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055445245615

    古代天文學一般指的就是天體測量,其最大的貢獻主要是對時間的測定,也就是曆法。

    在古代,公元前1234年5月6日下午7點8分9秒,我們的某位祖先完成了一天勞作,可能正在休息。他並不知道現在是何年何月何日,當然這並不影響他睡覺,但是,莊稼的成長是需要適宜的氣候的(如果你在秋天播種並且家裡沒有餘糧,你就會餓死),所以他必須瞭解,什麼時候播種是比較容易收穫的,因此他需要知道大致的時間變化。我們聰明的祖先發現,天體的運動是與氣候的變化是有聯絡的。也就是說,可以從天體運動來推測氣候變化。因此,我只要做個時間表,只要天體運動到特定的位置,我做特定的事情(比如播種、插秧),不就可以保證收穫了嘛?於是在此基礎上,“二十四節氣”應運而生!

    後來,我們的祖先又發現,總是和別人約定在春分前一天見面,夏至後兩天吃飯非常麻煩,應該有個時間標準。這個標準的參照物最好是不變的(不用經常修改)、週期的(因為時間是週期的)。抬頭一看,星星,不就是符合這些條件的最佳選擇嘛?於是,年、月、日、時應運而生!

    過了幾百年,祖先又發現,時間表不靈了,本來是應該播種的日子,可是外面還在下雪!怎麼回事?原來,是我們之前規定的時間與自然界真實流逝的時間之間有誤差。比如我們規定一年是365天,但是自然界實際上是365.3422天(這裡按回歸年計算的)。一年有0.3422天的誤差,三年大概就有一天的誤差,所以每隔三年就有一個閏年。同樣,一百年就是34.22天的誤差,三百年後穿著襯衫就可以過年了!

    怎麼辦?

    自然界的時間流逝也體現在天體運動上,精確計算天體運動的時間,就可以減小時間誤差。根據天體運動來推算年、月、日的時間長度和它們之間的關係,並制定相關的計算法則,這就是曆法。這是天文學最古老而最重要的應用。

    補充一下:

    曆法對於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極其重要,人們根據曆法來進行打漁、畜牧、耕種等社會生產,這些都是人類生存的最基本的需要,因此幾乎每個文明都會有自己的歷法。但是就其基本原理來說,不外乎三種:太陰曆,太陽曆,以及陰陽曆。具體來說:

    太陰曆,簡稱陰曆,以朔望月(也就是月亮的變化)為依據,如伊斯蘭曆。其優點是日期和月相吻合的很好,對於預測海洋潮汐、安排漁業生產等有一定的指導作用。但是缺點是與季節變化嚴重脫節,不適用於農業和畜牧業;太陽曆,以太陽週年運動為依據,如現行的公曆(又稱格里高利曆)。其內容比較簡潔,便於記憶,而且精度較高,於天時符合較好。但是其中的“月”是認為定義,並無天文意義;陰陽曆,其綜合考慮太陽和月亮的運動並以此為依據,具體來說以朔望月作為月的單位,並且取歷年平均長度儘可能接近迴歸年(即太陽連續兩次過春分點的時間間隔,約為365.2422個太陽日),如中國的農曆。其既能使每個年份基本符合季節變化(適用於耕種),又能使每一月份的日期與月相對應。但是缺點是歷年長度相差過大(有的年有閏月,有的沒有),制歷複雜,不利於記憶(大家對於中國農曆的複雜應該有體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養老機構分為哪些類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