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猛歷史

    “烽火戲諸侯”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歷史典故,被認為是西周王朝覆滅的主要原因而耳熟能詳。傳說周幽王的寵姬褒姒不好笑,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想盡辦法,一次周幽王點燃烽火臺的烽火,各路諸侯看到烽火以為王室有難紛紛率軍來救,卻發現並無敵人。褒姒看到茫然若失的諸侯們終於露出笑容,諸侯們紛紛恨恨而歸。而當犬戎入侵王室有難時,周幽王再點燃烽火卻再無諸侯來救,於是西周王朝就此滅亡。

    圖/烽火戲諸侯

    記載源流

    此事最早見於《史記》中司馬遷的記載,《史記·周本紀》雲:“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其後被諸家演繹發揮,到了馮夢龍撰寫《東周列國志》時愈加惟妙惟肖。

    圖/《史記》書影

    事件疑點

    其實,此事從邏輯上講就荒誕不經,首先,周王室“邦畿千里”,直轄宗周(以鎬京為中心)與成周(以洛邑為中心)的千里之地,邦畿之內根本沒有外服諸侯,幽王舉烽火若想等到畿外各諸侯紛紛趕來,只怕需要先等上十天半月。且各路諸侯相距遼遠,怎能在同一時間一起趕來。

    其次,諸侯雖有隨王出征之責,但多是針對南方的楚蠻和淮夷等遠離周王直轄區域的蠻夷,周王邦畿的安全由王室直屬的“西八師”和“東六師”負責,與諸侯軍隊無涉。最後,舉烽火明顯是漢代備匈奴時的常用手段,前提是由連綿的烽燧與長城方可實現,而西周時期是否有這種防備尚存可疑。所以,錢穆先生在《國史大綱》中曾斥烽火戲諸侯為“委巷小人之談”。

    

    圖/西周疆域圖

    出土文獻的記載

    2008年,清華大學收藏了一批戰國竹簡,其中有一篇名為《系年》的篇章記錄了很多傳世文獻語焉不詳的歷史資訊,在涉及西周滅亡這一段時,《系年》說:“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繒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

    就是說周幽王原本娶妻於申,生下週平王,但他又取褒人之女為妾,就是褒姒。褒姒生下伯盤。因為褒姒被周幽王寵幸,於是周幽王與他一起驅逐平王,平王奔回母家申國,幽王興兵圍平王於申,申人並不買周幽王的帳,拒絕將平王交給周幽王,並與繒、西戎聯合,最終攻滅周幽王,殺死褒姒之子伯盤。

    這就與《史記·周本紀》中的“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可以對應。但《系年》同時在另一個角度證明了烽火戲諸侯應無可能,因為幽王本是採取主動進攻姿態的,局勢轉換在瞬息之間,應想不到會落於下風,不會準備去點燃烽火求援。

    

    圖/清華簡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

    2、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編,李學勤主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上海:中西書局,2011年。

    3、錢穆:《國史大綱》,北京:商務印書館,2013年。

    4、李峰:《西周的滅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

    5、劉源:《“五等爵”制與殷周貴族政治體系》,《歷史研究》2014年第1期。

  • 2 # 指動濟南

    對於夏商周三朝的滅亡,歷史上曾有文人歸結為是“紅顏敗國”:夏亡於末喜,商亡於妲己,周亡於褒姒。關於褒姒亡西周的故事,為現代人所熟知的是典故“烽火戲諸侯”。不過,對於這個廣為人知的故事真假,歷來是有爭議的。

    1、“烽火戲諸侯”的漏洞在哪裡

    《呂氏春秋》、《史記》、《烈女傳》是較系統記載“烽火戲諸侯”故事的。因為周幽王寵姬褒姒不笑,周幽王大傷腦筋,最終用點燃烽火,各諸侯緊急勤王,卻發現是假情報,於是亂哄哄聚集在城下,狼狽不堪。褒姒見狀,終於笑了……

    西周都城是鎬京,各諸侯國遍佈黃河流域。烽火點燃,各諸侯離鎬京遠近不同,不會同日到達,並聚在城下亂成一團。諸侯行軍會有斥候前哨,斷不會到都城後才發現沒有敵情。甚至對於西周有沒有烽火臺也有人懷疑:為抗擊匈奴,漢朝才開始設定烽火臺。

    2、這是誰編出來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為人所熟知是源自《呂氏春秋》:西周都城臨近胡地,周天子與諸侯要約:建高臺在王道,臺上設定大鼓,如胡戎侵犯,擊鼓相傳,諸侯起而來相救。而周幽王為搏褒姒一笑,擊鼓而諸侯兵至……沒錯!呂不韋的門客說是“擊鼓戲諸侯”。

    這是不是間接承認了,秦國時尚沒有烽火狼煙的軍事傳遞?《史記》則完整講述了“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周幽王“數舉烽火”。而之後劉向編撰的《烈女傳》延續了司馬遷的說法,周幽王“數舉烽火”,同時說周幽王“烽燧大鼓”,燒烽火、擊大鼓都幹過。

    3、為什麼要編這樣的故事

    “烽火戲諸侯”而亡國,其實比較符合後世文人所說的“紅顏敗國”。主旨是提醒國君不要沉湎於聲色之中,要遠離禍水,遠小人,親賢臣,如此才能治理好國家。當然,這是編這樣故事的核心思想。但是,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周幽王之死,其實是與申侯密切相關,正是申侯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導致西周的滅亡。隨後繼位東周首任天子的周平王,是申侯等大臣擁立的,而且周平王的母親正是申侯的女兒。為掩蓋申侯弒主之舉,編出這樣的故事用以說明周幽王實在該死。

    4、真相到底是什麼

    “烽火戲諸侯”真相是這樣的:申國是夏朝諸侯國,炎帝后裔,侯爵,世稱申侯。因為源出姜姓,得到周天子信任,被委任守護邊境的重任。周幽王娶申侯女為王后,寵愛美女褒姒後,就廢掉申後、太子宜臼(後來的周平王),改立褒姒所生的伯服為太子。

    申侯外戚地位被褒氏族人取代,申侯只好舉反對廢長立幼大旗,聯合鄫國、犬戎攻打周幽王。各諸侯不滿周幽王不遵周禮,不來救駕,西周滅亡。申侯同魯侯、許侯擁立周平王,為酬謝申侯援立之功,申侯的小兒子封在屠原(今陝西)。

    《竹書紀年》對於上述歷史真相的記述更加直白:

    從熱衷於巡遊的周穆王起,西周國庫日漸空虛,周幽王繼位後不斷增加異姓諸侯賦稅,此舉被諸侯普遍反對。晉文侯又與鄭桓公攻打鄫國,佔據土地取名“鄭父之丘”。然後,周幽王為討褒姒喜歡,搞廢嫡立庶、廢長立幼之事,太子宜臼跑回申國後,又派人追殺……

    先是周幽王不顧諸侯死活,為追求個人享樂向諸侯國加稅;鄫國又受到晉、鄭兩個周天子同姓國家的欺負;申侯女兒失去後位、外孫又被追殺,這真是無路可退了,於是申侯與鄫國一拍即合,利用申侯守邊與犬戎熟識的優勢,三方聯軍滅掉了西周。

    5、終極答案原來是這樣的

    周幽王朝政昏暗,喜愛聲色犬馬,加之被諸侯所痛恨,因此申侯、鄫國引來犬戎時,無人相救,西周被滅可謂正得人心。周平王繼位,感激還來不及,哪有工夫去追究申侯弒君之罪。而且還編出“烽火戲諸侯”的故事,證明周幽王死得其所。

    這就是終極答案!為了進一步佐證周幽王該死,史料還記載了一件事:周幽王的同胞兄弟詹文侯,周幽王繼位後任少師,見周幽王寵愛褒姒,不理政事,就辭職返回封地。後來周幽王被申侯等所殺,而詹文侯毫髮無損,後世子孫得其蔭福。

    如此看來,周幽王死前已眾叛親離。再給你編段故事又算得了什麼。最後要說一句:正史說美姬褒姒被擄往胡地,野史則說褒姒被申侯所殺……

    新任周天子和重新奪回外戚地位的申侯,是不會關心一個“紅顏敗國”主角最終歸宿的。

  • 3 # 經世致用小百科

    烽火戲諸侯,褒姒來背鍋,西周滅亡的歷史真相究竟是如何?

    很多人都知道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典故,但是不知道有沒有想過,這件事情很有可能就是假的。今天,我們就在這擺事實,講證據,告訴它究竟假在哪裡?

    首先來說下這個烽火臺,烽火臺是古代傳遞訊號的工具,但是在西周時期主要是用擊鼓的方式傳遞訊號,烽火臺是在秦漢時期才大量使用。

    第二,史記·周本記中記載,諸侯看到烽火全都趕來了,這在本質上很荒唐的,西周的都城是鎬京,也就是現在的西安,離它最近的諸侯國晉國在山西臨汾附近,兩個地方足足有370多公里,而當時即使是騎兵,一天一般也只們能跑75公里。以這個速度看最快也得5天才能到達,再加上山路崎嶇一個星期能到就不錯了。再遠點的諸侯可能幾個月才能到,難道褒姒要一直在城牆上站著等到他們全員到齊,然後在笑。

    最後,在先秦時的史料裡,我們能看到的只是關於周幽王的昏庸和如何寵愛褒姒的情節,壓根兒就沒有這樣的記載。近代歷史學家錢穆在《國史大綱》中,對《史記》記載“烽火戲諸侯”之事提出疑義:“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並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驪山一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無需舉烽。”

    2012年,北京清華大學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清華簡)時,發現竹簡上的記述與“烽火戲諸侯”故事有所偏差。清華簡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原來的申後外家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打敗周幽王,西周因而滅亡。清華簡上並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史學界對“烽火戲諸侯”曾有過質疑,認為《史記》中所載只是“小說家言”。清華簡的內容一定程度上支援這種質疑,從而部分推翻《史記》的記載。

    這樣看來我們是不是可以說所謂的烽火戲諸侯,是假的。西周的滅亡根本原因就是廢太子和申候勾結犬戎發動叛亂,再加上天災人禍和周王朝的逐漸衰敗,而褒姒僅僅只是一個被拉出來背黑鍋的女人而已。哪怕真的是有這樣的事情,後人也只是記得褒姒是靠美貌來禍國的,為什麼卻不說周幽王昏庸。如果周幽王如果是個明君,那怎麼還會被紅顏迷了心智,竟做出如此愚蠢的事情。

  • 4 # 謝金澎

    比如說了,《史記》中把一代名將、民族英雄衛青和霍去病歸於佞幸傳中,刻意貶低衛青霍去病建立的赫赫功勳,而故意貶損他們的裙帶關係。實際上司馬遷的這種認識就不是基於事實作為史觀,而是受到了當朝那些怨懟、憤懣、嫉妒者的影響。特別是他不實際著眼各自建立的功勳,而以個人情懷去拔高李廣的形象,同情李陵的遭遇,這樣寫出來的歷史,與小說何異?司馬遷在史記中如何描繪烽火戲諸侯呢?具體如下: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華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與是諸侯乃即申侯而共立故幽王太子宜臼,是為平王,以奉周祀。”

    這就是一個深度版本的狼來了的故事,描述了周幽王為博美人一笑,不惜拿關乎國家安全的情報資訊傳遞機器烽火臺來緊急召喚各路諸侯帶兵勤王,最後真正遇上麻煩的時候,諸侯們再也不信,沒人救駕而亡了國的故事。

    知道歷史的人都知道,烽火臺這種裝置其實興於秦漢有了長城之後,周代根本還沒有發明這麼高階的情報傳遞方式。就假定周代有這麼個物事,用於城市之間的情報傳遞,那能見度得多遠?再排除這些邏輯推理,諸侯們真看到了,那也不可能不分遠近同時看到吧?

    那也得一站一站傳遞下去,諸侯們也不可能在一時半會兒蜂擁而至。難道周幽王和褒姒就傻傻的一直等他們到了,然後一笑?就算是最近的以古代的行程,那也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而且到的時候也是一路先到,而不是亂哄哄的同時到來。褒姒早都等的審美疲勞了,還如何哈哈大笑?

    所以,既不符合實際情況更不符合邏輯。那麼司馬遷的這段典故又是來自於哪裡呢?最大可能來自於《呂氏春秋》,將呂氏春秋裡的原文做了一些篡改,使之讀起來更加有趣。而眾所周知,春秋戰國時期的說客最擅長就是透過講故事的方式來闡述自己的觀點,比如“邯鄲學步”等等。而他們的故事是否真實,毫不重要,因為故事只是引子,重要的是由此引發的觀點。

    再加上古代封建時期,人們多傾向於帝王無錯,錯都錯在身邊的人迷惑了皇帝而已。這才有了明明是造反,偏偏要說清君側。比如民間傳說中的紂王就是被狐狸精蘇妲己給迷惑了的,原本英勇無畏的紂王最後變成了昏庸無道的暴君。

    所以,從種種跡象來看,周幽王昏庸致天下大亂是真,讓褒姒背鍋嫌疑很大。烽火戲諸侯?99%是假的。

  • 5 # 中國娛樂投票圈

    假的,都是假的。為什麼我這樣說,周幽王的寵妃褒姒喜歡看大軍千里迢迢來勤王,這樣就會逗美人一笑?為什麼呢,很好笑嗎,歷史上發生這種事情的真實原因,是周幽王在做預警演習,因為烽火訊號需要定期進行測試,以提高各地區的聯絡和資源調配的效率。

    所以烽火戲諸侯不可能為了一個妃子調動各路大軍,這樣不符合逗人的常理,毫無笑點。

  • 6 # 一哥於一

    一哥“俗人讀史記”之——

    烽火戲諸侯是個美麗的傳說

    孔二哥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可褒姒這個女人的來歷實在是怪誕中的怪誕啊。《史記-周本紀》載“昔自夏后氏之衰也,有二神龍止於夏帝庭而言曰:“餘,襃之二君。”夏帝卜殺之與去之與止之,莫吉。卜請其漦而藏之,乃吉。於是布幣而策告之,龍亡而漦在,櫝而去之。夏亡,傳此器殷。殷亡,又傳此器周。比三代,莫敢發之,至厲王之末,發而觀之。漦流於庭,不可除。厲王使婦人裸而譟之。漦化為玄黿,以入王後宮。後宮之童妾既齔而遭之,既笄而孕,無夫而生子,懼而棄之。宣王之時童女謠曰:“檿弧箕服,實亡周國。”於是宣王聞之,有夫婦賣是器者,宣王使執而戮之。逃於道,而見鄉者後宮童妾所棄妖子出於路者,聞其夜啼,哀而收之,夫婦遂亡,餎於襃。襃人有罪,請入童妾所棄女子者於王以贖罪。棄女子出於襃,是為襃姒”。後世編排女人噁心之來歷者,恐怕也比不上這位可憐的女人了。

    其後,(幽王)“三年,幽王嬖愛襃姒。襃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廢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為後。後幽王得襃姒,愛之,欲廢申後,並去太子宜臼,以襃姒為後,以伯服為太子”。廢長立幼、廢嫡立庶,不合禮法,而幽王愛美人不愛江山,“當幽王三年,王之後宮見而愛之,生子伯服,竟廢申後及太子,以襃姒為後,伯服為太子”。其實這事是周王室敗亡的直接導火索,周王室在經濟、軍事等綜合國力與影響力的下降才是其敗亡的根本原因。

    接下來太史公敘述了烽火戲諸侯幽王被殺的事,此事流傳千載,也有前人質疑,俗人從各路諸侯的《世家》中看到:1.魯說“孝公二十五年,諸侯畔周,犬戎殺幽王。秦始列為諸侯”。2.鄭說“二歲,犬戎殺幽王於驪山下,並殺桓公”。3.齊說“莊公二十四年,犬戎殺幽王,周東徙雒。秦始列為諸侯”。4.燕說“頃侯二十年,周幽王淫亂,為犬戎所弒。秦始列為諸侯”。5.管蔡說“釐侯三十九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周室卑而東徙。秦始得列為諸侯”。6.小諸侯陳說“惠伯二十五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因東徙,益卑,諸侯畔之。秦始列為諸侯”。7.更小的諸侯曹說“平公七年,周幽王為犬戎所殺,周東徙。秦始列為諸侯”。8.救駕有功的衛說“武公即位,修康叔之政,百姓和集。四十二年,犬戎殺周幽王,武公將兵往佐周平戎,甚有功”。9.較詳細也是最大的利益一方的秦說“七年春,周幽王用襃姒廢太子,立襃姒子為適,數欺諸侯,諸侯叛之。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殺幽王酈山下。而秦襄公將兵救周,戰甚力,有功。周避犬戎難,東徙雒邑,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為諸侯,賜之岐以西之地。...襄公於是始國。”有說欺的,有說叛的,有隻記事的,無一家說“戲”的,孤證難立啊。

    那麼這個故事的始作俑者有可能是誰呢?非此人莫屬——周太史伯陽,自己在周史中插言說“周太史伯陽讀史記曰:“周亡矣。”;“太史伯陽曰:“禍成矣,無可奈何!”太史公尊重周史,把這位哥編排的怪誕與讒害之詞錄用,同時也在各世家中採用了各國的史料,以示這事的可能性不大啊。

  • 7 # 億點史料

    自從褒姒進入周幽王的後宮,幽王對她視若珍寶,寵冠三宮。然而,褒姒雖華衣美食,獨得王寵,卻不知道什麼原因,自從進宮之後卻鮮少展露笑顏,儼然一個冰山美人。這可愁壞了周幽王,而這個時候虢石父又站出來替幽王”排憂解難“。他說:“姑娘估計是整天在宮是悶得慌,我看現在國家太平,很少打仗,那些士兵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咱們點個烽火,讓那些將士路上跑來跑去熱鬧一下,興許娘娘看了就開心了呢!

    幽王大概也真的是被美女迷得七葷八素,分不清東南西北,居然同意了這個荒唐的提議,立馬帶著褒姒和一干親信登上驪山烽火臺,讓守兵點燃烽火,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連天,各諸侯一看烽火點起,以為有犬戎打過來,立馬數兵點將趕往鎬京,解救京城危機。誰知道,到了之後才發現原來是遊戲一場,半個敵軍的影子都沒有,反而是從驪山上傳來尋歡作樂的歌舞聲。

    此 後幽王為了討好褒姒又幹了件犯眾怒的事,他把王后申氏和他的兒子宜臼給廢了,立褒姒和她的兒子伯服為太子。宜臼被迫逃到他外公申侯處,申侯聽說之後,怕幽王對自己下手,於是決定先發制人,聯合繒侯和犬戎,於公元前771年向鎬京發起了進攻。

    幽王聽到訊息,立馬讓人點燃烽火向諸侯求救,但是自從上次幽王烽火戲諸侯之後,各諸侯以為幽王又閒得無聊來戲弄他們,壓根兒不搭理他,沒有一個諸侯前來救援。鎬京的守兵也怨恨幽王平時剋扣他們的糧餉,勉強抵抗了一陣之後就四處逃命去了。鎬京就這樣輕而易舉被攻陷了,西周王朝也捲入歷史的車輪一去不回。

  • 8 # 佳音教育王老師

    西周是如何滅亡的呢?在很多人的記憶中,是這樣的:周幽王寵幸褒姒,褒姒不愛笑,所以幽王烽火戲諸侯,博得美人一笑,幽王后又多次故技重施,終於導致犬戎來犯,諸侯不至,西周遂為犬戎所滅,幽王身死。可是事實果真如此嗎?

    《史記》是這樣描述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及西周滅亡的:“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說之,為數舉烽火。其後不信,諸侯益亦不至。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華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又廢申後,去太子也。申侯怒,與繒、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舉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殺幽王驪山下,虜褒姒,盡取周賂而去。”這段記載可信嗎?為什麼令人覺得如此荒唐呢?我覺得不可信,我贊同錢穆先生的觀點:“此委巷小人之談。諸侯兵不能見烽同至,至而聞無寇,亦必休兵信宿而去,此有何可笑?舉烽傳警,乃漢人備匈奴事耳。”這還只是史學家的個人意見,是孤證。

    在2012年的時候,清華大學在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清華簡)之時,發現竹簡的記述與史記所載相左。清華簡記載:周幽王是主動討伐申國,申侯聯絡犬戎打敗周王,西周因而滅亡。竹簡併無“烽火戲諸侯”的記載。這正好印證了錢穆先生論斷的正確性:“驪山之役,由幽王舉兵討申,更不需舉烽。”

    幽王死於驪山之難,周室遂分裂。那時周其實是二王並立,此事史記失載,見於竹書紀年:“申侯、魯侯、許文公立平王於申,虢公翰立平王子餘臣於攜。週二王並立。二十年,攜王為晉文侯所殺。”平王宜臼乃申侯甥,申侯為其甥爭王位,故申侯聯犬戎殺幽王。當時擁護平王的國家,有許、申、鄭、晉、秦、犬戎等,都是別有野心,實為一非正義集團。

    許與申為同姓之國,鄭武公娶申侯公,為夫人,曰:武姜(“周之東遷,晉、鄭是依”)。鄭武公藉此機會吞併虢國,而後其子鄭莊公在春秋初期稱霸。虢公立攜王,實為主持正義。晉文侯凱覦黃河西岸的土地,乃起兵殺攜王,自為兼併。平王感謝晉國殺了自己的對手,無力索要故土,只好東遷洛邑。而秦人亦乘機侵佔岐西地,與晉連壤通好,自此成為一方諸侯。史記說平王避犬戎,乃是不明其中的曲折。犬戎助平王殺父奪位,是友非敵,不須避。

    魯國乃周室東方封建的最親、最主要之國家,所以平王東遷後,魯國對其採取不理不睬的態度。

    平王東遷,以弒父嫌疑,為諸侯所不齒,不為正義勢力所接納,而周王室作為天下共主的威信也掃地以盡,遂成此下春秋之霸局。因此烽火戲諸侯筆者認為不是真實存在的,是後人出於某種原因杜撰的,而西周滅亡的原因是申候為了給其外甥宜臼爭王位,故申侯聯犬戎殺幽王,西周遂滅。

  • 9 # 春哥蘄艾閣

    歷史上真實的周幽王,因女子而死,“烽火戲諸侯”是否真實存在?

    以本人的觀點這個史記應該不會有太多差池。

    首先周幽王姬宮生(生於公元前795年―卒於公元前771年),一起才活了二十四歲,哪個少年不瘋狂,哪個青年不狂浪。

    公元前779年作為西周時期的第十二位國君領兵攻打褒國,才二十二歲的青年作為一代君王都能力服群臣領兵打仗還能打勝仗不得不讓各位同學佩服吧。至於大家看到的歷史記載中說什麼:

    沉湎酒色,不理國事,各種社會矛盾急劇尖銳化,政局不穩,自然災害嚴重,涇、渭、洛「三川皆震」。他貪婪腐敗,重用「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的虢石父主持朝政,對人民的剝削更加嚴重,起華人怨憤。又廢嫡立庶,廢除申後及太子宜臼,立褒姒後及其子伯服為太子,並加害太子宜臼。為博褒姒一笑,以千金求一計,因烽火戲諸侯,失信於天下,終被申侯、繒侯和犬戎各部聯合所滅,導致西周的覆滅。

    都是後世修史官為了彰顯當朝的威嚴與光榮而對前朝歷史的詆譭。

    對於周朝的興衰西周第十一世周宣王早年還算中興圖治,利用周天子之名率領諸侯打了些勝仗,抵制了外來入侵。但晚年時期就沒有那麼好彩,敗仗連連。

    最大的敗仗莫過於有名的千畝之戰大敗於姜戎,南國(今長江與漢江之間的地區)之師全軍覆沒,加之獨斷專行、不進忠言、濫殺大臣,宣王中興遂成曇花一現,也為西周在周幽王時期的滅亡埋下伏筆。

    而少年的周幽王也算是人中龍鳳了,在父親的失敗中獲取了些戰鬥經驗,從而打得褒國國君只能求饒,最後獻上褒國美女褒姒。然而褒姒也非俗女,讓周幽王為之傾倒。公元前778年褒姒為周幽王生了個兒子,取名伯服,周幽王更加寵幸褒姒,對於人說廢后黜太子這樣的討好褒姒對於現代人愛情婚姻觀也不算過,只是褒姒對於周幽王的掏心掏肺都不為所動。原因是褒姒原本就有了以上人,所以對周幽王的所作所為都不為所動。

    因為褒姒喜歡的卻是自己青梅竹馬的表哥,褒國國君的三子褒南風。對比周幽王褒國雖然算不上大富大貴但也算是小富人家吧,青春期感情對於青春少女也是一生的美夢。所以周幽王怎樣討好都是徒勞。

    一次周幽王帶褒姒遊玩,行至驪山附近,幽王突發其想,也想在褒姒面前顯擺軍威,就命人點燃了烽火臺上的烽火。沒多久四方諸侯以為戰事在急都衝了過來。發現是周幽王為贏得褒姒歡心都憤憤不平的離開了,而褒姒則是輕蔑一笑,然而就是這一笑被世人記下了這個輕狂的國君,而並不是因為周幽王有多荒淫無道,而是上天卻不給這個青年一次錯誤的機會。

    而原申太后的父親,原太子的外公申侯對於自己女兒外甥被廢也是懷恨在心。如是便合謀鄫國(河南方城)、西夷犬戎大舉進攻西周都城鎬京(西安)。周幽王再次點燃烽火臺卻讓其它諸侯以為又是狼來了就置之不理。聯軍最終在驪山烽火臺前殺死了周幽王和姬伯服還有司徒鄭桓公。褒姒卻不知道去向,聽說是被西夷犬戎掠走還洗劫了西周的全部財物,反正沒人知道。從此西周就此終結。

    透過現象看本質,西周的滅亡只不過是宿命罷了。縱觀華夏民族的朝代更迭除了夏商兩朝代也逃不過最多三百年左右壽命。

  • 10 # 大何大何

    “烽火戲諸侯”是否真實存在?這個問題我也很難回答,因為當今的你我他都不是這事件的見證者,記載和編寫這一事件的也都是一些早已逝去的古人,我們不可考證其真偽。

    “烽火戲諸侯”,實質上反映的是周天子作為天下共主,他號令天下諸侯的大權在逐漸的旁落。其實“烽火戲諸侯”只是一個標誌性事件,歷經了歷史的洪濤,諸侯國中大國在崛起,自身實力強大了,他們就會擺脫周王室的控制和號令,甚至萌想出統一天下的想法,這是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綜上述可知,有沒有“烽火戲諸侯”,周天子的大權都終將旁落。周王室一旦受到北方強悍民族的侵略,周天子號令不了強大的諸侯勤王了,還聽從號令的弱小諸侯又不是敵人的對手,周王室能不亡國嗎?說周幽王因女子(褒姒)而死,這是不對的,確切的說是因實力而死。

  • 11 # 象眼觀天下

    嚴格的說,要想確認“真的有”,那隻靠書面文字是不行的,必須是有出土文物進行佐證。比如,發現周幽王當年的烽火臺遺址什麼的,那才是確定無疑的。比如以前很多人懷疑商朝都是假的,但是殷墟文物一出土,一些懷疑論者都閉嘴了。

    當然,用這個標準衡量的話,其實史書上大部分事情都難以說是不是“真的有”,畢竟能夠留下實物的實在是太少了,大部分也只有文字記載。在沒有別的強有力的否定證據之前,我們就先認為他是真的存在就好了。

  • 12 # 娓娓敘史

    首先,為了防備犬戎的入侵,西周在鎬京附近的驪山有烽火臺,周幽王帶褒姒烽火戲諸侯是在驪山,當時周朝疆土北方至今天的遼寧朝陽一帶,西方至今甘肅渭河上游,西北到霍山一帶,東面到了山東半島,南至漢水中游,東南到長江下游流域。可見小小的烽火臺並不能讓全國諸侯馬上齊聚勤王,烽火戲諸侯不現實啊。

    其次,西周的滅亡其實是一場宮鬥劇,褒姒想讓自己的兒子繼承王位,就千方百計想讓周幽王廢掉申王后的兒子姬宜臼,周幽王開始不同意,但經不住褒姒的枕邊風,不久就同意了,打算廢申後及太子姬宜臼,後姬宜臼怕對自己不利就跑到了他母親申後的母國申國。清華簡整理報告中提出:由於周幽王主動進攻申王后父親申侯,申國聯合犬戎將其打敗。周幽王兵敗後被犬戎殺害,申侯等人立姬宜臼為王,是為周平王,遷都洛陽,史稱東周,至此宮鬥結束,新的篇章開始。所以西周滅亡並不是因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褒姒背了個大大的黑鍋。

  • 13 # 新生如初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烽火戲諸侯”這齣戲的男女主角。

    男主角周幽王,本名姬宮湦,西周人,職業天子,繼承祖業,傳至其為第12代,幹了11年,因棄原配申後廢太子姬宜臼,扶新歡褒姒為後並立其子姬伯服為新太子,惹怒原岳父申候。公元前771年,申候和外人犬戎裡應外合作亂,死於一刀之下。因其生前為人暴戾寡恩、動靜無常、昏庸無道,死後人送其諡號“幽”,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昏君之一。

    女主角褒姒,褒華人,職業妃子、王后,有傾國傾城之貌,但不喜言笑,冷若冰霜,身世成迷,與夏朝妺喜、商朝妲己、晉國驪姬並稱“四大妖姬”。

    故事是這樣的。

    話說,男主角周幽王繼承王位後,不思政務,沉迷酒色,遠賢臣,親小人,重用佞臣虢石父。有個賢臣叫褒珦的,實在看不下去了,勸諫男主角,男主角非但不聽,反而把褒珦關押起來,這一關就是三年。

    這一年,男主角下令廣徵天下美女入宮。褒族人發現救褒珦的機會來了,就四處尋訪美女。在褒城內找到一位絕世美女,就是女主角,教其唱歌跳舞,並把她打扮起來,起名為褒姒,獻於男主角。

    男主角一見到女主角,就被迷住了,一高興也把褒珦放了。男主角就這樣度過了一段“只羨鴛鴦不羨仙”的快樂時光,唯一遺憾的是女主角自進宮以來從來沒有笑過一次。男主角為了博得女主角的開心一笑,不惜想盡一切辦法,可是女主角還是終日不笑。為此,男主角懸賞求計,誰能讓自己心愛女主角一笑,賞金千兩。這時小人虢石父,替男主角想了一個主意:可點烽火臺一試。男主角心領神會,馬上帶著女主角,直奔驪山烽火臺。

    烽火臺是古代敵人侵犯時點燃烽火,發出“趕緊來救駕”訊號的軍事要地,每隔幾里就有一座,遍佈國都到邊鎮要塞。一旦外敵進襲,首先發現的哨兵立刻在臺上點燃烽火,鄰近烽火臺也相繼點火,向附近的諸侯報警。諸侯見了烽火,知道天子有難,必須起兵勤王,趕來救駕。

    男主角扶著女主角登上驪山,望著遠方的靜幽的群山,又望望自己身邊楚楚動人卻不笑的女主角,感慨萬千,遂命令士兵把烽火點了。一時間,狼煙四起,烽火沖天。臨近的諸侯得了這個警報,以為外敵打過來了,趕快帶領兵馬來救。沒想到趕到那兒以後,連一個兵的影子也沒有,只聽到山上一陣陣奏樂和唱歌的聲音,大夥都楞了。

    男主角派人告訴他們說,辛苦大家了,這兒沒什麼事,不過是大王和王妃放煙火玩,你們回去吧!諸侯知道上了當,憋了一肚子氣回去了。女主角看著亂哄哄的樣子,就問男主角是怎麼回事。男主角一五一十告訴了她,女主角聽了男主角的回答,又看見諸侯狼狽的樣子,真的撲哧一聲笑了起來。

    這一笑,笑沒了人心、笑沒了天下。

    “烽火戲諸侯”講完了,真假與否,尚有爭論。判斷史實真偽的有四個方面的依據,一是自己的邏輯和思維,二是當代專家的論證,三是各類歷史文獻上的記載,四是出土的文物,效力和可信度後者強於前者。我傾向於相信這齣戲是真的,除《史書》上有記載外,其行為也符合人物的“人設”。

  • 14 # 蟲二回頭

    周朝,給人的普遍印象是什麼?時代遠久、國祚八百年、最要命的是禮。史官無疑要維護這幾點。烽火戲諸候記錄在史記中,從記錄的字裡行間可看出,太史公為了給周王室帖金延續正統,不惜以偏概全,煞費苦心。用了幾個“鹹、皆、悉”。其一,諸候悉至,至而無寇,乃大笑。不可能都到了吧?等到齊魯燕看見驪山傳來烽火,應該是猴年馬月,鄭伯在驪山可能耐不住寂寞尋個美人結婚生子。那乃大笑到底是哪個諸侯來了才笑的?其二,說幽王用了虢石父,華人皆怨。可能卿士中確有部分不服氣的,但與大部分華人沒什麼事。況虢國不管東還是西,都是擁有周師訓練權的,總圍著周皇室看家護院,不用他用誰?其三,諸候遂皆立王平,以繼周祀。要說呢,幽王死,二王並立,怎能說都願擁立平王呢?周王室內部家務事,怎麼要諸侯擁立呢?就算幽王昏庸,廢太子,作為兒子可以聯合舅舅和外賊殺父母?況太子自封周天王於前,與幽王爭了一番太師椅,難道不應該廢宜臼而立伯服麼?這些太史公選擇性失憶,究其根源,還不是為了說明自周文王始,周王室如何踐行周禮,以致於全華人民都愛戴,隨便就享有八百年國運,是歷史上最長的朝代。

  • 15 # 君悅觀歷史

    關於“烽火戲諸侯”是否是真實存在的事件,我們無法證偽也無法證真,但是流傳下來的正史《史記》中,的確有相關記載,也許存在誇大或添油加醋的成分,但是這個故事表面上是因女子魅惑而禍國殃民,實際上還是反映出周幽王的昏庸無道,沉迷酒色,導致王朝衰敗而被替代。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萬方,故不笑。幽王為烽燧大鼓,有寇至則舉烽火。諸侯悉至,至而無寇,褒姒乃大笑。後世在研究這段歷史時也有部分人對此事件存在質疑,認為烽火戲諸侯的故事純屬虛構

    清華大學的研究者曾在整理戰國竹簡時,發現上面記述的與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並不一致,周幽王是主動攻打的申國,敗於驪山,也就是當時申國的境內,周幽王與褒姒的兒子死於驪山,而褒姒不知所蹤。

    但是這並不能直接說明沒有烽火戲諸侯的事情,也許這件事發生在打仗之前,也許因為這件事各諸侯王才沒有及時支援,導致的西周滅亡的結局。而且《史記》也記載周幽王死於驪山,兩件事情並不矛盾。

    那麼周幽王真的因褒姒而死?沒有褒姒他就不會亡國嗎?

    結果未必,周幽王在位十年,統治期間每天只顧享樂,昏庸無道,不問朝事,重用只會阿諛奉承又貪財自利的虢石父為周朝的執政官管理朝政,百姓生活困苦,卻敢怒不敢言,這都奠定了亡國的基礎。沒有褒姒之前他也沒有勵精圖治的好好治理國家,在位第三年褒國戰敗獻出褒姒求和,這個美人又大大滿足了周幽王的私慾,更加縱情聲色,甚至為了博得美人一笑,先廢皇后和太子,後上演烽火戲諸侯的鬧劇。

    幽王以虢石父為卿,用事,華人皆怨。石父為人佞巧,善諛好利,王用之。

    西周之亡,亡於統治者的荒淫無道,而非一個女人所導致,即使沒有褒姒也會有其他寵妃,即使沒有其他寵妃,周幽王也不會成為一個明君,所以周幽王之死,西周之亡,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

  • 16 # 星光趕路人

    因為歷史上發生的事,我們並不能完全肯定的說,有或者沒有!烽火戲諸侯,目前是存在很大爭議的。

    《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源於司馬遷所著的《史記》中的周本紀,所以也導致故事流傳近兩千,但是,近年來,隨著一批戰國竹簡的面世,《烽火戲諸侯》的事爭議越來越大。主要是因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褒姒的生世存疑。《史記》中記載,褒姒的母親碰到一直大蜥蜴後懷孕生下褒姒。人碰到蜥蜴能懷孕,這確實有些荒誕,這也從側面反映褒姒這一歷史人物的真實性存疑。 第二:各地諸侯見到烽火狼煙,立即進京支援,因距離遠近不一,不可能同時抵達鎬(hao)京,而《史記》中記載,諸侯是同時到達京城的,這也有悖於常理。 第三:關於周朝滅亡的原因。在戰國竹簡中記載,周幽王是主動進攻申國,申候將周幽王打敗,才致使西周滅國,竹簡上並沒有記載烽火戲諸侯的典故。 第四:戰國時期,呂不韋在《呂氏春秋》的記載中,周幽王不是點燃烽火,而是擊鼓。在其他的歷史資料中記載。烽火臺是在漢代為低於匈奴而設立的,在之前並無其他史料關於烽火臺的記載。 所以說,烽火戲諸侯,不一定真實發生過,它的歷史真相究竟如何,還有待史學家們的繼續研究探索。

  • 17 # 一塵大師1

    “烽火戲諸侯”是中國歷史上出名的故事, 西周末年,周幽王為博褒妃一笑,不顧眾臣反對,竟數次無故點燃邊關告急用的烽火臺,使各路諸侯,長途跋涉,匆忙趕去救駕。結果,被戲而回,懊惱不已。幽王從此便失信於諸侯,最後,當邊關真的告急之時,他點燃烽火卻再也沒人趕來救他了!不久,便死於刀下,亡了西周。烽火戲諸侯的故事,已經流傳了幾千年。二十一世紀初,隨著考古發掘的進展和現代科技技術的進步,讓一些專家學者對烽火戲諸侯這一歷史事件的真假有了新的看法

    2012年初,北京清華大學整理獲贈的戰國竹簡(“清華簡”)時,發現竹簡上的記述與“烽火戲諸侯”相左。清華大學收藏的戰國竹簡記載,周幽王主動進攻原來的申後孃家申國,申侯聯絡戎族打敗周王,西周因而滅亡。竹簡上並沒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劉國忠教授稱,史學界就此可以斷定烽火戲諸侯並非西周滅亡的原因,甚至可以斷定這個故事根本就是編造。但這個故事流傳至今也有這它存在的意義,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個故事給我們留下什麼思考吶?

    1、做人要誠實,不能欺騙、玩弄別人,否則終究會嚐到惡果、遭到報應。 2、人不能太虛榮,做事不能只為了別人高興,還要有自己的主見。 3、要明辨忠奸,善於聽從善言,遠離小人。

  • 18 # 佛說WAI

    我本來一直認為史書上記載的是真的,但是看到網友言之鑿鑿的話,我有點蒙。但是我認為。周幽王烽火戲諸侯這件事還是有著很大的出現條件的。

    早知道,商周之所以可以連起來讀,是因為他和隋唐一樣,基本上繼承了前朝的制度。而商周是真正的分封制。那時候的分封跟後來的完全不一樣。後來的只是屬於拿封地的賦稅。而在當時是徹底分封出去的。包括軍事,政治。經濟。可謂是一個個世襲罔替小國家。

    而所謂的君王,更像是一個名義上的統治者。每個諸侯每年向君王朝貢就可以了。當有諸侯叛亂的時候,君王會向別的諸侯下令聚集兵馬討伐不臣。這點就需要君王的威信力了。

    而周幽王在當時更像一個大地主。所以,他想用更大的場面去博得美人一笑,腦子再抽點筋。烽火戲諸侯完全做的出來。不要說現在看來顯得愚蠢。接受的三觀不一樣罷了。

    所以。如果烽火戲諸侯出現的話,周幽王丟棄了周王室最後的威信。所以,後來記載的事情完全可以發生。

  • 19 # 如是我聞7458

    烽火是漢代才有的,你說是不是真的?就算是周有烽火,仔細想想,烽火戲諸侯這個計劃可行嗎?從你點起烽火,最快的諸侯也要幾天才能趕到,慢點的比如齊國要幾個月才能趕到,這麼長時間過去了,還有什麼可笑的?打仗這種事,用不著跑到國君面前才知道是假的,路上就打聽出來了,就算跑到國君面前,怎麼可能連衣服都不換,氣都沒喘好,漢都不擦的狼狽樣?又怎麼可能直接見到妃子?這種鬼話只能騙騙無知兒童

  • 20 # 扣帽子王

    假的,無論是史記中的烽火戲諸侯,還是呂氏春秋的擊鼓戲諸侯,都是假的,經不起推敲,或者說,推敲這種毫無規律的問題,都是在浪費智商。

    烽火臺不是你點上狼煙,諸侯們就能立刻出現的,諸侯國從集結兵力,整備糧草,調兵遣將,整理裝備,軍用物資等一些列內容,再到最終整裝出發,最快也要半月時間,這還是在諸侯國隨時備戰的前提下,還不算勞師遠征的路途時間。

    那年頭沒直升機,沒空降兵,就算急行軍,距離最近的晉國,最快也得十天以上,才能趕到都城鎬京。

    周幽王要以這種方式,博褒姒一笑,褒姒笑出來之前,這夫妻倆,就得先餓死在城門樓上。

    所以別以為古人就有多聰明,上過小學三年級的,隨便一個都比那些大儒強,毛學富五車,五車竹簡你掰著手指頭數數,真沒幾個字,我現在寫這篇都不止五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長信秋詞其一的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