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見金金

    網際網路+農業的困難在哪?

    12月20日,全國政協委員、九三學社中央監督委員會委員吳鴻提醒說,儘管國家“網際網路+”戰略形成了現代農業新動能,促進了傳統農業的變革和裂變,但是政府仍需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問題,不能“缺位”“越位”,更不能拍腦袋決策搞一言堂。

    他是在人民政協報社主辦的第11期財經智庫座談會上作出上述表示的。此期座談會的主題是“‘網際網路+農業’的碰撞與變革——電商平臺重構農業產業鏈助推三產融合”。

    今年7月,《國務院關於積極推進“網際網路+”行動的指導意見》明確了未來3年和10年的發展目標,意味著“網際網路+”正式從概念上升為行動。農業這個最基礎的行業也站在了網際網路的風口,大有“老樹發新芽”的趨勢。吳鴻認為,“網際網路+農業”的本質是透過資訊化技術,促進一二三產融合,提高農業自動化和產業化經營水平,全面提高農業產業的競爭力。

    對於消費者而言,網際網路完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保障“舌尖上的安全”。“網際網路+農業”雖然是發展趨勢,但也面臨著不少困難。

    首要的即是政府的角色定位問題——政府如何發揮作用?如何做到“不缺位”的同時“不越位”。

    他指出,目前,一些地方在電子商務政策制定過程拍腦袋決策、一把手說了算、為政績工程制定政策的現象仍存在,缺乏廣泛和深入的調研,有些電商扶持和鼓勵政策與市場需求相差太遠,而且一任領導一個想法,政策的延續性不強;有些地區的政策出臺後,具體的落實效果沒有監控,比如培訓的效果未經檢測和跟蹤,導致最後培訓形式化;還有一些地區為了政績工程,樹立幾個示範和典型案例,提出過高於農戶或企業的實際情況和發展能力的要求,最後導致示範單位也盲目追求面上資料,忽視真正的市場需求和紮實的運營。

    鄉村物流體系建設也是個難點。過去中國農村傳統農業和商業對接方式依靠“趕集”方式,網際網路出現後,傳統的趕集方式逐漸變為“網上趕集”,傳統的“車馬配送”正在轉變為現代物流配送。“但中國農村地域遼闊、村莊分散,特別是落後地區網上交易後,購銷產品量少而分散,給物流配送增加難度,一時難以解決。”

    對於農產品(生鮮)電商來說,冷鏈是一個關鍵因素。但冷鏈系統不僅僅需要建冷庫,同時還需要配備冷藏和冷凍配送車輛、冷藏週轉箱及恆溫裝置,以及供應鏈末端的宅配冷藏配送工具,這些投入並非小數目,個人和中小企業大都難以承擔。

    另外,指出,農村電商還面臨人才匱乏的困境。目前,中國農村地區資訊獲取能力不足,電商人才匱乏;農民電商經營思想落後,以模仿為主,容易陷入惡性競爭。

  • 2 # 皖K李偉

    可以 用網際網路 來參加一些合作社 ,在網上還可以查閱關於農業生產的資料,幫助你更好的利用土地、進行生產。可以在網上 購買一些在農業方面有用的東西:化肥、種子等 一般的這些東西在網上會很便宜的。你還可以在網上 來推銷你的 農作物 在網上你會找到很好的合作商、很實惠的賣出價格。還有很多我沒有提出來,不過你要是真的利用好網際網路 ,在不久的將來,你會發現你在農業方面的經營會更上一層樓,農業經濟會越來越好的!!!!!!!!!!!!!!!!!

  • 3 # 村野輝哥

    “網際網路+農業”困難在哪兒?

    第一、農村面積大,交通不便,村莊分散,農村的種植、養殖過於分散,農產品難於集中包裝,發貨,給網際網路電商和快遞公司、物流公司配送造成一定難度。由於農村的農產品過於分散,運輸和人工成本增大,對農民生產的農產品銷售價格有所衝擊,降低了農產品價格,減少了收入。現在還做不到過於偏僻、分散的鄉鎮、村莊、山村設立快遞、物流配送點。

    第二、很多農產品的保鮮期很短,比如小白菜、空心菜、菜心、生菜、油麥菜、上海青等保鮮期短,容易變壞的蔬菜,無法在短時間內透過快遞、物流送到消費者手裡。

    第三、配送過程中的冷藏、冷凍的車輛,冷藏週轉箱以及末端冷藏配送工具等裝置費用太大,一般的個人和中小企業承擔不起。

    第四、農村的電商方面的人才缺乏,獲取行情的資訊的能力有限,喜歡跟風,跟著別人後面去做,有引起惡性競爭的危險。

    對於城裡的消費者來說,網際網路+農業的模式,是一件很大的好事,可以輕易的吃到綠色健康的有機食品,改善了生活品質,提高了生活質量,同時也為新農村的發展走出了一條惠民的好路。

  • 4 # 老楊說農

    網際網路十農業是利用現代資訊科技對傳統農業進行改造,提升作務,經營,管理,營銷各個環節。利用大資料,生物技術,物理化學等手段指導影響改造農業。

    第一,農村人文化素質較低,人才較稀缺。現代資訊科技,經營管理等人才更缺!

    第二,制約農業發展的資金因農業仍受氣候,市場等原因,資本難以進入或者不願進入!

    第三,電商的物流和基礎網路覆蓋仍然不足,雖然有長足進步,仍顯不足。

    第四,農業的回報期長,回報不足,生產環境艱苦,人們不願回到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仍不充分!

  • 5 # 黔農掌櫃

    當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明顯的“二元結構”問題,其中主要表現在中國城鄉、東西部之間等。改變農村發展模式,以一種新的經濟形態--“網際網路+產業”來促進經濟發展是廣大農村地區未來經濟發展的趨勢,應注重解決農村交通改善、鄉村物流暢通、網際網路交易產品質量難題。網際網路已經成為引領農村發展的重要手段。發揮網際網路推進現代農業建設、促進產業化經營、培養農村致富的帶頭人、改善鄉村治理等方面作用,注重解決小農戶對接大市場難題、鄉村物流體系建設難題、農村資訊獲取能力不足難題、網際網路交易產品質量難題。網際網路在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中,透過農業的多功能,對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等發揮了巨大作用。給予以下建議:

    鄉政府應當積極鼓勵從事農業科研的大學生積極下鄉,將技術帶到農村;透過網際網路滲透到農業產業鏈各環節。農民所需的生產資料可以與農資電商和農機具電商進行對接,透過手機、電腦等智慧終端購買;與大學專家建設網際網路互動平臺或者專家下鄉開展培訓講座,實現在生產中,農民可藉助網際網路和農業資訊服務平臺,開展智慧農業和精準農業生產;大力改善鄉村馬路,透過“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解決農產品銷路問題,比如透過快遞公司實現了向全國暢銷的路徑等等;切實落實農村土地流轉,因地制宜推進新型農村物流建設,是徹底解決農業問題的有效途徑。

  • 6 # 籬笆院的男主人

    “網際網路+農業”做為振興農村經濟,農民脫貧致富,實現農業現代化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這個問題作為普通民眾, 做為一名農業從事者,感受所面臨的困難有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 農村的資訊化建設還很薄弱。據相關調查顯示, 目前農村仍有5萬多個行政村沒有通寬頻,70%以上的農民沒有利用網際網路,農村網際網路的普及率為35.4%, 對於農村“網際網路+”的推行發展,是個需要急待完善的基礎建設。另外,由於農村分散,人口密度小,地處偏遠, 搭建訊號站成本高,輸電線路損耗大,導致牽寬頻成本高,網速慢。

    第二, 鄉村物流網路體系建設難度大。 過去我們是傳統農業,農產品的商業渠道依靠“趕集”方式。如今網際網路的普及, 也從傳統的簡單商業模式, 逐漸變為足不出戶實現網上購物,促使現代物流配送的發展。由於有相當多的農村地處偏僻,物流網路很難覆蓋到,或要物流配送難度大。目前比較值得欣喜是鄉鎮物流比較完善,交通方便的農村也設立了物流網點。

    第三,農民對電商的認識度需提升。由於網際網路在農村普及時間還很短, 農民對網路, 電商的概念還很模糊。 這就需要對農村的電商理念進行普及, 加強農民對電商的瞭解, 尤其是農村基層幹部,農村合作社進行宣傳,把晦澀難懂的農村電商用農民的語言去宣講。

  • 7 # 賣裝修材料的大為

    網際網路+農業,這個問題是點對點的,但是中間的路途是很漫長的。

    其實在我個人理解就農產品在網上銷售。

    今年6月,櫻桃產果時期我也是想走網際網路銷售的模式

    首先,我們要解決物流的問題,在5月份的時候,我就聯絡了順豐快遞,德邦物流,京東快遞。計劃是德邦發省內,京東路線走有京東空運直接到達的地方,其餘的發順豐。

    每個快遞公司的政策不一樣,德邦只需要去籤合同就可以,省內價位固定8元/單,東三省18元/單。簽完合同直接享受優惠。京東是透過京東小哥第二天大客戶賬號就下來了,價格是順豐折後的7折左右。順豐算是比較繁瑣的,拍照,準備營業執照,籤一大堆檔案。大概15天審批完畢,然後繳納5000元或者1萬的預存款。遼寧省內直接享受12元/單的折扣價。其它地區按階梯標準實行不同的折扣,比如京津冀,江浙滬滿1萬元是7折,3萬6.6折會有一個折扣標準,前期按正常價位收取,到7月底進行統一核算,然後進行差價的返還。

    解決完快遞接下來解決包裝,大部分櫻桃商家採用的是泡沫箱,但是如果後期量大,泡沫箱來不及放味,櫻桃被密閉2-3天就有很大的異味。所以,我一直採用的是珍珠棉,雖然價格翻倍,但考慮到使用者感受還是訂了2000個珍珠棉包裝,同時又得準備冰袋和紙盒包裝。

    後續問題解決好了,就等著櫻桃結果了,今年是第二年做電商,所以也不算是沒有經驗,但是新的問題來了,去年是從樹上直接摘好果根據發貨斤數直接打包,但是後期還得清理樹上的爛果和地上的爛果要不會產生蟲卵。所以,今年採取的是統果下樹,挑選,篩選以後打包。但是我們村裡的勞動力整體年齡偏大,挑櫻桃的時間長了眼睛就花了,所以,包裝裡面就有裂縫的櫻桃,運輸時間一長就會影響好果。所以,到了後期,考慮到今年果品,篩選有問題就停止了線上銷售。

    整理一下我今年做線上銷售遇到的問題,咱們回頭來一起梳理一下題目說到的網際網路+農業的問題。

    網際網路銷售有兩個最大的問題,你的銷量和配送量。

    現在網上帶貨和線上銷售的體量都很大,對於農戶最大的問題以我為例,是我的摘果量。我們院子有佔地200畝,產櫻桃15萬斤,每天最大采摘量是7000斤,還得選果,篩果,包裝。按5斤包裝,就是1400份。這個體量對我來說現在挺難的。

    根本的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機械化的摘果,選果,包裝,來解決配送問題。

    以上為我個人的經歷和看法。

    您的支援是對我最大的幫助

  • 8 # 衛興潤

    關於您提的問題,或是說這個很“熱鬧”的話題,我一向持質疑的態度。

    1.什麼是網際網路?

    2.網際網路的作用是什麼?

    3.網際網路與農業的關係。

    這幾個問題我們需要很清楚,才能得出正確的答案。也才能真正使用網際網路;也才能使網際網路發揮應有的作用。

    一、網際網路發展到現在,對農業應該說是有很大的幫助或是促進作用。這種幫助或是促進作用並不是現在99%的人所以為的“農產品”銷售。而是農業科學技術的指導或是普及與宣傳。

    在以前由於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限制,有好的種植、養殖技術卻不能及時下鄉。而現在有網際網路,那麼這種技術就可以很快的傳播下去。這才是網際網路對農業的真正作用。

    二、至於使用網際網路銷售,那只是一個資訊的傳播。真正網際網路銷售並不能直接對接。

    我們很多人“熱衷於”想象。說城市農產品價格高,是因為“中間商”獲取了中間利潤導致的。不能否認中間商獲取密碼利潤這個事實。但是我們必須理智的看問題。如果沒有中間商,那麼請問農產品您能獲得麼?我這樣說,於是有人站出來反駁,這就是“去中間商”的熱門話題“種植戶”與城市直接“對接”。我說是想象,大家不同意。請持這種觀點的人想想:

    (1)中間商的利潤,零售商的利潤與“物流”、快遞的利潤比較。

    (2)中間商、零售商的利潤與包裝商的利潤比較。

    (3)是中間商能快速把產品推向市場?還是網際網路能快速把產品推向市場?

    (4)中間商、零售商所擔的風險與個人使用網際網路所擔的風險的比較。

    如此綜合分析就能看出我們使用“網際網路”不是為了銷售,而是為了“提高技術”!

    網際網路不是萬能鑰匙,什麼鎖也能開。我們的認識總是偏離現實,我們總是生活在幻化中。就如求“神仙”一樣。

    在現實生活中,外華人使用電腦是為了研究,而我們使用電腦卻是為了給馬化騰類做貢獻!

    如此可以看出我們的“網際網路+農業”的困難在哪兒了。因為我們入的角度,我們的方向一準就是錯誤的,當然對於我們網際網路就變成一無是處了!

  • 9 # 佳木斯農家三姐

    網際網路+農業,“困難在哪兒?我認為農村的領導太過於形式主義。就拿我們當地來說,第一批淘寶下鄉的時候,每個村都有一個淘寶店的指標,可以說當初淘寶公司拿出了很多扶持政策和實物獎勵加培訓。

    據我知道,得到開淘寶店指標的人,每戶配置一臺很大的液晶彩色電視機,加上開淘寶店的全套工具包括臺式電腦。又包括每個村家家戶戶的手機號都必須無條件的繫結在村裡的淘寶店,從那以後,村裡人陸陸續續知道了可以在網上買東西。

    一開始,喜歡接收新鮮事物的村裡人喜歡去淘寶店閒談嘮嗑,在淘寶有意願購買商品的人,可以坐在店主旁邊,淘寶店主在電腦上演示讓客戶自己觀看,相中哪款產品店主幫著下單。直到現在,有部分年輕的大姑娘小媳婦兒,學會了用手機使用淘寶。淘寶店的生意也大不如從前。

    幾年過去了,我們村裡有個別的年輕人用,微信朋友圈賣自己的農產品。並沒有任何人在網上開店賣農產品,到現在為止,農戶的思維基本上都停留在網上買東西,對在網上賣東西瞭解的少之又少。如果鄉村級的政府能就當時的熱勁兒, 培訓農民不止在網上能買東西更能賣東西,或許就不是現在這樣。

    我覺得網際網路+農業,需要政府對農戶進行正確的引導和灌輸,要有專業人員對農民定期培訓並跟蹤指導,透過實際案例講解,讓包括村幹部在內的農民知道網際網路+農業的概念到底是什麼?怎樣把網際網路和農業連結起來,讓農民知道網際網路不只是能在網上買東西,最主要的是要透過網際網路把自己的農產品賣出去。

    下面說一個實際案例,今年春天,我們郊區婦聯通知可以自願報名參加網上創業培訓課程,上千口人的村,只有我妹妹和另一個姐妹參加,因為我在女兒那裡種地兩頭,跑,我妹妹通知我有培訓課程,我特意從200裡地以外趕回來參加培訓,填報名表的時候,老師得知我妹妹我倆都超過55歲的年齡,立即被告知你們可以在這聽課,但其他的待遇都沒有【待遇是每天中午有十元錢的補助餐】和結業證,每人發一個本和圓珠筆,因為當時一個本和筆已經發下來擺在桌上,老師立刻收了回去。當時我心裡還真是不太舒服,立刻掏出了自己準備的筆和本。

    我為什麼一整年沒有收益還能堅持學習,因為我知道,還是我的知識和文筆有限,只要正確的認識和不斷的學習,網際網路的機會無處不在。網際網路+農業的困難到底在哪?我認為,老百姓願意接受網際網路,只是不知道怎樣正確使用互連網。最大的困難是,在基層的農村領導執行政策方向是對的,但他們自己也不知道怎麼運用。什麼熱門就引導農戶種什麼,最後導致政府賠大量的補貼款,農民賠大量的財力精力熱情和期盼。

  • 10 # 使用者63530148748

    網際網路十農業。也就是農業的高度智慧化。網際網路加農業目前只在小範圍的地方實施,要想大面積推廣,目前時機仍未成熟,最大的障礙就是全國性的土地零散化。要想把土地大面積流轉,我認為最佳時機是2026年到2028年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到期之時(也就是土地確權的終上期)。在第三輪土地確權之前,中央出臺一個土地的新政策(當然還是以人口承包為主),來完成土地的大規模的流轉。到那時還有6到8年時間,這樣的話,其它不成熟的條件也成熟了,那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一個巨大的網際網路十農業的高度智慧化農業就此形成了。

    就目前說:網際網路十農業的最大困難就是土地零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覺得評書這門傳統藝術的魅力,體現在哪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