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pllhd43874

    這首詞中的意象。缺月、疏桐、寒枝,幽人獨往,孤鴻縹緲,寂寞沙洲。顯然這首詞中啊,作者借月夜孤鴻這一形象託物寓懷、託物言志,表達了自己孤高自詡,蔑視流俗的心境。“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在這裡蘇軾透過寫自己深夜院中所見的景色,營造出夜深人靜、月掛疏桐的孤寂氛圍。“漏”,漏斷的“漏”是指古人計時用的漏壺,漏斷也就是指深夜,也就是說在漏壺水盡、更深人靜的時候,他步出庭院,抬頭望月。這是一個非常孤寂的夜晚,月兒似乎也知趣,從稀疏的桐樹間透出清輝,像是掛在枝丫之間。接下來的兩句,“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周圍是那麼的寧靜幽寂,在萬物入夢的此刻,沒有誰像自己這樣在月光下孤寂地徘徊,他就像是一隻孤單飛過天穹的悽清的大雁啊。與《記承天寺夜遊》中寫到的閒人不同,蘇軾在這裡鋪墊的是幽人與孤鴻的出場,這是一位獨來獨往、心事浩茫的幽人,同時還有那飄渺的孤鴻。當這兩個意象結合在一起的時候,就產生了一組重要的對應關係,讓我們不由得聯想到幽人那高冷的心境正與那飄渺若仙的孤鴻之影一般無二啊。這兩句既是實寫景,又是透過人與孤鴻的對應,用象徵的手法表達了幽人的超凡脫俗、不融於世,也寫出了一種深刻的孤獨,尤其是心理的孤獨,是許多優秀的作品所要表達的終極關懷。到了下闋蘇軾更是把鴻與人放置於同一情境之中來寫。“驚喜卻回頭,有恨無人省”。這一句“有恨無人省”,簡直直白至極地寫出自己的孤獨和寂寞啊。人在孤獨的時候總會茫然四顧,總要尋尋覓覓,但常常找到的最終不過是更多的孤獨,不論是“有恨無人省”,還是“拔劍四顧心茫然”,其實都是對世間知音的極度渴望啊!“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最後兩句呢,繼續寫景寫孤鴻,描寫沒有同伴的孤鴻只能在寒枝之間飛來飛去,揀盡寒枝卻不肯棲息,最後宿於寂寞荒涼的沙洲,獨自度過寒冷無比的夜晚。這裡雖然只寫了孤鴻,不再寫幽人,當我們卻仍能深深地感受到人的存在,感受到作者貶謫黃州時期的孤寂處境和高潔自詡,還有不願隨波逐流的心境。在詞中作者把自己的主觀感情加以物件化,寫幽人與孤鴻惺惺相惜,在高超的藝術技巧之中蘊藏的是無比的深情。擴充套件資料《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宋代:蘇軾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譯文:殘月高掛在稀疏的梧桐,滴漏聲斷人群開始安靜了。誰能見幽居人獨自往來,彷彿那縹緲的孤雁身影。它突然惦起又回首匆匆,心裡有恨卻無人能懂。它揀遍了寒冷的樹枝不肯棲息,卻躲到寂寞的沙洲甘願受苦。創作背景據史料記載,此詞為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十二月或元豐六年(1083年)初作於黃州,定慧院在今天的湖北黃岡縣東南,又作定惠院,蘇軾另有《遊定惠院記》一文。由上可知這首詞是蘇軾初貶黃州寓居定慧院時所作。蘇軾因所謂的“烏臺詩案”,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蘇軾自元豐三年(1080年)二月至黃州,至元豐七年(1084年)六月移汝州,在黃州貶所居住四年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公交車上配安全員的做法可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