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喇叭

    攝影中的微距攝影,是很有韻味的一個門類,比如,拍攝古老門板上一個斑駁的虎形銅環,甚至於拍攝朽門的樹木紋理,還有,拍攝鑽在花蕊裡採蜜的蜜蜂,毛茸茸的腿上,沾滿了花粉,都特有意思的。

      

    微距攝影,沒有太深的奧妙,基本上,有一定攝影基礎的朋友們,都能上手,但要拍得精深,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需要較好的裝置,較紮實的攝影理論基礎,較妙的創意和藝術構思,較穩健的"臨門一腳"(具體拍攝)功夫。

      

    在我看來,要搞好微距攝影,需把控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擁有相適應的專業鏡頭

      我們說的微距攝影,一般而言,是指拍攝比物體正常尺寸要大的影象,即影象大小與實物大小的比例超過1∶1。基於這一點,傳統相機鏡頭的焦距較長(鏡頭面和被攝物體之間有較長的水平距離),那麼,拍出來畫面上的實物形象,肯定要小於現場中實物的大小,這樣的話,實物有些平時我們觀察不到的細節,也就無法在所拍照片上展現出來。由於這個原因,要較好地實現微距拍照,需要配備微距鏡頭(包括標準距50mm~60mm、中距約90mm~105mm與長距180mm~200mm)、三腳架等附件。這裡,需要弄清楚,上面所提到的鏡頭,是微距鏡頭,而不是平時常用的普通鏡頭,或變焦鏡頭。

      二是儘量使用相機上的"微距拍攝"

      現在市面上的數碼相機,大都具有微距拍攝功能,一般,相機具有"微距拍攝"模式的,儘量是用這種模式,另外一定要注意,使用這種模式,在相機和物體之間的距離小於20cm時,最好使用LCD取景,而不用光學取景器,因為光學取景器在拍攝遠距離景物時它和鏡頭捕獲的範圍相差不大,但當使用微距模式時這個差距就大了。

      三是最好採用手動對焦模式

      微距攝影使用自動對焦功能,有時焦點滑來滑去,不大容易對準焦點,比手動還要慢。有時,焦點對好了,被拍攝的小蜜蜂等不及了,飛走了。手動對焦就不存在這一點,另外,還有一個好處,就是有時我們的對焦物並不是在畫面中央,而是在"黃金點"上,用自動對焦,對準的可能不是這個拍攝物,而手動對焦可排除這種憂慮,它會保證焦點在被攝主體上精準落位,按拍攝者的要求精準對焦,清晰結影。如果非得要採用自動對焦的模式,那麼可將相機鏡頭選取畫面上最吸引人的部分,也就是你最想表現的部分,半按快門,在焦點對準、相機顯示"合焦"以後,輕輕地、穩穩地按下快門。

     

      四是微距拍攝昆蟲小鳥尤重對焦眼睛

      所有的微距攝影中,拍攝昆蟲類、小鳥類的片子最為出彩,最能彪顯微距攝影的張力。比如,絲網上的蜘蛛,花蕾中的蜜蜂等等,對這類主體的拍攝,焦點的選擇應該落在被攝物的眼睛上。眼睛是生命靈氣所在,拍得越清晰越好。

      五是拍攝時靈活掌控聚焦與景深

    微距攝影作品的優劣,景深起著很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微距拍攝物體時鏡頭距景物很近,所以景深一般都很淺(就是背景很朦朧,有的幾乎看不清楚)。比如拍攝蜜蜂縱向相對於鏡頭,對焦對在蜜蜂的眼睛,結果往往是頭部比較清晰,但身體部位模糊不堪,不太理想。所以,為了讓蜜蜂整體上都清晰,需要適當加強景深,因此要特別注意聚焦與景深的調整。

      這裡,首先要對景深和光圈的關係有個概念。必須清楚,在焦距不變的情況下,光圈數值越小(就是大光圈),景深就越淺(被物焦點後的背景朦朧),光圈數值越大(小光圈),景深越深(被攝物焦點後的背景清晰)。拍攝花鳥魚蟲,為了充分展現細節,縱向增加主體的清晰度,一般適宜用較大的光圈值以加深景深。

      

    其次,要了解鏡頭和景物間的距離對景深的影響。這個距離越遠景深越深,距離越近景深越淺。有時,拍攝的主體物是多個的,又是散狀的,且有要求都比較清晰,比如拍攝多隻蜜蜂,這時,最好把蜜蜂都能放到同一個與鏡頭軸向垂直的平面裡,否則會有一部分主體可能不夠銳利。有的朋友在拍攝這類物體時,在微距鏡前加一枚廣角鏡頭,這樣也解決了問題。

      最後是要明白焦距和景深的"不解之緣"。攝影中是這樣的,不同的光圈和焦距的組合,可以產生不同的景深,微距攝影亦然。焦距數值越大,景深越淺,108毫米的微距鏡頭,景深自然要比90毫米的微距鏡頭淺的多;焦距數值越小景深越深。在踐行微距攝影時,應該慢慢學會合理地利用光圈和焦距的組合,比如,拍攝人物大頭貼,那麼可以採用90毫米的微距鏡頭,這樣,既能虛化背景,又能保證主體清晰。

      另外,有幾個小實招也可借鑑:

    1. 儘量使用遙控或用快門線拍攝,或者是使用相機的定時自拍功能拍攝,這樣容易獲得清晰的照片。

    2. 拍小昆蟲,高速快門為要,因為小昆蟲受驚擾容易飛走。獲取高速快門有三法。一是使用大光圈,提高快門速度。二是使用高ISO,但高ISO會造成畫面較粗糙,不建議使用。三是小光圈+閃光燈,閃光燈上加柔光罩。

      3.適當嘗試逆光效果。特別是邊緣薄且透的植物花、葉之類,逆光下會表現出特別的美感。

  • 2 # 野馬攝影

    微距的話,還是有挺多講究的,我也是一個微距愛好者,也拍了不少微距的照片,就以我自己的經驗來說一下:微距拍攝的器材與注意事項,及如何拍出清晰、好看的微距照片。

    一、拍攝微距的器材

    1、首選微距鏡頭

    微距鏡頭的光學結構讓鏡頭的最近對焦鏡頭變的更短,可以更靠近被攝物,因此可以拍出放大倍率更大的物體。且微距鏡頭有針對微距攝影進行最佳化,一般色彩及銳度都很不錯,故有微距無弱旅之程。

    2、近攝鏡片

    是一組類似於濾鏡的鏡片,針對不同鏡頭的口徑選擇對應的近攝鏡即可。裝上近攝鏡後,鏡頭的最近對焦距離縮短,可拍攝微距,但對成像質量有所影響,且無法對較遠處對焦。

    3、近攝接圈

    是一個類似轉接環的東西,接在鏡頭與機身之間,從而改變鏡頭的光學結構,讓最短對焦距離變短。對成像質量影響較少,但接了之後,部分接環無法傳遞自動對焦資料,且也無法對較遠處進行難焦。

    4、鏡頭反接

    也是有一個接環,但這種轉接事實上效果較差,不推薦。

    5、三腳架

    由於靠近被攝物較近,物體放大倍率較高,小的抖動都會被放大,對成像質量造成嚴重影響,因此利用三腳架拍攝是必須的。

    6、環形閃光燈

    是一種微距專用的閃光燈,是環狀放置於鏡頭前的閃光燈,目的是為被攝物提供均勻的光照。

    二、拍微距的注意事項,拍出清晰照片

    1、抖動的消除

    前面我們說過,微距會放大抖動的效果,所以需要儘可能的消除各種抖動。

    A 使用三腳架;

    B 使用快門線或者自拍模式,減少抖動;

    C 使用反光板預升功能(針對單反)。

    2、景深的控制

    由於微距拍攝時離物體的距離較近,景深是很淺的,所以我們需要對景深進行控制

    A 使用小光圈;

    B 使用景深合成方式,以使得前後都清晰(針對美食等題材)。

    三、微距如何拍才好看

    1、注意測光的準確

    在微距中,主體與背景可能光比會比較大,一般採用區域性測光或點測光,以確保主題的正確曝光。

    2、用一些小工具,如黑色卡紙、噴壺、夾子等

    比如黑色卡紙放在主體後,可以營造一種漆黑一片的背景效果,達到突出主體的效果。噴壺是為了給花等植物上製造出小水珠的利器。夾子可以減少風的干擾。

    3、突出主題、簡潔構圖

    微距的主題一般比較明確,此時可以多做減法,從畫現中減掉多餘的部分。

    4、獨特視角

    為什麼人們喜歡微距,是因為微距給了我們陌生感,嘗試再改變一下視角,讓這種陌生感更強烈些。

    5、靠近些,再靠近些

    利用更大的放大倍率,會看到一個不同的世界!

  • 3 # 亂哥視覺

    拍攝微距照片,一般需要微距鏡頭,普通鏡頭透過轉接近攝接圈也可以拍攝微距照片,拍攝微距一般鏡頭和拍攝物體距離較近需要藉助三腳架做支撐,才能拍出清晰的微距作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7歲9個月女孩讀一年級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