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良人執戟2

    到底是多少人的確是說不清楚,因為"覆巢之下豈有完卵"。

    古代的誅滅九族是最嚴厲的懲罰,它包括:

    1.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自身。看圖:

    父母、子孫滿門抄斬,悲哉!(快別說啥子"引刀成一快"了)看圖:

    出嫁的姑、表親均難逃一劫。看圖:

    九族中,縱向有高祖父母,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己身,子,孫,曾孫,玄孫。

    橫向有本人,兄弟,堂兄弟,再堂兄弟,三堂兄弟,姊妺,堂姊妺,再堂姊妹,三堂姊妹。

    試以明朝舉例:

    在一個"卻話巴山夜雨漲秋池"時,四十歲的李善長投奔了二十六歲的朱元璋,兩人徹夜長談,真有"恨不相逢未生時"之感慨!

    三十六年後,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殺李善長,夷(誅)三族。

    朱元璋的四娃子更兇,長相、作風、手段均與乃父朱元璋一個品牌,他奪走其侄朱允玟的帝位後,有一個大臣要找他"喝茶說理",武棒棒朱棣豈是中國首席辯手方孝孺的對手,氣得朱棣摔碎了元青花壺,命令方孝孺寫下自己的言詞,方寫下:"燕賊篡位",朱棣氣得半死道:"你不怕我滅你九族嗎"?

    方孝孺脖子一梗:"誅我十族又咋個呢"?

    方孝孺最終結局是:凌遲,滅十族!

    第十族是方的學生們。

    此次誅十族,為歷史上僅有,共有八百人喪生,一千人流放。

  • 2 # Gurunding

    感謝小秘書邀請!在古代,誅滅九族乃是最嚴厲的酷刑,出自秦時律法《夷三族法》,其目的是為了連坐之法的懲罰,發展到後來開始誅滅的族人越來越多,從六族到八族,再到後來的九族乃至十族,其目的也漸漸變為“斬草除根”性質的滅絕血脈的行動,真可謂是最最黑暗、毒辣的懲罰性行動。

    現在我們也經常於許多影視劇中看到、聽到很多皇帝們動不動就下誅九族的聖旨,那麼這誅九族中的九族到底指的哪些人?有會誅多少人呢?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誅九族中的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九族指的是:上至高祖,下到玄孫,有小到大順序排列就是:玄孫、曾孫、乃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這九代人。

    但是(最近貌似用的有點多......),皇帝要誅滅九族之人,除了當世的還有些早已入土,不太可能再行誅殺,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要滅其九族(滅血脈),那麼實際上誅殺的有哪些呢?歷史公論的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和子族兩代,合計九族。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的外祖父母、曾祖父母、父母、姨母、舅舅、姑姑、叔、伯、姐妹、兄弟、兒女、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外孫、外孫女、孫子、孫女、外曾孫、外曾孫女、曾孫、曾孫女。

    零零總總,以每代一人計算,初略來看就達30人,還不算家人、僕從、奴等等。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上最有名的誅十族的方孝孺事件中記載的人數:

    歷史上誅族的情況,最有名的當屬明朝時期的方孝孺了,他被誅殺了整整十族(第十族則是他的門生故吏,可謂冤枉至極),創下了歷史之最,至今也無人超越(也沒人想著要去超越吧......)。

    根據明史記載,被誅十族的方孝孺案中,共有873人被處死,兩千多人被流放充軍,到明朝萬曆年間,尚因方孝孺獲罪而被貶流放的後裔還有一千三百多人。

    最後我們再回過來分析下到底會誅多少人:

    那麼按照上述的情況,我們基本可以斷定人數在30到873人之間,這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標準,畢竟在古代一個家族的人數遠不止這些,特別還是那些拖家帶口、家大業大、傳承數百年的大家族的直系親屬人數,在可能被誅殺的九代內至少得有百人,更何況還有那些同姓直系已出嫁的姑母、姐妹、女兒連同他們的丈夫和兒子、女兒也要被誅殺,怎麼的算都要數百人,簡直是慘絕人寰,比滅門慘案還要慘的酷刑,比之種族滅亡惶恐不得多讓,實乃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滅絕人性的懲罰。

    綜上所述,我的結論是:誅九族被殺人數至少百人起算,以高門大戶來算高達數百人也是常有之事。
  • 3 # 長城說歷史

    古代誅九族到底會誅多少人,有以下幾種說法。

    九族樣圖

    古代早期對九族的說法

    誅九族在古代是比較重的一種處罰,往往受這種處罰,子孫後代基本都上沒有了,說的比較重點,就是這族人基本是要滅絕了。古代早期對九族的說法,何為九族?九族乃指以自己為中心,往自己以上的四代家族,再往自己以下的四代家族。這樣看來,基本上包括了全部族人。

    那古代早期誅九族的話,會不會把整個族人弄的沒有後人,也會,也不會。如果說壽命長的,有可能往自己以上的家族會有五代,或是結婚早的話,有可能往自己以下的家族會有五代,這樣的話就會有後人存在,如果沒有超過以上四代家族的繁衍,或是沒有超過以下四代家族的繁衍,這種情況的話,那就基本上沒有後人存在。

    如果按照這樣算的話,誅九族也是一個不小的人數。

    九族第一種說法圖

    古代後期對九族的說法

    那麼古代後期對九族是有怎樣的說法,這種說法還是以父親為中心,父親四族,母親三族,妻子兩族。那何為父親四族,指自己的一個家族,嫁出去的姑媽以及兒子一族,嫁出去的姐妹以及外甥一族,嫁出去的女兒以及外孫一族。那何為母親三族,指外公的一個家族,外婆的一個家族,姨媽以及兒子的一個家族。那何為妻子兩族,指老丈人的一個家族,老丈孃的一個家族。

    看來這個九族是比較龐大的,誅九族是封建社會的一個處罰,隨著時代的變遷,誅九族已經不復存在了。這個處罰也是比較殘酷的,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處罰是必然要被淘汰的。

    如果按照這個誅九族來算的話,這個誅九族的人數比第一個說法的人數還要多。

    九族第二種說法圖

    綜上所述:古代誅九族的這個處罰,所誅的人數要根據實際人數才能得到。

    文:長城品史

  • 4 # 叫我李白把丶

    作為古代最嚴重的刑罰,誅九族不可謂不出名。試想一下,如果你在古代生活,你一直遵守法律,忽然某一天傳來訊息,你就要因為你遠方表哥犯罪而全家被砍頭了。多麼瘋狂的一件事。

    古代百姓的生活方式:族居

    顧名思義,族居就是指一大家人都住在一起,包括現在也,以作者君舉例子,作者君祖上世居河北束鹿,這是位於華北平原的一個小縣城。一直到現在,家裡親戚最遠也不過是省城那裡了,而且每年過年家裡親戚都會回到老家。現代都如此更不用說古代了。所以誅九族這個刑罰在華人看來是很嚴重的一種刑罰了。

    傳承至今的特大家族——孔家

    誅九族到底是哪九族?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三字經》

    這是三字經中的說法,自自己往上數四代人,父親、爺爺、爺爺的父親、爺爺的爺爺,自己又往下數四代人,兒子、孫子、孫子的兒子、孫子的孫子。這八代加上自己,整九族。這個說法輻射最廣,因為自高祖下至玄孫的親戚最廣,假設古代每家人生育五個,自高祖到自己來看,自己就會有3124個兄弟姐妹(除去自己),加上624個叔伯(除去父親),以及124個爺爺(除去親爺爺),再往上就不數了,往下看自己可能會有15615個侄子侄女(除去自己的兒女),這樣一共有19495個人,還有妻妾沒算呢,假設每人只有一妻二妾,一次誅九族就會誅殺77980個人,將近八萬人,這意味著整整屠殺了一個古代小縣城。

    另一種說法是九族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就是指出嫁的姑姑一家、出嫁的姐妹一家、出嫁的女兒一家加上自己本家是四族。母族三是指姥爺一家、姥姥的孃家、姨母一家。妻族二是指丈人一家,丈母孃的孃家。還是跟剛才一樣的演算法,一妻二妾五子,這種說法會殺掉441個人,將近五百人,這意味著一個古代小鄉村消失了。

    作者君的看法

    作者君個人認為誅九族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這種說法。要是第一種說法的話,屠殺的太多了,這對古代王朝統治者的統治不利,古代還沒有現在這麼多人,古代大一統王朝的人口大概在6000萬至1億左右(中國人口是從清朝開始膨脹的,康熙末期人口一億左右,民華人口四億左右,1993年人口普查人口在九億左右,2010年人口普查人口為十三億。),一次屠殺就會幹掉千分之一,這很不合理,根本不可能。

    華人口表

  • 5 # 溪風332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都說誅九族是古代最嚴重的刑罰,古今中外也只有方孝儒被誅殺十族,那麼古代誅九族到底會誅多少人呢?

    株連九族,便是一人犯死罪,宗族成員與其一起承擔刑事責任的懲罰準則,在古代稱為“族”,故“族”者,即意味著由一個人的死罪擴充套件為宗族成員的一起死罪.所謂“九族”,是上自高祖、下至玄孫,即玄孫、曾孫、仍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一說是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是指姑之子、姊妹之子、女兒之子、己之本家;母族三是指母之父、母之母、從母之子;妻族二是指岳父、岳母。

    簡單的來說,按照上面的演算法,布衣造反,九族加起來也不過十幾個人,這種會有很多。如果是,貴戚造反,牽連的都是位高權重,不能都殺,最終仍是皇帝說了算。如果是王公大臣,誅九族便是幾百上千人。

  • 6 # 錦鯉小毛球

    誅九族要死多少人首先要清楚到底牽連的是哪些人。

    誅九族中的“九族”普遍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指的是:

    父親相關的四族:即父親的父母兄弟及子女,父親同輩出嫁的姐妹及子女,自己輩出嫁的姐妹及子女,自己的子女及孩子。

    母親相關的三族:母親的父母及兒孫,母親的姐妹及其子女,母親的母親的孃家。

    妻子的兩族:妻子的父母家及相關子女,妻子母親孃家及子女。

    這樣幾乎親緣關係比較近的宗族人員都被包括在內了。而最終會牽扯到多少人與家族大小有關係。

    一般對王公貴族而言,自己及宗族生活條件較好,相應的子女也較多。一般會有幾百人至上千人。

    普通官員通常家族也比較大,會有幾十到幾百人左右。

    一般的普通百姓生活困苦,家族通常發展不了很大,一般也就幾十人的樣子。

    但具體人數還要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與國家發展時期和個人情況也有關係。例如在國家初建時期可能家族人會較少,而國家發展中期人數可能較多。個人及其家族生育人數多少也是一個變數。

    總之,誅九族會有多少人與個人的具體情況有關,不能一概而論,從一個人到上千人都有可能。

  • 7 # 月明如昔

    理論上來說九族包括

    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 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 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

    所以鰥寡孤獨和常人,甚至常人和常人的都不一樣!

  • 8 # 聾王異史

    "誅九族"之所以讓人膽寒,主要是其誅連的人太多了,成百上千人因為一個人犯錯而砍頭,那場面,太殘忍了。甚至有些平時可能少有來往的親戚,好事沒沾上光,砍頭時沾上了“血光”,太冤了!但也有和主人非常親近的人僥倖逃脫,太幸運了!“族刑連坐”這麼惡毒的刑法制定者不是無道的夏桀,也不是殘暴的商紂,竟然是我們稱頌的兩位明君。兩位明君首先推行“族刑”

    “族刑”最早出現夏朝,而且是由我們傳頌的明君夏啟、商湯制定的。《尚書》記載,夏啟和商湯在出徵之前的訓詞中警告將士,如果在戰爭中不聽從命令,就會將犯者連同其子一起處死,這是族刑在歷史上最早的族刑記載。後來這種刑法一直延用,在先秦時期,如果士兵在戰場上不聽指揮或當了逃兵,會將他的近親抓起來,召集族人在宗廟前砍頭,起到威懾作用。當時誅連面還不大,只涉及父母兄弟。

    “誅九族”以震懾為主

    史書中有記載的首次“誅九族”是隋朝楊玄感造反,隋煬帝大怒,下令誅其九族。史書記載:煬帝“末年嚴刻,生殺任情,不復依例。楊玄感反,誅九族,復行轘裂梟首,磔而射之。”清初學者劉繼莊《廣陽雜記》中:“(誅)九族始於隋煬帝”。說的是“誅九族”,其實並沒有傳說中殺那麼多人,只是殺了楊玄感的兄弟和近親,宣揚“誅九族”主要是起震懾作用。當時留下的很多楊玄感的本姓親戚,隋煬帝楊廣命令他們改姓“梟”,讓他們記住本應該“梟掉的首”暫時留在脖子上,不要再有非分之想了。

    至於明代朱棣誅方孝孺“十族”的事,那是特例,方孝孺過於張狂,掃皇帝大佬的興。朱棣喜滋滋地請他草擬即位詔書,方孝孺不寫也罷,還在朝廷之上羞辱明成祖朱棣。朱棣就是個暴君,一氣之下滅了方孝孺九族,後來還不解氣,把他的老師、學生也全殺了。其實這些人不能算作第十族,但後人為了渲染朱棣殘暴,算成了“十族”。這一事件一共誅殺873人,因此事誅連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還有千人。

    還有一個叫景清的也被朱棣誅了“十族”,不過歷史上沒記載,估計是滿人故意用這事黑明朝皇帝。

    “誅九族”有人冤,有人僥倖不死 學者公認的”誅九族“是誅殺與犯事都有血緣關係和親情紐帶關係的人,即”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自己一族。出嫁的姑母及其兒子、出嫁的姐妹及外甥、出嫁的女兒及外孫。母族三:是指外祖父一家、外祖母的孃家、姨母及其兒子。妻族二:是指岳父的一家、岳母的孃家。

    別看這個名單簡單,在沒有計劃生育的年代,如果真的全部殺掉的話,要殺好幾百人,家丁興旺的人家能達到上千人。

    誅殺的名單中,老丈人一家死的冤枉,其實和主犯沒有直接的血緣關係,也許把女兒嫁給他想沾點光,沒想到沾到的是”血光“。還有更冤枉的,就是過繼給主犯或其親戚的人,本來與這家人八杆子打不著,過繼給人家去”頂門“,姓了人家的姓,門沒頂起,頭項掉了!

    但有幾個和主犯最親近的人卻能僥倖得脫,就是主犯的小妾、通房丫頭或男寵。他們雖然常常和主人一起同吃同睡同歡娛,但在封建社會他們對於主人不算人,而是主人的財產,沒有名分,主人喜歡時可以寵愛他們,不喜歡了可以隨便送人,死後不能與主人埋在一起。“誅九族”中也沒把他們算進去,僥倖不被誅殺,但他們會被當成財物賣掉,或當勞役,或送給其他官員享用。

    光緒皇帝廢除“誅九族”

    以“誅九族”為特點的族刑連坐制的在光緒年間才廢除。清光緒年間,西方政治制度開始衝擊中國的傳統制度,光緒皇帝吸取西方一些好的做法,開啟法律變革運動,在修律大臣沈家本、任廷芳的大力倡導下,1905年正式宣佈廢除連作。

  • 9 # 歷史的坎

    “九族”指的是親屬,但不同朝代所包括的範圍稍有不同。

    一般都是指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

    “誅九族”與封建社會的刑法有很大的關係,主要是為了斬草除根,為日後除去禍害;再者是為了震懾其他將要造反之人。 誅族是連坐制的一種,連坐制起源於周朝,後經商鞅變法稍有改變。秦統一六國後,在全國範圍內開始實行。誅族是連坐制中最嚴厲的一種,會將罪犯的整個家族處死。可分為誅二族、誅三族、誅七族、最嚴厲的為誅九族。 歷史上僅有的一次誅十族是在明朝期間,當時明成祖朱棣奪取皇位後,要求方孝孺起草詔書,方孝孺是建文帝最信任的大臣,在大殿上公然拒絕。幾番爭論後,方孝孺態度強硬,明成祖惱羞成怒,下令將方孝孺誅十族,其朋友也算為一族,共計873人被處死。

  • 10 # 歷史在記錄

    九族有不同說法。漢代儒家則有二說:

    一曰,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即異姓親族。其中父族四就包括被處以者一族,即犯罪者之父母兄弟姐妹兒女,另及姑母和其兒、外甥、外孫。母族三,即其外祖父母、姨母與她兒。而妻族二即是岳父和岳母。另一個說法就是由被處以者上推四代至高祖,下推四代至玄孫;橫推三從兄弟。即上至高祖、曾祖、祖及父,下至兒、孫、曾孫及玄孫,旁則由兄弟、堂兄弟(二從兄弟)、表兄弟、乃至三從兄弟為止,通被誅連。這也是三字經所說的九族。

    在北韓,真平王元年(579年,正值中國南北朝),新羅國,就曾有伊阿湌柒宿和阿湌石品,二人因為謀反,於東市被處以誅九族。

    史上唯一一次“誅十族”的記載發生於中國明朝。明成祖朱棣誅方孝孺十族事件:燕王朱棣發動靖難之變,奪其侄子明惠帝的天子寶座,入主金陵。朱棣登基,命忠於皇室的方孝孺起草即位詔書。方不但寧死不從,更予以辱罵,於詔書上寫上“燕賊篡位”四字。朱棣怒以誅九族威嚇之。方卻訕笑似地說:“便十族奈我何!”朱棣便把其門生朋友歸入第十族,連同原來九族一併誅殺。最終共誅殺八百七十三人,因此事下獄及被流放、充軍者亦數以千計。方孝孺誅十族一事見於《明熹宗實錄》、另外明遺民談遷所撰記載明朝歷史的編年體史書《國榷》亦有記載。

    另有學者考證此事並撰寫論文認為僅是一個傳說,不能將其視為史實。

  • 11 # YZYL555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誅九族中的九族指的是哪九族:

    九族指的是:上至高祖,下到玄孫,有小到大順序排列就是:玄孫、曾孫、乃孫、子、身、父、祖父、曾祖父、高祖父這九代人。

    但是(最近貌似用的有點多......),皇帝要誅滅九族之人,除了當世的還有些早已入土,不太可能再行誅殺,那麼問題就來了,既然要滅其九族(滅血脈),那麼實際上誅殺的有哪些呢?歷史公論的是:父族四代、母族三代、妻和子族兩代,合計九族。

    簡單來說就是:自己的外祖父母、曾祖父母、父母、姨母、舅舅、姑姑、叔、伯、姐妹、兄弟、兒女、外甥、外甥女、侄子、侄女、外孫、外孫女、孫子、孫女、外曾孫、外曾孫女、曾孫、曾孫女。

    零零總總,以每代一人計算,初略來看就達30人,還不算家人、僕從、奴等等。

    其次,我們再來看看歷史上最有名的誅十族的方孝孺事件中記載的人數:

    歷史上誅族的情況,最有名的當屬明朝時期的方孝孺了,他被誅殺了整整十族(第十族則是他的門生故吏,可謂冤枉至極),創下了歷史之最,至今也無人超越(也沒人想著要去超越吧......)。

    根據明史記載,被誅十族的方孝孺案中,共有873人被處死,兩千多人被流放充軍,到明朝萬曆年間,尚因方孝孺獲罪而被貶流放的後裔還有一千三百多人。

    最後我們再回過來分析下到底會誅多少人:

    那麼按照上述的情況,我們基本可以斷定人數在30到873人之間,這只是一個模糊的概念標準,畢竟在古代一個家族的人數遠不止這些,特別還是那些拖家帶口、家大業大、傳承數百年的大家族的直系親屬人數,在可能被誅殺的九代內至少得有百人,更何況還有那些同姓直系已出嫁的姑母、姐妹、女兒連同他們的丈夫和兒子、女兒也要被誅殺,怎麼的算都要數百人,簡直是慘絕人寰,比滅門慘案還要慘的酷刑,比之種族滅亡惶恐不得多讓,實乃人類文明史上的一大滅絕人性的懲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四大名著原著哪個版本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