑於搞經濟,注重精神財富,不注重物質財富
回覆列表
第一:因為在古代知識變現方式十分單一,唯一的渠道就是透過科舉考試成為統治階層,這也成為古代書生由社會底層上升到統治階層的唯一途徑,在封建社會環境下往往是供給大於需求,大部分書生是無緣金榜題名,很多書生繼續寒窗苦讀導致盤纏用盡所以普遍比較窮!
第二:很多書生長期接受孔孟之道的薰陶,在金榜題名進入官場後,無法融入官場那中爾虞我詐之中得不到權貴階層的賞識,有一部分人就會憤然離場,像杜甫這樣的大詩人也發出了“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安的廣廈千萬間,大批天下寒士盡歡顏”的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