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字不是多音字,它的讀音是:【yú】
【釋義】:
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榆莢。榆錢兒(即“榆莢”,像小銅錢)。榆面(以榆皮磨製成粉,用為黏劑)。榆塞(古稱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榆塞”)。桑榆暮景。
姓。
【組詞】:
榆葉【yú yè】:榆樹葉。 嫩葉可食,亦可入藥。
榆關【yú guān】: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縣 南。《史記·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 三晉 伐 楚 ,敗我 大梁 、 榆關 。” 司馬貞 索隱:“此 榆關 當在 大梁 之西也。”
榆面【yú miàn】:亦作“ 榆面 ”。榆樹皮磨成的粉,舊時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飢。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採其白皮為榆麵,水調和香劑,黏滑勝於膠漆。” 清 陳淏子 《花鏡·花木類考·榆》:“荒歲,其皮磨...
榆火【yú huǒ】:《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 漢 鄭玄 注:“ 鄭司農 說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謂春天鑽榆、柳之木以取火種,後因以“榆火”為典,表示春景。
收榆【shōu yú】:喻晚年。明 徐渭 《啟諸南明侍郎》之一:“儻承照於收榆,即復就烹,亦安心於結草。”參見“ 收之桑榆 ”。
榆是一種落葉喬木,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釐米,兩面均無毛,間或脈腋有簇生毛,側脈9-16對,邊緣多具單鋸齒;葉柄長2-10毫米。花先葉開放,多數成簇狀聚傘花序,生去年枝的葉腋。翅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1.2-1.5釐米,無毛;種子位於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柄長約2毫米。 分佈自東北到西北,從華南至西南(長江以南都系栽培);北韓,蘇聯和日本也有。枝皮纖維可代麻制繩、麻袋或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樹皮可制澱粉;嫩果、幼葉可食或作飼料;種子榨油;木材可作傢俱、農具;果實、樹皮和葉入藥能安神,治神經衰弱、失眠。
“榆”字不是多音字,它的讀音是:【yú】
【釋義】:
落葉喬木,實扁圓,木材堅實,可制器具或供建築用:榆莢。榆錢兒(即“榆莢”,像小銅錢)。榆面(以榆皮磨製成粉,用為黏劑)。榆塞(古稱邊塞植榆,故稱邊塞為“榆塞”)。桑榆暮景。
姓。
【組詞】:
榆葉【yú yè】:榆樹葉。 嫩葉可食,亦可入藥。
榆關【yú guān】:古地名。在今 河南省 中牟縣 南。《史記·楚世家》:“﹝ 悼王 ﹞十一年, 三晉 伐 楚 ,敗我 大梁 、 榆關 。” 司馬貞 索隱:“此 榆關 當在 大梁 之西也。”
榆面【yú miàn】:亦作“ 榆面 ”。榆樹皮磨成的粉,舊時荒年用以制面食以充飢。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二·榆》:“古人春取榆火。今人採其白皮為榆麵,水調和香劑,黏滑勝於膠漆。” 清 陳淏子 《花鏡·花木類考·榆》:“荒歲,其皮磨...
榆火【yú huǒ】:《周禮·夏官·司爟》“四時變國火” 漢 鄭玄 注:“ 鄭司農 說以 鄹子 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謂春天鑽榆、柳之木以取火種,後因以“榆火”為典,表示春景。
收榆【shōu yú】:喻晚年。明 徐渭 《啟諸南明侍郎》之一:“儻承照於收榆,即復就烹,亦安心於結草。”參見“ 收之桑榆 ”。
榆是一種落葉喬木,葉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釐米,兩面均無毛,間或脈腋有簇生毛,側脈9-16對,邊緣多具單鋸齒;葉柄長2-10毫米。花先葉開放,多數成簇狀聚傘花序,生去年枝的葉腋。翅果近圓形或寬倒卵形,長1.2-1.5釐米,無毛;種子位於翅果的中部或近上部;柄長約2毫米。 分佈自東北到西北,從華南至西南(長江以南都系栽培);北韓,蘇聯和日本也有。枝皮纖維可代麻制繩、麻袋或作人造棉和造紙原料;樹皮可制澱粉;嫩果、幼葉可食或作飼料;種子榨油;木材可作傢俱、農具;果實、樹皮和葉入藥能安神,治神經衰弱、失眠。