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每日人物
-
2 # 藥師陳小君
2015年天津大爆炸,搶險救援中8名消防隊員犧牲,18人受傷,年僅20歲的年輕消防員訾青海光榮犧牲了!2017年7月,訾青海的母親郭獻珍在北京一家醫院透過胚胎移植成功懷孕,3月7日,51歲的郭獻珍生下雙胞胎兒子, 雙胞胎寶寶的來臨,給這個破碎的家庭帶來了希望,給悲痛的烈士父母帶來的慰藉,但是卻引來一位缺乏良知,缺乏底線的雜誌社編輯謾罵,在中國消防官微強烈譴責後,這位編輯也發表了道歉宣告
但是,我不認為他的道歉是真誠的,明為道歉實為狡辯,他根本不知道是什麼精神支撐著一位超高齡產婦冒著生命危險也要生下孩子,但是郭獻珍接受採訪時時候說,生下孩子是她活下去的唯一希望,面對這樣一位悲痛的母親,他卻用這樣惡毒的語言攻擊,簡直毫無道德底線,幸好在大家的輿論壓力下,該雜誌社已經將他解聘,這種無道德的媒體人,是應該讓他得到教訓,不然就寒了千千萬萬烈士家屬的心了!
-
3 # 王義濤
當一個生龍活虎的兒子壯烈犧牲,烈士母親悲痛欲絕!他人沒辦法體會這痛!她失子,後半生孤獨終生,她多想再生個寶寶,用科技技術輔助,生個寶寶,彌補心中的傷痛,有何錯?有些人站在道德的高度,什麼高齡危險,將來孩子教育等,人家既已選擇,就已全面考慮!這些道德婊們的言行讓人不齒!你有何顏面面對烈士,面對烈士家人,面對公眾!你得到的是人們的譴責!
-
4 # 孤夜聖君
謝邀!說實在的罵人是不對的!很不理智!可愛的母親失去了一個偉大的兒子,為人名服務的英雄!這是她的驕傲!是她的自豪!對於她又生了雙胞胎兒子,我們應該為她祝賀!說明這個英雄的媽媽也是很勇敢的!我想她失去了一個英雄,他還想培養幾個更英勇為人名服務的好兒子!敢於為人民獻身的英雄!
-
5 # 中學語文王老師
有些人為了積累粉絲,賺流量,賺閱讀量等,故意語不驚人死不休,劍走偏鋒,不惜拿名人開涮,拿英雄開涮等等,奇招頻頻。
而一旦被媒體關注,激起民憤後,又轉而痛哭流涕,裝出來一副可憐相。而媒體和大眾對於這些人的來說,絕不能僅僅聽他們所謂道歉後就選擇原諒,即使被所謂“解聘”也不能罷休。
要窮追猛打落水狗,批倒批臭,讓他們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代價,而不是從這些可恥的行為中取利,對於其他一些想要走邪路的人來說,也是一種警醒。
-
6 # 繁星閃閃2018
可惡!
人家有合法的生育權利,憑什麼罵人家,何況還是烈士的父母,良心壞透了,建議此人辭職道歉,或者辭退了吧!
-
7 # 泊圖泊途
人家生孩子是自己的自由,這也要被罵,或許在噴子眼中,只要和他有不同之處,那就是錯的,就該被噴。
事件根據題主配圖的描述,這個女子在2015年就失去了年僅20歲的兒子,他的而已是一名消防員,因為救火而犧牲,後被追為烈士。喪子之痛,一生的痛。後來這個女子透過試管嬰兒技術產下了一對男嬰,有了愛的延續。就這也被噴。
分析如果就事論事也就罷了,幹嘛還要語言攻擊,侮辱別人,還罵髒話,這應該是一個媒體編輯該說的話嗎?,他也為自己的出言不遜付出代價,雖然他事後表示僅想表達高齡產婦不安全,之後撫養和教育上會出問題,這樣的意思。不過依然引起廣大網友的不滿。據說他已經被解僱。
有話好好說 -
8 # 英子72124
為什麼要被罵?太過分了。這位母親有生孩子的權力,管別人什麼事。自己的孩子沒了,再生一個,再找回做母親的感覺,找一個心裡寄慰,有什麼錯?只要有能力養。至於孩子長大了怎麼想,那要看怎麼教育了。我相信這位烈士的母親都已經教育出了一個優秀的軍人,也一定能教育好這兩個雙胞胎。祝福這位偉大的母親。為您點贊!加油!
-
9 # 潤豐22
希望孩子安好!!社會更加和諧!!
作為刊物的編輯人員,更應有一些社會責任!以規範社會輿論和行為,引導良好的社會風氣與道德傾向!無論如何,針對該編輯的行為,百思不得解!也許是不完全表達吧!!
這也給我們,以發表意見言論的觀點方面,方式方面,政策方面等的警示。
-
10 # 童書育兒
喪子之痛,可以算是人間第一痛了。
之前瞭解過相關新聞。郭女士唯一的孩子在天津大爆炸中,作為消防員去救火犧牲了。這樣突如其來的喪子遭遇,讓這位女士徹底垮了。
看過新聞說,她始終走不出喪子的傷痛,老伴兒才決定做試管兒,再生孩子。以此來緩解老婆的傷痛。這樣的做法,在某種意義上說,是用新生命在拯救郭女士。
生孩子到底是私人事件,他人無權置喙。
2015年8月,消防戰士訾青海在處置天津火災爆炸事故中犧牲,獻出年僅20歲的生命,被評為烈士。
2018年3月6日,訾青海51歲的母親郭獻珍透過試管嬰兒技術,產下一對雙胞胎男嬰。
3月17日,女權時評作者在微博上辱罵郭獻珍,用詞相當刺眼。
回覆列表
該編輯隨後釋出宣告稱,自己只是想表達高齡產婦隨時有喪命的可能,以及對於孩子的教育、撫養之事提出質疑。本意即使如此,但侮辱性字眼的使用顯然已觸犯眾怒。19日下午,該編輯所在媒體發表宣告稱,當事人已因其不當言論被解聘。
透過媒體對訾青海家人的報道,我們瞭解到訾青海的母親郭獻珍輾轉鄭州、北京希望再孕的經歷,透過胚胎移植成功懷孕後,作為高齡產婦的郭獻珍有嚴重的妊娠反應,孕吐、身體過浮腫。隨著新生命的降生,訾青海的父親訾付長在醫院跑上跑下辦手續但“渾身輕鬆”,籠罩著這個家庭的喪子陰霾一時間散去,一家人沉浸在新生命到來的喜悅中。
此事中易引起爭議的,即是“高齡產婦”、“生育的意義”之類的話題。
雖說高齡產婦生育面臨的風險、未來孩子的撫養教育可能遇到的困難,這些都是孩子父母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做出生育決定也只是個人選擇,旁人犯不著情緒激動地進行評價,侮辱性字眼就更不必要。
烈士哥哥的影響在雙胞胎的身上有明顯的體現,“未來有弟弟照顧父母,他不用擔心”、“讓他們知道他們有一個英雄哥哥”。
從訾家父母的談話中不難發現,對於他們而言,新生命的降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去世的兒子“回來了”。而且,訾家父母也已經對雙胞胎的未來有了規劃——“等孩子長大了,還送他去當兵”。這在此前成功再育的其他烈士母親中,也有相似的心聲。
不過,我們還是希望孩子的成長不受任何特定使命、目的的約束,希望他們能自由地感受愛,能有更多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