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講理

    太監年年有,明朝特別多。

    為什麼明朝太監這麼厲害呢?

    起初按照朱元璋的規制,太監是不允許學習文化,更不允許干涉朝政的,但是誰曾想在朱元璋以後太監不僅識文斷字,地位也逐步提高,甚至可以影響朝局了。主要是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就是明朝的政治體制,需要太監出來幹活。我們知道明朝開始不再設定丞相一職,那也就是說活都需要皇帝來幹,但是一個人的精力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沒有宰相,誰來節制百官呢?你就是把皇帝累死,他也做不到啊。

    從歷史上來看,皇帝如果想控制大臣,一般會依靠兩個群體:太監和外戚。但是明朝又不允許公主嫁給那些達官顯貴,也不允許皇子們去跟達官顯貴們聯姻,這就等於切斷了外戚這條線。沒有了外戚,皇帝也只好依靠太監了。

    而且在皇帝看來,太監沒有子嗣,談不上光宗耀祖,更能夠做到對皇帝“忠心耿耿”。

    其次,太監有文化,任誰都害怕

    前面說過了,朱元璋本來是不允許太監們學習文字,但是太監作為內侍,有時候需要去協助皇帝們工作,比如幫皇帝去找奏章,去拿一本書什麼的,太監不識字,就幹不了這些工作。於是朱元璋後期也就放寬了這一限制,朱元璋之後自然就允許太監們學習了。到了明宣宗朱瞻基時期,皇宮內甚至開辦了內書堂,專門請學者們去教太監們學習。

    俗話說知識就是力量,有了知識的太監,再加上有了皇帝們的支援,自然在朝廷說話分量就大了起來。

    最後,這當然是政治工作的需要了

    明朝有一個很重要的規定,就是票擬製度,而且明朝的很多皇帝都比較懶散,經常不上朝,而明朝政治體制又規定所有的大事必須皇帝親自決斷,那如何去讓皇帝處理國家大事呢?票擬就成為一項重要的方法,而太監就承擔了傳遞票擬的橋樑作用。這樣一來,如果大臣們想跟皇帝接觸,就必須要透過太監,太監的權勢自然就起來了。

  • 2 # 呱呱和胖胖

    明朝tj文化如此的昌盛,始作俑者卻是一位皇帝!

    他就是明宣宗宣德皇帝朱瞻基

    ‬起源

    公元1428年8月18日,明成祖朱棣駕崩,皇位由此傳到了明仁宗朱高熾手中。

    為感激在皇位爭奪過程中付出重大貢獻的“三楊”等人,朱高熾破格將內閣的品階由五品提高到了三品,至此,內閣成為了重要的中央機關登上歷史舞臺。

    而短短10個月後,朱高熾便駕崩了,皇位傳給了他的兒子,朱瞻基。

    而為了與權力日漸擴大,資歷越來越老的內閣成員相抗衡,朱瞻基不得不求助於另一群盟友———

    太監

    1426年,為了普及教育,讓更多的太監宦官走到學習中來,朱瞻基開設內學堂,教授宦官讀書認字!

    當然,這一切的主因是為了與內閣成員抗衡!

    至此,太監有了文化,但是這卻並不是tj文化興起的根本,明朝很多太監,甚至最大的那位太監魏忠賢都還是不識字的。

    內學堂的設立是催生了一個人的誕生——

    王振

    ‬發展

    公元1449年9月1日,王振一手引領的明朝軍隊在土木堡大敗,皇帝朱祁鎮被俘,66位國家高階大臣陣亡,當然,與他們一起陪葬的,還有二十萬明軍精銳!

    至此,明朝皇帝手中,再無軍權!

    這就使得明朝開始走向了唐朝中後期的老路。

    後來,皇帝手下無人可用,只能用到太監身上,就連朱祁鎮的復辟也是用到了大太監曹吉祥。

    此後,東廠太監機構的作用開始被大大加強。

    到了朱見深的成化年間,更是委派太監汪直成立西廠!

    ‬開篇

    太監權力的加強,必定會在不勤政的皇帝身上顯露弊端!

    終於,在朱厚照的正德年間催生出第一個怪物——劉瑾

    劉瑾與張永、谷大用、馬永成、高鳳、羅祥、魏彬、丘聚等人合稱“八虎”。

    後幾人合力贏得了太監與內閣之間的第一場戰鬥的勝利——

    內閣大學士謝遷、劉健被擠出朝廷,李東陽被斷羽翼!

    劉瑾自1506年掌權以來,直到1510年被凌遲,這4年的時間內,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開創了明朝tj文化的一個小高峰。

    ‬傳承

    劉瑾雖然權力很大,但畢竟只存在了短短四年的時間,且沒有對後世造成什麼太大影響,可幾十年後,另一位太監卻橫空出世,他不僅位高權重,且深諳做官做人之道,甚至最後也算是難得的正常死亡,他就是tj文化傳承自此的集大成推動者——

    馮保

    馮保在職期間,與內閣成員特別是張居正保持友好關係,還與將領戚繼光俞大猷等人關係良好,甚至還是太后的忠實擁躉!

    最絕的是,他還是一位藝術家,他曾看上了宮內藏寶閣中的一副畫卷,並將其蓋上了自己的私章。

    這幅從此以後流落民間的畫卷的名字叫做——清明上河圖!

    ‬高潮

    公元1624年,距離明朝的滅亡僅僅只剩下了20年,但也正是這一年,tj文化最終戰勝了官僚文化,站到了大明王朝的最高峰,辦到了這件事的人就是魏忠賢!

    由於天啟皇帝朱由校的怠政,魏忠賢掌握著國家的實際權力,不僅政治上一人獨大,甚至還將tj文化傳揚到了官場、民間。

    魏忠賢大力收攏他的義子義孫,包括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兒、四十孫等一干人等,真正做到了子孫滿天下。

    並要求民間為自己修繕祠堂,甚至都修出了邊界,將祠堂修到了遼東,想著讓努爾哈赤、皇太極等人也拜一拜他,充分領略一番大明朝所特有的tj文化!

    ‬滅亡

    盛極必衰,不管是一個人還是整個國家。

    公元1627年,獨斷獨行的九千歲魏忠賢終於走向了末路,讓他死的正是明朝的最後一任皇帝——崇禎帝朱由檢!

    而滅了魏忠賢的十七年後,公元1644年,整個大明朝也走向了滅亡…

    為最後弘揚大明王朝的太監文化特色,太監王承恩陪伴朱由檢在煤山上吊!

    伴隨大明近200年的tj文化,就此消失…

  • 3 # 浪蕩騷年風流叟

    這個問題,用當年明月的說法,是這樣的。

    皇帝和大臣玩拔河比賽,朱元璋,朱棣這些人,都是體魄強健的肌肉男,而且還超級熱愛工作,每天可以工作十幾個小時。

    這樣的皇帝,事必躬親,做了大臣應該做的很多工作,同時,也將大臣的權利,收歸到自己的手裡。

    但後來的皇帝,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工作慾望,都大打折扣。自己工作能力不足,就會依託大臣,逐漸的,原來屬於皇帝的權力,自然而然的分流給大臣。

    這就出現了君權和大臣權力的逐漸失衡。

    為了削弱大臣的權力,皇帝尋找同盟者,這個群體就是太監。

    這個群體有很多大臣不具有的特點,

    1,太監和大臣,有著天然的隔閡。無論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看不起太監。而太監,也對臣子產生不滿。敵人的敵人,就是我的朋友。於是,太監更容易被皇帝青眼。

    2,太監可以和皇帝說得上話,在皇帝眼中,大臣是外人,而太監是家人,從親疏遠近看,太監和皇帝關係,更加密切。

    3,太監權力有限,雖然這一條,在明朝末年被打破,但在明朝前期中期,太監的權力,並不大,皇帝完全可以駕馭得了。

    歸根結底,明朝太監事業的繁榮,是一種帝王心術的運用,皇帝需要各方勢力的均衡,只有手下人鬥起來,皇帝才能坐收漁利。才不至於讓權力失衡。

  • 4 # 雷奀20771913

    因為太監參與行政是制衡士大夫集團黨爭最直接的方式,文人誤國在明在清終是如此,明代的理學就是儒家文化的三寸金蓮。

  • 5 # REDON銅豌豆

    明朝皇帝為加強皇權,以太監閹宦勢力制衡士大夫官僚集團,不讓哪一方做大。好比兩個拳手擂臺PK,一個拳手是太監宦官集團,另一個拳手是士大夫官僚集團,皇帝是裁判。王振、劉瑾、魏忠賢等權閹莫不如是,他們只是皇帝制衡官僚集團的工具,特別是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和文人士大夫組成的東林黨之間的鬥爭最為典型。

  • 6 # 史學蟲洞

    明朝以朱元璋為了強化皇權,廢除宰相!

    以後,工作量陡然大增,大量公文需由皇帝直接作出批示!所以不得不動用內閣學士進行批閱,所以才有了永樂期間的哪個制度,不過此時皇帝的工作量依然很大,為了防止臣子做下煩亂,黃袍加身,所以皇帝不得不動用身邊的太監,司禮監太監帶皇帝硃批,

    不過如果皇帝足夠勤勉英明,太監依然不能興濤海浪,不過,明朝後期的皇帝多數很昏庸,所以只能呵呵了

  • 7 # 譚三丨中國女性研究員

    你錯了,太監文化最昌盛的不是明朝而是今朝喲!為什麼這麼說?

    李白曾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所以明朝人選擇做太監,往往是因為生活所迫,他們也想像無間道里的李德華一樣做個好人,但他們沒得選,所以他們做太監是出於無奈。

    話說今朝也有些灑脫不羈的人,今朝有酒今朝醉,但更多的人有更多的選擇,比如小明的爸爸會殺豬,小花的爸爸在研究所,小建的爸爸管印章,他們都有美好的明天。可有些人骨頭軟,有些人三觀不正,金劍不練偏要練銀劍,上劍不練練下劍,他們雖然有小雀雀,但其實已然如太監。阿姨,我不想奮鬥了——身不殘而志太監;老闆,您真是形象好氣質佳能力強水平高——賣俏行太監;外國的月亮有361度誒——狼狽為太監;領導,收下吧,一點小心意——無商不太監;小哥哥們說,哎喲,人家好怕怕啦——春滿人太監……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所以你看,今朝是不是比明朝的太監文化更昌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版古墓麗影上映了,你對這個沒有安吉麗娜朱莉的電影有何觀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