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蕭湘居士__

    諸葛亮才略高,計多端,政治有謀,忠心不夠。劉備託孤大亊已確告其: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他不但不聽如此重要的遺囑,還大用特用。七擒七縱僅僅是小馬一言,貫徹始終。守衛街亭是大任莫讓,他以無作輕重派他認為親密戰友接班人隋戲戲地守衛要塞地區,結果虧了劉備的紅船初心。諸葛亮除掉羅貫中的味精,實在好不如周瑜陸遜,北不敵曹操司馬,定格為中流人才,還欠不忠誠。出師表是他們己寫寫的,又不是史評。

  • 2 # 盧教練6

    諸葛亮在七擒七縱的問題上,做的非常完美,這事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七擒七縱也正說明了諸葛亮們智惠和才能,具體內容不必細考,這要看時代背景,有些事不是不能作,也不是作不了,而是時間不允許,每個朝代性質不同,奪取的方法也不同,三國演義不是小說,是演義,也是教科書,歷史的發展規律基本上也都是大同小異,三國後有些朝代的更迭,都有類似或相似的地方。

  • 3 # 日青繁花

    諸葛亮為什麼七擒七縱孟獲?這是三國時期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的酋長孟獲捉住7次,放了7次,是他真正的臣服,不再為敵。

    諸葛亮平定南中叛亂的過程中,面對南中豪強首領孟獲,採取了攻心戰術,目的是徹底地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那麼,孟獲是什麼人呢?為什麼諸葛亮單單對孟獲實行七擒七縱,實行攻心的策略呢?孟獲是南中地區少數民族首領。孟獲不但作戰勇敢,意志堅強,而且待人忠厚,在彝族人心中有極高的影響力,在漢族人中也有很多人佩服他。因此,諸葛亮才諸葛亮才會單單對他實施了攻心政策。

    諸葛亮是為了穩定蜀漢,才會對南中首領孟獲採取七情七縱政策。

    孔明用實際行動使得所有南蠻的人,都永遠地感謝他的好意,我們沒有帶回任何奴隸,沒有剝奪任何資產,也沒有在那裡派駐官員。反而這些政策,使得他們心甘情願地歸併我們的版圖裡,成為中華民族的一份子。

    簡言之,“以德服眾”是對七擒七縱孟獲的最佳詮釋。

  • 4 # 魔方歷史觀

    讀過《三國演義》或者看過關於《三國演義》的影視劇的朋友,對其中“諸葛亮七擒孟獲”這一段應當是有印象的,七擒孟獲,是指三國時蜀相諸葛亮出兵南方,將當地酋長孟獲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獲城將孟獲擒拿,並使他真正心服認輸。“七擒孟獲”也可意為一種攻心戰策略。

    “七擒孟獲”在《三國演義》中主要是說,在225年3月,蜀漢丞相諸葛亮親自率軍去平定南中叛亂,而在臨行前,蜀國參軍馬謖為諸葛亮提出平定叛亂要採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戰略,諸葛亮接納了此建議,而當時孟獲作為十分有威望的當地酋長,諸葛亮在對孟獲的處理上便是想透過生擒迫使他歸順,從而達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

    於是,在蜀軍與孟獲的交戰中,孟獲變換著手段與諸葛亮“鬥智鬥勇”,但還是次次被生擒,直至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後(關於七擒七縱的具體過程在正史中沒有明確記載),孟獲及其他土著首領終於對諸葛亮徹底心服了,說出這樣的話:“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您代表著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會再反叛了。)”

    諸葛亮之所以對孟獲“七擒七縱”,是因為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因為南人叛亂問題嚴重,所以採用馬謖提出的“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策略,要孟獲心服口服,消除南中少數民族的反叛心理。

    至於對後人的啟示,我個人認為是,如果是雙方交戰或者競爭,能讓對方心服是比用強有力的暴力手段壓迫更好,當然,如果能“不戰而屈人之兵”,自然是極好的。

  • 5 # 亮話歷史

    一、諸葛亮七擒孟獲的原因

    且不說諸葛亮七擒孟獲的歷史真實性,近期網路上一些聽書欄目就提出了對此事真實性的懷疑。單就這件事的目的和意義來說,是值得探討的。我主要說以下幾點:1.為了讓孟獲徹底臣服。以武力解決問題,固然簡單高效,但卻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諸葛亮對孟獲的前六次擒縱就是這樣,孟獲心裡不服,即使把他打敗了,戰術目的是達到了,但是戰略目的沒有達到。如果孟獲是因為寧死不屈而被處死,反而成了他們部族的英雄,當地少數民族會很快再立一個新的頭領,繼續與蜀國對抗。而以欲擒故縱的方式,恩威並施,讓孟獲徹底臣服,這才是最徹底的解決方式,否則蜀國就有無窮的後患。

    2.為了震懾周邊少數民族。當時在雲南附近,除了孟獲之外,還有大大小小很多個部族,當然,孟獲所在的部族應該是最大最有影響力的一個,如果對孟獲處理不當,就會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導致地區長久的混亂。這樣就更不好處理了。七擒七縱孟獲,並使其徹底臣服後,周邊大小部族都望風披靡,不敢再滋事生亂。蜀國南部的邊患就徹底平定了,確保了長時間的和平。

    3.為了體現蜀漢政權的正義性。蜀漢政權的兩代君主,劉備和劉禪都以漢朝正統自居,在開展軍事行動的過程中,必然要注重合理性與正義性,如果只是簡單把西南少數民族的頭領孟獲抓到後一刀砍了,肯定有失大國風範,也影響了正義性。此外,諸葛亮向來是智慧的化身,是忠君、仁義、愛民等道德層面上的典範。既然這樣,如果不實施七擒七縱,怎麼體現這些品質,怎麼成就他的完美形象?

    當然,還有當時的蜀國戰略重點不在西南少數民族、國力不支必須以最佳策略解決南部問題、主帥也就是諸葛亮面對孟獲部隊的絕對自信等諸多因素,這裡不再贅述。

    二、對於後人的幾點啟示

    1.諸葛亮的成功不可複製。有諸葛之智則成,無諸葛之智則敗。像這樣的欲擒故縱,不是一般人能玩得轉的,而且不是放一次,是放七次,沒有大智慧和大能耐,必然會玩砸。歷史上不是沒有玩砸的例子,鴻門宴項羽放了劉邦,最後放虎歸山,被逼烏江自刎身死;朱允炆多次對部下說勿使朕服殺叔之名,其實也是欲擒故縱的一種翻版,但須知政治鬥爭是你死我活的鬥爭,沒有中間狀態,最終玩失敗了。2.攻心戰術比攻城還要厲害。所以在兩軍對壘中,武器和人數的較量往往是最膚淺的,除了面對面的陣地戰、遭遇戰甚至白刃戰,還有心理戰、情報站等等。如果敵人的意志被摧垮,心理被挫敗,精神被折服,就再也鼓不起勇氣一往無前,甚至失去了方向。如八路軍在抗戰時期組織的“反戰同盟”,裡面就有很多日本人,他們反對戰爭,熱愛和平,在戰場上,他們這些人的出現,往往有些意想不到的作用。3.欲擒故縱要結合實際。首先是要在佔據優勢的情況下才能使用。如兵力、戰局等,諸葛亮在七擒七縱孟獲的過程中是始終佔據優勢的,若不是孟獲的部隊利用地形玩捉迷藏,搞襲擾戰,恐怕諸葛亮打得還要容易些。其次,要做到知己知彼,如果對敵方情況都不瞭解就貿然給了敵人喘息的機會,很可能會適得其反。最後,要充分計算得失。如果縱敵後的損失大於收效,是斷不能輕易實施的,否則,就如同拿己方將士的生命當兒戲。

  • 6 # 臣妾沒空

    大家好,我是歷史真鑑。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孟獲被放回之後,還是一如既往地跟諸葛亮作對,並且把老婆小舅子都動員起來對付諸葛亮,可是不知怎麼回事,每次都敗得一塌糊塗,最後還是被五花大綁押到諸葛亮跟前。算起來,孟獲被活捉過六次,其中被晃點三次,被自己人整兩次,被拍黑磚一次,淒涼到我都不好意思寫了。

    第六次被擒,他居然還說不服,堅決認為不是他的錯,面對這樣一個自我認識嚴重不足的豬頭,諸葛亮氣得差點跑過去搧他幾巴掌,結果想想還是把他給放了。其實孟獲也有些不好意思了,但是覺得是男人就應該幹到底,就這麼投降了太沒面子了!可是要掐架也得有資本啊,孟獲自家的兵已經摺騰得差不多了,剩下一小撮也偷渡過江投降諸葛亮去了,那些洞主啊、酋長啊也早就被諸葛亮收服。孟獲不知道還有什麼資本跟諸葛亮作對,論計謀,自己不是他的對手,論武功,自己再高強也打不過人家幾十萬大兵,孟獲幾乎都有些絕望了。

    然而上帝就喜歡讓人在絕望中看到希望,一個洞主報告孟獲,說東南有個烏戈國,國內士兵都穿藤甲,號稱“藤甲軍”。這種藤甲,用山上某種特殊的藤製作而成,製作過程中,用油反覆浸透十多次。據說穿在身上冬暖夏涼,過河的時候可以當救生衣,下雨的時候可以當雨披,打仗的時候可以當鎧甲,不僅刀槍不入,還可以防彈,後來流傳世界各地,被無數名人政要用來做成防彈衣,此是後話。孟獲非常高興地扛上大禮包去拜見烏戈國王,請求他出兵相助,烏戈國王倒也講義氣,非常痛快地答應了。孟獲心想諸葛亮這次鐵定玩完了,要是捉住了他放不放呢?要是他抱著我的腳痛哭流涕求饒,那就放了他吧,看在他放我那麼多次的份上,我做事也不能太絕孟獲一邊想一邊傻笑,口水流了一地。

    突然間,一個小兵慌慌張張跑進來,邊跑邊說:“大王,不好啦,不好啦!” 被人打斷了好夢,孟獲非常惱火,抹抹停留在嘴角的口水,吼道“不長眼睛嗎?沒看到我正在睡覺嗎?掌嘴!”小兵萬分委屈地說道:“不是啦,我是想來報告大王一個令人震驚的訊息”孟獲興奮地站起來:“啊!你是不是想說我們打勝仗了,諸葛亮被活捉了?天啊,我真是太英明瞭!”“不是啦,藤甲兵讓諸葛亮一把火給燒了”“不是吧,太可怕了!我怎麼沒想到那個藤甲被油浸過容易著火呢。不過燒了就燒了,反正兵又不是我自己的。”“還有,各個洞主還有夫人公子都讓他們給捉去了”“不是吧,太過分了吧,連我老婆都敢捉!”“並且現在我們已經讓蜀軍給包圍了”

    孟獲大吃一驚,拔腿就跑,結果還沒跑出大門就讓蜀軍再次活捉了。這次諸葛亮連見都不見他了,給他和他老婆以及各個洞主安排了頓非常豐盛的晚飯,然後派了個小兵過來說:“丞相實在不好意思見你了,都見了那麼多次了,客套話也說完了。這次叫我來放了你,你回去再整頓兵馬來一決勝負吧。補充一句,你在這蹭飯也蹭了那麼多次了,少吃點吧,再吃丞相就要破產了。”

    孟獲好歹也認為自己是個男人,實在覺得非常不好意思,帶著老婆孩子以及部將一起到諸葛亮帳下謝罪,說自己確實不是故意跑過來蹭飯的,還說被人擒了七次放了七次,實在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他孟獲雖然沒讀過書不懂電腦,但是還是有羞恥心的,這次輸得心服口服。諸葛亮心裡暗罵:“MM的,蹭了我那麼多頓飯!為了擒你我死了多少腦細胞,荒廢了多少青春歲月!”不過最後還是封他做永久性洞主,管理南蠻一帶地盤,從此南方安定下來了,再也沒有人造反,諸葛亮終於可以安心治理國家了。

  • 7 # 葛大小姐

    諸葛亮為什麼要七擒七縱孟獲?對後人有什麼啟示?

    我們知道,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七擒七縱蠻族首領孟獲,作為一代名相,孟獲根本就不是諸葛亮的對手,但諸葛亮為什麼費這麼大周折要七擒七縱呢?其用意到底是什麼呢?

    自古用兵者,攻心為上。小編認為,諸葛亮的七擒七縱,其目的是為了讓孟獲輸的心服口服,徹底歸降,雖然孟獲不足為慮,但他有一個很厲害的老婆,被稱為祝融夫人,不但武功高強,而且頗有計謀,所以,諸葛亮殺雞駭猴,透過七擒七縱孟獲,最終達到收服孟獲和他老婆祝融夫人的目的,以此來警示蜀國後方的其他異族,莫要叛亂,求得蜀國後方永久的安定。這充分說明,一個男人要想得到大人物的尊重,還要有一個有本事的老婆才行。那麼孟獲的老婆祝融夫人到底有多厲害呢?

    若論《三國演義》中女將的顏值和武力,祝融夫人的綜合排名肯定不會太低,憑一己女子之力,接連活捉兩名蜀國大將,這在整本書中都未有過。同時,作為一名女子,敢於替夫君上戰場,我想在三國世界裡是唯一的一個,所以說,祝融夫人應該是英姿颯爽和嫵媚野性的完美結合體吧。

    在《三國演義》中,祝融夫人為火神祝融氏的後裔,身份十分高貴,其夫君即是被諸葛亮“七擒七縱”的南蠻王孟獲,弟弟是孟獲手下得力干將帶來洞主。祝融夫人是蠻夷人身姿絕妙面容姣好,同時她的武藝也十分高強,手持一把丈八長標,背插五把飛刀,飛刀所到之處,百發百中,還曾用飛刀將蜀國名將張嶷 打敗。祝融夫人是《三國演義》中寫到的唯一真正上過戰場的女性,羅貫中對於祝融夫人的著墨不多,但有一場關於她的戰鬥描寫得十分精彩:

    話說諸葛亮攻下三江城之後,孟獲被逼節節敗退,祝融夫人代夫君出陣,帶領宗族將士數百人與蜀軍將領馬忠、張嶷對陣開戰。

    兩軍擺開陣型,只見祝融夫人翻身上馬乾淨利落,不等金鑼開敲,驟馬奔向蜀軍陣中,目標直指馬岱。馬岱張嶷稱奇,不等馬岱反應,張嶷挺馬直擊,意欲表現自己。兩人交戰幾個回合,祝融夫人忽然賣個破綻,調下馬頭,往陣中奔去,張嶷得了便宜,怎能讓到嘴的鴨子飛了,拔馬便追,只見空中白光一閃,千鈞一髮之際,有一亮閃閃的兵器鋪面刺來,張嶷來不及反應。只能把手臂往面前一擋,只覺得一陣刺痛從手臂傳至大腦,在馬上坐立不穩,仰頭摔下馬來。定睛一看,是把飛刀把小臂打了個對穿。祝融夫人身後蠻兵齊聲吶喊,將張嶷執縛去了。馬忠聽得張嶷被活捉,急忙前去搭救,遠遠望見祝融夫人挺標勒馬立在半坡,馬忠大吼一聲,夾馬應戰,不料中了祝融夫人提前安排好的陷阱,馬蹄被絆馬索絆倒,馬忠落下馬來亦被祝融夫人擒了。

    透過上述這段文字描述,我們不難看出,祝融夫人的戰鬥能力智謀水準都是非常高超的。她不僅飛刀使得好,而且非常有戰鬥技巧。你看她看準張嶷求功心切,“忽然賣個破綻”,讓張嶷冒進,然後趁他一個不注意,用飛刀將他打傷,從而活捉張嶷;同時也看準馬忠救人心切,引馬忠進入提前設下的陷阱,輕鬆活捉了馬忠。不過祝融夫人雖然為蠻夷之後,但也遵循為夫之綱,後來還是聽從了孟獲的話,留住了馬岱和張嶷的性命。

    馬岱和張嶷被擒之後,諸葛亮派魏延、趙雲兩員大將前去對陣,我們知道,魏延、趙雲可是蜀國排名靠前的武將,但是面對祝融夫人時卻豪無良策,只好賴著臉皮故意詐敗,想設計埋伏祝融夫人,誰知道祝融夫人經驗老道,非常謹慎,根本沒有中計,這一仗,祝融夫人算是打勝了。要知道,普天之下,能同時讓魏延趙雲敗下陣來的,可以說只有祝融夫人了。

    後來,魏延、趙雲又前去叫陣祝融夫人,也是比劃兩下便提前開溜,祝融夫人本來是沒打算上前追趕的,但是魏延不僅跑,還邊跑邊罵,罵得非常難聽,祝融夫人的自尊心比較強,實在聽不下去,一時氣急,直接拍馬上前追趕,卻沒想到掉入馬岱提前設下的陷阱,就此被擒。最後孟獲以張、馬二將換回夫人。後來諸葛亮七擒七縱孟獲,孟獲表示永不再反,夫人亦隨之歸順。

    所以說,作為三國演義中的“女武將”,真正在三國時期上過陣打過仗的女性,恐怕只有祝融夫人了。祝融是上古火神之姓,祝融夫人顯然繼承了祖先的火爆脾氣和性格,以一女流之力撐起南州的半邊天,絲毫不亞與花木蘭、穆桂英等後輩。因此,小編認為,一個成功的男人不但離不開一個默默奉獻的女人,更離不開一個文武雙全的女人。

  • 8 # 山谷大師

    原因是南蠻王孟獲發動叛亂,諸葛亮為了收服人心,穩定蜀國南部邊境,決定對孟獲恩威並施,結果,孟獲歸順蜀漢,為蜀漢出兵中原解除了後顧之憂。

    諸葛亮平定後方的時候,接受了馬謖的意見,“攻城為下,攻心為上”,為了能使孟獲心服口服,不再反覆不定,從而使蜀國有一個長時間的穩定後方局面,所以運用此策略,使對手降伏。

    三國演義的這一故事情節,高度讚揚了諸葛亮的智慧和軍事才能,透過七擒七縱的整個過程,體現了諸葛亮洞觀全域性,南征北伐一盤棋,徹底解決蜀國南方少數民族反覆無常的問題,在小說中我們從字裡行間看到諸葛亮嘔心瀝血的忠臣形象,和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高貴品質。

  • 9 # 阿土198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諸葛亮最有名的戰績是七擒七縱孟獲,七次全勝。諸葛亮當初進攻孟獲的時候,和馬謖交談,馬謖說,丞相應該心戰為上,兵戰為下。諸葛亮還誇獎馬謖,知我者,幼長也。

    諸葛亮率領十萬大軍到南蠻,和孟獲玩起了貓住老鼠的遊戲,諸葛亮是貓,孟獲是老鼠,諸葛亮捉孟獲一次,就放一次,連續七次,最終孟獲以投降而結束了遊戲。

    很多人都會有疑問,為什麼諸葛亮非要把捉住的孟獲給放了,一刀殺了多省事啊?其實諸葛亮也想給他一刀,但是從大局考慮,諸葛亮還是不能殺孟獲,只能以這樣的方式把他收服,原因有三點。

    第一,諸葛亮把南蠻視作蜀華人

    諸葛亮本人是個仁慈的人,進攻南蠻之前,蜀國跟魏國吳國打了多年的仗,死傷的將士何止百萬,諸葛亮親眼見過屍骨如山的戰場,他不想到了南蠻之後,在看到那些堆積如山的屍骨。

    諸葛亮後來火燒藤甲兵之後,覺得自己的行為太殘忍,特意發明了饅頭來祭奠蜀軍和南蠻軍將士的亡靈。孟獲是南蠻人,在諸葛亮看來,南蠻也是蜀國的,都是蜀華人,能不殺最好不殺。

    第二,蜀國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

    蜀國在諸葛亮的帶領下,還要北伐中原。如果諸葛亮的大後方不停的出現戰亂,不停的受到騷擾,諸葛亮在前方北伐與魏國交戰的時候,就會後院起火,一個國家最忌諱的就是兩方開戰,只有穩定一方,才能顧得上另一方。

    面對孟獲,諸葛亮知道,他是南蠻的首領,只要孟獲在,整各南蠻族就會聽孟獲的,只要把孟獲降服,南蠻人才能降服、如果把孟獲殺掉,南蠻的那些首領就會自亂陣腳,互相殺伐,會波及到蜀國邊境,最終不得安寧。

    第三,孟獲絕對不能死

    如果諸葛亮第一次和孟獲玩貓捉老鼠的遊戲就把孟獲一刀殺了,這樣蜀國就會遭受整個南蠻人的瘋狂報復和永遠的仇恨。雖然南蠻人勢力不大,但是要鎮壓這些蠻族人就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軍力。於以後的北伐沒有任何好處。

    蜀國國小民弱,還要面對魏國吳國虎視眈眈的進攻,那時候蜀國真的是四面受敵,只有捱打的份了,諸葛亮深刻的知道,南蠻是蜀國的大後方,只有把孟獲收服,南蠻才能聽話。他們聽話以後,還能給蜀國提供糧草和兵員。

    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蜀軍中有很多都是南蠻孟獲的手下。

    諸葛亮正是看清了這三點,才跟孟獲玩了七次貓捉老鼠的遊戲,最終把孟獲收服,完成了出兵南蠻的使命。

  • 10 # 散落君

    因為諸葛亮志在北伐,需要一個穩定的大後方。所以只有當孟獲徹底臣服,親口承諾只要自己活著,益州南部部族就絕不反叛後,諸葛亮的戰略目的才得到完全實現,《諸葛亮傳》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復反矣。”

    所以可以看到,在諸葛亮一生指揮的戰鬥中,只有對孟獲格外仁慈。因為他需要蜀國南部的絕對安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魅族16釋出會結束,你覺得黃章讓“煤油”們失望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