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四川達州人
-
2 # 老豬的碎碎念
有些時候,會演比會做更重要。
(此為道光皇帝)
咸豐帝的繼位就是一次活生生的例證,這事還要從一次道光年間的遊獵活動說起,這一年,道光帝帶領著八旗及兩個皇子前去木蘭圍場打獵行圍。在打獵過程中,道光有意的想考驗考驗眼前的這兩個皇子(奕訢和奕嚀)於是讓他倆開始打獵比賽,看看誰更勝一籌,於是兩人便上馬出發了,當日落西山之際,奕訢帶著一大票的戰利品回來了,有野雞,有野鴨,有兔子等等,但是奕嚀卻毫無所獲,在準備和父皇覆命之時,奕嚀的老師一把給他拉到僻靜處,傳授了一套表演絕學。。。
(此為咸豐皇帝)
當奕訢和奕嚀覲見道光的時候,道光看到奕訢的收穫很是高興,當他把目光轉向奕嚀的時候,奇怪的問道:奕嚀,你的獵物呢?這個時候,奕嚀想起師傅的教導,哇的一聲就哭了出來,邊哭邊說,方才看到一頭小野鹿,剛要射殺,一頭大鹿跑過來護住幼崽,實在是不忍將他們殺死,於是便放了他們,所以這才一無所獲。道光聽後覺得奕嚀真是仁慈的好孩子,默默的在心中給他加了一分。
(此為奕訢老照片)
古人比較崇尚孝道和仁道,於是在道光選皇太子之時,便把奕嚀立為了皇太子,於是他便成了日後的咸豐皇帝。而奕訢卻成了親王。
-
3 # 伊耆角木
很多人都知道咸豐帝奕詝和弟弟恭親王奕訢爭位的故事,說奕詝在老師杜受田的指導下做出了孝順的樣子讓道光最終選擇了他。固然,不能說杜受田的方法不重要,但我認為更重要的還是奕詝更年長並且母親地位更尊貴。
(道光皇帝旻寧是清朝第一個真正的嫡長子繼承皇位)
中國古代最重嫡長子繼承。清朝雖非漢人,但也深受此文化影響,對此也有相當的執念。康熙在皇次子胤礽週歲時就立其為太子,固然有對赫舍裡皇后的思念,但最重要的原因,顯然是希望嫡長子即位(赫舍裡皇后在胤礽之前還有一子承祜,但出生即夭折,未序齒,所以胤礽為實際的嫡長子),甚至在對其失望透頂廢太子後又給予機會復立。乾隆更是在富察皇后為其生下皇次子永璉後就把他的名字寫進傳位詔書藏於正大光明匾額後面,永璉死後乾隆又動念傳位同樣是皇后所生的皇七子永琮,可惜兩位嫡子都早夭。而道光皇帝本人更是嫡長子繼承的直接受益者,他是清朝唯一一個嫡長子繼承皇位的(其餘嫡長子大多早夭),所以,可以想見道光對嫡長子繼承也是有偏向的。
道光皇帝共有四位皇后,第一位孝穆成皇后是道光做皇子時的嫡福晉,未等道光即位就去世了;第二位孝慎成皇后是道光做皇帝后冊封的皇后,但沒有兒子,只有一女;重點就圍繞後兩位皇后孝全成皇后和孝靜成皇后了。因為她們兩人分別是後來的咸豐帝皇四子奕詝和皇六子奕訢的生母。從這個看,似乎他們兩位皇子都可以算是嫡子,其實不然,奕詝可以算是嫡子,而奕訢不能算。因為孝全成皇后生前被道光親自進封皇后,而孝靜成皇后是咸豐即位後尊為太后才獲得了皇后的頭銜。
(孝全成皇后鈕鈷祿氏)
孝全成皇后鈕鈷祿氏,深受道光喜愛,道光二年選秀進宮即封全嬪,三個月就升全妃,一年後進位全貴妃,當時年僅17歲,卻已超過許多早於她嫁給道光的妃嬪,在後宮地位僅次於孝慎成皇后佟佳氏。道光十一年,全貴妃生下皇四子奕詝,地位日隆,道光十三年,孝慎成皇后去世,當年,全貴妃晉升皇貴妃,統攝六宮。道光十四年,道光帝正式冊封皇貴妃為皇后,直至六年後去世,所以說,皇四子奕詝為道光皇帝嫡子。
(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而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道光五年13歲時進宮,初為靜貴人,也頗受道光寵愛,因為先後生下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都早夭),於道光六年、七年先後進封靜嬪、靜妃。道光十二年生皇六子奕訢,道光十三年進靜貴妃。於孝全成皇后鈕鈷祿氏去世後撫養十歲的皇四子奕詝。道光二十四年進皇貴妃,統攝六宮。
(咸豐皇帝奕詝是道光當時實際上的嫡長子)
所以很明顯了,雖然兩位都先後統攝六宮,但孝全成皇后鈕鈷祿氏是真正進封了皇后的,而孝靜成皇后到道光去世也僅僅是皇貴妃。所以,奕詝可以算是嫡子,而奕訢只能是庶子,嫡庶有別。另外,奕詝為皇四子,年長於皇六子奕訢,不僅如此,由於皇次子奕綱、皇三子奕繼先後早夭,皇長子奕緯也於道光十一年就去世了(相傳道光見其不成器踢了幾腳竟然就死了)。所以幾個月後奕詝出生時已經是實際上的長子了。既是嫡子又是長子,奕詝等於是實際意義上的嫡長子!這個地位是奕訢完全比不上的。
嫡長子繼承,是清朝皇帝過不去的執念。奕詝憑藉這個身份已經有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只要他沒有明顯的過錯,道光就會將他定為繼承人的第一人選。後來奕詝在老師杜受田的教導下因為狩獵比不過奕訢,就說春天孕育季節不忍傷東吳性命並且不願與弟弟們爭功;在道光病重時考察皇子學問時因為比不過奕訢的文采就痛哭說擔心父親的病痛,這些當然是重要的,但只是加強了道光立奕詝的決心,而非決定性因素。
-
4 # 黑句本
才不勝德,這是很多華人的用人觀。
這樣的用人觀不能說錯,但遇到虛德壓實才的時候往往也挺坑人。恭親王之所以在皇位競爭中敗給咸豐,就是典型的虛德贏了實才。
恭親王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因為排行老六,機智過人,所以得了個“鬼子六”的雅號。論身體素質,能力才智,甚至品質德行,恭親王奕訢都不比後來的咸豐帝奕詝差,但在皇位之爭中,輸的恰恰是各方面都很出眾的奕訢。
聊這事,最好還是從清廷的立儲制度說起。歷朝歷代,皇帝立太子都是件大事,沒有好的制度安排,輕則會出現兄弟相爭,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兄弟相殘的局面,尤其是老皇帝駕崩之時,更是人心惶惶,刀光劍影。
有清一朝,雍正即位便留下了著名的懸疑官司,康熙留下的遺照,究竟是“傳位於四子”還是“傳位十四子”?百年後,這說法即便被認定為民間謠傳,但爭議始終無法散去。
因為這個,清廷隨後便有了秘密建儲的制度。誰也別爭,等老皇帝死了,取出正大光明匾後的建儲御書,一切真相大白。
說到道光朝。道光帝共有九子,立儲時,合適候選的只有十六歲的四子奕詝和十五歲的六子奕訢。
奕詝十歲時,生母便死了,道光帝便將奕詝託付給奕訢的生母撫養,由於兄弟兩人只相差一歲,因為感情甚好。
道光帝晚年,對立儲一事始終猶豫不決。皇四子奕詝,“長且賢”,性情寬厚仁孝;皇六子奕訢,“天資穎異”,能文能武。
兩個都不錯,道光帝怎麼選?
其實呀,盛世該選德;危世該選才。
就道光朝那局面,老皇帝理應選奕訢。
但道光沒做這樣的選擇,猶豫不決下,他有意讓兩位皇子共同參加了一場狩獵比賽。
如果硬比的話,那一定是奕訢大獲全勝。奕詝的智囊杜受田恰恰看清了這一點,於是便為他設計了一出“藏拙示人”,以德孝感動道光的好戲。
而奕訢這邊呢,因為正是鋒芒畢露,大顯身手的好時候,所以他未作思量,瀟灑上陣,一場狩獵下來,他的收穫果然最豐。
而奕詝卻在兩手空空下說出了這一番價值連城的臺詞:“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
聽聞此言,道光大悅,此真帝者之言!
立儲遂密定。
可嘆的是,這只是奕詝的精巧表演,他的德孝都是刻意裝出來的,是虛的。實質上,這是個憂患無為、風流成性的敗國之君。
而奕訢呢,則是貨真價實的有雄才,有大略,這一點道光是看得很清楚的,要不然他也不會在道光二十六年親筆寫下兩份硃諭:
皇四子奕詝立為太子。
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這在清廷秘密建儲的金匱御書中,是僅有的特例。
也許在道光的理想中,奕訢能輔佐自己的哥哥是最好的,但皇權的殘酷性決定了這隻能是一種奢求。
奕訢在歷史中其實很讓人唏噓,一個雄才大略的人先是被咸豐打壓,後又被慈禧這個婦人控於鼓掌。在那個多事之秋,雖然他也做了不少事,但終究不是紫禁城的主人,所以在皇權的擠壓下最終還是廢掉了。
-
5 # 宋安之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
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態度決定一切。
這句話尤其適合咸豐帝這個表面老實內心雞賊的兒子糊弄更老實的父親道光帝。
恭親王奕訢的能力是有目共睹的,為何會在皇位爭奪戰中敗北呢。主要是因為咸豐帝會表演,而咸豐帝的老師杜受田更是一個擁有好演技的老師。
根據“清史稿杜受田傳”來看,杜受田身為咸豐帝的師傅,看見老六恭親王是備受道光帝的寵愛,而自己的徒弟咸豐帝在奪嫡之戰上是岌岌可危,因此想到了彎道超車。
杜受田認為既然我徒弟在能力上不如你,那麼就應該在其他諸如帝王仁慈之心啊還有孝順上什麼的超過你,以讓道光帝另眼相看,實現彎道超車。因此咸豐帝雖然平常能力一般般,但是一直在儘量表現出賢主的樣子。並且在皇家一次狩獵之時,眾皇子比賽,恭親王是心急的表現成為了第一,咸豐帝知道自己不行,乾脆一箭都沒有發。道光帝問起,咸豐帝馬上買弄起來,認為此時正是春天萬物生長之際,不忍殺生以幹天和。道光帝高興的直說這才是真正的帝王所說的話。
結果道光帝召見這兩個皇子以後,恭親王說起時政是侃侃而談。到了咸豐說起來時,還沒有怎麼說就傷心的大哭,說擔心父親的身體種種。使道光帝大為感動,認為咸豐帝仁孝,儲位就這樣徹底定下來了。
就這樣在咸豐帝在演技老道的師傅杜受田教導下,完成了戲精表演實現了彎道超車。
當然咸豐帝這樣奪得帝位,不無巧取之嫌。恭親王自然是不服氣,因此導致了之後兄弟兩人的失和。
咸豐帝能被定為皇為繼承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那就是道光帝對於咸豐帝母親孝全皇后的愧疚,想要補償的原因。
咸豐帝的母親鈕祜祿氏,道光十四年正位中宮為皇后,到道光二十年正月初九暴死,年三十三。道光帝親自定諡為“孝全”。
關於孝全皇后之死,曾有異聞記載:“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鳩毒兆當筵。溫成貴寵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
孝全皇后之死應該與孝和太后有關,這對婆媳關係相當不好,疑似在新年宮中家宴之時,孝全皇后被下毒暴死的。但礙於家醜不可外揚,還有什麼說不得的秘聞,所以道光帝對於孝全皇后之死也是無可奈何。
孝全皇后死後,道光帝再也沒有立過皇后,可見對其感情很深和內疚之情。
因此道光帝立咸豐帝這個嫡子,其實也包含對孝全皇后愧疚補償之意在內的。當然咸豐帝的善於在細節之處表現,態度又極其端正,表演的相當不錯,更是道光帝立其為繼承人的原因。
所以說在這個古老國度,很多時候,能力強是一回事,會不會做事會不會表演又是另一回事。
恭親王奕訢就是這樣一個活生生的能力敗給演技的例子。這位晚清鬼子六王爺,是愛新覺羅皇族中少有的開明派,更是一個務實的洋務派。如果他登基為帝,不說改變清朝國勢,多延續清朝國祚幾十年或許還有可能。可惜在奪嫡之戰時,這位王爺輸給了咸豐帝的表演,只能是棋差一招滿盤皆輸,而一切假設一切惋惜,都是無用罷了。
-
6 # 書中有毒
道光帝選咸豐作為接班人,純粹是一怒之下的任性,與所謂的床前試探對奏無關。
道光帝本人是用“彈弓”打出來的皇帝。道光帝在位期間,也做了不少有利國計民生的事情。但隨著禁菸運動的失敗及鴉片戰爭的一聲炮響,道光帝的一世英名付之東流。他在位30年,見證了一個萬里帝國由盛轉衰的悲劇,而他本人,雖非聖主,但也不是昏君。他最大的優點是寬仁節儉,最大的缺點是任性沒主見。
在他執政的後期,朝廷內分為以三朝重臣祁雋喿王鼎為首的主戰派和以穆彰阿為首的主和派的爭鬥與傾軋。時任戶部尚書王鼎,眼見國家危亡、民族危亡,毅然“尸諫” ,唯望能喚醒道光帝,重啟林則徐。鴉片戰爭的失敗,使道光帝更加反覆無常、左右搖擺。此後,道光帝出奇地任性,乾脆不思進取,不吐改良,致使西方列強步步緊逼。
道光晚年,痛定思痛,逐漸拋棄了投降派,然而,他卻總是顧此失彼。不想成為千古罪人的道光帝,竟然連選儲君,也是舉棋不定沒有主見任性為之。當時,四皇子與六皇子都有資格,四皇子是長子,而且賢孝,師父杜授田;六皇子雖是庶出,卻天資聰穎,師父祁雋喿。正當道光帝準備選擇(內定)六皇子時,竟然被一個太監偷窺到了,而且還被太監傳了出去。道光帝很不高興,遂一怒之下改立了四皇子,也就是後來的咸豐帝。而皇六子也就是後來的鬼子六奕忻王。道光帝臨了又大大任性了一把,結果鑄成了大錯。
-
7 # 會唱歌的畫師
看了這麼多回答,咸豐能繼位,主客觀原因大家已經說的非常詳細了,總結一下就是咸豐年紀大,有個好老師,會演戲。不少人對恭親王充滿同情,對咸豐多有鄙視,認為如果恭親王繼位應該更好,對此我不敢苟同,我說一下我的看法,道光皇帝雖不是秦皇漢武,但也絕不是司馬衷之流,智商還是線上的,他最終選擇咸豐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在當時,至少在他看來咸豐就是比恭親王優秀,大清的繼位者必須是最優秀的人,而不是自己喜歡的孩子,道光在位三十年閱人無數,絕不是咸豐演幾場戲,掉幾滴眼淚就可以矇混過關,更何況知子莫如父,自己的兒子是什麼水平,自己會不知道嗎?皇位爭奪是殘酷的,考驗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即使有個好老師也不可能時時處處保護你,更多的時候要靠自己,畢竟師傅領進門過,修行靠個人,往往不經意的一個動作一個表情一句話,足以改變命運,只要道光皇帝沒死一切就都是一個未知數,在此之前皇子必須小心翼翼,按的住自己的心思情緒,這一切要喜怒不形於色,而這些,咸豐做到了可恭親王做不到,有一次道光讓咸豐和恭親王選擇禮物,一個是木如意一個是玉如意,咸豐禮讓,讓恭親王先選擇,恭親王想都不想直接拿走了玉如意,甚是歡喜,殊不知得到了玉如意失去的是大清江山啊!就憑這一點咸豐就比恭親王更適合做皇帝。對於恭親王能力比咸豐強,這點我存在異議,我認為至少各有千秋,更何況能力強不代表你一定可以做皇帝,比如你覺得諸葛亮和劉備誰的能力強,誰做了皇帝,蕭何韓信張良甚至項羽哪個人能力比劉邦差,可最後誰做了皇帝,皇帝不是要你全能,而是要你有識人用人的能力,世界上有四種人,聰明而懶惰的人可以當領導,聰明而勤奮的人可以當領隊,愚蠢而懶惰的人可以當工人,愚蠢而勤快的人萬萬不可用,從他的外號鬼子六,根據後世的行為,主持洋務運動,外交西洋可謂一生為奴,是個聰明而勤快的人,他當恭親王幹實事真的是最合適不過了,反觀咸豐,他罷黜道光時期的奸臣穆彰阿,重用鐵腕能吏肅順,大度放權給曾國藩為首的地方漢人,想想崇禎皇帝刻薄寡恩幾乎一年換一個內閣,一打敗仗就殺頭,以至十七年時間農民軍越打越強,最終身死國滅,而咸豐在位只有十一年,作為一個少數民族皇帝重用漢臣最終為平定太平天國打下基礎,不能不說還是很有氣魄和肚量的。我之所以不看好恭親王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恭親王識人之能不如咸豐,咸豐能對道光投其所好最終獲得皇位,能看出慈禧有呂武之嫌,並讓慈安手握密昭以備不測,然而恭親王看不清道光,對慈禧也一直沒有防備,直到最後失去皇位,後被慈禧架空方後悔莫及,老天對恭親王不薄,恭親王一生兩次有機會染指大清最高權力,第一次是爭奪皇位,他看錯了道光丟了皇位,第二次是咸豐死後,本可成為多爾袞,他又看錯了慈禧,最後成了一個高階打工仔。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試問一個連自己老爸都看不清,只會賣弄自己能力的人,真的能做的好皇帝?一個連慈禧都鬥不過的人,他如何打敗比慈禧更強的列強。很多人同情恭親王,而我卻更同情咸豐皇帝,我覺得他生錯了時代,如果他沒有遇到近代列強,如果他早生一百年,也許他不一定是個明君,但他可以活的更久,可惜他遇到了中華三千年未有之變局,在一個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的國家,即使康熙再生也救不了這千瘡百孔的大清。大家希望恭親王繼位,可能更多的是希望中國少受苦難,跟上時代,屹立於世界之林,但是我認為即使恭親王可以做的更好,也好的有限,改變不了歷史的大方向,恭親王不可能放棄手中權利直接讓清朝變成現代國家,新老思想交替,從封建社會到現代社會過程充滿爭鬥,有爭鬥那痛苦在所難免,想直接跳過這一階段,可能性很小,即使跳過了,也會伴隨後遺症,往往傷害更比從前,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各國都是一次次跌倒一次次站起來,站不起來的都被歷史湮沒了。困難不可怕,可怕的是缺乏面對困難的勇氣,如果一直一帆風順,稍遇挫折便會怨天尤人,那麼結局只有滅亡,國無內憂外患國恆亡,幸運的是中國挺過來了,近代以來的苦難沒有磨滅中華民族的鬥志,反而讓我們越挫越勇,取得今日巨大的成就,這是天佑中華更是先輩的努力,我們無需為道光的選擇惋惜,因為推動中華前進的是歷史潮流而不是他的兩個兒子,無論道光帝如何抉擇都改變不了清朝的滅亡,但無論是誰也擋不住中國的崛起。
-
8 # 歷史課課代表
從日後清朝歷史的發展來看,恭親王各方面的能力包括身體狀況都是明顯強於咸豐帝的。道光皇帝也不傻,他在生前不可能不知道自己這兩個兒子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然而最終的結果竟然是資質平庸、身體殘疾的咸豐帝即位。這主要是因為咸豐帝是道光帝的嫡子,咸豐帝的母親孝全成皇后生前也深受道光帝寵愛,加上咸豐帝給道光帝留下了誠孝仁義的印象。
一、生母受寵,成為嫡子:
咸豐帝的生母是道光皇帝的第三位皇后,她從一個小小的貴人一路升為全嬪、全妃、全貴妃、全皇貴妃,最終在孝慎成皇后去世後被道光帝晉為皇后。道光皇帝一生對孝全皇后極為寵愛,這種寵愛直到皇后去世數年之後,仍然能夠感覺到,孝全皇后與道光帝感情也非常深厚,這種感情在帝后之中是非常罕見的。孝全皇后去世後直到道光帝駕崩的十多年裡,道光帝再沒有冊立過皇后,可見道光帝對皇后的感情之深。由此及彼,道光帝難免對咸豐帝愛屋及烏。這也是咸豐帝被立為皇帝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忠厚仁義,誠孝父皇:
道光帝晚年身體不好,經常纏綿於病榻之中,咸豐帝經常衣不解帶的侍奉在父皇病榻之側,有時看到道光帝生病痛苦,咸豐帝竟然痛哭流涕,這些都讓道光帝看在眼裡,感動在心裡。還有一次,道光帝組織皇子去木蘭圍獵,恭親王策馬揚鞭,百發百中,而咸豐帝卻未發一箭,道光帝問他為何,咸豐帝只說現在是春季,很多野獸都懷有幼崽,自己不忍心將其射殺。這在道光帝眼中是非常仁義的表現,也讓道光帝刮目相看。
道光皇帝晚年也曾為了誰來繼承皇位而憂心忡忡,一方面,皇四子奕㤖是嫡子,忠厚仁孝。一方面皇六子奕訢聰明有決斷,能力極強。這讓道光帝非常糾結,很是矛盾。最終,道光帝還是選擇了皇四子奕㤖繼位,而將皇六子封為恭親王。一份遺詔裡安排了兩個皇子的未來,這在清朝秘密立儲制的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這也充分顯示了道光帝內心是多麼的矛盾。
其實我們現在想想,咸豐帝之所以能戰勝恭親王取得皇位。也是有一些示弱成分的。他善於將自己的不擅長巧妙的心藏起來,看似低調,實則是隱忍不發,韜光養晦。
-
9 # 小舟侃侃侃
清宣宗道光帝總共生有九子。其中四子愛新覺羅·奕詝就是後來登基的咸豐帝,不過與道光皇帝的其他子嗣相比,四阿哥資質平平,武藝稀鬆,他後來又是怎麼榮登帝位的呢?
這要從四阿哥的老師杜受田說起。杜受田,山東濱州人,家世顯赫,自幼熟讀詩書,是個十足的學霸。
道光三年,杜受田考取取得會試第一,殿試二甲第—的好成績,被任命為山西學政,官職類似於山西省教育廳的廳長,為國家選拔棟樑之才。
道光15年,博學多識的他得到皇帝賞識,奉召進京,被任命為四阿哥奕詝的老師,教導左右。
杜受田自受命起便對四阿哥奕詝悉心教導,不光傳道解惑,還對其關懷備至,照顧有佳,宛如父母。而四阿哥奕詝對老師也是言聽計從。
雖說道光帝的前三次年幼夭折,四阿哥奕詝被立為儲君,但從文韜武略或是身體素質等方面都不及六阿哥,所以,道光對於未來接班人的選擇也是猶豫起來,心中天平也逐漸向六阿哥傾斜。
廢長立幼乃皇家大忌,若皇帝一意孤行並會使朝政帶來動亂,身為四阿哥老師的杜受田也是十分焦急,於公於私他都得和四阿哥共進退。
有一日,道光皇帝命幾位皇子去南苑狩獵,以考察皇子的武藝,四阿哥奕詝武藝平平,向老師求教,杜受田思考良久說,到場後你自己勿發一弓一箭,只做旁觀,若皇帝問及緣由,你就說:“時值春日,鳥獸正處孕育之時。
為兄弟比武而傷鳥獸性命,於心不忍。寧被父皇責罵,也未放一弓一箭。”當日結束,除四阿哥兩手空空之外,其餘皇子皆斬獲頗豐,道光心中不悅,怒而不發。四阿哥奕詝將老師所教如數作答,皇帝龍顏大悅,誇其說,“此乃君王大度”。
道光重病期間,仍就對於接班人猶豫不絕,想借此考察兩位候選人的能力。六阿哥的老師說到,皇帝問你,此時你必當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彰顯能力與才華,才能被受大任。
而杜受田此時卻教導四阿哥奕詝,與六阿哥相比,論學識與口才你都處於下風,若強逞之,必不如人,因此你不如只管哭泣,以表不捨之情。
覲見之時,道光果然詢問二次家國大事,六阿哥對答如流,道光深感欣慰。而四阿哥只在一旁淚流滿面,無法自已。道光仔細觀二子舉動,最終被四阿哥的舉動感染,於是言到,皇四子仁德,乃當大任。
後來,道光帝駕崩,四阿哥接任帝位,改年號“咸豐”。資質平平的咸豐得以順利登基,一來他是名正言順的儲君,二來也是拜老師杜受田所教,“不做”“不說”雖為權宜之計,不過,卻正中帝心,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
10 # 邊讀邊看話歷史
這事得從咸豐生母開始講起,在清朝諸多后妃封號中,“全”字是最少的,但有一位皇后卻得到了這一封號,她就是咸豐生母——孝全成皇后。
這位皇后27歲封后,卻在33歲暴斃而亡,和她的死亡的有關傳說有很多,諸如道光親自處死、孝和太后下毒以及孝全皇后為讓咸豐繼位喝下催產藥等,這些傳說是怎樣的來龍去脈?孝全皇后又是為何暴斃的呢?
錢士鑑《清宮詞》中有一首提到此事:“如意多因少小憐,蟻杯鴆毒兆當筵,溫成貴寵傷盤水,天語親褒有孝全。”
作者原注:“孝全皇后由皇貴妃攝六宮事,旋正中宮,數年暴崩,事多隱秘。其時孝和太后尚在,家法森嚴,宣宗亦不敢違命也,故特諡之曰:‘全’。”
從《清宮詞》所隱含的意思來看,孝全之死有兩種可能:一種是被皇太后用毒酒毒死的;一種是因孝全犯了“家法”,道光在太后的逼迫下,不得不忍痛割愛,賜死了孝全。
第一種可能,“蟻杯鴆毒兆當筵”。相傳道光十五年孝和皇太后六十歲大壽時,道光帝為討太后歡心,親自制作了皇太后“六旬壽頌”十章。
在太后寢宮壽康宮(在圓明三園之一的綺春園中)裡當眾頌讀,以為祝賀。孝全為了討皇太后和皇帝的歡心,也當場揮毫潑墨,寫成“恭和御詩十章”,獻給太后。
過了幾天,道光向太后請安時,聊起皇后賦詩祝賀的事,頗為得意。太后卻說:“皇后敏慧過人,可惜啊可惜!”道光聽到太后話中有話,很是不解,忙問何意?
太后道:“婦人以德為重,德厚方能載福,若仗著一點才藝賣弄,恐不是有福之人。” 道光諾諾而退。宮中有好事者把太后的這番話添油加醋地傳到了孝全的耳裡。
孝全心生不滿,心想:“我乃堂堂皇后,又生了皇子,將來是要身登大位的,我便是皇太后的命,怎麼就沒有福份呢?”
此後,孝全每次去壽康宮請安時,都難免流露出不滿的情緒,甚至語存譏諷。皇太后當然無法忍受,婆媳從此失和。
道光十九年冬,孝全偶感風寒,生病在床。太后親臨皇后寢宮探望,態度十分慈祥,作為兒子的道光深感欣慰。
轉眼過了春節,孝全的病漸有起色,便坐上鳳輦去給太后叩頭謝恩。婆媳二人聊得很開心,關係似乎好轉。過了幾天,太后派人送來了一瓶好酒,孝全喝後就暴崩了。
這一說法,太像故事了,事實上也出自野史,不足為信。
第二種說法,“溫成貴寵傷盤水”。“溫成”指的是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死後賜諡“溫成皇后”),年僅三十一歲就去世了。
“溫成貴寵”應指孝全像張貴妃一樣,得到了皇帝的異常寵愛,但是也像張貴妃一樣,紅顏薄命,盛年崩逝。
至於“傷盤水”三字,卻透露出其他一些資訊。“盤水”,原意是盤中之水,指靜止的水。《漢書·賈誼傳》中有“盤水加劍”。
顏師古注引如淳曰:“水性平,若己有正罪,君以平法治之也。加劍,當以自刎也。”所以後來“盤水”一詞就有了“處死”的意思。
“傷盤水”三字合在一起,就是“為處死(像溫成皇后一樣的孝全)而傷心”,其主語自然是道光帝。
也就是說,孝全是被道光帝處死的(當然,很可能是被迫的)。至於箇中原因,也有著種種猜測。
猜測一,孝全曾像張貴妃一樣為自己的親屬求官,事情被治宮嚴格的孝和太后知道後,逼迫道光帝賜死孝全。
不過此說比較牽強。嬪妃為“孃家人”求官是常事,雖然違反“嬪妃不得干政”的規定,但是眾多的例子卻表明,為此而得到處分的嬪妃是很少的。
原因很簡單,能提出這種請求的嬪妃,通常都是得寵之人,皇帝頂多是委婉拒絕,不大可能有什麼懲戒的。
以張貴妃為例,她就曾為自己的伯父張堯佐求官,白天求、晚上求,纏得宋仁宗沒法,差不多已經答應了,可是因為大臣反對,最後並沒有滿足她的要求。
仁宗不但沒對她有任何責難,或許相反,內心還有所歉疚。孝全貴為皇后,又是道光帝當時最寵愛的女人,若有所求,最壞的結果也就是皇上不答應,不大可能有什麼實質性的重罰。
猜測二,故意早產、事敗被處死。傳說,孝全和祥妃幾乎同時懷孕,為了比祥妃早一點生下孩子,孝全暗地裡讓御醫配製了催產藥物。
孝全吃了催產藥後果然比祥妃提早六天生下了兒子,即皇四子奕詝。孝全“早”生貴子後“母以子貴”,進封為皇貴妃,進而被正式冊立為皇后。
她的兒子奕詝,也成了最重要的皇位繼承人人選。正所謂一步遲步步遲,出生在六天之後的祥妃之子五阿哥奕誴,從小就不受道光寵愛。
奕誴十五歲時被過繼給了道光的兄弟、也就是他的叔叔惇親王綿愷,喪失了繼承皇位的機會,祥妃本人也“降級”為貴人。
孝全“早產”的策略雖然佔盡先機,但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後來終於有人向皇太后告發了此事。皇太后盛怒之下(豈能拿龍子的性命開玩笑!?),令道光賜死了孝全。
此一猜測,曾經非常盛行,大概是皇四子和皇五子出生僅相差六天這一巧合而引起的聯想,但是並沒有多少合理性。
過去嬰兒的成活率本來就低,而主動地讓孩子早產,無疑會大大增加嬰兒夭折的機率,可以說是一招極險的棋。
成功了固然能夠“早生貴子”佔據上風,失敗了卻有可能母子俱損,實在得不償失。且清朝的皇位傳承製度與其它皇朝不同,從來就沒有“立長”的祖制。
從邏輯上說,早生兒子還是晚生兒子,跟能否繼承皇位沒有直接的關聯,因此,這一點也不是嬪妃們爭取的重點。
此外,這一猜測用五阿哥奕誴出嗣和祥妃降位來說事,也沒什麼道理。道光帝讓奕誴出嗣給自己的兄弟諄親王綿愷,自有他的道理。
奕誴雖然只比四阿哥奕詝小六天,但兄弟二人的智力水平卻有很大的差異。
奕詝雖也有許多的缺點(後文會提到),但是有一樣是出色的——文采,讀書寫文章水平相當不錯,按照清朝皇家的標準來說,皇子會讀書,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優點(所以咸豐死後的諡號才會是“文宗”)。
而奕誴呢,書讀得很糟,個性也比較粗獷,自然不合“父皇”的心意。道光帝想出的讓奕誴出嗣的辦法,可以說相當高明。
既明白地表示“五阿哥”沒有繼承皇位的資格,等於變相地對他進行了保護,免除了手足相殘的悲劇,同時又保證了他一生能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奕誴名義上的“父親”綿愷,在奕誴出繼的時候已經去世,奕誴不但得到了一個現成的爵位,而且還有大筆的花不完的錢。
對於這個才具一般的兒子,道光帝也算是費盡心思,給他做了最好的安排。
至於奕誴的生母祥妃,後來的確一度被降為貴人;不過,被道光帝降位的嬪妃,並不是只有祥妃一人。
實際上,道光帝是清朝的皇帝中給妃嬪降位最多的一個,最極端的,可以從貴妃直降到貴人(成貴妃)。
這可能跟這位皇帝喜怒無常的脾氣有關,而與祥妃比孝全晚幾天生兒子,沒什麼關係。
雖然關於“早生貴子”的說法很可能是無稽之談,但是關於孝全的另外一個事實卻值得注意。
在她當皇后的六年時間裡,道光帝的後宮嬪妃們沒有生下過一個兒女,而此前她們生育了六男六女,孝全去世後也生了三男四女。是巧合?還是孝全使用了陰險的手段?
在陰森恐怖的後宮裡“一切皆有可能”。孝全是否因為某次行事不密被太后或者道光帝發現,最終被賜死呢?關於這一點,有一個“毒魚宴”的故事比較流行。
道光晚年,在考慮皇位繼承人的時候,誰都能看出,有資格成為皇太子的只有四阿哥奕詝和六阿哥奕訢兩人。
奕詝雖然是皇后所生,既是嫡子,又是實際上的長子,但從個人條件來說,不論是相貌,還是聰明度,不論是文才,還是武功,都遠不及奕訢。
這一點,就足以引起一心想讓兒子當皇帝的孝全皇后的嫉恨和不安。
據野史記載,一天,奕詝和奕訢哥兒倆在孝全居住的鐘粹宮玩耍,孝全留奕訢吃飯。臨近開飯,孝全偷偷叫來兒子奕詝,讓他不要吃桌上的魚。
奕詝不明白原因,不肯聽從,孝全只好把圖謀告訴了他。但奕詝與奕訢感情很好,吃飯奕訢要夾魚吃,奕詝就在桌子底下使勁踹他的腳。
聰明的奕訢當然明白其意,就沒有動筷吃魚。恰巧此時宮裡有隻貓跑來吃魚,吃完後就倒地死了。
此事驚動了皇太后。查清真相後,太后大怒,便命令道光賜死孝全。道光雖然不捨得,但母命難違,不得不賜孝全自盡。
關於孝全皇后的死因雖然有種種猜測,但是因為能夠作為證據的資料實在太少,所以至今也都是傳說而已,沒有定論。
不過,以上幾種說法,都和她的婆婆孝和太后有關,所以有必要把這位老太太也交代一下。這位孝和太后並不是道光帝的生母。
道光帝是嘉慶帝的第一位皇后所生,嘉慶二年這位皇后就去世了,嘉慶於是就讓孝和繼任皇后。
道光當皇子的時候,孝和一直對他很好,雖然她自己也生了兩個兒子(其一就是奕誴過繼的父親諄親王綿愷),但是當嘉慶皇帝在避暑山莊突然駕崩,一時找不到遺詔時,孝和卻主動傳旨讓道光繼位。
由於孝和在關鍵時刻的支援,道光帝對這位“繼母”尊重有加,不但尊她為太后,而且非常孝順。最突出的一個例子是,孝和太后去世時,道光本人的身體狀況也不是很好。
可是他還堅持按照兒子的禮節在靈前盡孝,以至於消耗了過多的體力,沒過一年自己也駕崩了。
道光帝在孝和太后死後還能不顧性命地盡孝,在太后生前不敢違拗,那是完全說得通的,那麼多的傳說故事把孝全之死歸因於孝和太后,原因大概就在於此。
透過眾多的傳說故事,我們也可以猜測一下孝全本人的性格特徵。有清一代,得到“全”做封號的妃嬪實在稀少。
孝全從嬪位開始就得此封號,她本人的才貌雙全,才華外露,不言自明。靠著道光帝所重視的“全”字,孝全二十七歲登上後位,可謂少年得志。
但也難免會鋒芒太露,令人側目。碰到孝和這麼一位強勢的婆婆,孝全還不知收斂,最後傳出因“賀壽詩”、“毒魚宴”等等引起的“賜死”慘劇,可見積怨非止一日、也非止一端。或許可以說,孝全的悲劇,也是她自身性格的悲劇。
回覆列表
道光選嗣的時候,咸豐的老師知道咸豐的個人能力不及奕欣,所以出主意,要求咸豐不在政務和個人能力上與奕欣爭鋒,只表現對皇帝的孝順,對兄弟的友愛,個人的仁慈就可以了。
後面,道光因故去熱河處理蒙古事務。當時天氣很冷,奕欣送行的時候寫詩預祝道光馬到成功,也給出了幾條不錯的建議。咸豐卻拉著道光的衣服哭泣。道光問他,咸豐說,父皇不辭辛苦,這麼冷的天都要去處理國事,兒子只恨自己能力不足,怕耽誤了國家大事,不敢請求跟隨。因為無法為父皇分憂,所以才嚎啕大哭。那道光就覺得咸豐人誠懇,又孝順。
就這麼的,道光雖然是認可了奕欣的個人能力,甚至在秘密建儲的同一張詔書中正式封其為親王,這是整個清朝歷史上是沒有過的。但最終還是以仁慈,節儉,孝順,誠懇這些理由選擇咸豐做繼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