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二二道橋

    什麼是暗物質呢?一般認為它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干擾,但能夠被電磁波和引力場穿越和利用。早期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曾經認為宇宙是有限封閉的,但是這樣的話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負30次方克,然而迄今可觀測到的宇宙的密度卻比這個值小了100倍,那麼這些物質都哪裡去了呢?實際上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也沒有找它,就好像它們藏在看不見的暗處,科學家們就稱他們為暗物質,這也是暗物質叫法的來源。

    暗物質也是一種物質,只是由於它比較“懶惰”,通常不會和其他物質粒子發生作用,因此很不容易被我們看到,而且暗物質的密度非常小,但是含量卻非常巨大,因此它的總質量也很大,約佔整個宇宙總質量的26%左右,比我們能看見的物質的總量多了五倍多。

    雖然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也在星系的執行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

    宇宙中的暗能量又和暗物質迥然不同,它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已經被廣泛認同的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而膨脹的原因就是由於暗能量的存在,其膨脹速率不是恆定或減慢,而是在加速,它的洶湧澎湃可以說超過了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以至於佔到了宇宙密度的70%,這也體現了宇宙中暗能量勢力的強大。

    有些天文學家認為暗能量的發展趨勢將預示著宇宙的未來發展,甚至有可能終結宇宙,讓一切消散於虛無,宇宙中的天體紅移現象能夠很好的體現暗能量的存在,對於暗能量的研究在2011年曾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暗能量無法去用物質來定義,它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類似推動力的勢能,但它又的確是一種強大的能量,其密度或是一種宇宙常量,它的運動為宇宙提供了膨脹的動力,也決定著宇宙的未來。

  • 2 # 再見小南門

    暗物質和暗能量是兩個概念,沒有聯絡。

    從發現並引入的角度來說:暗物質是因為【觀測銀河系的旋轉曲線所推導的銀河系物質的質量,比根據銀河系光度推算的物質質量多】而提出的。那多出來的那部分質量,只能用所謂暗物質的存在來解釋。因此暗物質的基本性質可以概括為:參與引力相互作用、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

    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現在我們認為暗物質確實是某種粒子,理論上有幾個候選粒子,實驗上也在尋找。

    現在也有了更多觀測暗物質的證據。比如:(1)透過星系團的引力透鏡效應推算的質量遠大於可見物質質量(2)透過星系團裡熱氣體發出的X射線推算氣體溫度,再推算氣體速度,最後估算的逃逸質量遠大於可見物質質量(3)微波背景輻射的密度譜與宇宙中可見物質的密度譜嚴重不同

    暗能量是什麼?

    我們都知道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的事實(這個發現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獎),然而廣義相對論給出的宇宙演化解是勻速膨脹的,但是科學觀測宇宙在加速膨脹的,什麼物質讓宇宙加速膨脹的呢?

    暗能量的存在就是為了讓宇宙加速膨脹,是一種類似於斥力的作用,也不清楚它是否為某種粒子。

    暗能量到底是什麼?相比暗物質到底是什麼,我們距離真相還很遙遠。曾經一度認為暗能量就是真空能,但可惜的是真空能數量級比宇宙加速膨脹需要的暗能量大幾十個數量級。到現在也沒有一個特別好的暗能量理論。

    我想說的是,暗物質也好暗能量也好,雖然都有觀測證據支援,但並不是100%確定存在的。暗物質還比較好,然而對於暗能量,我認為有50%的可能不存在,宇宙加速膨脹完全可以透過修改廣義相對論來實現,這方面的研究挺多人在做。

  • 3 # 太上邪神

    暗物質是物理學萬有引力理論不完善,產生的修正引力不足的假設產物。暗物質是為修正星系越外圈的天體運動速度越快,需要的引力越大而假設的,暗物質是不存在的。

    萬有引力來源於物體的運動,物體的線運動速度越快產生的引力越大,星系外圈的天體運動線速度遠遠大於星系中心天體的運動線速度,所以星系外圈天體的引力把星系中心的天體往外拉,星系外圈產生的引力大於星系中心產生的引力,使星系加速膨脹,不需要假設的暗能量。

    兩根平行相鄰導線,通同向電流相吸,通逆向電流相斥,證明負電荷同向運動相吸,逆向運動相斥。

    電子線上圈中做繞圈運動形成磁場,電子在物體中做繞圈運動形成磁場,繞圈運動方向決定磁場的磁極性質。

    真空不空存在“以太湯”,兩個相鄰的、逆向或同向的電荷在“以太湯”中運動,就像大海中兩艘靠近並排的航道中行駛一樣,同向航行相吸,逆向航行相斥。

    宇宙中只存在一種基本力,核力也是電荷在“以太湯”中運動產生的吸力或斥力,同樣屬於磁力。

    道生一:道是宇宙黑洞,氣聚為物物散為氣,黑洞分解了物質,形成“以太湯”。“以太湯”在宇宙中的分佈不均勻,造成“以太湯”流動,物質跟隨“以太湯”運動,由於慣性的原因,產生速度差,形成宇宙磁力場。

    一生二:磁力場有兩極,磁性同極相斥,不同極相相吸。負電荷同向運動形成萬有引力,負電荷逆向運動形成斥力,讓星系能夠擴張形成宇宙膨脹力。

    二生三:宇宙除了萬有引力和宇宙膨脹力外,還有一個公自轉偏向力。天體在“以太湯”流體中公轉和自轉,會形成一個類似香蕉球的偏向力,這個公自偏向力,我把它命名為“太上神力”,也屬於磁力。

  • 4 # 小林90134

    是否有四維以上的“真實世界”,科學上也未證實,不敢妄言。但就四維世界,我認為是真真實實存在的。只不過,我所理解的四維世界,與認為四維世界不可見的多維空間理論不同,是我們每時每刻都見到和感覺到,可觸控到的世界。構建如下:

    1.低維世界的生物不可見高維世界。高維生物可觀察低維生物。

    2.低維是高維的投影或“切片”————就像是沿高維世界的某一個維度切開所呈現的樣子。

    3.四維世界是“三維空間+時間”構成的。

    4.我們生活在四維世界中,而不是大家公認的三維世界。否則,人怎麼會從胚胎逐漸發育到成長成人,然後衰老死亡?宇宙怎麼從奇點爆炸到膨脹,然後又收縮成下一個奇點,開始下一個宇宙迴圈?總之,我們自己的世界(宇宙)一定是四維的,我們一定是生活在四維世界裡。

    5.我們生活的四維世界(宇宙),由無窮個“有序的”三維世界構成。三維世界的面貌,取決於你用哪個時間點來“切片”。每一個時間點“切片”的三維世界,是靜止的,反映那個時間點的空間(以及該空間裡的所有物質狀態和能量狀態,包括暗能量和暗物質)。之所以說“有序”,是指我們的世界連續時間軸的無窮個“點”,是有先後順序的,有單調指向性的(否則人就可以從死忘到壯年再成為嬰兒...)。這與我們的常識符合:如果時間點以“秒”為單位,把我們的四維世界“投影”三維空間,那麼,上一秒的世界與這一秒的世界,肯定是不同的:光線運行了30萬公里,火車位置變化了好幾米。手術檯上的患者,肚子面板由完整光滑變化出一條切口,鮮血直冒。魚兒前一秒還在水中,這一秒已躍出水面。動物、植物在生長,每一秒要生長裂變多少細胞?垃圾在腐爛,每一秒都分解幾百萬個植物細胞...一切都證明,三維空間是連續變化的,每時每刻都不同。我們只能生活在四維空間。

  • 5 # 聖劍17

    近年來,大神級的題目滿天飛,甚至有些人神奇的算出了宇宙質量!甚至杜撰什麼思維空間,和多維次空間,能想雖然已經離去。可是依賴這些資訊印書發財的忙碌著,科技妄想甚至畫滿了有人能及地方。甚至一些學者一道鼓吹。

    什麼是維次的問題是你的心相在何處的問題,自然世界不會因為你的說辭而改變多少。那些喜歡墮落於期間的人們,在網上有機會就說,天文新發現如何如何!

    我已經說過多次了!什麼暗物質,什麼天體、銀河系、宇宙模型!資料何來!期待用欺騙的時段把天文職業神聖化,甚至和境外組織勾結編造謊言。希望用程式化奴役人們的科學前沿意識。有這麼大的眼力,還研發偵察機做什麼!真實的科學會告訴你,在大氣環境中,觀看一百公里外的事物客觀應當如何。

    光速還是老老實實並沒有變化!沒有所謂的光子接近光束而體積膨脹。

    宇宙空間是客觀的!不會因為你定義了維次而體現喜悅。

    這些破臉意識已經嚴重危害社會了!甚至有些人自稱是專門研究黑洞的!其實也就是在人家給予的資訊裡意淫罷了。甚至還能聽見什麼聲音,可想我們社會,可想我們所謂的科學觀念。一些走狗在大學生以及天文愛好者心目中,植入既定的資訊。這些為什麼,那些為什麼,甚至共幻想代替現實。讓更多的人迷戀外國所謂的科技意識。這些人用方式民主意志建設的罪人。

    這些人願意更多的人,信賴外國謊言!思想上,政治上都如此幼稚。什麼科學家啊!凡事在其陷阱裡忙碌的人,皆是腦殘。

    到此為止不在回答此類問題,保重,多保重,精神崩潰都是有可能的!

  • 6 # 中和永道

    0、我們是凡人,生活在“三維空間”;我們不是“四維生物”。

    1、菩薩是“四維的神人”;佛陀開悟了,是“無限”,TA沒有維度限制,穿梭在宇宙中,唸佛佛就在眼前!

    2、0維空間,就是“理想質點”;也可以想象成是:整個宇宙A.

    嚴格意義上說,0維是個“理想實驗”,可以說是“並不真實存在”。

    3、1維空間,是一條“理想直線”:只有長度;沒有寬度,也就沒有“面積”!

    降維,就是:降到0維“打擊”。

    因為沒有“寬度”,所以“1維生物”看不見“生存在面式空間生物”視野所見。

    4、2維空間,是一個“理想平面”,不規則曲面也是“2維”——廣義的二維。

    二維空間,有長度、寬度;沒有高度。所以,二維生物,只能看見前後、左右,TA沒有“視野中的上下”!!

    降維,就是1維。“一維生物”只能看見前,嚴格意義上“後”都看不見、左右看不見;所以,二維生物看見的“視野”不是一維生物所能理解的了的。

    5、人是“三維生物”,可以看見:長度、寬度、和高度。也就是說,三維立體,是三維生物可以能“直接感知”到的。

    能夠看見:前後,左右,上下等“四面十方”。降維打擊,就是:把三維生物,打擊成二維。一個三維生存的人,打擊成一個二維的照片。可怕不可怕!

    二維生物,看不見三維的立體圖形!!!看不見上下的生物,讀不懂“人的世界”。

    6、從目前的研究來看,一般的人不是“四維生物”。

    在菩薩的生命中,一切都是“恆動”。沒有任何事物是絕對靜止的,哪怕是片刻的“靜止不動”。

    三維的人,TA不理解“四維生物”的說話,也看不見“四維影象”。

    四維不是:三維空間+1維時間。這是一種:慣常性的誤解。

    1斤長度沒有辦法跟1米重量想加,2012是“凡人”的“世界末日”,是四維生物,乃至高維空間生物的元年。

    7、五維、六維……沒有維度限制的生物,是菩薩以上,直到上帝的活動空間!

    十七的跟不上十八的說話。也就是說:低緯度的人,看不見高緯度的境界。

    7、暗物質、暗能量是一個假名,人們看不見留給它一個不規範的名義。

    宇宙的存在,五彩繽紛,低維空間的人看不全,……

    維度空間是人類自己的設定空間。

  • 7 # 科幻接力

    一、什麼是暗物質?

    1.暗物質

    暗物質的基本性質可以概括為:參與引力相互作用。火星和其他行星是一樣的。中國發射的暗物質衛星“五孔”正在尋找天文觀測,並試圖透過測量宇宙射線中正電子和負電子的比例來尋找暗物質訊號。所謂暗物質的“看不見”並不是簡單地用肉眼在可見光中隱形,而是說不管探測到哪一段電磁波,例如紅外線、紫外線和X射線,現在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實際上是某種粒子。科學家們已經正式提出了“暗物質”這個術語,我們對暗物質的探測越來越多地是透過所謂的“引力透鏡”來完成的,而引力透鏡是由大量的質量來彎曲光線所引起的。但它們不涉及電磁相互作用。

    星系間介質約佔20%,暗物質的比例高達70%。因此,天賦被認為是“暗物質”。預計我們無法在遙遠的太空中看到我們的行星地球或水星。理論上,有幾個候選粒子,他們正在實驗中尋找它們。

    銀河系的自旋曲線是在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測量的,測量了星系中心不同半徑的物質的旋轉速度。因此,透過研究我們所看到的被引力透鏡彎曲的背景星系,我們可以確定導致光線彎曲的前景星系的質量分佈。前景星系的質量比光度法計算的質量大得多。關於太空天文學的發展,現在有一種說法叫做“兩暗三暗起源”:“兩暗”是指暗物質、暗能量、“一黑”是指黑洞,“三起源”是指宇宙中的“暗物質”。從那以後,科學家們以各種方式發現了越來越多的證據,證明在第二十世紀的80年代,有大量的“觀察”物質,甚至比我們“能看到”的東西還要大。

    這也證實了暗物質之間的相互作用比正常物質弱得多。引力透鏡只是簡單地總結它,因為在某些地方,我們計算我們需要的質量。下圖中的弧是引力透鏡效應的結果。實際上是無形的物質。但是暗物質是不同的--實際的計算和觀測表明,“無形”的質量比想象的要大得多,很難用一般的理論猜想來解釋。物質的質量比你所能看到的要大得多,你需要一些“無法解釋的,無法解釋的”物質,所以科學家們提出了“暗物質”的概念,儘管他們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但它只是存在。根據各種天文預測,星系只佔組成星系團的質量的幾個百分點。

    我們知道瑞士天文學家茨威基在二十世紀30年代發現並命名了“暗物質”,但是他呢,沒有很專心的繼續研究下去,而是把它擱在一邊,轉頭去研究超新星了,這一擱置就是50多年時間沒有人去理會,茲威基也在1974年去世,他沒有等到自己提出的暗物質驚動全世界的那一天,那麼後面又發生了一些什麼呢?

    2.茨威基用望遠鏡觀測暗物質

    美國有一位女天文學家叫 薇拉·(古柏)·魯賓(Vera (Cooper) Rubin,在上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女性天文學家是很少的,這個魯賓選擇了在天文學研究上不是那麼熱門的星系-轉動曲線的方向,大家知道,在魯賓做研究的那個年代,天文觀測裝置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因而觀測的精度呢,也就大大的提高了,魯賓在研究銀河系的轉動時,和奧爾特一樣,她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困惑,就是銀河系外側的恆星繞銀河系中心轉動的速度比用理論推算出來的數值大了太多,這一發現讓這個魯賓大惑不解,也激發了她深入研究下去的興趣,這一研究就持續了十幾年,她取得了大量翔實的觀測資料,又做了仔細的計算,她發現,如果要維持銀河系目前的轉動速度,又不讓銀河系分崩離析的話,那麼銀河系的總質量必須遠遠高於目前已經觀測到的所有可見天體的質量。

    3.薇拉·(古柏)·魯賓(Vera (Cooper) Ru發現暗物質

    你想象一下,如果我們用沙子捏一個陀螺,然後把這個陀螺給轉起來,那麼轉速一快,這個沙陀螺肯定就會被傳得散架,因為沙子與沙子之間的結合力,不足以維持這個轉動的向心力,要讓沙陀螺不散架,你就得拿膠水和在這個沙子裡面。現在呢,我們就可以把銀河系想象成是這樣的一個沙陀螺,那麼萬有引力就是這些沙子之間的膠水,這個膠水的強度決定了陀螺的轉速最高能到達多少?現在,我們已經觀測到了銀河系的轉速,那麼就能反算出總的引力大小,進而算出銀河系的總質量,魯賓就確定無疑的發現,銀河系的大部分質量都丟失了,於是1980年,她和同事發表了一篇論文,詳細描述了他們的發現,這是天文學史上第一篇有關暗物質的重量級論文,影響非常非常的大,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天文學家們才蜂擁而至,紛紛開始研究這部分丟失了的質量到底去了哪裡?

    4.發現暗物質的證據

    魯賓的這個發現,只能算作暗物質存在的間接證據,真正的第一份直接證據的出現,要到了2006年,那一年,以道格拉斯克洛為首的美國天文學家團隊,他們利用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對某一個星系團進行觀測的時候,無意間觀測到星系碰撞的整個過程,這個星系團的碰撞威力之猛,使得暗物質與正常物質分開,因此發現了暗物質存在的直接證據。現在在網上也搜到他們發表的這篇論文的原文,論文不長,僅僅只有五頁,如果有專業的人士能夠看得懂的話呢,不妨可以自己上網搜下。

    5.錢德拉X射線衛星探測暗物質

    那麼這個神秘的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呢?目前天文學界並沒有一個能夠令人信服的解釋,所有人都是在猜。主流的觀點,認為暗物質應該是一種微觀粒子,而這種微觀粒子除了產生引力效應外的,幾乎不與其他已知的粒子發生任何作用,它依然是當今物理學界和天文學界共同研究的兩大謎題之一。為了尋找暗物質的蛛絲馬跡,各國的科學界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去探尋,這幾十年來的人類,為了解開暗物質之謎,花費了無數的金錢,建設了無數工程浩大的實驗設施裝置;有的就建在深深的地下,有的就被髮射到太空中,中國也在2015年12月17日,發射了一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探測衛星,但是到目前為止,暗物質依然是一個謎。

    根據目前最新的觀測資料,這個資料的來源的主要是歐空局普朗克衛星2015年釋出的資料,計算表明,宇宙中的可見物質,也就是我們所能觀測到的所有的物質,只佔整個宇宙總質能的4.9%而已,暗物質佔到了26.8%,那麼宇宙中的另外68.3%又是什麼呢?它就是當今天文學界另外一個不解之謎,暗能量。

    好了,今天對暗物質的講解就到這裡,我們再來接著說說天文學另一個未解之謎-暗能量

    二、什麼是暗能量?

    1.你對暗能量了解多少?

    對於今天的天文學家來說,避開暗能量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挑戰。實際上,黑暗能量超出了我們目前的科學認識。我們確切地知道存在暗能量; 我們知道宇宙中有多少是由它組成的; 我們知道它對我們宇宙的影響; 但科學家們不能說的是我們無法看到或發現的這種神秘力量。

    考慮到宇宙中存在暗能量,你會認為科學家們可以更容易地追蹤它。事實上,它佔我們宇宙的近四分之三。天文學家也知道暗能量是一種抵抗重力的力量。

    1998年,兩個獨立的天文小組透過對遙遠的超新星爆發的測量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宇宙正在加速膨脹!科學家把造成加速膨脹的幕後推手稱為“暗能量”。暗能量佔據了宇宙總質量和能量的68.3%,它支配著宇宙的終極命運。

    但究竟什麼是暗能量?在這個問題上,科學家耗費了大量的筆墨和實驗觀測,一個最簡單的解釋或許是暗能量就是宇宙學常數,但如上述,我們遇到了問題。也有人提出一些具有奇異性質的粒子能夠充當暗能量的角色,比如變色龍粒子,它的性質會隨著周圍的環境而改變。又或許宇宙中存著一種微弱且長程的第五種基本力,它會抵消掉一點引力的作用。當然,也有一些物理學家認為根本不存在暗能量,只是現有的引力理論需要得到修正。(在2017年發現的雙中子星合併中,有一些試圖修正引力的理論已經被否定。)雖然有許多的理論被提出,但暗能量依舊保持著它的神秘。

    2.暗能量和暗物質有什麼區別?

    雖然名稱似乎暗示它們相似,但暗能量和暗物質並不直接相關。自宇宙大爆炸以來,暗能量是加速宇宙膨脹的力量。

    另一方面,暗物質由看不見的粒子組成,這些粒子將我們的宇宙 - 甚至是我們自己的身體 - 結合在一起。雖然天文學家不能透過望遠鏡看到暗物質,但是他們可以透過它對周圍環境的引力效應以及它發出的可探測的X射線來定位暗物質,正如Craig Freudenrich所解釋的那樣。暗物質是使宇宙保持在一起的力量,並解釋了恆星,星系等的凝聚力是如何可能的,暗能量將它推開。正如Space.com的Clara Moskowitz所解釋的那樣,我們實際看到的 - 所有可見物質 - 僅佔我們宇宙的4%。

    3.我們怎麼知道暗能量在哪裡?

    事實上,正如探索新聞的Nicole Gugliucci解釋的那樣,一些天文學家不相信暗物質存在。在1998年之前,當兩個競爭團隊的研究人員共同宣佈他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宇宙正以加速的速度擴張時,科學家們確信宇宙的增長必須放緩。這一發現迫使科學家們提出了可能對抗重力的力量的解釋。

    暗能量最初被阿爾伯特愛因斯坦預測為宇宙中的宇宙常數。今年5月,科學家們收集了近四十五萬個可追溯到七十億年的星系資料四年的資料,結果表明暗能量就在那裡,正如愛因斯坦預測的那樣。

    4.我們能否利用暗能量作為動力源?

    從理論上講,可以使用暗能量執行的航天器。根據2008年發表在arXiv.org上的一篇論文,黑暗能量動力航天器的行進速度可能比光速快。宇宙飛船實際上會留在原地,而它周圍的時空受到影響。

    科幻迷們將此視為“變形驅動器”的基本概念。事實上,一位科學家甚至為這種能夠行駛翹曲速度的船舶設計了一個設計。然而,這是我們一生中可能看不到的應用程式。黑暗能源驅動的電子產品,汽車或建築物也不會很快出現。

    三、暗物質怎麼轉化成暗能量?

    29年前,澳洲和美國的研究團隊透過超新星觀測,分別發現了宇宙加速膨脹的現象。這帶來了對於宇宙的新認識,也帶給人們一個新的謎題:宇宙加速膨脹的動力來自哪裡?

    1.科學家猜測,暗能量是宇宙膨脹的幕後“推手”。

    但它到底什麼樣?有什麼性質?是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中描述的真空能嗎?為了解開這些難題,科學家前仆後繼。國家天文臺近日釋出的一項研究認為,暗能量並不像愛因斯坦描述的那樣保持靜態,而是和宇宙中的星系、恆星類似,隨時間演化。

    2.不可分割的時間和空間

    談起牛頓,恐怕無人質疑他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科學巨匠之一。如果當時已經設立菲爾茲獎和諾貝爾獎,僅憑藉發明微積分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牛頓就能輕鬆拿下這兩項世界科學大獎。

    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在研究太陽系內的行星運動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比如,它準確描述了行星執行規律,併成功預言了海王星的存在。然而,萬有引力定律也是有侷限性的。

    在牛頓看來,時空與物質的運動規律之間是完全獨立的,即物質好比演員,而時空則為舞臺。實驗表明,基於這種絕對時空觀建立的萬有引力定律只適用於遠低於光速執行的物體,以及處於弱引力場中的系統。對於高速執行的物體,如宇宙飛行器,或強引力場系統,如黑洞附近,牛頓力學則不再適用。

    1887年,兩位科學家邁爾克遜與莫雷合作,設計並完成了一個精妙的實驗。他們出乎意料地發現光速是不變的。這明顯與牛頓力學中的速度疊加原理相矛盾。

    天才的愛因斯坦大膽提出,時間與空間不能割裂開來。物質的分佈與運動會引起時空的彎曲,而時空彎曲的程度又會反過來影響物質的行為。正如所料,這些“高大上”的相對論思想在當時超越了許多科學家的理解能力,因而並不被主流科學界接受。

    然而真理就是真理,隨著對水星進動的完美解釋等一項項有重大“顯示度”的工作面世,愛因斯坦的相對時空觀正式取代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奠定了現代宇宙學研究的理論基礎。

    宇宙加速膨脹的幕後“推手”是誰?

    當愛因斯坦寫下著名的廣義相對論方程,天才的大腦馬上意識到,在他的理論中,宇宙的時空有兩種歸宿,其中一種是收縮、坍塌。愛因斯坦當然無法接受宇宙這種自我毀滅的命運,於是,他試圖修改他的方程,以使得宇宙時空保持靜態。為此,他在方程里加入了一項“宇宙學常數”。簡言之,宇宙學常數,即真空能,可以提供一種有效斥力,用於抵消引力作用,防止宇宙坍塌。

    然而,命運與愛因斯坦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1929年,美國科學家哈勃透過觀測發現,宇宙並非靜止,而是在膨脹!這正是最初的廣義相對論方程描述的另一種宇宙歸宿。愛因斯坦當時鬱悶的心情可以想象。他對於自己引入宇宙學常數這種畫蛇添足的行為萬分懊惱,認為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失誤”。

    令愛因斯坦更加沒有想到的是,宇宙不僅膨脹,而且是加速膨脹!1998年,世界上兩個超新星研究小組獨立發現了宇宙的加速膨脹現象,並因此分享了2011年的諾貝爾獎。而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可以提供等效斥力,剛好可以使得宇宙加速膨脹。這個發現足以讓愛因斯坦欣慰了,但這時已經距離這位偉人去世43年了!

    宇宙加速膨脹背後的物理機制是當代科學最大的未解之謎之一。觀測研究發現,宇宙中的物質(包括暗物質和普通物質)大概只佔宇宙總能量組成的三分之一,而另外三分之二完全未知,因此被稱為“暗能量”。作為推動宇宙加速膨脹的神秘力量,暗能量本質之謎至今尚未被揭開。

    3.暗能量是靜態的嗎

    暗能量的本質雖目前未知,但透過天文觀測,我們得知了暗能量一些奇特的性質。比如,暗能量具有壓強,並且是負壓強。這一點非常匪夷所思。普通流體的壓強都為正值。這意味著當流體被壓縮或拉伸時,壓強會產生相反的作用力。而負壓流體在被拉伸時,壓強反而推動流體進一步被拉伸。

    有趣的是,真空即具有負壓的性質。這是由於真空無法被稀釋,當其體積被拉伸時,真空內能反而增大,會繼續推動其體積被拉伸。因此,在宏觀上,真空能,即愛因斯坦的宇宙學常數,可以作為暗能量的候選者之一。

    但在微觀上,真空能作為暗能量卻存在精細調節等一系列嚴重的理論問題。科學家們一直努力建立新的暗能量理論模型,並接受天文觀測的檢驗。

    在觀測方面,科學家可以綜合使用多種手段探測暗能量,比如觀測超新星、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星系在宇宙中分佈的成團性等。破解暗能量的密碼在於觀測暗能量狀態方程w這個物理量,即暗能量壓強與其能量密度的比值。對於真空能來說,其w恆等於-1,而其他暗能量模型則預言w隨時間演化。

    近期,筆者與20餘位國際合作者一起,對大量星系利用類似“人口普查”的方法,測定了宇宙在不同時期的膨脹速率。進而結合其他型別的最新天文觀測資料,重建了暗能量狀態方程從大約100億光年前到目前的演化歷史。該研究發現,w並非常數,而是隨時間演化,並圍繞-1振盪。這與中國科學家張新民團隊2004年提出的“精靈”暗能量模型的預言相一致。這個結果意味著暗能量的本質有可能不是真空能,而是具有動力學性質的某種未知的能量場。

    未來5—10年內,國際大型星系巡天專案eBOSS、DESI等都將完成觀測。這些“超級天眼”將透過對2000萬顆以上星系進行觀測,並繪製宇宙的三維影象。這些資料將幫助科學家準確測量宇宙時空的膨脹,以及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形成歷史,將在更高的精度驗證暗能量動力學性質,揭開暗能量本質的神秘面紗。

    4.暗物質怎麼轉化成暗能量?

    我們的物質可以轉化為能量,就是著名的質能方程:E=MC2

    這裡能量主要形式就是光,正反粒子湮滅,就轉化為一對高能量光子。

    (1)暗物質的特點

    但是,暗物質與我們常規物質不同,它體積很大,所以質量很大,但不發光也不反射光,與常規物質也不反應,僅存在萬有引力效應,所以我們長期以來一直不知道它的存在。

    銀河系就有很多暗物質,太陽系實際上是在暗物質裡穿行。做個比喻,暗物質象雲團,太陽系象在雲中穿行的飛機。

    從這裡來看,常規物質和光是一路的,它們能相互轉化,暗物質是另一路的。也就是,暗物質不會轉化為光子,光子也不會轉化為暗物質。

    常規物質能聚合成大質量的天體——黑洞,黑洞能吞噬恆星等物質,也能吞噬極限速度的光,但這個很可能只是常規物質和光的世界裡的事情。黑洞也無法吞噬暗物質。

    儘管暗物質有引力效應,但暗物質依然無法聚整合高密度的顆粒,比如恆星,所以它未必會進入黑洞出不來。

    (2)暗能量

    相當於暗物質,暗能量我們知道的更少,只能是宇宙超大尺度的觀測中,才能找到它的影子。

    暗能量與暗物質之間可能有相互作用,但與我們常規的物質和常規的尺度上,完全感覺不到它的存在。

    暗物質是否能轉化為暗能量?不知道。最近幾年的宇宙觀測中,發現了暗物質區域性波動和缺失的現象,科學家懷疑是暗能量乾的。

    (3)是否還有其他的暗能量

    如果我們在觀測星系自轉中,沒有發現萬有引力不夠,在觀測超大尺度的宇宙膨脹中,沒有發現宇宙在加速,那麼到現在我們也不知道暗物質和暗能量的存在。因此,隨著時間推移,我們又發現一種暗的東西也是有可能的。

    由於暗物質暗能量與我們常規物質常規能量間涇渭分明,所以關於宇宙演化的很多推理,可能都需要修改。比如奇點高溫高密度膨脹,能量轉化為粒子,粒子產生我們的氫原子,氫原子聚合成恆星……,這裡一直沒有暗能量和暗物質,不可能。

    在宏觀上,我們的宇宙是下面這個圖的樣子,誰幹的?

    如果還有其他的“暗”,是不是也應該追溯到那個奇點去。

    四、暗物質和明亮物質怎麼交織在一起?

    文學家們透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天文觀測和膨脹宇宙論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可能由約68.3%的暗能量,4.9%的重子物質(可見物質),26.8%暗物質組成,也就是說在我們的宇宙中只有物質和能量,還有暗物質和暗能量。暗物質和暗能量相加,將佔到宇宙總量的95%,然而至今我們仍看不到它們到底什麼樣子,不過這兩種事物的演變,將直接關乎宇宙的未來命運。

    那麼什麼是暗物質呢?一般認為它是一種比電子和光子還要小的物質,不帶電荷,不與電子發生干擾,但能夠被電磁波和引力場穿越和利用。早期愛因斯坦相對論中曾經認為宇宙是有限封閉的,但是這樣的話宇宙中物質的平均密度必須達到每立方厘米5×10的負30次方克,然而迄今可觀測到的宇宙的密度卻比這個值小了100倍,那麼這些物質都哪裡去了呢?實際上直到今天,科學家們也沒有找它,就好像它們藏在看不見的暗處,科學家們就稱他們為暗物質,這也是暗物質叫法的來源。

    暗物質也是一種物質,只是由於它比較“懶惰”,通常不會和其他物質粒子發生作用,因此很不容易被我們看到,而且暗物質的密度非常小,但是含量卻非常巨大,因此它的總質量也很大,約佔整個宇宙總質量的26%左右,比我們能看見的物質的總量多了五倍多。

    雖然暗物質無法直接觀測得到,但它能干擾星體發出的光波或引力,也在星系的執行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其存在能被明顯地感受到。

    宇宙中的暗能量又和暗物質迥然不同,它是驅動宇宙運動的一種能量,已經被廣泛認同的宇宙大爆炸學說認為我們的宇宙正在膨脹,而膨脹的原因就是由於暗能量的存在,其膨脹速率不是恆定或減慢,而是在加速,它的洶湧澎湃可以說超過了宇宙中的所有事物,以至於佔到了宇宙密度的70%,這也體現了宇宙中暗能量勢力的強大。

    有些天文學家認為暗能量的發展趨勢將預示著宇宙的未來發展,甚至有可能終結宇宙,讓一切消散於虛無,宇宙中的天體紅移現象能夠很好的體現暗能量的存在,對於暗能量的研究在2011年曾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暗能量無法去用物質來定義,它更多的表現為一種類似推動力的勢能,但它又的確是一種強大的能量,其密度或是一種宇宙常量,它的運動為宇宙提供了膨脹的動力,也決定著宇宙的未來。

    五、我們觀察到的宇宙空間僅僅是可見物質宇宙空間嗎?

    1.可見宇宙到底有多大

    一個充滿物質和射線的、緻密的、膨脹中的、並且均一的宇宙開始了!在物理定律的作用下,138億年後形成了我們看到的神奇宇宙,這裡有非常多的恆星、星系、星系團、大尺度纖維,這裡有數萬億存在岩石行星、液態水和生命的機會。但目前我們的可見宇宙到底有多大,我們能夠探索到什麼程度呢?這也是藝術眾籌平臺Patreon支持者佛雷德里克·馬泰樓的問題。

    2. 2微米全天巡天的遙遠宇宙

    宇宙異常廣闊,僅僅一個銀河系就有難以計數的星系、恆星、氣體和塵埃,我們僅能觀測到非常有限的東西

    Credit: 2MASS

    “哈勃極限深場已在一個方向觀測到130億光年遠的天體,所以我們是否可以說不管什麼方向我們都能看到130億光年那麼遠?深空影像展示出新生的星系,它們形態奇怪,內部的第一代恆星也並不多,它們是宇宙大爆炸後不久形成的。我們是不是可以認為整個宇宙的直徑是260億光年?還是我們僅僅能夠看到很有限的部分,宇宙遠不止那麼大?”

    3.哈勃極限深場的遙遠宇宙

    Credit: NASA/ESA

    首先我們從這些人類看到的最遠影像開始!哈勃極限深場影像展示了非常狹小的天區——大約是1/32000000,並透過持續長達23天的紫外、可見光和近紅外波段觀測得到。影像中發現了5500個星系,其中部分星系是現有宇宙年齡約4%時的影像。這樣推算,可見宇宙可以有1800億個星系。但實際上這個數字遠遠低於真正的數字,大約僅僅是後者的10%。

    望向遙遠的宇宙,就如同時間之旅,但我們的觀測能力還非常有限

    Credit: NASA

    當我們向遙遠的深空觀測,同時我們也是在做時光之旅。星系的光線在宇宙中以光速傳播,我們現在所處的宇宙已經138億年。當我們觀測1億光年外的天體,其實看到的是1億年前的影像。實際上,哈勃望遠鏡可以看到宇宙大爆炸後僅僅10億年時的星系。這些越遠的也就是越年輕的星系通常是這樣的:體積相對較小、質量相對較小、顏色較淡、亮度較低(因為內部的恆星較少)。

    4.不同時期的星系,哈勃發現的最早期星系

    Credit: NASA/ESA

    這樣的觀測結果很合理:在引力的作用下,這些小的原始星系需要很長時間才能聚合成像銀河系這樣的大星系。經過幾十億年,才能在星系團中誕生我們所熟知的橢圓星系。因此,在宇宙的初期,一定有非常非常多的星系“種子”。

    5.暗物質流模擬影片

    Credit: Ralf Kähler

    如果我們想要搞清楚到底有多少星系,我們有兩種方法:一個是理論上的,我們依據現有物理理論來模擬測算;一個是實際觀測的,也就是使用天文望遠鏡看到的資訊。結合兩者有助於我們得到更準確的數字。2016年的一項研究(附註)告訴我們,整個可見宇宙擁有2萬億個星系。它們在各個方向較為均勻的分佈,較遠距離的是大量低質量的星系,大質量星系周圍的星系數量較少。同時,有星系蔟、星系團和大尺度纖維結構連線,在它們之間是引力作用下形成的空洞。

    6.我們的觀測能力非常有限

    Credit: NASA/ESA

    那為什麼我們僅僅看到了9%的星系?為什麼我們遺漏了如此多數量的遙遠星系?

    一個簡單的原因:很多星系非常遙遠以至於我們很難觀測到。50億光年遠的星系已經非常難觀測,如果是它在100億光年外,那亮度會下降到1/4,也就是我們需要花費4倍長時間來觀測它。另一個原因是這些星系並不大,內部的恆星比較少,實在是太暗了。儘管年輕的星系擁有的亮星比例較高,但一個只擁有1億顆恆星的年輕星系,亮度僅僅是擁有4千億顆恆星的銀河系的0.1%。

    7.哈勃觀測到的遙遠星系GN-z11

    Credit: NASA

    而且,還有其他原因!在異常遙遠的宇宙深處,當紅移超過6,你不得不考慮中性氣體,它們會遮擋部分星光。也就是我們只能在中性氣體較少的方向觀測到那些遙遠的星系。最後,還有宇宙紅移效應。宇宙在膨脹,這是大爆炸理論的重要觀點之一。它引起星光波長拉伸,也就是越遙遠星系的星光偏紅,甚至來自遙遠星系的紫外線到達我們地球時已被拉伸成紅外線。

    8.宇宙膨脹下距離觀測到宇宙越遠紅移值越高

    Credit: Larry McNish of RASC Calgary Cennter

    哈勃極限深場的能力是探測到波長至1.6微米,即使是理論上它能夠看到的距離也是有限的。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研發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的一個原因,它可以探測遠紅外波段至30微米波長,也就是紅移探測能力較哈勃提升近20倍。此外,紅外波段光穿透中性氣體的能力較強,這意味著2019年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觀測到更遠的闇弱星系。

    9.不同波段觀察到的銀河系影像

    從上至下依次是亞毫米波段、遠紅外、近紅外、可見光。可以看到,在可見光譜段,塵埃和亮星遮住了銀核

    Credit: ESO

    宇宙膨脹不僅造成了如上文描述的紅移。如果宇宙不膨脹,一個星系的光走了100億年,那這個星系就在100億光年外。但這是一個膨脹中的宇宙,現在它已在更遠的地方。根據研究對應關係如下。

    10.詹姆斯韋伯望遠鏡的主鏡觀測到的宇宙

    Credit: NASA

    雖然我們觀測到的遙遠星系又暗又小,但它們已經是那個時候宇宙中的大傢伙了。回到138億年前的大爆炸,就是對應著飛躍460億光年超大尺度的距離。2019年,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升空,幫助我們揭示更多的未知!

    六、低維時空怎麼進去高維時空?

    1.到底穿越能否在現實生活中成功呢?

    要理解這個穿越的依據要先理解維度這一個概念。

    2.四維空間

    零維度空間是一個點,不佔任何空間,當無數點集合排列後,形成了線,直線就是一維空間,無數的線構成了一個平面,平面就是二維空間,無數的平面並列構成了三維空間,也就是立體空間。在這裡要說明一下,三維空間是靜止的,但當三維世界以時間這基準發生變化時,四維空間就產生了,如果把時間看做一根軸線,則這根軸線上的任意一個點,都是一個三維空間,也就是無數個三維空間依據時間軸線集合成了四維空間。也可以認為是在三維之上加上一條時間軸。

    好,現在重點來了,這就是五維從宇宙誕生到最後宇宙消亡,即降到絕對零度(-273.15度)在這一個過程中,宇宙所經過了一條時間軸線,所以我們所感知的宇宙是四維的。假設無數的時間軸線集合起來,就會構成一個時間平面。這個就是五維空間,在五維之中,時間軸線應該是可視的,同時,根據平行宇宙理論,我們對於每件事的選擇,都會產生一個平行宇宙,故有無數個平行宇宙,由於選擇的不同,平行宇宙之間才能相同可能不同,可能相差很小也可能相差很大,所以異界有了存在的可能性。

    無數個平行宇宙(四維空間)根據一軸線集合而權成五維空間,但是,請不要問我這條線的標準是什麼,因為我只是一個小小的四維的生命體,我無法為一個我根本觀察不到的現象制訂標準。但是我們可以想象,一個五維空間的物體,應該是跨越不同時間軸結的,在任意一個時間軸線上,你只能觀察到它的一部分。

    假如一個四維族一命體想要跳躍到其他時間軸上,那麼它就必須先成為一個五維的生命體,很顯然,在跳躍的過程中,它會同時出現在兩條時間軸線上,這時它已符合了五維生命體的要求。這個事實用另一句話來表述就是:在四維空間中,時間是線性的,方向和程序不可改變。只有在五維空間中,你可以改變時間的方向和程序。所以,與其說你改變了歷史,不如說你改變了自己當前的處的時間軸線!

    3.五維可以穿越

    我們已經知道了在五維空間之中是可以穿越的,但是,這是為什麼呢?想要理解這個,我們可以從可接觸的維度之中理解,讓我們在平面上畫一個二維的小人,對於身處四維之中的我們來說,這就只是一個平面的圈而已,它不全對你造成任何影響,你可以毫不費力地跨過它。但是對於小人來講,這就是一個永遠也逃脫不出去的百分之百牢固的監獄,他不論做什麼也是永遠也走不出來的。下一步,為了更好的理解,我們要在圈中再畫上一個小人。

    好,現在小人有個伴了,但是,下面讓我們將一個小人擦去,在圈外畫一個一模一樣的小人,為了方便區別,讓我們把左邊的小人標為A,右邊的小人標為B。把小人擦去,再又畫上,這在我們的眼中很正常,但是在小人A的眼中,就是不正常了。它可能會說出一大段的髒話(假設它可以的話)。因為在小人A的眼中,小人B是突然消失,然後又在圈外突然出現,太不可思議了!如同我們所說的瞬移一樣。同理,身在更高維度的我們可以對低維度幹一些低維度無法想象的事,所以,在由無數個四維空間構成的五維空間中自然也可以幹一些我們無法想象的事。只是很巧,剛剛好是穿越到不同的空間之中。理論上講,我們可以慢慢地找一個時間,然後穿越過去。

    4.如何穿越?

    方法一,先到五維空間穿越,沒錯,這是每一個普通人看完上文所能下意識想到的第一個方法,但是,在上文就已經說過了,我們只是小小的四維生命體,從四維空間到達五維空間需要的能量是非常巨大的,因為根本就沒有人成功過,然後,就算你成功從四維空間進入五維空間,你又怎麼回來呢?這時候的你,就要開始為回家的火車票發愁了。

    方法二,首先,我們來玩一個經典的遊戲。如圖,在一張紙上畫上兩個點,然後畫出其中一個點到另一個點的最近路線這還不簡單,直尺一放,大筆一揮,搞定!一般的人都是這樣做的,但是,這是錯的。下面是參考答案:請將紙隨意對摺,將兩個點重合,這時候,我們只需要拿起手中的筆,對準點一戮,這時,紙上便多出了一個洞,我們也就得到了這兩個點的最近距離。好,讓我們將空間的扭曲加大,當空間扭曲到一定程度時,就會產生和上面所做的遊戲一樣效果,產生了一個連線兩過面的洞。我們將其稱之為蟲洞,如果可以的話,你可以透過蟲洞,從這一面到達所重疊的另一端。

    其實,這蟲洞的原理和多拉A夢的任意門的原理是一樣的。只是人們無法控制蟲洞,無法預知蟲洞所連線的是什麼地方。

    所以,方法二可以總得概括成為穿越蟲洞來進行穿越。但是,你知道要產生蟲洞需要多大的空間扭曲嗎?至少目前人類造不出來,在自然界估計只有在黑洞才能產生了。

    但是,先不論你能否在有生之年到達黑洞,也不論你在途中是否可能發生一些意外情況,就算你成功到達了一個黑洞,你確定你能進去嗎?還有,你覺得現在的科學技術可以保你安全進入黑洞蟲洞而毫髮無損嗎?你覺得有方法可以保持蟲洞不坍塌嗎?

    所以,這第二種方法也是不可能的,沒有可行性。

    儘管我們暫時並不能證明四維或者更高維度的存在,但僅僅是在對於空間的數學描述中我可以得到比較確切的資訊,高維是包含低緯的,而三維是生命存在的最低緯度!

    四維超超體到三維立體,將會有8個結構空間,而這8個都是獨立具備生存條件的空間,當然從高維展開的低維並非可以如此簡單描述,但可以說明的是至少三維仍然存在四維文明所需的最最基本的生存條件!但再往下的二維....根據數學描述就不存在這種生存條件了!

    5.從0維到四維

    二維只是一個沒有厚度的平面,一個生命體存在至少需要一個細胞的厚度,或者說物質的存在至少需要一個原子的厚度,但二維卻沒有這樣的基本條件,我們可以想當然的認為,二維不再適合生命生存!

    6.二維的人是不存在的

    因此理想中的維度模型中,我們可以簡單的認為,三維是生命體所需的最低緯度,再往下講不再適合生命生存!但是在更高的維度會如何呢?

    我們無法瞭解到四維空間內的運作模式,但根據《三體》中的描述四維空間中的電磁波傳播衰減將大大超過三維空間,這也許是由於空間曲率的增加所致,或者是四維中的距離計算方式並不和三維中一致所致.....至少他們進到四維空間了,並且獲取到了一些“弄乾這些四維空見“水塘”的文明”已經上岸了的關鍵資訊!

    也許高維向低維跌落的過程會有一個劇烈轉變的過程,生命體在這個過程中也許難以生存,但主動的出入這些維度則能兩向保全,這可能也是《三體》中的一個設定而已,當然從理論上理解似乎也有那麼一些道理!

    在更高的維度被認為是蜷縮在微觀世界的,我們不確定這樣的世界是否適合生存,對於維度的理解人類是太粗淺了,現在一頭紮在三維世界的研究中,可能與我們真正的方向拉開了一定的角度,未來在於宇宙,也在於維度,能瞭解多大的宇宙應該就含在對維度的更深入透徹的研究裡!

    綜上所述,我們還是等科技足夠發達,也許,就能成功穿越了。

    七、時空與時空怎麼界隔?

    1.科學家發現“宇宙牆”的存在:牆內一切虛空,或存在另一時空?

    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大家都知道了宇宙的浩瀚是無窮的,而它的神秘人類更加的想探索,但一直以來宇宙的盡頭是什麼,人們並不知道,以前人們一直認為宇宙是無限的,但隨著不斷的進步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也逐漸發現了宇宙的奧秘。

    在探索中,科學家發現了,在距離我們地球100億光年之外的波江星座,有一堵宇宙牆,而這堵宇宙牆足足橫跨了35億光年。據悉,這個宇宙牆完全是空的,沒有星球和星團就算了,竟然也沒有暗物質。

    從科學探測器觀察,這個空間在宇宙中具有極低的溫度。任何物質似乎都與這個空間完全隔離,這種牆是完全空的狀態,甚至真空狀態也不能達到這種狀態。而在此之前,天文學家發現覆蓋10光年的空白區域,但在那個時候出現了,直到3.5十億光年的虛擬帶,這是由天文學家命名的外觀沒有宇宙牆的概念。

    對於宇宙牆這一個特殊的宇宙結構的存在,不能以當前科學理論來解釋,於是科學家們大膽推測,這種空結構可以被稱為“另一個時空”,如果理論是正確的,那麼我們所認識的宇宙真的是有限的,也就是說我們宇宙之外該有宇宙的存在!

    宇宙之大浩瀚無窮,它的神秘和奧妙一直為人類所心馳神往。萬物皆有盡頭,唯宇宙的盡頭尚不為所知。人們向來都認為宇宙無邊無盡,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過去人們無法觀見的宇宙結構也逐漸為人們所探知。

    在距離地球一百億光年之外的波江星座裡,科學家們發現了一堵足足橫跨三十五億光年的宇宙牆。

    根據《新科學家》雜誌的最新報道,這堵宇宙牆是完全虛空的狀態,沒有任何的星團或行星存在,甚至連暗物質也不存在,從科學探測儀裡觀察得知,這個空間格外低溫,宇宙中任何物質似乎都完完全全都被隔絕在了這個空間之外,這堵牆是一個完全的虛空狀態,連人為的真空狀態都無法達到這種狀態。

    在這之前,天文學家曾發現一個橫跨距離為十光年的虛空地帶,但在當時並沒有宇宙牆的概念,直到這個跨度為35億光年的虛空地帶的出現,天文學家才將它們命名為宇宙牆。這種存在特殊的宇宙結構用目前的已知科學理論都無法解釋,所以科學家們大膽猜測這種虛空結構可能是所謂的“另一個時空”。如果該理論成立的話,我們目前所存在和所認知的宇宙其實是有邊界的,也即是說,宇宙之外可以還是各種宇宙,或平行,或緊密相鄰。

    宇宙於人類而言已經是無窮無盡的存在,但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人類的眼界也在不斷地拓寬放遠,宇宙的神奇和奧秘還在等著我們的開掘和發現。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更新,人類還將揭秘給多的宇宙奧秘,但是在這些宇宙之外又是什麼呢?

  • 8 # 虎嘯金鐘

    不是!!看不見就說是暗物質!!

    低維不見高維,是的!是的!你能到1萬米的海水裡生活嗎?肯定不行,因為你不具備在哪裡生存的條件。你開啟短波收音機,能聽到中波的聲音嗎?一定聽不到,因為,不在一個頻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輸液反應有哪些?最嚴重的是哪項?應如何預防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