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鬱悶的白開水

    楚雲飛生不逢時,李雲龍戰無不勝!

    狹路相逢勇者勝,人心所向彼無敵。

    “亮劍”中有一段國軍暫七師師長常乃超所述:我軍尚未集結完畢,你方就從背後偷襲,致使陣腳大亂,從而全軍覆沒。

    縱使楚雲飛部武器如何精良,將士如何勇猛。但其所謂的戰爭不得人心,士兵的不知戰爭的意義何在!靠獎賞激勵士氣,是不長遠的,士氣將決定戰爭走向。楚雲飛部在本質上已輸掉了戰爭!

    李雲龍這個泥腿子領導的是為解放人民,爭取自由貿易的部隊。還有一個是用兵策略,從不按套路出牌,即使你楚雲飛料到,但是戰爭走向可以讓李雲龍自由發揮。從不拘泥小節,這是楚雲飛所不齒的!那麼楚雲飛還能勝嗎?

    主將對壘,雲龍先勝一籌。

    將士對戰,信仰決定勝負!

  • 2 # 脂肪故事

    只怕雲飛兄要杯具!

    這種比較,只能限定在電視劇中雙方的綜合比較,跟現實聯絡在一起就是亂配了。

    為什麼說楚雲飛必敗呢?

    在不考慮外部因素下,從雙方的對比就能夠看出來:

    第一,雙方最大的差距是戰鬥意志

    在平安縣外圍的阻擊戰中,獨立團六連在地方部隊的配合下,全軍覆沒,卻成功地阻擊了敵吉野聯隊八個小時。這一幕震驚了楚雲飛,也讓楚雲飛對獨立團更加忌憚。

    楚雲飛自己也說了:晉綏軍絕對沒有這樣頑強的戰鬥意志。

    這種戰鬥意志,跟軍事主官、部隊傳統息息相關。並不會因為兩個人“升職”成為師主官而有所改變。

    第二、信仰是戰鬥力最根本的前提條件

    客觀來說,兩支部隊都是精銳部隊,身經百戰。技戰術的差別並不大。雙方都信心滿滿。“要拿下趙莊再吃飯!”這種信心是對自身戰鬥力的絕對自信,是對士氣的信心。

    雙方都有必勝的信念,都已經殺紅了眼。

    然而,兩支部隊最根本的差別已經決定了勝敗,那就是信仰。

    信仰說來很虛,但是我舉兩個例子應該能夠說明問題:

    第一個例子:趙剛給俘虜兵上課,把俘虜兵感動得熱淚盈眶。李雲龍給俘虜兵上課,幾句話把俘虜兵給弄得嗷嗷叫。

    再看89師,假如89師俘虜瞭解放軍,敢問:如果楚雲飛的部隊給俘虜兵上課,能否達到這種效果?為什麼不能?

    第二個例子:大戰當前,李雲龍視察前線,與戰士們聊天鼓勁。而楚雲飛部呢?組織了敢死隊,挑來了銀光閃閃的銀元。而敢死隊,把銀元扔進了散發著硝煙味的泥土中。

    試問:對於一支明知必死的敢死隊,居然要靠發銀元來壯士氣!難道主官除此之外,再也無法想出更好的辦法?

    悲壯!卻更讓人覺得無奈!

    一支沒有信仰的部隊,可得一時之勝,然下場必然敗亡。縱觀中華5000年文明史、戰爭史,笑到最後的勝利者,哪個不是有著堅強的信仰?

    第三,指揮員的指揮才能是決定勝負的最重的砝碼

    楚雲飛,黃埔高才生,他絕對是劇中首屈一指的指揮員,無論是358團還是89師,在楚雲飛手裡面,都能夠煉成強兵。

    如果是重兵面對面對決,楚雲飛絕對跟李雲龍打得旗鼓相當。趙莊一戰即是如此。

    然而也僅止於此了。

    雙方在戰場上硬碰硬,在武器裝備存在差距的情況下,雙方都拼得損失慘重。李雲龍晉西北的老底子都快打光了。這樣打,即便是常乃超的暫七師,也是信心十足。

    說白了,趙莊一戰,李雲龍是以己之短攻楚雲飛之長。雙方拉開陣勢堂堂正正地打!

    以自己不擅長的陣地戰與敵對決,能打個平手,難道還不能夠說明問題嗎?

    那麼,如果讓李雲龍發揮自己不走尋常路、突進如火的戰術優勢,89師能否抵抗得住?

    當野司首長用5噸炮彈換個李雲龍之後,要求“打亂編制”相機作戰,李雲龍一聽就來了精神!立馬後隊變前隊,他要幹什麼去?“捅楚雲飛的腚眼去!”

    透過迂迴穿插,突出奇兵,分割包圍,楚雲飛能抵擋否?不樂觀!

    一旦給了李雲龍自主權,就如同放虎歸山、龍入大海,89師危矣!

  • 3 # 閒來無事逛TT

    原著中和電視劇中,雙方都交過手的,原著中,兩支隊伍基本是遭遇戰站,楚雲飛部有飛機掩護,李雲龍部拉來了打炮,記得很清楚的一段文字是,李雲龍的師當時打的只剩一百來個人,連廚師都拿起機槍投入戰鬥了,如果楚雲飛這個時候發起衝鋒,那李雲龍部就被團滅了,但楚雲飛不太確定對方兵力還有多少,所以延誤了戰機,沒有拿下據點。

  • 4 # 王老先僧

    這是一個很粗暴的問題,單挑?在《亮劍》中我們可以瞭解到,李雲龍和楚雲飛是在徐蚌會戰,也就是淮海戰役中遭遇得。淮海戰役作為中國三大戰役之一,勝利因素幾乎十本書都寫不完。如果緊扣主題單挑?老四以下的回答只能簡單粗暴地把兩者假設放在一個密閉不受外部因素影響的環境中,讓華野二師vs國軍八十九師,單對單、硬碰硬,死磕。

    《亮劍》裡楚雲飛所屬的89師,其實並沒有參加淮海戰役,他後來任25軍軍長,25軍倒是在戰役軍隊之列。當然,既然是假設,我們就直接把本來應該是湯恩伯的89師,換成楚雲飛的89師。

    以上所有標準假定後,雙方枕戈待旦,趕赴戰場。

    89師

    編制:兩個旅——265旅,267旅,每個旅有兩個團、一個小炮連。

    人數:一萬餘人。

    機槍:哈乞開斯輕機槍324挺,24式馬克沁重機槍48挺,24式馬克沁高射機槍24挺。

    手槍:二十響自來得手槍218只,十響自來得手槍314只,勃朗寧手槍14只,左輪手槍29只。

    火炮:寧造82迫擊炮24門,6年式75山炮12門,歐刀根小炮12門,37毫米戰防炮6門。

    彈藥:79步槍彈1197500發,79輕機槍彈1224000發,79重機槍彈837500發,79鋼芯彈143200發, 79曳光彈4800發,自來得手槍彈76700發,勃朗寧手槍彈4400發,左輪手槍彈2990發,20毫米歐刀根炮彈600發,37毫米戰防炮彈1800發,82迫擊炮彈2352發,75山炮彈1482發,手榴彈28200枚,地雷、手雷等。

    優勢:裝備多,武器精良。

    華野一縱2師

    編制:三個團

    人數:一萬餘人

    1948年對華野的武器供給為:

    步槍,2103支。五〇擲榴彈,2553。六〇炮,250門。八二炮225門。一〇〇炮21門。子彈5035234發。榴炮彈,14580發。複製三炮彈,949370發。布袋彈,11034發。一〇正彈,100發。八一彈,398899發,手雷等。

    以上為華野十幾個縱隊的主要武器補給。一個縱隊三個師,能落在2師上的東西,可以說寥寥無幾。

    優勢:一縱屬於華野的主力部隊,作戰經驗豐富,擅長迂迴穿插,以少勝多。

    五分鐘後,兩軍進入戰場。

    李雲龍:雲飛兄,多日不見,你他孃的可好呀。

    楚雲飛:雲龍兄,我他孃的都不知道咋來的這兒。

    楚雲飛專業技術過硬,李雲龍野路子耍得精明。軍隊人數相當、領導水平相當、外部原因無。唯一有區別的就是裝備。騎腳踏車的跟騎摩托車的比速度。

    個人認為戰場上會有兩種情況發生:一、華野2師戰敗。二、華野2師以大無畏的革命精神死戰,與國軍89師兩敗俱傷。

    這其實不算一個正經問題,老四的回答也不太正經,只是假設,滿滿的唯心主義觀,諸君海涵。

  • 5 # 使用者4704788069178

    二戰德國為什麼打仗厲害 作戰理念先進 人民解放軍秋風掃落葉時. 為什麼金門全軍覆滅[萬人] 不懂搶灘奪島這種仗 李雲龍華野2師與楚雲飛國軍89單挑 同樣的條件 46 47年必吃大虧 李團長打平安城 是證明 李團長還沒打師級仗 到49 平手 49年以後 李勝 胡漣淮海脫身後 重組十八軍(黃維兵團的漏網之魚為骨幹) 在福建遇葉飛兵團 陸戰一樣佔上風

  • 6 # 天空翱翔567

    我來說幾句,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看見沒有,淮海戰役時楚碰上李,是李主動找上的,也就是說,李是知己知彼,能做到揚長避短,而此時的楚,還不知道對面的主將是誰,是打了一段時間後情報才得知,李帶著段鵬偵查連直插楚指揮部來,準備活捉楚,楚仍不知是哪股部隊,包括到前線檢視時,都還不知道他的89師已經成了共軍炮團的攻擊目標,所以說此時的楚只知己,而不知彼,由此不能做到揚長避短。

    當然這些只是國軍戰鬥失敗的因素之一,但是從這些細節可以看出,國軍將領在跟共軍作戰過程中,普遍存在輕敵思想,沒把共軍小米加步槍放在眼裡,而他們萬萬沒想到共軍的火力相比他們不差太多,暫7師都還沒拉開就被李直接繳械,就是最好的例子!

    所以說,我們還原歷史的話,歷史的結果是必然的,而如果讓李跟楚的部隊單挑,那明顯,雙方都是知己知彼,我相信李雲龍討不到便宜!

  • 7 # 狼的影子319

    這個問題很糾結,我們假設這個事兒是真實的,當時中野的部隊已經是窮困潦倒,參加淮海戰役的時候,中野全軍只有山炮約100門,迫擊炮200零幾門,各種炮彈300多發,幾乎是一門炮只有一發炮彈,連發起一次對國軍團級部隊的殲滅戰都打不起,在淮海戰役中圍殲黃維兵團是,中野六縱王近山部(真實的李雲龍部)攻擊大楊莊國軍十八軍一個團,自己的四個團被打殘,才用慘重的代價奪取大楊莊,《亮劍》李部是從中野臨時劃歸華野的,如果是真的,那麼應該是1948年七月的“豫東戰役”結束後(除此之外中野,華野沒有過接觸與合作),期間經歷過濟南戰役,李部的武器裝備,兵員都得到了整補,實力有所提高,但是也僅僅是比四個團打一個團的水平高一點,依然不具備跟黃埔系的王牌軍一對一的能力(《亮劍》中楚部是隸屬於第五軍的,國軍第一支機械化師,五大主力之一)。

  • 8 # 歷史救生圈

    真實的華野2師,其實是華野1縱第2師,後來改編為第20軍第59師,第20軍在解放戰爭中殲敵數量全軍第一。

    真實的第89師是第13軍所屬第89師,這個師是第13軍的主力師,也是一個美械師。第89師第一次遭遇打擊,就是在1946年2月的,秀水河子戰鬥,當時,我軍出動了7個團,進攻2天戰鬥,全殲了第89師的1個團又1個營1600多人。

    繳獲各種炮30餘門、輕重機槍100餘挺、步槍800餘支、汽車200餘輛和其他軍用物資。隨後在四保臨江戰役,也就是1947年3月,集中4個師重創了第89師,殲敵7500人。

    我軍當時評價第89師的特點是,穩紮穩打,步步為營,在寬大正面收縮,集中推進,一天只前進2公里。集中宿營,偵察警戒嚴密,經過騎兵和便衣嚴格搜尋以後,才會向前推進。

    非常重視控制左右側翼,進攻時,喜歡使用兩翼席捲戰術。但是,遇到我軍三面夾擊和迂迴阻擊,就會造成潰亂。裝備美械化,對輕重武器使用有相當的訓練,軍官大部隊都是軍校畢業生。

    但是具體戰鬥發揮差,特別是重武器發揮不強,畏懼我軍炮火,在我軍炮火下容易潰亂。這個部隊賭博風氣很盛,士兵普遍厭戰。

    總體來看,第89師並不是華野2師的對手,華野2師所在的華野1縱是整個華野的頭號主力部隊。而第89師在美械部隊裡面,也只是二流部隊。

  • 9 # 冰哥聊史論古今

    華野2師與楚雲飛的89師,在歷史中應該是華野的6師與國軍74師,這兩支勁旅曾經子啊孟良崮戰役前就有過一場激烈的戰役,華野想吃掉74師,戰況激烈,此戰後華野被迫轉移山東。

    熟悉近現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孟良崮戰役是一場激烈的戰鬥,甚至可以用慘烈來形容。面對精銳的王牌敵軍師團,華野精銳全體出動,或者阻擊援軍,或者進攻孟良崮。但是在孟良崮戰役之前,華野已經和74師有過交手,戰爭激烈的程度不比孟良崮戰役要少。

    1946年6月,內戰全面爆發。在華東戰場上,蔣幾十萬大軍來勢洶洶。粟裕將軍憑著高超的指揮藝術和堅定的作戰意志,七戰七捷,穩定了蘇中的局勢。但是在其他方向,敵軍卻佔領了淮安和淮陰,大片解放區被佔領,我軍處於被動局面。敵軍甚至認為蘇北地區的戰爭馬上就要結束,只要切斷山東和江蘇解放區的聯絡,新四軍的主力便很快就能被殲滅。

    在這種情況下,我軍佔領的漣水、阜寧、鹽城和沭陽四座縣城位置就顯得更加重要,而此時敵軍已經從兩個方面對這些地區進行了包圍,形勢更加嚴峻。

    10月,內戰急先鋒74師向漣水城進攻。內戰初期,張靈甫的74師可謂是出盡了風頭,整個74師不僅武器裝備極為先進,而且士兵的戰鬥力也很強悍,從淮南、淮陰到淮安,74師在江蘇橫行霸道,接連取勝。而守衛漣城的則是被稱為“王老虎”的虎將王必成,粟裕將軍的七戰七捷,王必成參加了其中五次戰役。漣水之戰,註定是一場高手之間的精彩對決。

    在第一次進攻漣水的戰役中,74師其實已經由於長期作戰沒有及時休整而疲憊不堪,再加上進攻的過程中對地形不熟悉,74師的攻擊並不順利,多次被守城的我第六師打退。粟裕此時甚至調動華野其他部隊,準備吃掉74師這支禍害我軍的部隊。不過張靈甫畢竟也是久經沙場的老將,果斷下令撤出戰鬥,這才避免了在漣水就被全殲的命運。

    12月,74師調整補充之後,和28師再次發動了對漣水的第二次攻擊。這一戰,74師戰前得到了修整,全軍裝備了坦克、大炮、馬祖卡等各種攻堅裝備,而譚正林、王必成率領的部隊同樣絲毫不讓。圍繞漣水,雙方開展了大規模的廝殺,鏖戰十幾個晝夜,最終華野不得不命令譚震林、王必成撤出漣水,並最終轉戰山東。

    雖然74師佔領了漣水,但是在這一戰中,74師損失兵力在三分之一以上,很多基層指揮官在戰鬥中死亡,後來補充的兵員大都是新兵,這其實已經為後來74師在孟良崮戰役的覆亡埋下了隱患。而粟裕將軍並未執著於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是非常耐心地在孟良崮捕捉到戰機,虎口拔牙,全殲74師。而攻上孟良崮、擊斃張靈甫的(也有一說是張靈甫自殺),便是譚震林和王必成的第六師。

    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亮劍中戰鬥力強悍的國軍89師,現實中也就張靈甫74師能與之媲美,而王必成、譚震林的華野6師同樣是一支威武之師,最終6師戰勝74師。

    參考資料:《漣水戰役》

  • 10 # 蕭武

    《亮劍》在編制方面確實有點穿越了。在淮海戰役的時候,八十九師已經被殲滅一年多了,而且是在東北被東北民主聯軍殲滅的,和華野無關,和中野也無關。

    八十九師是湯恩伯起家的部隊,湯恩伯曾任該師師長。抗戰開始的時候,該師就已經是國軍中可以排到前十的主力部隊了,雖然比不上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教導總隊這種已經進行了德械化改造的一流主力部隊,但是絕對算得上二流主力部隊。

    徐州會戰期間,湯恩伯以二十軍團軍團長的身份參戰,麾下兩個軍四個師,其中就包括關麟徵的五十二軍,下轄鄭洞國任師長的第二,第二十五師(戴安瀾在該師任旅長),十三軍的第四師和八十九師,第四師師長陳大慶,八十九師師長張雪中。張軫率領的一一零師被編入十三軍後,張軫任十三軍軍長。

    按照當時山東地方官員所見,他當時分別接待過龐炳勳、張自忠和湯恩伯的部隊,龐炳勳的四十軍部隊人數最少,裝備最差,張自忠的部隊人數在其次,裝備也在其次,當時的主要裝備是中正式步槍,炮的種類相對比較齊全,湯恩伯的部隊裝備最好,全部是捷克造,輕重機槍和炮也比較多。

    十三軍參加了南口會戰,重創日軍板垣師團,是在山西戰場表現比較好的部隊。到了徐州會戰期間,湯恩伯軍團和張自忠的五十九軍是整個戰區的主要打擊兵團,也是整個戰區的兩個主要拳頭,其他部隊基本上是分別在各地固守待援,而一旦遭遇日軍攻擊,等待的援軍,也主要就是湯恩伯軍團和五十九軍張自忠部。臺兒莊大捷中,就是湯恩伯軍團馳援孫連仲,內外夾擊之下,再次重創了日軍板垣師團。

    國軍開始接受美國援助之後,美國援助的武器裝備,最早裝備的是遠征軍的幾個部隊,之後分別裝備了十三個軍,三十個師,這其中就包括十三軍以及該軍下轄的八十九師。到抗戰結束時,十三軍雖然不是五大主力這個級別的國軍主力部隊,但裝備水平和戰鬥力也不差,起碼在國軍排名六到十之間,仍然算是二流主力部隊。

    杜聿明進攻東北的時候,所轄部隊主要就是石覺任軍長的十三軍和五十二軍,新一軍、新六軍和七十一軍等部隊是後來才逐步增調來參戰的。不過,在四平之戰前後,十三軍就已經被調往熱河,進攻晉察冀地區的解放軍,後來八十九師也是在冀熱遼地區被韓先楚任副司令員的東北民主聯軍四縱圍攻,才被殲滅。而被殲滅的時候,解放軍用了四個師。

    而且,在三大之前,解放軍基本上沒有能力以同等兵力消滅敵人,除非敵人是在分進合擊的態勢下被分別殲滅,而且,必須要有其他部隊協助阻援,才能分別吃掉三個團。如果是以遭遇戰姿態相遇,或者是陣地戰,以李雲龍一個師就要去吃掉楚雲飛的八十九師,也不可能。即便是淮海戰役,也是分別吃掉了黃百韜兵團、黃維兵團和杜聿明集團。

    如果用淮海戰役的打法,讓李雲龍來對陣八十九師,而且要吃掉八十九師,那麼需要像淮海戰役一樣,楚雲飛的三個團分開行動,並且相互之間的距離不能太小,李雲龍必須利用有利地形,至少以兩個營兵力頂住楚雲飛的另外兩個團,然後才能集中兩個團,來吃掉楚雲飛的一個團,之後再轉用兵力,分別吃掉楚雲飛的兩個團。

    如果是楚雲飛和李雲龍各自率部隊以正面迎戰的姿態,各自佔領好陣地,拉開架勢對攻,不要其他部隊協助,在淮海戰場那種沒有什麼山地丘陵可資利用的地形條件下,李雲龍可能會遭到重大損失。實際上,在趙莊阻擊戰中,李雲龍是防禦一方,阻擊楚雲飛的八十九師,也是很吃力的,傷亡慘重,到後來只能用五噸炮彈把他換下來,等到追擊圍殲楚雲飛的時候,李雲龍已經只能去求趙剛把俘虜撥給他了,說明趙莊之戰楚雲飛部給李雲龍的部隊造成了重大傷亡。

  • 11 # 湯峰9320

    看怎麼打。

    如果陣地戰正面硬剛,拼硬實力,李雲龍重武器不足,火力上被壓制,很難打贏。

    如果打運動戰,國軍不敢也無法發動群眾,所以動員能力、補給能力不如共軍,且士兵的戰鬥意志不如共軍堅定,拖的久了,楚雲飛怕是會輸。

    劇裡面,雙方是正面硬剛。李雲龍部無法發揮自己的作戰特長,所以最後大概是老李吃虧了。

  • 12 # 勤之不勤

    李雲龍的華野2師與楚雲飛的國軍89師單挑,李雲龍必能笑到最後。李雲龍完勝 楚雲飛是預料之中的事。所以說,一個人骨子裡的自信,對敵藐視,獨立自主,加強自身建設,官兵平等,民主集中,靈活機動,具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死精神,藏兵於民,與民眾建立長期的魚水關係,加強宣傳,擴充勢力,積蓄力量永遠是必需必要的,而且永遠是第一位的,是禦敵制勝之本。由此觀之,先天不足,後天缺失,靈魂不完,徒有其表的楚雲飛焉能不敗?!

  • 13 # 濱哥音樂匯

    這個問題,我來說說本人的看法,如有不妥,請勿噴,謝謝。首先要說單挑,李的部隊裝備不如楚的,李和楚都是打仗的高手,論戰略,智謀,幾乎相差不多,可誰能笑到最後,我贊同李,國軍打仗也很厲害,打小日本時,也是勇猛的很,但要和八路軍打,我覺得差點,八路軍雖裝備不行,但戰鬥意志堅定,頑強,不怕犧牲,團結一心,即是在絕境也敢於亮劍,而國軍就沒有這樣的精神,不然老將擁有那麼多部隊,美式裝備,最後也輸了嗎。本人支援李笑到最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個時代留給年輕人的機會還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